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跑的几种专门性练习方法

合集下载

中长跑训练方法有哪些提高技巧

中长跑训练方法有哪些提高技巧

中长跑训练方法有哪些提高技巧中长跑是一项要求耐力和持久力的运动项目,需要均衡的训练和正确的技巧。

以下是一些中长跑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提高技巧。

1.耐力训练:中长跑是一项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所以耐力训练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来提高心肺功能。

定期进行长距离的训练,逐渐增加距离和时间的长度,可以提高耐力。

2.间歇训练:中长跑不仅需要优秀的耐力,还需要灵活的速度控制能力。

间歇训练是一种反复进行高强度和低强度的训练方法。

可以选择跑200米、400米或800米的间歇训练,每次高强度的跑步应该在个人最大心率的85%以上,然后在低强度的跑步中恢复。

3.核心肌肉训练:中长跑需要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

核心肌肉的训练可以通过做平板支撑、桥式动作、坐姿交替举腿等来加强。

强健的核心肌肉可以提供稳定的身体姿势和正确的运动动作,帮助减少受伤的风险。

4.正确的跑姿:中长跑的正确姿势是非常重要的。

要保持身体直立,肩膀放松、手臂自然摆动,眼睛注视前方。

脚步可以稍微撑直、落在脚掌前部,避免重击脚跟。

5.饮食和补充水分:适当的饮食和补充水分对于中长跑训练也至关重要。

要确保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和促进肌肉的修复和生长。

此外,在训练前后适当的补充水分,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6.适当的休息和恢复:中长跑对身体的负荷较大,适当的休息和恢复非常重要。

每周安排一到两天的休息日,让身体有时间恢复和修复。

可以选择进行轻量级的活动,如散步或瑜伽来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的放松。

7.心理训练:中长跑需要坚持和毅力,心理训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应对压力和疲劳。

可以使用正向的自我暗示来增强信心,设定目标并追求。

参加比赛和与其他跑友一起训练也可以提供社交支持和竞争动力。

总之,以上是一些中长跑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提高技巧。

坚持正确的训练方法和适当的休息,配合良好的饮食和心理训练,你将能够提高中长跑的水平。

中长跑运动方法学

中长跑运动方法学

中长跑运动方法学中长跑是田径运动项目之一,是体能训练的重要方法之一、训练不仅要求体能的提升,还要有科学有效的方法。

中长跑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基础训练、间歇训练和专项训练。

一、基础训练:基础训练是中长跑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耐力能力。

基础训练的核心是有氧运动,如慢跑、长跑等,通过增加跑步的时间和距离来逐步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水平。

1.逐渐增加训练量:训练量的增加要循序渐进,运动员可以每周增加跑步的时间和距离,但要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避免过度训练引起的损伤和疲劳。

2.控制训练强度:训练强度应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训练目标来确定,一般可通过心率来控制。

可以将心率控制在65%~85%的范围内进行训练,以保证达到有氧运动的效果。

3.增加变速跑训练:在基础训练中适当增加变速跑的训练,既可以提高耐力水平,又可以锻炼运动员的速度和爆发力。

变速跑训练包括渐进式加速跑、长跑换线、轮流领跑等。

二、间歇训练:间歇训练是中长跑训练中的一种训练方法,通过有计划的高强度训练和恢复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水平。

1.长短间歇训练:长短间歇训练是指在高强度运动(如快跑)后进行一段恢复训练(如慢跑),然后再进行高强度运动。

长短间歇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耐力能力,增加肌肉的燃烧能力。

2.重复间歇训练:重复间歇训练是指在一段距离上进行高强度运动,然后进行一段完全休息,再重复进行。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和爆发力,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腿部肌肉的协调性。

3.阶段间歇训练:阶段间歇训练是指将整个训练过程划分为不同的训练阶段,并在每个训练阶段之间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耐力能力,增强肌肉的耐力和爆发力。

三、专项训练:专项训练是根据中长跑项目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1.技术训练:中长跑的技术训练主要包括跑步姿势、呼吸控制和节奏控制等方面的训练。

通过技术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跑步效率和节奏感,减少能量的浪费。

中长跑训练方法有哪些提高技巧

中长跑训练方法有哪些提高技巧

中长跑训练方法有哪些提高技巧1.适应性跑步:适应性跑步是中长跑训练中的基础,通过逐渐增加跑步的里程和时间来培养跑步的耐力和稳定性。

初学者可以从每周2-3次的30分钟缓慢跑开始,然后逐渐增加跑步的次数和时间。

2.长距离练习:长距离练习是中长跑训练中提高耐力的重要一环。

可以选择一些固定距离比赛,如5公里、10公里或半程马拉松,并制定训练计划,逐渐增加每周的长跑里程,以提高耐力和减少疲劳。

3.间歇训练:间歇训练是一种通过交替高强度和低强度训练来提高跑步速度和耐力的方法。

可以选择一段固定的距离,如400米或800米,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跑完,并在之后慢跑或走路恢复。

通过多次重复这一训练循环,可以逐渐提高跑步速度和耐力。

4.爬坡训练:爬坡训练是一种通过在上坡道路进行跑步来提高肌肉强度和爆发力的方法。

选择一个适度陡峭的上坡道路,以较慢的速度爬上去,然后在之后以较快的速度下坡。

通过多次重复这一训练循环,可以提高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帮助在比赛中更好地应对上坡的挑战。

5.操场训练:操场训练是一种在运动场上进行多样化跑步训练的方法。

可以设置不同的跑步动作,如冲刺、循环跑、绕圈跑等,通过不同的距离和速度变化来提高跑步技巧和速度。

6.持续的有氧运动:持续的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或慢跑,可以帮助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同时减少跑步训练对关节和肌肉的压力。

可以选择每周1-2次进行这些有氧运动,以增强身体的整体素质。

7.核心肌肉训练:核心肌肉训练可以增强腹部、背部和臀部等核心肌群的力量,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核心训练动作,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和深蹲等,进行每周2-3次的核心肌肉训练。

总结起来,中长跑训练方法涵盖了适应性跑步、长距离练习、间歇训练、爬坡训练、操场训练、持续的有氧运动和核心肌肉训练等。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训练方法,可以提高中长跑的技巧和水平。

但需要注意的是,跑步训练应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和目标进行合理的计划,并且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距离,以避免过度训练和受伤。

青少年学生中长跑训练的十种有效方法

青少年学生中长跑训练的十种有效方法

青少年学生中长跑训练的十种有效方法
一、慢跑训练
1.每周安排2-3次慢跑训练,每次持续20-30分钟,每次跑步
的距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2.慢跑训练时,要控制心率,保持在60%-70%的最大心率区间,以保证训练有效。

3.慢跑训练期间,要注意正确的呼吸技巧,避免窒息。

二、间歇训练
1.安排2-3次间歇训练,每次持续20-30分钟。

2.间歇训练时,每次短跑距离为100-200米,中等距离为200-400米,长距离为400-800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3.每次间歇训练时,要控制心率,保持在80%-90%的最大心率区间,以保证训练有效。

三、极限训练
1.安排1-2次极限训练,每次持续20-30分钟。

2.极限训练时,每次短跑距离为400-800米,中等距离为800-1000米,长距离为1000-1200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3.极限训练期间,要控制心率,保持在90%-95%的最大心率区间,以保证训练有效。

四、跳绳训练
1.安排2-3次跳绳训练,每次持续20-30分钟。

2.跳绳训练时,要注意正确的跳绳姿势,保持腰部挺直,肩膀放松,跳绳时尽量轻柔,避免累赘。

3.跳绳训练期间,要控制心率,保持在60%-70%的最大心率区间,以保证心率的稳定。

中长跑的几种专门性练习方法

中长跑的几种专门性练习方法

中长跑的几种专门性练习方法1小步跑(1)作用:改进落地技术,体会“扒地”动作,发展关节灵活性和动作频率。

(2)练习方法:①两手扶器械或原地脚尖不离地的交换支撑腿练习。

要求体重由一腿移至另一腿。

②由原地逐渐前移过渡到小步跑20~30米。

要求动作由慢逐渐加快。

③行进间小步跑20~30米。

④小步跑过渡到正常跑40~60米。

要求大腿逐渐抬高,步幅逐渐加大,自然过渡到正常跑。

⑤小步跑加快步频过渡到加速跑。

要求同上。

(3)注意事项:上体正直或稍前倾,重心高抬,骨盆前挺,全身舒展。

大腿积极下压,放松膝、踝关节,小腿顺势前摆,用前脚掌着地、完成“扒地”动作,并迅速伸直髋、膝、踝三关节,同时两臂配合腿的动作前后摆动。

2高抬腿跑(1)作用,增强抬腿肌群力量,发展关节灵活性和动作频率。

(2)练习方法:①原地或支撑高抬腿跑。

②行进间高抬腿跑20~30米。

要求动作充分,向前移动不要过快。

③高抬腿跑过渡到正常跑或加速跑40~60米。

要求过渡自然。

(3)注意事项:上体正直或稍前倾,重心高抬,骨盆前挺,全身舒展。

两腿交替屈膝高抬,大腿与躯干接近直角,然后积极下压,用前脚掌着地,并迅速蹬直髋、膝、踝三关节,同时两臂屈肘配合两腿动作前后摆动3后蹬跑(1)作用:体会蹬、摆技术,增强跑动中后蹬时髋、膝、踝三关节充分蹬伸的力量。

(2)练习方法:①原地单脚跳,两腿交换跳。

体会蹬地动作。

要求髋、膝、踝三关节充分蹬直,动作有弹性。

②向前上方小跨步跳,体会蹬地力量和蹬、摆动作的配合。

③后蹬跑20~30米。

要求蹬、摆充分。

④后蹬跑过渡正常跑40~60米。

要求过渡要自然。

(3)注意事项;上体稍前倾,动作舒展。

蹬摆积极,全身配合协调4大小腿折叠跑(1)作用:体会后蹬结束后大小腿边折叠边前摆技术,增强踝关节快速力量,提高协调能力。

(2)练习方法:①原地后踢小腿跑,体会大小腿的折叠动作②行进间后踢小腿跑20~30米。

要求小腿充分向后踢出,向前跑速不要过快。

中长跑提高专项素质的训练方法

中长跑提高专项素质的训练方法

中长跑提高专项素质的训练方法中长跑作为一项持久耐力项目,要想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不仅需要有良好的体力基础,还需要有出色的耐力、速度、力量和技巧等方面的素质。

下面是提高中长跑专项素质的一些训练方法。

1.有氧基础训练:中长跑项目是一项有氧耐力项目,因此,提高中长跑素质的第一步是进行有氧基础训练。

这包括低强度长时间的慢跑,可以跑在65%-75%的最大心率区间,每周进行3-4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

这样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增加肌肉对氧气的利用能力。

2.阈值训练:阈值训练是提高中长跑素质的关键训练。

这种训练强度介于有氧和无氧之间,可以提高跑者的耐力和耐久力。

常见的阈值训练方法有渐进式跑、间歇跑和连续阻力跑。

例如,可以进行10分钟的舒适慢跑,然后以3分钟/公里的速度跑5分钟,再以1分钟/公里的速度跑5分钟,最后以3分钟/公里的速度跑5分钟,这样反复进行3-4组。

3.速度提高训练:中长跑选手除了需要有很好的耐力外,也需要有一定的速度。

因此,进行速度提高训练是很重要的。

这包括一些训练方法,比如间歇训练和爆发力训练。

可以进行30秒-1分钟的高强度冲刺跑,然后休息1-2分钟,反复进行4-6组。

这样可以提高速度和快速转换的能力。

4.强化力量训练:提高中长跑素质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力量训练。

这主要是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肌肉的力量。

可以进行一些重量适当的重量训练,比如深蹲、推举、卧推等。

可以比较适量地增加肌肉力量,增强肌肉对于耐力跑的支撑能力。

5.增加跑前热身:合理有效的跑前热身是提高中长跑素质的必要训练方法。

首先,进行热身慢跑,然后进行一些动态拉伸和关节活动。

这样可以准备身体,并防止受伤。

6.定期比赛:定期参加中长跑比赛是提高中长跑素质的重要方法之一、比赛可以给予跑者压力,激发斗志,也可以检验训练效果。

通过参加比赛,可以逐步提高比赛经验和技巧,进一步优化训练计划。

7.合理饮食和休息:中长跑是一项高强度的运动,因此,跑者需要注重合理饮食和休息,以保持身体的良好状态。

如何进行中长跑训练

如何进行中长跑训练

如何进行中长跑训练
如何进行中长跑训练
跑步是很多人喜欢的一项健身运动,如何进行中长跑训练?中长跑是田径比赛中竞争激烈、体力消耗较大的一项运动。

科学的训练方法,才能提高运动员的竞技状态。

今天店铺给大家讲讲如何进行中长跑训练!一起来看看吧!
一、持续跑训练法
持续跑训练是指低于比赛速度,长于比赛距离的一种跑法。

持续跑已被公认是发展心脏体积和增加心脏容量的一种训练法,其作用是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改善循环系统的机能,而且还可以提高无氧能力。

采用持续跑训练时,教练员必须掌握跑的速度和时间这两个要素,应注意这样的关系,即:跑速越快,距离应越短。

特别要提醒的是,应根据运动员的实际能力选择正确的跑速,运动员从开始到结束都要匀速跑,必须善于合理分配体力,如果最后阶段降低了速度就不可能达到此种训练方法的基本目的。

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可以通过心率控制这种训练方法:高于30分钟的持续跑训练,心率应该保持130-160次/分,少于30分钟的持续跑训练效果不明显。

而心率每分钟在180次的持续跑也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除心率外,血乳酸的恢复水平以及尿测定等生化手段也都能控制持续跑,但生化手段必须要有特殊的设备,对教练员来说不太适合。

持续跑训练由于速度和距离不同可分为几种类型。

1、跑持续跑
一般持续1-3小时,跑时心率以130-150次/分为标准,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发展必要的耐力,还可以作为大强度训练和紧张比赛后恢复手段。

2、速持续跑
一般持续1-2小时,跑时心率应控制在155-165次/分,这种方法
是发展有氧能力的基础练习。

下载文档。

中长跑的训练方法与技巧

中长跑的训练方法与技巧

中长跑的训练方法与技巧一、训练方法:1.基础训练:中长跑的基础训练是培养运动员的耐力和基本肌力,以提高心肺功能。

基础训练包括长时间的慢跑,每天保持一定的跑步量和频率。

通过长时间的持续跑步,可以增加心肺功能,提高肌肉适应能力。

2.间歇训练:间歇训练是中长跑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高强度的间歇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

例如,进行数组300米或400米的间歇训练,每组之间休息时间较短,以刺激心率的快速上升和恢复,以加强运动员的无氧能力。

3.速度训练:速度训练是提高中长跑运动员速度的有效方法。

速度训练包括短距离的快速跑步,如100米、200米的全力冲刺。

通过速度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提高比赛中的加速度。

4.阶段训练:根据比赛季节的不同进行相应的阶段训练。

一般分为基础期、力量期、提高期和竞赛期。

每个阶段的训练目标和内容都不同,例如基础期注重长跑的持续性和心肺功能的提升,力量期注重肌肉力量的训练,提高期注重比赛前的速度和无氧能力的提高,竞赛期注重比赛状态的调整和技术的提高。

二、技巧:1.正确的姿势:中长跑的正确姿势包括身体的直立、腹部收紧、胸部自然挺起、肩胛骨放松、头颈保持放松和自然前倾等。

正确的姿势有助于节约体力和提高跑步效果。

2.掌握呼吸节奏:呼吸是中长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要注重呼吸的节奏和深度。

一般而言,每跑1-2步吸气,每跑2-3步呼气。

3.控制节奏:在比赛中和训练中,运动员需要学会合理控制自己的跑步速度,根据比赛或训练的需要,控制好跑步节奏。

跑步节奏太快容易造成体力过早消耗,跑步节奏过慢则容易被对手超过。

4.技术训练:中长跑也需要注重跑步技术的训练。

例如,弯道的转弯技巧、地形起伏时的踩踏艺术、比赛中超越对手的技巧等。

技术训练有助于提高比赛的成绩和避免受伤。

5.科学的营养补给:在中长跑训练中,合理的营养补给对于运动员的身体恢复和持久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合理摄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元素,确保身体的能量供给和肌肉的恢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长跑的几种专门性练习方法
专门性练习是中长跑教学中改进技术的辅助性练习,是提高中长跑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的采用,可有效地发展身体素质,掌握正确的技术和改正错误动作。

1
(1)作用:改进落地技术,体会“扒地”动作,发展关节灵活性和动作频率。

(2)练习方法:
①两手扶器械或原地脚尖不离地的交换支撑腿练习。

要求体重由一腿移至另一腿。

②由原地逐渐前移过渡到小步跑20~30米。

要求动作由慢逐渐加快。

③行进间小步跑20~30米。

④小步跑过渡到正常跑40~60米。

要求大腿逐渐抬高,步幅逐渐加大,自然过渡到正常跑。

⑤小步跑加快步频过渡到加速跑。

要求同上。

(3)注意事项:上体正直或稍前倾,重心高抬,骨盆前挺,全身舒展。

大腿积极下压,放松膝、踝关节,小腿顺势前摆,用前脚掌着地、完成“扒地”动作,并迅速伸直髋、膝、踝三关节,同时两臂配合腿的动作前后摆动(图10)。

2
(1)作用,增强抬腿肌群力量,发展关节灵活性和动作频率。

(2)练习方法:
①原地或支撑高抬腿跑。

②行进间高抬腿跑20~30米。

要求动作充分,向前移动不要过快。

③高抬腿跑过渡到正常跑或加速跑40~60米。

要求过渡自然。

(3)注意事项:上体正直或稍前倾,重心高抬,骨盆前挺,全身舒展。

两腿交替屈膝高抬,大腿与躯干接近直角,然后积极下压,用前脚掌着地,并迅速蹬直髋、膝、踝三关节,同时两臂屈肘配合两腿动作前后摆动(图11)。

3
(1)作用:体会蹬、摆技术,增强跑动中后蹬时髋、膝、踝三关节充分蹬伸的力量。

(2)练习方法:
①原地单脚跳,两腿交换跳。

体会蹬地动作。

要求髋、膝、踝三关节充分蹬直,动作有弹性。

②向前上方小跨步跳,体会蹬地力量和蹬、摆动作的配合。

③后蹬跑20~30米。

要求蹬、摆充分。

④后蹬跑过渡正常跑40~60米。

要求过渡要自然。

(3)注意事项;上体稍前倾,动作舒展。

蹬摆积极,全身配合协调(图12)。

4
(1)作用:体会后蹬结束后大小腿边折叠边前摆技术,增强踝关节快速力量,提高协调能力。

(2)练习方法:
①原地后踢小腿跑,体会大小腿的折叠动作。

②行进间后踢小腿跑20~30米。

要求小腿充分向后踢出,向前跑速不要过快。

③大小腿折叠跑过渡到正常跑40~60米。

要求过渡到自然。

(3)注意事项:躯干稍向前倾,在充分后蹬的前提下做大小腿边折叠边前摆的动作。

大小腿折叠要充分,大腿前摆的幅度可小些(图13)。

5
(1)作用:使身体迅速摆脱静状态,获得向前最大冲力。

(2)练习方法:
①起跑后的加速跑,要求上体逐渐抬起,步长加大,步频加快,同时两臂配合两腿做积极有力和摆动。

②慢跑接加速跑:要求过渡自然。

③小步跑接加速跑:要求小步跑身体逐渐前倾至控制不住,向前加速跑出。

④高抬腿跑接加速跑:要求逐渐加快频率,身体逐渐前倾,过渡到加速跑。

(3)注意事项:进入加速跑时,步长逐渐加大,步频逐渐加快,两臂配合两腿做积极而有力的摆动,使动作轻松协调,跑的距离长短可根据具体要求而定。

6
(1)作用:有计划地改变速度,以改进跑的技术,提高一般耐力或速度耐力。

(2)练习方法:
①20米快接40米慢。

②50米快接50米慢。

③100米快接60米慢。

④突然加速并保持一段距离转为匀速或慢跑。

⑤由长距离到短距离的快跑和慢跑(或由短到长),400米300米200米100米80米60米40米20米。

初学者快跑距离较短些,相应慢跑长些,随着练习者水平的提高,逐渐加长快跑距离。

变速距离的长短、速度的快慢、强度的大小应根据练习的目的、要求和练习者的水平而定。

7
(1)作用:用较大强度跑规定距离后,按计划休息一定的时间再跑,以增强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和无氧代谢的能力。

(2)练习方法:
①200~400米段落的间歇跑:要求速度接近或或超过比赛速度。

②400~600米段落的间歇跑:要求速度慢于比赛速度。

(3)注意事项:间歇跑的速度快于比赛速度时,休息时间长一些,当练习者心率接近120次/分时进行下一次练习,慢于比赛速度,休息时间短些,心率没有接近120次/分时,就进行下一次练习。

8
(1)作用:发展学生的一般耐力和跑的能力,掌握和改进跑的技术,增强内脏器官机能,培养学生的速度感觉。

(2)练习方法:
①只规定跑的时间,不要求跑的距离。

场地内5、10、15、20分钟定时跑;公路或田野30、0分钟定时跑。

要求:跑的放松,速度快、慢均可,到时间结束。

②在规定时间内跑完一定距离。

5′20″内跑完1500米;20′内跑完5000米。

(3)注意事项:在巩固、提高途中跑技术阶段,多采用此方法,来培养学生跑的节奏和速度感。

集体练习时让跑的节奏好的同学领跑。

9复跑
(1)作用: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

(2)练习方法:
①30米跑5~7次。

要求:90%力量跑,休息05~1分。

②100米跑2~3次。

要求:80%力量跑,休息1~2分。

③150米跑1~2次等。

要求:70%力量跑,休息2~3分。

(3)注意事项;重复次数应根据学生的体力来定,恰当地掌握休息时间,休息时间太短,容易疲劳,影响教学效果;休息时间过长,又达不到教学目标。

10跑的练习上坡跑、下坡跑、雪地跑、沙地跑、林间跑……,在自然环境下练习,练习者兴奋性高,可提高练习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