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窥镜手术的基本操作共46页

合集下载

鼻内镜系统使用程序及注意事项

鼻内镜系统使用程序及注意事项

鼻内镜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一、结构与配件包括摄像机、冷光源、导光束二、操作流程1、检查摄像机、冷光源、等设备的电源连接及工作情况,各种器械的消毒准备情况。

2、连接好设备后依次打开摄像机、冷光源,确保所有设备运转正常。

3、将鼻内镜已连接好的镜头对准纱布进行手动白平衡,当显示屏上出现ok 即可,观察监视器色彩调整情况,然后调节光学接口,校准焦距,直到图像清晰度达到最大值。

4、手术准备工作结束,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时刻观察设备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及时解决。

5、手术结束后,依次关掉冷光源、摄像机。

6、护士应及时拆卸、检查设备,将各种器械分类整理,使其有序排列。

(1)镜头要放置在专门的泡沫盒子内,轻拿轻放;(2)摄像头要用棉质物品包裹打包,避免碰撞;(3)导光束不能打折,只能盘曲放置,其弯曲程度不能超过90°。

7、切断总电源,将全套设备推回原位。

三、使用的注意事项1、光源:可手动调节光亮度的氙灯冷光源,在手动调节亮度时,光源亮度要调至适中。

关机前要将光亮度调回到最低,开机时,亮度也应从最低起调。

若使用中突然断电,最好等待1~3min再开电源,以保护灯泡,延长灯泡寿命。

光源上不能放置任何物品,以免影响散热。

2、传导系统:主要是导光纤维束,要轻拿轻放,术中套上一次性无菌保护套,手术完毕后,用湿软布擦干净,避免折成锐角,不用时不可悬吊,应盘曲成直径大于16cm的圆圈,以防导光纤维折断,必须定期清洗纤维端面。

每次用完及术前准备器械时,导光纤维都应作对光检查,方法是将其一端对光照射,若另一端看到一个个小黑点,则表明是折断的纤维,若截面有20%~30%发黑,则需更换导光纤维。

3、光学接口:手术完毕先将光学接口取下单独放置,避免碰撞损坏,特别注意保护镜头斜面。

光学接口要用手工清洗,存放时上面不能摆放物品,以防受压变性。

镜头用专用的擦镜纸擦拭,清洗抹干后要旋转检查清晰度,并套上保护帽,勿用手指触摸镜头,以避免留下指印。

鼻内镜的使用及消毒流程

鼻内镜的使用及消毒流程

鼻内镜的使用及消毒流程1. 鼻内镜的使用鼻内镜是一种医疗器械,常用于耳鼻喉科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正确的使用鼻内镜可以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以下是鼻内镜的正确使用流程:1.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在使用鼻内镜之前,医务人员应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眼镜和防护服等。

这些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准备好鼻内镜及相关设备确保鼻内镜及相关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检查鼻内镜是否完好无损,光源是否正常。

同时,准备好清洗剂和消毒液,以保持鼻内镜的清洁。

3.患者准备对于患者来说,正确认识鼻内镜的使用过程和目的是非常重要的。

在使用鼻内镜之前,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解释和指导,使其放松并配合操作。

4.鼻内镜的安装将鼻内镜正确安装到光源和摄像系统上,确保光源和摄像系统工作正常。

检查鼻内镜的镜片是否清洁,并进行必要的调节。

5.患者定位指导患者正确坐姿或卧姿,使其舌头伸出并保持口腔和咽喉部位的放松。

根据需要,可能需要使用局部麻醉药物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6.鼻内镜的插入小心将鼻内镜插入患者的鼻孔中。

在插入过程中,要注意细心、缓慢并避免对患者的鼻腔造成损伤。

同时,在插入过程中,要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以减轻其紧张情绪。

7.视野调节插入鼻内镜后,调节光源和摄像系统,以获得清晰的视野。

根据需要,调整镜片角度和焦距,以便更好地观察鼻腔和咽喉部位。

8.检查和记录结果在观察鼻腔和咽喉部位后,医务人员应对所见的情况进行记录,包括异常情况、病变程度等。

在必要时,可以通过摄像系统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以备后续分析和研究。

2. 鼻内镜的消毒流程鼻内镜作为一种医疗器械,需要定期进行消毒,以确保使用时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以下是鼻内镜的消毒流程:1.前处理在消毒鼻内镜之前,需要先进行前处理。

将使用过的鼻内镜洗净,去除表面的污垢和分泌物。

可以使用温水和洗涤剂,注意避免使用有碱性成分的清洗剂,以免对鼻内镜造成损伤。

2.确定消毒方法鼻内镜的消毒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消毒方式。

鼻内镜检查流程

鼻内镜检查流程

鼻内镜检查流程一、引言鼻内镜检查是一种常见的鼻腔疾病诊断方法,通过使用鼻内镜探查鼻腔和鼻窦的内部情况,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患者的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鼻内镜检查的流程。

二、准备工作1. 患者应提前预约鼻内镜检查,并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相关准备。

2. 若有特殊情况,如孕妇或有血液病等,请提前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做出相应的安排。

三、鼻内镜检查流程1. 患者进入检查室后,医生会与患者进行简要的交流,了解患者的症状和病史。

2. 医生会让患者坐在检查床上,将患者的头部固定在适当的位置。

3. 医生会戴上手套,将鼻内镜的镜头放入患者的鼻腔中,通过观察镜头上的显微图像来了解鼻腔和鼻窦的情况。

4.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可能会使用一些生理盐水或植入导管等辅助工具,以便更好地观察和诊断。

5. 医生会仔细观察鼻腔的黏膜情况,包括颜色、肿胀、分泌物等,并记录下来。

6. 医生还会检查鼻腔的结构,如鼻中隔的位置、鼻甲的大小等,并记录下来。

7.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做一些特定的动作,如深吸气或咳嗽,以便更好地观察鼻腔的变化。

8. 检查完成后,医生会拔出鼻内镜,并与患者讨论检查结果及可能的治疗方案。

9. 鼻内镜检查通常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10分钟左右。

四、注意事项1. 鼻内镜检查通常是无痛的,但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感,如鼻部有轻微刺激感。

2. 患者在检查前应告知医生有无过敏史或其他相关疾病,以免引发不必要的并发症。

3. 鼻内镜检查是一种安全的检查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仍需医生谨慎操作,以避免损伤鼻腔组织。

五、结语鼻内镜检查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诊断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患者鼻腔和鼻窦的情况。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鼻内镜检查的流程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检查,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如果您需要进行鼻内镜检查,请遵循医生的建议并配合操作,以获得更好的诊断效果。

鼻窦内窥镜的使用PPT课件

鼻窦内窥镜的使用PPT课件

鼻内窥镜的组成及配置
• 显示器 • 光源机 • 成像机 • 光源纤维导线 • 成像纤维导线 • 镜头(0°、12°、15°、30°、45°、70°、颞耳镜)
操作步骤
各导线应• 避免1过.术度牵前拉拭、打去折,镜缠身绕时浮弯度灰不要,过接小。好电源,开机自检。
鼻内窥镜,可以清晰的看到狭窄的鼻腔和鼻道内的构造,能够对鼻腔和 镜头(0°、12°、15°、30°、45°、70°、颞耳镜) 咽腔甚至鼻窦进行检查。
松开脚刹,将显微镜推至手术合适位置,将灭菌后的光源导线和镜
通过鼻内最窥小镜进,行手再术关,能电够切源实开的保关障手,术撤掉光源导线等。
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术中及术后痛苦小、手术彻底、操作精细等优点。 最小,再关电源开关,撤掉光源导线等。
• 5.在使用登记本上登记日期、时间、手术者姓名等。
注意事项
• 1.各导线应避免过度牵拉、打折,缠绕时弯度不要过小。 • 2.镜头易碎,要轻拿轻放、避免碰撞挤压。 • 3.照明光控制。
形在松成使开良 用 脚好登刹的记,通本将气功气上显和登微和能引记镜流日推引性,期至促、手流手使时术鼻间合,术腔、适、手位促。鼻术置窦者,使并黏姓将膜名灭鼻可的等菌形。后腔以态的和光、根生源理导鼻据功线能和窦病恢镜复黏变的功膜的能性的严手术形重。 态程和度生,理达功到能依恢靠复鼻的腔 及鼻窦自身生理功能的恢复来治愈鼻炎、鼻窦炎和鼻息肉 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术中及术后痛苦小、手术彻底、操作精细等优点。
鼻窦内窥镜的使用
鼻内窥镜是一种微创诊疗检查的光学设备,拥有良好的照明。通过 鼻内窥镜,可以清晰的看到狭窄的鼻腔和鼻道内的构造,能够对鼻腔和 咽腔甚至鼻窦进行检查。通过鼻内窥镜进行手术,能够切实的保障手术 的精准度。
技术原理

内窥镜操作培训手册

内窥镜操作培训手册

内窥镜操作培训手册
本手册旨在为有关内窥镜操作培训的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下是内窥镜操作要点的简要介绍。

内窥镜操作概述
内窥镜操作是一种医疗技术,用于检查和治疗人体内部的疾病。

它通过在身体内部插入一根柔软的管状器械,称为内窥镜,来观察
身体内部的器官和组织,并进行必要的操作。

内窥镜操作步骤
1. 预备工作
- 清洁内窥镜和相关器械,确保消毒。

- 为患者提供适当的麻醉和舒适措施。

- 确认操作的目的和所需的器械。

2. 插入内窥镜
- 将内窥镜缓慢插入患者的体内,直到达到目标区域。

- 过程中要注意不伤及周围组织。

3. 观察和操作
- 使用内窥镜观察目标区域,并记录所见情况。

- 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操作,如取样、切除病变等。

4. 操作结束
- 在操作完成后,缓慢将内窥镜从患者体内取出。

- 清洁和消毒工作。

安全注意事项
在进行内窥镜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 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和资质认证,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 严格遵守消毒和清洁操作,以防止交叉感染。

- 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舒适度,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 预先准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药物,以应对意外情况。

结论
本手册提供了内窥镜操作的基本要点和安全事项,可以作为内
窥镜操作培训的参考和指导。

在进行内窥镜操作时,请始终谨慎行事,并与相关专业人士密切合作,以确保操作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通用课件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通用课件
手术目的
通过手术清除病变组织,改善鼻腔通气和引流,促进鼻窦生理功 能的恢复,缓解症窦手术采用鼻腔外侧切开术,创伤较大, 术后恢复较慢。
鼻内窥镜技术引入
20世纪80年代,德国医生Messerklinger首先提出 鼻内窥镜技术的概念,随后该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 到推广和应用。
采用鼻内窥镜手术,彻底 清除病变组织,恢复鼻腔 正常生理功能。
治疗效果
术后恢复良好,症状明显 改善,患者对治疗效果非 常满意。
成功案例二:鼻息肉摘除
患者情况
患者年龄62岁,患有鼻息 肉,出现鼻塞、流涕等症 状,影响日常生活。
治疗方案
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摘除鼻 息肉,缓解鼻塞等症状。
治疗效果
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 ,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患 者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鼻等行为。
03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优势与风险
手术优势
精准度高
鼻内窥镜手术通过高清晰度、 广角视野的观察,能够更精确 地定位病变部位,减少对周围
组织的损伤。
创伤小
鼻内窥镜手术通过鼻腔进行, 无需在面部做切口,术后恢复 较快,疤痕小。
恢复效果好
由于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感 较轻,患者恢复较快,可早期 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
新技术研发
多学科合作
加强耳鼻喉科、影像科、病理科等相 关学科的合作,形成综合治疗团队, 提高治疗效果。
研发新的手术设备、材料和药物,提 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5
典型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一:慢性鼻窦炎治疗
01
02
03
患者情况
患者年龄45岁,长期患有 慢性鼻窦炎,反复发作,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治疗方案
微创化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鼻内窥 镜鼻窦手术将更加微创,减少 手术创伤,降低术后恢复时间 。

鼻内窥镜手术的基本操作

鼻内窥镜手术的基本操作

鼻内窥镜外科手术的基本内容
在彻底清除不可逆病变 尽可能保留窦内粘膜,减少鼻窦骨面裸露; 建立良好的鼻窦窦口的引流通畅; 建立良好的鼻腔通气。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适应症:
强调个体化,病人的身体状况、病变范围不同, 采取的手术方式不同。 阻塞性病变:鼻息肉、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 慢性鼻窦炎、复发性鼻窦炎 :存在各种生理、病 理以及解剖变异者尽早手术 鼻窦囊肿 鼻窦外伤
注意
纸样板是筛泡外侧壁在此较平滑,变异小。 筛泡骨质特别硬,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使
钳子直接穿破纸样板,可用骨钻,或咬骨 钳。 有些病人的筛泡特小,不要把纸样板当成 筛窦间隔打开。
筛顶即前颅窝底,骨质较薄。去除筛顶病 变时,宜轻柔,以免损伤引起脑脊液鼻漏。 颅底骨质呈浅黄色,触之疼痛敏感,可与 筛房骨隔鉴别,
乳头状瘤和其它良性肿瘤等。 自然孔的开放方法如上。
双径路联合上颌窦病变清除术。
病变组织较多, 可用上颌窦穿刺锥经唇 龈上方尖牙窝穿入窦内,拔出针芯,放 75°镜,在内窥镜的引导下,从下鼻道 放人直钳,仔细清除病变组织。
注意
钩突尾部要切除。 扩大自然窦口膜部要扩大。 寻找自然窦口困难时可沿中甲游离缘从前
保留上部一小部分作为额隐窝的标志.
开放并探查上颌窦
钩突下1/3是上颌窦口的很好标志 在进行额隐窝、筛窦手术时,上颌窦口
清晰,有助与了解手术深度 重建上颌窦口后,可减少纸样板的损伤
单纯扩大上颌窦自然 开口及适应症
继发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上颔窦炎窦内 病变轻、上颌窦囊肿或其它良性病。
LP: 纸样板 hGL: 基板水平部 vGL: 基板垂直部
vIMT:中鼻甲 pp:筛骨垂直板
CG:鸡冠 hlcp:筛板水平部 vlcp:筛板垂直部

手术讲解模板:鼻内窥镜下鼻内病损切除术

手术讲解模板:鼻内窥镜下鼻内病损切除术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内病损切除术
手术步骤:
方 法二:用镰状刀或三角型双刃尖型刀,在 钩突前下方紧贴鼻腔外侧壁骨刺入,刀尖 有“落空感”,贯穿整个钩突进入半月裂 或筛漏斗中,随后由原切口由前向上延长 切口至鼻额裂,再将刀刃向下紧贴骨壁切 断钩突尾部(图9.4.17.1-6)。注意刀尖 应与眶内壁平行,以免损伤纸样板。用镰 状刀或小剥离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内病损切除术
术后处理: 8.口服稀化黏素300mg,3次/d。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内病损切除术
术后处理: 9.术后至少随访半年,遇有小息肉再生或 瘢痕形成,应及时处理。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内病损切除术
并发症: 1.眼并发症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内病损切除术
并发症:
(1)眶骨膜损伤:损伤眶板而眶筋膜完 整一般不会出现眶内并发症;若伴眶筋膜 损伤,有形成眼睑瘀斑、眶内血肿、眼球 突出、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眶周皮下气 肿、眶内感染并导致视神经炎引起视力障 碍甚致失明等的可能。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内病损切除术
手术步骤:
筛窦气房的菲薄骨隔附着,根据这一特 征,可以判断纸样板的位置。筛窦顶的颜 色与筛窦气房相比略呈淡黄色,对疼痛比 较敏感。筛前动脉横行在筛顶骨质形成的 骨管中,是筛窦顶的重要标志。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内病损切除术
手术步骤:
完 成前组筛窦切除术后,手术野内侧是中鼻 甲,外侧是纸样板,上壁为筛窦顶,后部 为中鼻甲基板。通常可以在内镜下辨认中 鼻甲基板的位置。但因解剖变异和病理病 变,有时识别中鼻甲基板有一定困难。中 鼻甲基板并不是光滑的骨板,后组筛窦气 房可以使中鼻甲基板向前膨隆,前组筛窦 气房也可以使中鼻甲基板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内病损切除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