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二_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形式美法则是指在美术创作中,艺术家能够运用一系列的形式特点和原则,将艺术创意和意图表达出来的原则和要点。
形式美法则是艺术家通过视觉元素的组合和运用,独特的表现手法以及技巧,创造出独具个性和美感的艺术作品的一种规则。
形式美法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构图构图是指在作品中所呈现的物体和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安排。
艺术家可以通过选择物体的大小、形状、位置和角度,来营造出一种整体的和谐感和美感。
构图的基本要素包括画面的主体、背景、前景、对比度、平衡感等。
2.比例比例是指物体在画面中的大小关系。
艺术家可以运用不同的比例来强调或者减弱物体的重要性或者塑造不同的空间感。
比例的运用可以使作品看起来更加协调和谐,同时也能够营造出一种特殊的美感。
3.色彩运用色彩是艺术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
艺术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色彩搭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图。
色彩的明暗、饱和度、对比度以及色彩的运用方式等,都能够对作品的美感产生重要的影响。
4.光影效果光影效果是指通过合理运用光线和影子的效果,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纹理。
艺术家可以通过不同的光影效果,使作品更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从而提升作品的美感。
5.线条运用线条是艺术作品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艺术家可以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弯曲、方向等来表现物体的形状、结构和美感。
线条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和富有表现力。
6.质感表达质感是指物体的触感特征。
艺术家可以通过绘画的技巧和效果,来表现物体的质感,使观者能够真实感受到物体的纹理、光滑度、粗糙度等特征。
质感的表达能够让作品看起来更加真实和立体。
7.节奏感和动态感节奏感和动态感是指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节奏和动态的感觉。
艺术家可以通过线条的曲直、组合的方式以及颜色的运用等手法,来表现物体的变化和运动的感觉。
艺术家可以利用节奏感和动态感来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观赏性。
形式美法则是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艺术家通过运用不同的形式美法则,能够使作品更加有吸引力、充满表现力和个性化。
美学原理之形式美的主要法则

美学原理之形式美的主要法则形式美的主要法则:单纯齐一;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多样统一。
节奏韵律是指运动过程中有秩序的连续。
构成节奏有两个重要关系:一是时间关系,指运动过程;一是力的关系,指强弱的变化。
把运动中的这种强弱变化有规律的组合起来加以反复便形成节奏。
在自然和生活中都存在着节奏。
普列汉诺夫曾说,对于一切原始民族,节奏具有真正巨大的意义。
原始民族觉察和欣赏节奏的能力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自然中同样存在着节奏,如寒来暑往。
节奏感不仅存在于音乐中,表现为长短音、强弱音的反复,还存在于绘画、建筑、书法等艺术中。
梁思成分析建筑中柱窗的排列所体现的节奏感。
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一定情调的色彩便形成韵律。
韵律更能给人以情趣,满足人的精神享受。
多样统一是形式美法则的最高级形式,也叫和谐。
从单纯齐一、对称均衡到多样统一,类似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多样统一体现了生活、自然中的对立统一的规律,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多样统一的和谐的整体。
多样统一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中很强调变化,如书法理论中提出,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此不是书。
从艺术美的创造上看,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
从内容出发探索形式。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所谓“意在笔先”,就是强调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
在书法、绘画、诗歌等艺术创作中,“立意”是一个关键问题。
王羲之说“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先,然后作字”。
郑板桥画竹所谓“墨点不多泪点多”,这样的笔墨才能真正打动人。
形式的审美价值在于显现内容。
高尔基曾说:“要使一部文学著作无愧于艺术品的称号,就必须赋予它以完美的语言形式。
”“我所理解的美,是各种材料——也就是声调、色彩和语言的一种结合体,它赋予艺人的创作——制造品——以一种能影响情感和理智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就是一种力量,能唤起人对自己的创造才能感到惊奇、自豪和快乐。
”在艺术创作中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其重要意义在于,灵活地运用这些法则到艺术创作中。
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优秀4篇)

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优秀4篇)课时篇一课题: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形式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赏析,能够正确地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评析绘画作品。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绘画作品的形式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绘画作品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导入说明辩论的主题以及辩论的方法。
分好辩论组,推举主辩同学。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加入适当的音频与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重点,并可更好地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二、新授出示作品,提出问题。
针对所出示的作品,引导学生展开辩论。
根据学生辩论的结果得出结论,引出形式美的法则。
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
正反方发言。
三、总结对课堂辩论中各组的发言及学习的成果进行总结。
《背影》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篇二一、教材分析: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19进入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学习。
19,朱自清父亲包办朱自清婚姻,朱自清有怨言。
父子生隙。
19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改“朱自华“为“朱自清”,父亲很生气。
19冬天朱自清的祖母去世。
当时他的父亲朱鸿均在徐州任烟酒公卖局长的差事卸。
家庭经济陷入困顿。
朱自清二弟几乎失学。
《背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
作者从北京赶至徐州随父回扬州奔丧。
作者从北京赶至徐州随父回扬州奔丧。
丧事完毕与他父亲同车至浦口车站分手。
从文本看朱自清是抒写了在父病后不能侍候左右的歉疚进而表达作为儿子对父亲的眷念。
但是还有一个朱自清内衷的秘密:这就是朱自清想借此回忆使父子矛盾和解,朱自清对其父的纳妾很有意见内心很有不满绪。
加上妻子嫁到朱家后蒙受公婆尤其是作者庶母的委屈父亲还经常写信给朱自清说儿媳的不是;儿子不仅不批评媳妇反而写了记实小说《笑的历史》揭露了封建家庭礼教的苛严。
形式美法则对称

形式美法则对称一、引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美在无处不在,它以各种形式呈现着。
而形式美是让人们眼前一亮的东西。
在艺术、设计、建筑等领域,形式美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使作品更加吸引人、独特和有吸引力。
而法则对称作为形式美的一种基本规律,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中。
二、形式美法则对称的定义形式美法则对称,指的是元素在图像或设计中沿一条中心线对称排列的一种形式。
也就是说,图像或设计的两侧是完全对称的,呈现出一种和谐、平衡的感觉。
这种对称排列可以是垂直对称、水平对称或中心轴对称。
三、形式美法则对称的种类形式美法则对称可以根据对称方式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种类:1.垂直对称:图像或设计沿垂直中心线对称,两侧完全一致。
这种对称常用于卡片、海报、平面设计等领域,给人们一种稳定、均衡的感觉。
2.水平对称:图像或设计沿水平中心线对称,上下完全一致。
这种对称常常出现在建筑物的立面设计、家具等领域,给人一种平静、宁静的感觉。
3.中心轴对称:图像或设计以某个点为中心,左右两侧呈对称排列。
这种对称常见于徽标设计、花纹设计等,给人一种统一、和谐的感觉。
四、形式美法则对称的优点形式美法则对称具有以下优点:1.稳定感:对称排列的图像或设计给人一种稳定、均衡的感觉,让观者感到舒适。
2.注意力集中:对称排列的图像或设计通常会引导观者的视线集中在中心,增强视觉效果。
3.和谐感:对称排列的图像或设计给人一种和谐、统一的感觉,使整体看起来更加美观。
五、形式美法则对称的应用形式美法则对称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面将分别介绍在艺术、设计和建筑中的应用。
1.艺术:在绘画和雕塑中,艺术家常常运用对称排列来创造美感和平衡感。
比如在油画中,画家可以使用垂直对称将画面分为两部分,并在左右两侧呈现出相似的元素,使整体画面更加和谐。
2.设计:形式美法则对称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从平面设计到产品设计,都能看到对称的影子。
比如在网页设计中,设计师可以使用水平对称来布局网页的各个元素,使其更加整齐、美观。
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一)统一与变化统一与变化是一对辩证的矛盾关系,是宇宙运动发展的规律,亦是形式美法则的集大成者,其他法则均围绕其展开,因此统一与变化可称得上是形式美法则中的根本大法。
我们在探讨形式美时,即要求统一,又要找变化,光统一而无变化会使作品流于简单、呆板、浅薄、单调与乏味;光变化而无统一则会使作品失于散乱、琐碎、喧宾夺主、画蛇添足等。
因此,我们应该讲求既统一又变化,既主题鲜明、基调一致,又变化丰富、具体鲜活,这样才能使作品完整统一,特征强烈,同时又细致耐看,生动灵气。
统一可以借助于夸大或强调画面中的某一元素,使其成为画面中占绝对压倒优势,以形成画面的主调。
在此前提下,强调细节的对比变化,激活其内的张力,让局部出现亮点,真正做到“尽精微、至广大”。
如在民间木版年画中靠黑线来统一,凭借色彩求变化即属此类。
而在西方现代派大师蒙德里安的画中,是靠那象征宇宙的初始归宿的经纬线来实现统一的;在齐白石的笔下,红花墨叶是其风格,那红花是变化,而那墨叶是统一,将一切纯色、光鲜皆统一于那骨法用笔、墨分五色的点、线、面之笔墨构成中。
(二)对比与调和大凡事物只有在对比中才能尽显本色,也只有经过对比,才能使双方的特征变得更加强列。
因此,无对比也就是无关系可言,只有在差异不同的对比关系中,才能形成画面的张力,也才能平添其艺术魅力。
调和的作用是使矛盾着的双方趋于平衡,即谐调双方的对比关系。
对比与调和这组矛盾在装饰表现中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强调对比,不注重调和,画面就会生硬、冲撞、支离破碎而不谐调,而如果一味只强调和而忽视对比,也会使画面软弱、沉闷而缺乏生气,因此要既强调对比,亦注重调和,使作品既充满张力,亦趋于平衡,凭其生动与完整来打动观者。
如在民间木版年画中,红、黄、绿、紫等纯色对比强烈,而利用黑线巧妙地加以调和,使画面既喜庆热烈和鲜亮,同时亦谐调、完整和充实。
再如云南画派重彩中,强调其色彩的丰富斑斓,同时云南画派重彩中,强调其色彩的丰富斑斓,同时用金、银线来调和画面,使其实现对比谐调。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是指美术作品在视觉形式上的构成原则和表现规律,是美术作品中最基本的、最根本的创作手段和表现方式。
它包括色彩、线条、形状、空间、质感等方面的表现和运用。
首先,色彩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要素之一,它能够表现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在运用色彩时需要注重色彩的对比度和饱和度,以及色彩的明暗度和冷暖度的搭配。
其次,线条是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它能够表现出作品的形态和结构,以及表现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在运用线条时需要注重线条的粗细和曲直程度,以及线条的运用方向和节奏感。
再次,形状也是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它能够表现出作品的空间感和结构感。
在运用形状时需要注重形状的大小和比例,以及形状的变化和变形。
最后,空间和质感也是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它们能够表现出作品的立体感和质感。
在运用空间和质感时需要注重空间的深浅和透视关系,以及质感的真实感和质感的质地感。
总之,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是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最根
本的创作手段和表现方式,只有掌握了这些原则和规律,才能够创作出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的作品。
美术鉴赏 美术的几种形式美法则

团结就是力量
(三)对称均衡
1、对称的平衡
新古典主义 达维特 贺拉斯三兄弟的宣誓
(三)对称均衡
2、非对称的均衡布局
题款印章
色块的量比
[俄] 帕维尔·德米绘 也维奇·柯林(Pavel Dmitriyevich Korin ) 《高尔基》
故意使得构图 量比不均衡(构 图形式给观众以 心理平衡是重要 的)
深浅色的对比 [法] 安格尔 《泉
(光)明暗对比
[法] 皮埃尔·波纳 尔(Pierre Bonnard) 《逆
虚实晦显对比
[俄] 阿列克谢·阿达莫夫(Алексей Адамов)
[俄] 瓦伦丁·亚历 山大罗维奇·谢罗 夫 (Valentin A. Serov) 《抱着 孩子的娜杰日达 》
(一)多样变化 和谐统一
多样就是不单调,有变化,多样变化, 则给人感觉丰富;统一,指构图中诸因 素符合一定的规范和秩序。
• (一)多样变化 和谐统一
宋人牧溪《柿子》
法国 莫兰迪 静物
(二)疏密变化的生动性 与平均排列的秩序性
中国画对疏密布局讲究“ 疏能走马,密不透风”, 形成疏密的对比,给人以 丰富变化、节奏不同的感 受。
(四)整体联系 互相呼应 艺术作品中各形象要素与物象结构是一个
有机的整体。经营位置时要求各要素之间彼 此相互关联,互相呼应。
内在的呼应
[俄] 伊里亚.叶菲 莫维奇.列宾 《意 外归来》
梵高临摹米勒 《第一步》
[苏联] 莫尔 《你志 愿加入红军了吗?》
(五)对比调合 相互映辉
构图中的对比因素极多,诸如线、形、明暗
钱松嵒 《溪山幽 居》
繁简对比
[法] 莱昂让 (LéonJean-Bazille Perrault) 《金星和鸽子》
形式美法则案例分析

形式美法则案例分析形式美学是一种审美理论,强调作品的形式结构和艺术表现方式,而不是作品所表达的内容。
形式美学认为,艺术作品的美感来源于其形式特征和结构组织,而非作品所描绘的主题或情感。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来探讨形式美法则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和影响。
案例一:毕加索的《盛宴》《盛宴》是毕加索的一幅抽象油画作品,描绘了一场丰盛的宴会场景。
在这幅作品中,毕加索运用了大量的几何形状和鲜艳的色彩,将宴会场景简化为了几何图形的组合。
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桌子、椅子和人物,但这些形象都被简化为了基本的几何形状,形成了一种抽象的表现方式。
通过这种形式的简化和几何图形的运用,毕加索成功地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美感,使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产生了一种超越现实的审美享受。
案例二:巴洛克音乐中的对位法巴洛克音乐是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音乐作品以复杂的对位法和丰富的音乐结构著称。
对位法是一种音乐形式美学的表现方式,通过将不同乐器或声部的旋律进行交织和对位,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音乐效果。
巴赫的《音乐的奉献》就是一个典型的对位法作品,其中不同的音乐主题在不同的声部中交替出现,形成了复杂而有序的音乐结构。
通过对位法的运用,巴洛克音乐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音乐美感,使听众在欣赏音乐时能够感受到音乐结构的美丽和复杂性。
案例三:建筑中的比例与对称在建筑艺术中,比例和对称是形式美学的重要表现方式。
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就是一个典型的比例与对称的建筑作品,其建筑结构严谨而对称,体现了古希腊人对于完美比例的追求。
通过建筑的比例和对称,帕特农神庙创造出了一种庄严而优美的建筑美感,使人们在欣赏建筑时能够感受到建筑结构的和谐与美丽。
以上三个案例分别从绘画、音乐和建筑三个艺术领域,展示了形式美法则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和影响。
形式美学强调作品的形式结构和艺术表现方式,通过对形式的精心设计和处理,艺术家们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美感,使观众在欣赏作品时能够产生一种超越现实的审美享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金分割又称美学分割,即把一根线段分为 长短不等的a、b两段,使其中全线段的比(即a+b) 等于短线段b对长线段a的比,列式即为 a : (a+b) = b : a,其比值为0.618 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悦目,因此,0.618又被 称为黄金分割率。
a
0.618
b
0.382
由于黄金分割自身的比例能对人的视觉产生适度的刺激, 他的长短比例正好符合人的视觉习惯,因此,使人感到悦目。 黄金分割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设计、绘画等各方面。
第一单元 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
活动二 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
《抱白貂的妇女》 达芬奇
《戴帽子的妇人》
马蒂斯
《肖像》
米罗
《弗拉基米尔之路》 列维坦
《塞林莱斯大道》
梵高
《道路》 克利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 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 抽象概括。如比例、均衡、对称、对比、 节奏、和谐、多样统一等。
综合运用实例(九宫格+黄金分割)
化妆品广告,干净稳重,注意字的位置。
综合运用实例(九宫格+黄金分割)
mazda的节目演示,注意各元素的关系
综合运用实例(九宫格+黄金分割)
大众汽车的视频截图
综合运用实例(九宫格+黄金分割)
对称的形态在视觉上有自然、安定、协调、 整齐、典雅、庄重、完美的朴素美感。
v v v v
是指动势或 气韵的有秩 序的反复, 在和谐、统 一中包含着 更富变化的 反复。
绘画中的形式美法则 比例 对称 均衡 节奏 韵律 变化与统一
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在生活中 不断地发现,及时地总结才能更好地把它运用于我们的生活。
在实际运用中,黄金比多只采用近似值。最 简单的方法是按照数列2、3、5、8、13、21…… 得出2 : 3、3∶5、5∶8、8∶13、13∶21等 比值作为近似值。
抽象主义摄影大师兰克运用的黄金分割
人类的形状(1956) 兰克
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 “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在国外的 摄影理论里把这4个点称为“趣味中心”。顾名思义,被 反复证明的是当被摄主体处于或发布在这4个点附近最容 易吸引“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