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灭火计算过程

合集下载

气体灭火泄压口计算公式

气体灭火泄压口计算公式

气体灭火泄压口计算公式以气体灭火泄压口计算公式为标题,本文将介绍气体灭火泄压口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一、气体灭火泄压口的定义气体灭火泄压口是指在气体灭火系统中用于释放灭火剂的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在灭火系统激活时,通过泄压口将灭火剂释放到被保护区域,以实现快速灭火的目的。

二、气体灭火泄压口的计算公式气体灭火泄压口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灭火系统的设计参数和被保护区域的特点来确定。

一般来说,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气体灭火泄压口的尺寸和数量:Q = P × V / t其中,Q表示泄压口的总流量,单位为m³/s;P表示泄压口的设计压力,单位为Pa;V表示被保护区域的体积,单位为m³;t表示灭火剂释放时间,单位为s。

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气体灭火泄压口的尺寸和数量,从而确保灭火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释放足够的灭火剂,实现快速灭火的效果。

三、气体灭火泄压口的应用气体灭火泄压口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所和设备的灭火系统中,特别是对于需要快速灭火、保护贵重设备或防止火灾扩散的场所,如电力设备房、计算机机房、化工厂等。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被保护区域的特点和灭火系统的设计要求,可以选择合适的气体灭火泄压口类型和布置方式。

常见的气体灭火泄压口类型包括圆形泄压口、方形泄压口、长方形泄压口等,其中圆形泄压口最常见。

四、气体灭火泄压口的设计要点在设计气体灭火泄压口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泄压口的尺寸和数量应根据被保护区域的体积、灭火剂的释放时间和设计压力来确定,确保足够的灭火剂可以在短时间内释放到被保护区域。

2. 泄压口的布置应合理,覆盖整个被保护区域,避免死角,确保灭火剂能够均匀分布到每个角落。

3. 泄压口的材质应选择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正常工作。

4. 泄压口的安装位置应考虑到灭火剂的释放方向和速度,避免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

五、气体灭火泄压口的优势和注意事项气体灭火泄压口作为一种快速灭火的装置,具有以下优势:1. 快速灭火:气体灭火泄压口能够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的灭火剂,快速灭火。

气体灭火设计用量公式

气体灭火设计用量公式

气体灭火设计用量公式气体灭火装置,其灭火剂灭火设计用量,是由产品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质以及灭火效能决定的。

不同型号的灭火剂有不同的设计用量。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常用的,比较全面、专业、权威和通用得气体灭火设计用量公式。

以二氧化碳为例,它的设计用量分为两个部分:释放时间、释放量。

一、释放时间释放时间,是指在保护对象燃烧过程中,释放气体到释放装置中储存罐底部储存到灭火剂储存罐内形成灭火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这里,我们以灭火效率最大的灭火剂品种为例来说明。

我们常见的12 ML灭火剂,它是灭火剂释放时间最长的品种。

这个时间有两种计算方法:这个时间指灭火剂储存罐内储存罐储存的灭火反应所需时间。

二、释放量释放量=灭火系统释放量×释放时间。

按国家标准GB50089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技术要求》(GB 50268-2007)规定:对于灭火剂中毒性物质释放量小于0.5 mL/10 min时,释放量不应大于10 mL/10 min。

采用其他方法释放(如热固化)二氧化碳时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其计算公式如下:释放量=释放时间+释放量*释放值/方案[1]适用于灭火系统中的气体或液体灭火剂释放量。

三、放出量的数值计算公式:注:放放量为一次灭火剂的释放量,取值不超过最大设计释放量。

一般情况下,气体灭火装置设计剂量及实际用量可以通用公式:式中: L:气体灭火装置放放量; M:释放时间; M:气体灭火剂灭火设计用量; L:适用区域; M:设计安装面积。

四、二氧化碳释放总量=气体灭火设计用量/产品安装密度(指灭火器本身的有效压力)例如:假设一个100 kg的灭火器,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它的气体灭火性能是很好的,所以可以设计出200 kg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其气体灭火有效压力为1.2 MPa。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要知道灭火剂有效压力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可取的。

因为在实际环境气温比空气温度要低很多,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不仅不能灭火还会引起爆炸。

第五章-气体灭火系统的水力计算精选全文

第五章-气体灭火系统的水力计算精选全文
喷头宜贴近防护区顶面安装,距顶面的最大距离不宜大于 0.5m。
5.5 储存容器数量的确定
所需储存容器的数量
充装密度
N W0
cVp
灭火剂的储存量 储存容器的容积
初选一个充装密度(七氟丙烷800~900kg/m3),确定储存 容器数量后,再计算系统真实的灭火剂充装密充装量应相同。
5.6 管道压力损失
阻力损失包括局部阻力损失和沿程阻力损失。 管件产生的局部水头损失大小与同管径某一长度管道产
生的沿程水头损失相等,则该长度即为该管件的当量长度。 以理论推导为基础,通过试验验证建立的。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气液两相流):
Q2
0.8725104 D5.25Y 0.04319D1.25Z L
内贮压七氟丙烷
七氟丙烷和动力气体分别贮存在不同的容器内,在喷放 灭火剂时,把动力气体注入灭火剂储瓶,使灭火剂储瓶内压 力迅速升高,推动灭火剂在管网中长距离快速输送,增强灭 火剂的雾化效果,更有效的实施灭火。
系统类别
储存压力(MPa)
CO2
IG541 (0℃—50℃)
FM-200 (0℃—50℃)
5.7 1.9-2.1
系统类别 CO2
IG541
最大充装密度 (kg/m3) 600 0.95
211.15(固定值)
储存压力 (MPa)
5.7 1.9-2.1
15.0
最大工作压力 (50℃) 15MPa
17.2
FM-200
281.06 1120 1120(焊接) 950(无缝) 1080
20.0 2.50 4.20
5.60
喷头等效孔口面积
喷头等效孔口面积 (二氧化碳mm2,
其余为cm2)

气体灭火喷头流量计算公式

气体灭火喷头流量计算公式

气体灭火喷头流量计算公式气体灭火系统是一种常见的灭火设备,它利用惰性气体或化学气体来灭火,以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

在设计气体灭火系统时,流量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决定了系统能否有效地灭火。

本文将介绍气体灭火喷头流量计算的相关公式和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气体灭火喷头的工作原理。

气体灭火系统通过在火灾发生时释放惰性气体或化学气体来降低火灾区域的氧浓度,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喷头是气体释放的关键部件,它需要根据火灾区域的大小和形状来确定合适的流量。

气体灭火喷头的流量计算公式如下:Q = V / (t A)。

其中,Q表示喷头的流量,单位为 m^3/s;V表示火灾区域的体积,单位为m^3;t表示喷头的释放时间,单位为 s;A表示火灾区域的有效面积,单位为 m^2。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火灾区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喷头的流量。

首先,需要测量火灾区域的体积和有效面积,然后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喷头的释放时间。

最后,带入上述公式进行计算,得到喷头的流量。

除了上述公式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需要考虑。

例如,气体的密度和压力会影响喷头的流量,因此在计算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此外,喷头的数量和布置也会对流量产生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实际工程中,通常会使用计算软件来进行流量计算。

这些软件可以根据输入的参数自动计算喷头的流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是,使用软件计算时仍需要对结果进行验证,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总之,气体灭火喷头流量的计算是气体灭火系统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系统的灭火效果和安全性。

通过合理的流量计算,可以确保气体灭火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灭火,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喷头流量的计算,并采取合适的措施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气体灭火设计用量计算

气体灭火设计用量计算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大量不宜用水扑灭的火灾环境,如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电器火灾以及计算机房、重要文物档案库等,此时,气体消防作为最有效最干净的灭火手段,日益受到重视。

目前的气体灭火系统主要有卤代烷替代灭火系统和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但由于卤代烷具有严重的污染性,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本身具有窒息性和冷却作用,因此,公安部推荐采用七氟丙烷气体自动灭火系统扑灭A,B,C类和电器火灾,用于保护经常有人的场所。

七氟丙烷是碳、氟和氢的化合物,分子式为CF3CHFCF3,密度比空气大六倍,是一种无色、无味、不导电、无二次污染的灭火剂,该灭火剂以化学和物理机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灭火,不会影响氧的含量,是一种新型的洁净气体灭火剂,但由于其使用时间不长,大多数设计施工人员来对该类灭火系统的设计与使用相对比较陌生。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该类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过程进行深入探究。

一、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过程目前,国内关于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使用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只有部分较发达地区制定了些地区性法规。

如广东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七氟丙烷(HFC227ea)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和上海的《七氟丙烷(HFC227ea)洁净气体灭火系统技术规程》。

但是,在真正的设计施工过程中,仅仅这些规范还远不能独立达到指导设计施工的目的,往往还需要参照《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97)、《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等一些现有的成熟的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标准以及生产厂家提供的各种技术数据。

通过对这些规范的深入研究,结合当前众多工程实践总结出的设计经验,我们总结归纳了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所遵循的主要步骤,以资借鉴。

(一)系统设计的前提条件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与其它的气体灭火系统一样,都要在一个相对较为封闭的场所内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平时设计中我们一般设置的防护分区应在100m2~500m2之间,体积在300m3~2000m3之间,用相对密闭的墙体分隔开,由于七氟丙烷气体比空气重,所以下沉在紧贴地面的空间里,墙的高度应位于防护区建筑层高的2/3以上,一般取值范围在1.86~2.66m之间。

气体灭火充装计算公式

气体灭火充装计算公式

气体灭火充装计算公式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火灾是一种常见的危险事件。

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和扩散,灭火设备是必不可少的。

气体灭火系统是一种常见的灭火设备,它利用特定的气体来扑灭火灾。

在使用气体灭火系统时,充装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确定需要使用的气体数量,以确保灭火效果。

气体灭火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灭火气体的特性,将其释放到火灾现场,以降低氧气含量,达到灭火的目的。

根据火灾现场的大小和火灾类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和数量的灭火气体。

因此,充装计算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帮助确定在灭火系统中需要充装的气体数量。

充装计算的公式是根据灭火气体的特性和火灾现场的情况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充装计算的公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火灾现场的大小和形状,火灾现场的大小和形状是确定充装计算的重要因素。

通常情况下,火灾现场越大,需要使用的灭火气体数量就越多。

而且,火灾现场的形状也会影响气体的扩散和灭火效果,因此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2. 火灾类型,不同类型的火灾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灭火气体。

例如,电器火灾需要使用无电解质的灭火气体,而液体火灾需要使用对液体有良好溶解性的灭火气体。

因此,在进行充装计算时,需要考虑到火灾的类型,以确定使用的灭火气体种类和数量。

3. 灭火气体的特性,灭火气体的特性包括其密度、扩散性和灭火效果等。

这些特性会影响灭火气体的使用效果和充装计算的结果。

因此,在进行充装计算时,需要考虑到灭火气体的特性,以确定其在火灾现场的使用效果。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可以得到气体灭火充装计算的基本公式如下:充装量 = 火灾现场的体积×灭火气体的密度×系数。

其中,充装量是指需要充装的灭火气体的数量,单位为升或立方米;火灾现场的体积是指火灾发生地点的实际体积,单位为立方米;灭火气体的密度是指灭火气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立方米;系数是指考虑到火灾类型、气体特性和其他因素的修正系数。

通过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出在特定火灾现场需要充装的灭火气体数量,以确保灭火系统的有效使用。

气体灭火面积计算公式

气体灭火面积计算公式

气体灭火面积计算公式一、全淹没灭火系统防护区面积计算(以常见的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为例)1. 一般防护区。

- 防护区应以固定的封闭空间划分,对于规则形状(如长方形、正方形)的防护区,其面积S = a× b(其中a、b分别为防护区的长和宽)。

- 防护区宜以单个封闭空间划分;同一区间的吊顶层和地板下需同时保护时,可合为一个防护区。

- 采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800m²;采用预制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500m²。

2. 特殊防护区(如含有不能关闭开口情况)- 当防护区存在不能关闭的开口时,需要考虑开口补偿问题。

设开口面积为S_0,防护区面积为S,灭火剂设计浓度为C,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为W,灭火剂在101kPa大气压和预定温度下的比容为V,开口流失补偿系数为K(可根据规范取值)。

- 首先计算灭火剂的设计用量W,对于七氟丙烷灭火系统,W=(K· S· C)/(100 - C)· V。

- 如果已知W、C、V、K,则可反推防护区面积S=(W(100 - C))/(K· C· V)。

- 在计算时,要注意各参数的单位统一,例如W的单位通常为kg,V的单位为m^3/kg,C为百分数,S的单位为m^2。

二、局部应用灭火系统防护区面积计算。

1. 保护对象为平面的情况(如油浸变压器等)- 对于保护对象为平面的局部应用灭火系统,其保护面积应按保护对象的外表面面积确定。

- 设保护对象的长为a,宽为b,则保护面积S=a× b。

- 当保护对象外形不规则时,可采用等效面积法,即将不规则形状等效为规则形状来计算面积。

2. 保护对象为立体的情况(如机柜等)- 保护对象为立体时,保护面积应按其外表面的展开面积确定。

- 例如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机柜,长a、宽b、高c,其保护面积S = 2(ab+ac + bc)。

- 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防护区还需要考虑灭火剂的喷射时间、灭火浓度等因素对防护区面积计算的影响。

气体灭火计算过程

气体灭火计算过程

七氟丙烷无管网灭火系统计算过程根据《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的规定:3、3、3图书、档案、票据与文物资料库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10%。

3、3、4油浸变压器室、带油开关的配电室与自备发电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9%。

3、3、5通讯机房与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8%。

3、3、7在通讯机房与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8s;在其它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10s 。

3、2、6防护区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不宜低于1200Pa 。

本项目各保护区参数:)C (C S V KW 11100·-= 式中 W —— 灭火设计用量 (kg); 1C —— 灭火设计浓度 (%);S —— 灭火剂过热蒸汽在101KPa 大气压与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m 3/kg);V —— 防护区的净容积(m 3);K —— 海拔高度修正系数,可按本规范附录B 的规定取值。

2 灭火剂过热蒸汽在101KPa 大气压与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应按下式计算: T S ⋅+=000513.01269.0式中 T —— 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

3 系统灭火剂储存量应按下式计算:10ΔW W W +=式中 0W —— 系统灭火剂储存量(kg);1ΔW —— 储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剩余量(kg);4 储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剩余量,可按储存容器内引升管管口以下的容器容积量换算。

以一层档案室为例,计算过程如下:本防护区设计环境温度T=20℃, 则:T S ⋅+=000513.01269.013716.001026.01269.020000513.01269.0=+=⋅+=S海拔修正系数K=1、0(查附录B 得);V =1080 m 3;1C =10; 则9.874101001013716.010801100·11=-⨯⨯=-=)()C (C S V KW 计 式中: 计W ——灭火剂计算用量1ΔW =N 5.3(N ——灭火剂瓶组数;3、5为没瓶组储存容器内灭火剂剩余量,单位:Kg)本防护区选取120L 灭火剂瓶组,该规格瓶组最大充装量为114Kg,则7.71149.874==N 取整后8=N则每个瓶组的药剂为9.1125.34.1095.389.8741=+=+=W ,取整后为113, 则 实W =1W N ⋅=113⨯8=904式中: 实W ——灭火剂实际用量10ΔW W W +=实=904+3、5⨯8=932以此计算过程,计算其余三个防护区的灭火剂用量,结果为:二、防护区的泄压口面积,宜按下式计算:fxx P Q F 15.0= 式中 x F —— 泄压口面积(m 2);x Q —— 灭火剂在防护区的平均喷放速率(kg/s); f P —— 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P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七氟丙烷无管网灭火系统计算过程
根据《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的规定:
3.3.3图书、档案、票据和文物资料库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10%。

3.3.4油浸变压器室、带油开关的配电室和自备发电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9%。

3.3.5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8%。

3.3.7在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8s ;在其它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10s 。

3.2.6防护区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不宜低于1200Pa 。

本项目各保护区参数:
一、 防护区灭火设计用量,应按下式计算:
)
C (C S V K
W 11100·-= 式中 W —— 灭火设计用量 (kg); 1C —— 灭火设计浓度 (%);
S —— 灭火剂过热蒸汽在101KPa 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
(m 3
/kg);
V —— 防护区的净容积(m 3);
K —— 海拔高度修正系数,可按本规范附录B 的规定取值。

2 灭火剂过热蒸汽在101KPa 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应按下式计算: T S ⋅+=000513.01269.0
式中 T —— 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

3 系统灭火剂储存量应按下式计算:
10ΔW W W +=
式中 0W —— 系统灭火剂储存量(kg);
1ΔW —— 储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剩余量(kg);
4 储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剩余量,可按储存容器内引升管管口以下的容器容积量换算。

以一层档案室为例,计算过程如下:本防护区设计环境温度T=20℃, 则:T S ⋅+=000513.01269.0
13716.001026.01269.020000513.01269.0=+=⋅+=S
海拔修正系数K=1.0(查附录B 得);V =1080 m 3
;1C =10; 则9.8741010010
13716.010801100·11=-⨯⨯=-=)
()C (C S V K
W 计 式中: 计W ——灭火剂计算用量
1ΔW =N 5.3(N ——灭火剂瓶组数;3.5为没瓶组储存容器内灭火剂剩余量,单位:Kg )
本防护区选取120L 灭火剂瓶组,该规格瓶组最大充装量为114Kg ,则
7.7114
9
.874==
N 取整后8=N
则每个瓶组的药剂为9.1125.34.1095.38
9
.8741
=+=+=
W ,取整后为113, 则 实W =1
W N ⋅=113⨯8=904
式中: 实W ——灭火剂实际用量
10ΔW W W +=实=904+3.5⨯8=932
以此计算过程,计算其余三个防护区的灭火剂用量,结果为:
二、防护区的泄压口面积,宜按下式计算:
f
x
x P Q F 15
.0= 式中 x F —— 泄压口面积(m 2);
x Q —— 灭火剂在防护区的平均喷放速率(kg/s); f P —— 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Pa)。

以一层档案室为例,计算过程如下:
4.9010
904
==
=
t
W Q x 实(t ——喷放时间); f P =1200(参见设计规范3.2.6)
3914.01200
4.901
5.015
.0=⨯
==f
x x P Q F
以此计算过程,计算其余三个防护区的泄压口面积,结果为:
附录B 海拔高度修正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