人教版语文课标21篇文言文课下注释整理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课标21篇文言文课下注释整理

人教版语文课标21篇文言文课下注释整理
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黄发垂髫: 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 所以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 用来指小孩 要:通 “邀”,邀请。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 ”是两个词, 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 “无论 ”。
人教语文
《论语》十则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说:“悦”的古字,愉快。 愠:生气,发怒。
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 会。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8、染:沾染(污秽)。
19、濯清涟而不妖: 在清水里洗涤过, 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 美丽而不端庄。
20、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1、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 的样子,植,立。
22、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23、焉:助词。
24、隐逸: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 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殆:有害。
女:同 “汝 ”,人称代词,你。
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习, 希望能和他一样 齐,相同。
弘毅:强毅。凋:凋谢。 其恕乎:大概就是 ”恕 “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木兰诗
1.唧唧(jj》:织布机的声音。
2.机杼(zhu)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梭
(SU0)子。
3.惟:同 “唯”。只。

人教版七年级文言文书下注释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文言文书下注释整理

《世说新语》两则1.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朝代) __________(人名)组织编写的。

2.解释加点字词:寒雪日内集..雪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俄而..:________________ 与儿女讲论文义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__ 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期日中太丘舍去..:________________ 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去后乃至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 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_3.句子翻译: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撒盐家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太丘舍去,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内容:《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和称谓有什么不同?5.主旨归纳:《咏雪》:通过谢家儿女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出一种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传承。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文言文作为中学语文课程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后文言文及注解,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古代文化和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

本文将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后文言文及注解进行分析和展示。

第一篇文言文:《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作,以描写岳阳楼为主线,展示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这篇文章以景写意,通过描绘岳阳楼的壮观景色和通过楼上楼下流动的人群,明确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范仲淹以细致生动的描写,勾勒出岳阳楼的壮美景色,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他通过对楼上楼下人物的描写,展现了百姓的团结、勤劳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第二篇文言文:《虞美人》《虞美人》是南朝梁代文学家张籍所作,以双调词的形式表达了对虞姬及其悲剧命运的歌颂和哀悼。

这篇文言文通过对虞姬的爱情悲剧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纷乱时代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词意缠绵悱恻,文字含蓄而真挚,让人感受到述说者对故事中人物的同情和怜悯之情。

第三篇文言文:《岁寒三友图》《岁寒三友图》是明代文学家文徵明所作,通过对松、竹、梅这三种寒植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品格高洁、坚韧不拔精神的歌颂。

这篇文言文以写实手法描绘了松、竹、梅这三种植物在严寒冬天中生长的情景,展示了它们的坚强和顽强生命力。

文中既有对奇松异竹的赞美,也有对文人士大夫的批评,寓意深远,让人对自身的人生追求有所启示。

以上便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后文言文及注解的简要分析。

通过学习这些文言文,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古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能了解古代文化和思维方式。

教材中的注解更是对古文中生字、疑难句等进行解释和注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意蕴。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这些文言文课后习题,通过不断阅读、理解与分析,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和修养。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原文及课下注释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原文及课下注释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原文及课下注释第一篇: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注释: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相传为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

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出亡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

以,因为。

(3)贰于楚: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

(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

军,驻军。

函陵,郑国地名,在现在河南新郑北。

(5)氾( fán)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

(6)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7)若:假如。

(8)子犯请击之:子犯请求袭击秦军,子犯,晋国大夫狐偃(晋文公的舅舅)的字。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书上所有文言文的注释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书上所有文言文的注释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书上所有文言文的注释十七、公输节选自《墨子。

公输》墨子,名翟,战国初期思想家,主张非攻、兼爱,墨家的创始人,宋国人。

《墨子》是墨家的经典之作。

郢(yǐng):楚国都,在今湖北江陵。

(1)公输盘:鲁国人,公输是姓,盘是名,也写做“公输班”或“公输般”。

能制造奇巧的器械,民间称他鲁班。

(2)将以攻宋:以,用(3)子墨子:指墨翟(此字念“dí",;姓氏中念作“zhái")。

前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是弟子们对墨翟的尊称(4)闻之:闻,听说(5)起于鲁:起,起身,出发;于,从;从鲁国出发。

(6)至于郢:至,到达(7)夫子:古代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是公输盘对子墨子的尊称。

何命焉为:有什么见教呢?“焉”与“为”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8)侮:欺侮。

臣:墨子的自我谦称。

(9)借:凭借,依靠;愿:想;子:你。

(10)说:通“悦”,高兴。

(11)请献十金:请允许我献上十金。

请,译为“请允许我“。

(12)义:坚持道义。

固:本来,从来。

(13)再拜:表示谦虚、恭敬,一拜再拜。

再:第二次(14)请说之:请允许我向你说一些话,请:请允许我。

说之:解说这件事。

(15)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为,造。

以,用来(16)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荆:楚国的别称。

智,聪明;谓,叫做;于,表对象;而,表转折,却(17)知而不争:知道这(道理)而不(对楚王)谏诤。

意思是不劝阻楚王。

争:通“诤”,劝阻。

(18)类:对事物作类比进而明白它的事理。

知类:明白事理。

(19)服:被说服。

(20)然:(既然)这样,但是(21)胡:为什么。

已:停止。

这里指停止攻宋。

既已:已经(22)见【我于王】(xiàn):引见。

王:指楚惠王。

(23)【子墨子】见【王】:拜见。

(24)文轩:华丽的车子。

文,彩饰;轩,有蓬的车。

(25)敝舆(yú):破旧的车子。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五册文言文注释汇总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五册文言文注释汇总

树:种植
• 17、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穿
• 18、鸡豚狗彘之畜 畜:蓄养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五册文言文 注释汇总
目录
• 必修一 • 必修二 •《烛之武退秦师》
•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以:因为 贰:从属二主 • 2.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若:假如 • 3.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辞:推辞 犹:尚且 • 4.许之(答应了这件事) 许:答应 • 5.郑既知亡矣 既:已经
• 15.若属皆且为缩虏 若属:你们这些人 • 16.常以身翼蔽沛公 • 翼蔽:掩护。翼,象鸟张开翅膀一样 • 17.把剑切而啖之 啖:吃 • 1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放如恐不胜 • 举、胜:都有“尽”的意思 • 19.窃为大王不取也 • 窃: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 20.何辞为:何必告辞呢? • 为: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里 • 21.大王来何操 • 操:拿,这里是携带的意思 • 22.沛公则置车骑 置:放弃、丢下 • 23.道芷阳间行 道:取道 • 24.再拜献大王足下 • 再拜: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 • 25.竖子不足与谋 • 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 26.吾属今为之虏矣 吾属:我们这些人
拊心:搥胸,这里形容非常痛心 •13.以试人,血濡缕 濡:浸湿,沾湿 •14.人不敢忤视 忤:逆 •15.往而不反,竖子也 竖子:对人的蔑称 •16.入不测之强秦
不测:难以预料,表示凶险
• 17.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 请:请允许我,表示客气 • 辞决:辞别,告别 • 18.既祖,取道 •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践行和送别 • 19.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 20.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 比:并、列 给:供
•12、不违农时 违:违背、违反,这里指 耽误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课下注释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课下注释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课下注释1.孙权劝学1.节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夏县)人,生于光州光山(现在河南光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2.【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3.【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4.【当涂】当道,当权。

5.【辞】推托。

6.【务】事务。

7.【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8.【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春秋》《礼》等书。

9.【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0.【邪(Yé)】语气词,通“耶”。

11.【但】只,只是。

12.【涉猎】粗略地阅读。

13.【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14.【及】到,等到。

15.【过】经过。

16.【寻阳】古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17.【才略】才干和谋略。

18.【非复】不再是。

19.【吴下】泛指吴地。

20.【阿蒙】吕蒙的小名。

21.【更】令,另外。

22.【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刮,擦拭。

23.【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

24.【见事】知晓事情。

2.《卖油翁》1.选自《归田录》卷一。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陈康肃公】即陈尧咨,字嘉谟,谥号康肃,阆州阆中(今属四川)人,北宋官员。

公,对男子的尊称。

3.【善射】擅长射箭。

4.【自矜】自夸。

5.【圃】园子。

6.【释担】放下担子。

释,放下。

7.【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8.【但微颔之】只是对此微微点头(意思是略微表示赞许)。

但,只。

颔,点头。

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9.【无他】没有别的(奥妙)。

人教初三下 文言文 课下注解

人教初三下 文言文 课下注解

公输1.选自。

编者。

内容。

墨子,名,国人。

长期住在国,是时期的。

思想:2.子.墨子……起.于鲁。

子:起:3.夫子何命焉为:焉为:4.侮臣.者:5.愿借子杀之:子:6.公输盘不说.:7.请献十金:请:金:8.吾义固不杀人。

义:固:9.再拜:10.说之:11.何罪之有:12.荆国:13.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14.不可谓智。

谓:智:15.不可谓仁.:16.知而不争:17.不可谓强.:18.不可谓知类..:19.然胡不已乎?然:胡:已:20:胡不见我于王:21:子墨子见王:22.文轩:文:轩:23.敝舆:24.短褐:25.梁肉:26.何若:27.尤……之与……也:28.犀:兕:29.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鼍:30.长木:31.王吏:32.善哉:33.虽然:34.见公输盘:35.牒:36.九设攻城之机变:九:机变:37.距:38.圉:39.守圉:40.诎:41.所以..距子矣:42.问其故.:43.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选自。

本书是所作。

孟子名,是,被称为“”,思想:2.天时:地利:人和:3.三里之城:4.郭:5.环.而攻之:6.然而不胜者.:7.池:8.兵革:兵:革:9.坚利:10.米粟:11.委而去之:委:去:1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封:1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险:14.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兵革:15.得道者:道:16.多助:17.至:18.亲戚:19.畔:20.顺:21.以.天下之所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初三下文言文课下注解 11.选自:2.舜发.于畎亩..。

发:畎亩:3.举于版筑。

举:筑:版筑:4.举于士:士:5.举于海.:6.举于市.:7.大任.:8.是.人也.。

是:也:9.苦.其心志:10.劳.其筋骨:11.饿其体肤:12.空乏其身:空乏:13.行拂乱其所为:拂:乱:14.所以动心忍性。

动心忍性:动:忍:所以:15.曾益:曾:16.不能:17.恒过:18.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语文7-9年级文言文课下注释整理《论语》十则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说:“悦”的古字,愉快。

愠:生气,发怒。

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

知,通:“智”,聪明,智慧。

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

齐,相同。

弘毅:强毅。

凋:凋。

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木兰诗1. 唧唧(jī jī):织布机的声音。

2.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梭(suō)子。

3.惟:同“唯”。

只。

4. 军贴:军中的文告。

5. 可汗(kè hán):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怡者的称号。

6.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

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

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7. 爷: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

8. 愿为市鞍马:为,为此。

市,买。

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9.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10. 辔(pèi):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11. 溅溅(jiān jiān):水流声。

12. 朝、旦:早晨。

13.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4. 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

15.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

戎机,战争。

16.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度,过。

17. 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朔,北方。

金柝,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18. 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

策勋,记功。

十二转为最高的功勋。

19. 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

强,有余。

20.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21. 不用:不愿做。

22.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23. 郭:外城。

24. 扶将:扶持。

25. 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26. 霍霍(huò huò):磨刀的声音。

27. 著:穿。

28. 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29. 帖花黄:帖同“贴”。

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30. 火伴:同“伙伴”。

同伍的上兵。

当时规定若干土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

31.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

扑朔,动弹。

迷离,眯着眼。

32.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傍地走,并排跑。

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选自《渊明集》。

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要:通“邀”,邀请。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具言:详细地说出。

叹惋:感叹惊讶。

惋:惊讶、惊奇。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沿、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及郡下:到了郡城。

诣:到。

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遂:终于。

规:计划。

未果:没有实现。

寻:随即,不久。

问津:问路。

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津:渡口。

陋室铭(禹锡)爱莲说(周敦颐)1、选自《全唐文》。

陋室,简陋的屋子。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3、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

6、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7、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9、金经:指佛经。

10、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1、案牍:官府的公文。

12、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13、诸庐,西蜀子云亭:有诸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句话是说,诸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14、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15、选自《周元公集》,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16、蕃:多。

17、晋渊明独爱菊:晋朝渊明只喜爱菊花。

18、染:沾染(污秽)。

19、濯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20、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1、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22、亵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23、焉:助词。

24、隐逸: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25、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

26、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27、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28、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29、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30、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三峡1、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北地理学家,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毫无。

阙:通“缺”。

3、亭午:正午。

4、夜分:半夜。

5、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6、襄:上。

7、沿:顺流而下。

8、溯:逆流而上。

9、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10、疾:快。

11、素湍:白色的急流。

12、回清:回旋的清波。

13、绝巘:极高的山峰。

14、飞漱:急流冲荡。

15、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16、晴初:天刚晴。

17、霜旦:下霜的早晨。

18、属引:接连不断。

属,动词,连接。

引,延长。

短文两篇答中书书①选自《隐居集》。

②颓:坠落。

③鳞:潜游水中的鱼。

同“沉”。

④欲界:佛教中三界之一。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之意。

⑤康乐:灵运。

灵运袭封康乐公,故云。

⑥与:参与其间。

这里指欣赏。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期间。

2、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1、相与:共同、一起。

2、中庭:院里。

3、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4、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湖心亭看雪①挐:今作“拿” 牵引②雾凇沆砀:形容雪夜寒气弥漫。

雾松,云、水气;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上蒸发的水汽;。

沆砀,晃漾、晃荡。

③大白: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

大白,酒杯名④拥毳衣炉火:穿着皮毛衣,带着火炉乘船。

毳衣,用皮毛制成的衣服。

毳,鸟兽的细毛八年级下册马说祗(只是)、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

骈,两马并驾。

骈死,并列而死。

槽枥,喂牲口用的槽)、不以千里称也(意思是不以千里马著称,即人们并不认识这是千里马)、一食(吃一顿)、或(有时)、食(通“饲”,喂。

下文“而食”“食之”的“食”都念)外见(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且(犹,尚且)、策之(鞭打马。

策,马鞭子,这里是用鞭子打的意思)、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道,正确的方法)、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

指喂饱马,使它日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材,通“才”)、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临(面对)、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其真无马邪(真的没有(千里)马吗?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送东阳马生序致(取得)、假借(借)、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

弗,不。

之,指代抄书)、走(跑)、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以是()、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

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砚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硕,大)、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叩,请教)、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辞色,语言和脸色)、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叱咄(训斥,呵责)、至(周到)、俟(等待)、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穷冬(隆冬,深冬)、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舍(这里指学舍,书馆)、肢(通“肢”)、媵人(这里指服役的人)、汤(热水)、沃灌(浇洗)、衾(被子)、寓逆旅(住在旅店。

逆旅,旅店)缨(帽带)、腰(腰佩。

腰,用做动词)、容臭(香袋。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缊袍敝衣(yùn破旧的衣服。

缊,旧絮。

敝,破)、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

慕艳,羡慕)、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口体之奉,供养口和身体的,指吃的穿的)小石潭记篁竹:竹林。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佩、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翠蔓:翠绿的藤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藤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大约有一百来条。

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照在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佁然:呆呆的样子。

俶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

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悄怆:忧伤的样子。

清:凄清。

隶而从:跟着同去的。

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楼记1选自《文正公集》。

2、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