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筋膜炎的引发原因

合集下载

临床足底筋膜炎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及治疗

临床足底筋膜炎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及治疗

临床足底筋膜炎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及治疗足底跖腱膜炎称足跟疼痛综合征,引起足跟痛常见原因之一。

跖腱膜是广泛的,多层次的纤维腱膜。

足跟垫跖侧皮下是纤维脂肪组织,而筋膜表面覆盖有肌肉和神经血管结构。

跖腱膜起自跟骨结节的前内侧面,腱膜纤维向远端扩展至5个跖趾关节下形成束带,止于近节趾骨基底的纤维组织。

强韧的隔膜将跖腱膜分成内侧、中心和外侧部分,并将足底固有肌群分成三个不同间室。

三束腱膜向远端延伸增宽,并在跖趾关节水平分成5条足趾束。

每条足趾束再分成2束,走行于屈肌腱的两侧并止于近节趾骨基底部骨膜。

腱膜的纤维也掺杂到皮肤、跖横韧带以及屈肌腱鞘之中。

跖腱膜作用:①保护足底组织。

②提供足底某些内在肌的附着点。

③协助维持足弓。

2、跟骨脂肪垫跟骨脂肪垫对后足有重要的缓冲作用。

Teitze在1921年首次描述其解剖结构为蜂巢状的纤维弹性隔,其中充满了脂肪颗粒。

这种脂肪垫的封闭小腔结构为其吸收冲击力提供了完善的机制。

跟骨结节周围的纤维隔呈U形结构连接跟骨与皮肤。

横形及斜形的弹力纤维分隔脂肪形成间隔以增加纤维隔的强度。

3、跖腱膜的受力模型跖腱膜相对缺乏弹性。

在步态周期站立相中,当足趾背伸时,沿着跖腱膜的张力增加,拉力传导至其跟骨起点,这种负荷传递使足纵弓抬高,被称作“卷扬机”效应。

腓肠肌-比目鱼肌复合体同时牵拉并在前足集中额外的体重,而身体向下方的加速度会使地面的反作“卷扬机”效应下的重复运动,用力增加20%。

病因跖腱膜炎的发生可能有以下原因:(1)步行时,跖趾关节背伸,牵拉跖腱膜,从而牵拉跟骨结节。

随年龄增大、身体肥胖,足部肌肉、韧带力量减弱,跖腱膜牵拉跟骨结节的力量增大,长期、反复牵拉使跖腱膜发生退变,引起疼痛。

(2)跖腱膜跟骨止点处的骨膜炎和跟骨内侧结节的微型疲劳骨折。

(3)穿软底鞋和过度运动是跖腱膜炎的原因之一。

(4)胫骨内翻、跟腱挛缩、跟骨外翻、足旋前畸形,中、老年人的足部肌腱、韧带发生退变后足弓的改变等将使跖腱膜承受更大的应力,长期慢性的牵拉可使局部腱膜发生退变引发跖腱膜炎。

跖筋膜炎

跖筋膜炎

跖筋膜炎跖筋膜炎又叫足底筋膜炎,是由于足底筋膜过度受压引起的。

足底筋膜由足跟部起,到前足止,是贯穿于足底的纤维组织。

足底筋膜炎也可能引起足跟痛、足弓痛及足跟骨刺。

患有跖腱膜炎的人会感到脚跟有刀刺般的痛楚,有时甚至延至内足弓部,通常早上初次着地或久坐之后站立,痛楚会特别厉害。

患病初期,痛楚会于热身及活动后减轻,但病情会渐渐恶化至日常生活都感到疼痛。

可能会造成跑步人士通过改变跑姿去避免痛楚,包括缩短步幅,不用脚跟而用脚趾先着地,或者是用足底外侧跑等,但这些改变亦可能引起其他的问题如膝关节、髌关节、腰脊或其他足部痛症。

患者应减少跳、跑、长走等足部大量运动。

每晚可用温热水泡脚,并配合使用筋膜舒络平痛贴解决,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老年人最好选择较松软的鞋,如休闲鞋,鞋穿久了要换。

跖筋膜炎锻炼方法:1、将毛巾平铺在地上,平着踩在毛巾的一端,用脚趾卷曲毛巾将毛巾向足跟方向拉。

2、靠墙站立,伸直或屈曲膝关节牵拉小腿的肌肉。

或者在台阶上站立,牵拉小腿肌肉。

3、用一个球(网球等就可以)踩在脚底,按摩足底筋膜。

或者用手直接按摩足底筋膜。

4、注意锻炼的是靠后的那条腿。

膝关节伸直时牵拉的是腓肠肌,膝关节屈曲时牵拉的是比目鱼肌。

每次坚持30秒,开始每组10下,之后增加到每组30下,每次做3组。

每天3次。

5、按摩跖筋膜的同时达到冰敷的效果。

将一瓶水冷冻后用脚踩住滚动。

每次10分钟,每天3次。

注意避免冻伤。

是按摩跖筋膜。

盘腿坐下,用一只手将足趾扳向上,另一只手按摩足跟前方的筋膜。

每次10分钟,每天3次。

是提踵运动,每次坚持10秒,开始每组10下,之后增加到每组30下,每次做3组。

每天3次。

是用脚趾抓东西,例如玻璃球之类。

每组做10下,每次做3组,每天3次。

6、是用毛巾做牵拉练习。

每次坚持30秒,开始每组10下,之后增加到每组30下,每次做3组。

每天3次。

足底筋膜炎是怎么引起的,怎样治愈?

足底筋膜炎是怎么引起的,怎样治愈?

足底筋膜炎是怎么引起的,怎样治愈?足底筋膜炎的引起原因及治愈方法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清晰归纳:一、引起原因(1)生理因素:足部缺陷:如扁平足、高弓足等足部问题,会导致足底筋膜受力不均或负荷过重,从而诱发足底筋膜炎。

肥胖:体重超标的人群在行走时,体重下压会导致足弓下沉,长时间局部的应力异常可能引发无菌性炎症。

职业因素:需要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的职业,如教师、警察等,由于给脚部造成的磨损和伤害较大,因此更容易诱发足底筋膜炎。

(2)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个部位都会出现退行性的变化,包括足部,因此年龄增长也会增加足底筋膜炎的风险。

(3)内分泌因素:如果患者存在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内分泌异常可能会诱发足底筋膜炎。

(4)其他因素:足部受凉:寒冷刺激会导致足底筋膜组织血液循环不畅、痉挛,进而造成足底筋膜炎。

活动量过大:长时间的行走或突然活动量增加,可能会导致跖筋膜的起点部发生微小的撕裂,引起炎症反应。

二、足底筋膜炎治愈方法(1)运动疗法:对于轻度的足底筋膜炎,可以通过踮脚尖、脚踝运动等方式进行改善。

(2)药物治疗:如(古顺敷堂、筋膜、贴)对于足底筋膜炎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消除炎症、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改善足底筋膜炎的症状。

同时,其使用方便、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也使得它成为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一种理想选择。

(3)物理治疗:微波疗法、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方式,能够缓解不适症状。

体外冲击波治疗:利用冲击波针对疼痛部位进行治疗,减轻组织水肿,降低足底筋膜的张力,修复退变组织,从而减轻疼痛。

(4)手术治疗:如果以上治疗方式都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可以选择手术治疗,如筋膜松解术。

(5)其他方法:减肥:对于肥胖引起的足底筋膜炎,适当减肥能够减轻体重对足部的压力。

冰敷:在疼痛严重时,适当进行冰敷可以缓解疼痛。

综上所述,足底筋膜炎的引起原因多样,治愈方法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加强脚部护理,调整生活方式,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什么是跖腱膜炎

什么是跖腱膜炎

什么是跖腱膜炎?跖腱膜炎是跑步及跳跃运动常见的伤患。

跖腱膜炎是足底筋膜发炎的意思,成因一般是由于跖腱膜连接脚跟的部分受到重复的创伤导致细微撕裂。

炎症维持越久,引起跟骨骨质增生的机会便越大,然而,为亦有些人虽然足底有骨刺,但却没有脚跟痛的问题。

患有跖腱膜炎的人会感到脚跟有刀刺的痛楚,有时甚至延至内足弓部,通常早上初次着地或久坐之后站立,痛楚会特别厉害。

患病初期,痛楚会于热身及活动后减轻,但病情会渐渐恶化至日常生活都感到疼痛。

跑步人士可能会改变跑姿去避免痛楚,包括缩短步幅,不用脚跟而用脚趾先着地,或者是用足底外侧跑等,但这些改变亦可能引起其他的问题如膝关节、髌关节、腰及/或其他足部痛症。

跖腱膜是由脚指底部伸延至脚跟的厚纤维组织,它负责在走路中段时支撑着足底的关节、骨骼及肌肉,使蹬起时有一个坚硬的杠杆;此外,跖腱膜亦维持底足弓的正常活动。

诱因研究显示很多跑步的伤患都与训练错误及练习过度有关,而错误的训练问题包括:*短时间内增加跑步里数*剧烈的训练(例如在硬地上穿钉鞋作间歇训练)*突然增加斜路训练*增加训练的频率*于弹性过多或过少的地面(混凝土、柏油路、草地、沙地等)跑步*在边高边低或圆拱型的路面跑步*复原时间不足其他导致跖腱膜炎的诱因包括:*踝关节与足部肌力和柔韧性不足*高足弓或扁平足*膝内翻、膝外翻、胫骨扭转、长短脚、髌窝扭转*跑鞋问题(太软、鞋尖部分过紧、鞋底过硬、足弓支持不足、缺乏避震等)治疗及处理方法1、积极休息:把跑步里数减低25%-75%,尽量减少疾跑及避免跑斜坡。

如果痛楚剧烈的话,可能需要完全停止跑步,以游泳、水中跑步或踏单车代替原来的训练。

2、物理治疗:冰敷及电疗可以消炎及减轻痛楚,手法治疗可以改善足部关节的活动情况。

3、伸展运动:腘绳肌、小腿肌肉、足底筋膜4、强化运动:小腿肌肉、足部内附肌5、各式鞋垫:可以改善足部的随托及避震6、粘膏带扎贴法:可以暂时支持足弓及减轻足底筋膜的压力。

恢复训练及预防复发当痛楚及触痛减轻,便可以恢复训练,但跑步里数要比以前少,强度要减低,而且训练场地不宜太硬,「10%要决」是一个安全地加强训练的指引-即是每周的跑步里数或强度不能增加多过10&,例如:一个人一次跑60分钟,一个星期跑四次(合共240分钟),如果情况稳定的话,下周可以把训练时间增至264分钟(240+10%)。

浅谈跖筋膜炎

浅谈跖筋膜炎

浅谈跖筋膜炎本文首先对跖筋膜炎的定义及流行病学进行了简要论述,其次从中医的角度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最后分析了跖筋膜解剖特点、在足底生物力学的作用与炎症形成的关系。

标签:跖筋膜炎;解剖特点;形成机制跖筋膜炎又称足底筋膜炎,属于跟痛症的一种,是一组以负重后足跟下疼痛,疼痛范围由跟骨前下方内侧向前扩展到足底为主症的症候群,发病年龄以40~60岁者居多。

由于生活工作造成跖筋膜长期受到过度牵拉,是这一疾病发生的潜在因素,所以长期穿高鞋者、长跑爱好者、及军人等是本病的高发人群,,美国国家军事大型国防医学流行数据库[1]指出跖腱膜炎的发病率约10.5/1000人/年,在整个足部疾患就诊并诊断为跟痛症的患者中,跖腱膜炎占了其中73%,表明跖筋膜炎的发病率很高。

1 跖筋膜炎的中医认识古代中医没有跖筋膜炎的病名,但根据临床表现,其归于中医学“筋伤”“痹病”范畴。

《内经》中曾提到“久立伤骨,”,表明此病的发生与长期的劳损有关,长久的站立会损耗骨中的精髓,导致骨髓空虚,不荣则痛,或劳损导致骨质增生,骨刺形成,亦可造成疼痛。

《灵枢·经筋》提到“足阳明之经筋,起于指,结于跗上…”“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下,入足心,并足太阴,而斜走内踝之下,结于踵”。

“足少阳之筋起于中三小指次指之上,结于外踝”,以上内容详细地描述足少阴经之经气的循行路线经足心、跟中及跺内外,其筋部分则与足太阳之筋相会结于足跟底部,皆可以表明跖筋膜炎的发生可归结于足三阳经、足三阴经经筋失于濡养,气血供应不足所导致。

在病机上跟骨痛的发生则责之于与肾,因肾可主骨生髓,如果素体本有肾阳气虛,加上外风携带寒湿邪侵袭,可导致寒湿凝滞,足跟部经脉循行瘀阻,则形成瘀血,淤血进一步阻滞气血,不通则痛而发病。

至于隋朝的医学大家巢元方在其论著《诸病源候论》中提及“脚根颓”,其论“脚根颓”者脚跟忽痛不得着也,即为后世所言“跟痛症”并详细地介绍了跟痛症的临床表现。

而从金元时期始,滋阴派代表人物朱丹溪所著的《丹溪心法》中及后世医家等都一致称此症为“足跟痛”。

趾键筋膜炎的症状

趾键筋膜炎的症状

趾键筋膜炎的症状文章目录*一、趾键筋膜炎的症状*二、趾腱筋膜炎需要做手术吗*三、趾腱筋膜炎的原因趾键筋膜炎的症状1、趾键筋膜炎的症状足底筋膜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足底局部会感觉到疼痛,尤其是在行走的时候,疼痛特别明显。

脚跟的疼痛和不适就是足底筋膜炎最常见的症状了,以此同时脚跟的不适又是导致脚跟疼痛的重要原因。

脚跟的疼痛在没有承重的一段时间后,会因为再度承重而重新感觉到疼痛。

足底筋膜炎的症状最显着的时候就是在病人早上醒来,起床之后,放脚底踏在地板的那一瞬间会感觉到剧烈的疼痛。

不过这种不适感会在30-45分钟后逐渐缓解。

因为患者一整晚的休息后,会维持在较短的长度,当脚底踩地的时候,足底筋膜要承受快而强的拉力,就会受到伤害了;如果行走一段时间,足底筋膜又会开始放松,所以疼痛就会降低。

足底筋膜炎的症状一般只有在承重的时候,患者才会感觉到剧烈的疼痛。

也就是放我们的脚踏地时,出现的疼痛才属于足底筋膜炎,而疼痛的强度不同的患者,会有所差异。

2、筋膜炎的一般治疗方法筋膜炎患者可以使用一些具有消炎镇痛、活血化淤、疏通经络及祛风散寒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

筋膜炎的治疗方法可以使用桂芩活络贴,在患者的足跟肌表贴上药物,可以有效神经末梢,扩张血管,消肿止痛。

3、中医关于筋膜炎的治疗方法中医也有许多筋膜炎的治疗方法,最简单的就是使用40克的威灵仙,30克的制川乌和虎杖,20克的乳香、没药、地鳖虫、片姜黄、青木香和骨碎补以及三条川蜈蚣。

所有药物捣碎之后放入瓶中,加入适量的粮食白酒,密封起来,每日要摇荡一次,十天后就可以服用了。

筋膜炎患者一日三餐后服用,每次可以服用20ml,服用药一料则为一疗程,通常2-3个疗程后就即可见效。

此药方的主要功效就是:舒经活血。

适合用于治疗筋膜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骨质退行性变等。

趾腱筋膜炎需要做手术吗趾腱筋膜炎在受到反复的劳损影响下,会不断恶化,并且患者此时如果受到风寒影响的话,疼痛症状也会越来越明显,所以建议患者应该尽快到医院接受治疗,并且要注意选对方法,以免因为治疗不当影响恢复!如果患者已经达到手术指征的话,需要考虑通过手术治疗,但是一般病情不严重者还是可以考虑通过热敷及按摩等方法缓解疼痛的,但是在急性发作期间应该慎重治疗,尤其是不宜过度劳累,以免会刺激患病部位。

跖筋膜炎

跖筋膜炎

跖筋膜炎摘要跖筋膜为足底腱膜的一部分,系足底深筋膜中央腱性增厚部分,起于跟骨结节内侧突,对维持足弓有重要作用。

当跖筋膜承受了超过其生理限度的作用力时,这种反复长期的超负荷将诱发炎症,形成退变、纤维化,导致跖筋膜炎。

目录1定义2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4诊断5治疗6日常注意定义跖筋膜为足底腱膜的一部分,系足底深筋膜中央腱性增厚部分,起于跟骨结节内侧突,对维持足弓有重要作用。

在节律性应力的反复牵引下如长跑、跳跃运动,以及越野、越障、队列,尤其是正步训练等部队训练以及长期持续站立等使足底前部负重增加,致使跖部肌腹和肌腱表面的致密结缔组织因过度活动,牵拉,挤压而引起筋膜缺血,跖腱膜跟骨结节附着处发生慢性纤维组织炎症,以后形成骨刺,被包在跖腱膜的起点内,这种骨刺可引起拇展肌、趾短屈肌和跖腱膜内侧张力增加,或引起滑膜囊炎,出现足跟痛称为跖筋膜炎,又称跖痛症。

发病机制现代医学认为,当跖筋膜承受了超过其生理限度的作用力时,这种反复长期的超负荷将诱发炎症,形成退变、纤维化,导致跖筋膜炎。

久而久之,跖筋膜挛缩引起跟骨附着处持续性的牵拉损伤,韧带和筋膜的纤维也就不断地被撕裂,人体为加强此处的强度,就引起附着处钙盐沉积和骨化而形成骨刺。

中医学认为,足跖筋膜炎的病因病机为肾虚正气不足,寒湿为患。

足居下而多受寒湿,肾阴肾阳的虚损导致正气不足,寒湿之邪乘虚而人,凝滞于下,致筋脉郁滞,瘀血内阻,不通则痛。

[1]临床表现典型症状是在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开始站立行走时,逐渐出现跟底及足心的疼痛,体检可有整个跖筋膜的压痛,以跟骨结节内侧处明显,足趾、踝关节在被动背伸时疼痛和压痛更明显。

诊断根据《实用骨科学》中的诊断标准诊断。

急性伤者多有外伤史,如行走时足部突然踩着坚硬物或下楼时不小心足跟着地过猛,慢性损伤者多见于40上的中老年人,女性较男性多发,起病缓慢,可有甚至数年病史,临床表现为足底疼痛,不敢行走,检查时可见足底中部压痛明显、拒按,跛行。

足底筋膜炎的病因和治疗方法解析

足底筋膜炎的病因和治疗方法解析

足底筋膜炎的病因和治疗方法解析一、足底筋膜炎的病因解析足底筋膜炎是指足底处于过度负荷时,导致足底筋膜发生慢性炎症反应的一种常见疾病。

它主要表现为足底剧烈的疼痛和僵硬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行走和日常生活。

但是,我们对于足底筋膜炎的具体成因和诱因还不十分清楚。

下面将详细探讨足底筋膜炎的主要病因。

1. 运动过度:当人们长时间进行高强度运动或者经常从事跑步、跳跃等高冲击性运动时,会使得足部承受过多的压力。

这样的频繁运动往往导致了足底筋膜损伤和发生慢性炎症。

2. 鞋履不当:穿着不合适的鞋子也是引起足底筋膜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穿着过紧、过松或者没有提供充分支撑和缓震功能的鞋子,都会加重足底筋膜的负担并导致炎症的发生。

3. 足部结构异常:一些人在先天上就存在足部结构异常或者患有其他足部疾病,如扁平足、高弓足等。

这些异常可能会增加足底筋膜受压的程度,从而引发炎症反应。

4.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会经历退变过程,包括足底筋膜。

老年人由于肌肉力量下降、韧带弹性减退等原因,更容易患上足底筋膜炎。

5. 其他因素:除了上述几点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足底筋膜炎的发生。

例如长时间站立工作、超重或肥胖、代谢性疾病(如痛风)以及某些药物的使用等都可能成为诱发因子。

二、足底筋膜炎的治疗方法解析当我们遭受到了足底筋膜炎的困扰时,适当的治疗方法会有效缓解疼痛,促进康复。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足底筋膜炎治疗方法。

1. 休息与保护:首先,对于已经患有足底筋膜炎的患者来说,充分休息是最基本和重要的。

避免高冲击性运动和长时间站立或走路可以减轻足底筋膜受压的程度,帮助其发生自然愈合。

2. 热敷和冷敷:在足底筋膜炎早期或急性发作时,使用热敷可以帮助舒缓肌肉紧张和促进血液循环;而在后期或慢性阶段,则可采用冷敷来减轻局部的疼痛和消肿效果。

3.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在足底筋膜炎的恢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按摩、牵引、电流治疗、超声波等技术都能够改善血液循环、纾解肌肉紧张并加速新陈代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跖筋膜炎的引发原因
跖筋膜炎又叫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是由于足底筋膜过度受压引起的。

足底筋膜由足跟部起,到前足止,是贯穿于足底的纤维组织。

足底筋膜炎也可能引起足跟痛、足弓痛及足跟骨刺。

跖筋膜炎引发的原因
(1)足底筋膜过度拉伸可能导致发炎
(2)足外翻(平足)是导致筋膜炎的主要原因。

足外翻患者在行走时,足底筋膜对跟骨的过度拉伸,引起筋膜炎。

(3)足弓支撑体重塌陷时会引起
(4)在自然活动中,突然受力会引起
(5)足部承受重力太大,通常由于过于肥胖、超重或怀孕引起
(6)不合脚的鞋也会引起.
筋膜炎患者通常在组里侧(跟骨与足弓之间的部分)受伤。

筋膜炎患者的疼痛通常在早上下床后的第一步或长时间休息后再迈步的时候。

因为当休息过后,筋膜恢复到原状,当白天活动的时候,筋膜继续被拉伸,也刚好是疼痛刚消退的时候,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
跖筋膜炎的预防
1、休息(直到没有疼痛为止)。

和大多数人一样,白天需要工作活动,很难真正让足部得到休息。

但是使用患脚走路确实会持续劳损、加重炎症发生。

可以使用跖筋膜炎粘胶支持带技术,通过对跖筋膜的支撑作用来帮助患足得到休息。

粘胶支持带对足底跖筋膜的加压支持可以使用炎症沉积下来并得到修复。

2、使用冰敷或者冷疗,帮助减轻疼痛和炎症。

冷疗法常规应用直到症状缓解。

) h& K9 {9 U/ F1 t
3、使用跖筋膜充分伸展是治疗和预防跖筋膜炎的重要组成。

因为单纯减轻疼痛而炎症仍然存在是不可能获得长期疗效的。

而跖筋膜的紧束状态使其在跟骨附着起始部更容易发生炎症。

跖筋膜紧束通常发生在晚上,这就是为什么早晨起来疼痛比较明显的缘故。

所以可以使用夜间固定支架在晚上固定患足,让腓肠肌和跖筋膜轻度伸展,预防跖筋膜夜间发生紧束。

4、可以适当服用点硫酸氨基葡萄糖制剂。

跖筋膜炎用那些药物治疗?
跖筋膜炎
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往往发生在长期站立或行走工作的人。

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

表现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及其修复过程。

在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丽处可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嵴。

在侧位 X射线照片上显示为骨刺。

后者常被认为是足跟痛的原因,但临床研究证明它与足跟痛的因果关系很难肯定,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

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愈。

垫高足跟,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前足跖屈,缓解跖筋膜的张力,都可使症状减轻。

可于足根内侧局部压痛点进行药物注射治疗,每周一次,注射后多数病人在二周内可以治愈。

服用抗风湿药物或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的中成药。

此外,还可外贴伤湿止痛膏或麝香追风膏。

当然也可到医院理疗,但效果比较有限,容易反复
足跟痛的病因病机繁多且较复杂,主要由跖腱膜炎、跟骨脂肪垫病变、跟骨滑囊炎、跟骨高压症、跟骨刺、神经卡压等原因引起跖腱膜炎发病人群多样,但以中年女性居多。

发病常为单侧,很少双侧同时发病。

根据肌筋膜激痛点疼痛原理,进行综合治疗,针刺可以破坏肌肉的激痛点和刺破张力带或强烈刺激激痛点,引发了脊髓的强烈反射,改变或破坏了脊髓中枢的感觉支配区,从而放松张力带达到止痛。

对腓肠肌、比目鱼肌、足底方肌的牵张锻炼,可以使肌肉保持一种松弛和有氧状态,是减少复发的关键。

机体内的维生素缺
乏或正常低线的维生素含量可以引起疼痛。

因此作为辅助治疗,应当长期恰当的补给多种维生素药物,有利于对治疗的巩固和减少复发。

另外,改善微循环也是协助减少激痛点疼痛的辅助因子。

通过这种综合疗法,许多部位的类似疼痛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因此,患上跖筋膜炎首先可以先给予局部注射治疗,在跟骨和筋膜的跖点上产生的炎症,可以通过打消炎止痛针使疼痛消失炎症减轻。

局部炎症消退后有一部分病人就可以完全治愈,但还有一些顽固的病人可能需要进一步治疗,包括一些理疗,包括垫足弓垫。

建议到医院就诊。

祝早日康复。

足底筋膜炎的常规治疗,除个别严重的病例需要手术外,大都采用传统保守治疗,通常有冰敷、口服NSAID 类消炎止痛药、外敷中药膏药、磁热理疗等,疼痛严重者可行局封激素治疗。

保守治疗中还可以采用夜间睡觉时配戴踝关节中立位支具,使夜间足底筋膜轻度牵拉,减轻晨起时疼痛症状。

白天可穿戴足跟垫,减少对足跟部的冲击。

治疗建议:
目前国际上采用冲击波治疗肌肉肌腱等软组织损伤较为流行。

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在国外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它是一种无创的治疗方式。

冲击波能穿透足底肌层,直达足底筋膜,使炎症处发生微损伤后再修复,促进组织再生。

能有效缓解疼痛,预防复发。

对于足底筋膜炎的治疗我们给出如下建议:
1、活动后疼痛严重者可先予局部冰敷冷疗;
2、穿厚底软底的鞋,保护足跟,建议两侧同时配戴足跟垫;
3、减少行走活动量,尤其减少不平路面的行走;
4、适当的热敷及理疗;
5、可选择口服消炎止痛药或者局封;
6、夜间配戴踝关节中立位护托支具,减轻晨起时疼痛;
7、传统保守治疗3-6个月效果仍不显著,或对口服药物及局封有所顾虑,考虑选择冲击波治疗
8、足部及小腿肌力康复训练、足底按摩,以预防复发
9、通常情况下,该病不需要手术治疗
错误观念更正:
1、在医生正确评估和指导下,可以适当服用消炎止痛药,不必过虑其对于胃肠道的刺激;
2、在专业医生建议下,偶尔进行局封注射激素治疗,可以起到局部消炎作用,您可不必担心会造成骨质
疏松。

但是不可否认,长期局封激素容易造成肌腱变性及脂肪组织坏死。

3、配戴足跟垫时,建议双侧同时配戴,尽量使双足受力均衡,减少正常侧受力。

跟痛症(跖腱膜炎足底筋膜炎)的最新治疗方案
1、尽可能休息;
2、学走路步态分析,找出足部不平衡因素,学会走路!
3、冰敷急性期 20分钟每日4次;
4、体疗;
5、足部肌肉训练内在肌抓毛巾外在肌前脚掌着地走路,跳着走;
6、拉伸训练跟腱、跖腱膜拉伸训练是基础治疗,很重要!
7、弹力绷带加强足部,保护跖腱膜;
8、夜间痛可用夹板治疗;
9、矫形支具的应用跟痛垫、矫形鞋垫;
10、消炎止痛药物止痛消炎;
11、控制体重;
12、激素封闭易反复,副作用大;
13、冲击波疗效不肯定;
14、病程大于6月,手术。

跟痛症(跖腱膜炎足底筋膜炎)对鞋的要求每个患者跟痛的原因不一样,因此最好找大夫找出病因来选择适合的鞋。

1、低跟,2-3厘米;
2、大小合适每天的最后鞋子仍然合脚;
3、运动控制鞋中足足够支撑;
4、写内堂鞋跟处与足跟匹配好,不能晃动;
5、鞋底可吸收震动
6、鞋子不合脚了或有坏的地方了,及时更换;
7、贵的不一定就好。

跟痛症(跖腱膜炎、足底筋膜炎)的十大病因
1、小腿三头肌(小腿肚)过紧,牵拉跟骨,增加了跖腱膜的张力;
2、步态、走路姿势的改变及身体的不平衡,造成跖腱膜张力增加;
3、足部肌肉力量下降,不能保持足部正常姿态,使跖腱膜异常受力;
4、足部畸形平足或高弓足等
5、过度的劳作而没有穿保护足弓的鞋
6、日常穿用的鞋不符合生理要求
7、肥胖
8、怀孕体重增加、激素变化影响跖腱膜
9、突然增加体育活动或改变生活方式,或跑跳造成跖腱膜损伤
10、长期站立工作。

跟痛症(跖腱膜炎、足底筋膜炎)的自我治疗
1、休息
2、冰敷
3、消炎止痛药
4、支具足跟垫、矫形鞋垫
5、毛巾绕过脚掌拉伸足踝
6、拉伸跟腱足底筋膜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