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辛弃疾《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赏析

合集下载

辛弃疾《满江红》赏析

辛弃疾《满江红》赏析

辛弃疾《满江红》赏析辛弃疾《满江红》赏析游清风峡,和赵晋榉笪脑稀两峡崭岩,问谁占、清风旧筑?更满眼、云来鸟去,涧红山绿。

世上无人供笑傲,门前有客休迎肃。

怕凄凉、无物伴君时,多栽竹。

风采妙,凝冰玉;诗句好,馀膏馥。

叹只今人物,一夔应足。

人似秋鸿无定住,事如飞弹须圆熟。

笑君侯、陪酒又陪歌,阳春曲。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清风峡中写的和韵之作。

清风峡,今江西铅山县,峡东有清风洞,是欧阳修录取的状元刘辉早年读书的地方。

赵晋椋名不迂。

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官中奉大夫,直敷文阁学士。

约当庆元六年(1200),赵晋樽越西漕使任罢官归铅山。

辛弃疾于绍熙五年(1194)自福建安抚使任罢官,其时,正退隐铅山瓢泉。

在词中,作者对赵晋榈娜烁瘛⑽牟筛予了极大的赞美。

同时,由于二人遭遇相似,心有灵犀,同是报国无门,志不得伸,也反映了作者那种无奈、抑郁而又清高的思想感情。

词的上片,是写清风峡的景色及赵晋榈母呱衅犯瘛?篇:“两峡崭岩,问谁占、清风旧筑?更满眼、云来鸟去,涧红山绿。

”写出清风峡两侧重岩叠嶂,陡峭挺拔,刘辉曾经读书其中的清风洞,如今归谁占领呢?云儿飘浮,鸟儿飞翔,山涧中野花红似一片晚霞,高山上绿色葱葱,这美丽的景象扑满视野。

但这里人迹罕至,住在这里,岂不孤寂?以下数句,就是回答这个问题。

“世上无人供笑傲”,还不如在此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即使“门前有客”来访,也大抵是些俗物,还是不要迎接为好。

“怕凄凉、无物伴君时,多栽竹”。

如果无人伴君而感到凄凉时,就多栽些竹子吧。

这几句词,层层递进,赞美了赵晋槌尘拔俗,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词的下片,赞美了赵晋榈奈牟杉白髡叨哉缘募度推崇。

“风采妙、凝冰玉”,颂扬了赵晋楸清玉洁的品质,是对上片的总结。

“诗句好,馀膏馥。

叹只今人物,一夔应足。

”写得绝好的诗句,可以流传百世,以育后人。

在现今社会中,有您这么杰出的一个人物就足够了。

这几句把赵晋橥瞥绲轿抟愿醇拥牡夭健!叭怂魄锖栉薅。

事如飞弹须圆熟”,人就象秋天的鸿雁,今天落在这里,明天飞向那里,没有固定的住处;事,就象飞出的弹丸,转瞬即逝,对待它,应该圆熟些,何必那么固执。

《满江红》古诗词鉴赏

《满江红》古诗词鉴赏

《满江红》古诗词鉴赏《满江红》古诗词鉴赏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满江红》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满江红》古诗词鉴赏1《满江红·敲碎离愁》宋朝:辛弃疾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

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

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

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

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

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

《满江红·敲碎离愁》古诗简介此词乃豪放词派代表人物辛弃疾所作。

辛弃疾性格豪放,笔力超迈,向来鲜有艳丽之作。

但此作一反常态,可谓是辛词中“清而丽,婉而妩媚”一类的作品。

虽是如此,与秦观、晏殊等婉约派词家之作相比,仍是哀而不伤,别具一格。

《满江红·敲碎离愁》注释又一首闺中念远词。

上篇因景抒情,此篇以情带景,熔情、景、事为一炉。

“敲碎”,用词奇警。

“满眼”联呈现时序之更迭与思绪之流动。

换头承上文“读”字,“芳草”联承“满眼”两句而来,缘情而景,以景唤情,盼极怨极语。

结处遥应“倚楼人独”,但已是月上黄昏之时,“立尽”二字老辣。

“敲碎”两句:言风摇翠竹,似敲碎满怀离愁,搅得人心烦躁不宁。

“人去”两句:言那人去后,箫声不复再闻,人惟独自倚楼。

吹箫声断:暗用萧史弄玉事。

见前《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注。

此指意中人离去。

“满眼”两句:言人正不堪暮春,举眼但见千山浓绿,已是初夏季节。

“但试”两句:打开对方来信,再细细从头品读。

“相思”四句:言徒然满纸相思,难慰自身相思深情。

“滴罗襟”两句:满把泪珠滴湿了衣襟。

盈掬:满捧,满把,极言泪水之多。

“芳草”两句:祈遍野芳草不迷他行客归路,恨缕缕垂柳遮住我望人视线。

“最苦”两句:言最苦伫立栏干曲处,直立到黄昏时分,明月初升。

《满江红》宋词赏析

《满江红》宋词赏析

《满江红》宋词赏析导语:《满江红》这首词,风格豪迈,苍劲有力,在自然朴素的描写中,不时有浓重之笔与用力之笔出现,平淡之中见奇伟。

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带来《满江红》宋词赏析,欢迎阅读!满江红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

形胜地,兴亡处。

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赏析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左右,戴复古曾在鄂州吞云楼谱写一阕《水调歌头》的词作,《满江红·赤壁怀古》词,约写于《水调歌头》的前后,此时词人正在鄂州、黄州一带漫游,黄州城外有赤壁矶(又叫赤鼻矶),虽有人考证这里并非赤壁之战的战场,但时人可能有些传说,前此又有苏轼的“大江东去”一词,词人过此,也难免生发怀旧的感情,继苏轼之后,再写一篇赤壁怀古词。

这首词,风格豪迈,苍劲有力,在自然朴素的描写中,不时有浓重之笔与用力之笔出现,平淡之中见奇伟。

清人纪昀十分欣赏这首词,觉得它的豪壮之气并不逊于苏东坡。

上片开头说“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比,复古词显得起势平淡,远不如苏词的气势雄伟;但戴词以朴素的叙述入题,倒也显得自然轻快。

苏词中的周瑜形象,着墨较多,形象较鲜明;复古词写周郎,仅写他“气吞区宇”的英雄气慨,别是一种写法。

对赤壁大战场面的描绘,苏轼仅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句;复古词则用浓墨重采,极力渲染气氛,艺术地再现这一惊心动魂的大战。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两句,用精工的对偶句,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贴切地描绘出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写出了火攻曹军时的翻江倒海之势。

“貔虎”本指猛兽,比喻勇猛的军队。

“鱼龙”指潜蛰江中的水族动物,杜甫《秋兴》诗有“鱼龙寂寞秋江冷”之句,在千艘列炬的大拼搏中,那些潜居江中的鱼龙,再也不会感到孤独,它们因为受到战火的.威胁而感到怒不可当了。

《满江红》赏析(精选5篇)

《满江红》赏析(精选5篇)

《满江红》赏析(精选5篇)《满江红》赏析篇1《满江红》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释⑴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

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⑵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⑶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⑷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⑸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⑹等闲:轻易,随便。

⑺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⑻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⑼朝天阙:朝见皇帝。

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译文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

抬头望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

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

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

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

壮志同仇俄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

我要从头再来重新收复旧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阙。

参考赏析创作背景第一种说法: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30岁出头时所作。

第二种说法: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

绍兴六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

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

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第三种说法:《满江红》创作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

参考解读岳飞诗词,虽留传极少,但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

辛弃疾《满江红》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满江红》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满江红》的原文翻译及赏析辛弃疾《满江红》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引言:《满江红》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辛弃疾《满江红》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辛弃疾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

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

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

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

英雄事,曹刘敌。

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

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

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原文翻译眼前的山山水水,都似曾相识。

还记得在梦中已将万里江山走遍。

游赏那些风景名胜,只需带上手杖即可,耗损不了几双木屐。

可笑我忙忙碌碌,却有三十九年做得不对,长期做来去匆匆的过客。

昔日一统江山,如今却被分为南北两半。

曹操、刘备皆是当世的英雄。

可惜那些英雄豪杰,都已成了旧事,如今已没有一丝痕。

楼台刚刚建成,却已不见人踪;壮志未酬,我却满头白发。

可叹人世间的悲欢,不过是在循环往复,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诗意赏析此词可分三层。

上片为第一层,由江行沿途所见山川引起怀昔游,痛惜年华之意。

长江中下游地区山川秀美,辛弃疾南归之初,自乾道元年至三年,曾漫游吴楚,行踪遍及大江南北,对这一带山水是熟悉的。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此后出任地方官,调动频繁,告别山水长达十年。

此时复见眼中川“都似旧时相识”了。

“溪山”曰“过眼”,看山却似走来迎,这是江行的感觉。

“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是久违重逢的.最初的感触。

往事虽“还记得,却模糊、记不真切,真象一场旧梦。

“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梦中”云者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雄心壮志未得实现。

业已倦于宦游的结果。

反复玩味以上数句,实已暗伏“尘劳”、觉非之意。

官场之上,往往如山水一般旧曾相识虚如幻梦不如远离,同时也就成了一种强有力的召唤,来自大自然的召唤。

所以,紧接二句写道:“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要探山川之胜,就得登攀,“携杖”、着“屐”(一种木底鞋)是少不了的。

辛弃疾《满江红》古诗赏析

辛弃疾《满江红》古诗赏析

辛弃疾《满江红》古诗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辛弃疾《满江红》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辛弃疾《满江红》古诗赏析篇1满江红·汉水东流作者:辛弃疾原文: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

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

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

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

尊中酒,堪为别。

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

马革里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

但从今、记取楚楼风,裴台月。

译文汉水滔滔,向东流去;它冲净了那些满脸长着胡须的敌人嘴上沾着人民的膏血。

人们都说:当年你家的飞将军,英勇威列地打击敌人。

攻破敌人坚固的城池的时候,迅速勇猛,像迅雷过耳那么快;在玉帐里谈论兵法或者是研究战术的时候,态度激昂兴奋,语言慷慨激烈,两颊都结了冰。

回想王郎,你才到结发的年令,就从事戎马生活。

继承着先人的事业。

现在,我腰里悬挂的宝剑没有用了,只有在无聊的时候,把它当作乐器,弹着剑柄唱唱歌。

今天拿着酒杯,喝着酒为你送别。

况且这是我的好朋友你,又是重新被任用,你簇拥旌节的仪仗,登上了拜将坛,封你为编率大军的将军。

你是大丈夫男儿汉,应当把马革裹尸当作自己的誓言,为了消灭敌人,为国捐躯是最光荣的。

有些人,贪图安乐,迷恋女色,是自伐生命,应以为戒,再也不要说它了。

从今后,要牢牢记住:咱们在楚楼、裴台吟风赏月的这段友谊。

注释[1]汉水:长江支流,源出陕西,流经湖北,穿武汉市而入长江。

[2]髭(zī)胡:代指入侵的金兵。

膏血:指尸污血腥。

[3]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

他善于用兵,作战英勇,屡败匈奴,被匈奴誉为“飞将军”。

[4]金城:言城之坚,如金铸成。

雷过耳:即如雷贯耳,极言声名大震。

[5]玉帐:主帅军帐的美称。

冰生颊:言其谈兵论战明快爽利,辞锋逼人,如齿颊间喷射冰霜。

[6]结发:即束发。

古代男子二十岁束发,表示成年。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辛弃疾《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辛弃疾《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辛弃疾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

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

倦客不知身近远,佳人已卜归消息。

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

知有恨,休重忆。

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

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

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译文】暮色苍茫,风平浪静,一叶孤舟有气无力的停在江边。

还记得快乐的往事,如同水光山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你遭到沉重打击,不知道身边发生的事,佳人离你而去。

即便佳人归来,和楚襄王梦高唐、赋行云一样,不过是梦幻而己,并非现实。

不要为那些小事而烦恼。

既然事已如此,恨也没用,想也没用,让它过去算了。

但楚天特地,展现眼前的也只是凝贴碧空的暮云朵朵。

人生在世,得意时少,失意时多。

自古如此,不要愁得头发都苍白了。

笑你太多情,连青衫都湿透了。

【注释】1.陈季陵:陈天麟字季陵,宣城人,绍兴进士。

曾知赣州:茶商军进犯赣州、吉安,陈季陵协助辛稼轩将其平定。

2.倦客:疲惫之游客。

苏轼《书普慈长老壁》诗:“倦客再游行老矣,高僧一笑故依然。

“3.些个:一些,一点儿。

如言这些个,那些个。

宋代俗语。

【创作背景】《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作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

江西提点刑狱司设在赣州在赣州,即今江西赣州市。

此词是赠给赣州太守陈季陵。

陈天麟字季陵,历知饶州、襄阳、赣州,并有惠绩,未几罢。

陈季陵因何罢职,史无明言,但不会因为在镇压茶商军中有失职行为,因为辛弃疾在上给朝廷的奏章中是把镇压茶商军的成功归功于陈季陵。

辛弃疾在词中说“些个事,如何得。

知有根。

休重亿。

”因为那些小事儿,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才在宴席上赋词慰之。

【鉴赏】此词除感情真挚,写景尤为突出。

作者所写之景,有眼前的苍茫落日,合碧暮云,也有记忆中的水光山色,但不论是哪一类景物,都能写得形象鲜明,情含景中。

尤其是对水光山色的描写,以“眉来眼去”四字状之。

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原文翻译及赏析与参考资料

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原文翻译及赏析与参考资料

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原文翻译及赏析与参考资料导读:满江红·汉水东流辛弃疾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

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

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

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

尊中酒,堪为别。

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

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

但从今,记取楚楼风,庾台月。

【译文】汉水滔滔,向东流去;它冲净了那些满脸长着胡须的敌人嘴上沾着人民的膏血。

人们都说:当年你家的飞将军,英勇威列地打击敌人。

攻破敌人坚固的城池的时候,迅速勇猛,像迅雷过耳那么快;在玉帐里谈论兵法或者是研究战术的时候,态度激昂兴奋,语言慷慨激烈,两颊都结了冰。

回想王郎,你才到结发的年令,就从事戎马生活。

继承着先人的事业。

我腰里悬挂的宝剑没有用了,只有在无聊的时候,把它当作乐器,弹着剑柄唱唱歌。

今天拿着酒杯,喝着酒为你送别。

况且这是我的好朋友你,又是重新被任用,你簇拥旌节的仪仗,登上了拜将坛,封你为编率大军的将军。

你是大丈夫男儿汉,应当把马革裹尸当作自己的誓言,为了消灭敌人,为国捐躯是最光荣的。

有些人,贪图安乐,迷恋女色,是自伐生命,应以为戒,再也不要说它了。

从今后,要牢牢记住:咱们在楚楼、裴台吟风赏月的这段友谊。

【注释】(1)汉水:长江支流,源出陕西,流经湖北,穿武汉市而入长江。

(2)髭(zī)胡:代指入侵的金兵。

膏血:指尸污血腥。

(3)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

他善于用兵,作战英勇,屡败匈奴,被匈奴誉为“飞将军”。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人右北平。

”(4)金城:言城之坚,如金铸成。

雷过耳:即如雷贯耳,极言声名大震。

(5)玉帐:主帅军帐的美称。

宋张淏《云谷杂记》:“《艺文志》有《玉帐经》一卷,乃兵家厌胜之方位,谓主将于其方置军帐,则坚不可犯,犹玉帐然,其法出于皇帝遁甲云。

”冰生颊:言其谈兵论战明快爽利,辞锋逼人,如齿颊间喷射冰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鉴赏:辛弃疾《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赏析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
辛弃疾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

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

倦客不知身近远,佳人已卜归消息。

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

知有恨,休重忆。

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

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

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译文】
暮色苍茫,风平浪静,一叶孤舟有气无力的停在江边。

还记得快乐的往事,如同水光山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你遭到沉重打击,不知道身边发生的事,佳人离你而去。

即便佳人归来,和楚襄王梦高唐、赋行云一样,不过是梦幻而己,并非现实。

不要为那些小事而烦恼。

既然事已如此,恨也没用,想也没用,让它过去算了。

但楚天特地,展现眼前的也只是凝贴碧空的暮云朵朵。

人生在世,得意时少,失意时多。

自古如此,不要愁得头发都苍白了。

笑你太多情,连青衫都湿透了。

【注释】
1.陈季陵:陈天麟字季陵,宣城人,绍兴进士。

曾知赣州:茶商军进犯赣州、吉安,陈季陵协助辛稼轩将其平定。

2.倦客:疲惫之游客。

苏轼《书普慈长老壁》诗:倦客再游行老矣,高僧一笑故依然。

3.些个:一些,一点儿。

如言这些个,那些个。

宋代俗语。

【创作背景】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作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

江西提点刑狱司设在赣州在赣州,即今江西赣州市。

此词是赠给赣州太守陈季陵。

陈天麟字季陵,历知饶州、襄阳、赣州,并有惠绩,未几罢。

陈季陵因何罢职,史无明言,但不会因为在镇压茶商军中有失职行为,因为辛弃疾在上给朝廷的奏章中是把镇压茶商军的成功归功于陈季陵。

辛弃疾在词中说些个事,如何得。

知有根。

休重亿。

因为那些小事儿,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才在宴席上赋词慰之。

【鉴赏】
此词除感情真挚,写景尤为突出。

所写之景,有眼前的苍茫落日,合碧暮云,也有记忆中的水光山色,但不论是哪一类景物,都能写得形象鲜明,情含景中。

尤其是对水光山色的描写,以眉来眼去四字状之。

把无生命的山水,写成有生命有感情的人物,真是奇妙之至,也生动之至。

加之在叙事时,又使用了抒情手法,有时甚至以议论代替抒情,行文中又略见跌宕起伏,便收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词的上片主要是写别离。

开头两句写景:暮色苍茫,风平浪静,一叶孤舟有气无力的停在江边。

这些景色,给离宴涂上了一层凄苦色彩,烘托出一派离别气氛。

还记得二句回忆往事,写双方有道一段相处的美好时光。

眉来眼去,水光山色,真令人回味不已。

这段看似快乐的往事,而今已不能再给人以美的享受,不过是以乐景写哀,更增加离人的悲哀而已。

倦客二句写离别。

倦客,当指陈季陵,称之为倦客,是对罢职者的委婉说法。

因其遭到沉重打击,神志颓丧,已不知身近远了;佳人已卜归消息。

也是一种婉的说法,其实是恰在此时,佳人离陈季陵而去,使陈季陵痛苦不堪。

末二句写后会无期。

在这里,使用了一个假设句,说明即便佳人归来,和楚襄王梦高唐、赋行云一样,不过是梦幻而己,并非现实。

词的下片主要劝勉与激励。

些个事四句,劝陈季陵不要为那些小事而烦恼。

是说那些小
事儿有谁能事先知道,既然事已如此,恨也没用,想也没用,让它过去算了。

但楚天二句。

是说佳人虽然归去,楚天还是有情的么!暮云凝碧四字,再写暮色,以照应开头;日幕碧云合,佳人殊未来这里虽只提到暮云凝碧,从语境上说也应包含佳人殊未来在内,和上片佳人已卜归消息迢相呼应,且重申了佳人难再得之意。

过眼二句即事明理,说明人生在世,得意时少,失意时多。

自古如此,何必要愁得今白头呢!煞拍借古喻今,从表面上看是笑陈季陵太多情,其实是要激励陈季陵振作起来,其用心之良苦,可想而知。

在古代,除了爱情之外,亲情友情也同样重要,在古代诗词中,黄昏怀人的情感不独出现在情人之间,朋友之间离别的黄昏之思也成为诗歌中的特有内容。

如《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清·李渔《窥词管见》说:作词之料,不过情景二字,非对眼前写景,即据心上说情。

说的情出,写的景明,即是好词。

此词写景尤为突出,开头暮色苍茫既点明了离别的时间,也给离别的宴席涂上了一层凄苦的色彩,烘托出一种悲伤的气氛。

暮云凝碧再次写到暮色,照应开头,情含景中,形象鲜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