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废血液备案管理制度
血液报废管理制度最新

血液报废管理制度最新首先,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血液采购和库存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在采购血液制品时,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采购,选择合格的供应商购买产品,并对所购买的血液制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同时,医疗机构还要建立健全的血液库存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库存血液的保质期,及时处理过期血液,保证库存血液的质量。
其次,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血液使用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在使用血液制品时,应该严格按照患者的临床需要和医疗指南进行合理使用,避免浪费。
医疗机构还应该建立用血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用血操作流程,加强用血监测和追踪,确保用血安全和有效。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该建立血液报废管理制度。
血液制品在运输、保存、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合格、过期或无法使用的情况,医疗机构应该建立血液报废管理制度,及时将不合格、过期或无法使用的血液制品进行封存、标识、处理和报废,以避免对患者和医疗机构造成伤害和损失。
在建立血液报废管理制度时,医疗机构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
设立专门的血液报废管理机构和相关岗位,明确各个部门和人员在血液报废管理中的职责和义务。
2.建立血液报废管理工作流程和规范操作程序。
制定血液报废管理工作流程,明确血液报废的操作流程和标准,规范各个环节的操作步骤和要求。
3.建立血液报废管理档案和记录。
建立血液报废管理档案和记录,对每一批次的血液报废情况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查阅和审核。
4.加强血液报废管理的监督和检查。
定期组织对血液报废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血液报废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有效。
5.加强血液报废管理的宣传和培训。
定期开展血液报废管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对血液报废管理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促进血液报废管理工作的落实和推动。
在血液制品的使用和管理中,医疗机构应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血液报废管理制度,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血液报废管理制度的

血液报废管理制度的一、前言血液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在医疗领域,血液常常用于手术中、输血治疗及疾病诊断等方面。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有时也会出现血液报废的情况。
血液报废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还可能对医疗质量和公共卫生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血液报废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必须重视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血液报废的定义和分类1. 血液报废的定义血液报废是指无法使用的、不再符合使用要求的血液制品和血液制品废弃后产生的固体、液体或气体废弃物。
2. 血液报废的分类(1)血液制品:包括全血、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冷冻血浆等各种血液制品。
(2)血液废弃物:包括固体、液体及气体血液废弃物,如输血管、注射器、针头等。
三、血液报废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 减少资源浪费:血液是有限的资源,定期报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建立血液报废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降低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2. 保障医疗安全:血液报废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建立严格的血液报废管理制度,可以有效保障医疗安全。
3. 促进医疗质量提升:通过对血液报废的管理,可以推动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和流程的优化,提高医疗质量。
4. 保护环境:血液废弃物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建立血液报废管理制度可以保护环境,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四、血液报废管理制度建立的原则和内容1. 建立专门机构医疗机构应建立专门的血液报废管理机构,专门负责血液报废管理工作。
2. 划分责任明确各部门和个人在血液报废管理中的职责和分工,健全相关制度和流程。
3. 制定管理规范制定血液报废管理的各项规范和标准,明确应怎样处理血液报废,避免出现不规范和混乱的情况。
4. 加强培训加强对医务人员和相关人员的血液报废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技能。
5. 建立监督机制建立血液报废管理的监督机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整改。
六、血液报废管理的具体做法1. 血液报废的分类收集对医疗机构产生的各种血液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制定合理的收集管道和储存方案。
血液报废管理制度

血液报废管理制度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医疗废弃物处理的日益重视,血液报废管理制度的建立成为了医疗机构不可忽视的一环。
本文将就血液报废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建立原则及具体操作进行探讨。
1. 必要性血液是一种特殊的医疗废弃物,其中含有各类病原体,如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等。
如果血液报废处理不当,这些病原体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建立血液报废管理制度具有以下必要性:1.1 环境保护:血液的不当处理可能导致废水和废液排入水体,污染水源,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1.2 疾病控制:血液中存在各类传染病的病原体,若直接暴露在外,可能引发感染,给医护人员和公众带来健康隐患。
1.3 法律合规:政府相关法律法规对医疗废弃物管理有着明确的规定,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合规的血液报废管理制度,确保符合法律要求。
2. 建立原则为了规范血液报废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操作,以下原则应予以重视:2.1 安全性原则:血液报废管理制度的建立要确保从源头到终端的全程安全,包括血液的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置,确保相关人员免受交叉感染的风险。
2.2 合规性原则:建立的血液报废管理制度要与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保持一致,并及时更新以满足法规的要求,确保医疗机构符合法律合规。
2.3 效率性原则:血液报废管理制度的操作要高效、便捷,避免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3. 具体操作根据以上原则,血液报废管理制度的具体操作可包括以下方面:3.1 血液的分类与储存:根据血液的不同特性,将其进行分类储存。
例如,感染性疾病的血液应专门存放,严禁与其他类型交叉。
储存血液需要符合一定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
3.2 血液的收集与运输:医护人员在收集血液样本时,应遵守相应的操作规范和防护措施,确保采样过程中无交叉感染的风险。
收集完毕后,血液样本需在规定的时间内运送至指定地点,以免造成污染或血液失效。
3.3 血液的处理与处置: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应的血液处理设施,对血液进行无害化处理,以确保废弃血液不会对环境和人体产生污染和危害。
血站血液报废管理制度

血站血液报废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做好血站血液报废管理工作,规范血站内部血液报废程序,避免因血液报废引起的资源浪费和安全隐患,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血站内部所有血液报废工作。
三、责任部门1. 血站院长或主任负总责,负责制定和落实血站血液报废管理制度;2. 护士长负责具体实施和监督血液报废工作;3. 采供血科、实验室科、输血科等相关部门负责配合完成血液报废管理工作。
四、血液报废标准1. 血液样本超过保存期限;2. 血袋破损;3. 血袋中出现异物;4. 收到信息患者拒绝或取消手术等;5. 血液经过留存期间再次检测,结果异常;6. 其他无法使用的血液。
五、血液报废程序1. 发现血液报废情况后,需要在首次发现之日起24小时内进行标记和报告;2. 护士长审核确认血液报废后,将血液标本送至实验室核对相关数据;3. 血站院长或主任负责签字确认,随后报告上级主管部门;4. 由护士长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销毁处理,确保安全无害。
六、血液报废记录和统计1. 血站应建立血液报废登记簿,记录每次血液报废的相关情况;2. 每月对血液报废情况进行统计,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3. 定期对血液报废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找出血液报废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七、血液报废后的处理1. 血液报废后应按规定进行销毁处理,确保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2. 销毁处理应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确保销毁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八、安全保密1. 血站在进行血液报废管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安全和保密规定;2. 对于血液报废的相关信息,应严格保密,避免泄露给外部人员。
九、违规处理对于违反本管理制度中有关血液报废的规定的人员,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追究其相关责任。
十、血站血液报废管理制度的修改和完善本管理制度实施后,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检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修改和完善,以确保血站血液报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十一、附则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执行,如有任何事项不明之处,可与相关负责人联系进行解释。
报废血液管理制度

报废血液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和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提高用血安全水平,保护用血环境,确保公众饮食安全,保证用血质量和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文件,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市各级医疗机构以及使用血液产品单位的用血活动,包括接受献血、采集、储存、分配、输送、配血、使用、报废等全部过程。
三、血液报废管理1、严格执行血液报废的管理制度,建立血液报废台账,及时记录血液报废的数量、原因、种类等信息。
2、血液报废前应当进行妥善处理,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封存,防止外泄带来的危害。
3、血液临近超期使用、过期使用或者超过规定的使用期限的应当被及时予以报废,并按规定填写报废记录。
4、严格规范报废血液的处理方式,不得进行再利用或以其他形式外流河流、湖泊等,必须选择环保处理方式。
5、对于存在污染的血浆和血制品,必须在封存的同时标明污染的范围和原因,并定期进行检测。
6、血液报废的具体操作程序应当有专人进行,操作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确保过程的安全。
四、血液报废管理的责任与义务1、各级医疗机构和使用血液产品单位需建立专门的卫生医疗废弃物管理部门,专门负责血液报废的统筹管理和处理。
2、对于医疗废弃物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和岗位培训,提高其对于医疗废弃物管理和处理的专业水平和安全意识。
3、建立血液报废的监督管理机制,对于医疗机构的血液报废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核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医疗机构和使用血液产品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包括血液报废的数量、报废原因、报废种类等信息。
5、对于血液报废后的卫生医疗废弃物要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置。
六、责任追究1、对于违反血液报废管理制度的医疗机构和使用血液产品单位,将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
2、对于惰性厌恶、案情较轻,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根据有关规定和职务追究责任。
血液报废管理制度

血液报废管理制度
1.血液报废标准:有下述任何一项的血液及成分确定为不合格,必须报废。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是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超过贮存期限。
2.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在2~6℃冰箱存放超过24小时后未输完必须报废。
3.洗涤红细胞在2~6℃冰箱存放超过24小时(或超过保存期)应报废。
4.血液离开冰箱超过30分钟后未输注、血袋已被打开未输注或有溶血现象,必须报废。
5.血液报废必须填写报废申请单,说明报废原因、品种、数量、经手人签字,科室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主管领导批准,方可报废。
6.批准报废的全血及成分血必须有专人负责管理,要有明显标识,单独存放,及时销毁。
详细记录报废血液品种、鲜血条码、血型、血袋编码、销毁日期及销毁人员。
报废血销毁记录要妥善保管以备查询。
报废血液备案管理制度

报废血液备案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报废血液的管理,维护供血安全,保障受血者健康,根据《血液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采血、输血、储存、运输、使用等有关血液管理环节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报废血液是指因不符合使用要求或不合格而被判定不得继续使用的血液及其制品。
第四条报废血液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合理利用、处置或销毁。
第五条单位应当建立报废血液的备案管理制度,明确报废血液的来源、数量、处置方式等相关信息,并加强对报废血液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个人应当严格遵守报废血液管理制度,不得私自处置报废血液,确保报废血液的安全处置。
第七条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加强对报废血液的规范管理,如有违规行为应当及时纠正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第八条对于违反本制度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第二章报废血液的分类和管理第九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报废血液的分类管理制度,根据不同原因对报废血液进行分类管理。
第十条报废血液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一)过期失效:血液及其制品超过有效期限或者失效。
(二)污染感染:血液及其制品被污染或感染。
(三)操作失误:操作过程中发生失误导致的报废。
(四)品质问题:血液及其制品存在品质问题无法继续使用。
(五)其他原因:其他因素导致的报废。
第十一条单位应当在报废血液产生后及时进行处置,并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分类管理。
第十二条单位应当建立报废血液的登记台账和管理档案,记录报废血液的来源、数量、分类、处置方式等相关信息。
第十三条单位应当定期对报废血液进行清点和盘点,确保报废血液的实际数量与登记数量一致。
第十四条单位应当建立报废血液的安全存放场所,保证其安全可控。
第十五条单位应当进行报废血液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三章报废血液的处置与利用第十六条单位应当根据报废血液的分类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置方式。
第十七条报废血液的处置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一)销毁处理:将血液及其制品进行销毁处理,确保不再被使用。
血液报废制度

血液报废制度
为加强用血管理,珍惜血源,合理用血,减少血液浪费,特制定本制度。
1、上班、值班的所有工作人员,要经常清理和检查血液的保存期、有效期,调剂有效期短的血液先用。
2、血液的领取、运输、合血检验等,要轻拿轻放,注意防止血袋破损。
3、对于临近有效期的血液,要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力争在血液有效期内将血液使用出去,减少浪费。
4、对于超过效期、血袋破损等原因所致的血液报损,工作人员应填写“血液制品报废清单”,写明情况,签字后交科主任审查,医务科审查,最后请示分管院长,请求报损。
同时,填写“血液报损登记表”,登记备查。
5、报损血液批准后,报批单登记备案,以防查处。
6、血液报损后,同时从电脑中出库该血袋资料,并注明为报损血液。
7、报损血液送污物处理中心处理。
8、对于故意原因造成的血液浪费,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做出书面检讨赔偿经济损失并上报医院给予相应的处理。
血液报废流程
填表申请血液报废→科主任确认、审批→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分管院长)审批→电脑中出库该血液资料→血液无害化处理→记录保存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废血液备案管理制度
一.血液报废审批制度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报废管理暂行规定文件精神制定如下制度:
1. 三方责任:血液报废管理实行院、部、科三级管理负责制,第一责任分别为院领导、医务科科长、输血科主任。
2. 血库存放的血液制品因多种原因过期失效或变质必须及时申请报废处理。
3. 血液报废程序:由血库工作人员填写“血液制品报废申请审批单”,经科主任确认、批准,报业务院长审批后医务科备案,交财务部下账即可作报废处理,将此袋血液从信息管理系统中出库。
4. 下列情况之一可以申请报废:
4.1 肉眼观察发现有中度以上溶血或有大量血凝块者;
4.2 血袋破裂或封口不严密者;
4.3 标签遗失或破损难辩、模糊不清者;
4.4 经细菌培养证明有细菌生长或真菌生长;
4.5 超过有效期的血液制品。
5. 报废血液贴上“报废”标记,并待处理。
6. 报废血监控:输血科严格执行血液专贮冰箱温度管理和血液效期管理,规范血液的运输、发送和使用管理,控制血液过期报废或非正常报废。
开展对报废血液的适时监控,定期统计分析和查找报废原因,
防止人为过失造成的血液报废。
二.血液报废处置制度
1. 报废血处置登记:报废血液实行单袋登记,登记内容包括血液来源、血袋编号、血液品种、血型、血量;报废原因、确认人、审核人、处置方式、处置时间、处置人、处置去向。
2. 报废血无害化处置:报废血先破袋毁形,经高温、高压处理后,由专人收集运送到“医疗垃圾暂存点” 。
3. 三方签字:报废血处置方与医疗废物暂存接收方、医疗废物暂存方与环卫特殊垃圾场,三方履行报废血双交接签字登记手续,严防报废血液流失院外。
2018 阳春市松柏卫生院
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