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目次

前言 (2)

引言 (3)

1 范围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 术语和定义 (4)

4 面向工作岗位 (6)

5 面向院校专业领域 (6)

6 职业技能等级 (8)

7 职业技能等级要求 (9)

8 培训 (13)

9 评价 (14)

10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15)

参考文献 (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中民福祉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参与起草、审定的单位:民政部培训中心、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中民民政职业能力建设中心、兰州大学护理学院、深圳健康养老学院、共好福报(北京)养老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河北仁爱医养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绿康医养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颐合华龄养老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万虹大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三河市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上海九如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青鸟软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老年康疗院、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上海和佑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湖南康乐年华养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泰康健康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北京中育教育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青岛市长期照护协会、石家庄市春晖养老评估服务中心(石家庄市银隆养老院)、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北京市养老服务人才教育培训学院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根来、谭美青、王虹峥、娄方丽、张雪英、李惠菊、倪赤丹、武卫东、陈怡剑、谭宇双、周钢、林娜、张文玉、屠其雷、韩晓婷、冯翠平、李继宗等。

本标准修改与审定人:王军、张玉兰、肖成龙、邹文开、赵红岗、孙钰林、许世杰、周素娟、卓永岳、张登国、陈洪涛、于保荣、杨丽霞、刘华、王伟、赵云午、石晓燕、刘晨、贾德利、臧少敏、陶娟、刘日安、王婷、贾雪华、迟玉芳、仝伟等。

本标准的知识产权归属北京中民福祉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未经同意和书面授权,不得印刷、销售和出版发行。

引言

为贯彻十九大关于“构建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要求,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和落实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教育部等四部门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积极推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业技术技能人才标准体系,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拓展就业创业本领,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领域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和培训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根据当前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教育部、民政部的指导下,我们组织有关方法专家、内容专家和实践操作专家,在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写了《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以下简称“本标准”),以满足失智老年人照护工作拓展和失智老年人照护人员职业发展需求。

失智老年人是老年群体中的困难群体,牵动千千万万家庭,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与单纯失能相比,失智的照护时间更长,照护成本更大,照护技能要求更高。本标准以客观反映失智老年人照护技能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为目标,明确了具有本专业职业技能的人员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技能要求、培训评价要求等。

本标准研制过程中,着力探索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的构建,采取终身教育和学习及其效果的过程化考核,并与国家学分银行试点工作和建立国家资历框架进行了有效的对接,体现标准的规范性、引领性、国际性和先进性。

本标准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必要的修订。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失智老年人照护人员的工作岗位、专业领域、专业课程、等级分类,以及职业、技能和培训考核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失智老年人照护人员的教育培训、考核评价与等级评定。失智老年人照护人员的创业、录用、聘用、晋级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7276—2018 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

GB/T 35796—2017 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

GB/T 24433—2009 老年人、残疾人康复服务信息规范

GB/T 29353—2012 养老机构基本规范

MZ/T 048—2014 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档案技术规范

MZ/T 039—2013 老年人能力评估

WS/T 556—2017 老年人营养不良风险评估

WS/T 484—2015 老年人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WS 372.4—2012 疾病管理基本数据集.第4部分:老年人健康管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失智失智症dementia

痴呆痴呆症dementia

认知症 cognitive disorder

认知障碍 cognitive impairment

由认知功能缺损、病程缓慢的进行性大脑疾病所致的智能损害综合征。损害范围涉及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行为、人格、判断、逻辑推理、视空间技能等多种高级神经功能。

3.2失智老年人 dementia elderly

罹患失智症的老年人。

3.3失能 disabled

由于意外伤害导致躯体损伤,慢性或突发性身体疾病及心理疾病导致身体、精神上的伤害等原因,丧失部分或全部自理能力。

3.4失能等级 disabled Level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分析,进餐、穿衣、如厕、洗澡、上下床、室内走动6项指标,一到两项“无法做到”的定义为“轻度失能”,三到四项“无法做到”的定义为“中度失能”,五到六项“无法做到”的定义为“重度失能”。

3.5失能老年人 disabled elderly

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

3.6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AD

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是失智的重要原因。

3.7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PD

又称为“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具有特征性运动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还会伴有非运动症状,包括便秘、嗅觉障碍、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精神、认知障碍。

3.8失智老年人综合照料 comprehensive care for mentally retarded elderly

针对失智老年人所采取的以提高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为主的综合性照料方法。3.9失智老年人生活重建 rebuilding the life of the mentally retarded elderly

运用康复训练措施,协助失智老年人重新建立正常生活的服务行为。

3.10失智老年人话疗 talking therapy of mentally retarded elderly

对失智老年人进行谈话治疗,通过谈话安抚情绪,缓解认知障碍和反常精神及行为。

3.11失智老年人音乐疗法 music therapy for mentally retarded elderly

以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利用音乐心理、生理特性进行失智症老年人心身刺激,促进健康的方法。

3.12失智老人照护员 caregiver for the mentally retarded elderly

是养老护理员职业(职业代码为4—10—01—05)下设一个独立的工种名称。对患有失智症老年人包括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进行综合照料、功能维护及康复促进的人员。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失智老人照护员。

4 面向工作岗位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院等服务机构,医养结合机构、医疗机构老年病科、家庭从事失智老年人照护的相关岗位,包括但不局限于失智老人照护师、失智老人照护员、老年照护师、养老护理员、老年护士、护理长、养老顾问(专员)等。

5 面向院校专业领域

5.1 面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

5.1.1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代码181400)

5.1.2 民政服务与管理专业(代码180900)

5.1.3 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代码181000)

5.1.4 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专业(代码181200)

5.1.5 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代码181300)

5.2 面向高等职业学校专业

5.2.1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690301)

5.2.2 社会工作专业(代码690101)

5.2.3 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620811)

5.2.4 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代码620302)

5.2.5 护理专业(代码620201)(含老年、中医康复社区口腔方向)

5.2.6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代码620501)

5.2.7 健康管理专业(代码620801)

5.2.8 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代码620803)

5.2.9 康复辅助器具技术专业(代码620809)

5.2.10 假肢与矫形器技术专业(代码620810)

5.2.11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代码690104)

5.2.12 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专业(代码690102)

5.2.13 民政管理专业(代码690201)

5.2.14 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代码690205)

5.2.15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代码690203)

5.3 面向本科学校专业

5.3.1 护理学专业(代码101101)

5.3.2 康复治疗学专业(代码101005)

5.3.3 临床医学专业(代码100201K)

5.3.4 社会学专业(代码030301)

5.3.5 社会工作专业(代码030302)

5.3.6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代码110302)

5.3.7 心理学专业(代码071101)

6 职业技能等级

6.1 职业技能等级划分

失智老年人照护人员职业技能等级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高级别涵盖低级别职业技能要求

6.2 职业技能等级要求

6.2.1 通用要求

6.2.1.1 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责任感,服务意识强,做到尊老、孝老、孝老。

6.2.1.2 应具有沟通与协调能力,善于与老年人及家属沟通,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6.2.1.3 应具有老年人跌倒、走失、噎食等突发应急情况的预防及处理能力。

6.2.1.4 应掌握自我保护、安全防护技能。

6.2.1.5 具有良好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

6.2.1.6 应具有信息化处理的能力,能收集整理分析老年人相关信息。

6.2.2 基本知识要求

6.2.2.1 了解老龄事业、产业、养老服务业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政策和技术标准。

6.2.2.2 掌握老年人心理特点、心理干预等基本知识。

6.2.2.3 掌握老年人生理变化、护理基本知识。

6.2.2.4 熟悉老年人生活照护、健康照护等服务知识。

6.2.2.5 掌握失智老年人认知障碍表现、康复训练模式和具体操作知识。

6.2.2.6 掌握应对失智老年人突发意外风险预防及应急处理知识。

7 职业技能等级要求

7.1 初级技能要求

须满足以下技能要求(见表1)。

7.3 高级技能要求

须满足以下技能要求(见表3)。

培训初级失智老年人照护人员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培训中级失智老年人照护人员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培训高级失智老年人照护人员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3年以上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年以上。

8.4 培训参考学时和参考学分

初级失智老年人照护人员不少于200个学时(实训课时100个学时左右)。约11个学分(约18学时折合1学分)。

中级失智老年人照护人员不少于240个学时(实训课时170个学时左右)。约13个学分。

高级失智老年人照护人员不少于280个学时(实训课时190个学时左右)。约15.5个学分。

可根据学员自身专业背景和培训情况适当予以调整。

8.5 培训教材与资源

培训失智老年人照护人员可参照职业技能培训评价组织开发的培训教材、相关专业国家规划教材。

培训资源可依照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国家级资源库、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教学国家级资源库组织教学与培训。

8.6 培训方法

可采用在校生课程学习和社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建立课程、学分和成绩互认机制。

注意服务对象沟通交流和人文关怀,注重过程化考核和留痕管理,并与国家学分银行试点工作有效对接。

9 评价

9.1 培训评价组织

北京中民福祉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领域1+X证书的职业技能培训评价组织。

9.2 培训评价人员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领域1+X证书的职业技能培训评价组织负责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培训评价专家和培训评价人员。

培训评价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培训合格之后开展培训评价工作。

9.3 培训评价方式

初级、中级和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重点考核基础理论、技能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

考核实行百分制,成绩达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

10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10.1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级

根据终身学习和建立国家资历框架的构想,《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为3级7等。

小学毕业经过培训、考评合格,颁发《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七等。

初中毕业经过培训、考评合格,颁发《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六等。

中等职业学校(高中)毕业经过培训、考评合格,颁发《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五等或者中级四等。

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经过培训、考评合格,颁发《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四等或者高级三等。

本科学校毕业经过培训、考评合格,颁发《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级三等或者高级二等。

本科学校专业硕士毕业经过培训、考评合格,颁发《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级二等或者高级一等。

10.2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颁发

经考核合格人员,由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颁发《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10.3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管理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有关规定,《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有同等效力和待遇;在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等方面具有同一效能。

《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采用统一编号登记管理,证书编号为唯一编码,全国通用,可在教育部指定网站上查询、验证。

参考文献

[1]GB/T 33168—2016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基本要求。

[2]GB/T 33169—2016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施设备配置。

[3]GB/T 35560—2017 老年旅游服务规范景区。

[4]GB/Z 36471—2018 信息技术包括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所有用户可访问的图标和符号设计指南。

[5]MZ 008—2001 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6]MZ 013—2009 社区公共场所紧急救援管理要求。

[7]MZ/T 064—2016 老年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8]SB/T 10944—2012 居家养老服务规范。

[9]RB/T 303—2016 养老服务认证技术导则。

[10]LBT 052—2016 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务规范。

[11]jgj450—2018 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

[12] 2013年7月30日,《民政部关于推进养老服务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民发〔2013〕127号)。

[13]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

[14] 2019年3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5号)。

[15] 2019年4月4日,《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职教成〔2019〕6号)。

[16] 2019年4月23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19〕34号)。

[17] 2018年3月7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2018年版)>的通知》(人社厅发〔2018〕26号)。

[18] 2017年1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

[19] 2015年11月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发布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老年人健康管理技术规范的通告》(国卫通〔2015〕14号)。

[20] 2011年4月25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卫妇社发〔2011〕38号)。

[21] 2011年11月1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养老护理员等四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通知》(人社厅发〔2011〕104号)。

[22] 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工作委员会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版),中国人力资源和社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中国人事出版社),2015年10月第一版。

[23] 杨根来.《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与养老护理员考试指南》,中国社会出版社,2014年3月第一版。

[24] 国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编写《阿尔茨海默病科学技术专有名词》,科学出版社,2019年第一版。

[25] 北京老年痴呆防治协会、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编写《失智老人照护师》2019年版,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2017年6月第一版。

[26] 邱明章、汤丽玉编著.《失智症照护指南》,华夏出版社,2016年10月第一版。

9 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标准(2019年9月试行)

目次 前言 (1) 1范围 (3)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术语和定义 (3) 4面向院校专业 (5) 5面向工作岗位(群) (5) 6职业技能要求 (5) 参考文献 (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中民福祉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参与起草、审定的单位:民政部培训中心、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中民民政职业能力建设中心、解放军总医院、兰州大学护理学院、深圳健康养老学院、共好福报(北京)养老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河北仁爱医养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绿康医养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颐合华龄养老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万虹大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三河市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上海九如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青鸟软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老年康疗院、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上海和佑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湖南康乐年华养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泰康健康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湖南康乃馨养老产业投资置业有限公司、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北京中育教育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青岛市长期照护协会、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石家庄市春晖养老评估服务中心(石家庄市银隆养老院)、百城康养(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天津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中国健康养老职业教育集团、中日养老服务及产业合作项目办公室、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北京市养老服务人才教育培训学院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根来、谭美青、屠其雷、李惠菊、娄方丽、张雪英、倪赤丹、武卫东、陈怡剑、谭宇双、周钢、林娜、张文玉、韩晓婷、冯翠平、迟玉芳、仝伟、李继宗等。 本标准修改与审定人:王虹峥、王军、张伟、邹文开、张玉兰、肖成龙、赵红岗、孙钰林、周素娟、许世杰、卓永岳、张登国、陈洪涛、于保荣、杨丽

2016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发布稿)

2016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 (发布稿)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2016-12-30 前言 (1) 一、调研框架 (3) 二、调研组织及执行 (5) 三、主要分析成果 (6) (一)老年人生活活动能力及依赖等级 (6) (二)中国家庭老人护理负担 (8) (三)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及缺口 (9) (四)民众对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认知及消费动因 (14) (五)长期护理服务机构发展现状及问题 (16) 四、政策及发展建议 (20)

前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迁、家庭结构及生活方式变化等趋势持续深化,满足庞大的老年人群在养老及生活照料等方面的需求,实现人人“老有所养”、“老有所护”迫在眉睫。从国家战略的层面统筹解决老年人的健康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稳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水平,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康中国2030”规划则明确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概念,把老年人作为重点关注人群,从完善护理服务体系、建立多层次护理保障制度、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相关产品及管理模式创新、加强护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对我国长期护理体系的建设做了战略部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于2016年7月发布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在全国15个地区探索建立“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 “健康老龄化”战略如何与现实接轨?政策落脚点在哪里?我国老年人普遍的护理依赖等级是什么?他们正在接受哪些服务?需要哪种形式、哪种内容的护理服务?现状和需求之间存在哪些突出的缺口?老年人群中有哪些是需要政策重点倾斜的“特需”或“弱势”群体?“健康中国2030”给商业保险机构创造了较大的发展空间,那么老百姓对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有什么样的认知和需求?发展短板在哪里?这些都是我国长期护理服务和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必须首先解

介护老人标准照护流程

介护老人标准照护流程 -1- 介护1级老人照护流程 1. 介护1级老人照护流程(早班) 7:00 交接班完善(1人) 接班护理长全方面的了解早班情况并做好本班的工作安排 7:05-7:15 服早饭前药(2人) 护理长给药,核对老人床号及姓名、查对药名、查对时间,看护老人安全服下药物 7:18-7:25 早餐餐前准备(1人) 提前做好餐饮预热设施,然后下厨房,核对老人餐饮信息,及时发现错误餐饮 8:00 护理长准点巡房(1人) 轻敲三下房门,告知老人进行照护巡房,入室后,询问老人生活信息(包括睡眠、生命体征、夜间巡房情况及老人需求等)做好意见记录,并及时反馈照护部 7:20-8:00 4楼及功能室开门、窗(1人) 按时进行,开窗的同时,检查房间内是否有异样,清洁卫生是香到位,及时反映问题并及时处理 7:30 协助就餐(1人) 提前提醒或协助各位老人,站立在走廊交汇处,看护老人顺利平安到达就餐地点;与厨房工作人员配合分发食物给老人;在老人需要的情况下送餐入室 7:30-8:10 换班吃饭(全班) 准时准点就餐,不得拖延或无故脱岗 8:20-8:40 早饭后服药(2人) 护理长给药,核对老人床号及姓名、查对药名、查对时间,看护老人安全服下药物 9:00 护理站晨间会议(全班) 主管/护理长组织当班护理员,就上个班次和当日班次工作进行部署安排 9:20 组织老人参加活动(1人) 轻敲三下房门,告知或协助老人外出参加功能室活动或者锻炼、散步;按照每周活动安排,提醒老人参加当日主题活动 7:30-10:00 打扫卫生(2人) 使用清洁车,按楼层,按房间,依照房间清洁规定,无死角、无异味、勤消毒的标准执行

最新卧床老年人生活照护技术操作流程图

目录 任务1:洗手法 (2) 任务2:协助半自理老人刷牙 (3) 任务3:为完全不能自理老人清洁口腔 (4) 任务4:协助半自理老人洗脸 (5) 任务5:为卧床老人洗脸 (6) 任务6:为卧床老人床上洗手 (7) 任务7:为卧床老人床上梳头 (8) 任务8:协助半自理老人洗脸 (9) 任务9:协助卧床老人服药 (10) 任务10:为卧床老人更换尿垫 (11) 任务11:协助卧床老人翻身侧卧 (12) 任务12:为卧床老人床上洗头 (13) 任务13:为卧床老人床上洗脚 (14) 任务14:协助卧床老年人使用便盆 (15) 任务15:为卧床女性老人冲洗会阴部 (16) 任务16:为卧床老人擦身 (17) 任务17:为卧床老人穿、脱衣服--换开襟上衣 (18) 任务17:为卧床老人穿、脱衣服--换套头上衣 (19) 任务17:为卧床老人穿、脱衣服--换裤子 (20) 任务18:协助老人安全移动一----从床上移到轮椅上 (21) 任务18:协助老人安全移动二----平车安全移动法(单人) (22) 任务18:协助老人安全移动三----平车安全移动法(双人) (23) 任务18:协助老人安全移动三----平车安全移动法(三人) (24) 任务18:协助老人安全移动三----平车安全移动法(四人) (25) 任务19:铺空床法 (26) 任务20:为卧床老更换卧单 (27)

任务1:洗手法 准备物品:洗手液,清洁毛巾或一次性纸巾,流动水设备 注意事项: ● 操作前、后均应认真洗手,各环节要搓揉到位 ● 洗手时身体勿靠近手池,以免污水喷溅导致湿污衣服 标准 程序 标准 《仪表仪容标准》 检查并整理仪表仪 取下手部饰物 卷起衣袖 打开水龙头 充分冲湿双手 取洗手液擦出泡沫,适量均匀涂抹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 指缝 双手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揉数次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双手分别相互揉搓 双手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搓揉 两手掌分别包绕对侧手的拇指旋转揉搓 弯曲手指食指关节在另一手掌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 以环形动作 用流动水 彻底冲洗双手 关水龙头 用清洁毛巾(或纸巾)擦干双手(或烘干机烘干) 不要直接触摸水龙 头,可先用纸巾包裹着水龙头,把水龙头关上;或泼水将水龙 头冲洗干净 全部揉搓时间

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发展现状和思考

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发展现状和思考 【关键词】老年人长期照护;发展现状 21世纪人类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人口老龄化。从世界范围来看,所有发达国家都已进入老龄社会,而许多发展中国家从上世纪末也开始了人口老龄化的过程。1999年,我国进入老龄社会,成为较早进入老龄化的发展中国家之一[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老年人长期照护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近年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在老年照护建设方面有了一定发展,但针对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区的服务建设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现将国内、外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发展情况做一介绍,为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建设提供参考。 1 老年人长期照护界定及服务内容 1.1 老年人长期照护界定老年人长期照护是指老年人由于其生理、心理受损生活不能自理,因而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甚至在生命存续期内都需要他人给予的各种帮助的总称。长期照护需要向被照护者提供一系列长期性的健康服务,包括医疗护理和生活帮助。长期照护的时限暂无统一标准,但有报道认为较为合理的“长期”应为6个月以上[2]。 1.2 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基本服务内容世界卫生组织根据20世纪80年代凯茨[3]提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指标”将需要照护的老年者划分为七种状况和四种类型,并据此提供多方面的照护服务,其中最基本的照护服务内容有护理服务、生活照料服务、物资援助服务和特殊服务。 2 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国内外状况 2.1 国外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发展状况 2.1.1 国外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制度建设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和法律建设已较完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分为社会保险制和商业保险制两大类。前者以德国、日本为典型代表;后者以美国为典型代表。20世纪60年代,瑞典社区照顾作为老年福利政策中最关键的部分加以强调和实施;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上半期,美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迅速,成为美国健康保险市场上最重要的产品之一;1991年,英国发布《社区照护白皮书》,强调以“促进选择与独立”为总目标,现已建成分工明确、条理清晰的老年照护体系;1994年,德国正式立法通过《护理保险法》,使社会性护理保险成为并列于健康保险、意外保险、年金保险及失业保险的第5种社会保险;1998年,日本颁布了《护理保险法》,实施强制性互助型的护理保险制度[4]。 2.1.2 国外老年人长期照护的服务建设欧洲是世界上人口老化现象发生最早的地区[5],该地区政府投入相当数目的经费,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机构和服务网络。主要通过建立健康护理管理委员会(HCB),领导各类型老年护理机构,并提供包括老年人出院后的延续护理和家庭护理、综合性老年康复护理等。另外,政府要求从业者一般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接受护理专业或社会工作专业的正规教育。待专业毕业后还需接受一年以上的老年护理专科实训。1981年,中国香港进入老龄化社会开始就积极完善老年社区照顾体系,其中介组织发挥了强大的组织管理作用[6];中国台湾地区长期照护隶属社会福利行政体系和卫生体系,其中私立安老机构和公办民营机构发挥重要作用,“喘息服务”获得重用[4]。 虽然国外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各国在老年护理服务建设中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理念。老年护理院和公寓建设,均从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社会需要出发。如在老人经常出入的场所安装扶手,配置各种助行器,设置无障碍通道等。护理院命名以老年人更易建立积极心态的词语为主,最典型的就是美国太阳城中心(sun city center)[7]。电子技术也广泛应用到老年人日常生活中,为老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其中瑞典、丹麦与芬兰等国提供老年人使用的器械、设备最先进。此外,还设置了老人康乐部、自动洗衣房、理疗室等配套服务设施。目前,欧美国家老年护理院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规模化建设、品牌化经

美国失智老人护理项目设计和管理系统经验

失智症不是单纯的一种疾病,而是一组认知功能区全面或者持续减退的症候群,美国养老机构中大约60%的老人都患有认知障碍疾病,其中阿尔兹海默病是导致失智症最多的一个病因。 根据美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2010年的统计数据,在美国有510万的65岁以上美国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到2030年将达到770万人,增长率达到50%。而在中国,失智老人的数量超过了1000万人,但是能入住专门护理失智老人的养老机构占总数不到10%。 美国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专门针对失智老人的“特别护理单元(SCUs)”,也被称为痴呆症护理单元。随着失智老人数量的增多以及市场对失智护理需求的多样化,这些“特别护理单元”不单单针对机构内的老人提供服务,也为轻度失智老人提供家庭咨询,照护支持及社区治疗等服务。 美国失智老人护理的三种方式 独立式失智养老机构 由于老人患病的特性,他们不大可能参与到较大规模的集体活动。作为独立式护理机构可以提供活动的灵活度,也增加了护理的安全性和独立性。(表1) 失智护理和其他护理类型组合式的养老机构 将失智老人安排在“介助”和“介护”护理单元中,组成一个组团或者形成一个片区。这样在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更高效的配置资源,最大程度的保证老人的安全。这样形式也称为“房中房”。(表2)

将失智护理直接融入到社区中 有些养老机构认为应该把失智老人混合在大型社区中,为失智老人提供一些特殊的活动或者服务,在大型社区中失智老人能更加规律的生活并和其他老人减少差异。 功能区设计要点 美国对失智老人以独立式失智养老机构和组合式养老机构为主要类型。其护理机构在居住单元、公共服务区、花园和后勤办公服务区这四个功能区有以下设计要点需要注意: 居住单元 通常在护理失智老人的组团中,一般设计8至12床的居住单元,其中居住单元总数的10%至15%为双人间,主要提供给老年夫妇或者希望合住的老人使用。在房间的空间尺度上,“小空间”是失智养老机构的一个特点,美国研究和运营机构认为:在“小空间”里,失智老人可以减少压力和焦虑,他们可以更加舒心的生活。 在平面布局上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内走廊把居住单元联系在一起,并和公共区域并置在组团内(图一);另一种形式是以餐厅和活动室等公共空间为中心,居住单元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平面布局。(图二)

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问题研究

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问题研究 人口快速老龄化已成为我国重大的社会问题,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程度高的特点,以及由此带来的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及问题,包括缺乏长期护理的保障机制、长期照护专业人员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需求等。为应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发展趋势,提出了老年长期护理服务的对策,如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鼓励发展多种类型的养老照护机构、建立多层次的长期照护专业教育培训体系。 标签:长期照护;老年人 一、现状 随着建设“健康中国”战略的确立,积极面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满足老年人群在养老、健康、生活等各方面的综合需要,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政策。 但是当前我国护理机构资源匮乏,结构失调,社区发展缓慢,社会化照料费用昂贵,这些因素迫使失能老人社会化长期照料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因此,如何更好地为失能老人提供长期照料服务成为政府和学者们关注的重点。 目前,我国失能老年人群体主要有以下特征:高龄多,平均年龄为76.8岁,高于预期寿命,高龄往往伴随着体力的衰退、自理能力丧失;女性多,男性、女性的比例为4:6,我国女性的预期寿命高于男性,所以老年人口中女性所占比重高于男性比重,失能老年人群体中亦然;丧偶多,超过一以上为丧偶者,这部分失能老年人大多选择进入机构接受护理服务,而有伴侣的失能老年人更倾向于居住在家中,因为伴侣是家庭护理的主要承担者;疾病多,因为疾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而失能带来更多的慢性疾病。 根据《2017年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显示调查地区有7.2%的老年人处于重度失能状态。如果加上中度失能,总失能率为16.5%,略低于《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19%的水平。分人群来看,70岁是老年人失能状况由轻转重的重要转折点,重度失能率从60-69岁年龄组的5.3%上升至70-79岁的8.8%。80岁后持续上升至2.7% 女性的整体失能率(重度失能率7.8%)和自理能力退化速度(重度失能率从60-69岁的6.3%上升至80岁以上的13.5%)都显著高于男性。失能老年人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比例很高(中度和重度失能老年人患病率分别为4%和9.1%),80岁以上的重度失能老年人更是“高危”人群(患病率14.5%)。 二、长期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市场处于供需失衡状态,导致失衡的主要原因有:政府政策缺失,导致公办机构和民营机构发展不均衡,补贴忽略失能老年人;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家庭规模缩小、流动性增加,导致家庭护理供给数量减少;

养老院老人护理等级划分

养老院入住老人护理级别鉴定标准,养老院老人护理等级划分 一、自理级 2200/30天 日常生活可以自理或年老体弱患有器质性疾病,症状较轻,能够自由活动、日常生活起居不需要照料帮助者或自己能做日常事务,如:房间整理、个人卫生、饮食方面等。 (房间卫生卫生间卫生每日上午下午各打两瓶开水外衣清洗 晒衣被床上用品清洗) 二、介助级(半护理)2800/30天 (1)年龄在60岁以上,生活起居、衣食住行、大小便能自理。饮食、洗澡需要有护理人员协助者。 (2)肢体功能轻度障碍,不能自由活动,或生活规律失常。 (3)患有其它疾病,如:高血压、肺心病、心血管异常疾病、脑血管意外及老年慢性病等,但病情稳定,不需要大量的医疗范围,日常吃饭、洗澡,需要有护理人员照料者。 (4)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年龄在70岁以上,或患有轻度伤残,智力低下,轻度痴呆,不妨碍他们日常生活者。 (房间卫生卫生间卫生每日上午下午各打两瓶开水晒衣被床 上用品清洗每日三餐送饭洗澡洗脚洗内、外衣服)

三、介护级 (3500/30天六人间, 3800/30天双人间) 1、介护级Ⅲ(凡符合下例之一者,定为介护Ⅲ级) (1)凡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思维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大小便及日常生活起居需要有人照顾者。 (2)年龄在80岁以上,饮食及生活起居不能完全自理,听力减退,视力不清,行动不便,需要护理人员照料者。 (3)患有其它疾病或合并症在两种以上者,需要在医疗上协助完成,或在日常生活起居方面有人照料者。 (4)体质尚可,行动自由,年龄在80岁以上者,或精神意识受到轻度影响,在日常生活起居上需要有护理人员照料者。 2、介护Ⅱ级(凡符合下例之一者,定为介护Ⅱ级) (1)精神思维能力减退,表达能力差,语无伦次,言行不一致,生活起居不能自理需要有护理人员照料者。 (2)行动不便,视物模糊不清,肢体活动功能受到轻度障碍,大小便及生活起居需要有护理人员照料者。 (3)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活动不便,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在生活及医疗方面需要有护理人员照料者。 (4)年龄在80岁以上,精神有不同程度的障碍,没有语言表达能力,或语无伦次,患有轻度的老年痴呆症状,在日常生活起居方面需要护理人员照料者。

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目次 前言 (2) 引言 (3) 1 范围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 术语和定义 (4) 4 面向工作岗位 (6) 5 面向院校专业领域 (6) 6 职业技能等级 (8) 7 职业技能等级要求 (9) 8 培训 (13) 9 评价 (14) 10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15) 参考文献 (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中民福祉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参与起草、审定的单位:民政部培训中心、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中民民政职业能力建设中心、兰州大学护理学院、深圳健康养老学院、共好福报(北京)养老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河北仁爱医养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绿康医养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颐合华龄养老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万虹大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三河市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上海九如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青鸟软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老年康疗院、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上海和佑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湖南康乐年华养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泰康健康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北京中育教育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青岛市长期照护协会、石家庄市春晖养老评估服务中心(石家庄市银隆养老院)、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北京市养老服务人才教育培训学院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根来、谭美青、王虹峥、娄方丽、张雪英、李惠菊、倪赤丹、武卫东、陈怡剑、谭宇双、周钢、林娜、张文玉、屠其雷、韩晓婷、冯翠平、李继宗等。 本标准修改与审定人:王军、张玉兰、肖成龙、邹文开、赵红岗、孙钰林、许世杰、周素娟、卓永岳、张登国、陈洪涛、于保荣、杨丽霞、刘华、王伟、赵云午、石晓燕、刘晨、贾德利、臧少敏、陶娟、刘日安、王婷、贾雪华、迟玉芳、仝伟等。 本标准的知识产权归属北京中民福祉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未经同意和书面授权,不得印刷、销售和出版发行。

中国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分析

中国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23T11:44:52.623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4月作者:赵健博宋毅霖 [导读] 我国家庭规模小型化,老年人长期护理成本逐步增高,养老机构发展滞后,这些将造成老年人护理服务供需失衡。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护理系护理学专业 【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使老年人口及失能老年人剧增。失能老人因为生活自理能力的欠缺、健康状况欠佳、“被排斥”的心态等因素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急剧上升。我国家庭规模小型化,老年人长期护理成本逐步增高,养老机构发展滞后,这些将造成老年人护理服务供需失衡。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及未来我国失能老人的状态和构成以及未来对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变化,提出建立并完善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社会保险的对策。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 一、前言 2011 年 4 月发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已达到 1.78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这一数据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上升了2.93个百分点。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 2010 年末,我国失能老人数量达到了 3 300 万人,失能老人占老年人口的19%。我国有 1 080 万人老人是需要护理的完全失能老人,占全国老年人口的 6.23%①。由于失能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减弱,意味着我国未来老年人看护和长期护理需求量将增大。我国的失能老人基数巨大,他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有人照料,借助外部护理的服务来弥补自身失去的生理机能,这就需要大量的社会照料资源。由于我国家庭规模小型化,老年人长期护理成本居高不下,养老机构发展滞后,造成老年人护理服务供给不足,因而形成了我国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服务供需失衡的局面。 二、我国失能老年人的规模、变化趋势及特征 2006 年全国老龄研究中心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中失能老人占 6.4%,其中重度失能老年人占全国老年人的0.7%,中度失能老人占全国老年人的0.3%,轻度失能老人占全国老年人的5.4%。进一步对我国失能老人的失能程度数据分析发现:轻度失能老年人在失能老人中的比例最高,占84.3%;其次是重度失能老人,占10.6%;中度失能老人在失能老人中的比例最小,仅占5.1%。失能老人的健康情况不容乐观,80%以上城乡失能老人患有慢性病。近7成的城乡失能老人自觉健康情况很差和比较差。失能老人精神状况更令人担忧:41.1%的失能老人感觉非常孤独,常常感觉孤独的失能老人占 50.9%。调查中发现中度、重度失能老人患心理抑郁的几率更大。依照人类衰老的规律,年龄越大,失能的风险越大;年龄越高,失能老人的健康情况越差。从地区分布情况看,东北地区老年人失能的比重为8.8%;中部地区老年人失能的比重为6.7%;西部地区老年人失能的比重为 7.4%;东部地区老年人失能的比重为 4.8%。可见东北地区的老人中失能老人所占比重最高,而东部地区所占比重最小。以上分布情况可以充分说明经济发达地区医疗资源丰富,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工作到位,老人的失能率较低,经济较落后地区,医疗资源匮乏,老人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失能率较高。中国老龄研究中心老年人口状况调查数据显示(2000、2006、2010 年),运用环比平均增长法预测了今后 5 年间我国失能老年人的变化状况。在这里,笔者假设我国失能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比重变化趋势在2000~2010年保持不变,预测出“十二五”末我国失能老年人占我国老年人口的比重,进而根据失能老人占城乡老年人口的比例计算出我国未来失能老人的人口规模。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调查的数据显示,2010年末全国失能老年人占总体老年人口的6.25%。其中农村失能老人为738.7万人,占农村老龄人口的6.83%;城市失能老人总数345.6万人,占城市老年人口的4.76%。预测数据显示,到2015年,我国失能老年人口将达到1 239.8万人,占老年人口的6.05%,其中城市失能老人将达到 410.8 万人,占城市人口的 4.42%;农村失能老人将达到 828.9 万人,占农村老龄人口的6.73%。由此可见,未来我国失能老人占老龄人口的比重虽然呈下降趋势,但失能老人的规模却在逐步增加。通过对我国失能老人数量的分析,可以看出巨大的失能老人数量给我国的老年服务体系带来沉重压力。一是我国失能老人绝对数大,中国是世界上失能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说明我国需要护理的老年人口数量是惊人的,失能老年人构成复杂,相应的护理服务是否配成为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又一桎梏,也是老龄化过程中暴露出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二是我国失能老人的增长趋势成加速状态,到“十二五”末,我国需要长期护理的老年人将达到3 869万人,失能老人的迅速增长始料未及,老龄化速度远快于我国经济增速,中国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特点,加上失能老人增长率超前于现代化,如何应对老龄化中失能老人洪峰的严峻挑战,将会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二、失能老人生活状况引发的护理服务需求 失能老人因为各种生理机能的日益退化,他们已经或者正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研究整理了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关于老年人口自理能力的调查数据,选取失能老人的判定标准:“吃饭、上下床、洗澡、上厕所、穿衣和室内走动”6项指标,考察失能老人的自理能力。我国有五成的失能老人表现出日常生活能力欠缺,在家庭照料日益式微的情况下,其需要社会化的生活照料服务。失能老人的日常活动能力缺失,导致其失去全部或部分自理能力,这就产生了巨大的日常生活照料需求,并且,失能老人在生活自理能力有障碍的时候,首先希望社会或家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帮助其弥补丧失的生理机能,其次失能老人才会进一步要求医疗护理和心理慰藉。失能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欠缺会更容易导致健康状况欠佳,对看护照料的需求就更加迫切。 三、失能老人护理服务需求增长和供给不足的矛盾 我国城市中有77.1%的完全失能老人需要照料,农村中有61.8%的完全失能老人需要照料,这一指标农村比城市低15.3%。目前,我国失能老人的照顾主要依靠家庭成员,因此家庭成员的数量直接影响着失能老人被照料的质量。由于我国控制人口政策的普遍实施,使得我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伴随着家庭规模小型化的发展趋势。数据显示,20世纪50~60年代中期,我国家庭户均人口数基本是稳定的。到20世纪80 年代初,户均人口数有所上升。但是,从 80 年代开始,该指标开始下降,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每个家庭户的人口数为3.10人,比2000年的3.44人减少了0.34人。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费用居高不下成为其不能得到充足照顾的又一重要原因。有学者对长期护理所产生的直接成本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失能老年人的护理费用是同龄全能老人的 2 倍以上。 四、总结 长期护理保险是一种既与我国文化传统、现实国情和未来发展相协调,又能满足处于失能生活状态下老年人口个性化需要的社会养老

老年护理分类等级和服务内容服务标准自理级介助级介护级

护理分类的服务标准根据老人需求护理的标准,按能否自理和不能自理的程度细分自理级、介助级、介护级,三个等级进行不同护理标准进行服务。 1)自理级 年龄在70岁以上,身体基本健康,日常生活完全能自理,思维正常,判断能力、沟通能力正常。 1、生活完全能够自理者 2、每天打扫室内外卫生 3、每周洗涤被套、床单、枕套一次 4、整理抽屉、衣柜、床头柜等 5、代订牛奶、报刊 6、提供健身、娱乐设施,组织开展文体健身活动 7、建立健康档案,每周测血压一次 2)介助级 生活基本自理,各种慢性病(传染病、精神病除外)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支气管炎、脑血管病等稳定期;年龄偏大(年龄在80岁以上)意识清、大小便能自控,能独立行走,有正常的思维、判断、沟通能力

1、自理级护理的全部内容 2、配药,定期测量血压。 3、思维功能轻度障碍,对言行有一定影响者 4、年老体弱,衣、食、起居等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者 5、督促休养员保持个人整洁 6、清洗衣物(手洗除外)、日用品及用具如:毛巾、水杯、痰盂等 7、代订饭菜,送开水饭菜到房内,洗刷餐具 8、代购饭菜票,代付床位费 9、帮助行动不便的长者到医疗保健中心就医 3)介护级 日常生活需要部分协助方能完成如:穿衣、入厕、梳洗,能独立进食,肢体有残疾,能借助器械独立进行户外活动,大小便能自控,位置移动需要部分协助,健忘、沟通判断能力弱 1、介助级服务全部项目 2、协助起卧 3、协助老人入厕并便后擦洗

4、协助穿脱衣服、鞋袜 5、监督服药 6、洗脸、洗脚、洗澡 7、协助老人吃饭、喝水、服药 8、定期擦身,每日洗下身 9、协助更换体位、协助使用代步工具。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现状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511086772.html,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现状分析 作者:鞠蓉蓉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11期 关键词: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照护模式;专业护理 本项目来源于江苏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失能老人生活现状与养老保障问题研究——以宿城区为例”(项目编号:201814160020X)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3月19日 自21纪初迈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慢慢呈现出数量多、发展快、占比大等趋势,失能情况也日益严重。根据江苏民政网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宿城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5.72%,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7.89%。“十三五”规划 指出:养老问题是中心问题。加强关注老龄人口的生活,提供养老服务。失能老人是老龄人口中更弱势的群体,如何保障失能老人的生活或成为民生所向,庞大的失能群体对于长期照护服务的呼声或会日益强烈。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宿城区的失能老人数量也在增加。我们发现,这些老人不仅生活无 法自理,而且多数还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因而,选择何种长期照护模式对失能老人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受到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大多数的失能老人倾向于家庭照护,他们认为,亲属子女能够给自己提供基本的起居照料和看病送药服务就已经足够,同时还能让他们得到安全感和归属感。但是还有一些失能老人特别是失能程度较高的老人渴望有专业护理人员上门照护或是去到机构照护,原因是能够获得比较专业化的保健康复护理,有利于身心健康。可以了解到,有近一半的失能老人对目前的照护模式是不太满意的。一方面他们平时的经济来源十分有限,主要是养老金和子女供养,并且失能老人每月能领到的养老金平均只有1,200元左右,高昂的护理费用和苛刻的护理门槛将许多有需求的失能老人特别是重度失能老人“拒之门外”;另一方面很多失能老人因为缺少专业的护理和日常陪伴,终日只能待在家中,由子女或配偶照料日常生活。但是子女无法经常性的陪伴在老人身边,只能偶尔来送饭、打扫卫生,大多数时间需要老人独自生活,难免造成生活不便。总之,失能老人目前的生活质量还有待提高,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为老人打造出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家园。 (一)子女、亲属供养压力大。目前,宿城区内有高达94%的失能老人选择了家庭照护,主要的照护人员就是老人的子女或者亲属。但是,持续的低生育率导致宿城区内的家庭规模呈现出小型化的趋势,随着人口转变的深化,独生子女家庭、“421”结构家庭、失独孤儿等残缺家庭和代际居住分离的空巢老人家庭数量不断增加,子女亲属的抚养负担压力越发严重。一方面由于失能老人多患有慢性疾病,需要定期看病吃药、检查身体,高额的医药支出对于一

医养结合养老院对失智失能老人照护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广东医学2019年5月第40卷第9期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May2019,Vol.40,No.9?1349? 嗨乏方范 医养结合养老院对失智失能老人照护模式的 探索与实践 谢江芸,柴东升,张秀英 韶关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保健中心(广东韶关512122) 【摘要】目的医养结合养老院对失智失能老人照护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方法选择60例失智失能 老人在进行日常生活照护的基础上,实施全医疗护理活动。运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 (ADL)评定量表、临床印象变化量表(CIBIC-PLUS)等评分作为评价指标,评估医养结合养老院对失智失能 老人照护模式的效果。结果对失智失能老人运用医养结合的照护模式6个月后,老人的ADL评分、CIBIC- PLUS评分优于入住老年保健中心时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医养结合的照护模 式,充分发挥医院的专业化医疗、护理的资源优势,能改善失智失能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精神行为症状,生 活质量得以提高,满足失智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护长期性和医疗护理的可及性,实现了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和 社会等多方面共赢。 【关键词】医养结合模式;养老院;失智失能老人;照护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3.1;R473.2【文献标志码】A DOI:10.13820/https://www.360docs.net/doc/2511086772.html,ki.gdyx.20186057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亦越来越严重,伴随着高龄、失能、失智、独居等老年人数目不断增加,特别是失能和失智老人数量快速增长,根据有关文献报道:65~79岁.80-89岁、90~99岁和百岁以上老年人的失能率分别是5.5%、15.6%、34.1%和51.7%;失智率分别是4.8%、17.1%、36.3%.56.6%[1]0而失智失能老人的病程长,家庭照护困难;当老人岀现抑郁、妄想、幻觉、出走等精神症状,家属知识缺乏难以应对,长期护理这部分人群更加需要专业的护理照顾。因此,长期护理这部分人群更加需要专业的护理照顾,如今我国大部分家庭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而普通养老机构又无法满足失能失智老人的养老需求,专业的失能失智养老机构就有了其发展的必要性闵。医养结合是“医”“护”“养”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医”是指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服务;“护”是指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养”是指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我院老年保健中心(以下简称“老年中心”)正是在国家卫计委、民政部的政策指导下,积极推进和开展医养结合的养老院,让老年人在养老的同时,得到规范的医疗服务。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7月25日至2018年9月1日入住我院老年中心的失智失能老人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66~95岁,平均(78.48±7.21)岁。 1.2纳入标准(1)年龄65岁以上;(2)病程6个月以上;(3)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在0~ 26分;(4)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0~60分;(5)临床印象变化量表(CIBIC-PLUS);(6)知情同意;(7)遵医嘱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排除标准:(1)因病情变化不能完成测试;(2)不能按照医嘱服药或中途退出者。 1.3方法 1.3.1运作方式老年中心实施24h无陪护制,为失智失能老人提供全医学的生活、医疗及护理活动,医生实行值班制,护士、护工采用APN排班制度,护士护工一同值班。 1.3.2操作方法医养结合养老院对失智失能老人照护模式是进行全医学的生活、医疗及护理活动。有抑郁、妄想、幻觉、躁动等精神症状按医嘱使用奋乃静或奥氮平药物治疗,药物剂量根据病情调整。方式如下: 1.3. 2.1饮食护理护士充分评估老人的吞咽、咀嚼功能,指导护工为老人准备合适的食物⑶。鼓励失智失能老人经口进食,了解老人每餐进行量,做到定时定量,必要时通过胃管注入流质食物和水。老人进食后,了解老人进食量及进食后情况,发现异常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现状分析

自21纪初迈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慢慢呈现出数量多、发展快、占比大等趋势,失能情况也日益严重。根据江苏民政网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宿城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5.72%,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7.89%。“十三五”规划指出:养老问题是中心问题。加强关注老龄人口的生活,提供养老服务。失能老人是老龄人口中更弱势的群体,如何保障失能老人的生活或成为民生所向,庞大的失能群体对于长期照护服务的呼声或会日益强烈。 一、失能老人照护现状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宿城区的失能老人数量也在增加。我们发现,这些老人不仅生活无法自理,而且多数还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因而,选择何种长期照护模式对失能老人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受到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大多数的失能老人倾向于家庭照护,他们认为,亲属子女能够给自己提供基本的起居照料和看病送药服务就已经足够,同时还能让他们得到安全感和归属感。但是还有一些失能老人特别是失能程度较高的老人渴望有专业护理人员上门照护或是去到机构照护,原因是能够获得比较专业化的保健康复护理,有利于身心健康。可以了解到,有近一半的失能老人对目前的照护模式是不太满意的。一方面他们平时的经济来源十分有限,主要是养老金和子女供养,并且失能老人每月能领到的养老金平均只有1,200元左右,高昂的护理费用和苛刻的护理门槛将许多有需求的失能老人特别是重度失能老人“拒之门外”;另一方面很多失能老人因为缺少专业的护理和日常陪伴,终日只能待在家中,由子女或配偶照料日常生活。但是子女无法经常性的陪伴在老人身边,只能偶尔来送饭、打扫卫生,大多数时间需要老人独自生活,难免造成生活不便。总之,失能老人目前的生活质量还有待提高,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为老人打造出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家园。 二、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子女、亲属供养压力大。目前,宿城区内有高达94%的失能老人选择了家庭照护,主要的照护人员就是老人的子女或者亲属。但是,持续的低生育率导致宿城区内的家庭规模呈现出小型化的趋势,随着人口转变的深化,独生子女家庭、“421”结构家庭、失独孤儿等残缺家庭和代际居住分离的空巢老人家庭数量不断增加,子女亲属的抚养负担压力越发严重。一方面由于失能老人多患有慢性疾病,需要定期看病吃药、检查身体,高额的医药支出对于一般失能家庭来说是难以承担的,无形中造成了生活压力;另一方面失能老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家庭成员定时的陪伴照料。可以发现,在宿城区中有14%的老人失能时间超过十年,其中20%的失能老人表示每天需要8个小时以上的护理时间,如此长时间的照料必定会造成家庭照料人员的身心疲惫,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同时,家庭一般也不具备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所需的专业技术和相关设备,即便家属愿意照顾老人也面临着专业上的难题。 (二)传统观念限制照护模式。目前,长期照护是保证失能老人生活质量的主要模式,包括家庭长期照护、社区长期照护和机构长期照护。据调查显示,家庭长期照护是宿城区失能老人最愿意接受的照护方式,主要是因为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失能老人认为家庭照护更符合“养儿防老”和传统“孝道”的观念。当提及是否愿意去到专业的照护机构养老,老人普遍认为没有必要。除了经济上的压力,老人对专业护理机构也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现状分析 □文/鞠蓉蓉戴云燕肖莎徐可 (宿迁学院法政学院江苏·宿迁) [提要]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宿城区失能老人数量在持续增长,庞大的失能群体对长期照护需求越来越迫切。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子女和亲属的照护压力大、传统养老观念限制老人的养老模式与专业护理的门槛过高都给老人在经济和精神上都造成困扰。所以,需要从政府功能、社区关爱、互助养老及护理队伍等角度提出解决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建议。 关键词: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照护模式;专业护理 本项目来源于江苏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失能老人生活现状与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以宿城区为例”(项目编号:201814160020X) 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3月19日 公共/财税《合作经济与科技》No.6s2019 160--

c032502与失智老人有效的沟通及护理措施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说明书 题目:与失智老人有效的沟通及护理措施 学生姓名:邢玉君 学号: 46 学院:医学院 专业:护理 班级: 1532班 学校指导教师:彭芳

企业指导教师:张莉 2018年 1 月 30 日

摘要 目的探讨与失智老人有效的沟通及护理方法。方法 2017年7月-2018年3月纳入临床实习机构的三例老年痴呆患者,分为轻度痴呆、中度痴呆、重度痴呆,针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沟通交流、生活护理、日常照料进行讨论。结果通过对三位老人的沟通及护理,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成功率90%。结论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方式,与老人沟通效果较好。 关键词:阿尔兹海默症(AD);沟通;护理

目录 1绪论 (3) 2方法和实践资料 (3) 纳入病例 (3) 轻度老年痴呆 (3) 中度老年痴呆 (4) 重度老年痴呆 (4) 实施过程 (5) 3结果 (6) 4讨论 (6) 5结论 (7)

1绪论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该病可能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在多种因素(包括生物和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下才发病。从目前研究来看,该病的可能因素和假说多达30余种,如家族史、女性、头部外伤、低教育水平、甲状腺病、母育龄过高或过低、病毒感染等。病人及家属常说不清何时起病。多见于70岁以上(男性平均73岁,女性为75岁)老人,少数病人在躯体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后症状迅速明朗化。女性较男性多(女∶男为3∶1)。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渐下降。 在北京某养老院学习实践中,2017年7月-2018年3月收入老年痴呆的患者占总住院患者的五分之一,其中男12人、女7人,年龄平均在70-90岁以上,好几位老人都有过走失史,现将其中三位老人纳入本设计。1 2方法和实践资料 纳入病例 轻度老年痴呆 彭奶奶,78岁,退休教授。4年前因烦渴、多尿就诊于世纪医院,经检查诊断尿崩症,给予口服醋酸去氨加压素(弥漫)治疗,病情控制尚可。老人3年前因关节疼痛就诊于世纪医院,经检查诊断骨质疏松,未予药物治疗。 1魏秀红,李秀艳,战同霞.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及居家照料者的影响.护理研究,2007,21(11):1778-17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