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怀念曲》的分析与演唱指导
怀念曲课件

04
怀念曲的演唱技巧与风格
演唱技巧
呼吸控制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如腹式呼吸,以保持音
色的稳定和持久。
发声技巧
运用合适的发声技巧, 如头声、胸声,以产生
清晰、饱满的音色。
节奏感
培养良好的节奏感,准 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速
度。
音准
保持音准,确保在演唱 过程中不出现音高偏差
。
风格特点
01
02
03
04
旋律优美
情感共鸣表现出来。
声音控制
通过对声音的控制,表现出歌 曲中的喜怒哀乐等不同情感。
细节处理
注重歌曲中的细节处理,如歌 词的含义、旋律的起伏等,以 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演绎技巧
运用适当的演绎技巧,如音色 变化、音量控制等,增强歌曲
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05
怀念曲的影响与评价
对后世的影响
激发创作灵感
怀念曲以其独特的旋律和 情感,激发了后世的音乐 家和创作人的灵感,产生 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歌词的韵律与节奏
总结词
通过优美的韵律和节奏,增强了歌曲的感染力。
详细描述
歌词的韵律和节奏非常优美,通过押韵和平仄的运用,使得整首歌曲的旋律非常流畅。同时,歌词中的节奏感也 非常强,通过运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歌曲充满了动感和感染力。
03
怀念曲的音乐分析
曲调与旋律
曲调
怀念曲的曲调悠扬,旋律优美,给人 以深刻的印象。其曲调具有独特的民 族特色,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音乐元 素,展现出丰富的音乐色彩。
06
怀念曲的创作与演绎心得分享
作曲家的创作心得
灵感来源
作曲家分享了创作《怀念曲》的 灵感来源,包括对往事的回忆、 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意义的
艺术歌曲《怀念曲》的分析与演唱指导

艺术歌曲《怀念曲》的分析与演唱指导一、对艺术歌曲《怀念曲》歌词的赏析首先,我们就从歌词的部分对作品加以分析。
这首歌曲主要是通过诗词的形式,对远方的恋人寄托了相思之情。
本文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形式,阐述了作者的无尽思念,旋律悠扬,将演唱者与听众都带入了一种情境。
这首词共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从“把印着泪痕的笺,交给那旅行的水,何时流到你屋边,让它弹动你的心弦。
”通过高山流水这种曲径,将思念随着流水送往恋人的手里,寥寥数语,却道出了一种“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的相思之意。
将作者的思念之情体现的淋淋尽致,再配以抒情的音乐,更会给听众带来一种绝佳的听觉盛宴。
第二部分是“我曾問南归的燕,可带来你的消息?她为我命运呜咽,希望似梦,心无依”。
短短四句话,却带了一种不同的意境。
我询问那南归的燕儿,是否可以得到你的回复,可是盼来的却只能是自己命运的同情。
给人一种心伤神碎的伤感意境。
作者并没有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而是通过“南归的小燕子”间接的阐述了我的失落与感伤。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虽然诗词中并没有获得一个圆满的结局,但是这份感情确实无比的真挚,让人念念不忘。
二、对艺术歌曲《怀念曲》气息的分析在歌唱训练中,气息的运用是极为重要的。
在歌唱中,我们一定要有意识的控制好自己的气息,决定一首歌曲是否好坏,考验的往往是演唱者的气息控制。
艺术歌曲《怀念曲》的前奏时间往往较长,这个时候我们不能被动地等待,而是应该跟住旋律,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调整自己的呼吸,根据音乐的强弱关系来呼吸,将自己的呼吸与音乐有机的结合起来。
我们应该准确把握吸气的节奏与时间,既不能吸气过早,也不能吸气过晚。
如果吸气过早的话,气息就会十分不自然,给人以僵硬的感觉;反之,如果吸气过晚的话,就会导致气息不沉稳,或者是上不来气,就像是没有根基一样。
所以说,气息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准备好恰当的时机吸气才可以掌握好歌唱的技巧。
民歌主题在音乐创作中的变型与贯穿——以马头琴独奏曲《怀念》中

一
、
马头琴独奏 曲《 怀 念》 的创作背景
马头琴独奏 曲《 怀念 》 是我 国著名马头琴演奏家 、 作 曲家布林先生 于 1 9 7 6年创作的一 首风格独 特、 技巧复杂 的经典音乐作 品。该 曲问世后流传甚广 , 有 多个 演出、 录音版本 , 本 文所 选取的版本是 1 9 7 6年该作品的首演版本 : 由内蒙古 自治 区著名作 曲 家、 指 挥家永儒 布先生配器 , 布林先生本人演奏并 由内蒙古广播交响乐 团伴奏的版本。
布林 , 我国著名的马头琴 演奏家、 作曲家 , 马头琴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 1 9 4 0 年 出生于内蒙古 通辽市
科左 中旗 , 1 9 5 9 年参加 内蒙古广播文工团 , 任马头琴独奏演员 , 兼乐 队队长 。 其演奏音色隽秀清丽 、 弓法 细腻 、 技艺高超 , 其代表 作 品除了有 马头琴独奏 曲《 怀念》 以外 , 还有 如《 牧马人之歌》 、 《 叙事曲》 、 《 戈壁高原》 等众多优 秀的马头琴 音乐作 品 ,其中 《 戈
2 0 1 4年 1 1月
内 蒙 古 民 族 大 学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U n i v e r s i t y f o r 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 基 金项 目] 本文系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艺术学 “ 乌 日汀哆艺术研究” ( 批 准号 : o 7 B D 2 9 )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作者简介 ] 张劲盛 , 内蒙古 自治区艺术研究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室干事 , 三级艺术评论 , 民族学专业马头琴演奏与 理论 研究方向硕士。
如何把握艺术歌曲《怀念曲》的演唱风格

如何把握艺术歌曲《怀念曲》的演唱风格是中国艺术歌曲中的代表作之一,“雁”等意象来抒情。
本文通过浅析这首艺术歌曲,希望起到帮助演唱者更好地把的愁绪,而右手的柱式和弦的最高音与演唱旋律相同,更像是铿锵有力的呐喊。
在演唱情绪上强调了迫切期盼的“问”。
随后在第三十二小节恢复原先的伴奏型,配合“呜咽”一词营造一种抒情之后的默然。
到了第五十小节,作者采用左手弹单音分解和弦,右手为八分音符的音程相互交织,比连续的三连音有了更强的节奏感但节奏也更加平稳。
虽然与第一段歌词相同,但在更为密集的更加突出了主人公内心的相思与哀愁也流露出一丝释然。
到了六十六小节时,伴奏织体变为左手弹单音分解和弦,右手弹奏连续十六分音符的下行分解和弦,这样更快的频率像是水流下行是主人公内心释放着难以抑制的情绪,却要饱受思念与盼望之苦,见到远方归来的雁时比任何时候都渴望一因此更加心潮难平,盼望之情的急切展现得更加充分。
“Lento tenerezza”旋律采用的是连贯且较平稳的、长气息的“legato(成,该部分因音符时值较长,却不拖沓,其原因是配合流动性极强赋予音乐以水的流动感。
的效果,为演唱声部提供了极强的行进动力。
(二)第一句“把印着泪痕的笺”,作者在该句的头和尾做了渐强后渐弱的力度处理,十分含蓄。
其中的力度对比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情绪变化。
这句中的“的”字为虚词,演唱时力度应弱一些。
并且“笺”字时值为六拍,不可随意延长时值。
(三)本曲为分节歌形式,但两段歌词相同,所以在演唱到第二段开头时应较第一段开头弱一些(第一段开头的力度标记为“中第二段则为“弱(p))”,感。
而且在第十一与十二小节处的“笺”字为六拍,在第五十二与五十三小节处的“笺”字却为八拍。
同样的歌词却从时值、力度两。
艺术歌曲《怀念曲》的艺术特点与演唱探析

艺术歌曲《怀念曲》的艺术特点与演唱探析《怀念曲》是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曾获得很多比赛的荣誉,它的歌词融合了回忆、思念和爱的主题,表达了思乡之情,也使人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和家庭生活。
全曲采用抒情流行风格,不但能让倾听者走进一个充满情感的空间,还能给人以广阔的幻想和自由。
可以说,“怀念曲”既蕴含古典音乐的结构和创作,又富有现代抒情流行音乐的特色,给人以强大的艺术感受。
首先,曲中乐器的运用丰富多样,比如,有钢琴、吉他、萨克斯、贝斯、小提琴等多种乐器穿插着演奏,使曲调更加活泼生动,催人挥洒。
另外,曲中嘈杂的乐曲和歌声叠加,更加彰显了抒情重量感。
同时,随着歌声的演唱,更加回旋厚重,使人在思念中深深陷入,这种感觉比器乐的抒发更加细腻有力,音乐的旋律仍然让人美妙难忘。
其次,《怀念曲》的歌词极具耐读性。
歌中的歌词融合了抒情散文和绘画,表达了让人彷徨和回忆的主题,作者把爱情、思念和追忆都用一种抒情且深刻的文字表达出来,深刻、有力地表达了思乡之情,使人回味其中的内容和细节,引来无限的想象空间。
再者,演唱者的演唱技巧也十分出色。
歌曲的回旋、考究的演唱技巧,产生了层层隐喻,更能体现出歌手的表演功力,以至于能在抒情细腻的深情曲调中传递出更多的表情,让歌曲的内容更加鲜明生动。
最后,《怀念曲》的作品布局安排精巧,歌曲从开始到结尾,将詼谐华丽、流畅婉转,安排上穿插着旋律和声音,加上一些重复,更能让歌曲步步感受到唱者的情感,使人思乡欲断,动容落泪。
可以说,《怀念曲》以其富有仪式感的古典音乐特色,以及现代抒情流行音乐的特色,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受和震撼力,它融合了东方古典和西方流行文化,充分表现了思念怀旧的无奈与哀怨。
此外,由于乐曲演唱者拥有娴熟的技巧,也可。
艺术歌曲《春思曲》的分析与演唱指导

艺术歌曲《春思曲》的分析与演唱指导作者:傅界童来源:《参花·下半月》2015年第07期由黄自作曲、韦瀚章作词的艺术歌曲《怀念曲》是一首非常经典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本文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旨在帮助演唱者更好地理解和演唱这首歌曲。
在黄自的众多作品中,艺术歌曲《春思曲》作为一首经典作品,传唱至今,广为流传。
本文以D小调版本为例展开分析,旨在帮助演唱者更好地理解和演唱这首歌曲。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
是中国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在美国欧伯林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曲。
1929年回国,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组任教,并兼任音专教务主任,热心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
黄自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
其作品结构严谨、线条清晰、层次分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韦瀚章(1905-1993),祖籍香山县翠薇(今属珠海市)。
1950年定居香港后,担任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编辑、香港音专监督兼教授,荣获香港民族音乐学会颁授的荣誉会士衔。
1959年至1970年,曾赴马来西亚出任婆罗洲文化代理局长、华文编辑主任暨出版主任。
韦瀚章是我国第一代从事现代歌曲创作的歌词大师。
一生共创作了500多首歌词。
其著名作品有《睡狮》《思乡》《春思曲》等。
黄自和韦瀚章可谓是颇有渊源,韦瀚章擅长创作歌词,黄自擅长于作曲。
1931年爆发“九·一八”事变,两人合作为东北义勇军募捐创作了《抗敌歌》,经学校合唱队演出后,传遍全国,雄壮有力的歌声鼓舞人民奋起抗敌。
自“九·一八”事变后,国难重重,从1931年至1936年他与黄自合作,又创作了《旗正飘飘》《思乡》《春思曲》《春深几许》,以歌声呼唤和激励人们爱国爱乡,奋勇抗战。
而他们的合作,最有影响的是根据唐代白居易《长恨歌》的诗意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清唱剧。
韦瀚章为清唱剧《长恨歌》写了十阕歌词,黄自谱写了七阕,经学校合唱团排练演出后,反映极好,成为音乐教学的范本。
浅析艺术歌曲《怀念曲》的演唱艺术特征

浅析艺术歌曲《怀念曲》的演唱艺术特征摘要:中国艺术歌曲是我国一种非常重要的音乐体裁,是一种将古诗词与音乐相融合的一种形式,其音乐也是特意为古诗词所编配的音乐。
音乐极具抒情性,能够让旋律与人声完美地相结合,使得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大大提升。
作品《怀念曲》便是典型的艺术歌曲。
关键词:艺术歌曲;音乐特征;歌曲处理艺术歌曲起源于19世纪欧洲地区,是基于抒情歌曲的类型基础上结合了诗歌体裁而产生的,其特点是旋律优雅、人声与器乐完美结合以及韵味深长。
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是由作曲家根据诗韵与律韵相结合而特定创作的,并不是即兴创编的。
中国艺术歌曲至今已有一个世纪。
经过几代创作人的探索与发展,已经具备中国特有的时代风格和民族特点。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赵元任先生创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
艺术歌曲《怀念曲》是由毛羽作词,由黄永熙创作而成。
作品《怀念曲》旋律抒情优美,其钢琴伴奏则是作曲家专门这首作品所创作的,曲调流动性极强、抒情柔美,很大程度上能推动演唱者的演唱情绪,并将演唱者带入其中歌曲情境之中。
艺术歌曲《怀念曲》的内容讲述了“我”对远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来展开双方的情感交流。
词作者多次采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使得歌曲内容形象而富于深意。
歌曲内容分为两部分,其一是以“我”对远方心上人的问候,通过“流水”将思念与爱慕之情送往心上人手里,同时希望能通过这些来打动心上人。
其二是“我”通过询问“南归的燕”的方式来得知你的答复,可“我”收来的却是自己命运的同情,此时的“我”伤心不已。
这首作品是一首E宫调式的歌曲;其曲式为方整式的对比单二部曲式,歌曲的节奏基本相同。
整首作品布局为前奏部分、A乐段、间奏部分、B乐段,结构清晰、工整;前奏为八个小节,其中A乐段可分为四个乐句,四个小节为一句;B乐段与A乐段结构一致。
气息是人们最基本的生理活动,歌唱中的气息是有意识、有控制的气息,良好、强大的气息是歌唱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对于这首艺术作品来说,就是对演唱者气息控制的考验。
怀念曲声乐大学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声乐专业教材:《高等艺术院校声乐教材》民族唱法女声卷,周琼编著教学目标:1. 通过对怀念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怀念曲的音乐特点、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2. 培养学生演唱怀念曲时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演唱表现力和艺术修养。
3. 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怀念曲的演唱技巧,为今后演唱其他类型的歌曲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1. 怀念曲的音乐特点及情感表达。
2. 怀念曲的演唱技巧,如气息、音准、节奏、音色等。
教学难点:1. 怀念曲的情感表达。
2. 怀念曲的演唱技巧的掌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怀念曲的定义、历史背景和音乐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怀念曲的了解和感受。
二、发声训练1. 气息训练:讲解气息在演唱中的作用,指导学生进行气息练习。
2. 声音训练:讲解音准、音色、节奏等基本技巧,指导学生进行声音练习。
三、怀念曲作品分析1. 教师播放怀念曲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2. 分析怀念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
四、演唱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怀念曲进行演唱。
2.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演唱技巧。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回顾怀念曲的音乐特点和演唱技巧。
2. 学生分享上节课的学习心得。
二、怀念曲作品分析1. 教师播放另一首怀念曲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2. 分析怀念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
三、演唱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怀念曲进行演唱。
2.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演唱技巧。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怀念曲的学习要点,强调演唱技巧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怀念曲的喜爱。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怀念曲的音乐特点和演唱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演唱实践中的表现,包括情感表达、演唱技巧等方面。
3. 学生对学习怀念曲的兴趣和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歌曲《怀念曲》的分析与演唱指导
【摘要】由黄永熙作曲、毛羽作词的艺术歌曲《怀念曲》是一首非常经典的作品,经久不衰。
本文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旨在帮助演唱者更好的理解和演唱这首歌曲。
【关键词】怀念曲;歌曲分析;演唱指导
【正文】
由黄永熙作曲、毛羽作词的艺术歌曲《怀念曲》是一首非常经典的作品。
今天我们找不到更多关于二位的个人资料,但是就传世的作品而言,黄永熙在当时的艺术歌曲创作的队伍里,占有不可忽视的一席之位。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首歌的歌词,分为了两个部分,即“把”和“问”。
通过这两个动作,词作者开展了一系列的想像。
第一段:“把印着泪痕的笺,交给那旅行的水,何时流到你屋边,让它弹动你的心弦。
”这里的笺,寄托了“我”的情感,寥寥两行字,却道出了一种“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的坚贞和无奈。
“何时流到你屋边,让它弹动你的心弦”这两句,十分符合中国文人墨客的对爱情的追求——两情相悦、心心相印。
让“我的笺”弹动“你的心弦”,本身也是一个十分唯美的画面,使人有一种“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的唯美之感。
第二段:“我曾问南归的燕,可带来你的消息?她为我命运呜咽,希望似梦,心无依”直接给人一种心碎的感觉。
“我”问“归燕”“你”的消息,换来的却只是“她对我命运呜咽”。
“我”本是世间痴情人,可怜并不是每一个痴情人都能换来有情人终成眷属。
词作者这里并没有通过自己的口表达,而是通过“归燕”表达这种情感,反而更突出了“我”的悲苦。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吟唱出“希望似梦,心无依”时,更是叫人肝胆欲裂。
世间最难解的便是“情”,词作者的“情”似梦,似流水,虽然梦终会醒,流水永不停,但是却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纯洁,那样的永恒。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歌曲的旋律。
歌曲的旋律一如词作一样,十分工整、精致、充满了诗情画意。
乐曲是一个标准的二段式乐曲,歌曲采用的是分节歌的形式。
整首歌曲都只用了一个节奏型,即“x――xx|xx-x|x―――|x-00|”,只是在结尾处稍加拉宽,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旋律的写作上是典型的起承转合的手法,旋律十分优美,第一段以叙述为主,第二段经过了高潮之后逐渐回落,最后以绵延的结尾结束。
从每一句的起音即“5、5、5、2”和“ 、6、5、3”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这也使得这首歌的旋律更加符合了中国诗歌的音律。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这首歌曲的伴奏。
歌曲的前奏是第一段旋律的变体和缩小,交代了主题动机,而伴奏部分只是采用了用波音演奏的柱式和弦和分解和弦,轻柔恬静,似乎有一种“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清新之感。
第一段歌曲中右
手高声部的分解和弦用三连音演奏,犹如流水延绵不绝,又似古筝琴韵悠扬,左手的分解和弦是简单的四分音符,却起到了骨架的作用,使得音乐上有空灵、下有基石。
到了第二段,三连音的琶音从右手高声部转移到了左手低声部,暗示了情感的变化,而右手和旋律平行的丰厚的和弦更加凸显了这种情绪的变化。
在“可带来你的消息”之后有一个小小的减慢,更加突出了问句的效果,同时也将三连音再次移交回右手,相同音的重复凸显了一种“问”的“无果感”。
随后,伴奏又回到了最初的状态,只是琶音起伏更大,表现了无奈之情。
第二次重复时右手变成了分解和弦节奏型重复,左手也变成了分解和弦,以p的力度演奏,凸显了一种回忆的感觉。
到第二段时,右手变成了密集的有十六分音符演奏的重复的下行分解和弦,带有一种竖琴的音色,给人空旷凄美之感。
最后一句又回归到了前面四句的音型,凸现了“怀念”的绵绵之感。
演唱这首歌时,首先要处理好的就是每一句的渐强和减弱,要有良好的气息支持,才能体现出旋律的宽广优美的感觉。
其次,要深入的理解作品,准确表达谱面上的各种标记。
演唱时,声音要圆润婉转,不可强大有力。
在演唱“我曾问南归的燕”时,由于是全曲的高潮,一开始就要有充足的气息准备,这里一定不能因为情绪激动而唱的过强,要准确理解谱面上标注的“稍激动地”的含义,演唱尾声部分时,要注意处理好减慢和自由延长,做到音断情不断。
本曲的每一句结尾都是跨小节的长音,让每一个长音听起来都有余音袅袅的韵味,而不是干涩紧绷的感觉是演唱这首歌曲成功的关键。
本曲从演唱技法上来说要求不是很高,主要需要的就是强大的气息支持和对声音的控制。
但是,演唱这首歌曲成功的关键就是要充分的理解乐曲,理解乐曲的每一个字,每一个音符,在自己的眼前能够展开乐曲所描绘的画面,真正的将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传递给听众,做到“人在情中、乐在心中”。
参考文献:
[1]冯康.中国艺术歌曲选(1920-1948)中国作品(第四卷)[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