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重要思考题汇总
中学地理思维拓展题

中学地理思维拓展题
地理是一门涉及很广的学科,往往需要具备一定的思维拓展能
力来解决问题。
下面是三个中学地理思维拓展题:
1. 在欧洲的政治地图上,有一些小国家(例如列支敦士登、摩
纳哥等),你认为它们在欧洲政治地图上的位置为什么重要?请说
出你的理由。
2.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纵貫南北的国家,南北差异非常明显,这与中国的地理条件是密不可分的。
但是你知道吗?在中国还有一
条东西向的山脉,而它对中国的影响也非常大,请问这条山脉是什么,并简要说明它对中国的影响。
3. 环境污染是全球性的问题,不同地区的污染情况会因地理、
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以中国东部和西部的污染形
势为例,为什么两地的环境污染状况有所不同?
这些地理思维拓展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掘出地理学科中的
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希望大家都能
够善于发掘地理这门学科的魅力,编写更多的类似拓展题,让更多孩子沉浸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人教版七年级上地理重点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一、选择题或填空题:1.地球的形状是 ( ) A.一个圆 B.一个规则的球体 C.一个赤道略鼓,两级稍扁的球体D.一个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球体2.地球上划分南北半球的界线是 ( ) A.地轴 B.赤道 C.本初子午线 D.180°经线3.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A 1:1000B 1:500C 1:2000D 1:100004.地球自转产生了 ( ) A.昼夜现象 B.昼夜更替现象 C.四季变化 D.地球上的五带5.一年之中,我们当地白昼时间最长的季节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6.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_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7.每年3月21日前后是北半球的____日(节气);此时,太阳直射在_____上。
8.在地球上的五带中,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________带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带和_____带。
9.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
10.每年冬至日(12月22日)过后,家住蚌埠的玲玲感觉()A.白天越来越长了 B.黑夜越来越长了C.天黑的时刻越来越早了 D.天亮的时刻越来越迟了11.下列事例不能作为地球是球形证据的是()A.麦哲伦环球航行B.地球卫星照片C.日食、月食现象D.日月星辰东升西落12.有一位建筑师,想要建造一座房子,房子四面的窗户都对着北方,应当说这样的房子是可能的,你认为应该建在()A.北极点上 B.赤道和0°经线的交叉点上C.南极点上 D.赤道和180°经线的交叉点上读右面“地球自转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从图中可以看出,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而我们能够感觉到昼夜交替的原因是()A.地球公转B.地球自转C.人脑的错觉D.天气的变化14.下列现象中,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①太阳东升西落②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季节变化③正午时旗杆影子的长短变化④东边总是比西边早看到日出A.①B.①②C.①③D.①④15.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A.赤道B. 0°和180°C. 20°W和160°ED. 20°E和160°W16.关于上面等高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甲与乙山的相对高度是2470米B. CD是山谷,EF是山脊C. G是陡崖,A是鞍部D. CD和EF都是山谷17. 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1天有太阳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日期正确的是()。
七年级地理上册重点问答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重点问答题1. 什么是地理?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特征、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
2. 地理分为哪几个分支?地理主要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分支。
3. 什么是地球?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是宇宙中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天体。
4. 地球的特点有哪些?地球具有很多特点,例如呈椭球形、有大气层、有水环绕、有自转和公转等。
5. 什么是地壳?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由岩石和土壤组成,厚度约为5到70公里。
6. 请简要介绍一下地壳的内部结构。
地壳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岩石层、海洋层和大陆层。
岩石层是由岩石构成的,海洋层主要是海水,大陆层是大陆地面。
7. 什么是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要素和自然现象。
8. 为什么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影响?地理环境会影响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要素,而这些要素又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农业、工业等活动。
9. 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自然存在并可以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10.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自然资源。
常见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气候资源、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11. 什么是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量。
12. 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和低的地区有何区别?人口密度高的地区通常意味着人口集聚,资源紧张,生活空间有限。
而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相对较为稀疏,资源相对丰富,生活空间较大。
13. 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由一个地区或地点向另一个地区或地点的移动。
14. 人口迁移的原因有哪些?人口迁移的原因有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和自然因素等。
15. 请简要介绍一下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人口迁移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增加人力资源和就业机会,但也可能给社会带来压力和挑战,例如城市化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和社会问题的增加。
16. 什么是旅游业?旅游业是指人们在休闲和娱乐目的下进行的旅行活动和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
17. 请列举几个国际知名的旅游景点。
世界上有很多国际知名的旅游景点,例如埃菲尔铁塔、大堡礁、巴黎卢浮宫、金字塔等。
2《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绪论1.简述地理系统垂直范围的划分依据。
2.试分析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特征。
3.自然地理学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是什么?4.自然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5.在自然地理学研究中应注意什么问题?6. 试述现代自然地理学的显著特征和发展趋势。
第一章地球1.简要回答太阳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2.太阳系中九大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有哪些共同特征?3.日食和月食是如何形成的?4.简述月球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5.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重要的自然地理意义?6.地球自转对自然地理系统有哪些重要影响?7.地球公转对自然地理系统有哪些重要影响?8.什么是恒星年、回归年?为什么目前采用回归年计年,而不采用恒星年计年?9.简述地球圈层构造及其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第二章地壳1.试说明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成因、分布、物质组成、结构和结构方面的特点。
2.试说明岩相变化、地层接触关系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3.地质构造在外力配合下可形成哪些构造地貌类型?4.怎样确定岩层的产状?5.在野外怎样判断断层的存在?6.构造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试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成因。
7.板块边界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分别可形成哪些地貌类型?8.震级与烈度有何差异与联系?火山活动对自然地理系统和人类活动会带来什么影响?9.地质年代单位和地层单位之间有何对应关系?10.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地壳演变和生物演化各具什么特征?生物的演化与地壳演变有何联系?11.简述内动力因素影响自然地理系统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三章大气和气候1.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有何特点?2.什么是辐射平衡?地气系统辐射平衡随纬度怎样变化?3.什么是热量平衡?地面热量平衡的方程是什么?4.何谓干绝热减温率和湿绝热减温率?说明它们的区别和原因。
5.试述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6.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和摩擦力对大气中气流的形成有何作用?7.“三风四带”是怎样形成的?8.季风是怎样形成的?9.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是什么?10.降水是怎样形成的?世界年降水量分布有何特点?11.说明锋的类型和天气特征。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答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填空式)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1、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
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长袍, 头戴头巾, 这种打扮的原因是遮挡风沙烈日。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1.在地图的家族中分为两类包括: 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每幅地图上都具备的要素包括: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地图上的方向:①有指向标的地图, 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4、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 通常采用“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5、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 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比例尺: 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公式: 比例尺=_图上距离/实地距离;①比例尺是个分数式, 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现有1:1000和1:2000两个比例尺, 较大比例尺是1:1000, 较小比例尺是1:2000。
②所画地图范围越大(如中国地图), 内容就越简略, 选用比例尺越小,6、③所画地图范围越小(如北京地图), 内容就越详细, 选用比例尺越大。
7、④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 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图例和注记: 判断常用图例: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1.①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葡萄牙(国)的麦哲伦;他的船队环球航行成功, 结束了人们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
4.高中低纬度范围划分: 0°-30°为低纬度(气温高);30°-60°为中纬度(一年内有明显的四季变化);60°-90°为高纬度(气温低)。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1.全球的海洋面积占____%, 陆地占____%, 所以人们常用“___分陆地, __分海洋”粗略说明海陆面积的比例。
2.有人把地球称为“水球”, 其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北半球的陆地和海洋哪个面积大? _______;南半球哪个面积大? _______4.①从海陆分布看, 南极地区以_______为主, 北极地区以_______为主。
地理有效上课思考题

有效上课《问题·探究·对策》初中地理读书思考题为了让教师们更方便、更有效地学习、领会该书的主要内容,特编制了以下思考题,供教师在读书过程中参考。
专题一上好课的基本理念一、评价一节课是不是有效的课,是不是“好课”,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学优质发展、促进教师成长才是评价的目的。
简述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所具有的作用。
以及评价一节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怎样做才能达到这一目的?三、理想的课堂,充盈着和谐,体现着以人为本,是教师的不懈追求,更是学生的期盼。
在你的心目中,理想的课堂是什么样的?四、教学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与指导下由学习者完成、以促进学习者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活动。
学生接受新信息的过程,不是建立在简单的复述、记忆基础上的识记过程,而是一种主动地理解、吸收与变化的过程,这种接受过程可以认为是一种心理上的探究、碰撞与变化的过程,是意义建构的过程。
那么,教师要打造建构的地理课堂,要注意哪些方面?五、自主的课堂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课堂。
教师在创建自主的课堂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才能创建这样的课堂?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作用是一件非常难的事。
过于突出自己的作用,就可能回到以前老师“牵引”、学生“被动”的状态,而过于退避自己,则可能出现课堂失控、价值判断模糊等问题。
教师如何做好引领呢?七、脱离学生生活世界的理论知识传授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地理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综合学科,它指明了地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地理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理解地理、体会地理,感受到地理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地理的魅力。
那么如何让学生联系实际,使生活的课堂发挥真正的作用?八、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教师敞开他的心灵。
《中国地理》复习思考题

《中国地理》复习思考题与参考网站一、总论第一章区位和疆界1. 简述中国地理位置的基本特征?2 .中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自然地带形成有什么影响?3 .中国国土包括哪些基本方面?4 .简述中国地表结构的基本特征?5 .概述中国山地格局的地理意义?6 .对比中美两国的地形与区位,分析其异同点及地理特征?•中国国情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index.jsp•中国国家地理•地理频道•数字地球网站/C-index1.htm•国家遥感中心/第二章自然结构•中国自然结构(natural structure of China)•气候水热结构(hydrothermal structure)•土地资源结构(land resources structure)•水资源结构(water resources structure)•矿产资源结构(mineral resources structure)•风景旅游资源结构(landscape and tourist resources structure)1. 为什么中国的旱涝灾害发生频率高,灾情严重?2. 中国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对农业发展有何影响?3. 中国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及矿产的匹配关系怎样?4. 评述中国矿产资源结构与开发?5. 评述中国风景旅游的空间结构?6. 概括中国自然结构的基本特征?•地质春秋•中国地理学会http://210.72.10.8/webpage/zgdlxh/menu_61/index.html •中国自然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index.jsp•中国气象局/index.php•华夏旅游/;中国旅游网/ 第三章海岸及海域1. 简述中国海底地貌的基本特征?2. 中国海洋水文对海岸人类活动有什么主要影响?3. 中国海洋资源的主要优势是什么?4. 中国海岸带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中国海洋信息网•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四章人口与经济发展1. 论述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 论述中国土地利用格局与地貌、降水的关系?3 对比长江与黄河在治理与开发方面的异同点?4. 举例分析中国能源工业布局的特点与依据?5.论述中国工业布局特点和发展(可以举例)?6. 论述中国交通布局的特点和前景(可以举例)。
中国地理复习思考题

中国地理复习思考题第一章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1.为什么美国东部的亚热带较中国的亚热带位置偏北?答:1)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缘,背靠大陆范围大,而美国大陆周围都是海洋2)青藏高原的隆起影响大气的环流。
3)美国东南沿海由于受墨西哥湾暖流的影响,使其偏北纬度稍高的地区的热量条件较好(暖流有增温作用),所以美国亚热带可以达到纬度更高更偏北的位置。
而中国沿海受洋流的影响比较弱。
所以美国亚热带的范围比中国亚热带更偏北一些,主要是由于沿岸的暖流作用造成的。
2.为什么中国和美国的荒漠区位置都在西部,而且中国的荒漠区位置偏北,美国的荒漠区位置偏南?答:1)、中国的西部沙漠成因是由于青藏高原的抬升作用和山脉的阻隔作用,青藏高原将同纬度的西风分为南北两支,从周边绕了过去,而我国的原生沙漠都在盆地里面,蒸发大,降水少2)、美国西部沙漠有两个成因,一个是低纬度沿海地区的温带沙漠气候,一个是内陆的背风坡现象,温带沙漠气候就是常年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加上附近的加州寒流,降温减湿,更加减少了降水。
美国西海岸有纵贯南北的落基山脉,主脉平均海拔5000米,太平洋水汽在西面的迎风破抬升的过程中,已经有过一次降雨,因此在翻过山后,水汽含量大大减少,而且随着海拔的降低,温度增加,变成焚风,所经之处,又干又热。
另外美国西部地区海拔较高也是原因之一,因为地表水都流到低处去了3)、中国沙漠偏北的原因之前已经提到,是地形原因,青藏高原的抬升,阻隔了干燥的西风,向南的一支吹到印度,向北的一支吹到蒙古,形成戈壁。
在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的合围下,新疆内陆形成盆地,由于远离海洋,季风难以到达,所以降水少,加上蒸发大,形成荒漠。
藏北高原的荒漠是由于低温和少雨共同形成的,类似于苔原。
美国偏南的原因也和地形有关。
美国的总体地形是中间低两边高,南方的副高很容易向北延伸,在中西部地区形成荒漠。
3.如何从人地关系角度认识中国地理特征?1)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