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外交的原则立场
建国后我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建国后我国外交政策的演变浙江冯伟庆按照《共同纲领》规定的“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建立了相应的外交战略,其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联苏反美——“一边倒”的外交战略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和中国民主革命几十年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新中国将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其基本方针是:第一,“另起炉灶”。
即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第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即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第三,“一边倒”。
也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在当时世界分为两大阵营的特定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下,中国政府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将发展与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的外交关系放在第一位。
根据上述基本方针,建国之后,我国的外交工作逐步开展。
一是与苏联、东欧及亚洲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二是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型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是同美国的侵略政策和侵略行径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如在朝鲜战场上给美国以沉重打击,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就是典型例子;四是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解决了印度支那地区的发展前途问题;五是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二、反苏反美——“两个拳头打人”的外交战略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对外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动荡、分化;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第三世界崛起。
在这一形势下,中国外交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同时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下,开拓前进。
其表现在:一是展开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
面对苏联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压力和威胁,中国政府为捍卫自己的神圣主权与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霸权主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中国对美外交的原则立场

中方对美的原则立场是明确的,中方谈判和磋商的大门始终敞开。
1、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
2、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3、基本目标:独立自主,反霸权主义反强权政治,不结盟,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促进国际的和平与发展中国4、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与世界各国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不是为了挑战谁或取代谁。
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中国坚定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适度发展军力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
中方无意同任何人搞军备竞赛。
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和促进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坚强、积极力量。
5、中方尊重美方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美方也应同样尊重中方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中方始终致力于同美方一道努力,实现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为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6、中方始终抱着最大诚意发展中美两军关系。
中国军队坚定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发展利益,希望双方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加强沟通交流、增进互信,推动两军关系成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器。
7、中方全面阐述了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强调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美关系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
“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是当前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
中方坚决反对“台独”势力及其各种分裂活动,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和领土完整。
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
希望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慎重妥善处理涉台问题。
美方重申,美国政府继续奉行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8、关于南海问题,中方强调,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中方坚定维护自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坚持同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磋商和平解决争议,坚持维护南海和平稳定。
中国对外关系

资料: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各国扩大共同利益,妥善解决分歧。
一、中美关系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20多年相互隔绝状态的结束。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政府同时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美国政府在联合公报中接受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同台湾断交、撤出军队和设施、废除美蒋条约。
两国从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是两国关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中美关系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为两国间的交往和合作开辟了道路。
30多年来,中美关系虽然经历了不少曲折和起伏,但总体上是向前发展的。
中美保持了领导人的互访和高级官员的磋商,两国在经贸、科技、文化、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不断取得进展。
中美两国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双方在经贸、安全、公共卫生、能源、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和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拥有重要的共同战略利益。
特别是在互利双赢的中美经贸合作,不仅造福两国人民,促进了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经济增长,而且成为两国关系的重要基础。
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
中国领导人一再向美方指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国的核心利益。
中国的鲜明立场使美方进一步理解了台湾问题的敏感性,多次重申美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三个联合公报,不支持单方面改变台湾现状和宣布“独立”的言行。
2006年4月20日,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布什会晤时,布什总统明确表示,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没有变化。
美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理解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关切,不希望看到台湾当局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的行动损害中美关系。
二、中俄关系1949年10月2日,中国与苏联建交。
1991年8月苏联解体,12月27日,中俄两国签署会谈纪要,解决了中国与前苏联的外交关系。
中国对美外交的原则立场

中国对美外交的原则立场中国在对美外交中的原则立场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解决争端。
中国主张国家间应建立平等、相互尊重的外交关系,不干涉别国内政,以和谐、合作、发展为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2.追求共同利益:中国对美外交的另一个原则立场是追求共同利益和合作。
中美两国在经济、科技、环境、反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和共同利益,中国希望通过加强与美国的合作,为两国和世界带来更多的共同繁荣和发展机会。
3.合作共赢原则:中国主张在对美外交中坚持合作共赢。
中国认为,对于两个大国来说,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对抗是没有出路的。
中国希望双方能够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实现双赢的局面。
4.坚持互相尊重和对话解决问题:中国对美外交中的原则立场之一是互相尊重和对话解决问题。
中国主张在对美关系中加强高层对话和交流,增进双方的互信和了解。
同时,在出现分歧和争议时,双方应本着对等、友好、平等的原则进行对话,通过协商和谈判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5.主权平等原则:中国坚持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反对任何形式的干涉。
中国认为每个国家都有选择自身发展道路的权利,其他国家应该尊重和支持。
同时,中国也主张在解决国际和地区问题时,尊重和保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6.和睦邻好、合作共享天下:中国坚持与美国保持和睦邻好关系,推动中美两国和全球的合作与共享。
中国主张加强与邻国的友好合作,构建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为地区和平与繁荣作出贡献。
总之,中国对美外交的原则立场是追求和平、合作、共赢的目标,坚持互相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问题,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推动和平发展、合作共享的国际秩序。
中美关系中国应对之道

中美关系中国应对之道以中美关系中国应对之道为题,我们需要从中美关系的背景、现状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一、中美关系的背景与现状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对全球政治、经济和安全格局具有深远影响。
自建交以来,中美关系经历了不少波折,但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
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两国利益的交叉与冲突,中美关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当前,中美关系存在一些争议和矛盾。
在贸易领域,双方围绕贸易逆差、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贸易争端。
在安全领域,两国在南海、朝鲜半岛等地区存在一定的战略竞争。
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方面,两国存在一些分歧。
同时,中美两国在全球治理、气候变化等全球议题上的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
二、中国应对中美关系的策略中国面对复杂的中美关系,应采取一系列应对策略,以维护国家利益和稳定全球秩序。
1.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则中国一直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则,强调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议。
中国应继续推动双边关系朝着合作方向发展,推动中美经贸摩擦的解决,加强在全球治理、反恐、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2.增强自身实力中国应加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加强军事实力建设,确保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
只有中国拥有足够的实力,才能在中美关系中保持平衡和稳定。
3.拓展多边合作中国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合作。
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制,加强多边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减少中美关系对全球秩序的影响。
4.加强外交沟通中国应加强与美国的外交沟通,通过高层互访、战略对话等方式,增进双方的了解和互信。
同时,加强与美国各界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美关系的稳定和发展。
5.坚守原则立场中国应坚守自己的原则立场,捍卫国家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
在与美国的争议中,中国应坚决捍卫自己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国家的核心利益和民族尊严。
三、总结中美关系中国应对之道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中国以坚定的信心和智慧来应对。
为什么说中国“没能力挑战美国的领袖地位”

汪洋演说中的一段话,分外引人注目:“中国既没有想法,也没有能力,挑战美国的领袖地位。
我们只是想在与美方的合作中,使美方能够更好的了解中方的想法,理解中国的国情,尊重中国人民的道路选择,不让政治制度差异成为阻隔经济合作的障碍。
”一向理性、务实又不乏清醒的头脑、辽远的眼光与敢作敢为魄力的汪洋副总理,此次做出这番表态,实有些石破天惊的意味。
承认美国的“领袖地位”,表明“中国既没有想法,也没有能力,挑战美国的领袖地位”,这实际上也清楚、明白地向世界表明了中国政府对于美国的总体态度,表明了中国在与美国在交往中的定位,表明了中国对自己以及对美国的清醒认知,表明了中国不主动与美国发生冲突的原则立场。
无疑,这对于中美两国更好地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对于中美两国未来的长久合作,对于中国国内争取到和平而稳定的外部环境,对于中国内政外交的长远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正如汪洋所指出的那样:“中美成为经济伙伴开创了不同制度大国间互利合作的历史,不仅造福两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
两国国情和发展阶段不同,社会制度和形态各异,但这阻挡不住中美两国成为互利共赢的经济伙伴。
”以往,我们习惯于以“霸权”“超级大国”“世界警察”等不乏贬义的词汇理解美国,美国在少部分人心中,更是十恶不赦、坏事做绝的恶魔化身。
实际上,这样的极端思维、极端看法,无论是从逻辑上,还是实务上,皆无可取之处。
换个角度看,美国的“霸权”也好,“世界警察”也罢,都是有其自身的准则与逻辑,并且,我们不能否认,美国的一些做法,得到了世界上多数国家的认可。
从历史上看,美国是一个对中国友好对于敌意、支持对于反对、付出多于劫掠的国家。
我们必须承认,从总体上说,美国还是一个理性多于鲁莽、建设性多于破坏性、维护和平多于破坏和平的国家。
尤其是在当今世界,美国在军事、高科技、互联网以及实体经济、金融等领域,的确影响了世界、主导甚或说主宰了世界。
不说别的,美国海军现在拥有的2型3级12艘大型航空母舰,其中包括小鹰级常规动力航母3艘、企业级核动力航母1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8艘,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所不能匹敌的。
中国对美外交的十要十不要

中国对美外交的十要十不要本文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为联合早报网撰写的专稿,作者通过自身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多年浸润,以及对美国的访问交流,提出了中国对美外交的“十要十不要”。
(联合早报网专稿)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中国对美国的了解,民间层面无疑远胜于美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而精英层面则很难说。
西谚有云:魔鬼出自细节。
中国对美国的了解不够,更多也体现在细节层面。
对美外交,往往不自觉地犯了以己度人和想当然的错误。
对美外交实践表明,中国很难改变美国的思维,指责也无济于事,最好是顺着对方,达到良好沟通效果。
日前,笔者应美国进步中心邀请赴美,就美方对习奥怀柔庄园会晤的期待,走访了美国国安会、国务院、国会主管中国事务官员,以及奥巴马第一任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多尼隆、小布什总统最后一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哈德利,深切感受到,中国对美外交十要十不要:一、要多讲责任,不要老讲主权。
习奥怀柔庄园会晤的最重要话题是气候变化与新能源。
美方对此寄予厚望,希望明年底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达成全球协议,挽回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影响,增强世界对美国领导能力的信心。
为此,中国如能多从全球责任、人类担当高度而非强调主权、发展中国家身份,便可能与美国达成共识,确保第二次习奥庄园会晤的成功。
反面的例子是,中国以主权安全为由反对美国抵岸侦查,甚至威胁将来对美国进行抵岸侦查,便给人留下以牙还牙的复仇者形象。
只会证实美国如此行为的合理性,且让其他国家紧张。
二、要多讲合作,不要老讲内政。
美国人崇尚自由,在成为全球霸权后,常常以人权、自由等名义干涉他国内政。
与美国讲不干涉内政不仅不能打动其心,反而让自己落了下风。
成熟的对美外交,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多讲合作,少讲内政。
不能把对发展中国家的话语体系不自觉搬到对美外交中来。
当然美国领导人也常常以国会不配合的内政为搪塞,在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批准提高新兴国家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代表权等方面,迟迟未兑现承诺。
新时代中国对美外交的原则

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友好合作和促进共同经济繁荣,作为自己对外工作的根本目标。
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时,中国一贯主张互不干涉内政,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而不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异同为标准,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和许多国际性组织成员国。
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包括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其他政策措施处理办法。
我国一向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
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目标。
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在当前国际形势中,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主流,中国和平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
2005年,中国外交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利用机遇、应对挑战,进一步塑造了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而不懈努力的国际形象。
展现了坦诚、负责、务实、灵活、开放的外交风格和坚持原则、仗义
执言的社会主义国家风范。
从中国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利益出发,中国外交全面运筹同周边国家关系、同大国关系、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及多边外交,增强外交软实力,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
支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对美外交的原则立场
我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2)、主要内容:
①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②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A、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就是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
B、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③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④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