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研究院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知识点总结

《黄帝内经》知识点总结

《黄帝内经》知识点总结一、《黄帝内经》的整体框架《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共计81篇。

《素问》包括81篇,主要讨论人体的生理、病因、诊断、预防和治疗等内容;《灵枢》则包括80篇,主要讨论人体的结构、功能、病机、针灸等内容。

两部分内容相互补充,构成了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

二、《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1. 中医独特的医学思想《黄帝内经》提出了“阴阳”、“五行”、“气血”、“精气神”等重要医学思想,建立了独特的中医医学理论体系。

其中,阴阳学说强调了人体与自然界的对应关系,认为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础;五行学说则强调了五脏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导了中医诊断与治疗的方法;气血学说强调了气血的运行和作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精气神学说强调了精、气、神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

这些理论体系贯穿了整部《黄帝内经》,成为中医学的核心。

2. 中医独特的诊断方法《素问》中提出了望闻问切的四诊法,“望”是指望诊病人的面色、精神等情况;“闻”是指听诊病人的呼吸声、音色等情况;“问”是指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等情况;“切”是指切诊病人的脉象、腹部等情况。

这些方法综合了中医诊断的整个过程,成为了中医诊断的重要基础。

3. 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素问》中提出了针灸、药物治疗、饮食疗法、按摩等多种治疗方法。

其中,针灸疗法是中医学中的特色疗法,通过针刺、灸疗等手段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药物治疗则是通过中药材的配伍和煎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饮食疗法则是通过调节饮食结构来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些方法综合应用,成为了中医治疗的独特方式。

三、《黄帝内经》的对现代医学的影响《黄帝内经》在中医理论、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中医理论方面,其阴阳、五行、气血、精气神等理论与现代医学中的生理、病理学有很强的对应关系,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在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方面,其望闻问切四诊法、针灸、药物治疗、饮食疗法等方法,为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黄帝内经》第一部医史篇第七集石破天荒

《黄帝内经》第一部医史篇第七集石破天荒

《黄帝内经》第一部医史篇第七集石破天荒【提要】《黄帝内经》诞生了,标志着医学与巫术分离,标志着中华医学最终形成。

(河南洛阳)公元前770年,周平王由陕西迁都河南洛阳。

(河南洛阳古城墙)东周开始了,即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春秋战国时代。

有学者冷静地指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转型期。

这个时期,人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人才,可使弱国变成强国,小国变成大国;一个人才,可成就一个诸侯的霸业,可使三军望风披靡,可使他国心惊胆战,可连续宫灭火吞并他国。

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大批仁人志士,支撑着天下的兼并战争。

史学界认为,春秋战国,共424年。

这四百多年漫长的兼并战争,导致各国急需人才。

(陕西长安阿房宫)为达到招募人才的目的,各国都采取了“厚招游学”的政策。

一时间,在思想界形成了诸子蜂起,百家林立的局面。

(山东淄博齐国故城博物馆)这便是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百家争鸣”。

杰出人才皆地涌出,这时一长串名垂青史的名字:老子、孔子、管子、孙子、子产、墨子、荀子、韩非子、孟子、庄子、邹衍、公孙龙子、苏秦、张仪等等。

一个个或胸怀治国强国大略,傲视群雄,纵横天下,或思维超凡,理论精妙,口若悬河。

以儒、道、法、墨、名、阴阳、纵横、兵、农、杂等为代表的诸子百家,为中国文化书上了辉煌灿烂的一笔,为中华民族形成卓尔不群的民族风格和极具特色的思想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也为最终形成《黄帝内经》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河北邯郸丛台)诸子百家深邃的思想,是整个人类的巨大精神财富。

春秋战国时代,对我们来说,有一个重要的内容,这就是中国思想界在诸子的推波助澜下,沿着广阔的地平线,奏响了无神论向有神论挑战的序曲。

(山东淄博春秋殉马坑)在医学思想上,则对巫术之并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质疑。

一个个绚烂夺目的思想大师,奋力荡涤笼罩在生命科学上空的阴霾,令生命之光由巫术的重重困扰中穿射而出,为《黄帝内经》的诞生准备好了最合时宜的产房。

(河南新郑郑韩故城)公元前554年,郑桓公立子产为卿,子产便开始了二十多年的执政生涯。

黄帝内经的惊天秘密

黄帝内经的惊天秘密

黄帝内经的惊天秘密古代医学文献中,黄帝内经被誉为中医的经典之作,被视为中医理论的根源和宝库。

其内容涵盖了中医的基础理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预防保健等诸多方面,被广泛认为是中医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性典籍。

然而,除了这些常见的内容外,黄帝内经中还隐藏着一些惊天的秘密,这些秘密或许能够探寻到更深层次的中医理论和医学奥秘。

第一章:黄帝内经的起源与流传黄帝内经,又称《素问》和《灵枢》,是中国古代医学宝典之一,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传说中,黄帝内经是由中国古代医学的奠基人黄帝所撰写,期间凝聚了黄帝、岐伯、扁鹊等许多医学大师的智慧。

黄帝内经通过问题和答案的对话形式,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学的理论、诊断和治疗方法,并在医学领域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章:黄帝内经的医学哲学黄帝内经的医学思想主张以天地人和谐为基本原则,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微缩,人体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在黄帝内经看来,人体的生理状况与外部环境、人的行为习惯都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病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来进行个性化的治疗,以达到调和人体阴阳五行的目的。

这种以整体观念贯穿的医学哲学思想,极大地推动了古代医学的发展和完善。

第三章: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理论黄帝内经中提到了阴阳五行的概念,这是中医理论的基本框架之一。

阴阳代表了事物的相互关系及动态平衡,而五行则揭示了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化规律。

在黄帝内经的理论中,阴阳五行被运用于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以及调理身体的过程中,成为了中医诊疗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黄帝内经的针灸疗法黄帝内经中提到了针灸疗法,这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气血经络系统,通过针灸可以调理经络、疏通气血,从而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并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和推崇。

第五章:黄帝内经的预防保健除了治病调理外,黄帝内经还强调了预防保健的重要性。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第四讲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第四讲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第四讲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第四讲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

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

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

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参与整理:冷冷清清、佩之、晓杰、建良、慧从卢溪、zxiu、yhlj、天机锁、猪光宝器、树没叶、答答答、weiping、天色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

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依然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在此,谢谢徐老师。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梁冬:啊,谢谢您的光临,之前呢,我们不是徐老师和梁某人搭边出了一本书叫作《黄帝内经》嘛。

啊,有些朋友就反映,话说呢,说这个书全讲的你生活方面有什么不对,什么不对,然后呢,到底该怎么办没说!徐文兵:呵呵梁冬:啊,有些朋友很困惑,说怎么办呢?倒是我们录音师老马说了一句话,很真理,他说,你把那些不对的事情不做,你就对了!徐文兵:呵呵。

梁冬:其实生活里面不一定要做对的事,你只要不做不对的事,就可以了。

徐文兵:对,不见得非要买股票,不买股票不就不赔了嘛!梁冬:哈哈哈,或者说,买了股票不卖,你就不会亏。

徐文兵:无为而治,啊,不要干蠢事,要比那个瞎干蠢事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梁冬:对。

徐文兵:上期节目我们讲的一个是牛奶问题,一个是艾灸的问题。

梁冬:对。

徐文兵:艾灸呢,其实还是一个外治法。

梁冬:对。

徐文兵:呃,如果你想又喝牛奶,又把它消化掉,牛奶本身没错,啊,错的是呢,它积聚在你体内呢,你没法儿把它消掉化掉,如果能把它消掉化掉,那又是一个非常好的能源。

所以我们如果非要喝牛奶的话,那就在牛奶里面要加一些热性的这个中药的成份。

梁冬:拿姜来说,行不行?徐文兵:哎!那上次不是说广州的那个,梁冬:姜撞奶。

对。

徐文兵:姜撞奶,这本身就很对。

另外呢我们经常使用一些中药,叫荜茇,草字头一个毕业的毕,茇呢,也是草字头一个拨弄的拨,这是一个荜茇,还可以加肉桂,就是我们那个吃炖肉用的那个桂皮,啊,再加这个,很多人一喝牛奶就说过敏,说乳糖不耐受,说喝完以后呢就拉肚子,西医说你是缺什么酶,其实呢,你那酶有就是它温度不够,它没法工作。

《黄帝内经》第二部医理篇第十九集风调雨顺

《黄帝内经》第二部医理篇第十九集风调雨顺

《黄帝内经》第二部医理篇第十九集风调雨顺【提要】医学气象学,在西方刚刚起步,而早在2500年前,《黄帝内经》便有了精辟的阐述。

(北京古观象台)我们祖先的目光,曾经长久地观察刮风、下雨、严寒、炎热、干燥、潮湿,这些自然界中最为常见的气象现象。

然后细致入微地研究它们与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

终于认识到气象对人体是一种怎样的影响,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河南告成周公测景台)我们无法知道我们的祖先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

《黄帝内经》天才地总结了先人的经验,把气象与人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等各个方面结合起来,从而在两千五百年前,便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精辟的医学气象学理论。

这个理论在西方却是近期刚刚开始兴起的一门学科。

山东中医药大学张灿玾教授:“我们研究医学,不能不研究气象学,不能不研究观察生物学。

这就是,(因为)人和自然界是一个整体。

这从中医来说,这种大整体的理论是绝对正确的。

一个生物也好,一个人也好,绝不能离开这个环境去生存。

因此你的生态变化,必然要受到大环境的影响。

所以我们研究医学必须要研究这个。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这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而生活在这个大自然中的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

《黄帝内经》指出,气象因素与人体生理活动关系密切,四季气候的变化,影响人体经脉之气的运行。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说,春气在经脉,夏气在经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

《黄帝内经》以气候变化对江水的影响作比喻,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气候与人体的关系。

它指出:(字幕: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气温暖,江水平静。

(字幕: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寒地冻,江水凝结成冰。

(字幕: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天气酷热,江水沸沸扬扬。

(字幕: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如果暴风猝然而起,则(江水)波涛汹涌。

若是表现在人的气血活动上,那么天热则气血畅通;天寒则气血运行缓慢。

付维康先生说,现代医学证实,人体某些生理指标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

《黄帝内经》中“治未病”思想的现代研究概况

《黄帝内经》中“治未病”思想的现代研究概况

《黄帝内经》中“治未病”思想的现代研究概况发表时间:2009-12-14T14:26:59.1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5期供稿作者:杜新华[导读] 后世医家对治未病思想的发展,汉代张仲景对于治未病理论有独到而深入的研究,创造性的提出了“既病防变”的措施杜新华 (1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山西太原 030012)【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5-0260-03《黄帝内经》首先提出了“治未病”思想,其理论研究可谓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奠基之作,也是中国古代整体观念和自然观念在医疗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此后,历代医家对中医学“治未病”思想不断发挥,使其成为中医养生保健的主导思想和防治疾病的重要原则。

而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等预防思想,以及阴阳五行学说、整体观念、自然观念、道家哲学等中国传统文化观念,都是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形成的历史文化根源。

现将研究概况介绍如下:1 “治未病”思想源流1.1 “治未病”思想的萌芽“治未病”这种防患于未然、预防为主的思想早在《内经》之前已有萌芽,如春秋时代的管仲在《管子·牧民》中曰:“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 。

这种避祸防患的思想,影响到医学界,被引申发展成为《内经》“治未病”的思想。

《易经》、《孙子兵法》、《淮南子》等书籍也蕴涵着大量“治未病”的思想。

如《周易》云:“水在火上,既济。

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反映了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思想。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军事著作,就其哲学思想的内涵来看,也包含有“治未病”的思想。

如《孙子兵法·九变》指出:“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这体现了兵家“有备无患”的战略指导思想,与后来《内经》“上工治未病”的指导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淮南子·人间训》提醒世人:“人皆轻小害,易微事,以多悔” 。

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观点

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观点

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观点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医学著作,被誉为中医学的经典之作。

它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理论,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观点。

一、阴阳学说黄帝内经提出了阴阳学说,它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用来描述宇宙万物的两个相对而又统一的方面。

在人体中,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保持着身体的平衡状态。

阴阳失衡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中医治疗疾病的关键就是调节阴阳平衡。

二、五行学说黄帝内经还提出了五行学说,它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五个元素,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构成了宇宙和人体的基本运行规律。

在人体中,五行与五脏相对应,通过调节五行的平衡来治疗疾病。

三、经络学说黄帝内经提出了经络学说,它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是人体内部的一种通道,通过经络可以使气血运行畅通,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经络学说认为,疾病的产生是由于经络的阻塞或功能失调,通过调节经络可以治疗疾病。

四、病因学说黄帝内经对疾病的病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它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多种原因导致的。

在治疗疾病时,需要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恢复身体的正常状态。

五、诊断学说黄帝内经对医学诊断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提炼。

它强调观察、问诊、望诊、切诊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获取全面准确的病情信息。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通过综合分析来确定疾病的性质和病情。

六、治疗学说黄帝内经提出了多种治疗方法,包括针灸、草药、饮食疗法等。

它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不同疾病和个体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调节阴阳平衡、调整五行关系,以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

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观点为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它的理论体系丰富而完整,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黄帝内经》中的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

《黄帝内经》中的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

《黄帝内经》中的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药学的宝库。

它是我国古代医学的重要代表,对于中医药学的理论和实践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中医药学的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黄帝内经》的重要性和价值。

一、中医药学理论《黄帝内经》中的中医药学理论包括了中医的基本理论、病因病机、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最重要的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和气血理论等。

1.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黄帝内经》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相对而又统一的对立面构成的。

在人体中,阴阳也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阴阳失衡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药学通过调节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2.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医药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也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可以归纳为五种基本元素,即木、火、土、金、水。

在人体中,五脏对应五行,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中医药学通过调节五行的平衡来治疗疾病,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3. 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种特殊的通道系统,即经络系统。

经络系统贯穿全身,与脏腑组织相连。

中医药学通过调节经络的畅通来治疗疾病,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4. 气血理论气血理论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气血理论认为气和血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它们的运行和平衡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药学通过调节气血的平衡来治疗疾病,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二、中医药学实践《黄帝内经》中的中医药学理论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还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中医药学实践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推拿按摩等。

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药学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也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研究院》宗旨:未病先治,不得病,少得病,得小病,得病晚,以预防为主,被称为现代养生宝典
古代医学家张景岳说过:“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所以我们要顺应四季: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的规律,才能颐养长生,内安外健。

长夏在五行属土,对应脾,脾脏喜燥而恶湿,一旦受到湿气的影响,则会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气机不畅。

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当脾阳受损。

会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闷想吐、大便稀溏甚至水肿。

所以长夏的重点工作便是健脾去湿,说起去湿来,还要知道另一件事情,那就是立秋之后,气血走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去湿排毒的通路,那么在这个季节做好这条经络的保养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膀胱经在人体的背部,人体的五脏六腑均可在背部找到相应的对应区,如背上部对应肺和心脏,背下部对应脾、胃、肝、胆,腰部对应肾、膀胱、大肠和小肠。

所以保养背部也成了养生很重要的一点。

五脏六腑在背部的反应区
肺部娇嫩最上面,左边为心右为肝,
下面左脾右是胆,再下左胃右小肠,
臀上左肾加膀胱,右边子宫和大肠。

1大椎突出、色素沉着
肩颈长期劳损,易引发肩周炎,肩颈经络不通,脑部供血供氧不足,容易头晕头痛,心慌胸闷。

长痘:——肠道宿便便堆积,毒素代谢缓慢,便秘、腹胀、肠鸣
2肺区
毛孔粗大、色素沉着:——肺功能减弱,易引发鼻咽问题,鼻炎、咽炎、候咙,干痒、易上火、胸闷气短。

3心区
毛孔粗大、色素沉着、长痘:——心火旺,有心事,浅睡多梦,心悸,心慌,手脚冰冷。

4肝区
明显凸起:——肝火旺、心情抑郁或脾气暴躁,面黄,口苦,目赤干涩,解毒功能弱,易引发洒精肝,脂肪肝,胆结石,两肋满胀,后背发沉,容易小叶增生,乳腺增生,手脚冰冷。

5脾区
推膀胱经时更容易判诊,有气节、肿胀:——肤色暗黄、皱纹明显、胃口不好、胃火或胃寒、口臭、胃胀胃疼、打嗝反酸,肌肉松弛、易淤青,月经不调。

6肾区
发黑、色素沉着、肾虚纹、腰眼深:——肾气不足,易脱发,记忆减退,睡眠质量不高,夜尿频繁,易受惊吓,黑眼圈,眼袋明显,耳鸣,易浮肿,怕泠,手脚冰,内分泌失调,月经不调,妇科疾病,夫妻生活不和谐,性冷淡,不孕不育,腰酸背痛,下肢循环不好。

立秋以后做做背,个个活到一百岁。

现在的季节也是中医里说的长夏。

虽然立秋了,但是夏天的暑气还没有消除。

身体内积聚了一个夏天的寒湿,毒素,在这个季节是最好排出的时候。

尤其对膀胱经按摩刮痧艾灸,不但可以祛除身体的寒湿,毒素,还可以缓解颈肩腰腿痛的症状。

会让沉重的身体感觉轻松异常。

缓解身体疲劳,改善睡眠质量,针对肝火过胜会有很大缓解。

滚动背部
做法:坐在毯子的前端。

双腿弯曲,脚踩住地面,双手扶住膝盖,把小腹收紧,下巴内收。

然后让背部在地面上像摇篮一样前后滚动。

用背部在地面上反复滚动,就有效地刺激到了两条重要经络。

坚持滚背可疏通膀胱经和督脉,“滚”上一段时间,不但能提升肾阳,更能摇出好心情。

这个季节也要注意排湿,可以熬制红小豆薏米水。

少吃辛辣油腻,多食酸甘润的事物。

立秋后肺气当令,开始适当食用滋阴养肺的事物,如百合,莲子,银耳,芝麻之类。

鱼腥草雪梨也是不错的选择。

脸上经常起痘痘,嗓子不舒服的,想要好肤色的,赶快来做后背,因为肺主皮毛开窍于鼻!经常通肺经有好处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