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石雕历程之秦汉石雕

合集下载

石雕工艺发展历程

石雕工艺发展历程

石头雕刻艺术的历史悠久,从史前的远古石器,到古代的石塔、石亭子、石牌坊,到现代的园林景观、花园别墅,再到琳琅满目的石雕工艺品、玉石雕刻品。

无处不透着石雕刻艺术独有的魅力。

01.秦汉石雕原始时期的石雕刻艺术,随着石材加工技的提高,刀法洗练、风格古朴,一般在石头上雕刻纹饰。

秦汉时则出现大型的墓园石雕,气魄雄浑富有动态感。

02.汉代石雕汉代石雕则大量出现在祠堂碑刻上,在坚硬的石头上雕刻图像。

题材内容多为历史人物、神话故事、祥禽瑞兽等。

03.魏晋南北朝石雕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道教和佛教的盛行,出现了一批凿窟建寺的高潮。

也伴随着石窟石雕、石雕佛像的大量出现,特别是出现了石雕佛塔、石雕经幢等一些寺庙石雕艺术。

04.隋唐石雕隋唐时遗留下来的石雕佛像多为石窟的大型石雕,虽经历史久远,但古代石雕工匠精湛的雕刻技术,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的珍贵石雕艺术作品。

05.五代两宋时期石雕寺庙雕塑多为夹贮造像和铜雕造像,石雕艺术主要出现在石柱、柱础、门鼓石、石窗、等古建筑构件当中。

06.明朝石雕明清时期的石雕则在传统的古民居建筑当中出现,一般多应用在祠堂、庙宇、牌坊、亭、塔、桥等古建筑的局部构件当中,如石牌坊、抱鼓石、台基、石栏杆、华表柱等。

07.近现代石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雕刻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石雕刻艺术应用的范围则不断的在扩大。

从早期单一的雕刻方法和表现形式上不断丰富,发展成圆雕、浮雕、沉雕、壁雕、透雕、线雕、影雕、微雕、阴刻、阳刻等多种技法和形式。

极大丰富了石雕艺术的应用范围。

城市园林景观雕塑、市政公园广场的造景,私人别墅庭院的装饰等等中的各类精美的石雕刻工艺摆件、石材雕刻装饰艺术。

08.园林景观雕塑石雕刻艺术早已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不断美化着人们的生活空间,同时也为后人留下独有的文化宝藏。

浅析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

浅析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

浅析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雕塑艺术也相当繁荣。

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是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它在传承和发展了先秦时期的雕塑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成为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支。

1. 作品特色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作品以实用性为主,材质大多以石雕、灰土塑、陶塑为主。

在造型方面,它的特点是匀称、端庄、粗犷、潇洒,它的表现力极强,形象极为生动。

在内容上,秦汉时期的雕塑大量描绘了当时的人物、动物、建筑、器皿等生活场景,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俗民情和社会现象。

2. 艺术流派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主要可分为两大流派:一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的“秦风流派”,另一是西汉帝陵的“汉风流派”。

秦风流派的特点是:塑像自重,追求刻画人物的神韵和险峻。

透过这种刻画方式,艺人们试图表现出历史人物带给人们心灵的感受和震撼。

这种流派塑像的特点是流畅大方、线条强劲有力、明确了每个人物的形体特征。

汉风流派雕塑的特点是:塑造时注重人物精神风貌的表现。

这种流派雕塑形象要求神韵以及细节的描绘,人物的富于生命力的表情与自然状态被着重表现。

汉代帝王和贵族的塑像别具一格,赋予人物更高的神秘感。

3. 艺术成就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在整个中国艺术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以柔美的线条和最精湛的技艺,表达出了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形象。

无论是骑兵、器皿、古建筑,还是各类神灵、文人雅士和市井百姓的形象都表现的十分清晰、鲜活、逼真。

而且在技术方面,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如口腔、衣纹、细节雕琢等都表现得十分细腻,使雕塑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技术水平直线上升。

此外,秦汉时期雕塑艺术也为后代艺术家提供了重要的创作源泉,深受后世艺术家的影响和追溯。

综述来看,秦汉时期是中国雕塑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它的作品在艺术上形式多变,内容丰富,呈现出美轮美奂的艺术风貌。

正是通过对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探寻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从中汲取营养,促进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浅析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

浅析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

浅析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雕塑艺术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秦汉时期,雕塑艺术主要表现为石雕和陶塑两大类。

秦汉时期的石雕艺术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秦始皇兵马俑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石雕作品之一,它们以庞大的规模和华丽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秦始皇兵马俑所描绘的是秦朝时期的军队,它们的造型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这些兵马俑所表现的人物形象、服饰、军事装备等细节都十分精细,展现出当时的壮丽场面和军队的威武形象。

秦汉时期的石雕还有世界知名的龙门石窟,这是中国石窟艺术的代表之一。

龙门石窟的石刻艺术以佛像为主要题材,表现了这一时期佛教的兴盛和社会具有浓厚的宗教氛围。

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秦汉时期的石雕以秦始皇兵马俑和龙门石窟为代表,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壮丽和宗教的兴盛。

秦汉时期的陶塑以彩绘陶俑和陶制文物为主要形式,艺术形象生动,品味独特。

这些雕塑作品不仅表现了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还反映了秦汉时期人们的审美追求和艺术创作水平,对于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秦汉雕塑

秦汉雕塑

秦汉雕塑秦汉时期的雕塑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力量将中国雕塑推向了高峰。

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大型纪念性石雕的出现和标誌性明器雕塑的產生,以及工艺性雕塑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秦汉雕塑的巨大气魄和强健精神,為中国雕塑的歷史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秦兵马俑的雕塑艺术,标誌著明器雕塑创作上產生了一个重大飞跃。

它规模大,数量多,给人最突出的感受是力求逼真,表现物件的写实风格。

每个秦俑的形象虽无雷同,均通过人物动作刻画,各自神态表现的生动传神。

注重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秦代雕塑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秦朝的雕塑。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即利用雕塑艺术为宣扬统一功业、显示王权威严的政治目的服务,在建筑装饰雕塑、青铜纪念雕塑、墓葬明器雕塑等方面都取得了划时代的辉煌成就。

建筑装饰雕塑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凭借高度集中的人力与物力,大兴土木。

首先,在都城咸阳北坂上营造六国宫殿;其次,加固扩建了跨越渭河的横桥,并在渭河南岸营建新朝宫──阿房前殿;最后,又在骊山北麓修建规模宏大的陵园。

这些巨大的建筑工程,均用雕塑作品进行装饰美化。

1980年冬,在秦始皇陵西侧,出土两乘大型铜车马,每乘包括四马、一车、一驭手,车马形体相当实物的1/2,每乘总重量达1200公斤以上,铸造工艺十分精良,形象极为生动(见彩图铜车马(秦) 陕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

一号带伞盖的铜车,驭手作立姿,其性质当为导车;二号作篷盖的铜车,驭手呈坐姿,其金属辔绳末端刻有“安车”等字铭。

据考证,此车系仿照秦始皇巡视全国时的御乘而铸造,旨在纪念秦始皇“平一宇内”的不朽功业(见秦始皇陵彩绘铜车马)。

墓葬明器雕塑即供随葬用的雕塑作品,主要是各种材质的偶人车马。

秦代有大型的陶塑兵马俑及圉师俑、小型的木雕侍者俑等两种。

前者集中发现于陕西临潼县骊山北麓秦始皇陵园附近;后者于1978年发现于河南泌阳县官庄村秦代末年的墓葬中,共有木俑4件,身高11~16厘米,面形浑圆丰满,俑表施彩绘,作拱手侍立状,造型甚古朴。

石雕的起源及发展史

石雕的起源及发展史

石雕的起源及发展史1.石雕的历史是艺术的历史,也是文化内涵丰富的历史,石雕的历史是艺术的历史,也是文化内涵丰富的历史,更是形象生动而又实在的人类历史,人类艺术的起源就开始了石雕的历史。

可以说,迄今人类包罗万象的艺术形式中,历史,人类艺术的起源就开始了石雕的历史。

可以说,迄今人类包罗万象的艺术形式中,没有哪一种能比石雕更古老了,也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比它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没有哪一种能比石雕更古老了,也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比它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万古不衰。

不衰。

石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

石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

新石器时代的石制品许多都具有能够引起人们视觉美感的点、线和轮廓,它们再现在装饰形式上,多都具有能够引起人们视觉美感的点、线和轮廓,它们再现在装饰形式上,便构成了前所未见的几何艺术语言的系统。

仔细浏览新石器时代晚期典型的石制品,这些器物的形、未见的几何艺术语言的系统。

仔细浏览新石器时代晚期典型的石制品,这些器物的形、线都是那样优美,是那样对称精确,就禁不住会赞叹古代先民怎么会有如此高超的造型技巧。

都是那样优美,是那样对称精确,就禁不住会赞叹古代先民怎么会有如此高超的造型技巧。

尽管尚未发明铁质凿刻工具,但他们已能用最概括的点、线反映出对象的客观实际。

尽管尚未发明铁质凿刻工具,但他们已能用最概括的点、线反映出对象的客观实际。

秦汉之际,石雕雕塑有了飞跃性的发展,秦汉之际,石雕雕塑有了飞跃性的发展,秦代雕塑集中体现在世界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上。

兵马俑体现了大秦帝国尚武务实的时代精神,马俑上。

兵马俑体现了大秦帝国尚武务实的时代精神,表现出不可动摇而又攻无不克的雄伟气魄,汉代由于厚葬盛行,陵墓雕塑发达,雕塑用于墓前石雕墓内陶俑,雕塑用于墓前石雕、伟气魄,汉代由于厚葬盛行,陵墓雕塑发达雕塑用于墓前石雕、墓内陶俑,汉代雕塑朴实生动,很有气势,表现出阳刚之美,充满生命力,体现了汉代积极进取,生动,很有气势,表现出阳刚之美,充满生命力,体现了汉代积极进取,大有作为的时代精神。

秦汉时期的石刻文化与庙宇建筑

秦汉时期的石刻文化与庙宇建筑

秦汉时期的石刻文化与庙宇建筑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秦汉时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而且在庙宇建筑和石刻文化方面也有着卓越的贡献。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史料和考古学的发现,探索秦汉时期的石刻文化与庙宇建筑,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

一、秦汉时期的石刻文化在秦汉时期,中国的石刻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期。

这个时期的人们擅长用大型的石头、山体或悬崖峭壁依山傍水,为神佛或名人雕刻立碑、石像或石洞,以表达对于神佛和功臣的崇敬和敬意。

而这些石刻文化更多的是以雕刻形式传承下来,罕有长篇文字,故有“石刻无字”之称。

1. 石窟艺术和石碑文化这个时期的石刻文化,主要表现在石窟艺术和石碑文化上。

石窟艺术是在岩石上开凿大小不同的洞窟,洞内向外或洞外向洞内雕刻出佛像塑像和壁画的艺术,它们有的保存完好,有的只剩下痕迹,却仍然具有极高的审美和艺术价值。

石窟艺术是此时此景衍生出来的一种无声的语言,蕴含了这个时期人们对信仰、美学和文化艺术的深刻思考。

与此同时,石刻文化还表现在石碑文化方面,这些石碑被雕刻在石头上,保存下来的文物通常都暴露在野外,经过千百年的风雨侵蚀,已然变得残缺不全,但是人们正是从这些不完整的石碑上去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和文化,石碑上的文字和纹饰都非常精美,是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之一。

2. 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在秦汉时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有四川石象寺之佛像、河南龙门石窟之石佛像、陕西韩山岩窟之佛教塔和甘肃敦煌莫高窟之石窟壁画等。

四川石象寺之佛像,又称「九龙壁」,为晚唐时期重修。

是依山而立的大型佛像,是我国现存的最大面积的石雕之一,整体风格具有浓厚的唐朝寺庙建筑特色,展现了当时的雕刻水平和建筑技术。

河南龙门石窟之石佛像,是东晋时期的著名石窟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它有将近亿的空间,在这里,雕刻了许多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佛像像俑。

其中一些佛像雕刻精美、惟妙惟肖,是中原地区石刻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秦汉石刻艺术的鉴赏

秦汉石刻艺术的鉴赏

秦汉石刻艺术的鉴赏秦汉石刻作为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着古代艺术家的智慧和技艺。

通过对秦汉石刻的鉴赏,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艺术的魅力,还可以深入了解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

本文将从秦汉石刻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以及欣赏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带领读者一同走进这段悠久的历史长河,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

一、历史背景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石刻艺术发展的关键阶段。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统一标准的文字和度量衡,大力发展石刻艺术,以宣扬皇权和思想。

而汉代则在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石刻艺术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特点。

秦汉石刻以其雄浑、刚健的风格,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成为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

二、艺术特点1. 雄浑刚健:秦汉石刻以其雄浑刚健的风格著称,线条简洁有力,刀法犀利,体现了当时社会的豪迈气概和朴实风格。

比如秦始皇兵马俑的石刻就展现了这种风格,栩栩如生的表现了古代战争场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2. 线条流畅:秦汉石刻在雕刻技艺上追求线条的流畅和谐,注重形体比例的准确性,使作品更加具有立体感和动态美。

比如汉代的石刻人物像,形态各异,神态生动,展现了古代艺术家高超的技艺和审美水准。

3. 主题丰富:秦汉石刻的题材涉及政治、宗教、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内容丰富多样。

不仅有宫廷题材,还有民间题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百态人生和风土人情。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观赏性,还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三、欣赏方法1. 了解历史背景:在欣赏秦汉石刻作品时,首先要了解其所处的历史背景,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2. 欣赏细节:在观赏石刻作品时,要注重细节的欣赏,比如线条的处理、形体的表现、题材的选择等,从中感受艺术家的用心和技艺。

3. 多角度观察: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作品,感受其立体感和动态美,体会艺术家的构图技巧和表现手法。

秦汉雕塑

秦汉雕塑

秦汉雕塑艺术秦汉雕塑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在此历史阶段,雕塑是王权与政治的有力工具,成了宣扬帝王将相的功绩、美化宫殿园陵的重要方式。

随着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国家的财力与人力高度集中,因此秦汉雕塑在规模与数量上远远超越前代,有些甚至在今天都是无法达到的。

在陶塑、石雕、木雕,青铜铸像及工艺装饰雕塑等方面,均有辉煌的建树,现分类择要介绍如下:威武雄壮的秦代陶塑兵马俑秦始皇陵座落在陕西省临潼县骊山北麓。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其营建经过日:“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

”1974—1976年,在秦始皇陵东垣外的临潼西杨村南边,约当东陵道之北侧,先后发现三座埋藏大型陶塑兵马俑的从葬坑。

其中,呈长方形的一号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达13000平方米;坑内作土棱与巷道栉比相间布局,东端设开阔的前厅;巷道与前厅部分,整齐有序地埋藏着与真人真马等高的陶塑兵马俩,按其密度推算,总数达6000余件。

这项重大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第二、三号坑的规模较小,另发现了尚未建成的四号坑。

二号坑于九四年三月一日开始发掘,出土了六件彩绘俑,也是我国第一次成功地保护了整尊的彩绘秦俑。

这是一个完整的军队编制体系,再现了当年战无不胜的秦军风采。

从各坑的结构形制及所藏兵马俑的装备情况来看,一号坑象征以战车和步兵混合编组的主体部队;二号坑为弩兵、战车、骑兵穿插组成的混合部队;三号坑是统领一、二号坑的军事指挥部。

还发现了四号坑,尚未完工,应该是属于中军。

它们是秦代军阵的真实写照,在总体设计上,既担负着守卫陵园的象征职能,又是对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业的纪念。

为数众多的陶塑兵马俑,通过严谨的布局,排列成面向东方、气势磅躏、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再现了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军容整肃、勇于攻战的宏伟气派。

这是秦代造型艺术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石雕历程之秦汉石雕
秦代的石雕
秦代的著名石雕,据《三辅黄图》的记载,有新刻于咸阳横桥的古力士孟贲石像;修
始皇骊山陵曾刻了一对高一丈三尺的石麒麟。

遗憾的是,这些遗迹早已荡然无存。

不过我
们从上述的迹象仍可看出秦代石刻艺术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首先,大型的人体石雕创作是
发轫于秦文化,并用作建筑和陵园的艺术装饰。

后来这种人体和兽形的巨型石雕,还发展
成了后世王公贵族陵墓建筑的定制。

另外,建始皇陵还“发北山石椁”,这样,将石雕技
术应用于凿刻贵族和富豪纷纷仿效的先例。

可见,秦代石雕艺术的确是中国古代雕塑史上
短暂而又辉煌灿烂的一瞬。

众所周知,秦俑陶塑是世界古代雕塑的奇观,然而,我们在先秦和秦代的石雕艺术中,尚找不到与之相似的写实风格。

石雕的形体要么是粗犷有力的,它具象而不酷似,却具有
整体的和谐感;要么,它就是精雕细琢的图案装饰风格,犹如工艺品,或为两者的融合,
尤其是线刻和浮雕形式,它们实质上成了留存古代绘画艺术的宝库。

这在下面汉代石雕艺
术的丰富考古发现中将得到充分的证实。

汉代的石雕
经历过秦末农民战争的腥风血雨,一切歌颂强权和英雄主义的赞歌不复回响,汉初人
民在昔日巍峨的皇宫废墟上开始医治百年战争的创伤。

“文景之治”的汉初,实行无为而
治的休养生息政策,所以没有产生什么惊世骇俗的石雕杰作。

至汉武帝时,国力大盛,经
济复苏繁荣,也给沉寂的文化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自此,石雕创作犹如雨后春笋,层出
不穷。

可以说,两汉拓石雕艺术是中国古典石刻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后世的石雕创
作基础也是在这一时期基本奠定的。

汉代石雕艺术应用范围是十分广阔的,它有大型纪念雕像,有园林装饰雕塑、各种丧
葬明器、画像石、墓室雕刻以及各种石雕工艺品。

各种形式的石刻建筑也是汉代首创。

汉代石雕的新创造,首先见于汉武帝元狩三年,当时,武帝大肆兴修皇家园林??上林苑,并于苑中昆明池东西两岸,按左牵牛、或织女的形式,设置石刻人像。

现在这对石人
像仍然留存。

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汉昆明池石刻”与先秦石雕,以至汉代人物陶塑的共性,
采用简括抽象、变形夸张的手法,传达出气韵生动和以形写神的艺术效果,因而汉代的著
名大型石刻都受到了它的影响。

这些石雕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至今仍以其粗朴雄浑的气势,吸引着千千万万的艺
术爱好者和游人。

其艺术魅力在于他们主要是采用了“因势象形”的抽象技法,简括而又
传神地表现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

这种象征风格显然与秦俑的表现手法迥异,却使我
们联想到先秦的雕塑传统。

而且,这咱追求以形写神的象征主义风格,一直在左右着汉代
的各种石雕创作。

渴望以粗犷的形式,表现精神的世界,这成了汉代大型石雕的主流。

另一方面,我们从汉代的石雕作品,也同样能感受到各种生活的气息。

政治上的独尊
儒术,并不能持久地维护帝制的法统,封建社会通过内部的自我破坏、调节,又为东汉的
繁荣带来了新的活力。

在偏安一隅的四川地区,石雕创作特别发达,这与当时盛行厚葬有关。

厚葬的根源是来自于汉代崇奉孝道的大行,古者“事死如生”,所谓养生葬死,生极
其欲,无形中汉墓就成了古代社会的一个缩影。

一方面,贵族富豪以死后仍能占有他们的
下人为自豪,另一方面艺术家在秉承权贵意志的同时,也乐于塑造自我并融入美感受。

汉汉雕刻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广阔性,是任何时代的艺术作品都难以比拟的。

所以汉
代雕刻家往往是采用象征写意的手法,来刻划这种可供观者发挥想象窨的场景。

就其艺术
高超的表现力而言,它们与古印度著名的同类石雕皆有异曲同工之妙。

汉代先是流行黄老思想,其后道教和巫术极为盛行,同时他们又与原始的神话传说融
为一体,这些庞杂的思想也时刻在支配着艺术家的创作。

因此,从石雕的浮雕形式来看,
它十分注重现实与幻想的结合。

另外,其所刻划的形象,线条飘逸灵动,动作夸张,人神
杂糅,给观者一种天上人间之感。

它们虽然是石雕作品,其实最能传达出汉代绘画艺术的
神韵。

我国目前尚存的最古老的石雕建筑,要首推出东肥城孝堂山石祠。

它本为建于坟墓前
的石造享堂,实为仿木建筑形式,呈单檐悬山顶面阔两间的结构。

石祠的内壁刻满了石雕
画像,实为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博物馆,它对于研究中国早期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艺术,都
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中国古代的骑战狩猎始于春秋,但规模和战马都具有原始形态,经数百年至两汉的发展,才达到空前的盛况。

孝堂山画像骑射图就再现了当时一个激战的场面,动势夸张战马
在疾驰,人在弯弓引射,有的人用矛刺翻马上的敌人,形象刻划皆英武而紧张。

骑战下方
是行猎图,手持猎具的猎人,向前追逐的猎犬,都体现了紧张生动的生与死的搏杀情景。

这在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史上,不要说上古绘画,就是中古作品也极为罕见,通过汉画像刻石,我们不仅可以深解汉画的笔意,也可进一步地颔会汉画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承先启后
的地位。

如同古代埃及的艺术一样,汉代创造的各种石雕艺术的奇迹,都可说是为了“来世”
的艺术,我们不妨统称之为“陵墓艺术”。

综上所述,两汉许多石雕艺术杰作的涌现,都充分地证明了汉代是中国古典文化艺术
发展的又一高峰。

艺术的繁荣,与当时的经济、政治伦理、宗教哲学观、原始信仰、礼俗
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最终促成了石雕艺术的发达,并奠定了其基本
形式向更完美的境界发展的必要基础。

可以说,后世石雕艺术的发展,完全要取决于它在
建筑艺术中的应用广泛程度。

从汉代的石雕艺术,我们不仅看到了当时高级的和一般的建
筑形象,而且看到了石雕艺术发展的光辉前景。

因为汉代建筑已经综合地运用绘画、雕刻、
文字等形式作为各种构件的装饰,并达到了结构与装饰有机结合的程度,这正是后世中国古典建筑艺术最常见、最基本的手法。

艺术所装点出的繁华,并不意味其背景是太平盛世,事实上它却标志着衰落的开始。

所谓“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是两汉末年的写照。

统治阶级对下层人民的残酷压榨,贵族豪强堕落的腐朽,终于导致了不堪痛苦的人民的反抗,东汉帝国最终在农民起义的烈火中走向崩溃,中国古代社会从此便走向了动荡、分裂割剧的漫长岁月??魏晋南北朝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