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技术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CRRT操作规程

CRRT操作规程

CRRT操作规程一、背景介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简称CRRT)是一种用于治疗重症患者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

它通过连续性的血液净化过程,去除体内的代谢产物和过多的液体,维持体内液体平衡和电解质稳定,以达到肾功能替代的目的。

为了确保CRRT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CRRT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二、目的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规范CRRT的操作流程,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提高治疗效果。

三、适合范围本操作规程适合于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中执行CRRT治疗的医护人员。

四、操作流程1. 患者准备:a. 确认患者适合进行CRRT治疗,包括判断是否存在肾功能衰竭、是否存在透析禁忌证等。

b. 准备所需设备和药物,包括CRRT机器、滤器、血管通路等。

c. 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解释治疗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取得知情允许。

2. 操作准备:a. 确认医护人员具备执行CRRT治疗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b. 检查CRRT设备的完整性和正常运行状态,确保设备无故障。

c. 根据患者的体重、血流动力学状态等因素,计算并设置合适的治疗参数,包括滤过率、置换液速度等。

3. 操作步骤:a. 患者体位:将患者置于适当的体位,普通为半卧位,保持舒适。

b. 血管通路建立: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如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等,并进行消毒。

c. 连接设备:将血管通路连接至CRRT机器,确保连接坚固,并检查连接处是否有漏血或者漏液。

d. 开始治疗:按照预设的治疗参数,启动CRRT机器,确保滤过液和置换液的流动正常。

e. 监测和调整: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液流量、滤过率等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f. 药物管理:根据医嘱,合理使用药物,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g. 注意事项:- 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 定期检查滤器的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更换。

ICU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ICU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ICU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一、概念1.锐器:是指能刺破皮肤的物品。

包括注射器、穿刺针和缝合针等针具,各内医用或检测用锐器、载玻片、破损玻璃试管、安珀瓶、固定义齿并暴露在外的金属丝及实验室检测器材等。

2.锐器伤:由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

二、优先等级原则锐器伤防护应遵循等级优先原则,首先是消除风险,其次是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行为控制,最后是个人防护和接触后预防措施。

1.消除风险:锐器伤防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尽量完全消除工作场所的危害,如尽量减少用锐器或针具,取消不必要的注射,以及采用无针系统进行静脉注射。

2.。

工程控制:通过工程控制措施控制或转移工作场所的危害,如使用锐器处置容器或者立即收回、插套或钝化使用后的针具。

3.管理措施:制订政策限制接触危害,如采取标准预防策略,包括组建劳动者卫生安全委员会和针刺伤害预防委员会,制订职业接触风险控制计划,移走所有的不安全装置,持续培训安全装置的使用方法。

4.行为控制:通过改变行为减少对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接触,如消除针具的重复使用,将锐器盒放在视线水平且在手臂所能及的范围内,在锐器盒装满之前将其清空,在开始一项医疗操作之前,建立安全处理和处置锐器的设施方法。

三、具体措施1.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2.采用新技术,如使用有安全保护装置的锐器。

3.消除不必要的锐器和针具,如使用适宜的电灼器、钝化针具和U形针具等。

4.使用带有刀片回缩处理装置的或带有刀片废弃一体化装置的手术刀,以避免装、卸刀片时被手术刀伤害。

5.手术中传递锐器应使用锐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

6.锐器用完后应直接放入放穿刺、放渗漏、有警示标志或者安全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的锐器盒中,以便进行适当处理。

7.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禁止用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具和针管,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枕头、刀片等锐器,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盖帽器装置。

ICU中医适宜技术

ICU中医适宜技术

此法具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利气豁痰、除寒暖中、散肿止痛的
作用。用于治疗各种疼痛、麻木、肿胀、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 病。
3、拔火罐操作规程
目的: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 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 的疗法。
4、中药保留灌肠操作规程
5、红外线烤灯操作程序
目的:保持局部温度;改善血循环;缓解血管痉挛;促进炎症吸收及镇痛。
注意事项: 皮肤感觉障碍、疤痕、植皮部位、缺血肢体治疗时应特别小心并经常询问,
观察局部反应,以防烫伤;
治疗时不要移动体位,以免碰触灯具引起烫伤,如感觉过热应立即报告; 治疗时应避免直接辐射眼部,必要时用浸水棉花或纱布遮盖;在治疗过程中 如有疲乏无力、睡眠不好、头晕等情况应停止治疗或更换治疗方法;
目的:中药保留灌肠又称肛肠纳药法。是将中药煎剂或掺与散剂,自肛门灌入, 保留在直肠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清热解毒、软坚 散结、活血化瘀等作用。
功效:用于高热等症;控制肠道感染。如结肠炎、直肠周围脓肿、肠道易激综合 症;控制慢性炎症的临床症状,如慢性盆腔炎、慢性前列腺炎等;降低血液中的 含氮物质,如氮质血症等疾患。
宁夏第三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黄封黎
目录
穴位注射操作规程 针刺操作规程 灸法操作规程 拔火罐操作规程 中药涂擦操作规程 中药泡脚操作规程 刮痧疗法操作规程 中药保留灌肠操作规程 中药外敷技术操作规程 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红外线烤灯操作程序 中药封包操作规程
6、中药封包操作规程
目的:中药封包疗法是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身体的某一特
定位置如穴位上。通过奄包的热蒸气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利用其 温热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驱寒为目的的一种出症、腰肌劳损、肩周炎、骨关节炎、胃痛、

ICU技术规范

ICU技术规范

ICU医疗操作规程一、呼吸机操作规程1、查对病人,神志清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取得配合。

2、接通电源、气源,接模拟肺开机,开显示屏。

3、根据病情,调节各参数:通气方式、FiO2、VT、R、I/E、PSV、PEEP、灵敏度等,设定报警范围:高压限、低压限、分钟通气量低限、分钟通气量高限等。

4、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是否正常,出现报警及时查找原因排除。

5、湿化器加灭菌蒸馏水至标准刻度,打开电源,调节加热温度至需要温度。

注意储水器处于管道的最低位置,防止积水倒流。

6、去掉模肺,连接病人,密切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及报警情况,出现报警及时查找原因排除。

7、记录:上机时间、相应参数、上机前血气结果。

8、使用过程中随时观察气道压力的变化及病人病情的变化,上机半小时后应复查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分析的结果进行必要的参数调节。

9、待病人血气分析、呼吸频率恢复正常、自主呼吸强,自主呼吸方式1小时以上,没有呼吸困难征象时,可间歇停呼吸机或停机。

10、将呼吸机与病人分离,关主机、空气压缩机、监护屏开关、湿化器开关、切断气源、电源,消音。

11、整理床单元,并继续密切观察病人呼吸情况。

12、去除湿化器内滤纸,各部位消毒后备用,防交叉感染。

二、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操作规程1、做好准备,携物品至患者旁,核对患者。

2、将呼吸机的氧浓度调至100%,给予患者纯氧2分钟,以防止吸痰造成的低氧血症。

3、接负压吸引器电源或者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调节压力(成人为150—200mmHg);4、打开冲洗水瓶。

5、撕开吸痰管外包装前端,一只手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并盘绕在手中,根部与负压管相连。

6、非无菌手断开呼吸机与气管导管,将呼吸机接头放在无菌纸巾上。

用戴无菌手套的一只手迅速并轻轻地沿气管导管送入吸痰管,吸痰管遇阻力略上提后加负压,边上提边旋转边吸引,避免在气管内上下提插。

7、吸痰结束后立即接呼吸机通气,给予患者100%的纯氧2分钟,待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水平后再将氧浓度调至原来水平。

ICU常见专科护理操作常规

ICU常见专科护理操作常规

ICU常见专科护理操作常规目录监护仪的使用规程一、目的: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各种有创压力。

二、用物准备:一次性电极、酒精棉纤数根、弯盘、多功能监护仪。

三、操作程序(一)摆好患者体位,暴露操作区域;(二)用酒精棉纤擦净连接电极处的皮肤,按要求安放电极;(三)连接监护仪电源,打开监护仪;(四)正确的连接ECG导线、SpO2导线、血压袖带和管道;(五)调节、设置各种参数;(六)整理、妥善放置各种导线,避免折叠、受压和脱落;(七)用物处理。

四、注意事项(一)保持环境清洁,勿将药品或液体放置在仪器上面。

(二)定期用酒精棉签清洁触摸屏边框,保持触摸屏的灵敏。

(三)对心电电缆线、血氧饱和度探头、有创血压探头要轻拿轻放,防止折叠。

(四)监测心电时先对患者皮肤进行清洁处理后,将电极片连接在电缆线上,再贴相应的位置上,保证电极片与患者皮肤的良好接触,减少对心电图形的干扰。

(五)血氧饱和度探头分为接口与指夹(或指套)两部分,与监护仪相连的为接口部分。

从监护仪上卸下接口部分时,须先按住接口处的卡子,再向外拉出,切勿左右旋转。

(六)将血氧饱和度指夹(或指套)从接口部分卸下时,须先翻开接口部分的保护盖,再将指夹拉出。

同样不能左右旋转。

指夹(或指套)固定于手指时,根部须用固定带固定,防止传感线与指夹(或指套)折叠、牵拉而损坏分离。

(七)测量无创血压时,袖带和患者手臂间应可容纳一指,最好每4~6小更换一次测压部位。

呼吸机使用规程①一、目的:用于机械通气,以对病人患者进行呼吸治疗、呼吸支持,纠正患者缺氧或CO2潴留。

二、用物:呼吸机及管道、摸拟肺、电源(电插板)、氧气、蒸馏水500ml。

三、操作程序(一)了解患者年龄、体重、人工气道类型、呼吸循环功能、既往病史等。

(二)核对医嘱和患者,置患者于合适的体位。

(三)向清醒患者解释使用呼吸机的目和注意事项;(四)打开无菌呼吸机管道包,带无菌手套,初步检查是否漏气或损坏;(五)呼吸机湿化器内安放过滤纸,加入无菌注射水,水位达湿化器指示线为宜,(六)连接呼吸机管道,从吸气端到呼气端。

重症监护操作规程

重症监护操作规程

重症监护操作规程重症监护室(ICU)作为医院内的重点部门,负责治疗危重病患者,提供高度专业化的监护服务。

为了确保重症监护室的运作顺利和患者的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操作规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重症监护操作规程,包括入住程序、护理要点、医疗设备使用等内容。

一、入住程序1. 患者的入住需要医生的书面指示,确保患者病情危急,需要特殊监护和治疗。

2. 患者入住前需要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调查、身体检查、实验室检验等,以确定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3. 入住程序包括将患者转移到ICU,完成入住相关手续,并将患者信息录入电子病历系统。

二、护理要点1. 严密监测:重症监护室要求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

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相应处理。

2. 呼吸管理:针对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要确保气道通畅,合理设置通气参数,定期进行痰液清除,预防并处理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

3. 血流动力学支持:对于血压不稳定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措施,如输入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血管扩张剂等。

4. 液体管理:根据患者的液体需求及体液平衡情况,合理选用液体种类和输液速度,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液电解质水平。

5. 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能量需求和营养状态,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通过静脉或胃肠道途径进行喂养。

6. 感染防控: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采用无菌操作,做好器械消毒与环境清洁,加强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三、医疗设备使用1. 呼吸机的使用: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适当的呼吸机模式和参数,并定期进行呼吸机的维护和校准。

2. 输液泵的使用:根据医嘱设定输液泵的速度和剂量,定期检查输液泵的工作状态及药物剩余量。

3. 监护仪的使用:设置监护仪的监测项目和阈值,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波形,及时识别和处理异常情况。

4. 患者转运:在患者需要转院或转科时,要进行专业而安全的转运操作,确保患者的连续监护和治疗。

icu病房仪器操作规程

icu病房仪器操作规程

icu病房仪器操作规程一、引言ICU(Intensive Care Unit)病房是医院内专门用于重症患者治疗和监护的特殊区域。

在ICU病房中,各种仪器设备的正确操作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医护人员能够正确操作ICU病房的仪器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治疗质量,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仪器设备清单1. 呼吸机2. 心电监护仪3. 血压监测仪4. 体温监测仪5. 输液泵6. 无创血氧饱和度监测仪7. 中心静脉导管插管仪8. 电除颤仪9. 尿液分析仪10. 血气分析仪三、操作规程1. 呼吸机操作规程a. 确保呼吸机连接电源并处于工作状态。

b. 根据患者情况,设置适当的通气模式、潮气量和吸呼比。

c. 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

d. 定期检查呼吸机管路是否通畅,呼吸机面罩是否密封良好。

e. 在呼吸机报警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 心电监护仪操作规程a. 将心电监护仪连接到患者的胸部导联电极。

b. 确保心电监护仪处于工作状态并正常显示心电波形。

c. 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和ST段变化。

d. 定期检查导联电极的粘贴情况,确保良好的导联。

e. 在心电监护仪报警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 血压监测仪操作规程a. 将血压监测仪连接到患者的动脉插管或者非侵入式血压袖带。

b. 确保血压监测仪处于工作状态并正常显示血压值。

c. 监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

d. 定期检查插管或者袖带的位置和固定情况,确保准确测量血压。

e. 在血压监测仪报警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 体温监测仪操作规程a. 将体温监测仪连接到患者的皮肤表面或者体腔。

b. 确保体温监测仪处于工作状态并正常显示体温数值。

c. 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

d. 定期检查监测位置和传感器的贴合情况,确保准确测量体温。

e. 在体温监测仪报警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5. 输液泵操作规程a. 将输液泵连接到患者的静脉导管。

b. 设置输液泵的输液速度和输液容量。

icu病房仪器操作规程

icu病房仪器操作规程

icu病房仪器操作规程引言概述:ICU(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中专门用于治疗危重病患者的部门。

在ICU病房中,各种仪器设备的正确操作至关重要,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ICU病房常见仪器的操作规程,包括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输液泵、血气分析仪和体温监测仪。

一、呼吸机的操作规程:1.1 调节呼吸机参数:根据患者的生理状况和临床需要,调节呼吸机的吸气压力、呼气压力、吸气时间、呼气时间等参数。

1.2 监测呼吸机指标:密切观察呼吸机显示屏上的各项指标,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气压力峰值等,及时调整参数以保持患者的呼吸稳定。

1.3 处理呼吸机报警:当呼吸机报警时,要即将检查和处理故障,如检查气管导管是否脱落、气囊是否破裂等,并及时通知医生。

二、心电监护仪的操作规程:2.1 安装心电监护仪:正确连接心电导联线,将导联电极粘贴在患者胸部指定位置,确保信号传输畅通。

2.2 监测心电图:观察心电监护仪上的心电图波形,注意检查心率、心律、ST 段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3 处理心电监护仪报警:当心电监护仪报警时,要检查导联线是否脱落、电极是否脱落等,排除故障并通知医生。

三、输液泵的操作规程:3.1 设置输液泵参数:根据医嘱,正确设置输液泵的输液速度、输液总量等参数。

3.2 监测输液泵运行情况:密切关注输液泵的运行状态,确保输液速度稳定,输液总量准确。

3.3 处理输液泵报警:当输液泵报警时,要检查输液管路是否阻塞、输液针是否脱落等,及时解决问题并告知医生。

四、血气分析仪的操作规程:4.1 采集血样:正确采集患者的动脉血样本,注意采样部位和采样时间。

4.2 操作血气分析仪:将血样放入血气分析仪中,按照仪器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等待分析结果。

4.3 解读血气分析结果:根据血气分析仪显示的结果,判断患者的酸碱平衡、氧合状态等,并及时通知医生。

五、体温监测仪的操作规程:5.1 安装体温监测仪:正确安装体温探头,将探头放置在患者的腋下或者直肠内,确保测量准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U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呼吸机操作规程
1、查对病人,神志清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取得配合。

2、接通电源、气源,接模拟肺开机,开显示屏。

3、根据病情,调节各参数:通气方式、FiO2、VT、R、I/E、PSV、PEEP、灵敏度等,设定报警范围:高压限、低压限、分钟通气量低限、分钟通气量高限等。

4、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是否正常,出现报警及时查找原因排除。

5、湿化器加灭菌蒸馏水至标准刻度,打开电源,调节加热温度至需要温度。

注意储水器处于管道的最低位置,防止积水倒流。

6、去掉模肺,连接病人,密切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及报警情况,出现报警及时查找原因排除。

7、记录:上机时间、相应参数、上机前血气结果。

8、使用过程中随时观察气道压力的变化及病人病情的变化,上机半小时后应复查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分析的结果进行必要的参数调节。

9、待病人血气分析、呼吸频率恢复正常、自主呼吸强,自主呼吸方式1小时以上,没有呼吸困难征象时,可间歇停呼吸机或停机。

10、将呼吸机与病人分离,关主机、空气压缩机、监护屏开关、湿化器开关、切断气源、电源,消音。

11、整理床单元,并继续密切观察病人呼吸情况。

12、去除湿化器内滤纸,各部位消毒后备用,防交叉感染。

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操作规程
1、做好准备,携物品至患者旁,核对患者。

2、将呼吸机的氧浓度调至100%,给予患者纯氧2分钟,以防止吸痰造成的低氧血症。

3、接负压吸引器电源或者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调节压力(成人为150—200mmHg);
4、打开冲洗水瓶。

5、撕开吸痰管外包装前端,一只手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并盘绕在手中,根部与负压管相连。

6、非无菌手断开呼吸机与气管导管,将呼吸机接头放在无菌纸巾上。

用戴无菌手套的一只手迅速并轻轻地沿气管导管送入吸痰管,吸痰管遇阻力略上提后加负压,边上提边旋转边吸引,避免在气管内上下提插。

7、吸痰结束后立即接呼吸机通气,给予患者100%的纯氧2分钟,待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水平后再将氧浓度调至原来水平。

8、冲洗吸痰管和负压吸引管,如需再次吸痰应重新更换吸痰管。

9、吸痰过程中应当观察患者痰液情况、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10、协助患者取安全、舒适体位。

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程
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

2、携用物至患者旁,协助患者做好准备,取舒适体位。

3、选择患者适宜的穿刺部位进行穿刺, 穿刺成功后,松开止血带,并压住导管前端处的静脉,抽出针芯,连接肝素帽或者正压接头,用无菌透明膜作封闭式固定。

4、将输液器与肝素帽或者正压接头连接。

5、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滴速。

6、在无菌透明膜上注明穿刺日期。

7、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将呼叫器放置于病人可及位置。

8、观察患者情况。

9、封管时消毒肝素帽或者正压接头,用5-10毫升肝素盐水正压封管
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操作规程
1、准备好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或者将监测模块及导线与多功能监护仪连接,检测仪器功能是否完好。

2、清洁患者局部皮肤及指(趾)甲。

3、将传感器正确安放于患者手指、足趾或者耳廓处,使其光源透过局部组织,保证接触良好。

4、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波幅及报警界限。

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操作规程
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

2、安全准确地放置输液泵。

3、正确安装管路于输液泵,并与患者输液器连接。

4、按照医嘱设定输液速度和输液量以及其他需要设置的参数。

5、使用微量输液泵应将配好药液的注射器连接微量输液泵泵管,注射器正确安装于微量输液泵。

患者约束法操作规程
1、肢体约束法:暴露患者腕部或者踝部;用棉垫包裹腕部或踝部;将保护带打成双套结套在棉垫外,稍拉紧,使之不松脱;将保护带系于两侧床缘;为患者盖好被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2、肩部约束法: 暴露患者双肩;将患者双侧腋下垫棉垫;将保护带置于患者双肩下,双侧分别穿过病人腋下,在背部交叉后分别固定于床头;为患者盖好被,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3、全身约束法:多用于患儿的约束。

具体方法是:将大单折成自患儿肩部至踝部的长度,将患儿放于中间;用靠近护士一侧的大单紧紧包裹同侧患儿的手足至对侧,自患儿腋窝下掖于身下,再将大单的另一侧包裹手臂及身体后,紧掖于靠护士一侧身下;如患儿过分活动,可用绷带系好。

除颤器操作流程
1、判断病情:病人出现阿一斯综合症,表现为意识丧失、抽搐。

继而呼吸停止。

体检无心音也无脉搏。

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和药品。

2、立即去枕使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开放静脉通道,遮挡病人,掀被解衣充分暴露胸部,两臂放于躯干两侧
3、配合医生描记心电图,确定需除颤立即连接地线,取下金属物
4、连接除颤器导线:依次按红、黄、绿顺序将电极片固定于右锁中线下0.5㎝、左锁中线下0.5㎝、左肋弓处。

接通电源,检查同步性能,选择R波较高导联进行示波观察
5、按要求放置电极板:
两块电极板分别放于胸骨右缘第2—3肋间(心底部)及左腋前线内第5肋间(心尖部)。

两块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应〈⒑㎝电极板应紧贴病人皮肤并稍为加压,不留空隙。

安放电极处皮肤应涂导电糊或放置盐水纱布,两个电极板之间要保持干燥。

6、选择电量,充电。

所有人员不得接触病人、病床以及与病人相连接的仪器设备。

放电
7、电击后立即行⒌个周期CPR后,描记心电图,并进行心电、血压、呼吸和意识的监测
8、如恢复窦性心律,擦拭病人皮肤、整理衣物,取舒适卧位
9、密切观察病情,记录抢救过程
10、整理好除颤器,充电备用。

简易呼吸器操作规程
1、观察别人意识状态,轻拍或摇动病人双肩,同时呼叫:“喂,你怎么了?”
2、判断有无呼吸∶
⑴用眼直观病人胸部有无起伏
⑵将面颊贴近病人口鼻感受有无气流(如无胸腔起伏或气道内无空气逸出,即可判定病人无呼吸)此时应立即给予救生呼吸。

3、观察颈动脉搏动:判断呼吸同时,有手触摸颈(股)动脉搏动5-10秒
4、体位:去枕使患者平卧
5、开放气道(左手按前额向下推,使头后倾,右手托起下颌角,拉开颈部),消除口鼻腔分泌物(根据情况选择吸痰或用纱布消除)
6、迅速连接面罩与简易呼吸器(如需纯氧,则可在呼吸囊后端单向阀处连接氧气囊,控制氧流量。

以保持呼吸囊
充气时贮气囊留有余氧),固定面罩
7、复苏球按压深度适宜,频率正确,双手挤压时,最大潮气量约为900毫升(适合成年男性),单手挤压时,最大潮气量约为600毫升(适合女性及儿童),频率为12─16次∕分
8、观察病情,评估病人胸廓是否起伏,摸颈脉有无搏动,面色转红,呼吸恢复(如无好转,配合医生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9、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

记录抢救过程。

10、物品归位。

心肺复苏操作规程
1、急救者站在病人的右侧,判断病人的意识状态,轻拍或摇动病人双肩,同时呼叫″喂!你怎么啦?″
2、判断有无呼吸:
⑴用眼直观病人胸部有无起伏
⑵将面颊贴近病人口鼻感受有无气流(如无胸部起伏或气道内空气逸出,即可判定病人无呼吸),如无气流立即先给两次救生呼吸
3、判定心跳停止:在判断有无呼吸的同时(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用手触摸颈(股)动脉搏动。

如无搏动举手高喊:″快来救人啊!″
4、就近求助,通知医生
5、体位:去枕使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掀被解衣露出胸部,两臂放于躯干两侧
6、开放气道:左手按前额向下推,使头后倾,右手托起
下颌角,拉开颈部,同时深吸气,连续吹气2次。

吹气方法:一(左)手拇指、食指捏鼻翼,右手食指和中指托起下颌。

7、心脏按压30次,按压部位:用右手沿肋缘处上行至剑突上两横指,即为胸骨中下1/3处。

以一手掌根部置于病人胸骨中下1/3处。

另一手掌置于此手掌根部的背面,两肘伸直,以胸骨中下1/3交界处为中心,借助体重和肩、臀部肌肉的力量,有节奏地向脊柱方向下压。

使肋骨下端与其相连的肋软骨下陷4—5㎝。

8、按压30次吹气2次。

呼吸频率成人16—20次/分;儿童20次/分;成人心脏按压频率100次/分,小儿100次/分。

按压与放松时间比是1∶1
9、观察病情,评估病人胸廓是否起伏,摸颈动脉有无搏动,面色转红,呼吸恢复、瞳孔回缩,意识恢复、自主呼吸恢复、尿量恢复。

10、垫枕,病人取舒适卧位。

记录抢救过程。

11、物品归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