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课题二 7位伪随机码设计及相对码变换器
南昌大学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八 PSK,DPSK 调制、解调原理实训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实验八PSK/DPSK 调制、解调原理实训一、实验目的1.掌握二相BPSK(DPSK)调制解调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组成;2.了解载频信号的产生方法;3.掌握二相绝对码与相对码的码变换方法。
二、实验原理1.绝对移相键控(PSK)调制实验(1)实现①直接调相法:用输入的基带信号直接控制已输入载波相位的变化来实现相移键控。
(2)PSK调制①调制信号:本实验中数字基带信号有32Kbit/s伪随机码、2KHz 方波、CVSD 编码信号等。
②载波信号:二相PSK载波为1.024MHz,模拟信号1.024MHz载波输入到载波倒相器的反相输入端,在输出端即可得到一个反相的载波信号,即π相载波信号。
(3)模拟开关电路①0 相载波与π相载波分别加到两个模拟开关的输入端;②在数字基带信号的信码中,它的正极性加到模拟开关1的输入控制端,反极性加到模拟开关2的输入控制端,用来控制两个同频反相载波的通断;③当信码为“1”码模拟开关1的输入控制端为高电平,开关 1 导通,输出0 相载波;当模拟开关 2 的输入控制端为低电平,开关 2 截止;④当信码为“0”码模拟开关 1 的输入控制端为低电平,开关1截止;模拟开关 2 的输入控制端却为高电平,开关 2 导通,输出π相载波。
模拟开关相乘器工作波形(4)DPSK①DPSK:利用前后相邻码元对应的载波相对相移来表示数字信息的一种相移键控方式。
②绝对码:以基带信号码元的电平直接表示数字信息的,如规定高电平代表“1”,低电平代表“0”。
③相对码:用基带信号码元的电平与前一码元的电平有无变化来表示数字信息,如规定相对码中有跳变表示1,无跳变表示0。
图 1 绝对移相键控(PSK)调制电路2.解调实验(1)解调器组成载波提取电路、位定时恢复电路与信码再生整形电路。
图 2 解调器总方框图(2)解调环路的优点①载波恢复的同时,即可解调出数字信息;②电路结构简单,整个环路可用模拟和数字集成电路实现。
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一、引言通信原理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基础,而通信原理实验则是学习和理解通信原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并掌握相关实验技能。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验证通信原理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调制、解调、信道传输特性等。
同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探究不同参数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1. 调制与解调调制是将要传输的信息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过程,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恢复成原始信息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等。
2. 信道传输特性信道传输特性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干扰和衰减的影响。
常见的信道传输特性包括衰减、失真、噪声等。
在通信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信道传输特性对信号质量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偿或抑制。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调制与解调在实验一中,我们选择了幅度调制(AM)作为调制方式。
首先,通过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正弦波作为基带信号,然后将其调制到无线电频率范围。
接下来,通过解调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解调,并与原始信号进行比较分析。
2. 实验二:信道传输特性在实验二中,我们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传输系统来研究信道传输特性。
首先,我们将信号源连接到信道输入端,然后通过信道模拟器模拟信道的衰减、失真和噪声等特性。
最后,我们使用示波器观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变化,并记录相关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调制与解调通过实验一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调制信号与原始信号的关系,并进一步了解幅度调制的特点。
同时,我们还可以观察到解调过程中的信号失真情况,并对解调算法进行改进。
2. 实验二:信道传输特性实验二的数据分析主要包括信号衰减、失真和噪声等方面。
通过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我们可以了解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程度,以及失真和噪声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南昌大学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全集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班级:卓越(通信)091班姓名:学号:实验时间: 6 – 16 周实验地点: 信工楼A207指导教师: 魏庆国徐立兵目录实验一周期信号的频谱测试实验二模拟滤波器频率特性测试实验三连续时间系统的模拟实验四无失真传输系统仿真实验五信号的抽样与恢复实验六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实验七傅里叶变换实验八由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决定时域特性及频域特性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 学 号: 班级: 卓越(通信)091班 实验类型:□ 验证 □ 综合 ■ 设计 □ 创新 实验日期: 实验成绩:实验一 周期信号的频谱测试一、实验目的:1、掌握周期信号频谱的测试方法;2、了解典型信号频谱的特点,建立典型信号的波形与频谱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及方法:1、信号的频谱可分为幅度谱、相位谱和功率谱,分别是 将信号的基波和各次谐波的振幅、相位和功率按频率的高低依次排列而成的图形。
2、周期连续时间信号的频谱具有离散性、谐波性、收敛性三个特点。
例如正弦波、周期矩形脉冲、三角波的幅度谱分别如图1-1,1-2,1-3所示:1234567-1-0.8-0.6-0.4-0.200.20.40.60.81ts i n (t )nC 1ωω图1-1(a) 正弦波信号图1-1(b) 相应的幅度谱f(t)TA 0τ/2nC 14ω15ω13ω12ω1ωω图1-2(a) 周期矩形脉冲 图1-2(b) 相应的幅度谱因此,信号的频谱测试方法可用频谱分析仪直接测量亦可用逐点选频测量法进行测量。
本实验使用GDS-806C 型号的数字存储示波器直接测试幅度谱。
用示波器直接测试,就是将其与EE1460C 函数信号发生器连好。
分别输入相应频率(重复频率)和幅度的正弦波,三角波和矩形波,此时示波器将显示按频率由低到高的各输入信号的谐波分量。
GDS-806C 数字存储示波器测频谱的方法,就是将MATH 键按下,F1键选择FFT(快速傅立叶转换)功能可以将一个时域信号转换成频率构成,显示器出现一条红颜色的频谱扫描线。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内容:实验一、五、六、七实验一数字基带信号与AMI/HDB3编译码一、实验目的1、掌握单极性码、双击行码、归零码、非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AMI、HDB3码的编码规则。
3、掌握从HDB3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
4、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同步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用开关K1产生代码X1110010,K2,K3产生任意信息代码,观察NRZ码的特点为不归零型且为原码的表示形式。
2、将K1,K2,K3置于011100100000110000100000态,观察对应的AMI码和HDB3码为:HDB3:0-11-1001-100-101-11001-1000-10AMI :01-1100-1000001-100001000003、当K4先置左方AMI端,CH2依次接AMI/HDB3模拟的DET,BPF,BS—R和NRZ,观察它们的信号波形分别为:BPF为方波,占空比为50%,BS—R为三角波,NRZ为不归零波形。
DET是占空比等于0.5的单极性归零信号。
三、实验思考题1、集中插入帧同步码同步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有何特点?答:集中插入法是将标志码组开始位置的群同步码插入于一个码组的前面。
接收端一旦检测到这个特定的群同步码组就马上知道了这组信息码元的“头”。
所以这种方法适用于要求快速建立同步的地方,或间断传输信息并且每次传输时间很短的场合。
检测到此特定码组时可以利用锁相环保持一定的时间的同步。
为了长时间地保持同步,则需要周期性的将这个特定的码组插入于每组信息码元之前。
2、根据实验观察和纪录回答:(1)不归零码和归零码的特点是什么?(2)与信源代码中的“1”码相对应的AMI 码及HDB3 码是否一定相同?答:1)不归零码特点:脉冲宽度τ等于码元宽度Ts归零码特点:τ<Ts2)与信源代码中的“1”码对应的AMI 码及HDB3 码不一定相同。
因信源代码中的“1”码对应的AMI 码“1”、“-1”相间出现,而HDB3 码中的“1”,“-1”不但与信源代码中的“1”码有关,而且还与信源代码中的“0”码有关。
南昌大学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课程:汇编原理与微机接口技术学生姓名:信念学号:520---1314专业班级:网络间谍***2***年 12 月 12 日目录一、实验一 (3)二、实验二 (5)三、实验三 (8)四、实验四 (10)五、实验五 (12)六、实验六 (18)南昌大学实验报告一学生姓名:信念学号:520---1314 专业班级:网络间谍***班实验类型:□验证□ 综合▥设计□ 创新实验日期: 2***.11.3 实验成绩:一、实验名称实验设备简介二、实验内容了解并熟悉SICElab『赛思』开放式综合实验/仿真系统及G2010+实验平台、实验设备。
三、实验目的了解实验设备、搭建实验平台四、实验器材(1)G2010+实验平台1台(2)G6W仿真器1台(3)连线若干根五、实验设备及说明1 仿真工具伟福公司所有的产品,包含一个项目管理器,一个功能强大的编辑器,汇编Make、build和调试工具并提供一个与第三方编译器的接口2 实验平台新型实用模块:(1)LCD液晶实验(2)点阵LED广告屏(3)DS12887 实时钟(4)红外线发送、接收(5)直流电机恒速(6)电子琴模拟实验(7)串行ROM/I2C ROM (8)步进电机变速传感器实验:(1)温度传感器(2)压力传感器(3)霍尔传感器(4)红外传感器传统实验模块:(1)模数转换A/D0809(2)数模转换D/A0832(3)8155控制键显(4)V/F转换LM331(5)串口通讯MAX232(6)音响实验LM386 7)EPROM27C256扩展(8)RAM6264扩展(9)微型打印机接口(10)PWM模块通用实验模块:(1)模拟信号发生器(2)开关量发生器(3)发光二极管组(4)信号发生器(5)74LS138译码器(6)分频器电路(7)LED6位数码管(8)20个键盘组(9)逻辑笔(10)常用门电路自由实验模块:由DIP40锁紧插座及240个插孔组成,CPU所有信号均以插孔方式引出,还设计了常用门电路、晶振源、电源插孔等,可以完成以上实验模块的组合实验以及由实验者自行命题和新器件、新方案的实验,使得实验方式和内容不受限制。
课题设计一 伪随机码产生和码变换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 6.2 实验成绩:课题设计一伪随机码产生和码变换综合设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数字信号的波形特点;
2、掌握D触发器延时设计数字电路的原理及方法;
二、设计要求
设计一个7位伪随机码发生器并将绝对码转化为相对码。
三、设计思路
在实验一中,已经完成了15位32KHz的伪随机码仿真电路,它是由4个D触发器实现的。
4个触发器自然就能产生24-1位的伪随机码。
而课题要求我们设计7位伪随机码,同理要用到log2(7+1) = 3个触发器。
相对码是根据绝对码是否发生变化而决定是“0”还是“1”的。
所以可以采用D触发器的延时特性来实现信号自身和前一时刻的比较。
将7位伪随机码输入到一个D触发器进行一个码元的延时,再同自身进行异或,就能得到相对码。
四、实验仿真电路及波形
1、7位伪随机码产生电路及波形
7位伪随机码产生电路
7位伪随机码波形(0101110) 2.绝对码变相对码电路及波形
绝对码变相对码电路
相对码输出波形(0111001)
五、实验心得及体会
本次课题设计课参考实验一来设计,比较简单,但在设计过程中还是得认真仔细,理解原理,才能得出符合要求的设计结果。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范本

实验用AMI与HDB3的电路如图1所示:
CD22103主要由发送编码和接收译码两部分组成,工作速率为50kb/s-10Mb/s。
在发送部分:当③脚接高电平时,编码电路在编码时钟CTX下降沿的作用下,将NRZ码编成HDB3码(+HDB3-OUT,-HDB3-OUT两路输出);当③脚接低电平时,编成AMI码。
实验课程名称:_通信原理
实验项目名称
码型变换AMI与HDB3
实验成绩
实验者
专业班级
x年x月x日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明确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方式与数字基带信号线路码型变换的目的。
2.了解几种常见的数字基带信号,掌握二进制单极性码变换为AMI与HDB3码的编码规则与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
接收部分:在译码时钟CRX的上升沿作用下,将HDB3码(或AMI码)译成NRZ码。
另外,CD22103可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进行误码检测,检测出的误码脉冲从ERR端输出,其脉宽等于收时钟的一个周期,可用此进行误码计算;可检测出所接收的AIS码,检测周期由外部RAIS决定。据CCITT规定,在RAIS信号的一个周期(500s)内,若接收信号中“0”码个数少于3,则AIS端输出高电平,使系统告警电路输出相应的告警信号,若接收信号中“0”码个数不少于3,AIS端输出低电平,表示接收信号正常
三、主要仪器设备
通信原理实验箱JH-5001一台
双踪示波器TDS-1002一台
四、实验内容,实验数据等记录
1.AMI与HDB3码编码规则验证
①7位M序列AMI与HDB3编码规则验证
测试电路原理框图如下:(略)
②全“1”码序列编码验证
③全“0”码序列编码验证
2编码输出信号中同步时钟分量定性观测
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通信原理实验实验目的:1. 理解基本的通信原理和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2. 掌握各种调制解调技术以及通信信号的传输方式;3. 熟悉通信系统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
实验设备和器材:1. 信号发生器2. 采样示波器3. 调制解调器4. 麦克风和扬声器5. 示波器6. 功率分贝计7. 电缆和连接线等实验原理:通信原理主要涉及调制解调、传输媒介、信道编码和解码等方面的内容。
本次实验主要内容为调幅、调频和数字调制解调技术的验证,以及传输信号质量的评估和性能测量。
实验步骤:1. 调幅实验: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正弦波信号调幅到载波上,并使用示波器观察调幅波形,记录幅度调制度;2. 调频实验: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调制信号,将其调频到载波上,并使用示波器观察调频波形,记录调频的范围和带宽;3. 数字调制实验:使用调制解调器进行数字信号调制解调实验,并观察解调的信号质量,记录解调信号的正确性和误码率;4. 信号质量评估:使用功率分贝计测量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信噪比和失真程度,并记录测量结果;5. 性能测量:采用示波器和其他测量设备对通信系统的带宽、传输速率等性能指标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实验结果:1. 对于调幅实验,观察到正弦波信号成功调幅到载波上,并记录幅度调制度为X%;2. 对于调频实验,观察到调制信号成功调频到载波上,并记录调频的范围为X Hz,带宽为X Hz;3. 对于数字调制实验,观察到解调后的信号正确性良好,误码率为X%;4. 信号质量评估测量结果显示信噪比为X dB,失真程度为X%;5. 性能测量结果显示通信系统的带宽为X Hz,传输速率为X bps。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通信原理中的调制解调技术和信号传输方式,并且成功进行了调幅、调频和数字调制解调实验。
通过信号质量评估和性能测量,我们对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改进的空间,例如在数字调制实验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解调算法,提高解调的正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课题二伪随机码发生器和码变换综合设计
一、技术要求
设计一个7位伪随机码发生器,并且将绝对码转换为相对码。
二、设计思路
1.7位伪随机码发生器
在实验一中,我们已经完成了15位32KHz的伪随机码仿真电路,它是由4个D触发器实现一个码元一个码元的延时。
每个触发器都
有两种可能的输出,最后一个输出又和第一个的输入一致,4个触发
器自然就能产生24-1位的伪随机码。
而课题要求我们设计7位伪随机码,同理要用到log2(7+1) = 3个触发器。
图1 15位伪随机码产生电路
2.绝对码到相对码变换器
相对码是根据绝对码是否发生变化而决定是“0”还是“1”的。
所以可以采用D触发器的延时特性来实现信号自身和前一时刻的比
较。
将7位伪随机码输入到再一个D触发器进行一个码元的延时,再同自身进行异或,就能得到相对码。
三、课题内容
图2 32KHz 7位伪随机码产生器加码变换电路
四、结果分析
图3 7位伪随机码:1011100
图4 延迟一个码元的伪随机码:0101110
图5 相对码输出:1110010
更多学习资料请见我的个人主页:/p/落寂花溅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