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气冠温差的差异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冬小麦主要生长期内冠气温差与蒸腾速率的关系

冬小麦主要生长期内冠气温差与蒸腾速率的关系周颖;刘钰;蔡甲冰;施垌林【摘要】作物冠气温差即冠层一空气温度差,它可以反映作物的水分状况.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下,用便携式红外测温仪和Li-6400光合仪采集了冬小麦主要生长期的冠层温度和蒸腾速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冬小麦的主要生长期内,其冠气温差和蒸腾速率存在密切联系:冠气温差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冠气温差较小时,随冠气温差的增大,蒸腾速率呈上升趋势,而当冠气温差>0℃后,随冠气温差的增大,蒸腾速率不再增加,甚至出现下降趋势.%Crop canopy temperature reflects the crop's water status. Under the different hydraulic gradients, using the portable infrared thermometer and the Ii-6400 photosynthesis system,the canopy temperature and transpiration rate of winter wheat at the main growing stages were colle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nopy-air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and the transpiration rates: the trend of the diurnal change of canopy-air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and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transpiration rates was consistent; transpiration rate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anopy-ai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when it was smaller and the transpiration rate decreased when canopy-ai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was greater than 0 ℃.【期刊名称】《山西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09【总页数】4页(P939-942)【关键词】冬小麦;冠层温度;冠气温差;蒸腾速率【作者】周颖;刘钰;蔡甲冰;施垌林【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甘肃兰州730070;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所,北京10004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所,北京10004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所,北京100048;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1作物冠层温度是由土壤—植物—大气连通体内的热量和水汽流决定的,它反映了作物和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1]。
豫北地区不同时期冬小麦品种产量性状分析

豫北地区不同时期冬小麦品种产量性状分析摘要:以河南省北部地区不同时期广泛种植、有代表性的冬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分析其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研究了冬小麦品种更新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随着品种更替,冬小麦产量显著提高,年平均增长1.59%,收获指数年平均增长1.20%,株高年平均下降0.65%,千粒重年平均上升0.52%,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没有显著变化。
产量与收获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
收获指数的增加,株高的下降是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冬小麦品种;产量;产量性状;豫北地区安阳市是河南省小麦主产区,常年小麦种植面积28 万hm2左右。
建国60年来,小麦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单产从建国初期的645.0 kg/hm2左右增加到2008年的6 076.5 kg/hm2,2009年的大灾之年仍获得好收成,比1949年增加约9.5倍[1]。
60年间,安阳市小麦品种经历了十次大范围的更换,平均每6年更换一次。
由于小麦的性状不断得到改进,配合以栽培条件的改善,每次更换都使小麦单产递增10%左右[1]。
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小麦品种的产量组成,是确定通过育种作用使小麦在遗传上发生变化的重要方法。
1923年,英国育种学家Englendow把禾本科作物的产量分解为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等,可以直观反映产量的组成,之后受到了栽培和育种专家的重视,称之为产量三要素,是作物育种基本的参考指标。
有研究指出,现在的冬小麦品种产量高,主要与单位面积子粒数和收获指数有关[2],单位面积子粒数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穗粒数的增加[2-4],或由于穗粒数和有效穗数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5]。
目前有关于河南省小麦产量增加的一些研究和介绍,主要是关于小麦在当年种植模式和条件下获得的单产[1,6-8]。
在控制倒伏和锈病的条件下,研究河南省过去不同时期通过基因改良的途径即品种更换实现产量增加的速率,以及与产量相关主要性状特征的变化,寻找与产量相关性强,同时遗传力也高的农艺性状,寻求小麦品种演变的规律,可为高产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旱地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水分和氮肥利用的关系

旱地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水分和氮肥利用的关系旱地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水分和氮肥利用的关系概述: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旱地冬小麦的种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干旱和缺水是较为常见的问题。
冬小麦的生长过程中,冠层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它直接影响着作物的产量、水分利用和氮肥利用效率。
因此,研究冠层温度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旱地冬小麦的产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冠层温度与产量关系冠层温度是作物生长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物质代谢过程。
研究表明,适宜的冠层温度有助于促进小麦的产量增加。
首先,适宜的冠层温度能够提高小麦的光合作用效率和光合产物的转运速度,从而增加产量。
其次,适宜的冠层温度有助于促进小麦根系的发育和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提高麦穗的营养供应,进而增加产量。
同时,冠层温度还能影响小麦的生殖生长,适宜的温度条件有利于花荚的形成和保持,提高小麦的结实率和千粒重,进一步增加产量。
二、冠层温度与水分利用关系旱地冬小麦的生长环境受限于降水量和土壤水分含量,干旱是影响冬小麦生长和发育的重要限制因素。
冠层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土壤水分的蒸发散失速率和作物的蒸腾量,从而影响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
研究表明,较高的冠层温度会加速土壤水分的蒸发,降低土壤水分含量,导致冬小麦生长缺水。
此外,高温环境下,作物的蒸腾量会增加,加速水分消耗,进一步加重缺水情况。
因此,适当降低冠层温度是提高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
三、冠层温度与氮肥利用关系氮肥是冬小麦生长所需的重要养分之一,对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适宜的冠层温度能够影响土壤中氮素的转化和吸收速率,从而影响小麦对氮肥的利用效率。
研究表明,较高的冠层温度会加速土壤中氮肥的转化速度,增加氮素的损失,降低氮肥的利用效率。
此外,高温环境下,小麦吸收氮肥的能力会减弱,影响氮素的吸收和利用。
因此,在旱地冬小麦的种植过程中,合理控制冠层温度对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旱地冬小麦扬花至灌浆期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旱地冬小麦扬花至灌浆期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徐银萍;宋尚有;樊廷录【期刊名称】《甘肃农业科技》【年(卷),期】2013(000)007【摘要】在甘肃陇东雨养旱作条件下,研究了21个美国德州冬小麦品种(系)扬花至灌浆期冠层温度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冬小麦不同扬花至灌浆期品种(系)间冠层温度、水分利用效率均存在显著差异。
在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冠层温度较低的品种(系)有1R17、1R11、1R38,其产量分别比21个供试材料的平均值5.0 t/hm2高0.7、0.5、0.6 t/hm2,比产量最低的品种1R26高1.7 t/hm2;其WUE值分别比21个供试品种的平均值11.9 kg/(hm2·mm)高2.2、2.3、1.0 kg/(hm2·mm),比WUE最低的品种1R26[9.5 kg/(hm2·mm)]高4.7 kg/(hm2·mm)。
【总页数】6页(P21-25,26)【作者】徐银萍;宋尚有;樊廷录【作者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与啤酒原料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01【相关文献】1.小麦籽粒灌浆期冠层温度与产量相关性状的关系 [J], 赵鹏;王长发;苗芳;郑锦娟;李小芳;王一2.旱地冬小麦冠层温度和其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 [J], 徐银萍;辛平;宋尚有;樊廷录3.旱地冬小麦灌浆期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J], 樊廷录;宋尚有;徐银萍;李兴茂4.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J], 赵刚;樊廷录;李尚中;王国宇;杨晨5.不同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灌浆期冠层温度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J], 崔新菊;赵奇;尤明山;王彩荣;彭云承;董世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冬小麦品种气冠温差与抗旱节水性的关系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07,27(3):533-538Journal of Triticeae Crops不同冬小麦品种气冠温差与抗旱节水性的关系研究3吕树作,谢惠民,张 洁,王宏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摘 要:为给小麦抗旱性快速鉴定中气冠温差(C T D)的应用提供依据,采用20个冬小麦品种,设置水、旱两种处理,研究了冬小麦不同抗旱节水性品种的气冠温差C TD的信号表达差异及其最佳测定时期(生育期、单日时间)和影响因素,探讨品种鉴定筛选的量化评判指标。
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期的13∶30~14∶00时利用红外测温仪和精密温度计测定C T D,能够较好地鉴别出不同品种对水分反应的生理特性差异。
不同小麦品种间的C TD差异很大,但不同水旱处理的C TD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小麦扬花期(4月30日前后)C TD出现最高值,单日测定时间在13∶30~14∶00时出现最高值,且品种间差异较大。
旱作处理下C T D平均值为7.09℃,变化范围为5.6~8.5℃;灌水处理C T D平均值8.81℃,变化范围为7.8~10.3℃;C TD与产量、抗旱指数及水分利用效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C TD既可作为旱作条件下抗旱品种的选择指标,也可作为灌溉条件下高效节水品种的选择指标。
C TD≥7.92℃的品种抗旱性好,C T D≥9.55的品种水分利用效率高。
关键词:冬小麦;气冠温差;抗旱指数;水分利用效率 中图分类号:S512.1;S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1041(2007)0320533206Study on the R elation of CTD and Drought R esistanceW ater2saving in Different Winter WheatsL V Shu2zuo,XIE H ui2min,ZHANG Jie,WANG H ong2li(College of Agronomy,Nort 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Yangling,Shaanxi712100,China)Abstract:The st udy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 he parmeters of C T D,t he correlation of C T D and drought resistance,t he correlation of C T D and water2saving ability.20wheat cultivar were grown un2 der dryland and irrigation.Great differences in C T D were observed in different cultivars under each t reat ment.C T D can be determined on13∶30~14∶00in wheat flowering stage.The average of C T D was7.09℃in dryland,ranging f rom5.6℃to8.5℃,and t he average of C T D was8.81℃in irrigation ranging from7.8to10.3℃.The C T D was highly correlated wit h t he yield and DRI and W U E under each t reat ment.The cultivar was higher drought resistance if it s C T D was greater t han7.92℃,t he cultivar was also higher water2saving if it s C T D was greater t han9.55℃.These result s indicated C T D was a signal of p hysiological exp ression of winter wheat under water st ress,which can be a se2 lection criterion in winter wheat for drought resistance and water2saving.K ey w ords:Winter wheat;Canopy temperat ure depression(C T D);Drought resistance index(DRI); Water use efficiency(W U E) 干旱可引发植物体内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1,2],其中冠层温度的变化是作物众多生理生化变化中最直观的表现[3,4],作物冠层温度是由土壤2作物2大气(SPAC)循环中体内的热量平衡3收稿日期:2007201226 修回日期:2007203220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2006AA100201);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06K012G1)。
2种物候型小麦品种晚播后产量性状品质分析及优化栽培

2种物候型小麦品种晚播后产量性状品质分析及优化栽培【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晚播对2种物候型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并分析其优化栽培策略。
通过对比不同品种的特点,我们发现晚播会显著影响小麦的产量,并且不同品种在性状上也存在差异。
在实验结果中,我们发现通过一定的优化栽培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我们提出了晚播后小麦产量品质优化的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为晚播后小麦的种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麦品种、晚播、产量性状、优化栽培、实验结果、品质分析、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展望未来、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广阔,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气候变化和土壤质量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很多研究者开始探讨不同物候型小麦品种在晚播条件下的表现。
晚播是指在适宜播种时间延后一定时间后进行播种。
晚播小麦的生长环境与早播小麦有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温度、光照等方面。
晚播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研究晚播下不同物候型小麦品种的产量性状及品质分析,可以为优化栽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对2种物候型小麦品种晚播后产量性状品质进行分析,旨在探究晚播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优化栽培措施,为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不同物候型小麦品种在晚播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对比其产量表现及品质特点,分析相关性状的差异,提出针对性的栽培管理建议,以期实现晚播后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最大化。
通过本研究的全面分析,旨在为晚播条件下小麦的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参考和指导。
1.3 研究意义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晚播小麦在我国的种植面积逐渐增加。
不同小麦品种性状表现及产量分析汇编

不同小麦品种性状表现及产量分析郭佳,李建波,王志辉,何建兴(石家庄市藁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北藁城052160)摘要:为筛选适宜石家庄藁城区种植的小麦品种,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特定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对8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和产量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石麦18综合性好,单产达9400.5 kg/hm2,产量构成因素为:穗数达到829.5万株/hm2,穗粒数37.3粒,千粒重35.8 g。
参试品种石麦18产量水平显著高于其余7个品种。
石麦18适宜河北省藁城区及光热资源相近区域的小麦高产栽培,对提高单产增加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麦;品种;性状;产量;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码:Analysis on Characters and Yield of Different Wheat VarietiesGUO-Jia , LI-Jianbo ,W ANG-Zhihui,HE-Jianxing( Agriculture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of gaocheng ,Shijiazhuang 052160, Hebei,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elect wheat varieties suitable for the cultivation in Gaocheng County, Hebei Province, China, a comparative field trial on the characters and yield of 8 wheat varieties was conducted in 2014 under specific climate and soil conditions in Gaocheng County. Shimai 18 had a good comprehensive character performance, with a highest yield of 9400.5 kg/hm2 .Its yield components were 829.5 ten thousand cods/hm2, 37.3 kernels/spike, and 35.8 g per 1000 kernel weight. The Shimai 18 had their kernel yields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7 varieties. Therefore, Shimai 118 was suitable for the cultivation in Gaocheng County and other areas with similar light and hot resources to Gaocheng County.Key words: Wheat; Cultivar; Character; Yield收稿日期:项目基金: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项作者简介:郭佳(1992-),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技推广中心。
伊犁地区冬小麦品质与产量性状间的关系研究

时间 相 关 关 系不 显 著 因此 该 地 区优 质 与 高产 结 合 改 良的 重 点
是 协 调 子 粒 产 量 与 蛋 白 质 含 量 、
关 键 词 : 犁 ; 小麦 ; 伊 冬 品质 性 状 : 量 性 状 ; 关 产 相
磨成粉 . 1 0目网筛 备用 。粉质 仪参 数用 8 0 1 过 0 1 1 0电 子型粉 质 仪f 国 B ae d r 司生产 ) G / 16 4 德 rb l e 公 q 按 B T 4 1— 9 方 法测 定 3 拉伸 仪参 数用 8 0 3 . 2电子 型拉伸 仪 60 3 0 0
摘 要 : 新 疆 兵 团农 四 师农 科 所 冬 小麦 品 比试 验 的 参 试 品 以 种 ( 为材 料 . 究 了品质 与 产 量性 状 间 的 关 系 结 果 表 明 : 系) 研 子
粒 产 量 与 蛋 白质 含 量 呈 极 显 著 负相 关 . 湿 面 筋 含 量 、 淀 值 、 与 沉 面 团形成 时间 、 定 时 间 、 价 值 、 化 度相 关 不显 著 。 白质含 稳 评 软 蛋
性 状方 面 的文献 报 道有 很 多 . 而关 于 品 质性 状 与 产量 性状 间关 系 的相 关 报道则 很 少 l] 且 由于所处 地 理 2. ^并 3 环境 和 品种 的差异 所得 到 的结 论不 尽相 同 作 为我 国粮食储 备基 地 的伊犁地 区 . 土地肥 沃 . 土 壤有机 质含量 多在 2 3 3 6月平 均 温度 1 ~ 4 . %~ %.— 3 1℃ 光 照充 足 .— 4 6月 降 水量 7 ~ 4 m.相 对 湿 度 5 %~ 4 8m 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 9 52 3。
.
关键词 : 小麦 ; 冠温差 ; 筋类型 ; 冬 气 强 中筋 类 型 ; 量性 状 产 中图 分 类 号 :52 1s 1 s 1 . ;3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0 7 9 (0 0 0 0 9 1 0— 0 1 2 1 )3— 10—0 0 6
(. 1 山东 农 业 科 学 院 作 物 研 究 所 , 山东 济 南 20 0 ;. 江 大学 农 学 院 , 5 10 2 长 湖北 荆 州 3 益 海 嘉 里 ( 京 ) 业科 技 有 限 公 司 , 京 . 北 种 北 1 06 ) 00 2 442 30 5;
摘 要 : 究 不 同 品 质 类 型 冬 小 麦气 冠 温差 ( T ) 差 异 , 讨 气 冠 温 差 与 产量 性 状 的关 系 , 高 产 品种 ( ) 育 研 CD 的 探 对 系 选 具 有 重 要 的 应 用 价值 。在 灌 溉 条 件 下 , 用 2 强 筋 型 和 2 选 8个 7个 中 筋 型 冬 小 麦 品 种 ( ) 分 别 对 抽 穗 期 、 花 期 、 系 , 开 花 后 7d 花后 1 、 后 2 花 后 2 气 冠 温 差 进行 了测 定 。结 果 表 明 , 筋 型 与 中筋 型 冬 小 麦 品 种 间 的 C D 在 、 4d 花 1d和 8d的 强 T 各 个 测 量 时期 的差 异 均 达 极 显 著 水 平 , 中筋 品种 花 后 2 1d的 C D 与 产 量 和 千 粒 重 均 呈 极 显 著 正 相 关 。 C D对 冬 小 T T 麦 产 量 影 响 , 要 通 过 粒 重 途 径 实 现 的 。 强 筋 型 品 种 与 中 筋 型 品 种 的 3个 主 成 分 累 积 贡 献 率 分 别 为 5 . 2 和 主 17% 6 .5 , 中 , 后 2 34% 其 花 1d的 C D分 别 在 强 筋 品 种第 2主成 分 和 中筋 品 种 第 1 成 分 表 现 C D差 异 越 大 , 量 越 高 , T 主 T 产
L a . eg ,I aj , H N u .o g ,I i — n , U X e1 , I os n L — C E G D ngn LU J nj F u . H h F i a u i
L U A — n S NG Ja . n I i e g , O in mi f ( . rpR sac ntue S adn cdm f gi l rl c n e,ia 20 0 , hn ; 1 Co eerhIstt,hn ogA a e yo r ut a Si csJ n 5 10 C ia i A c u e n
● C T _
● R C UU ^ 华 北 农 学 报 ・ 0 2 _ IU R E 2 1 0, 5( ): 9 1 5 3 1 0- 9 B n U 甜舢朋 蜘 -
不 同品质 类型 冬小 麦气 冠 温 差 的 差 异 及 其 与产 量 性 状 的 关 系
李 豪 圣 李 法计 程 敦 公 刘 建 军 付 雪 丽 , 爱 峰 宋健 民’ , , , , 刘 ,
Di e st n s ca i n o n p m p r t e De r s i n wi e d v r iy a d As o i to f Ca o y Te e a ur p e so ⅡlYil
T atபைடு நூலகம்i i ee t ai y e fW itrW h a ut a s r i D f rn sn Qu l yT p so ne e tC l v r t i
slo en a desd O r be t e eet v laeteC D dv ri ftogue p sa dt ee ieo t l ed m b e d rse . u jci sw r oe au t h T iest o ltn t e n d tr n pi o v y w y o m ma
2 C l g fAgo o , a gz n v ri Jn z o 4 4 2 C i a . ol e o r n my Y n t e U i est i g h u e y, 3 0 5, h n ;
3 Yh i er( e i ) edS i c n eh o g o ,t, e ig 10 6 ,hn ) . i r B in Se ce ea dT c nl yC . Ld B in 00 2 C ia aK y jg n o j AbtatC n p m ea r d pes n C D) a en pooe steb s pe i o f vla n ha s c :ao yt p r ue e r i ( T h sbe rp sda h et r c r o ea t gw et r e t so d t r ui
yed p ro ma c b tt tb l i e e c ewe n sr n lt n tp e ta d me i m l tn tp e th s il e r n e, u he mea o i d f r n e b t e to g g ue y e wh a n d u gu e y e wh a a f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