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中考】201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篇 积累与运用 专题六 修辞 对联 仿写课件 新人教版
2014年中考总复习(修辞)

常用修辞格简表
名称
特点
例句
表达效果
比
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1: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活泼,形象写出春花竞相开放的生机勃勃的态势。
例2:乌云蔽月,她(白兔)便紧张不安,唯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糟了抢劫。
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写出白兔获得月亮归属权后,变得紧张、痛心的得失之患。
夸
张
夸张是运用远远超过客观事实的说法,对人或事物做扩大或缩小的描写。以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态度,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运用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既总结了全文,又抒发了和书之间的不解之缘。
对
偶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把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给人音节匀称、音律和谐的美感。
例1:民俗大餐荟萃“满汉全席”,艺术盛会传承闽南文化。
句式工整,音韵和谐,形象刻画传承闽南文化的泉州民俗盛况。
运用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突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并使文章波澜起伏,曲折生动。
反
问
反问也叫“反诘”,以疑问的形式来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反问一般是用肯定的句式表达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句式表达肯定的意思。
例1: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
运用反问,强调“我再
运用反复手法,突出词人急着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设
2014年浙江中考专题二总复习资料

2014年浙江中考专题二总复习资料(编年体)我们生活的世界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一、西周1、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2、西周实行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二、春秋战国(东周)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管仲变法)。
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
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
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
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2014浙江杭州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4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含答案)语文一(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亵渎(xiè)怂恿(cóng)梦寐以求(mèi)B.哂笑(xī)收敛(liǎn)怏怏不乐(yàng)C.苋菜(xiàn)涟漪(yī)五行缺土(háng)D.吊唁(yàn)畚箕(jī)颔首低眉(hàn)答案:考察字音,选DA、怂恿(sǒng )意为从旁劝说鼓动别人去做事,本是个中性的词,现在多用于贬义。
B、哂笑(shěn )意思有两个:①.讥笑,有嘲讽的意思②.微笑。
怏怏不乐(yāng)意思:怏怏:形容不满意的神情。
心中郁闷,很不快活。
C、五行(xíng)缺土。
所谓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A.端详悲怆迫不及待孤立无援B.潦草倔强语无纶次慷慨淋漓C.宣泄诓骗戛然而止缩手无策D.真缔青睐惊慌失措锐不可当答案:考察字形,选AB、语无伦次:伦次:条理。
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C、束手无策:束:约束,捆绑。
策:办法。
好像手被束缚住了,无法解脱。
后泛指对遇到的麻烦没有办法解决,一筹莫展。
D、真谛:谛,道理。
意思为:①真实的道理或意义。
②最佳答案。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雨后的青山湖如出浴美人,舟行寂寥的湖面,游人沉湎于氤氲的云气中,如梦如幻,喜不自胜。
B.个人的智慧和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只有将其融入到集体之中,才有可能发挥出更为强大的能量。
C.像我这样极为普通的芸芸众生的人,也许不能取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但也可以使生命熠熠闪光。
D.他知识广博,思维敏捷,又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因此在处理问题时常能进退维谷,游刃有余。
答案:考察词语的运用,选BA选项中,“沉湎”比喻潜心于某事物或处于某种境界或思维活动中,深深迷恋着,无法自拔。
多形容陷入不良的生活习惯难以自拔,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2014年中考语文修辞与标点复习课件及复习题语文课件PPT

• 1、 修辞 修辞格
比喻
含义
用相似的事物来打比方
例句
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明喻) 2.这里是花的海洋。(暗喻)
3.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借喻)
拟人
把物当做人来写
鸟儿在树林里歌唱。
夸张 排比 对偶
对事物作夸大或缩小的表述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教室里安静得能听见针掉到地下的声音。
①表引用 ②表特定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③表否定或讽刺 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
①表说话的省略 ②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③表词语的重复 ①表解释说明 ②表意思的递进 ③表意思的转折 ④表声音的中断或
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等的名称 表示需要强调的部分
• 1.(2013·陕西)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禾。”(拟人) D.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
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排比)
5.(2011·烟台)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3分) A.下面关于《三国演义》的表述是正确的:它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作者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B.下面这句话的标点符号运用完全正确: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
2.七种点号 的用法
句末点号名称
句
号
问
号
叹
号
句中点号名称
逗
号
分号
顿号
冒号
用法
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 表示疑问句和反问句末尾的停顿
表示强烈的感情句末的停顿
用法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表示复句中并列分句间的停顿
【聚焦中考 浙江专版】2014中考语文总复习(经典回放点拔+考点解读回放+考点跟踪突破):议论文阅读

考点跟踪突破24 议论文阅读(二)结构、语言一、(2013·襄阳)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信仰的力量李斌①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战无不胜的力量。
②翻开历史,不难见到这样耐人寻味的历程: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号召,要把革命做成功,便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
然而仅仅十几年过去,抗战“前方吃紧”,国民党要员却在“后方紧吃”,等到抗战胜利,当年的革命理想,更是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反观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县长概是民选,官吏如贪污五十元者革职,五百元的枪毙,余者定罪科罚,严令实行,犯者无情面可袒护优容。
”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坚定信仰武装起来的革命队伍,赢得了千千万万民众舍生忘死的紧密追随,让“小米加步枪”生发出战胜“飞机和大炮”的巨大威力。
③“对信仰的忠诚是爷爷留下的最大财富。
”红色情报员钱壮飞的孙子钱泓这样说。
相比物质财富,信仰是更宝贵的财富,它指引着奋斗的方向,决定着不同的价值抉择。
④信仰富有,才有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洁白朴素。
出生入死的战争年代,方志敏“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他却不动丝毫,清贫如洗;灯红酒绿的和平时期,杨善洲毕生积蓄只是草帽、砍刀和烟斗,但在后人看来,他们留下的岂止是金山银山。
“人生是奉献,不是索取。
”“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道破天机。
⑤信仰纯洁,方有“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不懈斗志。
革命时期,信仰是带头种菜纺线,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
建设时期,信仰是身先士卒战风沙斗盐碱,是功高不改忠贞志,位尊难移公仆心。
改革年代,信仰是锐意创新,不惧毁誉不为财;是青春励志,用心坚守在基层;是奉献到老,退休而不褪色。
“活着就该多做事。
”北川民政局长王洪发一语中的。
⑥信仰坚定,方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李大钊信仰怀胸,“不怕死,不要钱,丈夫决不受人怜”。
殷夫视反动派的爵禄为“薄纸糊成的高帽”,为革命信仰不惜兄弟割袍、舍生取义。
浙江省2014年语文中考卷

浙江省2014年语文中考卷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 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1)jǐ jìng ()(2)wēi xié ()(3)bīn fēn ()(4)jǐn zhāng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 振聋发聩B. 振耳欲聋C. 震聋发聩D. 振聋欲聋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春天来临,万物复苏,大地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B. 在危急关头,他挺身而出,勇敢地承担起责任。
C. 这部电影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深受观众喜爱。
D.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为人低调,从不张扬。
4.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0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______。
(《诗经·关雎》)(2)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为政》)(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4)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5. 名著阅读。
(6分)(1)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与所选人物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
(4分)A. 诸葛亮B. 林冲(2)请结合材料,对孙悟空这一形象进行简要分析。
(2分)材料一:大圣道:“我本天地灵混仙,花果山有一块石卵,孕育而生。
我尝身经历练,修成太乙金仙,后被玉帝招安,封为‘齐天大圣’。
”材料二:行者道:“我当年做妖怪时,曾遇五百年前的紫霞仙子,她教我降妖伏魔,但我终究未能成仙。
如今我皈依佛门,保唐僧西天取经,也算是对她的回报。
”二、现代文阅读(共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
(20分)《春》春天,阳光明媚,万物复苏。
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1. 春天,草长莺飞,百花争艳。
公园里,孩子们欢快地放着风筝,老人们悠闲地晒着太阳,青年们则在草地上欢歌笑语。
浙江省湖州市201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湖州市201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解析版)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1.根据意思和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3分)(1)意思:含水分多,不干燥。
拼音:zīrùn 词语:______(2)意思:比喻人生经历的或事物发展的道路。
拼音:guǐ jì词语:______(3)意思:文明的积淀。
拼音:dǐ yùn 词语:______2.古诗文名句默写。
(8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_____▲____。
(《诗经·周南·关雎》)(2)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4)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5)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曹雪芹借香菱之口评述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其描绘大漠壮观景象,似不合事理而实妙、似俗而实巧,可谓一语中的。
(6)今年2月,李克强总理在给陕西初中生江欣桐的回信中:”希望你和你的小伙伴们都能成为绿色发展的‘小喇叭’。
我们一起努力,让人人过上好日子的同时,处处能看到‘____▲____,____▲_____’的怡人风光。
”(填孟浩然《过故人庄》的两句诗)【答案】理解型默写,对诗词的难度有所加大,考生不仅要能背出诗词,还要理解其中内容,才能写出此句。
这就提示考生在备考前,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与归类,诗词各种考查题型不可偏颇。
总体上看,这道题的难度不大。
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3分)(1)会.宾客大宴(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3)同舍生皆被.绮绣4.名著阅读。
(4分)(1)”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头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这段文字出自鲁迅的散文集《___▲__》,其引文中的”青面”是”梁山好汉”____▲_____(填人物姓名)的特征。
2014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真题语文

感谢赏析2014 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真题语文一、书写( 5 分)此题依据卷面书写状况评分。
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累积运用(30 分)1.读下边这段文字,依据拼音写出汉字。
( 4 分)诚信是什么?稚气未脱的孩子说,诚信是拉过钩儿就永不反huǐ;风华正 mào的小伙子说,诚信是不可以透支的nuó言;两鬓苍苍的老人说,诚信是一张不容背叛的 qì约。
分析:此题考察汉字的识记。
答案:悔茂诺契2.古诗文名句默写( 10 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答案:君子好逑(2),冷光照铁衣。
(《木兰诗》)答案:朔气传金柝(3)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答案:无案牍之劳形(4)剪不停,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答案:别是一般味道在心头(5)《论语》中论述学习和思虑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渔家傲秋思》中揭露将士想念亲人又神往功名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答案: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7)古诗词中有许多揭露人生真理的句子,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
,。
答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分析:此题考察古诗词的背诵默写,注意别写错别字。
3.右图的一幅有关“世界念书日”的漫画,请谈谈标题“借‘光’”的妙处。
(2分)分析:此题属于漫画题,我们应将“世界念书日”念书主题和“凿壁借光”这一典故密切联合起来,表述合理即可。
答案:漫画标题“借‘光’”奇妙借用了“凿壁借光”这一典故(成语),将“世界念书日”比喻成一束光,呼吁人们多念书,多学知识。
4. 名著阅读( 6 分)(1)阅读《草房屋》有关片段,按要求答题( 3 分)桑桑很无奈,只幸亏北风里陪同着他。
到了正午,竹篮子,也有大部分筐柳树须子。
那须子在这雪窖冰天,生命都仿佛被冻结了的冬天,实在是漂亮。
那么白,那么嫩,一根一根,忧如都是活的选文中的“他”是________(填人名),他和桑桑找到柳树须子的目的是____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C
3 . (2013· 北京 ) 对下面这首小诗修辞手法作用的分析, 有误的一项是( )
给友人
不站起来 更何况 才不会倒下
我们要去浪迹天涯
跌倒是一次纪念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
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
我们就这样携着手
走呵 你说 走呵
看到大海的时候 你会纵情欢笑 是呵 是呵
我们的笑 直上云霞
(2)春暖花开,一秀才入京赶考,投宿一大户人家。是 夜秀才灯下苦读,窗上素纱,窗外花园,月光之下,夜
莺展翅,蝴蝶飞舞,影子映到窗上,宛如荷花牡丹,不
觉随口吟出一上联:月照纱窗,莺蝶飞舞,映出芙蓉牡
丹。吟出上联之后,秀才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赶考归
秀才顿有所悟,对出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年轻的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摆脱束缚。然而
青春的岁月不会一帆风顺,或许青春的道路常遇荆棘,
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或许青春的 航船历经风浪,但我们有足够的力量驶向理想的彼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轻的我们相信只要拥有一双轻灵的翅膀,就能在无际 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解正确。后半句是对前半句中出现的喻体的特点的陈述,
答案:示例:美妙的乐章
旋律 翱翔的雄鹰
用它跳跃的音符谱写生活的
用它矫健的翅膀搏击广阔的天空
2.(2013· 杭州市第二中学检测)下面一句话属于一般性 的描写,请发挥你的想象,增加一些词语或句子,使用
夸张、拟人的手法,使其传达出一种炎热难耐的意境。
盛夏的中午,太阳发着光,树上的蝉儿鸣叫着,小草立
A.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又把这种“纪念”比 喻成“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
经历的感悟。
B.诗中的“寻找 谊的赞美之情。 管什么日月星辰 /跋涉 分什么春秋
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
C.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有
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
答案:示例一:花和尚大闹野猪林
故事情节:
林冲被高俅陷害,发配沧州,途经野猪林。两位押解 差役受高俅指使,欲害林冲性命。鲁智深一路暗中保 护林冲至野猪林,在关键时刻救下林冲。 示例二: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故事情节:唐僧师 徒西去取经,来到火焰山前,酷热难当,无法前行。 孙悟空借来芭蕉扇,扇灭大火,才得顺利西行。
弃的态度。
D.诗的结尾用笑声“直上云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
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
了深刻印象。
解析: B 项错在作用分析。这两句诗强调的是 “ 我们 ”
在人生的旅途中应该坚持前行,风雨无阻,并非表现
“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答案:B
4 . (2013· 宜宾 ) 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陶渊明寄托理想
示例三:小
石潭凄清深幽
柳宗元慰疗悲情(任选其一)
2. (2013· 山西 )杜甫有句名言曰: 语不惊人死不休! 语若惊人,必须要炼字。下面的对联别出心裁,上联 中“读”字,人格化地活现出水中景,请你在下联中 填写一个动词,与“读”相对,拟人化地表现出山里 的情趣。(所填为动词,使用拟人修辞并符合语境即可) 水 山 清 静 鱼 鸟 读 月 天
可以使浮躁的心态变得平和
6.(2013· 鞍山)仿照例句,再续写两个句子。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 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 风,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的
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已是秋去冬来。一日雪后过桥,看到有鸡犬的足迹,
解析: (1)“ 志凌云霄 ” 为动宾短语,意境开阔,有气势,
那么下联对“心系华夏”,在词性和意境上都和上联相
吻合;上联 “牛刀小试 ”“盼今日”分别是主谓短语和
动宾短语,并表现出一种自信,下联“宏图大展”“待
他年”词性和上联对应,也表现出了一种极度的自信。 (2)的分析如(1)。 答案:示例:(1)心系华夏,宏图大展待他年 桥,鸡犬行过,踏成竹叶梅花 (2)雪落板
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
了清国留学生可笑的打扮和丑态。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
深沉……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土地无
比深沉的热爱之情。
解析:D项是“设问”。
答案:D
5 . (2013· 泰安 ) 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是( )
上联:山清水秀风光好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柳暗花明景色佳 意浓 示例二:花红柳绿春
4. (2013· 眉山)请你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下图, 在田字格里用规范的楷体字把下面的对偶句补充 完 整。
解析:党的十八大精神之一是富民强国,努力奔赴小康
6 . (2013· 兰州 )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
题目。 古典名著的回目多对仗工整、内容丰富,且不同名著之 间也可对仗。如:以《西游记》中的“黄狮精虚设钉钯 作下联。 现有一个上联:猛张飞智取瓦口隘。说的是张飞饮酒, 假作贪杯轻敌,引张郃来战,又暗派兵将断张郃后路, 并反劫三寨的故事。
A.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
光彩,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
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B.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
点薄雪好像姹紫嫣红的花朵,微微露出点粉色。
C.何大学问每天招待老秀才三顿净米净面,外加一壶 酒;这个局面,穷门小户怎能支撑得住? D.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解析:“雪”是白色的,将其比作 “姹紫嫣红的花朵 ” 不恰当。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和名著知识。解答本题首先 要根据要求对对联。筛选提供的内容,不难发现唐三 藏和火焰山、花和尚和野猪林的密切关系,再从后面 的三个动词中选取一个,按照提供的上联 “猛张飞智 取瓦口隘 ”的句式特点组成句子对上一联即可。叙述 故事情节一般要交代清楚六要素,即需要说明是谁, 在什么时间或地点,干了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 和结果是怎样的。
B组
对联
1 .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请依据以下给 《小石潭记》或课外读物中的任意一篇对出下联。
出的上联,联系已学过的课文《醉翁亭记》《桃花源记》
上联:岳阳楼壮美雄奇,范仲淹抒写忧乐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醉翁亭风景秀丽 例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
了欢乐。(排比) 解析:D项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答案:D
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就像下了火。
B.苏州是一种诱惑,是一种挑战,是一种补充。 C.我的心情还像前几天一样无法平静。 D.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解析:A项夸张,B项排比,D项对偶。
解析:所填词语是动词,要使用拟人修辞,且符合语境。
若填写“望”“看”“飞”等虽然也符合 “动词”这一 要求,但“拟人修辞”体现不够,不能填。 答案:示例一:谈 示例二:盼
3.春花秋月,绿柳鸣禽,沧海大漠,名山大川……自 然中的美景令人陶醉,幽美、壮丽的风光激发我们无限
灵感。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
社会。再扣住对联对偶的特点,根据上下两联以及图画
的提示作用进行仿写即可。 答案:农村(或:社会) 奔(或:建)小康
5.(2013· 金华第四中学模拟)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 (1)上联:志凌云霄,牛刀小试盼今日;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
文
专题六
修辞· 对联· 仿写
A组
修辞 )
1.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反问)
B.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 腰鼓。(比喻) C.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 公阿婆,割麦插禾。”(拟人)
D.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
词)……(事物;与前一分句中的事物对应)。
答案:示例:风从秋走过,留下阵阵金浪。
5.(2013· 临沂)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例句,在横线上补 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相近,句式相同。
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可以使软弱的性格变得坚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路边。
盛夏的中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太阳发着刺眼且毒辣的白光,(使人眩晕,)
树上的蝉儿烦躁地声嘶力竭地鸣叫着,小草耷拉着头(脑
袋),无精打采地立在路边。
3 . (2013· 连云港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处续写一
个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一组排比句。
A.“王羲之书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书如龙威 虎振,剑拔弩张;萧子云书如荆轲负剑,壮士弯弓,雄 人猎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运用了比喻、排比的 修辞手法,描绘出他们书法艺术的特征。
B.“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运用反复的修辞
手法,表现了词人急于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C.“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
词 )……( 做什么 )” ;最后联系自身实际组织语言。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