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打假工作总结报告
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总结5篇

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总结5篇篇1一、引言在过去的一年中,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次行动旨在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违法行为,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通过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加强执法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1. 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在本次行动中,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执法力度,对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
通过加强市场监管、开展专项整治、加强案件查处等方式,有效遏制了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势头。
2. 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本次行动以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为核心,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维权意识、建立维权机制等方式,切实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同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还积极引导农民正确使用农资产品,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和法律意识。
3. 促进农业健康发展通过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等措施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农业的健康发展。
不仅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还保障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同时,本次行动还推动了农业行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 执法力度仍需加强尽管本次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执法力度不够、执法手段单一等问题。
部分地区执法人员数量不足、执法设备落后等问题制约了执法工作的开展。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完善执法手段。
2. 宣传教育仍需加强虽然本次行动提高了农民的维权意识和科学素养,但仍然存在宣传教育不够深入、不够广泛等问题。
部分农民对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仍然较弱。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
3. 部门协作仍需加强本次行动涉及多个部门和地区,需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部门之间协作不畅、信息不畅等问题。
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
2024年上半年农资打假工作总结(2篇)

2024年上半年农资打假工作总结一、背景介绍在农业生产中,农资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市场监管不力和不法商家的存在,农资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假冒伪劣产品,给广大农民带来了严重伤害,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益造成了严重损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我们组织开展了2024年上半年的农资打假工作。
二、工作内容1. 完善监管体系在上半年的打假工作中,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农资监管体系。
通过与相关部门合作,建立了农资市场的监控点、取证点和投诉举报渠道,加强了对农资经营者的监督力度。
同时,加强对农资生产企业和销售商的备案管理,对不符合标准的农资进行严厉打击。
2. 加强宣传教育为了提高农民对假农资的辨别能力,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组织专家学者对农资市场进行调研,为农民提供有关农资真伪鉴别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在各地农村开展农资打假宣传活动,向广大农民宣传农资市场的新政策、新标准和新要求,引导农民选择合格的农资产品。
3. 加强执法力度为了打击农资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我们组织执法人员对农资市场进行了深入排查,并加强了执法力度。
针对查出的涉嫌假冒伪劣的农资产品,我们严格按照法定程序予以查处,依法打击农资市场上的违法行为。
同时,与公安、工商等执法部门建立了联动机制,形成了对农资市场的全面监管。
4. 加强协作机制为了更好地开展农资打假工作,我们与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公安厅、工商局等部门建立了农资打假协调小组。
协调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农资打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协同作战,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提高了农资打假工作的效果。
三、工作成果1. 打击力度加大通过上半年的农资打假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共查处假农资案件100起,涉及金额1000万元,有力打击了农资市场上的违法行为,对农资市场形成了一定的震慑。
2. 农民权益得到保护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和执法力度,农民对假农资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得到提高。
为他们提供真实可靠的农资产品,保护了农民的权益,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2023年农资打假年终工作总结范文8篇

2023年农资打假年终工作总结范文8篇第1篇示例:2023年农资打假年终工作总结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资市场的规模化和多样化发展,农资打假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
2023年,我国农资打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保障农民安全生产、维护农资市场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下是2023年农资打假工作总结报告:一、工作概况2023年,全国农资打假部门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全面深入开展农资打假工作。
各级农资打假机构以“依法治理、科技兴农、诚信经营、保障农民权益”为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开展农资打假工作。
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了健全的农资追溯系统和产品溯源体系,推动了农资产业的规范化、品质化和科学化发展。
通过加大农资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全程监管,不断增强农资打假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二、工作成效在2023年的农资打假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1. 假农药、假化肥等农资产品的流通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农资市场秩序得到有效维护。
2. 通过加强对农资产品生产、销售、使用环节的全程监管,有效减少了农药残留、兽药滥用等问题,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3. 通过加强对农资产品质量的抽检和监测,发现并打击了一批假冒伪劣产品和非法添加物。
4. 通过加大农资打假力度,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民获得感和满意度。
5. 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了农民的农资识别和防范能力,提高了农民自我保护意识。
以上成效充分展示了2023年农资打假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显著效果。
这些成效的取得,离不开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
三、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1. 农资打假工作的法制规范化和科技化水平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提升。
2. 农资打假工作的监督制度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3. 农资打假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为此,我们将在2024年继续加大对农资打假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强化相关法规制度的建设,加大对农资打假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推动农资打假工作向着法制化、科技化和专业化方向迈进。
春季农资打假工作总结范文6篇

春季农资打假工作总结范文6篇篇1一、引言春季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时期,也是农资产品购销两旺的季节。
为保障农民权益,维护农资市场秩序,我单位积极开展春季农资打假工作,现将所做工作总结如下。
二、工作内容1. 制定工作计划:根据上级要求和本地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春季农资打假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措施。
2. 组织协调:成立农资打假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织农业、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3. 监督检查:对辖区内农资生产、销售企业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
4. 案件查处:对发现的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进行查处,依法依规对涉案企业和个人进行处罚。
5. 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多种形式,普及农资识假辨假知识,提高农民自我保护意识。
三、工作成效1. 成效显著:本次农资打假行动共检查农资生产、销售企业XX 家,查处假冒伪劣农资产品XX吨,涉案金额达XX万元。
2. 市场秩序明显改善:通过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农资市场秩序得到明显规范,农民购买农资更加放心。
3. 农民权益得到保障:农民在购买农资时更加警惕,识假辨假能力得到提高,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4. 部门协作更加紧密:农业、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在农资打假工作中协作更加紧密,形成工作合力。
四、问题与建议1. 问题分析:部分农民对农资产品的识别能力有限,仍有可能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个别农资销售企业存在隐蔽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监管难度较大。
2. 建议: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识假辨假能力;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常态化监管机制,加大对农资销售企业的监管力度。
五、工作展望1. 继续深入开展农资打假工作,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
2. 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提高监管效率。
3. 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农资识假辨假知识,提高农民自我保护意识。
4. 建立健全农资市场监管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监管水平。
六、结语本次春季农资打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市场秩序得到规范,农民权益得到保障。
农资打假工作的总结范文5篇

农资打假工作的总结范文5篇篇1一、引言在过去的一年中,农资打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保障农民权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将对农资打假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农资打假工作概述在过去一年中,农资打假工作紧紧围绕“质量、安全、效益”这一主题,以保障农民权益为核心,开展了以下工作:1. 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资打假工作,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小组,明确了各级职责和任务。
同时,加强部门协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意识。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渠道,广泛宣传农资打假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提高农民的鉴别能力和维权意识。
3. 开展专项行动,打击违法行为。
针对农资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展了多次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违法行为。
4. 加强监管服务,规范市场秩序。
建立健全农资市场监管服务机制,加强日常巡查和抽检工作,对存在问题及时处理。
同时,积极开展咨询服务,为农民提供信息支持和指导。
三、存在问题及挑战虽然农资打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1. 农资市场监管体系仍需完善。
目前,农资市场监管体系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2. 农民维权意识有待提高。
尽管宣传教育取得了积极成果,但部分农民仍缺乏维权意识和能力,需要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3. 违法行为打击力度需加强。
尽管专项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违法行为仍时有发生,需要进一步加强打击力度。
4. 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需加强。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农资打假工作需要更加完善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
四、建议与措施针对以上问题与挑战,提出以下建议与措施:1. 进一步完善农资市场监管体系。
加强基层监管机构建设,充实人员力量,提高监管能力。
同时,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监管效率。
2. 持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2024年农资打假专项斗争工作总结(3篇)

2024年农资打假专项斗争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与目标2024年,针对农业领域出现的农资假冒伪劣问题,决定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斗争工作。
该专项斗争旨在提高农资供应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对2024年的农资打假专项斗争工作进行总结,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和提高工作效果。
二、工作措施与成效1. 加强源头监管。
加大对农资企业的监督力度,建立健全农资生产和经营者信用档案和追溯体系。
加强农资企业的准入管理,提高农资生产和经营的门槛。
加强对农资生产企业的检查,严厉打击农资生产领域的违法行为。
成效:源头监管的强化有效地减少了农资市场上假冒伪劣农资的流通。
2. 打击违法行为。
加大对农资市场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的生产、流通和销售行为。
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执法水平和能力。
建立农资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农民积极举报假冒伪劣农资。
成效:通过打击违法行为,有效遏制了农资假冒伪劣问题的蔓延态势,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3. 宣传教育与培训。
加强农民对农资品质的认识,提高其辨别假冒伪劣农资的能力。
开展农资品质宣传活动,向农民介绍优质农资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组织农业技术培训班,增强农民的科学种植和施肥技能。
成效: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农资品质意识和技能水平,减少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假冒伪劣农资的比例。
4. 加强企业自律。
加强农资企业的自律管理,建立健全自律机制和相互监督机制。
加强行业协会的组织和管理,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加强企业间的信用管理,对违法行为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
成效:通过加强企业自律,促使农资企业主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降低假冒伪劣农资的出现概率。
5. 发挥科技监测作用。
加强农资品质检测和监测工作,建立健全农资品质检测体系和监测网络。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资品质检测的速度和准确性。
建立农资品质数据库,为农民提供可信赖的农资信息参考。
成效:科技监测的发挥有效提高了对农资假冒伪劣问题的识别和防范能力,为农民购买可靠的农资提供了保障。
打假工作总结(通用7篇)

打假工作总结(通用7篇)探索“打假工作总结”的精髓和文化内涵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编写文档是实现思考和表达思路的重要方式,参考范文起到了重要性的作用。
优秀范文的模版可以使我们受益终身,学到很多东西,优秀的范文会突出哪些重点?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向着目标前进吧!打假工作总结(篇1)根据省局《关于20xx年深入开展农资专项打假工作的通知》,我市质监系统认真履职尽责,迅速行动、周密安排、狠抓落实,把整治与规范、监管与自律的各项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有效遏制生产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
现将农资打假专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行动迅速。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农资专项打假工作,分管领导亲自抓,迅速研究,及时召开全市质监系统农资打假工作会,传达和学习国家、省、市关于农资打假相关文件精神,就组织领导、宣传动员、阶段分工和信息报送等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强调,要求全市质监系统进一步提高对农资打假专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专项打假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同时结合xx市实际印发了《xx省xx 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20xx年深入开展农资专项打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区质监局明确农资专项打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突出重点,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工作方案,确保专项打假行动取得实效二、周密部署、内容丰富我局制定了《xx质监局“农资打假下乡”活动实施方案》,并召集各区县局分管领导对宣传周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分成7个“农资打假下乡”宣传行动组深入各乡镇开展农资打假下乡宣传活动。
(一)组织“进千村、入千户、抽千样”检测活动。
“农资打假下乡”共进村120个,入户436个,深入农资销售商店及农户家中,抽取农资样品并免费检测共140个,检测合格率为66%。
(二)开展现场咨询、现场受理举报投诉活动。
3月13日为我市“农资打假下乡”集中宣传日,7个宣传行动组分别在7个区县乡镇开展了现场咨询、现场受理举报投诉活动,并邀请了当地农技站及化肥企业人员共同参与,向农民群众宣传如何辨别真假化肥、如何选购农膜及农机产品、如何选购农药等基础知识。
2024年农资打假工作总结范本

2024年农资打假工作总结范本2024年是农业领域打假工作的关键一年。
在这一年里,我们以打击农资假冒伪劣为重点,通过加强监管、提高农民意识和改善执法手段等多种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以下是对2024年农资打假工作的总结,以供参考。
一、工作成果1.1 打假案件数量明显增加:经过全面的打假行动,2024年全国范围内农资假冒伪劣案件数量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0%。
这表明我们加大打假力度的措施效果初步显现。
1.2 农民意识提高:通过开展农民培训和宣传活动,农民对于识别农资真伪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对购买和使用农资更加谨慎,有效防止了部分农资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
1.3 执法力度提升: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大了打击农资假冒伪劣的执法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了一些违法经营者。
二、存在问题2.1 打假力度不够:虽然今年打假案件数量有所增加,但与农资假冒伪劣产品的总量相比,依然偏少。
现有的打假力度依然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大打假力度,提高打假效果。
2.2 农民意识改善有限:虽然开展了农民培训和宣传活动,但农民对于农资真伪的判断能力仍然有限。
他们仍然容易被一些农资假冒伪劣产品所欺骗,需要加大农民意识改善工作力度。
2.3 执法手段需要创新:目前的执法手段仍然相对单一,打假效果受到限制。
我们需要创新执法手段,运用新技术手段加大打假力度,提高打假效果。
三、解决措施3.1 加大打假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加大对农资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形成高压态势,震慑违法经营者。
3.2 深入农村开展宣传教育:加大农民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农资真伪的判断能力,加强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
3.3 创新执法手段:引入新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辅助执法人员进行农资真伪鉴别,提高执法效率和准确性。
3.4 加强协作机制: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农资企业和农民之间建立密切合作的机制,共同打击农资假冒伪劣行为,形成合力。
四、未来展望2024年农资打假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存在问题依然较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年2月28日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年云南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州农资打假领导组及时研究部署,制定了《**州##年农业执法工作意见》和《**州##年农资打假工作方案》,以州农字〔##〕4号文下发各县(市)农业局、畜牧局和州级各相关部门。
各县市结合当地实际,相应制定了各县市《##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方案》。
有领导分管,职能部门具体抓落实。
领导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按照各自职能和上级部门的部署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工作。
各县市加大了市场监管,加强了对农资经营单位的宣传教育,依法建立起了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的责任制。
经过全州各级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农资市场秩序持续好转。
通过开展集中专项整治,取得较好成效。
##年全州共出动执法人员11824人次,印发宣传资料37.218万份,挽回经济损失277.95万元,查获产品数量166601公斤、2516台件,货值68.448万元,检查企业5808个,整顿市场2453个/次,受理举报(投诉)案件8件,立案查处95件,查处结案75件。
一、认真组织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
根据省农业厅《转发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年“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文件的通知》(云农办市〔##〕7号)精
神,**州农业局及时研究,转发了省厅文件,要求各县(市)农业局、畜牧局认真组织好“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做好农资的监管工作,全州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当地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下,以“放心农资下乡,维护农民权益”为主题,于3月23—29日认真组织开展了##年**州“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
在“宣传周”活动中,全州共出动执法和科技人员2184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6.2万份,举办现场咨询培训418场次,接待咨询群众27.25万人次,受理投拆举报4人次,案件回访5件,收看“3.15”电视专题人数178.25万人次,展销农资产品数量达8.37万公斤,245台件,价值376.94万元。
二、结合农业生产时节,对农资市场进行了重点检查。
结合农业生产时节,州农资打假协调领导组办公室于 ##年5月13日和##年10月24日两次组织成员单位(农业局、工商局、质监局、公安局、供销社、发改委)及州农业局局属有关单位68人次分两个组,对宾川、祥云、巍山县、弥渡县四县农资监管和打假工作进行抽查,在听取了四个县的农资打假情况汇报后,检查组分别对祥云县祥城镇,宾川县金牛镇、州城镇,巍山县南诏镇,弥渡县弥城镇和寅街镇农资市场进行现场检查。
检查种子生产经营户16户,抽查玉米品种28个,其中1户经营的2个玉米品种未建立经营档案,也未开据销售票据,这对
维护经营者、消费者权益存在很大缺陷。
所有经营门市部委托代销证书、证照、销售人员培训合格证书等齐全,并能亮证照经营,符合规定要求,但是个别门市粘贴有未经审定品种的宣传资料。
检查农药批发、零售经营单位21户,初查1370多个农药品种,抽查12个品种,其中,1个品种标签不合格(10公斤),现场进行了处理,3个品种生产登记证号、生产许可证号不符,即威海韩孚生化农药有限公司的兰博80%,18包,山东汉克农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早疫晚疫44包,山东松冈3%阿维菌素68包,100g/包。
存在的问题是同一农药有很多商品名称,如有效成份为阿维菌素的农药,名称有害极灭、虫满光、阿维虫清等;在弥渡县寅街镇供销社景泉农资经营部有安徽省安庆农化工公司生产的10%草甘磷铵盐标识不清,农药的生产日期没有标注在药瓶上,药瓶的下面没有绿色环线的除草剂标志。
检查中没有发现过期农药、甲胺磷等高剧毒农药。
肥料主要对祥云、宾川、弥渡、巍山四县较大的农资批发市场进行检查,共涉及洋丰、欢乐谷、三宁、施丰源、海德曼、云叶、腾升、金沙江、古驿、彩云龙、沃夫特、大地、年胜、硝酸钾肥、艳阳天、金沂蒙、路先锋、黄金元素、龙虎、云丰、好又快、菜多收、大富、元丰、多利民、三叶环、施丰源、山花等40个品种,数量近4000吨,所查肥料外观完好,标识清楚,生
产许可证、肥料登记证、产品执行标准齐全,生产企业、名称、厂址、电话等信息齐全,包装重量标识清楚,符合要求。
仅发现极少量肥料有轻微结块现象。
农机检查了3户经营户,经营品种119种,大件为:常州常发柴油发动机、新天力微耕机、重庆联龙水泵,小件为:运输型拖拉机配件、下田作业型拖拉机配件、农副产品加工机械配件。
经营户有正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属合法经营,经营品种在登记范围内,大件农机产品均有合格证,小件农机产品均来源于正规厂家,对大件农机产品的经营建立了销售台帐,能对大小件农机产品的三包服务进行兑现。
检查了37家兽药、饲料经营店,29家兽药、饲料均有经营,8家只经营饲料。
检查兽药品种308个505批次,查出过期兽药230袋,已作处理。
检查26个饲料厂家的浓缩饲料、预混合饲料和全价配合饲料100多吨,主要有通威、骆驼、唐人神、正大、亿信、西南、黄龙山等品牌,另外还检查了豆粕、鱼粉、酵母、磷脂、磷酸氢钙、调和油粉等6种饲料原料,约100吨。
检查中发现有的经营户将饲料原料鱼粉与有一定毒性的玉米包衣种混合存放经营,已经口头责令改正;有的经营户经营的饲料存在更改生产日期的情况,发现3包5kg规格的饲料存在标签缺损的现象,当场对经营者进行了批评教育。
巍山县在一饲料经营户中查
出未作处理的过期预混料7袋,已由巍山县兽医卫生监督所处理。
各县农资市场总体看比往年有好转。
但在种子、农药、化肥、兽药、饲料五种农资产品经营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部份有证照但未实行亮证经营,农资经营的进销货台帐不健全,种子经营备案制没有全部落实到位,农资产品包装标识不全,部份饲料经营户将饲料直接堆放在地面上,容易使饲料受潮变质。
拆包零卖的饲料普遍没有保留标签,无法识别生产日期。
三、开展肥料市场专项检查整顿工作。
我局收到《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开展肥料市场整顿的紧急通知》后,及时将文件传真各县(市)农业局和州土肥站,要求立即开展肥料市场检查整顿工作。
全州发现现存“硫酸钙肥”15950公斤,售价每吨560-400元不等,还有半包“中量元素肥”,销售价是每吨1400元;发现8户销售(生产)单位有少量“硫钙肥”、“硫酸钙”、“中量元素肥”、和“速溶氮钙肥”。
发现部份肥料存在无生产许可证、登记证号。
金元有机肥(绿溪牌),登记证号云农肥(##)临字179号,云南通海金元有机肥有限公司出品,无生产许可证号。
复混肥料(仁恒牌),生产许可证号XK13-206-01948,楚雄仁恒化肥有限公司出品,无登记证号。
混合磷肥(大发牌云南昆阳),晋宁林海磷化工有
限公司出品,无生产许可证号和登记证号。
尿素(CAI SHEN牌),执行标准GB2440-2001,粒度范围d0.85-2.08mm,总氮(N)>46.6%,贡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出品,无生产许可证号和登记证号。
中量元素肥(玉米专用肥),硫(S)10镁(Mg)2钙(Ca)13,总含量>25%,备案编号:云南Q630-##南华福丰肥业有限公司出品,无生产许可证号和登记证号。
在检查中,对经营上述产品的经营户作了相应的处罚。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对农资打假护农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各级农业部门在做好本部门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的同时,认真履行政府农资监管打假领导组办公室的职责,随时掌握本区域农资经营动态,加强与领导组成员部门的联系,对农资需求旺季、重点区域、农资监管的薄弱环节进行督促,各成员单位要严格履行农资监管职责,同时要加强部门之间协作,互通信息、相互支持配合。
2、农资市场面广、点多,需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及销售假劣农资的打击查处力度,确保辖区内农资市场秩序正常运行。
3、建立巡查制度,加强许可证管理。
强化对种子、兽药、饲料等产品有效期的监管,严格经营许可证的审验,依法规范证
照管理。
4、各级政府要保证必要的执法经费,改善执法条件。
财政部门要按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大对执法经费的投入,保障执法检查、人员培训和行政执法工作正常、有效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