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高化学衔接内容介绍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知识点总结1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知识点总结1
1. 化学基础概念
- 元素: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不可分割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
- 分子:具有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
2. 化学式和化合价
- 化学式:用化学元素符号表示化合物的组成
- 化合价: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学价值,用于确定化合物中不同元素的相对含量
3. 反应原理
- 反应速率:化学反应发生的快慢程度
-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与氧化剂发生电子转移产生氧化和还原的化学反应
4. 反应和方程式
- 化学反应: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5. 离子和离子化合物
-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 离子化合物: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电荷平衡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6. 酸碱性质和物质
- 酸性物质:能释放出氢离子的物质
- 碱性物质:能释放出羟基离子的物质
以上是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的基础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到你。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解释或其他帮助,请告诉我。
2024年初升高化学无忧衔接(通用版)衔接点01物质的分类(解析版)

衔接点01 物质的分类初中要求只是了解物质的简单分类方法高中要求1. 了解分类的方法一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2. 理解氧化物的分类及其各类氧化物的性质、制法;3. 了解正盐、酸式盐、碱式盐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初高考点对接七初中化学盲点区 高中化学纯净物[-谜-混合物-一溶液_浊液无机物-厂金属单质一单质~\L ■非金属单质1-纯净物-「酸-化欲-碱-盐碱的分类_______■氧化物的分凳L —元酸ng 出一二元酸I 多元酸----、按电菠出电离出 __息。
基氧根高球目 一 一兀例L 多元碱「皿: 按酸碱中和费——稣盐「酸性氧化物A 按氧化物性质——碱性氧化物j 两性氧化物-酸的分类wA 盐的分类 W•••♦,初中知识温故tA-回顾一物质的简单分类1.物质的简单分类表「混合物'金属单质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物质<纯净物<化合物,厂酸碱无机化合物〈盐氧化物I有机化合物回顾二几组重要概念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宏观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由一种物质组成微观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由同种分子构成性质没有固定的组成,各组分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具有固定的组成,具有固定的熔点、沸点;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例如空气是混合物,由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组成,含有N2、。
2、C02、田0等不同种分子水是纯净物,由水(H2。
)分子构成;氧气是纯净物,由氧(。
2)分子构成【易错提醒】(1)不要被“洁净、混合”等字眼迷惑,洁净物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洁净的空气、干净的矿泉水就是混合物。
(2)不要被物质的名称迷惑,例如:二氧化碳是物质的名称,“氧”“碳”指组成物质的元素,不是两种物质,二氧化碳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
2.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类别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概念由回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判断方法必须是纯净物;只含一种元素必须是纯净物;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必须是化合物举例氮气(N2)、氢气(田)、氧气(02)、铁(Fe)和碳水(H2。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全套讲义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讲义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
1讲一. 无机化合物知识结构:
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生成是否有新物质
变化规律
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来表现
是否通过化学变化
性质盐
碱酸氧化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方法一种分类化合物组成不同种元素
稀有气体非金属金属单质组成同种元素纯净物
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合金、水煤气等各种人工合成的物质:
石等油、天然气、空气、矿各种天然物质:煤、石
混合物成分多少
按组成
分类离子
核外电子
中子质子原子核
微粒构成原子分子
微观元素
宏观组成质
物
研究对象学化
*
)
3()
2()1(关于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又可依据其组成细分为:。
初高中化学衔接重点介绍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 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 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2.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 硬度、密度、溶解性、毒性等。
化学性质: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 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 热稳定性。
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
1、认识元素周期表,找出1—20号元素并 写出它们的名称及化学符号。
2、按照元素周期表的相对位置,写出只有 1-20号元素的部分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部分)
1
2
IA H 1氢 Li 3锂 Na 11钠 K 19钾
IIA Be 4铍 Mg 12镁 Ca 20钙
IIIA B 5硼 Al 13铝
IVA C 6碳 Si 14硅
VA N 7氮 P 15磷
VIA O 8氧 S 16硫
VIIA F 9氟 Cl
17氯
0 He 2氦 Ne 10氖 Ar 18氩
3
4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物质发生 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3.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
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4.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 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 电的中子构成。 在不显电性的粒子里:
初升高化学衔接课

初升高化学衔接课一、引言初升高化学衔接课是为了帮助初中生顺利过渡到高中化学学习而设立的一门课程。
高中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为了让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和理解,初升高化学衔接课的开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初升高化学衔接课的目标初升高化学衔接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对化学学科的基本认识,并打下牢固的基础,为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如下:1.熟悉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备和实验操作技能;2.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如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3.理解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和平衡,能够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初升高化学衔接课的内容初升高化学衔接课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化学实验室基本知识1.实验室安全知识:学习实验室的基本安全规范和实验室常用设备的使用方法;2.常用实验仪器和玻璃器皿:学习实验室中常见的实验仪器和玻璃器皿的名称、用途和操作方法;3.实验操作技能:学习实验中常见的操作技能,如称量、加热、过滤、蒸馏等;4.实验记录与数据处理:学习实验记录的方法和数据处理的基本原则。
2.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元素和化合物:学习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元素的性质,以及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规则;2.化学反应: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3.化学计算:学习基本的化学计算方法,如摩尔计算、质量守恒计算等。
3. 实验探究和实践能力培养1.实验观察和实验设计: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引导学生提出科学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2.科学报告和展示:培养学生的科学写作和报告能力,让学生能够将实验结果和分析以科学的方式进行报告和展示;3.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操作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初高中化学衔接

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化学反应,如酸碱中和 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物质性质实验
通过实验了解常见物质性质,如酸碱盐的性 质实验等。
安全意识培养
强调实验安全,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化学 试剂和仪器,避免事故发生。
高中实验技能与操作
复杂实验操作
高中化学实验涉及更多复杂操作,如 蒸馏、萃取、分液等。
网络资源
网络上有很多学习高中化学的资源, 如在线课程、教学视频和学习资料等 。
初高中衔接阶段的学习资源推荐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衔接教材
这类教材专门针对初高中衔接阶段的学生编写,内容涵盖了初中化学 和高中化学的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过渡。
教辅书
推荐使用一些针对初高中衔接阶段的教辅书,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习题 和解题技巧,有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
在线课程和学习网站
推荐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如在线课程和学习网站等,这些资 源可以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
实验器材
在初高中衔接阶段,建议学校提供更加专业的实验器材,以便学生进 行更加深入和系统的实验探究和学习。
THANKS 感谢观看
初高中化学衔接
汇报人:
202X-01-01
• 知识体系衔接 • 学习方法与技巧 • 实验技能与操作 • 学习态度与心理准备 • 学习资源与辅助材料
01 知识体系衔接
初中化学知识回顾
物质组成与性质
初中化学介绍了物质的元素组成 、物质分类、物质性质等基础知
识。
化学反应原理
初中化学初步介绍了化学反应的类 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简单计算 等。
知识体系中的衔接点
1 2 3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衔接
初高中化学衔接讲解

本质
物区别化 特征:
理是学
变否变 基本
化产化 类型:
生
新 的 物 质
熟化 合 反 应悉分 解 反 应定置 换 反 应义复 分 解 反 应
会判断
一四、、复化分合解反反应应::
两种化由合两物种相或互交两换种成以分上,的生成物另质外生两成种另化合一物种的物反 质应初中,的常叫反见复应反分,应解叫反有应:化。合可反简应记。为A可B+简CD记=A为D+ACB+B=AB.
三、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 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可简记为AB+C=A+CB 初中常见反应有: 1、活泼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为金属活动顺序中氢以 前的金属,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 如:Fe+2HCl = FeCl2+H2↑ Fe+H2SO4 = FeSO4+ H2↑ 2:金属与盐反应,生成新盐与新金属。 盐须溶于水,金属须比盐中金属活泼,钾、钙、钠三 种金属不跟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如Fe+CuSO4 = FeSO4+Cu 34、 、Cu氢碳+气 还2还 原Ag原 金NO金 属3属氧= 氧化Cu化物(N物。O,33)C2H++22F+eA2gCOu3O高=△温= 2CFue++H32COO2↑
化产生化
蒸馏(如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灯泡发光,活 性炭、木炭的吸附 ,导电、导热等。 常见化学变化:
新 的
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金 物
属生锈,炼钢,炼铁煤的干馏,酸碱指示剂变 质
色,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生米煮成熟饭,
衣服穿久了褪色,变质,腐蚀,中毒等。
科
特征:
(1)镁带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C )
初升高化学衔接课课件(4个专题)

弧线表示电子层,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离子结构示意图
F-
S2-
+16
2 8 8
Ca2+ +20
2 8 8
4、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如 CO2(分子式或最简式); SiO2 KNO3 (最简式);.
5 、 化合价
11、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即要遵守质量守恒定 律),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气体生成须注 “↑”,溶液中有沉淀生成则须注“↓”。 [练习]
1、为防治酸雨,降低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二氧 化硫,工业上将生石灰和含硫煤混合后使用。请写出 燃烧时,有关“固硫” 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 CaO + SO2 = CaSO3
2CaSO3 + O2 = 2CaSO4
6、化学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 按反应基 本类型分 化合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吸热反应 按热量变化分
宏观
区 别
微观 判断方法 联系
有无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 化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 度、溶解度、导电性、导热性、比热容……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金属腐蚀、干馏、裂化、、变性、 老化、硫化、炭化、油脂硬化、硬水软化、水 泥硬化、结晶、风化、电解质溶液导电、同素 异形体间的互变 ……
酸
按电离 程 度 按酸根 氧化性 按沸点
强酸 弱酸
氧化性酸
非氧化性酸 HCl、H2SO4(稀)、H3PO4 高沸点酸 H2SO4、H3PO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升高衔接内容介绍高中学习和初中学习相比,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精彩课程片段:
物质的量浓度
一、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2.符号:C B
3.单位:常用单位为mol/L,也可以用mmol/L, µ
4.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n B)、溶液的体积(V)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B)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公式(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C B=n B/V
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质的物质的量(mol)/溶液的体积(L)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
1.所用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专用仪器:容量瓶
容量瓶的体积固定,有不同规格(100mL、250mL、500mL、1000mL等)
(1)构造:梨形、平底、细颈玻璃瓶,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
(2)特点:①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②容量瓶上有刻线而无刻度
(3)使用范围:用来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
(4)容量瓶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溶解或稀释的操作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
②溶液温度与容量瓶上标定温度一致时,所取液体的体积最标准
③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
④使用前须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
2.操作步骤:(如配制氯化钠溶液)
①计算:计算所需固体的质量g。
(m=nM n=cV)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固体。
(固体称量用天平,液体则用量筒)
③溶解:将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加快溶解。
④转移:(溶液冷却后,用玻璃棒引流)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容量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⑤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
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
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⑥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 2~3 cm 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水平。
⑦摇匀:将容量瓶盖好塞子,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使得溶液混合均匀。
⑧装瓶贴签: 容量瓶中不能存放溶液,因此要把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明溶液的名称和浓度。
概括:一计算 二称量 三溶冷 四移洗 五定容 六摇匀 七保存
三、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①分析判断的依据:由V
n C B
B 可分析实验误差,若n B 偏小,V 值准确,则
C B 偏小;
若n B
易错点
一、在进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时:
1、要注意溶质的质量守恒、物质的量守恒及电荷守恒。
如:含有K+、Na+、SO42-的溶
液中存在关系:C(K+)+C(Na+)=2C(SO42-)
2、溶液稀释或混合时,溶液的体积一般不可以直接相加,而应该运用溶液的总质量除
以溶液的密度,即V(溶液)=m(溶液)/ρ来计算。
二、在进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时:
(1)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定容加蒸馏水,一旦超过了刻度线,要重新配制;
(2)配制时完全不需要计算水的用量,因此容量瓶不必是干燥的,有蒸馏水不影响结果;
(3)定容后必须反复摇匀,静止后液面下降是由于一部分溶液附在了管壁和塞子上而浓度是固定的,不需要再加入蒸馏水,否则浓度偏低。
(4)定量实验要注意的三个问题:①注意关键仪器的规格;②所用定量仪器的精确度;
③计算过程中的有效数字的处理。
如要量取9.6ml液体,应该选择10ml量程的量
筒,而不能选9.6ml的量筒或100ml的量筒。
因为没有规格为9.6ml的量筒,100ml
的量筒的精确度为1ml.无法准确量取9.6ml的液体。
三、在进行配制读数时:
(1)定容时俯视、仰视对结果的影响:①仰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
②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
(2)俯视量筒和滴定管中的液面或刻度线对结果的影响;俯视量筒的液面造成读数偏大,若发生其刻度线量取固定体积的溶液会造成取用的液体偏少;俯视滴定管的液面
读数偏小,若俯视其刻度线会造成取用的液体偏多。
四、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常见的计算题
1.万能恒等式n=cV=N/N A=V/V m
2.溶液的稀释公式c1V1=c2V2
3.质量分数w与物质的量浓度c之间的关系:c=1000ρw/M
[c=1000ρw/M c是物质的量浓度(就是我们说的摩尔浓度)ρ:溶液的密度。
单位:g/mL w:溶质的质量分数 M:溶质的摩尔质量(数值等于相对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