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教案
化学:3.2.2《溶液的酸碱性与PH》教案

[过]除了试纸外,我们在实验室最常用的是酸碱指示剂。
[板书](2) 酸碱指示剂
[讲]酸碱指示剂一般是弱有机酸或弱有机碱,它们的颜色变化在一定的pH范围内发生的,因此,可以用这些弱酸、弱碱来测定溶液的pH。
但只能测出pH的范围,一般不能准确测定pH。
[投影]
指示剂甲基橙石蕊酚酞
变色范围
pH
溶液颜色红-橙-黄红-紫-蓝无色-浅红-红
[讲]上述两种测定方法,都不是很精确,要想准确测定溶液的pH应该使用pH计
[板书](3) pH计
[讲]测试和调控溶液的pH,对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和医疗保健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医疗上,当体内的酸碱平衡失调时,血液的pH是诊断疾病的一个重要参数,而利用药物调控pH则是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生活中,人们洗发时用的护发素,其主要功能也是调节头发的pH使之达到适宜
的酸碱度。
在环保领域中,酸性或碱性废水处理常常利用中和反应,在中和处理的过程中可用pH自动测定仪进行监测和控制。
在农业生产中,因土壤pH影响植物对不同形态养分的吸收及养分的有效性,各种作物生长都对土壤土壤的pH范围有一定的要求。
在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溶液的pH的控制常常是影响实验结果或产品质量、产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板书]4、pH的应用
[投影]
[过渡]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是十分方便,掌握有关的pH 计算是十分重要的。
高中化学 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教案

第三章第三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2、学会溶液pH的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
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关于溶液pH的计算
教学方法
推理法、讲述法、分析比较法
学法指导
自学,预习
主要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备注
一、溶液的酸碱性
1、溶液的酸碱性与CH+、COH-的关系
教后感:
课题第三章第三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2学会溶液ph的简单计算教学重点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教学难点关于溶液ph的计算教学方法推理法讲述法分析比较法学法指导自学预习主要教具多媒体一溶液的酸碱性1溶液的酸碱性与ch纯水中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后水的电离平衡如何移动
(1)为什么要引入溶液的pH
示例:植物适宜生长在中性的土壤中,要测土壤溶液的酸碱度;医生要检测病人的血液,尿液等,要测酸碱度,掌握病人的健康状况;有关部门需要碱性,经常要用到一些CH+很小的溶液,这时就很不方便,因此要引入溶液的pH。
(2)表示方法:pH= -Ig CH+
(2)观点:①强酸溶液的酸性不一定比弱酸溶液的酸性强②酸性强的溶液不一定是强酸③酸性相同的溶液,弱酸浓度大,中和能力强④中和能力相同的酸提供H+的物质的量相同,但强酸溶液的酸性强。
安排学生课后阅读资料,并完成某些物质的pH的测定,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实验能力。
三、巩固练习
书面作业:计算0﹒01mol/LNaOH溶液、0.01 mol/L的H2SO4溶液的pH.如果将它们等体积混合,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并计算混合液的pH.
理解ph值与酸碱度关系的教案

好的,下面是一份关于理解pH值与酸碱度关系的教案的文章,希望能够对您有帮助。
一、教学目标1.了解酸碱度和pH值的概念和含义;2.学习如何使用pH计检测酸碱度;3.掌握酸碱反应的原理及相关实验;4.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让学生理解酸碱度和pH值的含义及他们之间的关系;2.帮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pH计进行酸碱度测量;3.手把手教学生实验酸碱反应的原理及实验过程。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授:讲述酸碱度和pH值的概念,授课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并通过图表和实例分析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示范:展示如何使用pH计测量酸碱度,让学生逐步熟悉实验的过程。
3.实验:进行酸碱反应的实验,手把手教导学生如何进行,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并掌握实验方法。
四、教学内容第一部分:酸碱度和pH值的概念1.什么是酸碱度?酸碱度是指物质对水的酸碱性质的表现程度。
酸性物质中含有酸性质子(H+),碱性物质中含有碱性氢离子(OH-),当它们溶解在水中时,会形成氢离子(H+)和羟基离子(OH-),这些离子的数量就是酸碱度的度量。
2.什么是pH值?pH值是对物质酸碱程度的一种数值表达方式。
它是用10的负对数来表示物质中H+离子的浓度,pH值越小表示酸性物质越强,pH值越大表示碱性物质越强,pH值为7表示中性物质。
第二部分:如何使用pH计测量酸碱度1.pH计的原理pH计是一种用于测量溶液pH值的仪器。
它通过电极检测pH值,根据电极采集到的电位信号,计算出溶液中H+离子的浓度并转化为pH值。
2.pH计的使用步骤(1)将电极的金属尖端放入待测溶液中,确保电极完全浸入溶液中;(2)插上pH计电缆的接头,将其他端口分别插入pH计仪器的电极插口;(3)等待pH计仪器自动校准,并记录下测定值。
第三部分:酸碱反应的原理及实验1.酸碱反应的原理当酸(H+)与碱(OH-)相遇时,会形成水(H2O)和盐。
当酸或碱的浓度增大,其反应速率会加快。
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教案

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适用学科高中化学适用年级高中二年级适用区域辽宁等新课标地区课时时长(分钟)1课时/60分钟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c(H+)、c(OH-)溶液的酸碱性与PH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中和滴定的仪器、试剂及操作酸碱溶液稀释时PH的变化关于溶液PH的计算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溶液的PH、POH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2、掌握PH值的计算方法3、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教学重点PH计算、酸碱中和滴定原理教学难点PH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回顾水的离子积的表达形式及影响水电离的因素二、知识讲解知识点1溶液的酸碱性与c(H+)和c(OH—)的关系:电解质溶液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溶液中c(H+)(mol/L)溶液中c(OH—)(mol/L)c(H+)与c(OH—)比较c(H+)·c(OH—)溶液酸碱性纯水=10-7 =10-7 相等10-14中性盐酸加HCl,c(H+)增大,平衡左移>10-7 <10-7c(H+)>c(OH—)10-14酸性氢氧化钠加NaOH ,c (OH —)增大,平衡左移<10-7>10-7c (H +)<c (OH —)10-14碱性中性溶液c (H +)= c (OH —)= 1×10-7mol/L酸性溶液c (H +)> c (OH —),c (H +)> 1×10-7mol/L碱性溶液c (H +)< c (OH —),c (H +)< 1×10-7mol/L注:①水中加酸或碱均 抑 制水的电离,但由水电离出的c (H +)与c (OH —)总是相等。
②任何电解质溶液中,H +与OH —总是共存,但不能大量共存。
溶液的酸、碱性主要在于c (H +)与c (OH —)的相对大小。
c (H +)与c (OH —)此增彼长,且K w = c (H +)·c(OH —)不变。
溶液酸碱性与PH教学设计

《溶液酸碱性与PH》教学设计——王杰一、教学目标1、知道溶液酸碱性与C(H+)和C(OH-)的关系2、明确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3、通过练习掌握PH 的简单计算4、了解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1、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2、PH的简单计算三、教学设计【复习]】这节课我们学习《水溶液》第二课时,首先让我们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水是一种弱电解质,能够电离出少量的H+和OH- 并且他们的乘积还是一个常数,水的离子积,这个式子同样适用于其他的稀水溶液,在室温下,这个值等于1.0*10-14【导入】很多电解质溶液都显示出一定的酸碱性,那么[H+]和[OH-]和溶液酸碱度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思考交流与研讨中的例题,并且将1题的表格填写完整。
【板书】溶液酸碱性与PH 一、溶液酸碱性与[H+]和[OH-]的关系【讲述】这些溶液的浓度都很小,因此为稀水溶液,在稀的水溶液中,根据水的离子积是常数,我们可以知一求一,(分析例题)提示我们计算[OH-]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我们能够计算出表格里的浓度(对答案),表格中既有酸也有碱,为了方便我们对比,再下边加上一组,当化合物为氯化钠,浓度为1.0*10-3的时候,求H+]和[OH-](学生得出结论)【分析】通过对比各组数据我们发现,不论溶液时中性,酸性,还是碱性,都存在着[H+]和[OH-],首先我们分析溶液中的[H+]和[OH-],大家看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H+]和[OH-]相等)酸性中呢?(学生回答)并且随着H+浓度的增加,酸性增强。
碱性中呢?(学生回答)并且随着[OH-]的增强,碱性越强。
那也就是说,若溶液中[H+]=[OH-],则为中性;当[H+]>[OH-],则为酸性;当[H+]<[OH-],则为碱性。
【板书】边讲解边板书【导入】那我们看,如果用浓度表示溶液酸碱性,要知道[H+]和[OH-],比较相对大小之后,才能判断,因为在稀水溶液中,[H+]和[OH-]很小,用其相对大小表示很不方便,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就引入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板书】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关系1、定义【讲述】我们先来看PH是如何定义的?当溶液中[H+]=10-3,我们观察,这个数字麻烦,麻烦在哪里了?(学生:负指数)那我们试着运用数学方法把他拿下来,我们取[H+]的负对数,则右边=-3,可是负数还是没有正数用着顺手,所以干脆我们取负对数了。
酸碱平衡和pH值的教案

酸碱平衡和pH值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酸碱平衡和pH值的基本概念;2、掌握酸碱指示剂颜色和pH值之间的关系;3、理解酸碱平衡对生命体系的重要性;4、学习使用pH计测定物质的pH值。
二、预习导引:寻找日常生活中有酸性、中性和碱性的物质,了解它们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三、教学过程:【课前导入】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工作或研究中有哪些需要用到pH值的情形,并举例说明。
【知识传递】1、酸碱平衡和pH值的定义酸碱平衡是指体液中酸性和碱性成分的平衡状态。
酸碱指的是水中的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的浓度,也叫 pH 值。
pH 值越小,酸性越强,越大则越碱性,中性就是 7。
人体内 pH 值偏酸性,大约为 7.35 ~ 7.45。
血液 pH 值下降至 7.3 以下或升高到 7.5 以上,都将影响细胞内外环境的平衡,导致神经、肌肉、心血管等多方面的功能异常。
2、酸碱指示剂的使用pH值可以通过酸碱指示剂的颜色来判断。
酸碱指示剂是根据它们在不同 pH 值下的结构和颜色变化而设计出来的。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酚红、甲基橙、溴甙酸、酚酞等。
3、生命体系中的酸碱平衡酸碱平衡对生命体系至关重要。
生命体系中的酸碱平衡是一个复杂的平衡过程,涉及到多种化学反应和调节机制。
人的肺、肝、肾等器官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帮助维持酸碱平衡。
4、pH计的使用pH计是一种用来测定物质 pH 值的仪器。
pH计利用玻璃电极和参比电极之间的电势差来测定溶液的 pH 值。
pH计一般由电极、电路和数字显示器等组成。
【课堂互动】请同学们分组,进行小实验。
用酚红、甲基橙酸碱指示剂检测一下日常所见的几种饮品,测出它们的pH值。
试着加入一些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来调节饮品的pH 值,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课后作业】1、了解某种生活或工作环境中酸碱的特性;2、调查一种物质的 pH 值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四、板书设计:酸碱平衡和pH值教案一、酸碱平衡和pH值的定义二、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三、生命体系中的酸碱平衡四、pH计的使用五、小实验:测定饮品的pH值五、教学评价:1、掌握了酸碱平衡和pH值的基本概念;2、学会了使用酸碱指示剂和pH计测定物质的pH值;3、了解了酸碱平衡对生命体系的重要性;4、参与了小实验,积极探究和发现问题。
3-2-2溶液的酸碱性与pH(教案)-高中化学人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溶液的酸碱性与pH〖教学目标〗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及pH。
2.掌握检验溶液pH的方法。
3.了解溶液的pH的计算及溶液稀释时pH的变化规律。
4.了解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溶液酸碱性与pH的计算〖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设疑〗酸性溶液中是否存在OH-?碱性溶液中是否存在H+?〖学生活动〗根据常温时水的电离平衡,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改变条件后c(H+)和c(OH-)的值或变化趋势(增大或减小)。
〖讲解〗纯水中,对水电离平衡是无影响的,c(H+)=c(OH-)=10-7,在纯水中,加入少量的HCl,引入了H+,导致平衡左移,c(H+)>10-7,c(OH-)<10-7,即c(H+)>c(OH-);在纯水中,加入少量的NaOH,引入了OH-,平衡左移,c(H+)<10-7,c(OH-)>10-7,即c(H+)<c(OH-)。
2.新课讲授〖板书〗一、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设疑〗能否用c(H+)等于多少来判断溶液酸、碱性?〖回答〗温度不同,Kw不同,c(H+)不同,不能用c(H+)来判断溶液酸、碱性,只能通过c(H+)和c(OH-)的相对大小来判断。
〖板书〗酸性溶液中:c(H+)>c(OH-);中性溶液中:c(H+)=c(OH-);碱性溶液中:c(H+)<c(OH-)。
〖讲解〗在初中化学中我们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度,那么pH与c(H+)又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将H+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称为溶液的pH。
〖板书〗pH=﹣lgc(H+)。
〖展示〗25℃,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图〖讲解〗酸性溶液,c(H+)>10-7,pH<7;中性溶液,c(H+)=10-7,pH=7;碱性溶液,c(H+)<10-7,pH>7。
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碱性越弱,pH的适用范围是0~14。
〖板书〗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碱性越弱,pH的适用范围是0~14。
酸性溶液,c(H+)>10-7,pH<7;中性溶液,c(H+)=10-7,pH=7;碱性溶液,c(H+)<10-7,pH>7。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案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案篇一:《溶液的酸碱性与pH》教学设计鲁科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的高二第3章第1节溶液的酸碱性与pH ―――――广州市第一中学林婉贞 2013.9.27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
(2)使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H+]、[OH-]及pH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利用教材,学会读表,自主学习(2) 通过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通过回顾旧知识,推导新知识。
(3)培养极短时间内整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课堂上各种各样的信息,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积极回答问题,说出自己的见解(4)培养学生养成动手实验前想清楚实验方案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合作交流的愉悦感(2)自主学习的成就感二、教学重难点:水的离子积,溶液酸碱性和溶液pH值的关系三、教学设计思路:紧扣教材、依学生水平进行顺向思维教学,在回顾旧知识,掌握新知识过程中,不断回顾水的电离平衡,强调逻辑思维,以达成了三维目标。
四、教学实录123五、同课异构的评价记录两位老师的目标设计不一样,组织不一样。
林婉贞的课:①紧扣教材、依学生水平进行顺向思维教学,在新旧知识之间不断渗透水的电离平衡移动解决问题,强调建构逻辑思维。
行云流水,有矛盾,有碰撞,达成了三维目标。
②教学设计成熟,指导学生会学,不断提醒学生使用教材去生成知识,有层次有递进,思考深度到了。
③设计问题能调动学生思维,课堂气氛和协自然。
杜明成的课:①学科专业水平高,希望通过实验产生认知冲突,解决三个问题,但三个问题同时抛出,让学生无所适从。
②设计想跳出教材,逆向思维展开教学,高定位设计教学线路,但过于拔高,逆向知识线逻辑关系不明显,学生反应不断递减。
③教学重点放在pH的计算,如果放在第3课时来上就很合适。
六、教学反思作为一名老教师,用多了教材,就想跳出教材,这容易跳出学生。
只要深刻思考学生情况、把握教材重点,才能上出高质量的课,出彩不只是创新,更重要是落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例:植物适宜生长在中性的土壤中,要测土壤溶液的酸碱度;医生要检测病人的血液,尿液等,要测酸碱度,掌握病人的健康状况;有关部门需要经常测定雨水是否是酸雨;工厂要配制电镀液等都需要了解溶液的酸碱性,经常要用到一些CH+很小的溶液,这时就很不方便,因此要引入溶液的pH。
(2)表示方法:pH=0-7mol
CH+>COH-
1×10-14
中性
=10-7mol
=10-7mol
CH+= COH-
碱性
<10-7mol
>10-7mol
CH+<COH-
[强调指出]:任何水溶液中存在的H+和OH-作为矛盾的双方,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共同决定了溶液的酸碱性。(对立统一的观点)
2、溶液的pH
(3)意义:表示溶液中CH+的大小,即能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
(4)示例:
A、以教材中四种溶液的氢离子浓度为例,求四种溶液的pH.
B、求10ml的0.2 mol/L的H2SO4的pH.如果将溶液稀释至10倍、100倍,求溶液的pH.
C、怎样求pOH?
二、溶液的酸性的强弱与酸的强弱
(1)酸的强弱是以电解质的电离来区分的: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的酸是强酸,弱电解质只有部分电离的酸是弱酸;溶液的酸性是由溶液中CH+决定的,CH+越大的溶液,则酸性越强,反之越弱。
课题
第三章第三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2、学会溶液pH的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
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关于溶液pH的计算
教学方法
推理法、讲述法、分析比较法
学法指导
自学,预习
主要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备注
一、溶液的酸碱性
1、溶液的酸碱性与CH+、COH-的关系
[提出问题]:
纯水中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后,水的电离平衡如何移动?建立新平衡时溶液中的CH+、COH-如何变化?
[分析讨论,总结规律]:
结论:无论酸性、中性、碱性溶液里,都同时存在着OH-、H+,常温下,CH+、COH-的乘积是一个常数(1×10-14)
溶液酸碱性
CH+
COH-
CH+、COH-
CH+·COH-
教后感:
(2)观点:①强酸溶液的酸性不一定比弱酸溶液的酸性强②酸性强的溶液不一定是强酸③酸性相同的溶液,弱酸浓度大,中和能力强④中和能力相同的酸提供H+的物质的量相同,但强酸溶液的酸性强。
安排学生课后阅读资料,并完成某些物质的pH的测定,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实验能力。
三、巩固练习
书面作业:计算0﹒01mol/LNaOH溶液、0.01 mol/L的H2SO4溶液的pH.如果将它们等体积混合,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并计算混合液的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