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作业设计
圆的认识作业设计

圆的认识作业设计单元教材分析:这一单元的内容就是圆,在这个单元中,教材精心安排了“圆的重新认识” 、“圆的周长和面积” 三个具体内容的内容,这三个内容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细致。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
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
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
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因此,通过对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和绘制简单统计图打好基础。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中,融合动手操作方式、比较、测量等多种数学活动,更深入细致的认知、掌控圆的特点,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目标:1.学生重新认识圆,掌控圆的特征;认知直径半径的相互关系;认知圆周率的意义,掌控圆周率的近似值。
2.探索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3.亲历动手操作方式、实验观测等方法,积极探索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计算方法化解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探索的欲望和创新精神。
5.培育学生观测、比较、想象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点:1.学生重新认识圆,晓得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及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育学生的作图能力。
4.亲历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索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圆的重新认识(一)教学目标:1.并使学生重新认识圆,掌控圆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探索出圆的特征及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育学生的作图能力。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期《圆》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期《圆》作业设计一、单元基本情况单元情况单元信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单元名称:《圆》各课时名称课时1:圆的认识(一)课时2:圆的认识(一)试一试课时3:圆的认识(二)课时4:欣赏与设计课时5:圆的周长课时6:圆的周长(试一试)课时7:圆周率的历史课时8:圆的面积(一)课时9:圆的面积(二)二、课时作业、单元试卷单元目标设计单元目标序号单元目标描述水平层级XSX06010101知道圆的各部分(圆心、半径、直径等)名称,会用数学符号表示;知道同圆中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知道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记忆理解XSX06010102会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较低现象。
分析XSX06010103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能根据圆的轴对称性确定圆心。
理解操作XSX06010104能用圆规设计较低的图案;能结合圆的对称性设计图案。
操作XSX06010105能够举例描述圆的周长;知道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是一个固定的值π。
理解操作XSX06010106会用圆的周长公式计算圆的周长;能用圆周长的知识解决一些较低实际问题。
计算运用XSX06010107能够描述圆周率的意义;知道圆周率的计算方法。
理解XSX06010108能够描述圆面积的推导过程;在探索圆面积计算过程中,知道平行四边形底边和高与圆周长和半径的关系;会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记忆理解计算XSX06010109能运用圆面积公式解决一些较低实际问题;在多个探索圆面积公式活动中,知道圆的半径、周长、面积之间的关系。
运用分析三、课时作业、单元试卷题目属性统计分析(一)课时作业题目属性统计1.课时作业题目属性汇总表题目序号对应单元目标序号题目类型题目难度水平层级预计完成时间(分钟)题目来源Z0101XSX06010101填空低记忆2改编Z0102XSX06010101填空较低理解3改编Z0103XSX06010101填空较低理解4改编Z0104XSX06010101填空较低记忆4改编Z0105XSX06010101填空低记忆5改编Z0106XSX06010101填空、画图较低记忆3改编Z0107XSX06010101选择中等理解4改编Z0108XSX06010101解答较高分析6改编Z0201XSX06010102选择低记忆2改编Z0202XSX06010102选择低理解2改编Z0203XSX06010102选择低理解2改编Z0204XSX06010102解决中等理解4改编Z0301XSX06010103选择低理解2改编Z0302XSX06010103填空较低分析4改编Z0303XSX06010103选择低记忆2改编Z0304XSX06010103选择较低理解4改编Z0305XSX06010103画图较低理解5改编Z0306XSX06010103填空中等分析5改编Z0307XSX06010103填空中等分析6改编Z0401XSX06010104填空中等分析6改编Z0402XSX06010104画图较低创造5改编Z0403XSX06010104画图较低创造5改编Z0404XSX06010104画图较低创造5改编Z0405XSX06010104画图中等创造5改编Z0406XSX06010104画图中等创造5改编Z0501XSX06010105选择较低记忆2改编Z0502XSX06010105选择较低理解2改编Z0503XSX06010105选择中等理解4改编Z0504XSX06010105填空较低计算5改编Z0505XSX06010105选择中等理解3改编Z0506XSX06010105选择中等理解3改编Z0507XSX06010105填空较低记忆3改编Z0508XSX06010105选择较低记忆3改编Z0601XSX06010106填空较低理解3改编Z0602XSX06010106选择中等计算4改编Z0603XSX06010106计算较低计算6改编Z0604XSX06010106填空较低计算4改编Z0605XSX06010106解答中等分析、运用6原创Z0606XSX06010106解答中等计算6改编Z0607XSX06010106解答中等计算、运用5改编Z0608XSX06010106解答中等计算、运用6改编Z0701XSX06010107填空较低记忆1改编Z0702XSX06010107填空较低记忆1改编Z0703XSX06010107填空较低记忆1改编Z0704XSX06010107填空较低记忆2改编Z0705XSX06010107填空较低理解3改编Z0706XSX06010107解答中等计算4改编Z0707XSX06010107选择中等分析、计算3改编Z0801XSX06010108填空较低记忆2改编Z0802XSX06010108填空较低记忆1改编Z0803XSX06010108填空中等分析3改编Z0804XSX06010108填空较低计算2改编Z0805XSX06010108填空较低记忆2改编Z0806XSX06010108填空较低计算3改编Z0807XSX06010108选择中等分析3改编Z0808XSX06010108解答中等分析、计算4改编Z0901XSX06010109解答较低计算、运用2改编Z0902XSX06010109解答较低计算、运用2改编Z0903XSX06010109解答中等计算、运用4改编Z0904XSX06010109计算中等计算6改编Z0905XSX06010109解答中等计算4改编Z0906XSX06010109解答中等计算、运用4改编Z0907XSX06010109解答中等计算、运用4改编Z0908XSX06010109解答中等计算5改编2.课时作业题目属性统计表不同课时题量不同单元目标题量不同水平层级题量不同题目类型数量不同题目难度数量不同题目来源数量预计完成总时间(分钟)课时题量单元目标题量水平层级题量题型数量难度题量来源题量018XSX060101018记忆16选择16低37改编63231分024XSX060101024理解15填空25较低30原创1037XSX060101037分析10画图7中等26046XSX060101046计算20计算22较高1058XSX060101058运用8解答14068XSX060101068创造5077XSX060101077088XSX060101088098XSX060101098(二)单元试卷题目属性统计1.单元试卷题目属性汇总表题目序号对应单元目标序号题目类型题目难度水平层级预计完成时间(分钟)题目来源S0001XSX06010101填空题较低记忆1分改编S0002XSX06010109填空题较低计算2分改编S0003XSX06010103填空题较低记忆1分改编S0004XSX06010106填空题中等计算3分改编S0005XSX06010109填空题中等理解2分改编S0006XSX06010109填空题较高计算4分改编S0007XSX06010106XSX06010108填空题中等计算3分改编S0008XSX06010109填空题中等计算3分改编S0009XSX06010101判断题较低理解1分改编S0010XSX06010101判断题较低理解1分改编S0011XSX06010105判断题较低记忆1分改编S0012XSX06010103判断题较低理解1分改编S0013XSX06010109判断题中等理解1分改编S0014XSX06010102选择题较低理解1分改编S0015XSX06010105选择题较低理解1分改编S0016XSX06010109选择题中等分析2分改编S0017XSX06010106选择题中等计算2分改编S0018XSX06010106选择题较高计算3分改编S0019XSX06010108计算题中等计算3分改编S0020XSX06010108计算题中等计算3分改编S0021XSX06010101思考操作中等理解2分改编S0022XSX06010103思考操作中等理解3分改编S0023XSX06010106解答题较低计算5分改编XSX06010108S0024XSX06010108解答题中等计算5分改编S0025XSX06010109解答题中等分析5分改编S0026XSX06010106解答题中等计算5分改编S0027XSX06010109解答题较高计算5分改编S0028XSX06010106XSX06010109解答题较高计算运用10分改编2.单元试卷题目属性统计表不同单元目标题量不同水平层级题量不同题目类型数量不同题目难度数量不同题目来源数量预计完成总时间(分钟)单元目标题量水平层级题量题型数量难度题量来源题量XSX060101014记忆3填空8较低10改编2879 XSX060101021理解9判断5中等14XSX060101033分析2选择5较高4XSX060101040计算16思考操作2XSX060101052运用1解答题6XSX060101067XSX06010107XSX060101085XSX060101099四、课时作业[第一课时]1.1.1圆的认识(一)Z0101:直径是10分米的圆,半径是()厘米。
第5单元第1节《圆的认识》-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大单元作业设计

6.练习题:根据教材课后练习,进行圆的相关计算和应用题解答。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探究圆的性质,让学生理解圆在平面几何中的位置关系,提高空间想象力。
2.提升学生数学运算能力:使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关于圆的基本概念,大部分学生能够迅速掌握半径、直径的定义,但对于圆周率π的理解却存在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多生动、形象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让他们感受到这个数学常数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较为感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仍然容易混淆公式。针对这一情况,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出较强的合作意识和思考能力。他们能够围绕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在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仍显得有些拘谨,不够积极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上更加注重鼓励和表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有的小组讨论效率较高,而有的小组则进度较慢。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计划在分组时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搭配,让每个小组都能在讨论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的教学设计【5篇】-最新

圆的认识的教学设计【5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感受圆的基本特征,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下面是为大伙儿带来的5篇《圆的认识的教学设计》,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圆的认识数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3页圆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1、圆的特征。
2、画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三角尺、直尺、圆规。
2、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一、观察思考。
1、欣赏生活中的圆:棋子、桌面、钟面、车轮、中国结。
2、观察这些图形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4、做套圈游戏,哪种方式更公平?二、画一画。
1、你能想办法画一个圆吗?(1)用手比划着画圆。
(2)用一根线和一支笔画圆。
(3)用圆规画圆。
2、教学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三、认一认。
学生用圆规画一个圆。
讨论:圆规的尖、圆规张开的两脚之间的长度所起的作用。
告诉学生半径和圆心。
四、画一画、想一想。
1、要求学生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并画出它的半径和直径。
观察比较得知:圆有无数条直径,无数条半径。
在同一个圆内直径都相等,半径都相等。
2、以点A为圆心,要求学生以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3、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五、讨论。
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开展教案篇二11月11日早上听了《圆的认识》这一堂课使我感受良多。
学生在低年级虽然也认识了圆,但只是直观的,对于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有难度的。
由认识直线图形到认识曲线图形,是认识发展的一次飞跃。
双减分层书面作业设计案例方案(含评价与反思)圆的认识

双减分层书面作业设计案例方案(含评价与反思)圆的认识《圆的认识》第一课时作业设计学段:第二学段六年级学科:小学数学作者:联系单位:主题:圆的认识适合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一、教材内容分析及学情分析在之前的研究中,学生已经研究过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也直观地认识过圆。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开始正式研究圆的有关知识,这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认识平面图形的单元。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知道扇形,会用圆规画圆”“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是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1题”。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和扇形的认识。
圆是曲线图形。
从研究直线图形到研究曲线图形,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跨越。
因为研究曲线图形的思想、方法与直线图形相比,是有变化和提升的。
因此,通过对圆的研究,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圆的一些基础知识,还需要通过研究,感受“化曲为直”“等积变形”“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圆的认识”这一课时,课本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用多种办法画圆,包括用圆规画圆的办法、并利用圆规画圆的办法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直径的关系等,并增加了圆心和半径对确定圆的位置和大小的作用以及用圆进行图案设计的内容。
我们通过对整个单元教学和课时教学的教材及教学内容的分析,确立了学生研究要达成的目标,并在“圆的认识”课堂教学中通过三个环节设计达成了预定目标。
但数学知识还要与生活接轨,针对这一目标需求我们确定了“圆的认识”第一课时课后作业目标。
二、作业目标:(1)能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生活中有关圆的现象。
(2)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体味数学的使用价值。
2(3)了解数学文化,感受数学之美,激发研究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心。
(4)让不同学力的孩子都有体验成就感的机会,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历不同的思考过程,展示不同的结果。
教学设计《圆的认识》

教学设计《圆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圆的特征,并正确书写圆的名称;2.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黑板、白板、教学PPT、图片、幻灯片等;2.教学工具:尺子、量角器、圆规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a.出示一张圆形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这是什么形状的图形?b.引导学生发现判断该图形为圆形,并说明其特征(周长相等,半径相等等)。
2.引入(10分钟)a.出示一个圆形的模型,给出其周长和半径的定义,并用数学符号表示。
3.探究(30分钟)a.将几个不同直径的圆形图片分发给学生,让他们使用尺子和量角器测量直径、半径、周长、面积等数据,并填写相应的表格。
b.让学生通过分析数据,总结圆周率π和半径、直径、周长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示范(15分钟)a.使用幻灯片等工具,示范如何绘制圆的过程,强调起始点和终止点的选择,以及如何保持圆规的稳定。
b.老师演示之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绘制圆。
5.操练(20分钟)a.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张纸和一个圆规,让他们自由绘制圆并测量直径、半径、周长等数据。
b.学生可以交流合作、互相帮助,并填写测量数据的表格。
6.总结(10分钟)a.让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代表来总结本次操练所得出的规律,并用白板上进行展示。
b.强调圆形的特征和重要性,总结圆的定义、性质和测量方法。
7.作业布置(5分钟)a.要求学生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完成一份练习册上的习题。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总结的方式,对圆的特征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操练环节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提高了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学习和沟通交流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应该提供更多的实物和图片等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圆的认识教案设计优秀8篇

圆的认识教案设计优秀8篇圆的认识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特征。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圆的特征。
2、准确画圆3、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图:师提问: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图形?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学生举例说。
(硬币、茶杯盖的形状、玻璃器皿的外形等等)课件出示图,这些都是由什么图形构成的?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个布口袋,里面有很多的东西。
我请大家来摸一个圆形?看谁能一下子摸出来。
指名学生上台操作。
提问: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问:那么,什么叫圆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小结: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二、动手操作,研究特征师:刚才大家已经认识了圆,那么,想不想把它画出来看一看呢?请你在白纸上画一个圆。
学生自由画,稍后,教师讲评学生的作业: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用了什么方法?比较一下,谁的方法画的圆比较好?大家一致同意用圆规的方法比较精确。
教师讲解画圆的方法。
现在就请每个同学用圆规在第二张白纸上画一个圆。
学生开始操作,几分钟后,学生全部完成了作业。
老师让大家四人一组,把四个人的圆放在一块,相互欣赏一分钟,可以说一句表扬的话。
师:欣赏完了刚才四个同学画的圆以后,你发现四个人的作品有什么不一样啊?学生说:我发现了四个圆的大小不一样,画在纸上的位置也不一样。
老师提问: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圆的位置会不一样?生说:我们把圆规的针尖放在纸的位置不一样。
师:对呀。
你知道这个点叫什么吗?它就是圆心。
找出自己画的圆的圆心。
并写上字母O。
师:现在大家都明白了,是谁决定了圆的位置?那么,又是谁决定了圆的大小呢?学生讨论后,得出了圆规两只脚拉开的大小就决定了圆的大小。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6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圆的认识》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6篇《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的写作思路。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和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圆的正确画法。
教学准备:1、圆形学具,直尺,圆规,纸片,剪刀,图片等。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直入课题1、展示对数学圆的应用例子,激发探究欲望。
通过举行“抢小红旗”游戏的赛场设计,让学生评判其公平性,通过观察初步感知圆中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
2、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们对圆已经有了哪些认识?你能用预习圆的知识来说说理由吗?对圆的认识你还有哪些疑惑?学生质疑板书课题师:这只是我们的观察,要想真正说明它的公平我们须得验证一下。
板书:贴钥匙图:①为什么?二、探索圆的特征,激发学生探究欲望1、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谁说说你怎么得到的圆?出示实验报告单,学生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的方法,汇报交流画圆的方法。
2、探究找圆心的方法,揭示圆心、半径、直径。
师:好,现在我们得到圆了,为了公平小旗应该插在哪里?通过找插小旗的位置,找到圆的圆心,并揭示圆心的概念。
好,现在找到插小旗的位置了,接下来我们可以怎么做了?“怎么做?”通过引导学生找到要测量的线段揭示半径、直径的概念。
好,在你的圆里分别画出半径、直径,并标好字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认识》作业设计
一、知识目标第一层次:了解水平的评价任务设计
1.了解水平评价任务:
填空
(1)圆中心的一点叫做(),用字母()表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通常用字母()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通常用字母()表示。
(2)在一个圆里,有()条直径,他们的长度(),有()半径,他们的长度()。
(3)()确定圆的位置,()确定圆的大小。
2.全体学生出现以下表现,说明该目标实现度达到了解水平:
准确填圆的各部分的名称以及用字母表示的方法,区分圆心、半径与直径的区别和联系。
【设计意图】巩固圆心、半径、直径的知识,明确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这样加深了学生对圆心、半径和直径的理解。
二、知识目标第二层次:理解水平的评价任务设计:
1.理解水平评价任务:
(1)画一个r=2厘米的圆。
(2)画一个d=6厘米的圆。
2.学生出现以下表现,说明该目标实现度达到理解水平:
用圆规正确的画出来,知道第2题要先根据直径求出半径才能画圆,圆要画的美观。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画圆的过程,准确区分半径与直径,更加准确的掌握用圆规画圆要先求出圆的半径。
认识同一圆中半径与半径,直径与直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三、知识目标第三层次:应用水平的评价任务设计
1.应用水平评价任务: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
(2)如果要把圆画得更大一些,怎么办?
2.学生出现以下表现,说明该目标实现度达到应用水平:
(1)车轮做成圆形的滚起来容易摩擦力小,车轴应该装在圆的中心。
(2)如果要把圆画得更大一些,就要增加圆的半径。
(3)只要表述正确、有条理、解释合理即可。
【设计意图】希望通过对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从“纸上谈兵”转为实际运用,试着探索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最佳方法;而关于“怎样把圆画得更大”这一问题,学生应该很自然地想到加长绳子,这是对“圆的大小与其半径有关”的最好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