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企业进出口业务增值税纳税申报及退免税申报案例9页
“免、抵、退”的帐务处理实例

(一)应纳税额为负数且绝对值>出口货物离岸价乘以出口退税率例1:某生产企业本季度有关销售、购货、增值税等资料如下:1.本季销售总额:13,300.00元,其中:出口8,300.0元(离岸价USD100×汇率8.3),占销售总额54%;内销5,000.00元,销项税额850.00元。
2.期初进项税额:535.00元,本期购货进项税额2,000.00元(购货11,765.00元,税率17%),本季进项税额转出100.00元。
按照上述资料,因本季出口销售占销售总额50%以上,可按规定计算当季“免、抵、退”税数额如下:1.首先计算当季出口不予“免、抵、退”税额为:USD1,000.00×8.3×(17%-9%)=664.00元2.当季应纳税额为:850.00-(535.00+2,000.00-664.00-100.00)=-921.00元3.由于当季应纳税额为-921.00元,绝对值大于当季出口货物离岸价乘以出口退税率,747.00元(8300×9%),按规定本季应退税额为747.00元。
4.结转下期继续抵扣的进项税额为174.00元(921.00-747.00)根据上述资料及计算结果,作如下会计分录:①列记销售收入及销项税额:借:银行存款(或应收帐款)14,150.00贷:产品销售收入——自营出口收入8,300.00——内销收入5,000.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0.00②列记购货及进项税额:借:原材料11,765.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000.00贷:银行存款13,765.00③将当季出口不予免、抵、退税额转列出口成本:借:产品销售成本——出口成本644.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项转出)644.00将其他进项税额转出列转有关科目:借:相关科目100.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00.00结转本季应收出口退税款: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747.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747.00收到税务部门出口退税款时:借:银行存款747.00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747.00(二)应纳税额为负数且绝对值<出口货物离岸价乘以出口退税率时例2:某生产企业本季销售总额14,000.00万元,其中:出口10,000.00万元,占销售总额的71%,退税率9%;内销4,000.00万元,征税率17%,销项税额680.00万元。
生产型企业出口退税流程及实务操作举例

生产型企业出口退税流程及实务操作举例本文介绍了生产型企业出口退税的流程和实务操作,并给出了一个具体的例子。
首先,生产企业需要在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后15天内备案相关单证,以备税务机关核查。
备案的单证包括外贸企业购货合同、生产企业收购非自产货物出口的购货合同、出口货物明细单、出口货物装货单和出口货物运输单据。
操作流程包括取得进出口经营权、取得一般纳税人资格、报关出口、进行纳税申报、取得出口报关单、收汇核销、取得收汇核销单、单证齐全申报免抵退税、开具收入退还书和免抵调库通知书以及取得退税款。
举例来说,___是一家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2007年3月出口销售额为110万美元,其中有40万美元未拿到出口报关单,运保费为10万美元,内销销售收入为200万元人民币,当期进项发生额为80万元人民币。
该企业销售的货物的征税税率适用17%,退税率适用13%,美元汇率为7.75.根据实现的出口销售收入和运保费,借记应收账款—外汇账款(国外客户)7,750,000元,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外销收入8,525,000元,其中运保费部分为红字。
根据实现的内销销售收入,借记应收账款--XX公司2,340,000元,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内销收入2,000,000元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00元。
根据采购的原材料,借记原材料4,705,882元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00,000元,贷记应付账款- XX公司5,505,882元。
根据计算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310,000元,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10,000元。
最后,计算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
该企业在2007年5月的出口销售额(FOB价)为30万美元。
由于当月业务量较少,出口货物单证全部收齐。
此外,还在当月收齐了在3月份和4月份出口未收齐的报关单(退税专用联),分别为20万美元和30万美元。
该企业在本月内的销售收入(不含税价)为200万元人民币,销项税额为34万元。
出口退税业务办理流程案例一生产企业退税申报

出口退税业务办理流程案例一生产企业退税申报第一篇:出口退税业务办理流程案例一生产企业退税申报出口退税业务办理流程案例一生产企业退税申报(无进料加工业务)流程 2007年09月20日星期四 08:00 P.M.1 退税申报资料1.1 出口专用发票(退税联)1.2 出口报关单(退税联/报关预录入单)1.3 出口核销单(已核销的核销单之右联)1.4 申报软盘/U盘(内有所属期申申报明细数据比如200507MX/汇总数据比如200507HZ)1.5 申报系统中列印的申报报表(明细表与汇总表)1.6 所属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包括表二)2 申报资料整理2.1 收到的报关单、核销单与对应的出口发票或前期单证不齐数据一一对应 2.2 检查是否有即将过期的单证未到/未核销,及时跟催报关员2.3 列印报关预录入单2.3.1 报关单未及时返回公司,当期需进行明细申报2.3.2 海关电子口岸查询该单信息,跟催报关员列印或由报关行回传预录入单2.4 在免抵退税申报记录表中填写相关信息(详见附件一)3 单证申报方式3.1 单证齐全申报(指报关单核销单全部齐全)3.2 单证不齐申报3.2.1 报关单核销单不齐申报,单证不齐申报标志BH(有报关预录入单3.2.2 核销单不齐申报,单证不齐申报标志H 4 退税申报程序4.1 预申报 4.1.1 每月十日左右4.1.2 带软盘/U盘(内有明细申报数据文件)到税局进行预审 4.1.2.1 生成预审反馈文件(比如200507YSFK)在企业数据盘中4.1.2.2 预审出错返回更正处理,重新申报做预审4.1.2.3 预审通过,将反馈文件读入系统处理,列印反馈疑点 4.2 正式申报4.2.1 每月十五日前完成申报 4.2.2 将申报资料交于税局4.2.3 每月二十六日以后领取正式申报反馈资料4.2.4 正审反馈资料: 4.2.4.1 免抵退申报汇总表(税局列印并盖公章)4.2.4.2 企业申报数据软盘/U盘退回,内有正审反馈文件(比如200507ZSFK)4.2.5 正审反馈文件读入系统处理 5.2 退税申报系统操作 5.2.1 选择系统快捷方式 5.2.2 选择用户名进去5.2.3 选择当前所属期(申报数据所属月份)5.2.4 根据退税申报系统向导步骤操作5.2.4.1 第一步免抵退明细数据采集,根据报关单明细信息逐条记录录入 5.2.4.1.1 出口货物明细申报录入 5.2.4.1.1.1 当期单证齐全明细录入 5.2.4.1.1.2 当期单证不齐H明细录入 5.2.4.1.1.3 当期单证不齐BH 明细录入5.2.4.1.1.3.1 单证不齐BH明细录入依据:报关预录入单 5.2.4.1.2 收齐出口单证明细录入 5.2.4.1.2.1 前期数据已做单证不齐申报5.2.4.1.2.2 报关单收齐,收齐标志B 5.2.4.1.2.3 核销单收齐,收齐标志 H 5.2.4.1.2.4 报关单、核销单一并收齐,收齐标志BH 5.2.4.2 第二步(免做)5.2.4.3 第三步免抵退税预申报5.2.4.3.1 数据一致性检查:出现错误必须返回明细更正5.2.4.3.2 生成明细申报数据 5.2.4.3.2.1 生成明细申报文件 5.2.4.3.2.2 备份当前数据5.2.4.4 第四步预审核反馈疑点调整5.2.4.4.1 税务机关反馈信息读入:将反馈盘中预审反馈信息读入5.2.4.4.2 预审疑点反馈情况查询:打印疑点清单,并在疑点清单上注明各疑点的处理结果或者标明无疑点5.2.4.4.3 撤消已经申报数据:疑点中有需要调整项目的,必须撤消已申报数据更正并重新生成明细申报数据,进行预审计5.2.4.4.4 税务机关反馈信息处理:反馈信息处理 5.2.4.5 第五步生成明细数据5.2.4.5.1 疑点调整撤消已经申报明细数据时,再次生成明细申报数据时使用 5.2.4.6 第六步(免做)5.2.4.7 第七步(免做)5.2.4.8 第八步纳税申报表数据采集:依据“增值税纳税申报表”5.2.4.9 第九步免抵退汇总数据采集5.2.4.9.1 免抵退申报汇总表录入:新增报表,回车自动生成汇总数据 5.2.4.9.2 免抵退汇总表附表录入(自动生成)5.2.4.10 第十步免抵退税正式申报5.2.4.10.1 数据一致性检查:出现错误必须返回明细进行更正5.2.4.10.2 生成汇总申报数据:生成汇总申报文件并备份 5.2.4.10.3 打印申报报表:明细表与汇总表 5.2.4.11 正式审核反馈信息处理5.2.4.11.1 税务机关反馈信息读入 5.2.4.11.2 税务机关反馈信息处理5.2.4.12 系统步骤完成标志:步骤完成都会在步骤前面的方框由原本的亮绿反成亮蓝免抵退税申报相关注意事项6.1 报关单有效申报期限:出口日起90天内 6.2 核销单有效申报期限:出口日起180天内 6.3 进行明细数据录入时应注意:6.3.1 报关单号码、核销单号码、报关单明细记录、商品编码、数量、金额的准确性6.3.2 单据的完整性:不遗漏单据,不遗漏同一单据中的每条记录6.4 本流程中未包括来料加工、出口退运、出口货物冲减,若在实际操作中碰到相关问题可以咨询税局老师同时完善本流程附件一:免抵退申报数据一览表(所属期XX月)出口退税业务办理流程案例二上海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流程一、在办理免抵退税之前,应先持相关资料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退税登记,并领取《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证》。
出口退(免)税计算解析与会计分录(附8个案例)

出口退(免)税计算解析与会计分录(附8个案例)案例一某工业企业,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兼营内销和外销,征税率16%,出口退税率为13%,2019年2月上期期末留抵税额20万,国内采购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价款100万元,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16万元;内销货物不含税价80万元,外销货物销售额120万元(不考虑汇兑损益)。
计算应退税额。
解析: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39号)第五条规定,增值税免抵退税计算为:1、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2、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适用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适用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3、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4、当期应纳税额<0时,且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一当期应退税额5、当期应纳税额<0时,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结转下期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应退税额6、当期应纳税额>0时,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计算过程:1、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20×(16%-13%)=3.6(万元);借:主营业务成本 3600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60002、当期应纳税额=12.8-(16 -3.6)-20=-19.6(万元)3、当期免抵退税额=120×13%=15.6(万元)当期期末留抵税额19.6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15.6万元4、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15.6(万元)借: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156000贷: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560005、当期免抵税额=06、结转下期抵扣的进项税额=19.6-15.6=4(万元)案例二某生产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2019年5月份外购货物260000元验收入库,出口离岸价为300000元人民币。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填制举例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填制举例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填制举例:1.某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9年11月经济业务如下:内销A产品,适用税率17%,销售额600 000元,销项税额102 000元;福利部门领用A产品按本月A产品售价确认的不含税销售额为20 000元,销项税额3 400元;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含税售价为104 000元,该固定资产为2002年购入。
本月共发生进项税额204 000元,10月份期末留抵税额5 000元。
出口产品适用的退税率为13%,本期出口货物离岸价200 000美元,汇率为1:7.0,本期出口货物均未收齐单证,前期出口货物当期收齐单证销售额3 000 000元。
计算其出口货物免抵退税,说明企业应补或应退的增值税并填列增值税申报表。
解析:第一部分:销售额(1)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600 000+20 000=620 000(元)填入第2项,第1项=第2+3+4项=620 000(元)(2)按简易征收办法征税货物销售额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且该固定资产为2002年购入,未抵扣抵扣进项税额,因此按4%征收率减半征收。
销售额=104 000/(1+4%)=100 000元;应纳税额=100 000×4%×50%=2 000元所以第5项:100 000元;第6项:0元(3)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出口货物的销售额=200 000×7=1 400 000(元)(4)免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无相关业务第二部分:税款计算1.按适用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1)销项税额=102 000+3 400=105 400(元)——第11项(2)进项税额=204 000(元)——第12项(3)上期留抵税额=5 000(元)——第13项(4)进项税额转出=1 400 000×(17%-13%)=56 000(元)——第14项(5)免抵退税货物应退税额——0 第15项“免抵退税货物已退税额”按照退税部门审核确认的上期《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汇总表》中的“当期应退税额”填报(6)应抵扣进项税额合计=204 000+5 000-56 000=15 3000(元)——第17项(7)实际抵扣税额:销项税额为105 400元;应抵扣进项税额为153 000元,按105 400抵扣——第18项(8)应纳税额:0——第19项(9)期末留抵税额=153 000-105 400=47 600(元)免抵退税的计算:期末留抵税额=153 000-105 400=47 600(元)免抵退税额=3 000 000×13%=390 000(元)(按收齐单证的销售额确定)由于留抵税额47 600元<免抵退税额390 000元应退税额=47 600(元)免抵税额=390 000-47 600元=342 400(元)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47 600元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342 40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390 000。
出口退税计算案例

出口退税计算案例
出口退税是指对出口产品实行免税或者退税政策,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出口
竞争力。
在国际贸易中,出口退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企业的出口业务影响深远。
下面,我们以某企业出口商品为例,来演示一下出口退税的具体计算方法。
某企业出口了一批商品,货物总价值为100000美元,增值税率为17%,企业
按照规定可以申请退税。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出货物的增值税额:
增值税额 = 货物总价值×增值税率。
= 100000 × 17%。
= 17000美元。
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出口退税的具体金额。
出口退税金额的计算公式为:
出口退税金额 = 增值税额×出口退税率。
= 17000 × 13%。
= 2210美元。
所以,该企业可以申请的出口退税金额为2210美元。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对出口退税的政策和规定可能会有所不同,企业在申
请出口退税时需要遵循当地的相关规定,并提供相应的申请材料。
此外,出口退税金额的计算也可能会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汇率变动、关税政策等,企业在计算出口退税金额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总之,出口退税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财务政策,能够有效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出口竞争力。
企业在申请出口退税时需要仔细核对相关规定和计算方法,确保申请的准确性和合法性,以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
希望本文的出口退税计算案例能够为企业在出口退税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生产企业进出口业务增值税纳税申报及退免税申报

生产企业进出口业务增值税纳税申报及退免税申报案例某外资企业X公司2005年1月1日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主要从事进料加工复出口及境外来料加工贸易。
2009年4月办理进料加工贸易手册C11,计划进口料件150000美元,计划出口C产品300000美元,计划分配率为50%。
5月1日,该手册免税报关进口一批料件L,金额100000美元,折合人民币700000元(假定人民币汇率对美元汇率为7:1)。
5日,购进辅料M一批,也用于生产C产品,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5份,金额300000元,税额51000元。
5月6日,来料加工贸易手册C22免税进口一批料件N,金额40000美元,折合人民币280000元,用于加工产品D,并于7日申请开具了“来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暂免税金额50000美元)。
18日,取得电费、柴油等动力费用的增值税专用发票2份,金额200,000元,税额34000元。
月底前全部认证相符。
19日,进料加工贸易出口产品C(退税率13%),外销发票开具FOB价114285美元,折合人民币800,000元,测算其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为800000×50%=400000元。
21日,来料加工贸易出口商品D,外销发票开具工缴费14285美元,折合人民币100000元。
25日,经税务机关确认,08年9月10日进料加工贸易出口的产品C因逾期未收齐核销单而视同内销征税,涉及出口金额折合人民币106000元。
5月26日,所属期2009年4月免抵退申报审核通过,收到税务机关退税部门下发的“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见下表)。
6月8日,企业进行了所属期为2009年5月的来料加工免税申报及增值税纳税申报。
1、所属期2009年5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填具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一般纳税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的规定。
纳税人不论有无销售额,均应按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按期填报本表,并于次月一日起十日内,向当地税务机关申报。
“免、抵、退”税的会计处理及举例

“免、抵、退”税的会计处理及举例“免、抵、退”税的会计处理及举例(一)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生产企业,在购进国内货物及接受应税劳务时,应按(93)财会字第83号《关于印发企业执行新税收条例有关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即应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注明的价款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应付帐款”等科目。
(二)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应免抵税额、应退税额和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应根据财会字[1995]21号《财政部关于调低出口退税率后有关会计处理的通知》的有关规定作如下会计处理:借: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产品销售成本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免、抵、退”税会计处理举例<例1>某生产企业2002年1—3月发生下列业务(该企业出口货物征税率17%,退税率13%)。
一月份发生下列业务:1、本月购入A材料90万元(增值税税率17%),B材料(增值税税率13%)40万元,已验收入库,作如下会计分录:(1)借:原材料—A 9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53,000贷:银行存款(应付帐款等) 1,053,000(2)借:原材料—B 4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2,000贷:银行存款—(应付帐款等) 452,0002、本月发生内销收入80万元,作如下会计分录:借:应收帐款 936,000贷:产品销售收入—内销 8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6,0003、本月发生出口销售收入(离岸价格)计80万元,作如下会计分录:借:应收外汇帐款800,000贷:产品销售收入—出口销售 800,0004、上年结转本年留抵进项税额5万元。
月末,经预审查询,当月80万元出口销售收入全部有电子信息。
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作如下计算和会计分录:当月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800,000×(17%-13%)=32,000元借: 产品销售成本 32,0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2,000在办理增值税纳税申报时,作如下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企业进出口业务增值税纳税申报及退免税申报案例
某外资企业X公司2005年1月1日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主要从事进料加工复出口及境外来料加工贸易。
2009年4月办理进料加工贸易手册C11,计划进口料件150000美元,计划出口C产品300000美元,计划分配率为50%。
5月1日,该手册免税报关进口一批料件L,金额100000美元,折合人民币700000元(假定人民币汇率对美元汇率为7:1)。
5日,购进辅料M一批,也用于生产C产品,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5份,金额300000元,税额51000元。
5月6日,来料加工贸易手册C22免税进口一批料件N,金额40000美元,折合人民币280000元,用于加工产品D,并于7日申请开具了“来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暂免税金额50000美元)。
18日,取得电费、柴油等动力费用的增值税专用发票2份,金额200,000元,税额34000元。
月底前全部认证相符。
19日,进料加工贸易出口产品C(退税率13%),外销发票开具FOB价114285美元,折合人民币800,000元,测算其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为800000×50%=400000元。
21日,来料加工贸易出口商品D,外销发票开具工缴费14285美元,折合人民币100000元。
25日,经税务机关确认,08年9月10日进料加工贸易出口的产品C因逾期未收齐核销单而视同内销征税,涉及出口金额折合人民币106000元。
5月26日,所属期2009年4月免抵退申报审核通过,收到税务机关退税部门下发的“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见下表)。
6月8日,企业进行了所属期为2009年5月的来料加工免税申报及增值税纳税申报。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一般纳税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的规定。
纳税人不论有无销售额,均应按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按期填报本表,并于次月一日起十日内,向当地税务机关申报。
金额单位:元至角分
以下由税务机关填写:
收到日期: 接收人: 主管税务机关盖章: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一)
(本期销售情况明细) 税款所属时间:2009 年 5 月
纳税人名称:X (公章)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金额单位:元至
角分
(本期进项税额明细)
税款所属时间:09年5 月
纳税人名称:X(公章)金额单位:元至角分
(1)5月1日进料加工贸易手册C11免税进口一批料件L,
借:原材料—原料及主要材料L 700000
贷:应付帐款(或银行存款) 700000
(2)5月5日购进辅料M一批,取得增值税专用进项发票5份,
借:原材料—辅助材料M 3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000
贷:应付帐款(或银行存款) 351000
(3)5月6日,来料加工贸易手册C22免税进口一批料件N,因料件所有权属于国外客商,不进行帐务处理,但仍需登记在财产备查簿上。
(4)18日,取得电费、柴油等动力费用的增值税专用发票2份,
借:制造费用 2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00
贷:银行存款 234000
(5)本月进料加工贸易出口商品C,外销发票FOB价114285美元,折合人民币800000元(相应原材料—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成本结转略),
借:应收帐款 8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进料加工贸易出口(产品C) 800000 测算其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为800000×计划分配率50%=400000元,则本月测算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FOB价800000×(17%-13%)-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400000×(17%-13%)=16000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进料加工贸易出口(产品C) 16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6000
(6)本月来料加工出口产品D,外销发票开具工缴费14285美元,折合人民币100000元,借:应收帐款 1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来料加工(产品D) 100000
(7)25日,确认07年10月10日进料加工贸易出口的产品C因逾期未收齐核销单而视同内
销征税106000/1.06×6%=6000元,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000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6000
(8)26日,收到税务机关退税部门下发的所属期2019年4月“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确认“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15C”为50200.05元,当期应退税额9799.95(当期免抵税额719407.97),
借:主营业务成本—进料加工贸易出口(产品C) 50200.05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50200.05 借:应收补贴款—应收出口退税 9799.95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9799.95
【如要核算免抵税额,则作如下会计分录(一般不用核算):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719407.97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719407.97】(9)月末,根据《来料加工贸易免税管理办法(试行)》文规定,将来料加工耗用国内垫付料(如辅料、燃料、动力等)的进项税额转入成本。
因辅料M用于进料加工,能准确区分,电费、柴油等动力费用无法区分,可按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26条规定进行划分,转出进项税额=当月无法划分的全部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营业额合计÷当月全部销售额、营业额合计=34000×[100000÷(100000+800000+100000)]=3400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来料加工(产品D) 34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400
(10)月末,对进料加工贸易出口货物视同内销按简易办法计算增值税,比照上述公式计算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当月全部进项税额×当月按简易办法计税的货物销售额÷当月全部销售额=34000×[100000÷(100000+800000+100000)]=3400元,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4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400注:财税(1994)4号文规定,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按简易办法计算增值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一般纳税人除生产上列货物外还生产其他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并且选择简易办法计算上列货物应纳税额的,如果无法准确划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应按下列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当月全部进项税额X (当月按简易办法计税的货物销售额÷当月全部销售额)。
但财税[2009]9号出台,从2009年1月1日起执行,财税[1994]4号文废止,但没有出台相应的进项税额划分方法。
(11)5月末结算,应纳税额为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借方余额为期初留抵60000+本月进项(51000+34000)-进项转出(16000+50200.05+3400+3400)-应退税额9799.95=62200元,留转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