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统计和数据

合集下载

应用统计学—第1章 统计学与统计数据

应用统计学—第1章 统计学与统计数据

2.指标:是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一项完整的统计指标由总体范围、时间、地点、指标数 值和数值单位等构成。
(1)统计指标的特征:1)是一定社会经济范畴的具体表 现;2)具有可量性;3)具有综合性 例如:在2007年西南大学本科教学评估中,我们可以
查阅到资源环境学院一系列的指标。如学院拥有一级 学科农业资源利用博士点1个,农业部研究基地1个, 农业部研究室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个,博士学位授 予点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12个。现有在职教职工 10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8 人,硕士生导师53人,教授21人,副教授31人。这 些指标从某一侧面反映了资源环境学院的教学水平的 数量特征。
第1章 统计学与统计数据
1.1 1.2 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与内容 统计数据的来源与类型
1.1 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与内容
1.1.1统计与统计学 1.统计的含义: 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体数量 变动关系和变动规律的活动的总称,是人们 认识客观 世界的一种有力工具。
指标设计 重要内容
(1)统计工作: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收集数据 分析数据 整理数据 解释数据
图1.1 统计研究的过程
(2)统计学的分类 根据统计学的方法的构成,可以将统计学分为 1) 描述统计学: 研究如何取得反映客观现象的数据, 并以图表的形式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显 示,进而通过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反映客观现 象的规律性特征。 描述统计学属于初等统计学。 2) 推断统计学: 研究如何根据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的 特征,所应用的知识主要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属 于较高级的统计学。 描述统计学用的是总体数据,而推断统计学则往往 用样本数据。推断统计学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

应用统计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统计与统计数据收集

应用统计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统计与统计数据收集
1.排序:从没有排序的数据中很难看出数据的整体范围。排序是把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进行排列。
2.茎叶图:
2.3
当数据量很大时,排序和茎叶图都很难得出结论。此时需要使用图表。有多种不同类型的图表可以用来精确描述数值数据,包括频数分布表、折线图、面积图、柱形图、条形图、直方图、频数多边形、圆饼图、散点图、时间序列、曲线图以及对数图等等。
4.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是指由于样本数据测量程序的设计和应用不当所引起的误差。
1.3.6
优势:及时性和共享性 ,便捷性和低成本 ,可靠性和客观性 ,更好的接触性 ,穿越时空性 。
1.4
问卷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调查表。其特点是表中用一系列按照严密逻辑结构组成的问题,向被调查者调查具体事实和个人对某问题的反映、看法,它不要求被调查者填写姓名。问卷设计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3组限:组限也即各组区间的上、下限。确定各组区间的上限和下限时,应保证各组之间既不重叠,又不能遗漏任一数据,使每一个数据都属于某一确定的分组。
重叠和组限不重叠组限
重叠组限——相邻组的上下限重合。
适用于连续型变量。但各组上、下限中有一个不包含再内。通常按“上限不在内”处理,即组区间是 [a, b)的形式。
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1.3.3
在总体中选择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了解总体基本情况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重点调查的特点:
(1) 重点调查适用于调查对象的标志值比较集中于某些单位的场合,这些单位的管理比较健全,统计力量比较充实,能够及时取得准确资料。
(2) 重点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总体现象某些方面的基本情况,而不要求全面准确地推算总体数字。
应用统计学侧重于阐明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并将理论统计学的成果作为工具应用于各个领域。

统计学基础复习提纲复习内容统计数据数据搜集

统计学基础复习提纲复习内容统计数据数据搜集

统计学基础复习提纲复习内容:第一章:统计数据;第二章;数据搜集;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第五章:抽样与参数估计;第六章:假设检验;第七章:相关与回归分析;第八章: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第九章:指数。

重点内容:第一章统计和数据(1)统计的概念和应用(2)统计数据类型: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

(3)统计中的基本概念:总体与样本;参数与统计量;变量。

第二章数据搜集(1)数据来源: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2)调查设计:调查方案设计和调查问卷设计(3)统计数据质量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1)集中趋势的测度:平均数;中位数和分位数;众数(2)离散程度的度量:极差和四分位差;平均差;方程和标准差;离散系数(3)偏态与峰态度量:偏态系数;峰态系数第五、六章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1)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点估计与区间估计(2)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和总体比率的区间估计(3)样本容量的确定(4)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原假设与备择假设;两类错误与显著性水平;检验统计量与拒绝域。

(5)总体均值的检验:大样本检验方法;小样本检验方法。

第七章相关与回归分析(1)变量间关系度量:相关关系的描述和测度;散点图与离散系数。

(2)一元线性回归: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显著性检验。

(3)利用回归房产进行估计和预测第八章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1)时间序列的分解和描述:图形描述;增长率分析(2)预测方法的选择和估计(3)平稳序列的预测: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4)趋势序列的预测:线性趋势预测;非线性趋势预测平均数:x 二2 4 10 11| 14 151096 9.610(2-9.6)2(4-9.6)2 川(15-9.6)2n -110-12、一家公司在招收职员时,首先要进行两项能力测试。

在A 测试中,其平均分数是100分, 标准差是15分;在B 项测试中,其平均数是 400分,标准分数是50分。

统计一到三章重点

统计一到三章重点

第一章概述重点第一节统计的含义和特点1、统计概念:统计是人们正确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实际操作过程,是人们从数据上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活动和结果。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3、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4、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设计阶段、统计调查阶段、统计整理阶段、统计分析阶段、统计数据提供与管理阶段5、统计职能:信息、咨询、监督6、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推断法第二节统计中常用的基本概念1、统计总体及总体单位的概念:统计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

构成总体的个体则称为总体单位。

2、统计总体的特点: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3、统计标志概念及分类: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的具体表现用文字表示;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用数值来表示。

4、统计指标概念、六要素及种类:统计指标是各种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数字资料。

六要素: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指标名称、计量单位、计算方法、指标数值。

种类:数量指标(又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质量指标5、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是表明总体特征的(2)标志可以用数量表示为数量标志,也可以用文字表示为品质标志;指标都是用数量表示联系:(1)统计指标的基础是总体单位及其标志值,总体单位及数量标志值的汇总与综合(2)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不同,确定的总体和总体单位不同,标志与指标也不同6、变异的概念及种类:变异是标志的具体表现在总体个单位间的差异。

种类:品质变异和数量变异7、变量的概念及种类:变量是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

种类:按变量值是否连续分为离散变量(只能用整数表示)和连续变量(可用小数表示);按性质不同可以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第一章 期末复习总结与习题数据与统计学

第一章 期末复习总结与习题数据与统计学

第一章期末复习总结与习题数据与统计学第一章期末复习总结与习题数据与统计学第一章数据和统计1.1.1统计数据它是统计实践过程中获得的各种数字数据和其他相关实际数据的总称。

它是统计工作的目标和成果。

(1)变量和变量值说明现象的某一数量特征的概念也被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取值是变量值,统计数据就是统计变量的具体表现。

例如,固定资产是一个变量,每个企业固定资产的具体价值就是变量值。

为了区别,在本书中,凡是变量均用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而变量值则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连续变量是指变量的值在数轴上是连续的,不能逐个枚举,也就是说,可以在一个区间内取任何实数。

例如,气象上的温度、湿度,零件的尺寸等。

离散变量是指变量的值,它们是整数值,可以逐个列出。

比如企业的数量,员工的数量等等。

确定性变量是受确定性因素影响的变量,即影响变量值变化的因素是明确的,是可解释和可控制的。

随机变量是受许多小的不确定因素(也称为随机因素)影响的变量。

变量的值不能预先确定。

社会经济现象既有确定性变量也有随机变量。

统计学所研究的主要是随机变量。

(二)数据的计量尺度统计数据是整体单位符号或统计指标的具体定量表达。

根据对研究对象计量的不同精确程度,人们将计量尺度由低到高、由粗略到精确分为四个层次: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

1.1.2统计学统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收集、组织、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学科学。

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定量规律。

1.1.3统计数据的规律性客观事物本身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对立统一,必然性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偶然性反映事物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而统计数据是事物必然性与偶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偶然性是对同一事物的多次观察得到的统计数据有差异,而必然性则隐含在统计数据本身。

统计学提供了探索数据内在规律的一套方法,利用统计方法是可以探索出其内在的数量规律性的。

1.4.1直接获取的数据直接统计调查:为获取统计数据而专门组织的调查。

如普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

第一章 统计学基础知识-1

第一章 统计学基础知识-1

直 图 方
30 25 20 15 10 5 0 120% 100% 80% 60% 40% 20% 0%
频 率 累 % 积
频率
5.55 7.05 8.55 10.05 11.55 13.05 14.55 16.05 17.55 其 他
蔗 含 % 糖 量
第三节 统计特征数
反映数据资料的集中性趋势或分散程度的一些特 征数字,统称为统计特征数。 平均数,方差。 征数字,统称为统计特征数。如,平均数,方差 。 平均数: 一、集中性趋势的度量--平均数: 集中性趋势的度量 平均数 描述数据资料的集中性趋势, 描述数据资料的集中性趋势 , 反映资料的一般水 平及中心位置, 平及中心位置,并可作为资料的代表跟其它资料 比较。 比较。
(2)随机误差(偶然误差): )随机误差(偶然误差) 由很多不可避免且无法控制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由很多不可避免且无法控制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 分析测试中: 分析测试中: 分析方法本身的不完善性、仪器、环境、 分析方法本身的不完善性 、仪器、 环境、操作等各个 方面的偶然变化。 方面的偶然变化。 生物试验中: 生物试验中: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 供试材料的不均一性如种子质量、 供试材料的不均一性如种子质量、秧苗素质不可能完 全一致; 全一致; 光照、温度、湿度等影响生长的环境因子也可能随时 光照、温度、 随地发生的变化; 随地发生的变化; 农时操作的不一致性; 农时操作的不一致性; 其它不可预测的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 其它不可预测的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
编号 0 1 2 3 4 5 6 7 8 9 0 11.8 14.1 12.8 14.6 14.9 10.1 11.6 11.0 15.1 13.4 1 13.1 11.9 15.3 10.4 15.0 12.4 12.2 13.0 14.9 10.6 2 9.2 16.7 12.6 13.4 12.1 10.8 7.5 9.2 12.6 6.5 3 8.7 7.4 16.1 14.6 12.6 11.3 13.4 7.0 14.1 11.0 4 12.9 10.0 17.2 10.5 13.0 6.3 14.7 13.2 11.4 11.9 5 13.7 4.4 13.5 8.6 14.1 15.7 14.2 9.0 9.4 11.8 6 9.6 13.2 11.9 15.2 14.4 14.3 14.0 14.0 12.4 12.6 7 13.7 13.8 16.7 11.1 13.1 15.0 15.1 13.2 15.0 9.5 8 8.5 9.1 9.6 14.5 13.3 12.5 6.5 15.0 9.4 12.2 9 15.7 11.9 15.1 12.1 15.0 11.8 8.7 13.8 12.9 8.2

第1章 数据与统计学习题

第1章 数据与统计学习题

第一章数据与统计学一、单项选择题1、指出下面的数据哪一个属于分类数据()A、年龄B、工资C、汽车产量D、购买商品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2、指出下面的数据哪一个属于顺序数据()A、年龄B、工资C、汽车产量D、员工对企业某项制度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3、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据此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统计量是()A、2000个家庭B、200万个家庭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D、200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4、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的人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的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使用信用卡。

这里的“月收入”是()A、分类变量B、顺序变量C、数值型变量D、离散变量5、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消费是200元,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

这里的参数是()A、1000个消费者B、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C、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平均消费额D、1000个消费者的平均消费额6、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作业,在《统计年鉴》中找到的2006年城镇家庭的人均收入数据属于()A、分类数据B、顺序数据C、截面数据D、时间序列数据7、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主管需要研究公司雇员的饮食习惯,改善公司餐厅的现状。

他注意到,雇员要么从家里带饭,要么在公司餐厅就餐,要么在外面的餐馆就餐。

他收集数据的方法属于()A、访问调查B、邮寄调查C、个别深度访问D、观察调查8、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作为样本,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9、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全校抽取4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10、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将全校学生的名单按拼音顺序排列后,每隔50名学生抽取一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11、在一项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A、无区别,是一致的B、有区别,是不一致的C、无区别,是人为确定的D、有区别,但有时是一致的12、对家用电器的平均寿命进行调查,应该采用()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

第一章数据分布的统计表与统计图

第一章数据分布的统计表与统计图

Ⅱ 统计表
什么是统计表
统计表是用来表述统计指标与被说明事物之间数量关系的表格。它可以
将大量数据的分类结果,清晰、概括、一目了然的表达出来。明显地反映 出事物的全貌及其蕴含的特性,便于分析、比较、计算和记忆。
统计表的结构
表号 标题 标目
线条
数字
表注
统计表编制要求
标题:写在表上方,必要时注明资料的地点、单位以及时间等。
例如: 要研究某地区重点高中和普通
高中升学率是否存在显著的差距
准备阶段:根据统计原理选若干能代表全地区 的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 搜集数据:获取该地区所选取重点高中与普通 高中的升学率; 整理与分析数据:计算出重点高中与普通高中 平均升学率等数据; 进行推断:根据现有数据推测整个地区的状况;
Ⅱ 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内容
含义:统计是指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统计的三种涵义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对统计一词的理解一般有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
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和分析和提供
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是统计的基础。
统计资料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
常见的统计工具以及常用的希腊字母 一 、具备简易统计功能的计算器
常见的统计工具以及常用的希腊字母 二、Excel软件
常见的统计工具以及常用的希腊字母 三、SPSS统计软件
SPSS为 Statistical Program for Social Science的简称,即社会科学统计软件
常见的统计工具以及常用的希腊字母 四、常见希腊字母
幅图中若有几个图形线,可以用不同的图形线加以区别,各种图形线的含义 可用图例在适当的位置加以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统计方法》
第一章 统计和数据 主讲教师:杨风寿
【大纲要求】 一、统计的含义 1.什么是统计学 2.统计的应用 二、数据类型 1.变量与数据 2.数据类型 三、数据来源与搜集数据的方法 1.数据的来源 2.搜集数据的方法
【要点详解】
第一节 统计的含义
一、什么是统计学 1.概念 统计学是用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数据 得出结论的一组概念、原则和方法。
2.分类 (1)描述统计 描述统计是研究数据搜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 学方法。其内容包括如何取得研究所需要的数据, 如何用图表形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展示,如何通过 对数据的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所关心的数据特 征。 (2)推断统计 推断统计则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 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内容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 验两大类。
顺序数据最主要的特征在于不论它的数据 是用数值表示的还是用文字表示的,都存在一 定的客观顺序,一定是可以按大小、高低、优 劣进行排序的,也就是数据之间是可以比较大 小、高低、优劣的。
顺序数据的数据之间虽然可以比较大小, 却无法计算相互之间大小、高低或优劣的距离。 这时顺序数据的数据仍然是用来表示事物在性 质上的差异,而不能用来反映事物在数量上的 差异。
②顺序变量 如果类别具有一定的顺序,如“教育程度”, 中学的教育程度就是比小学高,大学又比中学商, 这样的变量称为顺序变量,相应的观察结果就是 顺序数据。 顺序变量比分类变量向前进了一步,它不仅 能用来区分客观现象的不同类别,而且还可以表 明现象之间的大小、高低、优劣关系(如产品的 质量可以分为优质品、合格品、不合格品等)。
二、统计的应用 1.统计的应用领域 统计是适用于所有学科领域的通用数据分析 方法,是一种通用的数据分析语言。 2.统计的误用与滥用 例如:错误的统计定义、错误的图标提示、 一个不合理的样本。数据的遗漏和逻辑错误等。
第二节 数据类型
一、变量与数据 变量的特点是从一次观察到下一次观察会出 现不同结果。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就是数据。
2.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根据获取数据的 方法不同)
观测数据可能是全面数据也可能是样本数 据;实验数据一般都是样本数据。
(1)观测数据 观测数据是对客观现象进行实地观测所取得 的数据,在数据取得的过程中一般没有人为的控 制和条件约束。 在社会经济问题研究中,观测是取得数据最 主要的方法。很多社会经济问题不适合应用实验 的方法,只能通过向实际做调查得到数据,用各 种调查方法得到的数据都属于观测数据。
数值型数据的计量功能要远大于前面介绍 的两种定性数据,其计量精度也远远高于定性 数据。因此,在统计研究中,数值型数据有着 最广泛的用途。
(3)三类数据的比较 从上述三类数据的基本特点可以看出,这三类 数据对事物的描述是由定性到定量、由低级到高级、 从粗略到精细。 相应的适用于不同数据的数据处理方法也是由 少到多,由易到难。很多适用于数值型数据的统计 方法并不适用于定性数据,但适用于定性数据的方 法则大多可以应用于数值型数据。
(2)实验法 实验法是直接获得统计数据的又一重要来源。 通过实验法得到的数据就是实验数据。 在实验中,往往需要将研究对象分为两个组, 一个为实验组,另一个为对照组,对实验组的输 入变量加以控制或改变,而对照组则不加控制, 根据两组的输出结果,可以看到输入变量对输出 的影响。运用实验法要注意的是,
①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产生应当是随机的,研 究对象的不同单位应当被随机地分配到实验组或 对照组,而不应是经过有意识的挑选的。
(2)定量数据 定量变量(数值变量):可以用数值表示其 观察结果,而且这些数值具有明确的数值含义, 不仅能分类而且能测量出来具体大小和差异。 定量变量的观察结果成为定量数据。
特征:都是以数值的形式出现的,有些数 值型数据只可以计算数据之间的绝对差(绝对 距离),而有些数值型数据不仅可以计算数据 之间的绝对差,还可以计算数据之间的相对差 (相对距离)。
【例题1.1】下面变量中属于顺序变量的是(
)。[2008年中级真题]A.职业ຫໍສະໝຸດ B.产品产量C.年龄
D.产品等级
【答案】D
【解析】变量可分为:①分类变量是指只能反
映现象分类特征的变量;②顺序变量,是说明事物
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这类变量的具体表现就是顺
序数据;③数值型变量,是说明事物数字特征的一
个名称。A项是分类变量;B、C项是数值型变量。
1.数据的直接来源—原始数据 搜集数据最基本的形式就是进行统计调查或 进行实验活动,统计调查或进行实验就是统计数 据的直接来源。 (1)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是指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要 求和任务,运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 向客观实际搜集资料的过程。通过统计调查得到 的数据,一般称为观测数据。
(2)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一般是在科学实验环境下取得的 数据。在实验中,实验环境是受到严格控制的, 数据的产生一定是某一约束条件下的结果。在 自然科学研究中实验的方法应用非常普遍,因 此,自然科学研究中所用的数据多为实验数据。
第三节 数据来源与搜集数据的方法
一、数据的来源 从使用者的角度看,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主要有 两种渠道: ☞ 通过直接的调查或实验获得的原始数据,这是 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一般称之为原始或第一手统计 数据; ☞ 别人调查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和汇 总后公布的数据,通常称之为次级数据或第二手间接 的统计数据。一切间接的统计数据都是从原始的、第 一手数据过渡而来的。
二、数据类型 1.定性变量(数据)与定量变量(数据) (1)定性变量(数据) 例如“天气形势”、“职业”和“教育程 度”,这样的变量称为定性变量,定性变量的观 察结果称为定性数据。这类数据的最大特点是它 只能反映现象的属性特点,而不能说明具体量的 大小和差异。
①分类变量 分类变量:只能反映现象分类特征的变量, 分类变量的观察结果就是分类数据。 分类变量没有数值特征,所以不能对其数据 进行数学运算。如“性别”就是分类变量。 分类数据只能用来区分事物,而不能用来表 明事物之间的大小、优劣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