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中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高考之小说中人物形象的作用

练一练
2016 全国卷 3 《玻 璃》“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 简要分析。 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真实可信;②推进 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 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 明。④揭示主题:结尾处,通过“我”的眼睛展示了王有福不愿状告 酒店、怀疑酒店的诚意,照相馆经理大骂。揭示了社会伦理、法制 等不同观念的矛盾。 (每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3点即可。)
高考备考
小说中人物形象 (物象)的作用
小叁
说
章 中
物
节 象
的 作 用
贰 小
说
章 次
要
节 人
物 的 作 用
壹 小
说 中
章 主
要
节 人
物 的 作 用
目 录
常见的提问方式
1、“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2、第XX段中对主人公周围人的描写, 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3、结合XXX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 旨。 4、小说以“XX”事物为中心叙亊写人, 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筒要分析〃 5、“XX”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 用?请简要分析。 6、XXX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在 表现人物方面的作用。
肆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有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 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
特别提示:,小说中的“我”是个特殊人物,它不同于散文中的“我”, 它是小说中的人物,不是作者自己。而且“我”是第一人称,也有作 为见证人,增强小说真实性的作用。
叁章节
小说中物象的作用
分析物象的作用
小说中的物象,也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 它是作者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分析小说中物象作用类题目,在高考 试题中也屡有出现。
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设题) 扣
(2)小说《祝福》中的“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次要人物 教 方面设题) 材 (3)《老人与海》中用大量篇幅写凶猛和残暴的鲨鱼,有何作
用?(从物象方面设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回
二、怎样考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 [题在书外]
类型
主要 人物 作用
型
次要 人物 作用
型
题干示例
(1)(2015·浙江高考)你认为作者刻画 “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 意?(《捡烂纸的老头》) (2)(2014·浙江高考)结合赵老板这一人 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走眼》)
用 析。(《鞋》)
象”“作用”
型 (3)(2013·全国卷Ⅰ)“影子”对小说的艺术 “意图”等表
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喂自己
答题方向的名
影子吃饭的人》)
词。
解答小说主要人物作用题“3思考”
返回
1.思考对情节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应考虑与小说的情节关联, 因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的完成,都与情节密切相关,人物的 一言一行,都在对情节产生推进作用。
返回
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
一、什么是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 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 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小说的人物可分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 高考中还经常考查物象。
返回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 回 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从主要人物方面
对主题 即使整个过程显得有些滑稽可笑,但这种行为是令人尊敬的。
的作用 文章最后写老人攒了不少钱,这件事说明老人对自己的生活还
是有想法的,其内心世界是 复杂和丰富 的。地位低微并不 等于 人格微贱 ,正是小说要表达的主题。
小说中人物形象分析(3)

小说中人物形象分析(3)小说中人物形象分析(2)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他人的言行,来间接刻画人物的描写。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贾宝玉的形象刻画,就使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林黛玉从王夫人口中得知贾宝玉是一个孽胎祸根,是一个混世魔王;从母亲口中得知贾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结果一见,却是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这些侧面描写的目的是欲扬先抑,它极大地丰富了人物形象,突出了林黛玉对贾宝玉的认同感。
2.从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入手。
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阅读小说,既要紧紧抓住人物某个动作或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小说情节的曲折跌宕。
高考中涉及到的小说往往是微型小说,虽然它写的是小题材,撷取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却是生活内容的高度浓缩,应该说正是这高度浓缩的故事情节凸显了人物形象。
如小小说《同意》:秘书送进一份文件。
王厂长像往常一样拿起笔轻松熟练地在上面写下“同意”二字。
突然,他睁大了眼睛,笔从他无力的手中滑到了办公桌上。
第二天,他离开了他熟悉的办公室。
这篇小小说故事情节简单,但却把一个只知“同意”的糊涂厂长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从而讽刺了社会上一部分官员不分具体事件,只知道动用手中的权力,结果输得一塌糊涂的形象。
由此可见,小小说的故事情节常常是以小见大,以微见著,所以阅读时,必须透过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
3.从分析小说的环境入手。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展开,总是在一定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进行的。
小说的环境描写除了有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的作用外,还有烘托人物性格的作用。
如《祝福》的最后一段描写的祝福景象:“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在这里,作者拿有钱人的祝福活动和祥林嫂的惨死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高考语文——当慷慨呼应慷慨——胡新春《远山上的崖柏》赏析

当慷慨呼应慷慨——胡新春《远山上的崖柏》赏析马唯然这是一篇纪实小说,或者说是散文小说。
因为文中的人物、事件都是真实的。
据2017年相关报道,文中的李海芳是河南省淮阳县人民医院保安队长。
他自己并不富裕,妻子又是糖尿病晚期,严重肾衰竭,每周要做三次透析。
几年来,李海芳一直牵挂着洛宁县上戈镇程永林一家,尽己所能默默地帮助他们。
除此之外,他每月定期资助妻子的五位病友,并在康乐路西段发起爱心粥屋,为几十名环卫工人和一些困难人士提供免费早餐,其心可鉴,其情可嘉。
(详情可查看:远山上的崖柏//一个淮阳汉子对深山的牵挂)鉴赏一篇小说最基本的是理清情节和分析人物,进而把握主旨。
环境描写是小说最主要的艺术手法,它对情节、人物、主旨等多方面都有特定的功能,优秀的作家善于通过环境描写来提升小说的价值。
《远山上的崖柏》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情节,易于把握。
因此鉴赏重点放在分析人物形象上。
为了方便行文,我们把情节分为相识与资助、探望与回报两个部分,以回到淮阳为两部分分界线。
分析人物时,主要区分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并围绕外貌、衣着、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环境等细节描写进行。
特别要注意的是,分析这些细节主要是为了把握人物的心理,从而分析人物的性格。
相识与资助部分,有两处环境描写:“几条梧桐的嫩枝”这一细节,即暗示了时间,又和被“压抑和痛苦填充”的病房形成对比,传达出希望;“天上扯下淅淅沥沥的春雨”这一细节,是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请程永林吃饭,并进一步通过撑伞的细节塑造程永林的形象做铺垫。
其中脉络为:因为下雨,所以买伞;看到程永林被淋湿,所以注意到他的艰难处境,并请他吃饭;去吃饭时程永林为海芳撑伞,并特别照顾海芳,体现程永林憨厚、朴实、善良,进一步为海芳资助程永林铺垫。
可见这场春雨这把伞,是情节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也是凸显人物形象不可或缺的。
当然,从文本整体出发,我们也可以进一步把这场春雨理解为善良、慷慨和知恩图报对人心灵的滋润。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类题型的解答路径——以《马兰花》一文为例

视是主流媒介,现在互联网已成为主流媒介,很可惜没有出这样一个题目,比如让学生分析网络对于文化的正反面影响,或者比较阅读和上网的不同。
”学生通过答题,进行心路探索,同时调动人生经验,形成更高层次的精神体会、人生理念,以更充沛的精力、更成熟的思想和更理智的行动去面对生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开拓新的人生,就会在满满的“获得感”中,实现我们语文“立德树人”的育人目的了。
在周国平看来,这就是阅读考查的目的,譬如第191页的广州市海珠区2010年初三一模考试的试题,选的是《永恒的书》,第2题分两小题,第(1)题问为什么说“《论语》《史记》《红楼梦》这样的书,柏拉图、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这类作家的著作”是永恒的书?第(2)题是:“除本文提到的作品外,你还读过哪些具有永恒价值的作品?请写出一本书名,并简说理由。
”周国平虽不满意答案示例太老套,但表示“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
欣赏这类题型”。
再如第95页的广东河源中英文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九年级中考模拟三的试题,选的是《轻松读经典》,第6题为:“‘名著’也是经典。
如何读名著,读本文后,联系名著阅读实际,谈谈你的一点看法。
”该题也有让学生寻找阅读“获得感”的导引作用,周国平评注时,把这道题和其他类似题并提,说:“都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谈对经典或者如何读经典的理解。
一篇谈读书的范文,测试理应有这个内容,两位出题人所见略同,很好。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曾对高考政策进行解读,认为高考肩负着探索构建“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的重任,其中“四层”中的第三层指的是学科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
通过阅读测试,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进行精神探索,调动人生体验寻找“获得感”,这一中学语文阅读题考查目的同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目的是高度一致的。
□◢(责任编辑:方龙云)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类题型的解答路径——以《马兰花》一文为例高培圣(浙江省镇海中学,浙江宁波315200)摘要:人物形象分析类题型是高考小说阅读的常见题型。
2017年高考-如何解答小说人物形象分析题

【技法指津】借助语言动作描写和作者评价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
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4.借助作者评价分析人物形象
2.通过环境描写烘托领队形象:用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烘 托了领队临危不惧、自信乐观的形象。 3.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领队形象:①“懒懒”地说话、 “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 胸有成竹;②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 责,关爱部下;③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 手下配合默契;④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 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从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 地理风貌等自然环境的描写所制造的气氛中感 受人物的情趣、心境;从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 展的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社会环境描写中体 会人物性格、心理。
4.借助作者评价分析人物形象
在某些小说中,作者可能站在第三人 称的角度,对人物的经历、性格、习惯以 及他对别人的关系,做一个扼要的、概括 的说明和分析,分析时要特别注意作者对 人物的情感倾向。
【课堂导入】
在2016年课标全国卷三套题的小说阅读 试题中,有两套题考了小说人物形象分析题; 近5年的全国卷每年都有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题;各省市的自主命题卷情况也差不多。
因为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 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 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 题。因此小说人物形象分析应成为高三文学 类阅读复习的重点。
当火车在一个站停下时,我很难阻止农民下车为我购买 一杯热的饮料。
上面的文字对农民夫妇的描写,表现了他们怎 样的性格特点?(根据2013年湖南高考卷改编)
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一、什么是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理在书中]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小说的人物可分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高考中还经常考查物象,高考在形象作用方面的设题常涉及这三方面。
三、怎样答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学考贯通]复习过程中,考生应当明确小说是一个艺术整体,人物各司其职、各有作用,这是解答人物角色作用题时得分的关键。
我们可以结合鲁迅的小说《祝福》来归纳人物,如下:人物关系主要人物的陪衬者与主人公有相同或不同之处,可正衬可反衬柳妈、祥林嫂婆婆对众多人物穿针引线的联系者联系人物,使各方因她而“相遇”卫老婆子情感(主题)情感抒发者、觉悟者表现主旨“我”由此可知,小说阅读“人物角色作用”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问的是人物的地位作用,作答时却需要学生由此向小说其他要素扩展,要将人物和“情节安排”“结构设计”“主旨表达”“人物关系”等方面相勾连。
因为小说是一个整体,“人物”“情节”“环境”“结构”“主旨”等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考法一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解答小说主要人物作用题“3思考”1.思考对情节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应首先考虑与小说的情节关联,因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的完成,都与情节密切相关,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在对情节产生推进作用。
2.思考对主题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必须考虑小说的主题,因为小说的目的就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尤其是主要人物形象)表现主题,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最根本用意。
3.思考对社会的作用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产生的影响或作用,体会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例四](2015·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捡烂纸的老头汪曾祺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
高考语文小说形象之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20世纪50年代,犯人被押去刑场的时候还允许点路边的馆子,吃最后一口人 间食。有个老头子被押在车上,路过铁良的店,说是去阴间的路上得吃口抻面。 于是押进去,老头子张口要龙须面,铁良也不说话,开始抻。
(3)动作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行为动作进行描
写的手法。动作描写可以写出人物的心灵世界,有助于
揭示人物心理及性格特征。
1.人物描写及作用
(4)心理描写——对人物在一定情景中的想法、感触、情绪、意识等
进行的具体刻画。心理描写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
物的思想基础及行动的内在依据,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
相反的人或事物来做陪衬。
提 醒
•人物描写艺术涉及的范围很广,如表现手法(如对比)、修辞手法、 语言等角度,但主要在人物描写手法上。具体指正面描写(语言、动 作、肖像、心理、细节等)与侧面描写两类。在判定所用的手法上要 注意两点:
•(1)具体而全面。
•(2)特别注意以下写人手法的判断。
•①侧面描写。对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不要仅仅局限于正面描 写,不要遗漏侧面描写、对比映衬、环境烘托等。
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 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 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 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细节描写
严监生临死时的描写: “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 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 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 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摇。赵氏慌忙揩揩眼泪, 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 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 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体方法
• 审题 • 勾画(全) • 旁注 • 规范
题型一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方向。 (1)是概括还是分析。 “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 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 (2)是性格还是形象。 “形象”一词应大于“性格”,它以性格为中 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答形 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 素。
全国卷对小说中“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考查
考查形式
2014课标Ⅰ《古 渡 头 》 2014新课标卷II《鞋》 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 简要分析。(6分) 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 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 析(6分) 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 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 析。(6分)
• 3.请简要概括××的形象特点。 • ①形象1②形象2③形象3④形象4
• 如: (2015浙江) • 概括第三段所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2分) • ①老丑;②邋遢;③怪异
• 4.请简要分析××的形象特点。 • ①形象1+结合内容分析②形象2 +结合内容分析 • ③形象3+结合内容分析④形象4 +结合内容分析 • 如: (2013新课标I ) • 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 分析。(6分) • ①演艺精湛:能说会道,善于捕捉观众心理,赋 予无声的影子以独立的生命; • ②地位卑微:人前强颜欢笑,依靠表演取悦观众 ,却遭观众厌弃和警察驱逐; • ③忍辱负重:为养家糊口而奔走卖艺,却只能独 自忍受精神的孤独和痛苦。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 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倒在当街上。 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着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 道:“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 了叫做”郑关西!” 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 叫做“郑关西!” 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 扑的只一拳,正打 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铺 ∶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 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 鲁达骂道:“直娘贼 !惫敢应口!” 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 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紫的,都 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郑屠当不 过,讨饶。 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 ,酒家便饶你了!你如今对俺讨饶,酒家偏不饶你!” 又只一 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全堂水陆的道场∶磐儿,钹儿, 铙儿,一齐响。
• • • • • • • 如: (2010山东) 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①有追求,有理想; ②勤劳本分; ③保持本色,真诚自然; ④讲究干净; ⑤脾气好,受人言语。
• 2.请简要分析××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 • ①性格1+结合内容分析②性格2 +结合内容分析 • ③性格3+结合内容分析④性格4 +结合内容分析
《红楼梦》中:· · · 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 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 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怨不得老祖宗 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只可怜我这妹妹这么命苦, 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 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 语 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 , 身子又 言 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熙凤听了,忙转悲 描 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 又是欢喜,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了,该打,该 写 打!”又忙拉着黛玉的手问道:“妹妹几岁了?可曾上过 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别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 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也只管告诉 我。”
人 物 的 形 象
性格特点
技能 行为习惯
精神
内在的
品行
情感 悲天悯人、 心灰意冷、 惶恐不安
问什么答什么
• 答题思路小结:
• (1)审清题目的要求(分析、概括、分 值) • (2)划出文中描写人物的语句(全面) • (3)通过人物的正面描写(语言、行动 、心理、肖像、细节、关系)以及侧 面描写(次要人物的烘托、环境等) 分析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 (4)概括要准确、简洁。
1.请简要概括××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 2.请简要分析××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 3.请简要概括××的形象特点。 4.请简要分析××的形象特点。 5.××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加以概括。
概括的表述是词语、短语,一个单句; 简析务必结合具体内容;
怎么问,怎么答
答题模板
• 1.请简要概括××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 • ①性格1②性格2③性格3④性格4……
《林黛玉进贾府》中写道:
借 他 人 之 口
“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 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 ,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 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 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
细 节 描 写
《背影》片段: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 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 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 再向上缩;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 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 流下来了。”
细节描写是包括对表现人物和情节有特殊作用 的细微语言、动作、表情、物件、景色等环节 进行准确、细致、生动的描写。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
——《陌上桑》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2000余里,别了20 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 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 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 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啊!这不是我20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情节
环境 主题
这个人或直接或间接体现某种主题。 这个人身上寄寓着作者的某种情感。
【核心知识回放】 1.物象的作用 小说引入特别主要的物象,基本作用有:①突出人物性格, 揭示深化主题;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 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③衬托环境,或者具 有象征意义。 2.次要人物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①对主要 人物起陪衬作用;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 述的“ 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 性;③ 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④推动情节发展。
• 如: (2015新课标I ) • 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 征?请简要分析。(6分) • ⑴朴实善良。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并及时到 医院探视。 • ⑵善解人意。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及借款的事。 丈夫对她不满,她尽量忍让。 • ⑶做人有原则。尽管挣钱不易,但不为钱伤害情义;丈 夫言行过分,她会据理力争。(一点2分)
• 5.××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加以概括。 • ××是一个(内在品质+外在形象+人物类 型)的形象。 • 如:(2014新课标卷II ) • 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 守明是一个有着朴实、善良、柔顺品性和 传统美德的农村的青年女性形象。
身份
外在特征
形象特点
职业
外在的
坚强不屈、百 折不挠、斗志 昂扬 德高望重、刚正 不阿、善解人意
自 自然环境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是: 然 环 境 不但渲染了沉寂、荒凉的气氛,
更烘托出“我”的悲凉心情。
情 节 故事情节总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 的 推 务的。梳理故事情节的过程就是对人 进 物性格感受的过程,也是对小说主题
理解的过程。
总结
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1)肖像描写 (2)细节描写 (3)动作描写 (4)语言描写 (5)心理描写 (1)其他人物的衬托 (2)环境描写的烘托 (3)故事情节的烘托
第二步:总体把握,划句分析。
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人物
1、文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 教养等的句子。 2、有关人物描写的语句。 (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 3、作品中其他人物(或作者)对他的 评价(议论)句。 有关情节发展、事件变化的语句,把 握人物性格的变化和主次关系。 有关环境(包括社会环境)的语句,环 境可以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烘托人物 的思想性格。
情节
联 系 主 题
环境
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1. 在人物描写中分析 2. 在特定环境中分析
3. 在情节发展中分析
4. 借助作者倾向分析
第三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类合并,恰当表述。
注意题型的细微变化,怎么问就怎么答 1.请概括(分析)××的形象(性格)特点。 分点作答 ①个性特征1(+举出实例); ②个性特征2(+举出实例)…… 概括 分析 分析 概括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总括句(人物身份)。 分点作答①个性特征1(+举出实例); ②个性特征2(+举出实例)…… 例:为了爱国战争宁愿放弃心爱的学术的爱国青年……
人 物 形 象 赏 析
文 说 阅 读 小 学 类 分析人物形象 文 本 阅 读
之
——
我心中的疑惑
1、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到底有哪些?能否系 统给我们归纳?
2、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性格、品质分析不够到位, 该怎么做才好? 3、小说人物形象鉴赏有没有什么答题模式可供我们 借鉴?
学习目标
1、掌握小说中人物塑造的常见方法。 2、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3、规范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和答 题步骤。
你的发 现
2015课标Ⅰ《马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