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2中考语文一模分类汇编四 文言文 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北京市部分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名著阅读

北京市部分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2023年北京市房山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三、名著阅读(5分)14. 学校要举办“读名著,促成长”主题活动,请你结合一部名著的具体内容,谈谈读书是如何促进你的“精神成长”的。

(100字左右)2023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16.青少年不仅要爱读书、读好书,还要善读书。

阅读读书方法“小贴士”(见右图),结合你读过的任意一部名著,说说你是如何读书的。

(100字左右。

本试卷中出现的名著除外)答:______2023年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三、名著阅读(5分)15. 看到下边这幅图,你会联想到哪一本书?请联系原著中的某个人物形象,用简洁的语言诠释这幅图。

2023年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三、名著阅读(5分)17.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回答记者有关全民阅读的问题时,全国政协委员蒙曼谈道:“读书就是建立起读者与书之间的联系。

”请你结合读过的名著中的具体内容,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100字左右)答:______2023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三、名著阅读(5分)14.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关于它的由来,有这样一个传说:一位勇士独自解救了被恶龙困在深山中的美丽公主,公主将一本书作为礼物送给了他——从此,书便成为了胆识和力量的象征。

在你阅读过的名著中,哪一本书中的人物也让你感受到了胆识和力量?请结合书中的具体内容和自身的阅读体验谈一谈。

(100字左右)2023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三、名著阅读(5分)17. “义”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

“道义”“正义”“忠义”“恩义”“侠义”都属于“义”的范畴。

请你从读过的名著中选择一个人物,说说其身上体现了哪种“义”,并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这种“义”是如何体现的。

(100字左右)答: ______________2023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三、名著阅读(5分)13.阅读名著可以让我们开阔视野,锻炼思维,体验情感,养成品德。

班级黑板报拟推出好书推介专栏,请从你读过的名著中选择一两部,结合书的主要内容和上述阅读名著的一种益处为该专栏写一则推介语。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doc文言文阅读专题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doc文言文阅读专题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一)一.水仙(清)李渔水仙一花,予之命也。

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

无此四花,是无命也。

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

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

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

”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

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

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注释]①秣陵:指南京。

②质:抵押。

③迨:等到。

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1)各司一时.(2)欲.购无资(3)请已.之(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10.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12.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3分)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二.台州林道人①诣谢公②。

东阳③时始总角④,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

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⑤令还,而太傅留之。

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因流涕抱儿以归。

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⑥见!”(选自《世说新语》)【注】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

②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

③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

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

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1

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1

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包头市,二(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10分)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

公使吏禁之.,日:“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日:“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表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日:“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公日:“善。

”使内勿服,逾月,而国莫之服。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1)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2)公使吏禁之.9.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1)公何以不使内勿服?(2)逾月,而国莫之服。

10.划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用今天的熟语怎样表述?(2分)11.你从这则小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3分)【答案】8. (1)喜欢 (2)代词,代女扮男装的行为9. (1)君主您为什么不让宫中的人不要女扮男装呢?(2过了一个月,齐国都城里再没有人(或女子)穿着这种服装了。

10. 比喻。

挂羊头没羊肉。

11.上行则下效;要想纠正某种不正之风,上级的以身作则比法律制止更有效。

【长春市,一(二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分)鲁恭为中牢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

袁安③闻之,疑其不实,阴④使人往视之。

其人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

有雉⑤过,止其旁,旁有儿童。

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

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也。

今蝗不犯境,一异也;爱及鸟兽,二异也;童有仁心,三异也。

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选自《后汉书》)【注释】①中牢: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

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

③袁安:河南郡太守,是鲁恭的上司。

④阴:暗中。

⑤雉(zhì):野鸡。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分)①阴使.人往视之()②欲察.君之政也()15.鲁恭任中牢令时,上司袁安“使人往视之”,官差此行目的何在?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北京市部分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北京市部分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取材于王嘉《拾遗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①[苏颋]唐朝大臣、文学家。②[杂处]住在一起。③[旋吹火光]把暗的灰烬再吹出火光来。
④[贾逵]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臣。⑤[牒]书籍。⑥[扉]门扇。
有些古人的读书条件非常艰苦。宋濂求学时无书可观,无“①”,无鲜衣美食之享,但他学习勤奋专注;苏颋读书无灯烛,但他②;贾逵读书③,但他明惠善学。这三个人的经历启示我们:④。
A.班师回朝B.为人师表C.三人行,必有我师D.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5.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甲】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翻译: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
理解:曹刿的同乡劝他不要进见鲁庄公,是因为同乡认为鲁庄公和高官们见识非常浅陋,曹刿难以劝说成功。
【乙】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节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
材料二
时新政日下,钱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④行手实法⑤,不时施行者以违制⑥论。轼谓提举官日:“违制之坐⑦,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⑧。
(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注:①[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②[武]苏武,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汉武帝时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至汉昭帝方获释归汉。③[旃]毛织品。④[羝]公羊。⑤[常惠]西汉杰出的外交家,苏武的副使。⑥[汉节]汉代使臣所持的节,由皇帝授予,是国家的象征,保护它也体现出对国家忠贞的感情。
1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长勺之战,鲁国以弱胜强,离不开曹刿的远见。阅读上文和下面两则材料,分别说说“远见”在曹刿、张文节和苏轼身上的记①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估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②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③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诸将效①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②山陵,前左水泽。

’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③,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

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④士大夫⑤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注】①效:贡献,呈献,②倍:通“背”,背向,背着。

③陈:通“阵”,布阵摆开阵势,④拊循:抚慰,安抚,引申为受过训练,听从指挥。

⑤士大夫:指一般将士(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 诸将效首虏,毕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B. 顾诸君不察耳/元方入门不顾C. 置之亡地而后存/且焉置士石D. 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今非昔比(2)请用三“/”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3)你认为韩信用兵有什么特点?背水之战这一故事对我们有何启示?【答案】(1)A(2)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3)特点:不拘泥古法,实事求是;通晓士卒心理、善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启示:①遇到艰难处境时,要敢于拼搏、不冒险;②处于逆填时。

如果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就难以摆脱困境。

【解析】【分析】(1)A项,两个“毕”都解释为:全、都。

B项,第一个“顾”:不过、但是;第二个“顾”:回头看。

C项,第一个“置”:置于;第二个“置”:放置。

D项,第一个“今”:这次。

第二个“今”:如今、现在。

故选A。

(2)这句话的大意是:况且我所率领的并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将士,这即是所谓的‘驱赶着街市上的平民百姓去作战’,势必非把他们置于死地,使他们人人为各自的生存而战不可!所以应该这样停顿: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3)韩信带领的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将士,因此他根据实际情况,变通战法;并且他把战士置于死地,让他们为各自的生存而战,可以看出他通晓士兵心理。

北京市2022中考语文一摸汇编-文言文阅读(02含解析解析)

北京市2022中考语文一摸汇编-文言文阅读(02含解析解析)

北京市2022中考语文一摸汇编-文言文阅读(02含解析解析)怀柔区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第12~14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味道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指出与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A.弄虚作假.B.假人假.义C.假.戏真唱D.假.公济私(2)走.送之A.飞沙走.石B.走.南闯北C.走.马观花D.走.投无路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翻译:(2)不敢出一言以复翻译:14.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填空(2分)选文从借书抄录之劳, ① , 百里投师之艰;②四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年时代求学的困难。

参考答案:12(1)D(2)C (本题满分2分,选对一空给1分)13(1)因此我即使专门愚钝(笨),但最终把握了专门多知识。

(2)不敢说一句话来辨论(本题满分4分,译对一空给2分)14①从师问学之难②旅居生活之苦(本题满分2分,填对一空给1分)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醉翁亭记》,完成第12—14题。

醉翁亭记欧阳修①环滁皆山也。

2024北京九年级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4北京九年级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4北京初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024北京西城初三一模)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甲】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乙】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丙】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进尽忠.言/忠.之属也不求闻.达/卒获有所闻.B.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苟全性命/故不为苟.得也C.咨诹善道./行道.之人遂许先帝以驱驰./公将驰.之D.奉.命于危难之间/不知口体之奉.若.无兴德之言/心不若.余之专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猥自枉屈翻译:委屈自己,降低身份。

理解:体现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乙】斟酌损益翻译:权衡利弊得失。

理解:诸葛亮期望臣子们多考虑出师北伐的利弊。

【丙】察纳雅言翻译:明察接纳好听顺耳的言论。

理解:诸葛亮希望刘禅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3.根据选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①。

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②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③之力,效④忠贞之节,继之以死!”(选自《三国志》)材料二主簿杨颙(yóng)谏曰:“……今丞相亲理细事,汗流终日,岂不劳乎?”孔明泣曰:“吾非不知。

中考语文试题真题分类汇编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解析

中考语文试题真题分类汇编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解析

中考语文试题真题分类汇编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布司马迁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

至,留邸一月,见罢④。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①嫚:侮辱。

②瘳(chōu):(伤、病)痊愈。

③使酒将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⑤股肽: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单于/尝为书熳吕后B. 欲/以为御史大夫C. 上默/然惭D. 故/特召君耳(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是________②贤________③恐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1)C(2)这;才能;担心,害怕(3)①(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②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①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一模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东城】四、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完成第12-14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⑴广故数言欲亡.亡:⑵诸郡县苦.秦吏者苦: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⑴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⑵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4.选段从动作、语言等方面直接刻画了陈胜这个历史人物,请说说从中体现了他能“为王”的哪些特点。

(4分)答案:12.⑴逃跑。

⑵苦于,痛恨。

(共2分。

共2道小题,每小题1分)13.⑴即使能免除死刑,但因为驻守边疆死去的人本来也有十分之六七。

⑵筑台盟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共4分。

共2小题,每小题2分。

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14.答案要点:⑴有大志,敢于抗争命运;⑵果敢;⑶有权谋;⑷对天下形势有清楚的了解。

(共4分。

共4点,每点1分)【西城】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第12-14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援.疑质理援:(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略无慕艳意14.作者“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答案:12.①引、提出②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评分标准:共2分。

共2个小题,每小题1分。

13.①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②毫无羡慕的意思。

评分标准:共4分。

每小题2分。

1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评分标准:2分。

【朝阳】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第12-15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朝.服衣冠皆朝.于齐 B.又弗.如远甚弗.之怠C.时时而间.进又何间.焉 D.期.年之后失期.,法皆斩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吾妻之美.我者美:(2)闻.寡人之耳闻: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2分)(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谤讥于市朝15.结合全文内容填空。

(每空限3字)(2分)因为邹忌①,齐王②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所以齐国“战胜于朝廷”。

答案:12. B(2分)13.(1)认为……美(2)使……听到(共2分。

每小题1分)14.(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2)在公共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

(共2分。

每小题1分)15.答案:①善进谏②肯纳谏(共2分。

每点1分)【海淀】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2—14题。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肉食者鄙.鄙:(2)小惠未徧.徧:(3)牺牲..玉帛牺牲:(4)彼竭我盈.盈: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2分)(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2)一鼓作气1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对于一国之君来说,对敌作战的重要条件是什么?(2)对于曹刿来说,作出可以追击齐军这一决定的过程是怎样的?(均用原文回答)(4分)2)过程:答案:12. (1)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2)同“遍”。

(3)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4)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共2分。

共4小题,每小题0.5分)13.(1)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或: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2)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或:齐军第一次击鼓进攻时,他们的士兵鼓足了勇气。

)(共2分。

共2小题,每小题1分)14.(1)条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过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共4分。

第(1)小题1分;第(2)小题3分〕【通州】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第12—14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录毕,走.送之走:(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俯身倾耳以请14.作者对同舍生优越的条件“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答案:12.(1)跑(2)通“披”,穿。

(共2分。

共2道小题,每小题1分)13.(1)因此,人们大多把书借给我。

(2)低下身子,侧着耳朵(去)请教。

(共4分。

每句2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1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共2分。

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大兴】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2~14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③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忌不自信.小信.未孚 B.朝.服衣冠朝.晖夕阴C.闻.寡人之耳者鸡犬相闻. D.时时而间.进又何间.焉1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4分)(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4. 从文中找出能表现邹忌自省心理历程的语句。

(2分)答案:12.B (共2分)13.(1)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

(2)从这些看来,大王你受蒙蔽很深了。

(共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