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统计学与统计数据
统计学(全套课件)

1 -7
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
统计学
统计学的应用领域
经济学
医学
管理学
统计学
工程学
社会学
…
1 -8
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
统计学
应用统计的领域
actuarial work (精算)
agriculture (农业)
animal science (动物学)
anthropology (人类学)
Copyright 1994-2000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Inc.
(不列颠百科全书)
1 -6
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
统计学
统计数据的内在规律
(一些例子)
1. 正常条件下新生婴儿的性别比为107:100
2. 投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出现正面和反面的频 率各为1/2;投掷一枚骰子出现1~6点的频率 各为1/6
统计学
统计学的性质
1. 数量性
▪ 有大量数据出现的地方,都要用到统计学
2 .方法论学科
3 . 规律性
▪ 统计学所研究的是总体的数量特征及其分布的规
律性
1 - 16
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
统计学
统计的作用
一. 为党和国家各级领导机构决策服务 二. 为企业单位和社会事业单位管理服务 三. 为广大人民了解社会服务 四. 为科研机构和人员进行理论研究服务 五. 为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发展国际交流
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3. 按计量单位
实物指标、价格指标和劳动量指标
1 - 35
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
统计学
统计指标体系
由若干个相互联
第一章 统计学概述

二、统计学的发展
• (一)古典统计学时期 • 1、国势学派 • 国势学派产生于17世纪的德国,其创始人是海 尔曼·康令(Hermann Conring,1606-1681) 教授。 • 2、政治算术学派 • 治算术学派产生于17世纪中叶的英国,主要代 表人物是威廉· 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 和约翰· 格朗特(Johan Graunt,1620-1674)。
一、总体和样本
• (一)总体 • 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是指由特定的研究目 的确定的一定范围内的所有单位构成的集 合体。 • (二)样本 • 广义而言,样本是指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 单位构成的集合体;但为了符合统计理论 的需要,统计中所指的样本特指从总体中 按照随机原则抽取的部分单位构成的集合。
二、统计标志
三、统计学在我国的应用
• 第一,对系统性及系统复杂性的认识为统 计学的未来发展增加了新的思路。
• 第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法将 为统计分析方法的发展提供新的思想。 • 第三,统计科学与其他科学渗透将为统计 学的应用开辟新的领域。
第二节 统计学的特点和分类
• 一、统计学的特点 • 二、统计学的类别
标志与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 第一、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 是说明总体特征的。例如,一个工人的工 资是数量标志,全体工人的工资总额是统 计指标。 • 第二、标志有用文字表示的品质标志和用 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指标则都是用数值 表区别和联系。
• 在该时期,为现代统计学的发展作出重大 贡献的主要统计学家和理论有:20世纪初 英国的戈赛特(W.S. Gosset,1876-1937)的T 分布理论;20年代英国的费雪(R.A. Fisher, 1890-1962)的F分布理论;30年代波兰的尼 曼(J.S. Neyman,1894-1981)等人的假设检验 理论及置信区间估计等理论;40年代美国 的瓦尔德(A. Wasld, 1902-1950)等学者的统 计决策理论,多元分布理论等。
应用统计学—第1章 统计学与统计数据

2.指标:是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一项完整的统计指标由总体范围、时间、地点、指标数 值和数值单位等构成。
(1)统计指标的特征:1)是一定社会经济范畴的具体表 现;2)具有可量性;3)具有综合性 例如:在2007年西南大学本科教学评估中,我们可以
查阅到资源环境学院一系列的指标。如学院拥有一级 学科农业资源利用博士点1个,农业部研究基地1个, 农业部研究室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个,博士学位授 予点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12个。现有在职教职工 10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8 人,硕士生导师53人,教授21人,副教授31人。这 些指标从某一侧面反映了资源环境学院的教学水平的 数量特征。
第1章 统计学与统计数据
1.1 1.2 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与内容 统计数据的来源与类型
1.1 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与内容
1.1.1统计与统计学 1.统计的含义: 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体数量 变动关系和变动规律的活动的总称,是人们 认识客观 世界的一种有力工具。
指标设计 重要内容
(1)统计工作: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收集数据 分析数据 整理数据 解释数据
图1.1 统计研究的过程
(2)统计学的分类 根据统计学的方法的构成,可以将统计学分为 1) 描述统计学: 研究如何取得反映客观现象的数据, 并以图表的形式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显 示,进而通过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反映客观现 象的规律性特征。 描述统计学属于初等统计学。 2) 推断统计学: 研究如何根据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的 特征,所应用的知识主要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属 于较高级的统计学。 描述统计学用的是总体数据,而推断统计学则往往 用样本数据。推断统计学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
统计学 第一章 总论

(三)现代统计学时期(从19世纪末到现 在,是现代统计学时期 )
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是数理统计学由于同 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紧密结合及被广泛应 用于各个领域而获得迅速发展,各种新的统计 理论与方法、尤其是推断统计理论与方法得以 大量涌现。现代统计学时期是统计学发展最辉 煌的时期。
三、统计学的学科性质
截面数据
又称静态数据,是指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点 上获得的数据,通常是在不同空间上获得的。
二、统计数据研究过程
统计设计
统计设计要在有关学科理论指导下,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目 的和任务,科学地确定统计研究的总体对象,明确所要搜集数 据的种类,确定相应的统计指标及其体系并给出统一的定义和 标准,确定统计数据搜集、整理、推断和分析的基本方法,规 定研究工作的进度安排和质量要求,拟定研究工作的资源配置 和组织实施方式等。 数据搜集就是按照统计设计的要求,有针对地获取所需的统计 数据的环节,也就是说,要通过统计观测或实验的方式、方法 去搜集各种各类计算统计指标所需的原始数据,以及其他已经 存在的各种相关数据。 数据整理就是对通过统计观测或实验所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 必要的系统化处理,使之条理化、综合化,成为能反映总体特 征的统计数据的环节,也称为统计整理环节。 数据分析是在数据整理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对数据进 行各种统计分析,得出某些有用的定量结论的环节,也称为统 计分析环节。
定序数据
是对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分类的结果,表 现为有顺序的类别,由定序尺度计量而成,各 类别之间有大小优劣之分。 表现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具体又分为定距数 据与定比数据两种。
定量数据: 也称数量数据,用数值来表现。是指用数值来
一、统计数据类型 定距数据 是一种不仅能反映事物所属的的类别和
统计学(第四版)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统计和统计数据名词解释1.统计学: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2.描述统计:研究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3.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4.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5.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6.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
7.总体: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8.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9.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10.变量: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11.分类变量:说明事物类别的一个名称。
12.顺序变量:说明事物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
13.数值型变量:说明事物数字特征的一个名称。
14.概率抽样:随机抽样,遵循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一定的机会被选入样本。
15.非概率抽样:不随机,根据研究目的对数据的要求,采用某种方式从总体中抽出部分单位对其实施调查。
16.简单随机抽样:从包括总体的N个单位的抽样框中随机,一个个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每单位等概论。
17.分层抽样:将抽样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某种规则划分为不同的层,然后从不同层中独立、随机地抽取样本。
18.整群抽样:总体中若干单位合并为组,群,抽样时直接抽取群,然后对中选群中的所有单位全部实施调查。
19.系统抽样:总体中所有单位按顺序排列,在规定范围内随机抽取一单位作为初始单位,然后按事先规则确定其它样本单位。
20. 抽样误差: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的误差简答题。
1.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比较:性质不同,非概不依据随机原则选样本,样本统计量分布不确切,无法使用样本的结果对总体相应参数进行推断。
操作简便,时效快,成本低,专业要求不很高。
概率抽样依据随机原则抽选样本,理论分布存在,对总体有关参数可进行估计,计算估计误差,得到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
提出精度要求。
2.数据收集方法的选择:抽样框中有关信息,目标总体特征,调查问题的内容,有形辅助物的使用,实施调查的资源,管理与控制,质量要求3.误差的控制:抽样误差是抽样随机性带来的,不可避免可以计算,改大样本量。
统计学(第三版)课后答案 袁卫等主编

统计学第一章1.什么是统计学?怎样理解统计学与统计数据的关系?答: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
统计学与统计数据存在密切关系,统计学阐述的统计方法来源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目的也在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离开了统计数据,统计方法以致于统计学就失去了其存在意义。
2.简要说明统计数据的来源答:统计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直接的数据:源于直接组织的调查、观察和科学实验,在社会经济管理领域,主要通过统计调查方式来获得,如普查和抽样调查。
间接的数据:从报纸、图书杂志、统计年鉴、网络等渠道获得。
3.简要说明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答:统计调查误差可分为非抽样误差和抽样误差。
非抽样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环节工作失误造成的,从理论上看,这类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抽样误差是利用样本推断总体时所产生的误差,它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控制的。
4.答:(1)有两个总体:A品牌所有产品、B品牌所有产品(2)变量:口味(如可用10分制表示)(3)匹配样本:从两品牌产品中各抽取1000瓶,由1000名消费者分别打分,形成匹配样本。
(4)从匹配样本的观察值中推断两品牌口味的相对好坏。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描述思考题1描述次数分配表的编制过程答:分二个步骤:(1)按照统计研究的目的,将数据按分组标志进行分组。
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时,可将其每个具体的表现作为一个组,或者几个表现合并成一个组,这取决于分组的粗细。
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可分为单项式分组与组距式分组单项式分组将每个变量值作为一个组;组距式分组将变量的取值范围(区间)作为一个组。
统计分组应遵循“不重不漏”原则(2)将数据分配到各个组,统计各组的次数,编制次数分配表。
2.解释洛伦兹曲线及其用途答:洛伦兹曲线是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洛伦兹根据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收入分配公式绘制成的描述收入和财富分配性质的曲线。
洛伦兹曲线可以观察、分析国家和地区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
3. 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答:数据分布特征一般可从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偏态和峰度几方面来测度。
第一章 期末复习总结与习题数据与统计学

第一章期末复习总结与习题数据与统计学第一章期末复习总结与习题数据与统计学第一章数据和统计1.1.1统计数据它是统计实践过程中获得的各种数字数据和其他相关实际数据的总称。
它是统计工作的目标和成果。
(1)变量和变量值说明现象的某一数量特征的概念也被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取值是变量值,统计数据就是统计变量的具体表现。
例如,固定资产是一个变量,每个企业固定资产的具体价值就是变量值。
为了区别,在本书中,凡是变量均用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而变量值则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连续变量是指变量的值在数轴上是连续的,不能逐个枚举,也就是说,可以在一个区间内取任何实数。
例如,气象上的温度、湿度,零件的尺寸等。
离散变量是指变量的值,它们是整数值,可以逐个列出。
比如企业的数量,员工的数量等等。
确定性变量是受确定性因素影响的变量,即影响变量值变化的因素是明确的,是可解释和可控制的。
随机变量是受许多小的不确定因素(也称为随机因素)影响的变量。
变量的值不能预先确定。
社会经济现象既有确定性变量也有随机变量。
统计学所研究的主要是随机变量。
(二)数据的计量尺度统计数据是整体单位符号或统计指标的具体定量表达。
根据对研究对象计量的不同精确程度,人们将计量尺度由低到高、由粗略到精确分为四个层次: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
1.1.2统计学统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收集、组织、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学科学。
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定量规律。
1.1.3统计数据的规律性客观事物本身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对立统一,必然性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偶然性反映事物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而统计数据是事物必然性与偶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偶然性是对同一事物的多次观察得到的统计数据有差异,而必然性则隐含在统计数据本身。
统计学提供了探索数据内在规律的一套方法,利用统计方法是可以探索出其内在的数量规律性的。
1.4.1直接获取的数据直接统计调查:为获取统计数据而专门组织的调查。
如普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
统计学第四版答案

请举出统计应用的几个例子:1、用统计识别作者:对于存在争议的论文,通过统计量推出作者2、用统计量得到一个重要发现:在不同海域鳗鱼脊椎骨数量变化不大,推断所有各个不同海域内的鳗鱼是由海洋中某公共场所繁殖的3、挑战者航天飞机失事预测请举出应用统计的几个领域:1、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应用2、在产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3、在市场研究中的应用④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⑤在经济预测中的应用你怎么理解统计的研究内容:1、统计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统计对象、统计方法和统计规律。
2、统计对象就是统计研究的课题,称谓统计总体。
3、统计研究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数量分析法、抽样推断法、实验法等。
④统计规律就是通过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所揭示的用数量指标反映的客观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
举例说明分类变量、顺序变量和数值变量:分类变量:表现为不同类别的变量称为分类变量,如“性别”表现为“男”或“女”,“企业所属的行业”表现为“制造业”、“零售业”、“旅游业”等,“学生所在的学院”可能是“商学院”、“法学院”等顺序变量:如果类别有一定的顺序,这样的分类变量称为顺序变量,如考试成绩按等级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分为赞成、中立、反对。
这里的“考试成绩等级”、“态度”等就是顺序变量。
数值变量:可以用数字记录其观察结果,这样的变量称为数值变量,如“企业销售额”、“生活费支出”、“掷一枚骰子出现的点数”。
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的图示方法各有哪些:1、定性数据的图示:条形图、帕累托图、饼图、环形图2、定量数据的图示:a、分组数据看分布:直方图b、未分组数据看分布:茎叶图、箱线图、垂线图、误差图c、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散点图d、比较多个样本的相似性:雷达图和轮廓图直方图与条形图有何区别:1、条形图中的每一个矩形表示一个类别,其宽度没有意义,而直方图的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
2、由于分组数据具有连续性,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而条形图则是分开排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⒉样本
抽样
① 样本与样品:样本就是由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组成的 集合,集合中的每一个个体称为样品。构成样本的个 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对总体X进行n次重复独立观察,将n个观察值记 为 且X与1,总X体2,X同…分,布Xn。。则X1,X2,…Xn是相互独立的,
② 简单随机样本 :这样得到的 X1,X2,…,Xn 称为来自 总体X的一个简单随机样本,n 称为样本容量。当 n 次 观察一经完成,我们就得到一组实数 x1,x2,…,xn, 它们依次是样本 X1,X2,…,Xn 的观测值,称为样本 观测值,简称样本值。
应用统计学
Applied Statistics
理学院
第1章 统计学与统计数据
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与内容 统计数据的来源与类型
§1.1 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与内容
一.统计与统计学 含义:统计,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体数量变动关
系和变动规律的活动的总称,是人们认识客观 世界的一种有力工具。 步骤: 收集数据 整理数据 分析数据 解释
条件: (a)相互独立 (b)与总体同分布
③抽样方法
有放回抽样 无放回抽样
有限总体 无限总体
独立性
有限 N/n大于等于10 N/n小于10
无限
独立
三.参数与统计量 参 数:是指总体的某种特征值,又称为数字特征。 统计量:是由样本构成且不含未知参数的样本的函数。
四.标志与指标 标志:是用来说明总体中各个个体普遍具有的属性或
灯泡厂灯泡(寿命)的全体可以作为一个总体,而其 中的每个灯泡就是个体。
在科学实验中,所有实验数据的全体可以看作是一个 总体,若实验无限地进行下去,由实验数据构成的总 体就是一个无限总体。
※有时无需或不能对总体中的每一个体都进行调查, 因此常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研究,根据所
抽得的部分个体的数量特征来推断总体。
特征。 指标:是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指标按
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 指标。
§1.2 统计数据的来源与类型
一. 统计数据的来源 直接来源 间接来源 二. 统计数据的类型
统计数据 数分值类型数数据据定 定定 定序 类比 距数 数数 数据 据据 据
依据测度 类型划分
小结
统计学基本概念 总体、样本、简单随机样本、数字特征、统计 量
统计数据的来源与类型 统计数据的分类
分类
描述性统计 推断性统计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ferential statistics
二 .总体与样本
⒈总体与个体: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某项数量指标 的值的全体(有限/无限);总体中的每一个可 能观察值称为个体。
例如:
全国高校教师(收入)组成的全体可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