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卷之四

合集下载

水浒传第四回白话文

水浒传第四回白话文

水浒传第四回白话文鲁达扭头看时,却是金老,正想动问,金老却把他拉到僻静处,悄声说:“恩人,那上面贴的是缉捕你的公文,你怎么敢去观看?若不是老汉看见,你岂不被做公的拿了?”鲁达说:“你们走后,我找那郑屠,只三拳便打死了他。

你如何也在这里?”金老说:“老汉父女逃出渭州,生怕郑屠派人追来,没敢奔东京,却来到这里,恰巧碰到一位老邻居。

他帮老汉安顿下来,又给翠莲做个媒,嫁给赵员外做小妾,养在外宅,衣食丰足。

赵员外也爱使枪棒,他常说,怎有机会与恩公见上一面。

”金老把鲁达领回家中,金翠莲忙出来拜了恩人。

金老请鲁达上楼,让女儿陪他说话,自己上了街,不一时买回许多时鲜菜蔬。

父女俩请鲁达上首坐了,边敬酒边说着感谢话。

三人正饮酒,赵员外回来了。

金老给二人引见了,赵员外说:“恩公的事我都知道了。

这里正当大街,不是久留的地方,恩公不如跟我到乡下庄院里躲几天。

”次日,赵员外与鲁达骑马出了城,走了十多里,来到赵员外的庄院七宝村。

赵员外与鲁达携手进了草堂,请鲁达上坐,命人杀鸡宰鹅,款待鲁达。

鲁达在庄上住了六七天,每日里和赵员外说些枪法、武艺,倒也投机。

一天,金老慌慌张张赶来,见四下无人,悄声说:“官府似乎已经知道了恩公的踪迹,派些做公的在左邻右舍打听,若是查明恩公在这里,如何是好?”鲁达说:“我走就是了。

”赵员外说:“若是留着恩公,恩公有个三长两短的,让恩公吃苦;若是让恩公就这么走了,我岳丈的面子不好看。

赵某有个主意,可保恩公万无一失。

五台山上有座文殊院,寺里有六七百僧人。

我与方丈智真长老亲如兄弟,我祖上也曾舍钱修过寺院。

我曾许下剃度一僧的心愿,度牒已买好了。

恩公若肯去时,就到五台山落发为僧。

”鲁达便说:“就请员外做主了。

”当下,赵员外吩咐庄客收拾了衣物、盘缠、礼物、供品。

次日一早,赵员外请庄客挑了担子,与鲁达望五台山而去。

到了山下,两乘轿子把二人抬上山。

二人下了轿,坐到山门外亭子里,智真长老引着一班和尚迎出来。

进了方丈,智真和赵员外落座,赵员外命庄客献上礼物、供品,向智真说明来意。

水浒传 赏析

水浒传 赏析

鼓上蚤——时迁
《水浒传》中的故事及相关的人物: 误入白虎堂( 林冲); 大闹清风寨( 花荣 ); 探穴救柴进( 李逵); 风雪山神庙( 林冲 ); 怒杀阎婆惜( 宋江); 大闯五台山( 鲁智深); 大闯野猪林(鲁智深 ); 醉打蒋门神( 武松 ); 智取生辰纲( 吴用); 浔阳楼题反诗(宋江 ); 斗浪里白条( 李逵); 血溅鸳鸯楼( 武松);
2.成书过程
历史事实“宋江三十六人 起义事” 《宋 史》
话本《大宋宣和遗事》 元代杂剧“水浒戏”
文人加工成书
元末明初,在这些民间传说的基础 上,施耐庵等人对水浒故事进行了 创造性的艺术加工,终于形成了这
部反映、歌颂宋江起义的长篇巨著
《水浒传》。
繁本
一百回 一百 二十回 七十回 一百 0二回
金圣叹评论:“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
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
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
来。”“《水浒传》一百八人性格,真
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
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
也只是一样。”(《读第五才子书法》)
郓城县东溪村 保正,本乡富户,人 称托塔天王。智取 生辰纲后投梁山入 伙。林冲火并白衣 秀士王伦后为梁山 寨主。后打曾头市 中毒箭身亡。不在 108将之列。
托塔天王——晁盖
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 氏。 因为他面黑身矮,人 都唤他做黑宋江;又 且驰名大孝,为人仗 义疏财,人皆称他做 孝义黑三郎。大闹江 州后上梁山,晁盖死 后为梁山主,主张招 安,得胜后被毒死
及时雨——宋江
祖居北京人氏,为 李固和贾氏 所害, 身陷牢狱。大闹大 名府后上梁山。曾 头市擒史文恭,征 方腊后死于朝廷之 手
《水浒传》是我 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 写农民起义的作品。 主题是“官逼民反”。

《水浒传》目录

《水浒传》目录
◇第七十一回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第七十二回 柴进簪花入禁院 李逵元夜闹东京
◇第七十三回 黑旋风乔捉鬼 梁山泊双献头
◇第七十四回 燕青智扑擎天柱 李逵寿张乔坐衙
◇第七十五回 活阎罗倒船偷御酒 黑旋风扯诏谤徽宗
◇第七十六回 吴加亮布四斗五方旗 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
◇第七十七回 梁山泊十面埋伏 宋公明两嬴童贯
◇第九十二回 卢俊义分兵宣州道 宋公明大战毗陵郡
◇第九十三回 混江龙太湖小结义 宋公明苏州大会垓
◇第九十四回 宁海军宋江吊孝 涌金门张顺归神
◇第九十五回 张顺魂捉方天定 宋江智取宁海军
◇第九十六回 卢俊义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战乌龙岭
◇第九十七回 睦州城箭射邓元觉 乌龙岭神助宋公明
◇第九十八回 卢俊义大战昱岭关 宋公胆智取清溪洞
◇第八十五回 宋公明夜度益津关 吴学究智取文安县
◇第八十六回 宋公明大战独鹿山 卢俊义兵陷青石峪
◇第八十七回 宋公明大战幽州 呼延灼力擒番将
◇第八十八回 颜统军阵列混天像 宋公明梦授玄女法
◇第八十九回 宋公明破阵成功 宿太尉颁恩降诏
◇第九十回 五台山宋江参禅 双林镇燕青遇故
◇第九十一回 张顺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取润州城
◇第五十七回 徐宁教使钩镰枪 宋江大破连环马
◇第五十八回 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第五十九回 吴用赚金铃吊挂 宋江闹西狱华山
◇第六十回 公孙胜芒砀山降魔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第六十一回 吴用智赚玉麒麟 张顺夜闹金沙渡
◇第六十二回 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场石秀跳楼
◇第六十三回 宋江兵打北京城__关胜议取梁山泊
◇第九十九回 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
◇第一百回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水浒传》类小说通常被称为英雄传奇,与《三国志演义》类历史演义比较:(一)共同点即主要人物和题材都有一定历史根据。

(二)相异点:1.前者一般从宋元小说话本中“说公案”、“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或“说铁骑儿”类发展来;后者由“讲史”话本演化而成。

2.前者重塑造一个或几个传奇式英雄人物;后者重描写一代兴废或见朝历史;3.前者故事虚多于实,甚至主要出于虚构;后者比较注重依傍史实。

4.使前者有可能突破历史事实制约,跳出帝王将相、军国大事的圈子,将目光移向民间日常的生活和普通的人。

第一节《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与作者一.水浒故事的流传与发展。

(一)南宋宋江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

(二)宋末元初龚开作《宋江三十六人赞》完整记录36人的姓名和绰号;罗烨《醉翁谈录》著录如“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说话名目,显然是独立水浒“小说”;《大宋宣和遗事》写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等,笔墨虽简略,但已把水浒故事联缀,展现《水浒传》原始面貌。

(三)元大批“水浒戏”。

对宋江等形象刻画较集中,但性格不很一致,无共同的主题,不过“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寨名水滩,泊号梁山”说法大体相同。

二.《水浒传》作者,明代有四种说法:(一)嘉靖间最早著录此书的高儒《百川书志》题作“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同时郎瑛《七修类稿》有类似记载。

(二)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徐》、王圻《稗史汇编》等认为罗贯中作。

(三)万历间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中说施耐庵作。

(四)明末清初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水浒传》提出施作罗续说,即“施耐庵《水浒正传》七十卷”,后30回是“罗贯中《续水浒传》之恶札也”。

目前学者多从第一说。

三.《水浒传》版本。

(一)7种不同回数版本,而从文字详略、描写细密来分,有繁、简本之别:繁本有71回本、100回本、120回本3种;简本则有102回本、110回本、115回本、124回本等;另,简本中也有120回本和不分卷本。

《水浒传》古籍版本溯源

《水浒传》古籍版本溯源

《水浒传》古籍版本溯源最早的《水浒传》版本,当推藏于上海图书馆的《京本忠义传》。

惜乎它已严重地残缺,仅仅是残纸两页,一为卷十的17页;一为卷十的36页。

从残页的版口、字体墨色、纸张等方面考察,判断该版大约刻印于十六世纪的上半叶,即明朝正德(1506-1521)、嘉靖(1522-1566)年间。

现存其他《水浒传》版本,在刻印年代上,还没有比它更早的。

过去最流行的《水浒传》版本,在清代以及二十世纪上半叶是由金圣叹评的《水浒传》七十回本。

公平地说,在《水浒传》传播史上金圣叹和七十回本起了双重作用,有功劳也有过失。

这个版本保留了原书前七十回,删弃了后三十回。

金圣叹杜撰了一个“惊噩梦”的结局,他还按照自己的对农民起义所持的立场和观点,及对宋江等人物的感情,对前七十回的文字作了修改。

由于他的评语有许多独到的、精辟的见解,对一般读者的阅读富有启发和引导作用。

同时由于他保留的七十回已网络了《水浒传》全书中最精彩、最动人、最能传诵的片断,遂奠定七十回本在当时的广大读者心中的地位。

《水浒传》的版本分为几个系统或几种类型呢?以《水浒传》文字的繁缛、简略而论,则区分为繁本和简本两大系统。

以《水浒传》的回数区分,有一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一百零四回本,一百一十回本、一百一十五回本、一百二十四回本等七种类型。

最接近于《水浒传》原本面貌的是一百回本。

现存的天都外臣序本、容与堂刊本等都属于一百回本的行列。

现存的简本,无论是完整本或是残本、残页,大多收藏于海外。

国内的学者对它们尚缺乏足够的研究。

国内现存的简本以双峰堂刊本为最早。

它的正式书名是《忠义水浒志传评林》,刊行于明万历甲午(1594)。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流传极广,对后世影响很大。

其版本有简本、繁本两个系统。

明清以来流传的版本较多,各本差异较明显,较流行的是70回、100回、120回3种繁本。

解放后《水浒传》版本文革中所出《水浒传》的主要版本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相传不一,分别有施耐庵、罗贯中的说法,或者施氏原作,罗氏改编。

金圣叹评第五才子书

金圣叹评第五才子书

《水浒》的文读与德读易浩诚13中文基地2013221102320020初读水浒,只觉英雄豪气冲天,义薄云天。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花和尚倒拔垂杨柳﹑景阳冈武松打虎﹑黑旋风沂岭杀四虎等等。

不禁让人感叹:“真是个好汉则个!”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梁山好汉劫法场﹑黑旋风下井救柴进等等。

英雄之间惺惺相惜,纵使搭上性命也义无反顾地去搭救。

当然还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计策谋略,吴用智取生辰纲﹑王婆计啜西门庆(虽是肮脏勾当,但是也令人感叹施耐庵的圣手笔法)等等。

所以,初读之时,基本上是把《水浒传》当作是一个规模宏大的故事来看待的,总是能记住一些饶有兴趣的情节片段,但是未能从一个高屋建瓴的角度去看待《水浒传》。

作为非中文系的普通读者,能把《水浒传》的大概脉络了解清楚,了解《水浒传》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或许这个思想内容不是自己看完概括出来的而是看前人的概括,但了解到这里已经是足够了的。

若是在继续深挖下去,或是力不从心,或是甚无兴趣。

《水浒传金圣叹批评本》之后,对《水浒传》的认识,就不仅仅是停留在英雄义气,故事有趣,计谋高绝的层面上了。

更多的是跟随金圣叹的笔触,感受施耐庵的圣手笔法。

金圣叹曾说:“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之右者,天下之格物君子,无有出施耐庵先生之右者。

”至于小说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也有一些新的不同的认识。

昨天又把《金评水浒传》拿来胡乱翻了一下,读到了第二十三回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不忿闹茶肆。

随着金圣叹的点评来看,不得不感叹施耐庵不仅有谋宏伟大篇的大才,也有小溪潺流的细腻才思。

看了金圣叹的点评,会发现他喜欢数数,之初,你会觉得摸不着头脑,但数到停止之处,便会恍然大悟,然后不仅感叹金圣叹的诡谲的批评眼光,同时也为施耐庵的细腻构思拍案叫绝。

在这里举个第二十三回的例子。

这里是数“叔叔”。

讲得是,武大郎在街上巧遇了武松,便把武松带回自家与潘金莲相见。

潘金莲见武松是这般长大的勇猛好汉,便殷勤之至。

先是擦手想前道:“叔叔万福。

”这便是“叔叔”一,金圣叹便开始数了起来,于我来讲,这种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称谓是不会引起我的注意的,初看批评也是没怎么在意。

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译文

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译文

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选录)》译文有人问:施耐庵寻求这一题目,写出了他自己的构思精巧、词藻美丽的作品,何苦来一定要选定水浒这一事情?回答:(作者)只是贪爱这三十六个人,就有三十六样出身,三十六样面孔,三十六种性格,这中间便能结构编撰得出来。

提示:此则论述施耐庵为什么要写《水浒》这一题目,认为施氏之所以写这一题目是因为这一题材容易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

三十六个人就有三十六种面孔、三十六种性格,这正是《水浒传》的艺术高超之处。

《水浒传》的方法,都是从《史记》中学得来的,却又有许多胜过《史记》的地方。

像《史记》里的许多妙处,《水浒》是件件都有的。

提示:此则论述《水浒》对于《史记》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水浒传》不是轻易下笔的,(我们)只看宋江名字,一直到第十七回才出现,就可以知道作者心中已经计划过无数遍。

如果是轻易下笔,必定要在第一回就写宋江,那么文字就是一个直接的流水帐,就没有收纵开阖的技巧了。

提示:此则以宋江出场为例,论述《水浒》是经过认真仔细经营策划的大手笔。

我曾经说《水浒》胜过《史记》,别人都不肯相信。

(他们)绝不知我却不是乱说,其实《史记》是用文辞来安排事实,《水浒》是凭借文辞来虚构事件。

用文辞来安排事实,是先有如此如此的事实,却要(根据这些事实)计算策划出一篇文字来,即使是司马迁的高才,也毕竟是出力吃苦的工作。

凭借文辞来虚构事件则不是这样,只是顺笔写去,删削和补充都决定于作者本人。

提示:此则对《水浒》和《史记》进行比较,提出“以文运事”和“因文生事”的观点,实则肯定了文学创作的虚构问题,这在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似应是一个新观点。

而且在比较中,金氏更推重这种虚构的文学。

《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的性格,真正是一百八个样子。

如果是别的一本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个样子,既便只写两个人,也只会是一个样子。

提示:此则肯定《水浒传》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是《水浒传》人物性格描写的特点,也是它的人物性格描写的优点。

水浒传100回回目

水浒传100回回目

水浒传100回回目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第四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桃花村第六回九纹龙剪径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罐寺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第十三回急先锋东郭争功青面兽北京斗武第十四回赤发鬼醉卧灵官殿晁天王认义东溪村第十五回吴学究说三阮撞筹公孙胜应七星聚义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第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第十九回林冲水寨大并火晁盖梁山小夺泊第二十回梁山泊义士尊晁盖郓城县月夜走刘唐第二十一回虔婆醉打唐牛儿宋江怒杀阎婆惜第二十二回阎婆大闹郓城县朱仝义释宋公明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第二十四回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不忿闹茶肆第二十五回王婆计啜西门庆淫妇药鸩武大郎第二十六回郓哥大闹授官厅武松斗杀西门庆第二十七回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第二十八回武松威镇安平寨施恩义夺快活林第二十九回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醉打蒋门神第三十回施恩三入死囚牢武松大闹飞云浦第三十一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武行者夜走蜈蚣岭第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锦毛虎义释宋江第三十三回宋江夜看小鳌山花荣大闹清风寨第三十四回镇三山大闹青州道霹雳火夜走瓦砾场第三十五回石将军村店寄书小李广梁山射雁第三十六回梁山泊吴用举戴宗揭阳岭宋江逢李俊第三十七回没遮拦追赶及时雨船火儿夜闹浔阳江第三十八回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跳第三十九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第四十一回宋江智取无为军张顺活捉黄文炳第四十二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第四十三回假李逵剪径劫单人黑旋风沂岭杀四虎第四十四回锦豹子小径逢戴宗病关索长街遇石秀第四十五回杨雄醉骂潘巧云石秀智杀裴如海第四十六回病关索大闹翠屏山拚命三火烧祝家庄第四十七回扑天雕双修生死书宋公明一打祝家庄第四十八回一丈青单捉王矮虎宋公明两打祝家庄第四十九回解珍解宝双越狱孙立孙新大劫牢第五十回吴学究双掌连环计宋公明三打祝家庄第五十一回插翅虎枷打白秀英美髯公误失小衙内第五十二回李逵打死殷天锡柴进失陷高唐州第五十三回戴宗智取公孙胜李逵斧劈罗真人第五十四回入云龙斗法破高廉黑旋风探穴救柴进第五十五回高太尉大兴三路兵呼延灼摆布连环马第五十六回吴用使时迁盗甲汤隆赚徐宁上山第五十七回徐宁教使钩镰枪宋江大破连环马第五十八回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第五十九回吴用赚金铃吊挂宋江闹西岳华山第六十回公孙胜芒砀山降魔晁天王曾头市中箭第六十一回吴用智赚玉麒麟张顺夜闹金沙渡第六十二回放冷箭燕青救主劫法场石秀跳楼第六十三回宋江兵打北京城关胜议取梁山泊第六十四回呼延灼夜月赚关胜宋公明雪天擒索超第六十五回托塔天王梦中显圣浪里白跳水上报冤第六十六回时迁火烧翠云楼吴用智取大名府第六十七回宋江赏马步三军关胜降水火二将第六十八回宋公明夜打曾头市卢俊义活捉史文恭第六十九回东平府误陷九纹龙宋公明义释双枪将第七十回没羽箭飞石打英雄宋公明弃粮擒壮士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第七十二回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闹东京第七十三回黑旋风乔捉鬼梁山泊双献头第七十四回燕青智扑擎天柱李逵寿张乔坐衙第七十五回活阎罗倒船偷御酒黑旋风扯诏谤徽宗第七十六回吴加亮布四斗五方旗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第七十七回梁山泊十面埋伏宋公明两赢童贯第七十八回十节度议取梁山泊宋公明一败高太尉第七十九回刘唐放火烧战船宋江两败高太尉第八十回张顺凿漏海鳅船宋江三败高太尉第八十一回燕青月夜遇道君戴宗定计出乐和第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买市宋公明全伙受招安第八十三回宋公明奉诏破大辽陈桥驿滴泪斩小卒第八十四回宋公明兵打蓟州城卢俊义大战玉田县第八十五回宋公明夜度益津关吴学究智取文安县第八十六回宋公明大战独鹿山卢俊义兵陷青石峪第八十七回宋公明大战幽州呼延灼力擒番将第八十八回颜统军阵列混天象宋公明梦授玄女法第八十九回宋公明破阵成功宿太尉颁恩降诏第九十回五台山宋江参禅双林渡燕青射雁第九十一回张顺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润州城第九十二回卢俊义分兵宣州道宋公明大战毗陵郡第九十三回混江龙太湖小结义宋公明苏州大会垓第九十四回宁海军宋江吊孝涌金门张顺归神第九十五回张顺魂捉方天定宋江智取宁海军第九十六回卢俊义分兵歙州道宋公明大战乌龙岭第九十七回睦州城箭射邓元觉乌龙岭神助宋公明第九十八回卢俊义大战昱岭关宋公明智取清溪洞第九十九回鲁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锦还乡第一百回宋公明神聚蓼儿洼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卷之四》翻译写在前边的话:《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卷之四》之翻译,虽为不多,然搜之网上,亦可偶见。

顾我念之,其意思虽然不差,终究不够直译。

今尝试更译,且为方便阅读,并划段落。

其中谬错,方家指正为盼。

癸巳年腊月志。

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卷之四
贯华堂所藏古本《水浒传》前自有序一篇,今录之
人这一辈子,如果到了三十岁还没有娶妻,就不应该再娶妻了;如果到了四十岁还没有做官,就不应该再去做官了;到了五十岁就不应该再闹光景挣家业;到了六十岁就不应该再外出云游。

为什么这样说呢?错过发挥作用的时机,事情很容易停滞废弃。

早晨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天气是那样的清爽,人们起来洗头洗脸,包上头巾,然后进用盘子里食,然后用杨柳树枝剔牙刷牙。

等这些事情做完后,起来问:是否已经到了中午?其实早已经中午了!中午以前不过如此如此,中午之后的事可想而知了。

一天的日子就像这样过去,十年三万六千日又有什么不一样?
我因此而思虑忧心,究竟从什么地方才能得到快乐啊?每每有人说某某人到今年多少岁了,我对此是不以为然。

多少这种说法,就是说经过积累之后才有的。

现在,那人的年岁积累在什么地方啊?能够
拿过来数数清点吗?由此可见,已经过去的我,完全地变化消灭掉。

不仅如此,我写到这一句话时,此时之前的我也已经急速地变化消灭。

这真让人痛心啊!
说到让人快乐的事,没有什么比得上与朋友的交往,和朋友交往的快乐中,没有什么比得上交谈,谁又能说不是这样呢?可是,即使这一点,也不能多得啊。

有时刮风天气寒冷,有时下雨道路泥泞,有时赶上生病,有时访而不遇,在这些时候,感觉真像住在牢房监狱中一般。

我家即使贫瘠的田地也不是很多,但大部分还是种植了用以酿酒的秼米,我自己不能饮酒,但我的朋友来了是要饮酒的。

我家门靠大河,嘉树成荫,这是我的朋友们行走站立或蹲或坐的地方。

家里烧火做饭、料理饮食的,只有四个上年纪的女仆。

此外共养了十多个大大小小的男仆,以便跑腿,做些迎送客人、传送或接受书简请帖的事务。

家里仆人们稍微清闲下来时,就督促他们缚笤帚、编草席。

缚制笤帚用来扫地,编织草席供我的朋友们来坐。

我的朋友们全部到来,应该有十六位。

可是全来的日子不多,如果不是有较大的风雨,全都不来的日子也很少。

大致上每天六七个人来是常态。

我的朋友们到了之后,也不一定就要喝酒,想喝就喝,想不喝就喝,都顺随他们的心意。

我们不把喝酒作为乐趣,而是把交谈作为乐趣。

我的朋友们交谈不去涉及朝廷,不仅仅是我们安守本分,也是因为离朝廷路途遥远,许多事情都是传闻。

传闻的话往往不真实,不真
实就白费唾沫了。

我们交谈也不涉及别人的过失,天下的人们本来没有什么过失,不应该由我们诋毁污蔑他们。

我们所说的话,不追求让人惊奇,人们也不会惊奇;不是不想人们理解,可人们终究还是不能理解,这些关系到人们性格情趣,况且世人往往忙碌,也不曾听说啊。

我的朋友们都是有才华淡泊阔达的人士,他们的谈的事情,到处可以碰到。

然而我们是每天谈罢就算了,没有人来记录。

有时我也想把我们的谈话内容集结成一部书,来留赠给后人,可到今天仍然两手空空,究其原因:追求名声的心思已经没有了,自己心里懒了下来,这是其一;我们从平常的交谈中寻求快乐,可要著书却花费苦心,这是其二;自己死了之后,没有能够读它的人,这是其三;今年写的东西,明年会对他产生后悔,这是其四。

这《水浒传》七十一卷,很多是朋友们散去之后我在灯下写成的游戏笔墨;而风雨较大没有朋友来访时所写的居半。

然而我一直在心里构思组织,因而不一定非要铺开纸张拿起笔来,然后再极力表达。

这是因为无论在傍晚的篱笆院落里,在五更的卧被中,还是在低头把弄衣带或左顾右盼观览事物的时刻,都能有些收获。

有人如果要问:你说过的不曾集结成任何一部书,为什么偏偏又有这一本《水浒传》呢?那么其原因无非如此:这本《水浒传》写成也算不得什么名著,写不成也不构成什么损失,这是其一;心里清闲时试着游玩笔墨游戏,写什么不写什么都由自己尽兴随意,这是其二;无论贤能的人还是愚
笨的人,都能读懂,这是其三;一篇文章而已,即便有些失误,也是小事,不值得后悔,这是其四。

哎呀,多么悲哀呀!我的生命是有尽头的,我怎么能知道读到我的书的后人会怎么说?因此,只求今日能拿来给我朋友们看,如果我的朋友们读了后能感到快乐,这也就足够了。

况且我不知道我后来的人读到它会说什么,也不知道我后来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吗?我又顾念牵挂什么的啊!以上就是我——东都的施耐庵所作的序言。

附原文:
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卷之四
贯华堂所藏古本《水浒传》前自有序一篇,今录之
人生三十而未娶,不应更娶;四十而未仕,不应更仕;五十不应为家;六十不应出游。

何以言之?用违其时,事易尽也。

朝日初出,苍苍凉凉,澡头面,裹巾帻,进盘飧,嚼杨木。

诸事甫毕,起问可中?中已久矣!中前如此,中后可知。

一日如此,三万六千日何有!以此思忧,竟何所得乐矣?每怪人言某甲于今若干岁。

夫若干者,积而有之之谓。

今其岁积在何许?可取而数之否?可见已往之吾,悉已变灭。

不宁如是,吾书至此同,此句以前己疾变灭。

是以可痛也!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快莫若谈,其谁曰不然?然亦何曾多得。

有时风寒,有时泥雨,有时卧病,有时不值,如是等时,真住牢狱矣。

舍下薄田不多,多种秫米,身不能饮,吾友来需饮也。

舍下门临大河,嘉树有荫,为吾友行立蹲坐处也。

舍下执炊爨、理盘槅者,仅老婢四人;其余凡畜童子大小十有余人,便于驰走迎送、传接简贴也。

舍下童婢稍闲,便课其缚帚织席。

缚帚所以扫地,织席供吾友坐也。

吾友毕来,当得十有六人。

然而毕来之日为少,非甚风雨,而尽不来之日亦少。

大率日以六七人来为常矣。

吾友来,亦不便饮酒,欲饮则饮,欲止先止,各随其心,不以酒为乐,以谈为乐也。

吾友谈不及朝廷,非但安分,亦以路遥,传闻为多。

传闻之言无实,无实即唐丧唾津矣。

亦不及人过失者,天下之人本无过失,不应吾诋诬之也。

所发之言,不求惊人,人亦不惊;未尝不欲人解,而人卒亦不能解者,事在性情之际,世人多忙,未曾尝闻也。

吾友既皆绣淡通阔之士,其所发明,四方可遇。

然而每日言毕即休,无人记录。

有时亦思集成一书,用赠后人,而至今阙如者:名心既尽,其心多懒,一;微言求乐,著书心苦,二;身死之后,无能读人,三;今年所作,明年必悔,四也。

是《水浒传》七十一卷,则吾友散后,灯下戏墨为多;风雨甚,无人来之时半之。

然而经营于心,久而成习,不必伸纸执笔,然后发挥。

盖薄莫篱落之下,五更卧被之中,垂首拈带,睇目观物之际,皆有所遇矣。

或若问:言既已未尝集为一书,云何独有此传?
则岂非此传成之无名,不成无损,一;心闲试弄,舒卷自恣,二;无贤无愚,无不能读,三;文章得失,小不足悔,四也。

呜呼哀哉!吾生有涯,吾呜呼知后人之读吾书者谓何?但取今日以示吾友,吾友读之而乐,斯亦足耳。

且未知吾之后身读之谓何,亦未知吾之后身得读此书者乎?吾又安所用其眷念哉!东都施耐庵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