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与统计学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docx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科学来源于实践。
统计学是长期的统计实践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是渐渐形成的完整的科学体系。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其根本特征是在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反映社会现象发展变化在详细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表现,揭示事物的本质、相互联系、变动规律性和发展趋势。
辩证唯物主义告知我们,不论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 都存在质与量两个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亲密联系的。
事物的质是通过量表现出来的,没有数量也就没有了质量,量的累积达到一定的界限,将引起质的变化。
因此,要研究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并把握其发展规律性,必需研究事物的量的方面,研究事物发展规律性在详细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表现。
所以,从数量上熟悉事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科学的熟悉方法。
一般来说,统计既可以研究自然现象,也可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本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所以,这里所说的数量方面是指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结构、速度、比率关系、普遍程度,等等。
事物的质和量是亲密联系的,是辩证的统一,因此,统计要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研究,必需和质的方面结合起来。
例如,要统计工业产品产量,假如不明确什么是工业产品,工业产品产量统计就无法进行。
(二)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统计以社会经济现象为其研究领域,具有其自己的特点。
归纳起来可概括成如下四个特点:数量性、总体性、详细性和社会性。
1.数量性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包括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现象间的数量关系,以及打算现象质量的数量界限。
统计研究对象的数量性,是统计区分于其他社会经济调查研究活动的根本特点。
必需指出,统计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熟悉是定量熟悉,但必需以定性熟悉为基础,要和定性熟悉结合起来,遵循定性一定量一定性的科学熟悉规律。
例如,要对国内生产总值进行研究,首先要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本质属性,然后才依据这种熟悉去确定国内生产总值的口径、范围和计算方法,进而才能据以处理许很多多复杂的、详细的实际统计问题。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统计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用于收集、分析和解释数字数据。
它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生物科学、医学、金融等领域。
在统计研究中,研究者需要设计合适的实验或观察,然后使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统计研究方法。
1. 符号测试方法(Sign test):用于比较两个相关样本的差异。
研究者通过检查差异的正负号,根据差异的分布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2. t检验(t-test):用于比较两个独立样本的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
t检验可以根据样本数据来计算一个t值,然后通过查表或计算p值来判断差异是否显著。
t检验可以在小样本情况下使用。
3.方差分析(ANOVA):用于比较多个样本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
方差分析可以将总变异分解为由于处理之间差异和由于随机误差引起的差异。
通过比较处理间和处理内的差异来判断差异是否显著。
4. 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用于比较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它适用于观察数据是分类变量的情况。
5. 相关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用于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和方向。
研究者可以计算相关系数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6. 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用于建立一个因变量和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
回归分析可以用于预测和解释数据。
7.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用于在变量集中寻找潜在的共同因素。
因子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简化数据集,发现潜在的变量结构。
8. 生存分析(Survival analysis):用于分析生存时间或事件发生概率。
生存分析常用于研究患者的生存率或产品的生命周期。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统计研究方法,如聚类分析、判别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
不同的研究问题和数据类型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特点进行判断。
在进行统计研究时,研究者还需要注意统计假设检验的适用条件,避免误用统计方法和错误解读结果。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数学的学科,主要研究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方法和技术。
在各个学科领域中,统计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方面。
一、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统计学研究的第一步,它决定了后续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数据可以通过实验、调查、观察等方式来获得。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1 样本选择:样本是从总体中选取的一部分个体,样本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总体的特征。
要避免选择方便样本或偏倚样本,以免引入偏差。
1.2 数据来源:要确保数据的来源可靠,数据应该来自于可信的渠道,或者经过严格的调查和实验设计。
1.3 数据记录: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需要详细记录数据的来源、时间、地点等信息,以便后续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二、数据整理数据整理是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和清洗,以便后续的分析。
数据整理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数据清洗:清洗数据是为了去除异常值、缺失值和错误值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数据编码:对于定性数据,可以进行编码,将其转换为数值型数据,以便进行统计分析。
2.3 数据归类:将数据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归类,便于后续的分析和比较。
2.4 数据转换:对于定量数据,可以进行数据转换,如对数转换、比率转换等,以满足分析的要求。
三、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统计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它通过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和技术,对数据进行描述、推断和预测。
数据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3.1 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通过统计指标和图表来描述数据的分布、中心趋势和变异程度。
常用的描述统计指标包括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
3.2 推断统计:推断统计是通过从样本中得出对总体的推断。
常用的推断统计方法包括假设检验、置信区间估计等。
四、结果解释结果解释是将数据分析的结果转化为对研究问题的解释和结论。
在结果解释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4.1 结果解释要准确无误,不得误导读者。
简述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1.简述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动态分析法,统计推断法,统计指数法,抽样法,相关分析法。
2.简述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统计调查有不同组织形式,主要有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
(统计报表制度是根据国家统计法规定,自上而下布置,统一规定表格形式报送时间和程序,自下而上逐级汇总上报的统计报告制度。
)专门调查是统计工作中重要的调查组织形式.按其特点和作用不同,可以分为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四种.3.统计整理的主要程序包括那些。
1)制定统计整理方案包括确定统计分组的方法,用哪些指标来说明总体特征和对总体资料的处理方法。
统计整理方案是确保统计整理工作有步骤有计划开展的首要前提。
2)审核原始资料为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及时完整和系统性,对调查得到的资料要从逻辑和计算两方面进行审核。
3)统计分组和汇总根据研究任务和要求,确定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那些需要分组或分类。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正确的分组标志和合适的组限4)绘制统计图表绘制统计表是把汇总的资料按一定的规则在统计表或统计图上表现出了。
4.统计表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从形式上看,统计表由总标题,表头,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数字资料等要素构成。
5.如何编制组距变量数列.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原始资料按数值大小顺序排列,计算全距(R)2)确定组距和组限。
3)计算各组频数,频率.6.简述相对指标的种类及其计算公式。
1)计划完成相对指标(%)=实际完成数/同期计划数*100% 2)结构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全部数值*100% 3)比较相对指标(%)=某一国家地区(单位)某种现象的指标数值/另一国家地区(单位)同一现象的指标数值*100% 4)比例相对数=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同一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5)强度相对指标=某一现象的指标数值/另一与此有联系现象的指标数值6)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数值/基期数值*100%7.简述平均指标的种类及其计算公式。
统计学的含义、研究对象、特点和基本方法

统计学的含义、研究对象、特点以及基本方法一、统计学的含义统计学是一门通过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它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领域包括数据的收集、分析、解释和呈现,以及通过这些数据来做出决策和预测。
统计学的核心在于收集和分析数据,从而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十分广泛,包括社会、经济、自然现象等各个领域的数量关系。
其主要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社会经济统计: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如人口、就业、收入、消费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了解社会经济的运行状态和发展趋势,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自然科学统计:研究自然现象的数量规律,如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的实验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自然现象的内在规律,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
工程统计:研究工程技术的数量问题,如产品质量控制、可靠性分析、优化设计等。
工程统计可以帮助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工程技术的发展。
医学统计:研究人体健康与疾病的数量关系,如疾病发病率、药物疗效等。
医学统计可以为医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医学事业的进步。
三、统计学的特点数量性:统计学是通过数据来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因此具有数量性的特点。
它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提取出有用的数量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总体性:统计学研究的是总体而非个体,它通过对总体数据的分析来推断总体的特征。
这种总体性的特点使得统计学能够更全面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具体性:统计学研究的是具体事物的数量关系,而不是抽象的概念。
它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数据分析,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社会性:统计学研究的对象广泛涉及社会、经济、自然现象等各个领域,因此具有社会性的特点。
它通过对这些领域的数据分析,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决策支持。
四、统计学的基本方法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是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以揭示数据的分布特征、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等。
统计学的分类与研究方法

二者的关系:没有总体单位,总体就不存在;没有总体 ,也就无法确定总体单位。
•
1.5.2 标志与指标
1、标志是指统计总体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属性或特征,它是说 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标志按其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不能用数值表示,只能
,它是统计研究的前提。
•
1.2 统计学的分类
•
1.3 统计的研究方法
大量观察法 统Leabharlann 分组法 综合指标法 归纳推断法•
1.4 统计活动的过程
统计调查:即统计资料的搜集,是根据统计方案的要求, 有计划地开展调查,占有充分的材料。是后续统计认识活 动的基础环节。
统计整理:是对调查资料加以综合汇总,使之条理化、系 统化。
变异:指标志表现由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称为变异( 是标志在各总体单位具体表现的差异 )。
变量:
广义变量:每个个体的性质或属性。如:年龄、高度
狭义变量:数量标志就是变量。 变量值(观测值): 广义:每个个体所有变量的值。
狭义:数量标志表现即变量的取值,称变量值。
按变量的连续性,可把变量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 。
收集数据(资料)的活动 数据是表征客观事物的、可以记录的、能被共同识别的符号。
2. 统计数据(资料) 统计活动的结果
3. 统计学 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与技术
•
1.1.2 统计学的性质
统计学的任务
为统计活动提供数量研究和认识规律的科学方法,包括指导 统计工作的原理原则,统计过程所应用的核算和分析方法, 以及组织方法。其核心内容是数据的搜集、整理、归纳、分 析的原理和方法。这些方法论构成了统计学的科学体系。
统计与研究方法

统计与研究方法统计与研究方法是一门涉及统计学和研究方法学的学科,它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系列科学的工具和方法来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
在各个领域的研究中,统计与研究方法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象、做出准确的决策和预测,以及推动学科的发展。
一、统计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统计方法是研究者用来处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技术手段。
它基于一些基本原理,如样本与总体的关系、变量的测量与分类、概率与推断等。
统计方法通常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个方面。
在描述统计中,研究者通过计算中心趋势(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离散程度(如标准差和方差)和数据的分布情况(如频数分布和频率分布)等指标,对数据的特征进行描述和总结。
这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把握数据的整体情况,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在推断统计中,研究者通过从样本中推断总体的特征。
这涉及到一系列统计检验和置信区间的计算。
研究者根据样本数据的特征,通过计算统计量(如t值和F值)与临界值的比较,判断样本与总体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此外,还可以通过构建置信区间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真实值。
统计方法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社会科学领域,统计方法常常用于民意调查、教育评估和社会经济分析等研究中。
在自然科学领域,统计方法常常用于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等研究中。
统计方法的正确应用可以为研究者提供可靠的依据,支持科学研究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的设计与实施研究方法是研究者为了回答研究问题而采取的策略和步骤。
它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研究者有效地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从而得出结论。
研究方法的设计与实施需要经过详细的计划与安排。
首先,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研究假设。
其次,研究者需要选择适当的研究设计,如实验设计、调查设计或观察设计。
不同的研究设计适用于不同的研究问题,研究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一旦确定研究设计,研究者需要制定实施方案。
这包括确定样本规模、选择研究工具、设计数据收集表或问卷,并制定数据收集与分析计划。
统计学的概念、发展史、研究方法

统计学的概念、发展史、研究方法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解释和展示的学科,它在
各个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统计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
现代统计学的发展始于19世纪。
统计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古典统计学和现代统计学。
古典统计学的发展始于19世纪,代表人物有高尔顿、皮尔逊等。
他们主要关注数据的收集和总体参数的估计,提出了许多经典的统
计方法,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
古典统计学注重概率论和数理统
计学的发展,建立了许多经典的统计模型和方法。
现代统计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代表人物有费希尔、尼曼等。
他们主要关注数据的分析和推断,提出了许多现代统计学的理论和
方法,如最大似然估计、贝叶斯统计等。
现代统计学注重数据科学
和计算统计学的发展,建立了许多现代的统计模型和方法。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是
通过图表、频数分布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概括和描述,以便更好地理
解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推断统计是通过抽样调查、假设检验等方法
对总体参数进行推断,以便更好地对总体进行推断和决策。
总的来说,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的科学,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古典统计学和现代统计学两个阶段。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它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The Methodology of Historical Research
• Historical research tends to be a rather holistic process in which there is considerable overlap of activities. For the purpose of enhancing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ical research process, it is useful to describe the methodology in four steps. It is important to keep in mind that the steps may have considerable overlap, and although they can be defined, the steps tend to run together when conducting historical research. • The four steps are diagrammed in Figure 8.1. The historical method of research is called historiography.
3.2 Coll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Source Materials
• The collection of source material does not consist of simply assembling all available documents that appear to have some relevance to the research problem. A basic rule of historical research is to use primary sources whenever it is possible to locate them. The researcher must decide which are primary and which are secondary sources. This requires an analysis of the sources. • External Criticism. Source materials must be subjected to external criticism, the tool for establishing the validity of the document. The question to be answered is: Is the document genuine, authentic, and what it seems to be?
Chapter 8
Historical Research
1. Introduction
• Historical research is a systematic process of describing, analyz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past based on information from selected sources as they relate to the topic under study. Historical research is analytical in that logical induction is used by the researchers. For the most part, historical research is considered a type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although quantitative methods may be applied. • Historical research may have a variety of focuses. We may focus on issues, movements, and concepts in education. • The value of historical research covers a wide range, from providing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ast through accurate description to providing perspectives for decision making and policy formation.
• Internal Criticism. The second part of critical evaluation is internal criticism, which establishes the meaning of the material along with its trustworthiness. There may be some overl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etween external and internal criticism, but the shift in emphasis is from the actual material as a source to the content of the material.
•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give some insights into educational reforms that have developed as a result of the change in climate. It does so through a discussion of the context in which reforms have been introduced; an appraisal of factors that led to the announcement of educational reforms; a summary of key features of these reforms; and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ir impact on the school system, on higher education and on teachers. • There were no questions or hypotheses listed, but the statement of purpose implies several questions. 1. What were the reasons for the 1985 education reforms? 2. What were the education reforms? 3. What was the educational context at the time of the reforms? 4. What was the impact of the reforms on the school system?
2. Sources of Information in Historical Research
• Written: books, newspapers, periodicals, diaries, letters, minutes of organizational meetings, and so on.
3.1 Identification of the Research Problem
• The statement of the research problem may be such that hypotheses or questions are formulated along with the problem. If hypotheses are stated, they can be viewed as answers to implicit (or explicit) questions, or the problem may be stated as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without any explicitly stated hypotheses or questions. • When hypotheses are stated, they are not stated in a statistical sense. Rather, in historical research, hypotheses are conjectures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causes, or effects of the situation, issue, or phenomenon under study. • For example. • "Rethinking Revolution: Reflections on China's 1985 Educational Reforms." • This was a study of historical events in an attempt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esent educational scene.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identified clearly in the first paragraph of the report:
• Physical: physical remains and objects (relics) of the past.
• Audiovisual: folk songs, legends, pictures, and records.
• Two kinds of sources: primary and secondary. • A primary source is an original or first-hand account of the event or experience, e.g. a court transcript of a desegregation hearing for a study involving a desegregation problem. • A secondary source is an account that is at least once removed from the event, e.g. a newspaper editorial concerning the desegregation probl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