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75分)

下图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据此回答1—2题

1、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A. I期

B. II期

C. III期

D. IV期

2、在I期()

A. 人口急剧膨胀

B. 人口老龄化

C. 人口增长停滞

D. 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读下面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列国家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图中(2)阶段的是()

A.尼日利亚B.韩国C.古巴D.澳大利亚

4、图中表现有老龄化较严重趋向的阶段是

A.(1)B.(2)C.(4)D.(5)

5、干旱地区人口分布多呈点状、线状分布的原因是A.地形的影响 B.水源的影响

C.政策的影响 D.文化背景的影响

6、下列属于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有影响的是 ( )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②生产活动方式

③交通运输条件④文化教育状况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不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 )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人口受教育水平

读“现代化不同阶段的人口迁移模式图”,完成8~11题。

8、曲线②表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A.乡村→城市

B.城市→乡村

C.城市→城市

D.不固定

9、目前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所属的模式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影响我国现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

C.社会经济

D.气候因素

11、人口的迁移往往造成的影响有()

①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人地矛盾②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联系③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力④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12~13题

1982年1990年2000年

总人口(万人)35167701

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

12、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13、该城市可能是()

A.南京 B.深圳 C.西安 D.沈阳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下图)

14、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A. abc

B. acd

C. abd

D. bcd

15、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 a

B. b

C. c .

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据图6、图7回答16~17题。16、图6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图。若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A.人口素质下降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加大 D.劳动力成本下降

17、图7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18~19题

具体地区年生产量(万吨)可载人口

量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长江中下

88 60022 000395

青海、西藏10 000 1 0004

18、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

①光照②地形③土壤④热量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图回答20-21

20、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 93%

B. 23%

C. 13%

D. 60%

21、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

下降了4.8%, 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

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我国某校高三(2)班学生进行家族人数统计,结果是:我辈269人,父辈524人,祖辈106人。图3中的点表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据此回答22~23题。

22、关于我辈、父辈和祖辈出生时期该地区人口再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B.祖辈出生时期人口出生率较低

C.我辈出生时期人口死亡率较高

D.父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

23、关于该校所在地区人口增长或人口问题的叙述,

正确的是()

A.目前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处于阶段Ⅲ

B.该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经历了Ⅳ—Ⅲ—Ⅱ—Ⅰ的过程

C.目前该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明显不足D.目前该地区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

读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注: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回答24~25题。

24.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据上图,中国“人口机会窗口”达到顶点的时间为( )

年前后年前后

年前后年前后

25.“人口机会窗口”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

A.人口老龄化加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B.生育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

C.劳动人口过多,失业率下降

D.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二、综合题(25分)

26、读“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从图中可以年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地区

是、和。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5分)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

。(2分)

(3)四川省人口大量外迁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是。(3分)

27、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及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

省(区)沪苏津粤辽鄂豫贵甘

青老年人

口比重

8553人口承

载状况

1

1

——

2

2

2

2

2

2(1)上述哪些省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分析这些地区老龄化产生的原因(2)从表中看出哪两个省区的人口负担最轻,试分析其主要原因(4)

材料二:我国东、中、西部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有

部东

人/平方千米

200

300

400

500

关人口密度的统计图。

(3)椐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十年间其发展的趋向是什么,并分析其原因。(3)

1将表格中未完成的数据完成

2表格中属于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3属于现代型增长模式的是

4表格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

答案

(2)沪、粤 自然条件优越;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资源的利用率高;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对外的高度开放;环境人口容量大。 (3)特点: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趋向: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在加剧 原因:①东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

并不高,但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很多,导致人口密度增加;②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活力较强,吸引大量外来流动人口来务工和经商,造成人口密度增加。(4)% % % ①④④

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1);中国13亿人口(2010,11)。

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

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

增长慢

生产力水平

低,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

长速度较快

生产力水平提

高,医疗条件

改善,寿命提

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

度明显加快

生产力、生活

质量不断改

善,死亡率逐

渐降低

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

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

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

自然增长率

水平

人口增长特点原因分析今后变化趋势典型国家举例

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

增长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

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比较稳定,一

些国家的人口

数量还会逐渐

减少

俄罗斯、德国、

日本

发展

中国家水平较高

人口增长很

快,世界新增

人口中,发展

中国家占到

80%以上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

经济的发展,医疗卫

生事业的进步,人口

死亡率下降

人口增长开始

趋于缓慢,很

多国家实施人

口控制措施

中国、印度、

巴基斯坦

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模式过渡模式“三低”模式

特点

出生率高高高低

死亡率高高低低

自然增长

极低较低高低

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快速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

生产力水平

?

?

?→

?不断增长

分布热带原始森

林等地区的

落后民族较落后的

发展中国

家或地区

亚、非、拉

等洲的发

展中国家

或地区

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如

意大利、匈牙利、瑞典等)

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韩

国、新加坡等)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人口增长模式胡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

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

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迁移原因特点迁移路线

二战前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

本主义发展

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

线开辟

1.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2.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地

1.洲人到美洲、非洲

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

3.东亚、南亚人被招到

美洲

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

2.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工人增

加(外籍工人)

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

2.南亚、南欧、非洲人

到西亚打工

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

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

5、人口迁移的意义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人口的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及制约因素(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制约因素:资源(成相关)、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负相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正相关)。

3、合理人口容量概念:(适宜人口数量)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