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单位: 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

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 换算关系T=t + 273K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

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晶体 非晶体

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

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非晶体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⑵ 继续吸热。

② 凝固 :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凝固图象:

晶体 非晶体

晶体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

晶体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晶体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非晶体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气 固 液 凝固 放热 熔化 吸热 液化 放热 汽化 吸热 升华 吸热

凝华 放热

蒸 发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 放 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

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

以下为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

1、云

地面附近的水蒸气上升,越往高空温度越低,当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液

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很小的微粒,能被空气上升气流顶起,逐渐增多后就形成浮云,所以云

是由大量的水蒸气和小冰晶组合而成的。

2、雨

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达到一定程度时,上升气流无法支持,水滴就会下

落,形成了雨。 即它是由水蒸气在高空液化成小水滴后合并成大水滴下落形成的。

3、雾

雾一般在清晨出现。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或地面温度突然下降时,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较

多便会液化成小水滴而飘浮在空气中和附着在尘埃上,就形成的雾。

4、露

初秋季节空气湿润,夜间温度下降,地面附近的水蒸气在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就会液化成

小水滴附在它们上面,形成露水。

5、霜

冬天的夜晚,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地面上迅速凝华而形成固态的

白色小晶体,附着在花草树木上,便形成了霜。

6、雪

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并且高空的气温降到0℃以下时,水蒸气便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飘落到地面形

成了雪。

7、冰花

冬季,室内气温较高,而室外气温低。室内水蒸汽含量较多的空气遇到寒冷的玻璃时,就凝华为带有

“花纹”的冰晶,就是冰花。

8、雾凇

雾凇,俗称树挂,是严冬时节出现在吉林松花江畔十里长堤的自然现象。夜间温度下降,江面上方的

水蒸气在岸边遇到树枝等物体时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上面便形成了雾凇。

9、冰雹

在夏季,上升气流很强,也很不稳定,上升气流会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低温下凝华成小冰晶,当

与过冷小水滴碰撞时,小水滴凝固并和小冰晶结合变大成小冰珠,小冰珠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

这时又可以与其他小冰珠结合。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冰珠就会再次升入高空并凝固在一起变大。随着气流

多次升降,冰珠越来越大,当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会落到地面,形成冰雹。

10、干冰

固态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气体先经高压压缩成液态,再降温制得的白色固体。在常压下外界温度高

于-78℃时,会直接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此过程要吸收大量的热,能使周围温度急剧下降,可降至-78℃。 沸腾

11、人工降雨

通常人工降雨采用干冰在高空直接升华成气体来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周围空气的温度迅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为小水滴或直接凝华为小冰晶,积聚变大后下落,这样就可以实现人工降雨。12、舞台上的云雾效果:

常利用干冰在升华时吸收大量热使空气温度急剧降低,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直接凝华为小冰晶,形成舞台上的云雾效果。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B.冰的温度是0o C

C.所有的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今年上海的最高气温可达摄氏40度

4.海南岛盛夏季节,将一杯自来水放了约1h,估计这杯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A.5o C

B.10o C

C.20o C

D.40o C

5.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室温下的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将()

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一直增大

D.一直减小

6.判断以下哪一过程发生了物态变化?()

A.把铜块加热到100o C

B.把大铁皮剪成小铁皮

C.冰雪消融

D.气球充气时逐渐膨胀

7.对于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B.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

C.在熔化过程中,铁和玻璃的温度都在升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把一杯0o C的水放在盛有冰、水混合物的桶中,则()

A.杯中的水要结冰

B.桶中的冰开始熔化

C.杯中的水保持原来的状态和温度不变

D.杯中的水部分结冰,桶中的冰部分熔化

9.0o C的冰和0o C的水,它们的冷热程度相比较,则()

A.0o C的冰较冷

B.0o C的水较冷

C.两者冷热程度相同

D.无法判定

10.在敞开的锅中烧水,水沸腾后用火继续加热,这时水的温度将()

A.升高

B.不变

C.降低

D.忽高忽低

11.用电风扇扇风,人们感到凉爽,原因是()

A.空气被电风扇扇凉了

B.风扇加快空气流动,使汗液蒸发加快,吸收人的热量的速度也加快

C.风把"凉"传给了人

D.风扇使水蒸气液化,使汗水增加从而降温

12.人们在青藏高原烧开水,水沸腾时温度却达不到100o C,为了能喝上达到100o C的水,其可行的办法是()

A.换用高压锅煮水

B.延长烧水时间

C.换用热值较大的燃料

D.采用鼓风设备

13.关于霜的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霜是由水蒸气凝固而成的

B.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先液化成露,再由露凝固成霜

D.霜的形成,上述三种说法都对

14.下列各种物态变化中,都是放热的是()

A.凝华、液化、凝固

B.升华、液化、熔化

C.凝华、汽化、升华

D.蒸发、液化、凝华

15.下列措施中使蒸发减慢的是()

A.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

B.把湿衣服展开凉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C.夏天人们用电风扇吹风

D.用扫帚把洒在地上的水向周围扫得散开

17.夏天,小明从冰箱中拿出一杯冰冻饮料,过一会杯壁上有许许多多小水珠,这是()

A.杯内的水渗透出来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C.空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8.高压锅能很快煮熟饭菜,最主要的原因是()

A.密封性好,减少了热损失

B.增大压强,提高了沸腾温度

C.增大了压强,降低了沸腾温度

D.传热快,缩短了沸腾时间

19."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是我们所熟悉的两个成语,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底下抽去燃着的柴禾.从热学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扬汤止沸"是暂时止沸

B."釜底抽薪"使锅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停止沸腾

C."扬汤止沸"是暂时降低水的温度,使水温低于沸点而停止沸腾

D."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20.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到火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A.水能够灭火

B.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C.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

D.水善于将热量迅速向外散发

三.填空题

1.常用温度计玻璃泡里的液体通常是_____、_____或______;不宜用它直接测量固体物块或颗粒的温度,而宜于用测液体、气体的温度,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固体可分为_____体和____体两类,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叫做_____,其中对于____来说,由固态变为液态或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中虽然吸热或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我们把这一温度称为_______.

3.汽化有____和____两种方式中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叫_______,而在___________汽化现象叫做沸腾.

4.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影响同一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要使液体沸腾,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_______;(2)________.

5.我们通常看到的雾,这是由于_______而形成的,这种现象发生的这程中要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6.对于下列每一个问题,分别填写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1)冬天,朝着室内一面的玻璃出现小水珠:______、______;(2)冬天河水结成冰:______,_______;(3)放在室内的湿毛巾变干了:_____、_______;(4)冬天早晨屋面上有霜:______、______.

7.我们知道100o C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同温度的开水烫伤更历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8.炎热的夏天,在喷泉附近会觉得凉爽些,这是因为喷泉周围有大量的小水滴,水滴______时,要从空气中______热.

10.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时口腔内,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

11.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甲盆里的冰多些,乙盆里的冰少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两盆里的冰块都未完全熔化,那么甲盆水的温度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乙盆水的温度.

12.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出发射台的地面,很多物体遇到这样高温火焰将会

_______.为了保护发射台底,就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_____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白色气团是_______形成的.

13.为了缓解北方某些地区的旱情而实行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就很快_________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水蒸气便_______成了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为雨点降落到地面.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A;4.D;5.B;6.C;7.B;8.C;9.C;10.B;11.B;12.A;13.B;14.A;

15.A;16.A;17.B;18.B;19.D;20.C;21.C;22.B;

三.填空题.1.水银;酒精;煤油;物块或颗粒不能与温度计玻璃泡充分接触;2.晶;非晶;熔化;晶体;熔点;3.蒸发;沸腾;蒸发;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 4.温度;表面附近空气流通情况;达到沸点;吸热;5.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凝结在尘埃上;放热; 6.液化;放热;凝固;放热;蒸发;吸热;凝华;放热;

7.水蒸气和开水降低到同样温度时,水蒸气由于液化要放出更多的热;

8.蒸发;吸;降低;9.DABECF;10.防止水蒸气在镜面上液化;11.等于;

12.液化;汽化;液化;13.升华;凝华;熔化;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摄氏温度把的温度规定为O℃,把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 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 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它有两种方式——和——4.物质从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所有气体, 在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家用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 用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 5.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 速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成小水滴落下来。 6.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至,最小分度值是。 7.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这一变化中,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 有和。 8.海波的溶点是48℃。则:50℃的海波呈态,10℃的海波 呈态。 9.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过程中要热量。 10.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汽化 夏天湿衣服晾干熔化 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凝固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液化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华 吃冰棒解热升华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把℃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D.无法判定2.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3.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一组是() A.熔化、汽化B.熔化、液化C.液化、凝华D.液化、升华。 4.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试管里水的温度() A.能达到沸点、能沸腾B.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C.达到沸点,不能沸腾D.无法确定 5.某同学游泳时,在水中不觉得冷,而上岸后却觉得冷。这是因为()A.人刚上岸,还没有适应岸上的环境 B.人体的温度一部分传给了空气 C.人体皮肤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时吸收热量 D.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 6.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例子是() A.积雪融化B.雾、露的形成C.霜的形成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7.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磨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保护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A.熔化和汽化都放热C.熔化吸热,汽化放热B.熔化和汽化都吸热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附答案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45min)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 A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C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 D .广州市冬季最冷时的室外温度 2.图1是某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图象反映的可能是( ) A . 海波的凝固过程 B .蜡的凝固过程 C . 海波的熔化过程 D .蜡的熔化过程 3.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和汽化 B .凝固和凝华 C .凝固和液化 D .汽化和升华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为0℃时,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 .温度为0℃时,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 C .温度为0℃时,冰和水都有可能存在,但没有水蒸气 D .温度为0℃时,冰、水和水蒸气都有可能存在 5.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9℃。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和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 A .38℃,39℃ B .39℃,40℃ C .38℃,40℃ D . 39℃,39℃ 6.小明用两个相同的铁锅来煮鸡蛋,两锅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的水和个数一样的鸡蛋。甲锅中的水烧开后,用急火来煮;乙锅中的水烧开后,用文火来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种方法比乙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B .乙种方法比甲种方法省燃料,但省时间 C .甲种方法比乙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 .乙种方法比甲种方法省燃料,这两种方法所用的时间相近 二、填空题:(每空格2分,共32分) 7.有以下六种物质:铁、牛奶、水晶、白酒、水银、饼干。我们可以根据物态把它分成两类: (1)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8.关于温度计,请你填写以下空格。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图2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 图是体温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 ℃和 ℃。 (3)下表是几种物质的沸点和熔点。 ①南极的最低温度为-88.3℃。应选用_________温度计来测量南极气温,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应 选用_________温度计来测量沸水温度,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插入一支温度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小晶同学将观察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分析此表,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把饺子放在水中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把饺子放在油中炸,就会变黄、变焦。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沸点的角度回答)。 11.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沸点为13.1℃的液体氯乙烷,把准备施行手术的部位“冻结”起来。这是利用了液体氯乙烷在___________时需要______热的原理。 三、实验和探究题:(第12题7分,第13题6分,第14题12分,第15题14分,共39分) 12.小薇同学把某固态物质加热后成了液态,随后停止加热让它冷却,并记录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表。由于疏忽, (1(2) 该物质是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的活动课中,有以下三个场景: 场景一:A 组的其中一个同学随便选取了一支温度计,在测量过程中同组的另一同学发现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得很快,差不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以及试题

物态变化知识点 1 温度和温度计: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2 摄氏温度的规定: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 温度为100℃,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分就是摄氏1℃. * 摄氏温度的单位为摄氏度,用℃表示。 3 绝对零度:宇宙中的温度下限-273℃,叫绝对零度。 4 热力学温度: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 K 5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转换:T=t+273K t=T-273℃ 6 体温计的温度围:35℃-42℃ 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 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 最小单位: 0.1℃ 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使玻璃管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 7 温度使用应注意: 1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1选 2 看温度的最小刻度值 2看 3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且不能离开被测物, 等到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测(量) 4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到容器壁及容器底。 4 壁 5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读 8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9 物质的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 10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 点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11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要吸热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要放热 12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凝固点: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 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等的。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中考总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章节复习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 掌握物态变化的规律及特点。 3. 掌握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的吸、放热问题。 4. 掌握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框架;明确熔化、汽化与液化是中考物理中的高频考点; 难点: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1、 温 度 (1)温度的定义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 ①单位 摄氏度 符号 ℃ ②规定 0 ℃是指 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00 ℃是指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沸水的温度 2、 温 度 计 ①结构 玻璃泡、圆柱体、刻度线 ②测量范围 0~100 ℃ ;分度值1℃ ③内装液体 煤油或水银 ④使用前要观察 量程 和 分度值 ⑤使用方法: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中、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实验 室温度计 结构上 有无缩口(弯管) 量程与分度值0~100℃与35~42℃),1℃与0.1℃ 使用上 可否取出读数,是否需要甩动 (3)体温计 ①结构 玻璃泡、圆柱体、刻度线、缩口(弯管) ②测量范围 35℃~42℃ ;分度值0.1℃ ③内装液体 水银 ④与实验室温度 计的不同之处 (4)水银温度计的优点 水银的比热容小,测量的精确度高 (5)酒精温度计的优点 凝固点低,适合寒冷地区使用 (1)工作原理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3、熔化和凝固(1)定义:熔化由固态到液态;凝固由液态到固态 (2)固体的分类 (3)晶体 (4 )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晶体各种金属等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非晶体糖、沥青、蜡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熔化规律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凝固规律继续放热,温度不变 熔化规律熔化时,继续吸热,温度升高 凝固规律凝固时,继续放热,温度降低 4、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是指由液态到气态,汽化要吸热 ②两种方式 (1)汽化 特点: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影响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的快慢 液体蒸发时要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特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蒸发 ①液化是指由气态到液态,液化要放热 ②两种方法 (2)液化冷却 加压 (1 (2 5、升华和凝华 6、自然界的水①冰的形成凝固;②霜的形成凝华; ③露的形成液化;④雪的形成凝华; ⑤雾的形成液化;⑥雹的形成凝固; 基础型练习题:课件上边讲边练教学后记: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精题汇总

2019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精题汇总1、夏天,打开冰箱门,常可看到白雾。这是[ ] A.冰箱内原有的水蒸气。 B.冰箱内食物中的水分遇到高温空气后,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C.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冰晶。 D.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水滴。 2、人们常说井水冬暖夏凉,这是因为[ ] A.井内冬夏温度变化小,地面冬夏温度变化大,所谓“冬暖夏凉” 是井水温度与地面温度比较而言的 B.井水受地热的作用而有较多的热能 C.井水远离地面,不受空气流动的影响,因而具有较多的热能 D.井水暴露在空气中,夏天气温高,蒸发得快,吸收了较多的热量,因而温度较低 3、夏天,自来水管上常有水珠,这是因为[ ] A.夏天自来水的温度较高,蒸发较快,从而在管壁形成水珠 B.夏天空气中水蒸气较多,遇到较冷的自来水管就在管壁上凝结成水珠 C.夏天气压较低,管内外压强差较大,少量水分透过管壁微孔渗出 D.夏天用水量大,水厂需给自来水加压,管内外的压强差增大,因此有少量水分透过管壁微孔渗出 4、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条件下提取,应采用的方法是 [ ] 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C。 B.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C。 C.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D.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5、在北方的冬天,汽车驾驶员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混合液具有 [ ] A.较低的沸点。B.较低的熔点。 C.较大的比热。D.较小的密度。 6、在烹炸食物时常会见到滚开的油锅中,溅入一滴水后,会有剧烈的响声,并溅起油来。其主要原因是 [ ] A.溅入的水滴温度太低。 B.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C.水的比热比油的比热大。 D.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 7、用飞机向云层喷洒于冰(固体的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 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b)干冰吸热熔解;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解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 ]

历届全国初中物理竞赛(物态变化)

最近十年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分类解析专题3--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1. (2013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在严寒的冬季,小明到滑 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行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 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 而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1所示。 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 图1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凝华 B.凝固 C.升华 D.液化 答案:B 解析: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是凝固,选项B正确。2.(2012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预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饭桌上的菜肴日益丰富,吃饭时发现多油的菜汤与少油的菜汤相比不易冷却。这主要是因为【】 A、油的导热能力比较差 B、油层阻碍了热的辐射 C、油层和汤里的水易发生热交换 D、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 答案:D 解析:多油的菜汤不易冷却的原因是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选项D正确。 3.(2012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统称为“雾霾天气”。关于雾和霾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霾是大量的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形成的 B.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C.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形成的 D.雾和霾是同一个概念的两种不同说法 解析:雾是大量的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形成的,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形成的,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选项B正确。 答案:.B 4(2011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河南预赛)如图所示的4种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是,( )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检测 姓名 得分 一.请你来选择(每选3分,共36分) 1. 如图1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 ) 2. 下列现象发生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 .初春,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 B .盛夏,湿地中水的蒸发 C .金秋,夜晚草叶上形成露珠 D .寒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3. 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禁止抽烟” 、“请熄火”、“请不要使用手机”等 .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 .液化 B .汽化 C .凝华 D .升华 4.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如图2所示,上方分别盖有一块玻璃A 和B , 过一会看到( ) A .A 、 B 两块玻璃外侧都有小水珠 B .A 、B 两块玻璃内侧都有小水珠 C .A 玻璃外侧、B 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D .A 玻璃内侧、B 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5.我国为了积极响应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节能减排”, 建造楼房时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列四个图像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像的是( ) 6. 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 ) A .冰全部熔化 B .冰有少部分熔化 C .水有少部分凝固 D .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 春天里冰雪消融 A B C D

7.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地让馒头变熟 B .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 .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 .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8.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B .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C .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D .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干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 9. 如图4所示,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的情境示意图,由图可知( ) A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C .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人体温度上升 D .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 10.如图5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下列关于此图像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 A .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 .CD 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 .物质的初温是40℃ D .加热5分钟时物质温度是48℃ 11.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如图6所示,一天,企鹅妈妈和小企鹅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它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 .小企鹅:妈妈,这么冷,我都没温度了 B .企鹅妈妈:是呀,是我们的羽毛不能产生温度了 C .小企鹅:冰天雪地的,可能连水蒸气都没有了吧 D .企鹅妈妈:呵呵,水蒸气倒是有的,因为冰是可以升华的呀 12.如图7所示是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图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在第2min 时是固态 B .甲在ab 段不吸热 C .甲的熔点是48℃ D .乙是石蜡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及解析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及解析 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 1.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 B. 石蜡和冰的熔化一样,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C. 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D. 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A符合题意; B、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石蜡是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B不符合题意; C、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从人体吸热,使人体的温度降低,但风不能降低室温,C不符合题意; D、下雪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雪,凝华是放出热量的,气温不是很低,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 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中学生的体积大约是0.05m3 B. 教室楼层之间的高度约为5米 C. 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60℃ D. 空调电流约1A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中学 生的质量在60kg左右,体积在V= = =0.06m3左右.故A符合实际;B、学校广场上的国旗旗杆高度在6m左右,教室楼层高度大约是此数值的一半,在3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60℃.故C不符合实际; D、家用空调的额定功率在1100W左右,正常工作的电流在I= = =5A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

(完整)初二物理试题_物态变化(附答案)

第四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 1.人们常说:“今天最高气温是摄氏16度”.其错误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2.重庆地区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是-2℃,则重庆地区的最高温差是______. 3.某同学测量一杯水的温度,选好一只量程适当的温度计,他将温度计插入热水中后立即拿出来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该同学操作的两点错误之处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4.电烙铁上熔融的锡离开电烙铁头后变成锡粒,此过程叫_________,需要_________热. 5.在松香、萘、冰、玻璃、铁、蜂蜡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_,它们都有固定的___________. 6.液化的方法有两种:_________和_________.气体液化后________缩小,便于_________和__________. 7.上物理课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 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反应的一个共性是 _________. 8.规格、型号完全相同的两只新旧日光灯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把二者区别 开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图1中的小试管B装有热水,悬放在正在加热 盛有沸水的烧杯A中,试管B中的水不能沸腾.要使试管中的水沸腾,可采取的两种方法分别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10.烧开水时,看到壶口冒出的“白气”是水先_________后_________的结果. 11.夏天,早晨露天草叶上的露珠是_________现象,冬天树枝上出现的“雾凇”是__________现象. 12.写出下列物质在1标准大气压下放热时发生的变化(选填“降温”或某种物态变化)(1)0℃的冰__________;(2)18℃的水_________;(3)0℃的水________;(4)100℃的水蒸气__________. 13.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形成的,干冰在空中迅速吸热变为干冰蒸气,这是_________过程;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小冰粒,这是_________过程;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冰粒变成水滴,就形成了雨,这是__________过程.(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4.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 1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B.体温计可当作寒暑表使用来测气温 C.开水的温度是100℃ D.人们感觉到的温度与实际气温有较大差异 16.用温度计测量放在室温为25℃的房间中一盆沸水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水银面经过28℃这一刻度时,温度读数表示的是( ) A.房间里空气的温度 B.沸水的温度 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 D.无法判断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题训练及答案

专题训练二 物态变化 考点指津 本专题为物态变化,知识掌握基本要求: 会用温度计测温度;能区分不同的物态变化,理解物态变化的条件;能解释生活及自然界的单间现象;能识读有关物态变化的图线. 中考命题热点: 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表的正确使用与注意事项;结合社会热点、生活问题考查物态变化知识,倡导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以致用. 练习测试 一、填空题 1.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分别滴入几滴红墨水,会观察到 的颜色较快变得均匀,这个现象可以说明: . 2.图2-1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 ,乙的示数为 . 3.某人在配制酒精溶液时,把10ml 的酒精倒入10ml 的水中,摇晃混合后发现总的体积小于20ml .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 4.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 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 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5.防“非典”期间,常用消毒液加热熏蒸的办法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处理.从物理上说,对消毒液加热是为了 ,弥漫到空气中是一种 现象. 6.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 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7.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会听到“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是 后是 . 8.目前,全球的气候悄悄变暖,这是 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而城市的平均气温高于周围乡村,这种现象称为 效应. 9.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成的 . 10.如图2-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 种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甲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 20 10 10 20 甲 乙 图2-1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 时间40 分钟总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如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 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温度计的使用。温度计在使用时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 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故选C。 2.生活与物理息息相关,小芳烧水, 她观察到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气”冒出来, 从水到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汽化 B. 先汽化后液化 C. 先汽化后凝固 D. 先升华后熔化 【解析】选B。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水 沸腾时产生大量 的水蒸气,但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水蒸气上升后遇冷液化形成“白气” 。故选B。 3.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 ) A.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 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B.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升华吸热 C.烧水时, 壶嘴处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D.窗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物态变化知识的理解。撒盐可以降低冰雪的熔点,更易熔化,选项 A 错误;洒水降温是利用蒸发吸热,是汽化过程,选项B错误;壶嘴处的“白气”是水

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选项C正确;窗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选项D错误。 4.2015 年11月24日晚,济宁下了57年来最大的一场雪,瑞雪兆丰年,但是也给我们学生上学带来了困难; 为了加速雪的熔化, 交通部门往道路上撒了盐和雪融剂。对于这个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雪是水凝固形成的 B.雪熔化放热 C.撒盐和雪融剂是为了降低雪的熔点 D. 雪的温度可能是5℃ 【解析】选C。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及其特点。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故A错;雪熔化过程中吸热,故B错;雪的温度在0℃以上时会熔化成水,故D错。5.如图甲所示是新疆地区晾制葡萄干的房子, 图乙是房子的墙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晾葡萄干的房子建在向阳的山坡上,而且没有屋顶,有利于接收阳光,吸收热量, 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 B.晾葡萄干时把葡萄放在木头架子上摊开, 有利于增加葡萄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 C.晾葡萄干时把葡萄放在木头架子上摊开, 有利于增加葡萄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减慢葡萄中水分蒸发 D.如图乙所示,晾葡萄干的房子四周有很多小孔, 有利于屋内空气流通,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解析】选C。本题考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应用。房子建在向阳的山坡上,而且没有屋顶, 有利于接收阳光,吸收热量,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故A正确;把葡萄放在木头架子上摊开,有利于增加葡萄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 故B正确、C错误;房子四周有很多小孔, 有利于屋内空气流通, 从而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 故 D 正确。故选C。 6.某种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象如图所示, 该图象可以反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专题训练

《物态变化》专题训练 『考点指津』 本专题为物态变化,知识掌握基本要求: 会用温度计测温度;能区分不同的物态变化,理解物态变化的条件;能解释生活及自然界的单间现象;能识读有关物态变化的图线。 中考命题热点: 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表的正确使用与注意事项;结合社会热点、生活问题考查物态变化知识,倡导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以致用。 『练习测试』 一、填空题 1.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分别滴入几滴红墨水,会观察到的颜色较快变得均匀,这个现象可以说明:。 2.图2-1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乙的示数为。 3.某人在配制酒精溶液时,把10ml的酒精倒入10ml的水中,摇晃混合后发现总的体积小于20ml,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4.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5.防“非典”期间,常用消毒液加热熏蒸的办法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处理。从物理上

说,对消毒液加热是为了,弥漫到空气中是一种现象。 6.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7.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会听到“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是后是。 8.目前,全球的气候悄悄变暖,这是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而城市的平均气温高于周围乡村,这种现象称为效应。 9.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成的。 10.如图2-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种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甲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11.冬天,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现象;寒冷的冬夜,门窗玻璃侧出现冰花,这是现象。 12.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地而来的。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露水,若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就形成。深秋或冬天,夜晚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气会直接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 13.复习课上,老师写下一副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对联。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和,反映的一共性是。

人教版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

物态变化练习题 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 B、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变模糊 C、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 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 2、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 B、卫生球放一段时间变小 C、冰块慢慢地融化成水 D、江面上逐渐形成了大雾 3、在寒冷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地呼出“白气”,这是属于下列哪一种现象( ) A、汽化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4、下列各种现象中哪一种属于升华现象?() A、夏天湿的衣服变干 B、露的形成 C、霜的形成 D、卫生球放一段时间后变小 5、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吸热的是() A、霜的形成 B、露水的形成 C、水结成冰 D、衣服中水发生蒸发 6、在下列过程中,一定要放热的是() A、熔化 B、汽化 C、升华 D、凝华 7.下列措施中不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A、把湿衣服摊开放在向阳处B用电风扇吹风 C、用扫把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散开 D、用塑料袋包装蔬菜放入冰箱内 8、打开电风扇时会感到凉快,是因为() A、风使室内温度降低了 B、电风扇吹来的是冷风 C、电风扇吹来的风带走周围空气的热 D、电风扇吹来的风加快空气的流动,使身上汗水蒸发加快了 9、要使水的沸点超过100℃,需要将() A、火烧旺些 B、水量减少些 C、将容器移到高山上去烧 D、给容器加密封盖 10.在制药时,可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份,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条件下提取,应采用的 办法是() A、缩短加热沸腾时间 B、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C、增加容器内气压,使水沸点低于80℃ D、降低容器内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11、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正确的做法是( ) A、温度计的玻璃泡有部分浸入液体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置于液面之上 C、把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后在读数 D、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在液体中,但不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12、高压锅能很快煮熟饭菜,最主要的原因是() A、密封性好,减少了热损失B传热快,缩短了沸腾时间 C、增大压强,降低了沸腾温度 D、增大压强,提高了沸腾温度 13、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 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A.a B.b C.d D.c 14、如图中,a、b、c三条图线表示三种质量相等的固体同时同等条件下加热时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 A.a、b、c肯定都是晶体B.a、b、c的熔点相同 C.a比b的熔点高D.c比a熔点的低 15、工业生产中用蒸馏法来提高酒精度,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先给含水较多的酒精加热使它汽化,把蒸气引 出,再经过冷凝管(冷凝管是双层玻璃管,冷却剂从管口1流入,管口2流出)冷却液化成纯度较高的酒精溶 液,这种方法的依据是() A.水的密度比酒精大B.水的沸点比酒精低 C.水的比热比酒精大D.水的沸点比酒精高 16、用开口的烧杯烧水,水沸腾后继续用猛火加热,?这时烧杯中的水温() A.升高B.无法判定C.降低D.保持不变 17、在寒冷的冬季,房间玻璃窗的内表面结了一层冰花,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液化的现象B.是水蒸气遇冷先液化后凝固的现象 C.是冰的凝华现象D.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凝华的现象 18、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中考物理 物态变化专题含答案

第二章物态变化 一概念理解 1.把左右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先后两次对温水冷热程度的感觉是(右手感觉热些)(填左手感觉热些、右手感觉热些或一样热),这一现象表明(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2.温度计越精确,则其玻璃泡的容积与细管的容积相差越______(填“大”或“小”),这是因为______. 故答案为:大;玻璃泡液体微小膨胀,细管里液柱明显变化. 3.我国新疆的吐鲁番地区气候炎热,干旱少雨,年平均蒸发量很大,自古就有“火洲”之称,修建了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为了减少输送过程中水的______和______,原因是:(1. ()(2. () 答案:蒸发和渗漏原因:1.降低了水的温度 2.减小水面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 4.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 :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2 :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由此,他 A. 只能验证猜想1 B. 只能验证猜想2 C. 既能验证猜想1 ,也能验证猜想2 D. 既不能验证猜想1 ,也不能验证猜想2 答案:A 5.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灌装式石油液化气是采取------的方式使,使石油气液化装入钢罐的在向钢罐里充气时钢罐的温度是----------{填不变, 升高,或下降} 答案:-压缩体积-----升高 6.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当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下列对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B.“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C.“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D.“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 7.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经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 C.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 D.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例子大全

说明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 (1)冬天,河内冰层的形成 (2)雾的形成 (3)霜、雪的形成 (4)寒冷的冬天,室内窗户玻璃上形成的冰花 (5)用久的日光灯两端管壁发黑 (6)夏天打开电冰箱冷冻室门时,我们可以看到冒“白气” (7)冰箱冷冻室里的冰变小 (8)室外冻冰的衣服变干 (9)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10)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 (11)暖瓶口出现朦胧的“白气” (12)涂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就变干了 (13)铁矿石变成了铁水 (14)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15)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常看到鸡蛋先湿后干 (16)冰雕没看见“化”就变小了 (17)从冰箱里拿出的汽水瓶子上面有一层“汗” (18)冬天开车出行,发现汽车前车窗的玻璃上有一层水雾 (19)①冰棒从冰柜里拿出后,发现冰棒粘着白花花的“粉” ②一剥去包装纸,冰棒上冒“气”; ③他把这支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茶杯外壁外出“汗” (20)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21)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22)对烧瓶中的固态碘微微加热,发现固态碘消失,出现紫色的碘气体(23)天气炎热,吃冰糕降温解暑 (24)把钢水浇铸成各种零件 (25)新鲜蔬菜放时间长了,容易干瘪 (26)有人发烧,手心脚心涂抹酒精降温 (27)狗喜欢把舌头伸出 (28)开锅盖,带眼镜看不清,哈上一层“雾” (29)夏天自来水管“冒汗” (30)初冬江岸上美丽雾凇的出现 (31)夏季,冰雹的形成 (32)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 (33)用注射器吸进一些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 ①先向外拉动活塞,乙醚液体消失 ②再推压活塞.观察注射器中出现了液态乙醚 (34)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 ①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 ②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

物态变化典型例题

物态变化典型例题 【例题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采用的是__________温度,它把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答案:冷热程度,液体热胀冷缩,摄氏.冰水混合物,1标准大气下沸水. 【例题2】观察下图完成下列填空: (1)名称: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2)用途: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3)所用液体: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4)刻度范围: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5)最小刻度值: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答案:(1)体温计,寒暑表,实验室用温度计; (2)测体温,测气温,实验室用来测液体温度; (3)水银,酒精(或煤油);煤油; (4)35℃~ 42℃,-30℃~ 50℃,-20℃~ 80℃,

(5) 0.1℃、 1℃、 1℃. 【例题3】- 8.6℃读作_________,它比- 16.8℃高_________. 答案:负8.6摄氏度(或零下8.6摄氏度), 8.2℃. 【例题4】一支体温计的示数为 39.5℃,一位同学没有甩过就给体温正常的自己测量,这时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 答案: 39.5℃. 【例题6】体温计测人体温时,离开人体后_________表示人体温度,普通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后_________表示该物体温度. 答案:仍能,不能. 【例题10】甲、乙两支温度计,玻璃泡里装等量的水银,甲温度计的玻璃管的内径比乙粗,若两支温度计的分度值相同,则________的刻度更密一些.用它们测同一液体的温度,则_________测得更准确些. 答案:答案:甲、乙点拨:由于两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量的水银,故当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根据,内径粗的温度计液柱短,内经细的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的温度是一样的.内经粗的刻度更密些.若用这两支温度计测同一物体的温度,由于内径细的分度值间隔大,估计范围大,误差小,故内径细的测量更准确些. 【例题11】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________没有一定的熔点. 答案:晶体,非晶体. 【例题12】如图所示,为某晶体的凝固曲线,从A到D整个过程是________的(选填“吸热”或“放热”),在AB段物质处于_________状态,BC段是个________过程,物质处于_______状态,其对应的温度 48℃代表此晶体熔液的_________,CD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状态.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一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 章节(课题)名称物态变化复习(一)学时 1 总课 时 17 三维目标知识 技能 1.知道常用温度计原理及构造; 2.正确使用温度计; 3.知道汽化和液化的异同点; 4.会用汽化和液化解释一些现象。 过程 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 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学生特征分 析 学生兴趣浓厚,学生在这方面存在误区项目内容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 温度不变特征。 3.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 影响。 复习提问 教学难点1.晶体与非晶体溶解曲线的辨识。 2.液体沸腾的温度曲线特点 3.实际生活环境下水的物态变现 象的辨识 讲解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札记 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三态 1、物质的状态: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冰、雪、霜、雹是固态; 水、露、雾是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学生思考 讨论问题创设情境

二、温度的测量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 (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最小刻度值。 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d、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e、读数时将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温度计构造、量程、最小刻度及使 体温表玻璃泡上方有缩口;测温物质为水银35℃—42℃0.1℃①可离开 人体读取。 ②用前需甩实验室温度计 测温物质为酒精-20℃—100℃1℃①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②不能甩寒暑表测温物质为酒精-30℃—50℃1℃①不能离开被测②不能甩 三、物态变化 1、汽化和液化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液体汽化时要吸热。 (2)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沸腾大家相互 讨论 引入课题 培养学生认 识图象、利用 图象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