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损伤病人护理常规
肾挫伤的护理措施

肾挫伤的护理措施引言肾挫伤是指由于外力作用导致肾脏受损的一种疾病,其发生率逐年增高。
肾挫伤可能会影响肾脏的功能,导致尿液异常、腰痛等症状。
为了保护患者的肾脏功能和促进康复,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肾挫伤的护理措施,旨在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病情。
护理措施1. 病情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观察患者是否有腰部疼痛、血尿或尿频等症状。
•检查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并及时记录。
•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尿素氮和肌酐浓度、尿常规等,以评估肾功能是否受损。
2. 卧床休息•对于肾挫伤患者,在早期阶段应推荐卧床休息,以减少对肾脏的进一步刺激。
•建议患者注意保持舒适的姿势,避免腰部过度用力或受伤。
•医护人员应定期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睡眠质量、疼痛程度等,并根据需要调整护理措施。
3. 合理饮食•肾挫伤患者应采取恰当的饮食调理,以保护肾脏功能。
•建议限制摄入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蛋等,以减轻肾脏负荷。
•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以提供足够的维生素和纤维。
•患者应饮食多样化,注意保持合理的体重,避免过度肥胖或消瘦。
4. 液体管理•液体管理是肾挫伤患者护理中的重要一环。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控制患者的液体摄入量,并监测患者的尿液输出量。
•在液体管理中要注重平衡患者的水盐含量,避免出现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5. 规范药物应用•药物治疗在肾挫伤患者的护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医护人员应根据医嘱合理使用药物,如止痛药、抗生素等,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
•在使用药物时要关注患者的肾功能,如有必要应进行肾功能监测。
6. 疼痛管理•肾挫伤患者可能会出现腰痛等疼痛症状,需要采取积极的疼痛管理措施。
•医护人员应根据疼痛程度和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止痛药物,并定时观察疼痛缓解效果。
•应尽量避免使用依赖性药物,并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替代治疗方法。
7. 康复护理•肾挫伤患者在康复阶段需要得到适当的护理和指导,以促进恢复。
肾损伤护理措施

肾损伤护理措施因肾脏位于第十二胸椎和第三腰椎之间两侧的腹膜后间隙,后面有腰大肌,外侧有10—12肋骨,前面有腹膜及腹腔脏器,一般情况下不易受伤;在但强烈的外力作用下可使肾脏受损。
肾脏损伤多见于20-40岁的男性,分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种。
开放性肾损伤是战伤中腹部外伤较常见的损伤之一,临床上常见的为闭合性损伤。
一、护理1、同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及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1)观察生命体征:协助患者立即卧床休息,并测量其血压、脉搏、体温、呼吸。
如有血压明显降低,脉搏细数,四肢厥冷,出冷汗等症状出现时,应立刻给予静脉输液、吸氧,并同时通知医师及时进行抢救处理。
(2)观察血尿情况:患者入院后立即留取尿标本送检。
轻度血尿时,嘱患者多饮水、卧床休息,并观察其尿量。
血尿严重时,配合医师进行止血治疗。
(3)观察疼痛情况: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
急腹症患者,不得盲目给予止痛药,以防药物掩盖病情。
待检查后,疼痛仍不缓解者,可遵医嘱给予止痛镇静药。
(4)观察出血情况:应严密观察患者创伤局部肿块的变化。
如腰腹部肿块不断增大,提示有活动性出血,需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预防褥疮及肺部感染嘱患者卧床休息,给予一级护理。
出血严重者,为其翻身时勿用力过猛,防止引起新的出血。
做好晨、晚间护理,对禁食者每日进行口腔护理。
4、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
5、心理护理肾损伤的患者,因受伤突然又有肾区剧烈的疼痛、肿胀、出血及血尿等症状,故心情紧张、恐慌、烦躁不安。
有的患者不能配合检查治疗,医护人员应耐心解释安静休息的重要性和各种检查治疗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使其主动配合。
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静止痛药。
二、出院指导1、疾病知识指导:肾损伤2周左右,可因感染造成继发性大出血,且不易控制,常需手术切除肾脏。
故对2周内出院的患者应交代,一方面注意继续休息,另一方面观察体温及腰部症状的变化,如发现有发热、疼痛等感染征象,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防止感染的进一步发展而发生意外。
肾损伤的护理查房

二、病理
(一)肾挫伤 损伤仅局限于部分肾实质,形成肾瘀斑和/或包膜下血肿,肾包膜及肾盂黏膜均 完整。 (二)肾部分裂伤 肾实质部分裂伤伴有肾包膜破裂,可致肾周血肿。 (三)肾全层裂伤 肾实质深度裂伤,外及肾包膜,内达肾盂肾盏黏膜,常引起广泛的肾周血肿、严 重的血尿和尿外渗。 (四)肾蒂损伤 肾蒂血管部分或全部撕裂时可引起大出血、休克,病人常来不及诊治就已死亡。
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评估
(一)术前评估 1.健康史 (1)一般情况:了解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及运动爱好等。 (2)外伤史:了解受伤的原因、时间、地点、部位,暴力性质、强度和作用部位, 受伤至就诊期间的病情变化及就诊前采取的急救措施等。 2.身体状况 (1)症状与体征 ①局部:评估有无腰部疼痛、肿块和血尿等,有无腹膜炎的症状与体征。 ②全身:评估生命体征及尿量,判断有无休克、感染等征象。 (2)辅助检查:了解血、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动态变化,影像学检查有无异常发现。
九、护理措施
(一)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术前护理 1.休息 绝对卧床休息2~4周,待病情稳定、血尿消失后病人可离床活动。过早过多离床 活动有可能致再度出血。 2.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体温情况,观察有无休克征象;每30min~2h留取 尿液于编号的试管内,观察尿色深浅变化,若颜色加深,说明有活动性出血;观 察腰、腹部肿块范围的大小变化;动态监测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变化,以判断 出血情况;观察疼痛的部位及程度。
五、处理原则
(三)手术治疗 1.开放性肾损伤 此类损伤的病人大多需施行手术探查,特别是枪伤或锐器伤。原则是清创、缝合 及引流,并探查有无其他腹部脏器损伤。 2.闭合性肾损伤 若明确为严重肾裂伤、肾破裂、肾盂破裂或肾蒂损伤,则需尽早手术。若肾损伤 病人在保守治疗期间发生以下情况,也需行手术探查:①经积极抗休克治疗后生 命体征仍不稳定,提示有内出血;②血尿逐渐加重,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继续 降低;③腰、腹部肿块明显增大;④疑有腹腔内脏器损伤。
急性肾损害护理措施

急性肾损害护理措施引言急性肾损害(Acute Kidney Injury,简称AKI),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突然发生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它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威胁较大。
本文将介绍急性肾损害的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1. 多次评估尿量和尿液状况对于急性肾损害的患者,监测尿量是十分重要的。
护士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尿量和尿液状况,并及时记录相关数据。
如果患者发生少尿或尿液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以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急性肾损害患者往往存在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
护士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如血钠、血钾、血钙等,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
此外,护士还需要注意患者的液体摄入和排出情况,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 药物管理在处理急性肾损害的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对患者的药物管理进行严密的监控。
首先,护士应该要了解患者的用药史,并与医生协商药物的选择和剂量。
此外,护士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并及时记录和报告患者的不良反应。
4. 血液透析的处理对于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急性肾损害患者,护士需要在透析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护理。
首先,护士需要监测透析机器的工作状态,并确保透析过程的顺利进行。
其次,护士还需要观察患者在透析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等,并监测患者的透析指标,如血液清洗率等。
最后,护士还需要在透析结束后,及时清洗透析器和留置部位。
5. 预防感染急性肾损害患者由于肾功能受损,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
因此,护士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如保持患者环境的清洁,加强手卫生,避免使用交叉感染风险的医疗器械等。
此外,护士还需要监测患者的体温和炎症指标,并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症状。
6. 营养支持和饮食控制急性肾损害患者的饮食控制对于临床治疗十分重要。
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
通常情况下,护士应该限制患者的钠、磷和蛋白质摄入,避免对肾脏造成额外的负担。
急性肾损伤知识和护理知识

急性肾损伤(AKI)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短时间内肾功能急剧减退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含氮代谢废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甚至全身各系统并发症。
AKI以往称为急性肾衰竭( ARJF), AKI概念的提出将关注的焦点由肾功能严重受损并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的阶段扩展至肾功能标志物轻微改变的早期阶段,体现了对疾病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的重视。
急性肾损伤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AKI根据损伤最初发生的解剖部位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3类。
狭义的AKI指急性肾小管坏死(ATN ),此为AKI最常见类型,约占全部AKI 的75% ~ 80%。
AKI是肾脏病中的常见危重症,在重症监护室发生率为30% ~ 60%,危重病人死亡率高达30% - 80% 。
病因与发病机制1.病因(1)肾前性AKI:又称肾前性氮质血症,指各种原因引起肾血流灌注不足所致的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的缺血性肾损伤。
初期肾实质组织结构完好。
肾前性AKI常见病因包括:①血容量不足:主要为各种原因导致的出血、液体丢失或细胞外液重新分布。
②心排血量减少: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③周围血管扩张:如使用降压药物、脓毒血症、过敏性休克等。
④肾血管收缩及肾自身调节受损:如使用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非笛体抗炎药等。
(2)肾性AKI:是由肾小管、肾间质、肾血管和肾小球疾病引起的肾实质损伤。
以肾缺血或肾毒性物质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如急性肾小管坏死)最常见。
(3)肾后性AKI:由于急性尿路梗阻所致,梗阻可发生在从肾盂到尿道的尿路任一水平。
常见病因有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肾乳头坏死堵塞、腹膜后肿瘤压迫等。
知识拓展常见肾毒性物质1.肾毒性药物(1)抗菌药物:氨基糖昔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链霉素)、糖肽类抗生素(多黏菌素、万古霉素)、第一代头胞菌素、两性霉素B、磺胺类、利福平等。
(2)造影剂:泛碘酸、泛影葡胺等。
(3)肿瘤化疗药物:顺销、卡销、甲氨蝶吟、丝裂霉素。
肾损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肾损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肾损伤是肾位于腹膜后,位置较深,通常不易损伤,但是常因刀刺及枪弹伤而致开放性损伤,也可因腰部或上腹部的直接打击,或激烈的振荡致使肾实质损伤,称为闭合性损伤。
由于肾血供丰富,一旦损伤极易引起出血及尿液外渗到组织间,发生休克和感染。
【护理常规】1.术前(1)非手术治疗及护理:①体位,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一般2~4周;②给予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③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尿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2)心理护理:主动关心、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治愈疾病的方法,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饮食,以利于伤口愈合。
(4)对症处理: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进行药物降温,腰腹部疼痛明显者给予镇痛、镇静治疗。
(5)手术患者做好术前备皮、配血等术前准备。
2.术后(1)术后体位:肾部分切除术、肾修补术、肾周引流术后,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2~4周,肾切除术后患者平卧6~8h,血压平稳者,可以改变卧位。
(2)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术后每30分钟测脉搏、呼吸、血压,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尿量、体温变化,生命体征平稳后改成每2小时测量血压1次。
(3)伤口护理:保持切口清洁干燥,伤口敷料渗湿应及时更换。
(4)管路护理:保持各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管扭曲受压,观察引流物的量、色、性状并记录,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5)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①坠积性肺炎:鼓励患者深呼吸,按时翻身、拍背,每2~4小时1次,协助咳嗽咳痰,必要时雾化吸入。
②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鼓励早期下床活动,卧床期间加强双下肢的活动。
③出血:肾损伤修补术或肾部分切除术后,如患者床上翻身活动或咳嗽、用力排便使腹压增高都可引起未修复的肾出血,应特别注意观察肾造瘘管和伤口引流管的液体量、颜色,如果颜色鲜红,量逐渐增多或突然增多,说明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通知医师给予处理。
肾损伤的治疗与护理

泌尿系损伤—肾损伤的治疗与护理一、定义肾位置较深,受到腰部肌肉、椎体、肋骨和腹腔脏器的保护,不易受到损伤。
但肾实质脆弱,包膜薄,受暴力打击时会发生破裂,造成肾损伤;肾在脂肪囊内有一定的活动度,被暴力推移时会牵拉肾蒂,造成肾蒂损伤。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肾损伤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两种类型,可由下列原因引起。
①闭合性肾损伤: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强力收缩及医源性等原因。
直接暴力系肾区受到直接暴力打击致伤,如车祸、打击伤或跌倒时肾区碰及硬物等引起,是肾损伤最常见的原因。
间接暴力多见于坠落伤,双足或臀部着地时肾受到剧烈震动所致。
在肾积水、肾囊肿、结石或肿瘤等病理情况下,如搬运重物、剧烈运动或身体突然猛烈转动引起肌肉强烈收缩。
可造成自发性肾破裂。
自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及腔内泌尿外科开展以来,由于碎石时盲目升高电压或增加轰击次数、输尿管导管插入过深、肾盂逆行造影注入过量造影剂等不当操作可造成医源性肾损伤。
②开放性肾损伤:因刀、枪、弹片贯穿致伤,常合并胸腹部其他脏器损伤。
三、临床表现①病史:有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外伤史。
②休克:因肾血液供应非常充足,正常人的肾每分钟通过的血流量为1200ml,相当于安静时心排血量的20%~25%。
故肾损伤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特别是开放性创伤患者,休克发生率高达60%~80%。
③血尿:为肾损伤的常见症状。
发生率为80%~97%。
轻度肾挫伤时血尿轻微,重度肾损伤呈肉眼血尿。
但血尿与肾损伤程度不一定呈正比,在肾蒂血管损伤、肾盂广泛离裂伤、输尿管断裂或被血块堵塞时,血尿可以不明显,甚至无血尿。
④疼痛:受伤部位软组织损伤、肾实质损伤、肾包膜激惹均可引起腰部或上腹部疼痛。
血液、尿液渗入腹腔或伴有腹部器官损伤时,可出现全腹腔疼痛和腹膜刺激症状。
⑤发热:尿外渗继发感染,形成肾周围脓肿或化脓性腹膜炎,可出现高热并有全身中毒症状。
血肿吸收可出现中等程度的吸收热。
⑥辅助检查:B超、CT检查均可显示肾实质情况和血肿部位。
肾损伤护理常规

肾损伤护理常规【概述】当人体受到枪弹伤、刀刺伤、交通事故或受到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的打击而导致的肾脏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称为肾损伤。
可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损伤两大类,以闭合性损伤最为常见。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恐惧与焦虑与外伤打击、害怕手术、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2、组织灌流量改变与肾损伤、肾蒂裂伤或其他脏器损伤引起的大出血有关。
3、潜在并发症:感染。
【护理目标】1、病人恐惧与焦虑程度减轻,情绪稳定。
2、病人的有效循环血量得以维持。
3、未发生并发症,或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护理措施】(一)非手术治疗护理1、一般护理绝对卧床休息2—4周,待病情稳定,血尿消失后可离床活动。
过早,过多离床活动,均有可能再度发生出血。
2、观察要点(1)观察血尿颜色的变化,若血尿颜色逐渐加深,说明出血加重。
(2)准确测量并记录腰腹部肿块的大小,观察腹膜刺激症状的轻重,以判断渗血,渗尿情况,若肿块逐渐增大,说明有进行性出血或尿外渗。
(3)定时观察体温和血白细胞计数,以判断有无继发感染。
(4)观察疼痛部位及程度。
3、维持体液平衡、保证组织有效灌注量。
4、对症护理给予高热者物理降温,腰腹部疼痛明显者,给予止痛镇静剂,以减轻疼痛,避免躁动而加重出血。
(二)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1、术前护理(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每隔1—2小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一次,并注意病人全身症状。
(2)防治休克:保证休克病人输血输液的通畅,补充血容量。
(3)术前准备:有手术指征者,在抗休克同时,积极进行各项术前准备。
危重病人尽量减少搬动,以免加重损伤和休克。
(4)心理护理2、术后护理①观察要点(1)生命体征观察,病情较重或有休克者应及时观察病人神志、尿量、体温等。
(2)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管是否固定,通畅,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3)刀口敷料有无渗血(4)腹部情况,有无剧烈腹痛,及严重腹胀。
(5)观察有无胸闷憋喘,痰液是否容易咳出②一般护理:麻醉作用消失后血压平稳者,为利于引流和呼吸,可取半卧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损伤病人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疾病病因为开放性损伤还是闭合性损伤。
2、评估病人病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判断肾损伤严重程度,同时要注意有无其它复合伤存在。
3、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有无焦虑、恐惧等情绪。
【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如有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厥冷, 提示病情危重,应即时手术治疗。
监测体温,观察全身中毒症状。
2、每天留取尿标本进行化验,动态掌握病情变化,如血尿颜色加深说明出血加重。
3、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及腰部肿胀程度变化,了解肾周出血、渗尿情况。
【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及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帮助病人和家属了解治愈疾病的方法,讲解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减轻恐惧与焦虑。
(2)卧位:肾挫伤保守治疗需绝对卧床休息2-4周,待病情平稳后,镜下血尿消失后才能离床活动,过早活动可能再度出血,加重肾脏的损害。
卧床期间,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发生。
(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全身情况,有
无休克表现;每30分钟-2小时留取尿液于编号的试管内,观察尿色深浅变化,若颜色加深,说明出血加重;观察腰痛是否加剧,肾区肿块是否增大,及有无腹膜刺激征出现,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4)维持体液平衡,保证组织有效灌注量,建立1-2条静脉通道,遵医嘱输液、输血,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5)对症处理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腰腹部疼痛明显予止痛、镇静治疗。
2.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密切注意有无手术后出血及休克表现,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
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色泽、量是否正常,当引流液颜色鲜红、量>100ml/h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根据引流液的量及性状决定拔管的时间。
(2)肾功能的观察术后准确记录尿量,静脉输液维持体液平衡,防止水、电解质紊乱,调节输液速度,避免加重健侧肾脏负担。
(3)肾动脉栓塞术后要密切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肢体温度及肢体肿胀情况,
(4)不同手术方式,对卧床休息时间不同,肾部分切除术、肾修补术、肾周引流术后,病人需绝对卧床休息2-4周;肾切除术后取
平卧位,血压平稳改半卧位。
(5)饮食护理术后肛门排气后,鼓励病人进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健康教育】
1、保守治疗病人出院后卧床休息2~4周防止继发出血,3月内不从宜事体力劳动或体育竞技活动。
肾切除后的病人必须注意保护健侧肾,防止外伤,不使用对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
2、多饮水,保持尿液引流通畅。
3、观察尿液颜色、腰部有无肿块,发现异常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