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自然》六年级上册单元回顾拓展

合集下载

《走进大自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回顾拓展

《走进大自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回顾拓展

《走进大自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回顾拓展一、导入。

美丽的景色自古以来就是文人歌咏的对象,本单元文中我们已经跟随作者李汉荣到山中访友,跟随赵丽宏享受了一场美丽动听的山雨,与作者郭枫一起到草虫的村落里进行了一次奇异的游历,最后,我们还与作者曹敬庄一起来到了张家界的索溪峪,看到了那里的山是野的,水是野的,物是野的,人也是野的。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第一单元,去感受自然的灵性。

二、复习字词、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会了不少的词语,请翻到词语盘点,读一读这些词,在你认为容易写错的字下面打个三角,并记一记,接着马上听写。

2、听写词语:清爽陡峭静谧吟诵勤勉德高望重津津乐道核对,指名读词语。

3、老师已经把这些词分成了两组,自由读读,你有什么发现?第一组描写景物:你知道描写景物的词还有哪些?(花草树木、山水)有时候,一个词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串联学生刚才所讲的词)。

大自然真是美不胜收,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留连忘返……)第二组一般写人:在作者笔下呢?类似于这样写景物的词文中还有很多。

悠闲自得全神贯注忙忙碌碌熙熙攘攘驻足痴望勤勉劳作大街小巷意味深长小结:在作者的笔下,大自然是多么有声有色,有情有意,那是因为作者——(拟人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三、回顾文在想象的引领下,我们感受到眼前的自然是多么的富有灵性呀!让我们也插上想象的翅膀,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吧!(一)(一)听自然之声我们先来听一段自然之声。

、说到自然界的声音,相信同学们的脑海里会冒出一大堆的象声词,考考大家,描写雨声的词语,你知道哪些?哗啦啦啪啪啪淅沥沥嘀嗒嘀嗒叮咚叮咚……2、听这一段雨声,你感觉又有什么不同?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指名读,谈体会:(1)很美。

从哪里体会到美?(把雨丝想象成轻捷柔软的手指、把山中的景物想象成琴键,将雨声想象成小曲。

人教课标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回顾 拓展一 公开课课件

人教课标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回顾  拓展一  公开课课件
本次对话中谈论了哪几个话题? 1、体会作者怎样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在阅读时,要体悟文章表达的特点,以及这样表 达的好处。
自主研读下面这几段话,想想:它们都选自我们学过的哪些文 章?作者在描写景物时都运用了哪些方法?这样的描写给了你怎样 的感受? 1、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 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 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 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段话是《山中访友》中的一段话,作者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 法,表现了物我相融的境界,从这种想象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 人和树融为一体的美妙情景,感受到了那种“知己”情谊,这意境 太美啦!
这几句诗诗人借用了什么自然之物,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感 情?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这句诗表面看是写落花,意思是说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 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但实际上作者是以花自喻, 意谓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是以自信 高尚的情操来感召年轻一代。 2、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造物即造物者,指天。整句诗的意思为:天没有言语却有情意, 每当寒冷过去便让我们觉得春天已来临。
5、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 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 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 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 来。 这段话选自《桂林山水》这篇写景的文章,描绘了真实的景物 的样子、状态等特点,不但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排比,而且用词精 美,表达了作者对所描写景物的喜爱之情,让我们同样感受到了作 者那颗因景而动的心。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习作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习作

呀,树叶上还趴着一只小蚂蚁呢!”小 男孩伸出小手把我们捞起,轻轻的放在 地上,仰起溢满快乐的小脸,自豪的对 妈妈说:“妈妈,我把树叶和小蚂蚁捞 上岸了!” 我对小男孩微笑着,虽然,小男孩 看不到我的笑颜。 小蚂蚁为了感谢我,请我一起到地 底下玩。 在地底,我有结识了许多新朋友,
有凤仙花的种子,有蒲公英的小花伞 ……天渐渐凉了,我尽自己所能给予朋 友们的温暖和帮助。直到有一天,我的 身体化成了无形的养分,滋润着土地 …… 秋风温柔的吹着,有一片树叶跳着 温柔的舞蹈,飘飘悠悠落下,他是我曾 经的伙伴。于是,又一个动人的故事开 始了……
把自己想象成一种植物
• 如果你把自己想象成一种植物,你就应该 把所要介绍的植物当作人来写,运用第一 人称的口气,让植物自己来介绍自己的生 活体验或生长过程等等。 运用这种方法, 可以写童话,也可以写寓言。由于是用第 一人称的口气来描述的,所以,文章就有 一种亲切之感。读来的感觉就真实自然, 富有童趣。有时就好像是童话似的。 介绍 的内容,可以是自己观察思考得来的,也 可以是自己从阅读的资料中得来的。但不 管资料是怎样得来的,都要加以思考加工, 充分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描述的过程
家庭趣事
夜幕临降时,路上匆匆的行人欲赶回的地方,那就是家。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现在 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星期天下午,爸爸神秘地对我一笑,说:“我们来举行一个家庭智力 竞赛吧!”“什么?”我喊道。“我们要举行智力竞赛?”厨房里的妈 妈闻声赶来。“那就让我来做你的对手吧。”她对我说。我见对手不是 爸爸,不禁暗暗自喜,胸有成竹地打答道:“好!” 比赛正式开始了,主持人爸爸清清嗓子,给我们出了第一道题目: “五羊群雕是我国哪个城市的标志?”“嘀----”我忙跳起来回答:“广 州市!”“对了,加10分!”这时我高兴极了,真有点儿沾沾自喜。接 着爸爸又问起了问题:“ 是不是有财物就有快乐?”“那还用说,这当 然是啊!”我说,“那不一定!”妈妈反驳道,“财物充裕并不是真正 的快乐,要精神上得到满足才叫快乐!”“答对,加10分。”我听了只 好鼓着腮帮子,继续听问题:“世界力量最大的是什么?”“大力士!”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回顾.拓展一(2课时)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回顾.拓展一(2课时)

三.你在学习中一定有其他收获,说说吧。
《草原》《白杨》这两篇课文在表 达的特点是什么?
《草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白杨》: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谈谈你对诗句的理解。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汉族,洛阳 (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 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 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 “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 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 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 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 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 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3.《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 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 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现身边疆的建设 者们。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 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仗,攻克 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 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回眸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草原》和《白杨》, 并思考这两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把这两篇课文中你最喜欢 的部分或者你认为写的最美的句子推荐给 大家,并说明理由。
趣味语文 1.阅读趣味故事,想想 讲了什么,故事趣在何处?
2.交流:你读了这个故 事,你有什么感受?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 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 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标点的妙用
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 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 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 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 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 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 足矣。”欣然签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 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 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 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弄得这个富翁 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约上的办。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回顾拓展与写作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回顾拓展与写作

停歇的蝴蝶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旅行的蜗牛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结 网 的 蜘 蛛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移情自然,极尽想象
假如,你就是它们或它们当中的 一员,在你的身上会发生哪些有趣 的、动人的、令人惊奇的故事呢? 请放飞你想象的翅膀,作天马行空 的神游吧。
一只树虎被树胶粘住后,其余树虎轮流喂食
沙滩上的贝壳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劳 动 的 甲 虫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诗人客居洛城的一个夜晚,听到用笛 子吹奏的《折杨柳》的曲调,于是感慨道: 此时此地听到这支曲子,谁能不思念自己 的家乡和亲人呢?
(南宋)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这是陈与义从汴京去襄邑途中作的诗句, 意思是:躺在床上看满天的云没有动,殊不知,
云和我一起往东飘去。
如果你把自己想象成某自然景物,你 应该具体描述某一自然景物眼中的世界。 你要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采用第 一人称的口气,让你所想象的自然景物来 说话。
比如你把自己想象成小水珠、白云、风、雾、 露珠等等,可从它的形态、颜色、静态或动 态、变化过程等方面来展开联想和想象,在 具体写作的时候,可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 生动的故事情节,写出有趣的生活细节,可 以写它们的对话、行动、活动等等,使所描 述的物品或景物具有人的一切特征。当然, 如果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介绍一些自然科 学的知识,使文章不仅具有趣味性,而且具 有知识性,那就更好了。
介绍的内容,可以是自己观察思考得来的, 也可以是自己从阅读的资料中得来的。但 不管资料是怎样得来的,都要加以思考加 工,充分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描述的 过程中,也可以使用比喻、夸张等等修辞 手法,力求把文章的语言叙述得生动有 趣。 在叙述的过程中,要注意上下文之间 的衔接、过渡,力求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 完整。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总复习:单元一《走进大自然》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总复习:单元一《走进大自然》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总复习:单元一《走进大自然》单元一内容:走进大自然考点一:背诵课文重要片段,单元后的日积月累复习说明:熟记背诵《山中访友》日积月累的所有例题分析:例:啊,老桥,你如一位__________的老人,在这________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____________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_________,波光明灭,____________,唯有你依然如旧。

选择横线上填写正确词语的选项:A、德高望重、涧水、俯身凝望、岁月悠悠、泡沫聚散B、德高望重、碱水、弓腰凝望、岁月悠悠、泡沫聚散C、德高望重、涧水、弓腰凝望、年月悠悠、泡沫聚散D、德高望重、涧水、俯身凝望、年月悠悠、泡沫聚散【参考答案】A【知识点】背诵默写【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文背诵记忆的掌握。

考点二:修辞的判断复习说明:判断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注意比喻句与拟人句的区别。

例题分析:例:选出在修辞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我还没迈进门,就见小狗飞快出了房门,向我微笑,向我招手,向我诉说着思念之情。

B、一只水鸟从水面掠过,身上沾满了水滴,像是绣上了波浪编织的花衣。

C、习习凉风在树叶间演奏着优美动人的小夜曲。

D、明月端坐在山顶上,俨然一副肃立不动的样子。

【参考答案】B【知识点】判断修辞【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比喻句与拟人句的区分能力,三个句子中A、C和D都是拟人句,而B选项把水鸟沾了水滴的身体比作了一件绣上了波浪编织的花衣,所以是比喻句。

考点三:1、修辞的运用2、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复习说明:1、比喻句中的三要素:本体、喻词和喻体。

2、抓住本体的某一特征。

例题分析:例: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请选取学校的一处景物仿写句子,以下句子仿写完全正确的是:A、挺拔的大树是威武的侍卫,保护着祖国的花朵,他们的手臂都富有坚强的力量。

走进大自然六年级上册回顾拓展

走进大自然六年级上册回顾拓展

《走进大自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回顾拓展《走进大自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回顾拓展一、导入。

美丽的景色自古以来就是文人歌咏的对象,本单元课文中我们已经跟随作者李汉荣到山中访友,跟随赵丽宏享受了一场美丽动听的山雨,与作者郭枫一起到草虫的村落里进行了一次奇异的游历,最后,我们还与作者曹敬庄一起来到了张家界的索溪峪,看到了那里的山是野的,水是野的,物是野的,人也是野的。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第一单元,去感受自然的灵性。

二、复习字词 1、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会了不少的词语,请翻到词语盘点,读一读这些词,在你认为容易写错的字下面打个三角,并记一记,接着马上听写。

2、听写词语:清爽陡峭静谧吟诵勤勉德高望重津津乐道核对,指名读词语。

3、老师已经把这些词分成了两组,自由读读,你有什么发现?第一组描写景物:你知道描写景物的词还有哪些?(花草树木、山水)有时候,一个词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串联学生刚才所讲的词)。

大自然真是美不胜收,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留连忘返……)第二组一般写人:在作者笔下呢?类似于这样写景物的词课文中还有很多。

悠闲自得全神贯注忙忙碌碌熙熙攘攘驻足痴望勤勉劳作大街小巷意味深长小结:在作者的笔下,大自然是多么有声有色,有情有意,那是因为作者――(拟人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三、回顾课文在想象的引领下,我们感受到眼前的自然是多么的富有灵性呀!让我们也插上想象的翅膀,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吧!(一)(一)听自然之声我们先来听一段自然之声。

1、说到自然界的声音,相信同学们的脑海里会冒出一大堆的象声词,考考大家,描写雨声的词语,你知道哪些?哗啦啦啪啪啪淅沥沥嘀嗒嘀嗒叮咚叮咚……2、听这一段雨声,你感觉又有什么不同?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指名读,谈体会:(1)很美。

从哪里体会到美?(把雨丝想象成轻捷柔软的手指、把山中的景物想象成琴键,将雨声想象成小曲。

六年级上册语文回顾·拓展一word版本

六年级上册语文回顾·拓展一word版本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今天晚上,我格外地感觉到了春天温 暖的气息,还听到透过绿色窗纱传来 的春虫的叫声。
春夜洛阳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讲了诗人在客居洛城的一个夜晚, 听到用笛子吹奏的《折杨柳》的曲 调,于是感慨到:此时此地听到这 支曲子,谁能不让我思念自己的家 乡和亲人呢?
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 后来的花更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 人比喻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 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
新雷 清·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造物即造物者,指天。整句诗的意思为:天 没有言语却有情意,每当寒冷过去便让我们 觉得春天已来临。
日积月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主考大人以“一至十”为题,要书生做一个上联。书生就把 一至十这10个数字嵌入上联,诉说一路上的辛苦,于是开口说 道:“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 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主考官听了暗暗称奇,但是还想继续考考他,于是又让他用 十至一再做一个下联。书生就把他身居寒窗潜心苦读的情况写成 了下联:“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 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大自然》六年级上册单元回顾拓展
一、导入。

美丽的景色自古以来就是文人歌咏的对象,本单元课文中我们已经跟随作者李汉荣到山中访友,跟随赵丽宏享受了一场美丽动听的山雨,与作者郭枫一起到草虫的村落里进行了一次奇异的游历,最后,我们还与作者曹敬庄一起来到了张家界的索溪峪,看到了那里的山是野的,水是野的,物是野的,人也是野的。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单元,去感受自然的灵性。

二、复习字词
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会了不少的词语,请翻到词语盘点,读一读这些词,在你认为容易写错的字下面打个三角,并记一记,接着马上听写。

听写词语:
清爽陡峭静谧
吟诵勤勉德高望重津津乐道
核对,指名读词语。

老师已经把这些词分成了两组,自由读读,你有什么发现?
组描写景物:你知道描写景物的词还有哪些?
有时候,一个词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大自然真是美不
胜收,让人——
第二组一般写人:在作者笔下呢?类似于这样写景物的词课文中还有很多。

悠闲自得全神贯注忙忙碌碌熙熙攘攘
驻足痴望勤勉劳作大街小巷意味深长
小结:在作者的笔下,大自然是多么有声有色,有情有意,那是因为作者——。

三、回顾
在想象的引领下,我们感受到眼前的自然是多么的富有灵性呀!让我们也插上想象的翅膀,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吧!
听自然之声
我们先来听一段自然之声。

说到自然界的声音,相信同学们的脑海里会冒出一大堆的象声词,考考大家,描写雨声的词语,你知道哪些?
哗啦啦啪啪啪淅沥沥嘀嗒嘀嗒叮咚叮咚……
听这一段雨声,你感觉又有什么不同?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指名读,谈体会:
很美。

从哪里体会到美?
都带有幻想的色彩。

这中间可能有雨水落在岩石上的啪啪声,可能有雨水落在草丛里的沙沙声,可在作者的想象中这一切都不再单调,而是变得美妙而神奇。

齐读。

看自然之景
听了自然之声,让我们再去看看自然之景。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这段话描绘了哪些景物?
你感受到作者写这些景物的特别之处了吗?
你最喜欢作者对哪一种景物的想象,自己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师生合作读。

品自然之“事”
自然界每天都在发生着许多事,比如蝴蝶彩花,蜜蜂酿
蜜,蚂蚁搬运食物,这些最平常不过的现象,在作者的想象中,又变得多么有情有意呀!
这里,很多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那只英勇的黑甲虫,走进了村子。

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

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你看到了一件什么事?
在你的想象中,他们可能是什么关系?
是呀,他们也许就是一对夫妻,丈夫长期戍守边关,今天终于归来,所以——
他们也许是一对父女,父亲长年在外劳作,今天终于归来,所以——
他们也许是一对兄妹,由于时势变迁,他们已多久不见,今天终于再见面,所以—
扇动想象的翅膀,我们感受到了甲虫一家浓浓的亲情。

课文中像这样运用想象描写自然之声,自然之景,自然之事的地方还有很多,快速浏览课文,你能找到一两处吗?交流。

四、拓展提升
写景诗句拓展
自然就是这样的多姿多彩,有情有意,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这样的诗句,一起来读读吧。

像这样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句还有很多,你都知道有哪些呢?
描写景色的诗歌,散文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外再去好好的学习和品读。

跟随想象品诗句
想象自古就是文学作品的催化剂,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描写景和物的诗句,有古诗,也有现代诗,跟随作者的想象,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在作者的想象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西湖美。

美在哪里?
你能背诵整首诗吗?
是呀,晴天去看西湖很美,哪怕碰上下雨,也不要气馁,西湖它多像美丽的西施姑娘,它——
这是作者用想象描写自然之——景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叶圣陶《瀑布》
这是作者用想象描写瀑布之——声
作者这样一想象,马上让我们仿佛听到了瀑布的声音。

试着用半分钟的时间,记一记这瀑布的声音。

反馈。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这句诗中,你看到想象了吗?
想象到了蜜蜂把蜂蜜奉献给了人们,人们享受蜂蜜的情景。

是呀,蜜蜂无论平地与山尖,辛勤采蜜,却为谁辛苦——为谁甜。

想象到的仅仅是蜜蜂把蜜奉献给人类吗?作者脑中想到的还可能有什么?
比如说许多像蜜蜂一样的人?有哪些人?是呀,他们辛勤劳作,却为谁辛苦为谁甜?
蜜蜂酿蜜这样的小事,就让作者有了那么丰富的想象,想到了那么多乐于奉献的物和人,所以写下了这句诗——
五、深化练笔
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然也同样能领着你走进更为奇妙的世界,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倾听一段声音,展开想象,看看你能听到哪些声音,看到什么景,什么事?
次播放声音。

再次听声音,注意抓住景、声或事的任意一个方面展开想象。

把你想象到的声音,景物或事情选一个方面写下来。

交流。

六、小结
借助想象这对翅膀,同学们已经领略到了自然的丰富,愿你们的生活中,有想象常相随,你们的人生会有别样的精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