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的测量

合集下载

心电图测量与诊断实用指南

心电图测量与诊断实用指南

心电图测量与诊断实用指南简介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心脏的电活动。

本实用指南旨在提供心电图测量与诊断的基本准则,帮助医务人员正确解读心电图结果并做出准确的诊断。

心电图测量步骤1. 准备好心电图仪器,并确保其正常工作。

2. 让患者脱掉上身衣物,清洁皮肤以确保电极的良好接触。

3. 安放电极:将四个电极分别放置在患者胸部和四肢上,按照指定位置进行固定。

4. 开始测量:启动心电图仪器,确保信号的稳定和清晰。

5. 确认数据准确性:检查心电图波形是否规范,有无干扰信号或运动伪影。

6. 结束测量:记录测量时间,并关闭心电图仪器。

心电图诊断准则1. 心率判断:根据心电图上R波的出现频率,计算患者的心率。

2. 心律分析:观察心电图上的P波、QRS波群和T波形态,判断心律是否正常。

3. 导联分析:比较不同导联上的心电图波形,检测异常波形的出现。

4. 心室肥厚判断:观察心电图上的QRS波群,判断心室肥厚的程度。

5. 心肌缺血评估:观察ST段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

6. 心脏传导阻滞判断:观察P波和QRS波群的关系,判断是否存在传导阻滞。

注意事项1. 心电图测量和诊断应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务人员进行。

2. 在进行心电图测量时,应确保环境安静,避免干扰信号的干扰。

3. 心电图结果的解读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

4. 心电图诊断结果应谨慎使用,需与其他临床信息相结合。

本实用指南提供了心电图测量与诊断的基本指南,但仍需在临床实践中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解读。

正常心电图及测量

正常心电图及测量
04
(四)心脏循长轴转位
心脏循长轴转位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与正常值
P波: 方向:Ⅰ、Ⅱ、avF、 V3-V6直立; avR导联倒立。 宽度不超过0.11秒; 高度不超过0.25mV (胸导联为0.20)。
(二)P-R间期:0.12-0.20秒。 P-R间期正常值0.12~0.20秒 年龄越大,心率越慢,P-R间期越长 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
Q波的幅度
Q
R
Q波时间测量: 从Q波起点测至基线与Q波结束相交点(内侧缘),正常值<0.04秒
Q波的时间
Q
R
J点:QRS波群终末与S-T 起始的连接点, 多在等电位线上。 ST段:下移不>0.05mV, 上移不> 0.10mV。
(六)T波: 1、方向:与同导联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 2、振幅:在以R波为主 的导联中,不小于 同导联 R 波的1/10。
目测法:看Ⅰ、Ⅲ导联的主波方向:
、Ⅲ均向上为正常。
向上,Ⅲ向下---左偏。
、Ⅲ均向下---严重右偏。
向下,Ⅲ向上---右偏。
02
04
(2)振幅法(作图法)
1、I导联QRS波群的代数和(R
波为正,Q、S波为负)记于 六轴系统中的I导联轴上。
2、Ⅲ导联QRS波群的代数和记于
导联轴上。
3、自上述两点各引垂线,两垂
V1导联P波高大双相,上下振幅均超过
正常范围。
(三)双侧心房同时肥大
01
什么是平均心电轴?如何用目测法判断心电轴 是否偏移?
03
左房肥大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04
右房肥大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02
心电图各波、段、间期的正常值。
复习思考题End!“顺钟向转位”时,正常在V3或V4导联出现的波形转向左心室方向,即出现在V5、V6导联上。

心电图测量和正常值

心电图测量和正常值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心电图科
30
2012《郑州大学医学院心电图课件》 U波:其产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U波代表后继电位的影响 胸导联易发现, 方向与T波一致; 振幅一般<同导联T/4,U波增高见于低血钾。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心电图科
31
2012《郑州大学医学院心电图课件》 正常窦性心律的特点: ①PI、II、V4-V6↑,PaVR↓。 ②P-R:0.12-0.20秒。 ③P波频率:60-100次/分。 ④同导联P-P间期互差<0.12秒。
6
2012《郑州大学医学院心电图课件》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心电图科
7
2012《郑州大学医学院心电图课件》 标准的定标信号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心电图科
8
2012《郑州大学医学院心电图课件》
V1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心电图科
9
2012《郑州大学医学院心电图课件》
心率测量
1、P—P间期与R—R间期相同, HR=60/P—P(R—R)。 例如 R—R=0·75S时HR=60/0·75=80次/分
0.19 0.18 0.17 0.16
0.18 0.17 0.165 0.15
0.17 0.16 0.155 0.145
0.16 0.15 0.145 0.135
0.15 0.14 0.135 0.125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心电图科
34
2012《郑州大学医学院心电图课件》 4.ST段:下移<0.05毫伏;抬高<0.1毫伏 ,右心前导联下移 <0.1毫伏 ,抬高<0.3毫伏 1 初生7天后应倒置。在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电压变化 同成年人标准。
2.电压:<3岁:RV5<3.0毫伏,RV5+SV1<4.5毫伏,RV1+SV5<4.0毫伏; 3-14岁:RV5<3.5 毫伏,RV5+SV1<5.0毫伏 ,RV1+SV5<2.0毫伏

如何测心电图操作方法

如何测心电图操作方法

如何测心电图操作方法
测心电图的操作方法如下:
1. 让被检查者脱下上身衣服,保持身体舒适、放松,赤膊或穿低领衣服。

2. 确定测试位置,该位置是在胸部左侧,一般在第4或第5肋间空隙处。

3. 首先做好电极的准备,将电极放在被检测者身上,分别固定在胸前、左喉旁和左腹壁上。

4. 将测量仪器打开,设定好测量参数,按下“开始测量”按钮,接下来仪器会开始记录心电图。

5. 被检查者在测量过程中要保持静止,不要移动身体,如果感到不适或疼痛,应告知医生。

6. 测量完成后,将电极取下,并将记录的数据保存或打印出来,医生会根据数据判断是否存在心脏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在做心电图检查之前,被检测者应该避免喝咖啡和茶叶等含咖啡因的饮料,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同时,应尽量保持放松,并按照医生的要求配合
操作,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

3-心电图测量与正常值

3-心电图测量与正常值
* 窦性P波: PⅡ、avF 直立, PavR 倒置。
2、时间:<0.12s。双峰时,峰间距<0.04s。
3、电压:肢导联<0.25 mv、胸导联<0.20mv
*P波(P wave)
P波方向和形态:高尖、双向、低平、双峰、倒置。
4、 PtfV1
V1导联P波呈双向波时,应测量
—— 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 terminal force)。 PtfV1 =负向波的宽度(S)×负向波的振幅(mm)。
*T波(T wave)
1、T波: 心室复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的时间、 电压变化。 2、方向:在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与R波同向。 3、形态:T波上升支缓慢,下降支迅速,双支不 对称;顶光滑无切迹。 4、电压:在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不应小于同导 联R波的1/10 (V3最高可达1.5mv)。
5. T波的临床意义:
2、QTc * : R-R间期为1s(心率60次/分)时的Q-T间期。 计算公式:Q-Tc = 实测Q-T间期 /√R-R。 正常高值:0.44s。 3、临床意义: ⑴Q-T间期延长: 提示心肌缺血、心肌损害、药物影响(乙胺 碘肤酮、奎尼丁)、电解质紊乱(低血钾、 低血钙)。 ⑵Q-T间期缩短:见于高血钙,洋地黄效应, 高血钾。
Q-T间期(Q-T interval)
1、*正常值: 成人0.32-0.44s。
心率快Q-T间期短;心率慢Q-T间期长。 不同心率的QT限度(最高值) 心率 45 50 55 60 65 70 QT 0.50 0.48 0.45 0.44 0.42 0.40 心率 75 80 85 90 95 100 QT 0.39 0.37 0.36 0.35 0.35 0.34 心率 107 115 125 130 150 180 QT 0.32 0.31 0.30 0.29 0.27 0.26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和正常心电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和正常心电
参数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根据心电图参数的正常值范围,判断心电图是否正常。
04
心电图异常的识别与诊断
心电图异常的类型
01
02
03
04
窦性心律失常
窦房结变性与纤维化导致的心 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速等。
房性心律失常
心房肌细胞异常兴奋导致的心 律失常,包括房性早搏、房颤
等。
室性心律失常
心室肌细胞异常兴奋导致的心 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
结束测量
测量完成后,关闭心电图机, 取下导联线和电极。
心电图的解读
心电图波形分析
分析心电图波形,识别异 常心电信号。
心率计算
通过心电图波形计算心率, 评估心脏的跳动频率。
诊断与评估
根据心电图分析结果,对 心脏健康状况进行诊断和 评估。
02
心电信号的形成与传导
心电信号的形成
心肌细胞电兴奋
心肌细胞在受到刺激时会产生电 兴奋,这是心电信号产生的根源。
电位差与电流
心肌细胞电兴奋导致细胞膜两侧产 生电位差,从而形成电流。
综合电位
多个心肌细胞的电兴奋综合形成心 电综合电位,并沿着心肌传播。
心电信号的传导
心脏传导系统
心电信号通过心脏的传导系统进行传 播,包括窦房结、房室结和浦肯野纤 维等。
电兴奋传播
心脏起搏与节律
窦房结作为心脏的起搏点,控制心脏 的节律和跳动次数。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
P波
QRS波群
代表心房的除极过程,正常形态是圆钝的 。
代表心室的除极过程,极过程,正常形态是两头高 、中间低的波形。
代表心室肌细胞从开始兴奋到完全恢复静 息状态的时间,正常值范围是0.32-0.44秒 。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和正常心电图 PPT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和正常心电图 PPT
MAX Rv5+Sv1<3.5(女) Rv5+Sv1< 4.0mV(男
) MIN Rv1<1.0mV,Rv1+Sv5<1.2mV,RavR<0.5mV
RI+ SIII < 2.5mv RII+ RIII < 4.0mv
电压增高:心室肥大
❖ 时间延长:心室肥大、 心室内传导阻滞 、预激综合征、室性心搏、室内差异性传 导等。
4、间期的测量: ❖ P-R(or P-Q)间期的测量:
选择有明显P or Q波的导联进行(Ⅱ): 自P波的起点量至QRS波群的起点。 ❖ Q-T间期〈V3〉: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 程所需时间。
选择T波比较清晰的导联。 自QRS波群的起点量至T波终点。 ❖ 若心律不规则, 应取3~4个间期的平均值。
Q波小于 0.04秒,振幅<1/4同导联R 波
正常心电图胸前导联QRS波群特点
❖电压:
肢导联QRS波群电压和≥0.5mV 胸导联QRS波群电压和≥0.8mV
电压降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 身水肿、心肌炎、 心肌病、心肌梗 死、缩窄性心包炎、胸腔积液、气 胸等 及肥胖人。
Rv5<2.5mv,RI<1.5mV, RavF<2.0mV,RavL<1.2mV
HR(次/每分钟)=60(s)/R-R (or P-P)间距平均值 (s)
可查表。
不规则节律时测HR:
测量15厘米长心电图内P波 或QRS波群出现的数目:该数目 乘以10。计头不计尾。
目测:
15~25格为正常。
(三)各波段的测量
1、电压 ❖向上的波的电压从基线的上缘至
顶点;向下的波从基线的下缘到 底端测量。若为双向P波,应以上 下振幅的绝对值之和为其电压数 值。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测量及形态分析方法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测量及形态分析方法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测量及形态分析方法心电图(ECG)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手段,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测量和形态分析方法是判断心脏健康状况的关键。

本文将详细介绍正常心电图波形的测量方法和常见的形态分析参数,以便读者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心电图的测量方法:1. 准备工作:确保患者放松和舒适,注意保持身体部位的干燥和清洁。

准备好心电图仪器,连接好导联电缆。

2. 定位导联电极:安置导联电极的位置是确保信号质量的关键。

常用的导联电极包括四肢导联和胸导联。

四肢导联电极分别固定在右手腕、左手腕和右脚踝上,胸导联电极则固定在胸廓上。

3. 选取适当的导联方式:常用的导联方式有三导联、五导联和十二导联。

在测量心电图时,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导联方式。

4. 确定采样率和增益:采样率是指每秒采集的心电图数据点数,通常为500 Hz。

增益是指信号放大的倍数,通常为10 mm/mV。

根据需要,可以在心电图仪器上进行合适的设置。

5. 开始记录:启动心电图仪器,点击记录按钮开始记录心电图。

记录时间通常为10秒钟。

6. 检查信号质量:在记录过程中,需要检查信号的质量,确保波形清晰、无明显干扰。

7. 结束记录和保存数据:记录时间结束后,点击结束记录按钮,并保存心电图数据。

二、心电图波形的形态分析方法:1. 心率分析:心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常用的测量方法是计算R-R间期。

通过心电图波形上相邻两个R波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计算出心率,常用单位是beats per minute (bpm)。

正常成人的心率范围为60-100 bpm。

2. R波振幅分析:R波是心电图中最高的波峰,测量其振幅可以反映心脏肌肉收缩的强度。

通常用峰-to-峰振幅(即R波到最近的QRS波群之间的峰值差)来表示。

3. PR间期分析:PR间期是指P波开始到R波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反映了心脏传导系统传导冲动的速度。

正常成人的PR间期范围为120-200毫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室复极的 缓慢期与快速期
常规心电图的波形组成和测量示意图
导联体系
导联:
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 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这
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
肢体导联系统—反映冠状面情况
标准导联的连接方式
I
II
III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连接方式
aVR
aVL
aVF
胸前导联—反映水平面情况
心电图的测量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心电图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
心电信号传递的三站
第一站:窦房结
心 房
第二站:房室结
束 支
第三站:浦肯野纤维与心室肌细胞
心 室
瞬间综合心电向量
心脏电激动的每一瞬间均有许多心肌
细胞同时除极或复极,产生许多个大小方
向各不相同的心电向量,而这些心电向量
胸前导联
--电路连接方式
导联 位置
胸骨右缘4肋间隙 胸骨左缘4肋间隙 V2与V4的中点 左锁骨中线与5肋间隙交 点
V1 V2 V3 V4
V5 V6
V4水平与腋前线交点
V4水平与腋中线交点
房室传导阻滞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0.21s。
心肌缺血与ST—T异常改变
心外膜 下 心内膜 下 心内膜、外 膜下心肌同 时缺血
可按一定的规则最终综合成某个瞬间的综
合心电向量。
在体表所测得的心电变化,其实是瞬
间综合心电向量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
A1
+ A2
B1
C1
+
B2
C2
B3
A3
B3 A3 C3

心电向量合成原则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心电图波段 P波
PR段
相应心电活动
心房除极 房室传导时间
QRS波群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