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5 电容器-高考全攻略之备战高考物理考点一遍过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7.4电容与电容器(精讲)(含解析)

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7.4电容与电容器(精讲)(含解析)

专题7.4 电容与电容器1.常见电容器2.电容器的电压、电荷量和电容的关系知识点一、电容器1.基本构造:彼此绝缘而又相距很近的两个导体,就构成一个电容器。

2.电容器的充放电(1)充电:把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就能使两个极板分别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这个过程叫做充电。

(2)放电:用导线把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接通,两个极板上的电荷就会中和,电容器失去了电荷,这个过程叫做放电。

(3)带电荷量:充电后任意一个极板的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叫做电容器的带电荷量。

【特别提醒】(1)充、放电过程中会出现短暂的电流,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2)充电过程由电源获得的电能以电场能的形式贮存到电容器中,放电过程两板之间不再有电场,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知识点二、电容1.定义: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 与两极板间电势差U 的比值。

2.公式:C =Q U。

3.物理意义: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

4.单位:1 F =106μF =1012pF 。

【特别提醒】(1)电容器是一个仪器,而电容是一个物理量,它表征了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

(2)电容C =Q U 是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

电容器的电容C 可以用比值Q U来量度,但电容器的电容C 与Q 、U 的大小无关,即便电容器不带电,其电容C 也不会变为零,不能理解为电容C 与Q 成正比,与U 成反比。

(3)电容的另一个表达式:C =ΔQΔU 。

【知识拓展】 1.对电容的理解(1)电容由电容器本身的构造决定。

(2)如图所示,Q ­U 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其中Q 为一个极板上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U 为两极板间的电势差,直线的斜率表示电容大小,因而电容器的电容也可以表示为C =ΔQΔU ,即电容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两极板间的电压增加(或减小)1 V 所增加(或减小)的电荷量。

2.两个公式的比较知识点三、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和常用电容器 1.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1)决定电容大小的因素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 跟相对介电常数εr 成正比,跟极板正对面积S 成正比,跟极板间的距离d 成反比。

高考物理 考点一遍过 专题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高考物理 考点一遍过 专题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取夺市安慰阳光实验学校专题36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一、带电粒子(带电体)在电场中的直线运动 1.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做直线运动的条件(1)粒子所受合外力F 合=0,粒子或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粒子所受合外力F 合≠0,且与初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带电粒子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或匀减速直线运动。

2.用动力学方法分析mF a 合=,dUE =;v2–20v =2ad 。

3.用功能观点分析匀强电场中:W =Eqd =qU =21mv 2–21m 20v 非匀强电场中:W =qU =E k2–E k14.带电体在匀强电场中的直线运动问题的分析方法 5.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常用技巧(1)微观粒子(如电子、质子、α粒子等)在电场中的运动,通常不必考虑其重力及运动中重力势能的变化。

(2)普通的带电体(如油滴、尘埃、小球等)在电场中的运动,除题中说明外,必须考虑其重力及运动中重力势能的变化。

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 1.粒子的偏转角(1)以初速度v 0进入偏转电场:如图所示设带电粒子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以速度v 0垂直于电场线方向射入匀强偏转电场,偏转电压为U 1,若粒子飞出电场时偏转角为θ则tan θ=yxv v ,式中v y =at =mdqU 1·0vL ,v x =v 0,代入得结论:动能一定时tan θ与q 成正比,电荷量一定时tan θ与动能成反比。

(2)经加速电场加速再进入偏转电场若不同的带电粒子都是从静止经同一加速电压U 0加速后进入偏转电场的,则由动能定理有:20021mv qU =,得:d U L U 012tan =θ。

结论:粒子的偏转角与粒子的q 、m 无关,仅取决于加速电场和偏转电场。

2.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问题小结(1)分析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问题的关键①条件分析:不计重力,且带电粒子的初速度v 0与电场方向垂直,则带电粒子将在电场中只受电场力作用做类平抛运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静电场的综合应用及电容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静电场的综合应用及电容器

课题:静电场的综合应用及电容器知识点总结:一、电容器、电容1.任意两个彼此绝缘又相距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一个电容器.2.电容器的电容在数值上等于两极板间每升高(或降低)单位电压时增加(或减少)的电荷量.C =Q U =ΔQ ΔU,对任何电容器都适用.Q 为电容器的带电荷量,是其中一个极板上带电荷量的绝对值. 二、平行板电容器1.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两平行极板正对面积S 成正比,与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εr 成正比,与极板间距离d 成反比,其表达式为C =εr S 4πkd,两板间为真空时相对介电常数εr =1,其他任何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εr 都大于1.2.C =Q U 适用于所有电容器;C =εr S 4πkd仅适用于平行板电容器. 三、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分析1.分析方法:抓住不变量,分析变化量.其理论依据是:(1)电容器电容的定义式C =QU ;(2)平行板电容器内部是匀强电场,E =U d ;(3)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C =εrS 4πkd .2.两种典型题型 (1)电压不变时:若电容器始终与电源相连,这时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是不变的,以此不变量出发可讨论其他量的变化情况.(2)电荷量不变时:若电容器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这时电容器两极板上的电荷量保持不变,在此基础上讨论其他量的变化.典例强化例1、如图所示,电路中A 、B 为两块竖直放置的金属板,G 是一只静电计,开关S 合上后,静电计指针张开一个角度,下述做法可使指针张角增大的是()A .使A 、B 两板靠近一些 B .使A 、B 两板正对面积错开一些C .断开S 后,使A 板向左平移拉开一些D .断开S 后,使A 、B 正对面积错开一些例2、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为A 、B ,B 极板接地,A 极板带有电荷量+Q ,板间电场有一固定点P,若将B极板固定,A极板下移一些,或者将A极板固定,B极板上移一些,在这两种情况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极板下移时,P点的电场强度不变,P点电势不变B.A极板下移时,P点的电场强度不变,P点电势升高C.B极板上移时,P点的电场强度不变,P点电势降低D.B极板上移时,P点的电场强度减小,P点电势降低例3、如图所示,在绝缘水平面上,相距为L的A、B两处分别固定着两个带电量相等的正电荷,a、b 是AB连线上的两点,其中Aa=Bb=L/4,O为AB连线的中点,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滑块(可以看作质点)以初动能E0从a点出发,沿直线AB向b点运动,其中小滑块第一次经过O点的动能为初动能的n倍(n>1),到达b点时动能恰好为零,小滑块最终停在O点,求:(1)小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O、b两点间的电势差U;Ob(3)小滑块运动的总路程.例4、如图所示,EF与GH间为一无场区.无场区左侧A、B为相距为d、板长为L的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两板上加某一电压从而在板间形成一匀强电场,其中A为正极板.无场区右侧为一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点电荷的位置O为圆弧形绝缘细圆管CD的圆心,圆弧半径为R,圆心角为120°,O、C在两板间的中心线上,D位于GH上.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以初速度v0沿两板间的中心线射入匀强电场,粒子出匀强电场经无场区后恰能沿圆管切线方向进入细圆管,并做与管壁无相互挤压的匀速圆周运动.(不计粒子的重力、管的粗细)求:(1)O处点电荷的电性和电荷量;(2)两金属板间所加的电压.例5、如图所示,在场强E=103V/m的水平向左匀强电场中,有一光滑半圆形绝缘轨道竖直放置,轨道与一水平绝缘轨道MN相切连接,半圆轨道所在平面与电场线平行,其半径R=40 cm,一带正电荷q=10-4C的小滑块质量为m=40 g,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取g=10 m/s2,求:(1)要小滑块能运动到圆轨道的最高点L,滑块应在水平轨道上离N点多远处释放?(2)这样释放的小滑块通过P点时对轨道的压力是多大?(P为半圆轨道中点)知识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电容器和电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根据C =Q /U 可知,电容器的电容与其所带电荷量成正比,跟两板间的电压成反比B .对于确定的电容器,其所带电荷量与两板间的电压成正比C .无论电容器的电压如何变化(小于击穿电压且不为零),它所带的电荷量与电压的比值都恒定不变D .电容器的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其大小与加在两板间的电压无关2.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断开电源,现将其中一块金属板沿远离另一极板的方向平移一小段距离.下图表示此过程中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场强度E 随两极板间距离d 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3.一充电后的平行板电容器保持两极板的正对面积、间距和电荷量不变,在两极板间插入一电介质,其电容C 和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 的变化情况是( )A .C 和U 均增大B .C 增大,U 减小 C .C 减小,U 增大D .C 和U 均减小4.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与水平地面成一角度,两极板与一直流电源相连.若一带电粒子恰能沿图中虚线水平直线通过电容器,则在此过程中,该粒子() A .所受重力与电场力平衡 B .电势能逐渐增加C .动能逐渐增加D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5.如图所示,一电子沿x 轴正方向射入电场,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为OCD ,已知O A =A B ,电子过C 、D 两点时竖直方向的分速度为v Cy 和v Dy ;电子在OC 段和OD 段动能的变化量分别为ΔE k1和ΔE k2,则( )A .v Cy ∶v Dy =1∶2B .v Cy ∶v Dy =1∶4C .ΔE k1∶ΔE k2=1∶3D .ΔE k1∶ΔE k2=1∶46.如图甲所示,在间距足够大的平行金属板A 、B 之间有一电子,在A 、B 之间加上按如图乙所示规律变化的电压,在t =0时刻电子静止且A 板电势比B板电势高,则( )A .电子在A 、B 两板间做往复运动B .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电子一定会碰上A 板C .当t =T 2时,电子将回到出发点D .当t =T 2时,电子的位移最大 7.如图所示,M 、N 是真空中的两块平行金属板,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 0由小孔进入电场,当M 、N 间电压为U 时,粒子恰好能到达N 板,如果要使这个带电粒子到达M 、N 板间距的12后返回,下列措施中能满足此要求的是(不计带电粒子的重力)( )A .使初速度减为原来的12B .使M 、N 间电压加倍C .使M 、N 间电压提高到原来的4倍D .使初速度和M 、N 间电压都减为原来的128.如图所示,静止的电子在加速电压U 1的作用下从O 经P 板的小孔射出,又垂直进入平行金属板间的电场,在偏转电压U 2的作用下偏转一段距离.现使U 1加倍,要想使电子射出电场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应该( )A .使U 2变为原来的2倍B .使U 2变为原来的4倍C .使U 2变为原来的2倍D .使U 2变为原来的1/2倍9.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个带电粒子P 、Q 以相同的速度沿垂直于电场方向射入两平行板间的匀强电场中,P 从两极板正中央射入,Q 从下极板边缘处射入,它们最后打在同一点(重力不计),则从射入到打到上极板的过程中( )A .它们运动的时间t Q >t PB .它们运动的加速度a Q <a PC .它们所带的电荷量之比q P ∶q Q =1∶2D .它们的动能增加量之比ΔE k P ∶ΔE k Q =1∶210.空间某区域存在着电场,电场线在竖直面上的分布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小球在该电场中运动,小球经过A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1,方向水平向右,运动至B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2,运动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夹角为α,A 、B 两点之间的高度差与水平距离均为H ,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小球由A 点运动至B 点,电场力做的功W =12m v 22-12m v 21-mgH B .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U =m 2q()v 22-v 21 C .带电小球由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机械能一定增加D .带电小球由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电势能的变化量为12m v 22-12m v 21-mgH 11.如图所示,在O 点处放置一个正电荷.在过O 点的竖直平面内的A 点,自由释放一个带正电的小球,小球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小球落下的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它与以O 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图中实线表示)相交于B 、C 两点,点O 、C 在同一水平线上,∠BOC =30°,A 点距离OC 的竖直高度为h .若小球通过B 点的速度为v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小球通过C 点的速度大小是2ghB .小球通过C 点的速度大小是v 2+gRC .小球由A 点运动到C 点电场力做的功是12m v 2-mgh D .小球由A 点运动到C 点损失的机械能是mg (h -R 2)-12m v 2 12.如图9所示,一对平行板长l =4 cm ,板间距离为d =3 cm ,倾斜放置,使板面与水平方向夹角α=37°,若两板间所加电压U =100 V ,一带电荷量q =3×10-10 C 的负电荷以v 0=0.5 m /s 的速度自A 板左边缘水平进入电场,在电场中沿水平方向运动,并恰好从B 板右边缘水平飞出,则带电粒子从电场中飞出时的速度为多少?带电粒子的质量为多少?(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13.如图所示为一对间距为d 、足够大的平行金属板,板间加有随时间变化的电压(如图所示),设U 0和T 已知.A 板上O 处有一静止的带电粒子,其带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不计重力),在t =0时刻起该带电粒子受板间电场加速向B 板运动,途中由于电场反向,粒子又向A 板反回(粒子未与B 板相碰).(1)当U x =2U 0时,求带电粒子在t =T 时刻的动能.(2)为使带电粒子在一个周期时间内能回到O 点,U x 要大于多少?14.如8所示,ABCD 为竖直放在场强为E =104 N /C 的水平匀强电场中的绝缘光滑轨道,其中轨道的ABC 部分是半径为R =0.5 m 的半圆环(B 为半圆弧的中点),轨道的水平部分与半圆环相切于C 点,D 为水平轨道的一点,而且CD =2R ,把一质量m =100 g 、带电荷量q =10-4 C 的负电小球,放在水平轨道的D 点,由静止释放后,小球在轨道的内侧运动.g =10 m/s 2,求:(1)它到达B 点时的速度是多大?(2)它到达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是多大?。

2024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七章第3讲电容器与电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4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七章第3讲电容器与电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电容器与电容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基础学问·填一填][学问点1] 电容器及电容 1.电容器(1)组成:由两个彼此 绝缘 又相互靠近的导体组成. (2)带电荷量:一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 肯定值 . (3)电容器的充、放电①充电:使电容器带电的过程,充电后电容器两极板带上等量的 异种电荷_ ,电容器中储存电场能.②放电:使充电后的电容器失去电荷的过程,放电过程中 电能 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2.电容(1)定义:电容器所带的 电荷量 与两个极板间的 电势差 的比值. (2)定义式: C =QU.(3)单位:法拉(F)、微法(μF)、皮法(pF).1 F = 106μF= 1012pF. (4)意义:表示电容器 容纳电荷 本事的凹凸.(5)确定因素:由电容器本身物理条件(大小、形态、相对位置及电介质)确定,与电容器是否 带电 及 电压 无关.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1)确定因素:正对面积、介电常数、两板间的距离. (2)确定式: C =εr S4πkd.推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是指每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代数和.(×) (2)电容器的电容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成反比.(×) (3)放电后的电容器电荷量为零,电容也为零.(×) [学问点2]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1.加速问题(1)在匀强电场中:W =qEd =qU =12mv 2-12mv 20.(2)在非匀强电场中:W =qU =12mv 2-12mv 20.2.偏转问题(1)条件分析: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以速度v 0垂直于电场线方向飞入匀强电场. (2)运动性质: 匀变速曲线 运动. (3)处理方法: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①沿初速度方向:做 匀速 运动.②沿电场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 匀加速 运动.推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只能做类平抛运动.(×)(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只受电场力时,也可以做匀速圆周运动.(√) (3)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重力肯定可以忽视不计.(×) [学问点3] 示波管1.装置:示波管由电子枪、偏转电极和荧光屏组成,管内抽成真空,如图所示.2.原理(1)假如在偏转电极XX ′和YY ′之间都没有加电压,则电子枪射出的电子沿直线传播,打在荧光屏 中心 ,在那里产生一个亮斑.(2)YY ′上加的是待显示的 信号电压 ,XX ′上是机器自身产生的锯齿形电压,叫做扫描电压.若所加扫描电压和信号电压的周期相同,就可以在荧光屏上得到待测信号在一个周期内变更的图象.[教材挖掘·做一做]1.(人教版选修3-1 P32第1题改编)(多选)如图所示,用静电计可以测量已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U ,电容器已带电,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增大两极板间的距离,指针张角变大B .将A 板略微上移,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C .若将玻璃板插入两板之间,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D .若减小两板间的距离,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解析:ABD [电势差U 变大(小),指针张角变大(小).电容器所带电荷量肯定,由公式C =εr S 4πkd 知,当d 变大时,C 变小,再由C =QU 得U 变大;当A 板上移时,正对面积S 变小,C 也变小,U 变大;当插入玻璃板时,C 变大,U 变小;而两板间的距离减小时,C 变大,U 变小,所以选项A 、B 、D 正确.]2.(人教版选修3-1 P39第2题改编)两平行金属板相距为d ,电势差为U ,一电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从O 点沿垂直于极板的方向射出,最远到达A 点,然后返回,如图所示,OA =h ,此电子具有的初动能是( )A.edhU B .edUh C.eU dhD.eUh d解析:D [电子从O 点到A 点,因受电场力作用,速度渐渐减小.依据题意和图示推断,电子仅受电场力,不计重力.这样,我们可以用能量守恒定律来探讨问题,即12mv 20=eU OA .因E =U d ,U OA =Eh =Uh d ,故12mv 20=eUhd,故选项D 正确.] 3.(人教版选修3-1 P39第4题改编)如图所示,含有大量11H 、21H 、42He 的粒子流无初速度进入某一加速电场,然后沿平行金属板中心线上的O 点进入同一偏转电场,最终打在荧光屏上.下列有关荧光屏上亮点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出现三个亮点,偏离O 点最远的是11H B .出现三个亮点,偏离O 点最远的是42He C .出现两个亮点 D .只会出现一个亮点 答案:D4.(人教版选修3-1 P36思索与探讨改编)如图是示波管的原理图,它由电子枪、偏转电极(XX ′和YY ′)、荧光屏组成.管内抽成真空.给电子枪通电后,假如在偏转电极XX ′和YY ′上都没有加电压,电子束将打在荧光屏的中心O 点.(1)带电粒子在 __________ 区域是加速的,在 ________ 区域是偏转的. (2)若U YY ′>0,U XX ′=0,则粒子向 ________ 板偏转,若U YY ′=0,U XX ′>0,则粒子向 ________ 板偏转.答案:(1)Ⅰ Ⅱ (2)Y X考点一 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分析[考点解读]1.两类典型问题(1)电容器始终与恒压电源相连,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 保持不变. (2)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电容器两极板所带的电荷量Q 保持不变. 2.动态分析思路 (1)U 不变①依据C =Q U =εr S4πkd 先分析电容的变更,再分析Q 的变更.②依据E =U d分析场强的变更. ③依据U AB =Ed 分析某点电势变更. (2)Q 不变①依据C =Q U =εr S4πkd先分析电容的变更,再分析U 的变更.②依据E =U d=4k πQεr S分析场强变更.[典例赏析][典例1] (多选)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直流电源连接,下极板接地,一带电油滴位于电容器中的P 点且处于静止状态,现将上极板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则( )A .带电油滴将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B .P 点电势将降低C .电容器的电容减小,极板带电荷量减小D .带电油滴的电势能保持不变[解析] BC [电容器与电源相连,两极板间电压不变,下极板接地,电势为0.油滴位于P 点处于静止状态,因此有mg =qE .当上极板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时,板间距离d 增大,由C =εr S 4πkd 可知电容器电容减小,板间场强E 场=Ud 减小,油滴所受的电场力减小,mg>qE ,合力向下,带电油滴将向下加速运动,A 错;P 点电势等于P 点到下极板间的电势差,由于P 到下极板间距离h 不变,由φP =ΔU =Eh 可知,场强E 减小时P 点电势降低,B 对;由C =Q U可知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减小,C 对;带电油滴所处P 点电势下降,而由题图可知油滴带负电,所以油滴电势能增大,D 错.]分析平行板电容器动态变更的三点关键1.确定不变量:先明确动态变更过程中的哪些量不变,是电荷量保持不变还是极板间电压不变.2.恰当选择公式:敏捷选取电容的确定式和定义式,分析电容的变更,同时用公式E =U d分析极板间电场强度的变更状况.3.若两极板间有带电微粒,则通过分析电场力的变更,分析其运动状况的变更.[题组巩固]1.(2024·全国卷Ⅰ)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充溢云母介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若将云母介质移出,则电容器( )A .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电场强度变大B .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电场强度变大C .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电场强度不变D .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电场强度不变解析:D [据C =εr S4πkd 可知,将云母介质移出电容器,C 变小,电容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电压不变,据Q =CU 可知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据E =U d可知极板间电场强度不变,故选D.]2.(2024·北京卷) 探讨与平行板电容器电容有关因素的试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试验前,只用带电玻璃棒与电容器a 板接触,能使电容器带电B .试验中,只将电容器b 板向上平移,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小C .试验中,只在极板间插入有机玻璃板, 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D .试验中,只增加极板带电荷量,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表明电容增大解析:A [当用带电玻璃棒与电容器a 板接触,由于静电感应,从而在b 板感应出等量的异种电荷,从而使电容器带电,故选项A 正确;依据电容器电容的确定式:C =εr S4πkd ,将电容器b 板向上平移,即正对面积S 减小,则电容C 减小,依据C =Q U可知, 电荷量Q 不变,则电压U 增大,则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故选项B 错误;依据电容器电容的确定式:C =εr S4πkd ,只在极板间插入有机玻璃板,则介电常数εr 增大,则电容C 增大,依据C=Q U可知, 电荷量Q 不变,则电压U 减小,则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减小,故选项C 错误;依据C =Q U可知,电荷量Q 增大,则电压U 也会增大,而电容由电容器本身确定,C 不变,故选项D 错误.]考点二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直线运动[考点解读]1.做直线运动的条件(1)粒子所受合外力F 合=0,粒子或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2)粒子所受合外力F 合≠0,且与初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带电粒子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或匀减速直线运动.2.用动力学观点分析a =qE m ,E =Ud,v 2-v 20=2ad .3.用功能观点分析匀强电场中:W =Eqd =qU =12mv 2-12mv 2非匀强电场中:W =qU =E k2-E k1.[典例赏析][典例2] (2024·湖南长沙模拟)如图所示,在A 点固定一正电荷,电荷量为Q ,在离A 高度为H 的C 处由静止释放某带同种电荷的液珠,起先运动瞬间向上的加速度大小恰好等于重力加速度g .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 ,两电荷均可看成点电荷,不计空气阻力.求:(1)液珠的比荷;(2)液珠速度最大时离A 点的距离h ;(3)若已知在点电荷Q 的电场中,某点的电势可表示成φ=kQ r,其中r 为该点到Q 的距离(选无限远的电势为零).求液珠能到达的最高点B 离A 点的高度r B .[解析] (1)设液珠的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由题意知,当液珠在C 点时k QqH2-mg =mg 比荷为q m =2gH 2kQ(2)当液珠速度最大时,k Qq h2=mg 得h =2H(3)设BC 间的电势差大小为U CB ,由题意得U CB =φC -φB =kQ H -kQr B对液珠由释放处至液珠到达最高点(速度为零)的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得qU CB -mg (r B -H )=0即q ⎝ ⎛⎭⎪⎫kQ H-kQ r B -mg (r B -H )=0解得:r B =2H ,r B =H (舍去). [答案] (1)2gH 2kQ(2)2H (3)2H带电体在匀强电场中的直线运动问题的解题步骤[题组巩固]1.(多选)如图所示,带电小球自O 点由静止释放,经C 孔进入两水平位置的平行金属板之间,由于电场的作用,刚好下落到D 孔时速度减为零.对于小球从C 到D 的运动过程,已知从C 运动到CD 中点位置用时t 1,从C 运动到速度等于C 点速度一半的位置用时t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带负电B .t 1<t 2C .t 1>t 2D .将B 板向上平移少许后小球可能从D 孔落下解析:AB [由题图可知,A 、B 间的电场强度方向向下,小球从C 到D 做减速运动,受电场力方向向上,所以小球带负电,选项A 正确;由于小球在电场中受到的重力和电场力都是恒力,所以小球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t 1<t 2,选项B 正确,C 错误;将B 板向上平移少许时两板间的电压不变,依据动能定理可知,mg (h +d )-qU =0,mg (h +x )-qUx d ′=0,联立得x =h h +d -d ′d ′<d ′,即小球不到D 孔就要向上返回,所以选项D 错误.]2.(2024·江苏卷)如图所示,三块平行放置的带电金属薄板A 、B 、C 中心各有一小孔,小孔分别位于O 、M 、P 点.由O 点静止释放的电子恰好能运动到P 点.现将C 板向右平移到P ′点,则由O 点静止释放的电子( )A .运动到P 点返回B .运动到P 和P ′点之间返回C .运动到P ′点返回D .穿过P ′点解析:A [设A 、B 板间的电势差为U 1,B 、C 间电势差为U 2,板间距为d ,电场强度为E ,第一次由O 点静止释放的电子恰好能运动到P 点,依据动能定理得:qU 1=qU 2=qEd ,将C 板向右移动,B 、C 板间的电场强度:E =U 2d =Q C 0d =4πkQεr S不变,所以电子还是运动到P 点速度减小为零,然后返回,故A 正确,B 、C 、D 错误.]考点三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考点解读]1.运动规律(1)沿初速度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时间⎩⎪⎨⎪⎧a.能飞出电容器:t =lv 0b.不能飞出电容器:y =12at 2=qU 2mdt 2,t =2mdyqU(2)沿电场力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F m =qE m =qUmd离开电场时的偏移量:y =12at 2=qUl 22mdv2离开电场时的偏转角:tan θ=v y v 0=qUl mdv202.两个结论(1)不同的带电粒子从静止起先经过同一电场加速后再从同一偏转电场射出时,偏移量和偏转角总是相同的.证明:由qU 0=12mv 2y =12at 2=12·qU 1md ·⎝ ⎛⎭⎪⎫l v 02tan θ=qU 1lmdv 20得:y =U 1l 24U 0d ,tan θ=U 1l2U 0d.(2)粒子经电场偏转后,合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与初速度延长线的交点O 为粒子水平位移的中点,即O 到偏转电场边缘的距离为l2.3.功能关系当探讨带电粒子的末速度v 时也可以从能量的角度进行求解:qU y =12mv 2-12mv 20,其中U y =Udy ,指初、末位置间的电势差.[典例赏析][典例3]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与某一电源相连,它的极板长L =0.4 m ,两板间距离d =4×10-3m ,有一束由相同带电微粒组成的粒子流,以相同的速度v 0从两板中心平行极板射入,开关S 闭合前,两板不带电,由于重力作用微粒能落到下极板的正中心,已知微粒质量为m =4×10-5kg ,电荷量q =+1×10-8C ,g 取10 m/s 2.求:(1)微粒入射速度v 0为多少?(2)为使微粒能从平行板电容器的右边射出电场,电容器的上极板应与电源的正极还是负极相连?所加的电压U 应取什么范围?[审题指导] 开关闭合前,微粒做平抛运动,开关闭合后,微粒做类平抛运动,两个过程的分析方法相同,都要用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解析] (1)开关S 闭合前,由L 2=v 0t ,d 2=12gt 2可解得v 0=L2gd=10 m/s. (2)电容器的上极板应接电源的负极.当所加的电压为U 1时,微粒恰好从下板的右边缘射出,即d 2=12a 1⎝ ⎛⎭⎪⎫L v 02, 又a 1=mg -qU 1dm,解得U 1=120 V当所加的电压为U 2时,微粒恰好从上极板的右边缘射出,即d 2=12a 2⎝ ⎛⎭⎪⎫L v 02, 又a 2=q U 2d-mg m,解得U 2=200 V所以120 V ≤U ≤200 V.[答案] (1)10 m/s (2)与负极相连,120 V ≤U ≤200 V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偏转问题求解通法1.解决带电粒子先加速后偏转模型的通法:加速电场中的运动一般运用动能定理qU =12mv 2进行计算;在偏转电场中的运动为类平抛运动,可利用运动的分解进行计算;二者靠速度相等联系在一起.2.计算粒子打到屏上的位置离屏中心的距离Y 的四种方法: (1)Y =y +d tan θ(d 为屏到偏转电场的水平距离).(2)Y =⎝ ⎛⎭⎪⎫L2+d tan θ(L 为电场宽度). (3)Y =y +v y ·d v 0.(4)依据三角形相像Y y =L2+d L2.[题组巩固]1.(多选)如图所示,带电荷量之比为q A ∶q B =1∶3的带电粒子A 、B 以相等的速度v 0从同一点动身,沿着跟电场强度垂直的方向射入平行板电容器中,分别打在C 、D 点,若OC =CD ,忽视粒子重力的影响,则( )A .A 和B 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2 B .A 和B 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4∶1C .A 和B 的质量之比为1∶12D .A 和B 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1解析:ABC [粒子A 和B 在匀强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由x =v 0t 及OC =CD 得,t A ∶t B =1∶2,选项A 正确;竖直方向由h =12at 2得a =2ht2,它们沿竖直方向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 A ∶a B =4∶1,选项B 正确;依据a =qE m 得m =qEa,故m A ∶m B =1∶12,选项C 正确;A 和B 的位移大小不相等,选项D 错误.]2.(2024·北京卷23题改编)如图所示,电子由静止起先经加速电场加速后,沿平行于板面的方向射入偏转电场,并从另一侧射出.已知电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加速电场电压为U 0,偏转电场可看做匀强电场,极板间电压为U ,极板长度为L ,板间距为d .(1)忽视电子所受重力,求电子射入偏转电场时的初速度v 0和从电场射出时沿垂直板面方向的偏转距离Δy ;(2)分析物理量的数量级,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在解决(1)问时忽视了电子所受重力,请利用下列数据分析说明其缘由.已知U =2.0×102V ,d =4.0×10-2m ,m =9.1×10-31kg ,e =1.6×10-19C ,g =10 m/s 2.解析:(1)依据动能定理,有eU 0=12mv 20,电子射入偏转电场时的初速度v 0=2eU 0m在偏转电场中,电子的运动时间 Δt =L v 0=Lm 2eU 0加速度a =eE m =eU md偏转距离Δy =12a (Δt )2=UL 24U 0d(2)只考虑电子所受重力和电场力的数量级,有重力G =mg ≈10-29 N电场力F =eU d≈10-15N由于F ≫G ,因此不须要考虑电子所受的重力. 答案:(1)2eU 0m UL 24U 0d(2)见解析思想方法(十四) 电容器在现代科技生活中的应用[典例] (多选)目前智能手机普遍采纳了电容触摸屏,电容触摸屏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它是一块四层复合玻璃屏,玻璃屏的内表面和夹层各涂一层ITO(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夹层ITO涂层作为工作面,四个角引出四个电极,当用户手指触摸电容触摸屏时,手指和工作面形成一个电容器,因为工作面上接有高频信号,电流通过这个电容器分别从屏的四个角上的电极中流出,且理论上流经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到四个角的距离成比例,限制器通过对四个电流比例的精密计算来确定手指位置.对于电容触摸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容触摸屏只须要触摸,不须要压力即能产生位置信号B.运用绝缘笔在电容触摸屏上也能进行触控操作C.手指压力变大时,由于手指与屏的夹层工作面距离变小,电容变小D.手指与屏的接触面积变大时,电容变大[解析]AD [据题意知,电容触摸屏只须要触摸,由于流经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到四个角的距离成比例,限制器就能确定手指的位置,因此不须要手指有压力,故A正确;绝缘笔与工作面不能形成一个电容器,所以不能在电容屏上进行触控操作,故B错误;手指压力变大时,由于手指与屏的夹层工作面距离变小,电容将变大,故C错误;手指与屏的接触面积变大时,电容变大,故D正确.][题组巩固]1.(2024·汕头模拟)图示为某电容传声器结构示意图,当人对着传声器讲话,膜片会振动.若某次膜片振动时,膜片与极板距离增大,则在此过程中( )A .膜片与极板间的电容增大B .极板所带电荷量增大C .膜片与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增大D .电阻R 中有电流通过解析:D [依据C =εr S4πkd 可知,膜片与极板距离增大,膜片与极板间的电容减小,选项A 错误;依据Q =CU 可知极板所带电荷量减小,因此电容器要通过电阻R 放电,所以选项D 正确,B 错误;依据E =U d可知,膜片与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减小,选项C 错误.]2.(多选)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原理如图所示,质量块左、右侧连接电介质、轻质弹簧,弹簧与电容器固定在外框上,质量块可带动电介质移动,变更电容.则( )A .电介质插入极板间越深,电容器电容越小B .当传感器以恒定加速度运动时,电路中有恒定电流C .若传感器原来向右匀速运动,突然减速时弹簧会压缩D .当传感器由静止突然向右加速时,电路中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解析:CD [由C =εr S4πkd知,电介质插入越深,εr 越大,即C 越大,A 错;当传感器以恒定加速度运动时,电介质相对电容器静止,电容不变,电路中没有电流,B 错;传感器向右匀速运动,突然减速时,质量块由于惯性相对传感器向右运动,弹簧压缩变短,C 对;传感器由静止突然向右加速时,电介质相对电容器向左运动,εr 增大,C 增大,电源电动势不变,由C =Q U知,Q 增大,上极板电荷量增大,即电路中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D 对.。

2022-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电容器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课件(重点难点易错点核心热点)

2022-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电容器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课件(重点难点易错点核心热点)

三、示波管的原理
1.构造:(1) 电子枪 ,(2)
(3) 荧光屏

2.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偏转电极 ,
(1)如果在偏转电极XX′和YY′之间都没有加电压,则 电子枪射出的电子沿直线运动,打在荧光屏
中心 ,在那里产生一个亮斑.
(2)YY′上加的是待显示的
信号电,压XX′上是机器
自身产生的锯齿形电压,叫做扫描电压,若所加扫描
【解析】(1)设粒子从电场中飞出时的侧向位移为 h,穿过界面 PS 时偏离中心线 OR 的距离为 y,则:h =12at2
a=qmE=mqUd
t=vl0即:h=2qmUd(vl0)2 代入数据,解得:h=0.03 m=3 cm 带电粒子在离开电场后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由相
l 似三角形知识得:hy=2l +2 L
(2)决定式:C=
εrS 4πkd ,k为静电力常量.
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
带电粒子沿与电场线平行的方向进入匀强电场,带 电粒子将做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 运动.
有两种分析方法: (1)用动力学观点分析:a=qmE,E=Ud ,v2-v02 =2ad. (2)用功能观点分析-12mv02 2.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 (1)研究条件:带电粒子垂直于电场方向进入匀强 电场.
(1)确定不变量,分析是电压不变还是所带电荷量 不变.
(2)用决定式 C=4επrkSd分析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
变化. (3)用定义式 C=UQ分析电容器所带电荷量或两极
板间电压的变化. (4)用 E=Ud 分析电容器极板间场强的变化.
2.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分析问题的两种情况归纳: (1)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保持电容器的两极板与电 池的两极相连接:

高中物理选修3-1电容器和电容知识点考点高考例题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1电容器和电容知识点考点高考例题总结

1-6 电容器和电容【学习目标】1.理解电容器的电容,掌握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的决定因素2.熟练应所学电场知识分析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问题.3.掌握示波管工作原理.4.运用静电场的有关概念和规律解决物理问题【本讲重点】1.电容器的电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的决定因素2.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本讲难点】电容器的电容【考点点拨】1.对电容的理解2.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因素3.电容器的动态分析4.电容器与恒定电流相联系5.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平衡问题6.带电粒子(或带电体)在电场中的加速问题7.带电粒子(或带电体)在电场中的偏转问题8.带电粒子(或带电体)在电场中运动的综合问题(3)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如图所示,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以平行于极板的初速度v0射入长为L版间距离为d的平行版电容器间,两板间电压为U,求射出时的偏移、偏转角.①侧移:__________________千万不要死记公式,要清楚物理过程,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结论改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已知初速度、初动能、或加速电压等).②偏转角:__________________注意穿出时刻的末速度的反向U L dv0m,q ytθθ延长线与初速度方向交于中点位置,以上结论适用于带电粒子能从匀强磁场中穿出的情况.如果带电粒子没有从电场中穿出,此时水平位移不再等于板长L,应根据情况进行分析.(二)重难点阐释5.带电微粒在电场和重力场的复合场中的运动一般提到的带电粒子由于重力远小于它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所以其重力往往忽略不计,但当带电体(或微粒)的重力跟电场力大小相差不大时,就不能忽略重力的作用了,这样的带电微粒在电场中可能处于静止,也可能做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处理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一是电场力当作力学中的一个力看待,然后按研究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从力和运动或能量转换两条途径展开;二是把该物体看作处于电场和重力场同时存在的复合场中,对于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场,同样可以用场强叠加原理处理.二、高考要点精析(一)对电容的理解☆考点点拨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由电容器本身的介质特性与几何尺寸决定,与电容器是否带电,带电量的多少、板间电势差的大小等均无关.【例1】对电容C=Q/U,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电容器充电量越大,电容增加越大B.电容器的电容跟它两极所加电压成反比C.电容器的电容越大,所带电量就越多D.对于确定的电容器,它所充的电量跟它两极板间所加电压的比值保持不变解析: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与电容器是否带电,带电量的多少、板间电势差的大小等均无关.故D正确.答案:D☆考点精炼1.某一电容器标注的是:“300V,5μF”,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 .该电容器可在300V 以下电压正常工作B .该电容器只能在300V 电压时正常工作C .电压是200V 时,电容仍是5μFD .使用时只需考虑工作电压,不必考虑电容器的引出线与电源的哪个极相连(二)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因素☆考点点拨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板间距离d 成反比,与两半正对面积S 成正比,与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ε成正比,其决定式是:ds kd s C επε∝=4 ☆考点精炼2.1999年7月12日日本原子能公司所属敦贺湾核电站由于水管破裂导致高辐射冷却剂外流,在检测此次重大事故中应用了非电量变化(冷却剂 外泄使管中液面变化)转移为电信号的自动化测量技术.图是一种通过检测电容器电容的变化来检测液面高低的仪器原理图,容器中装有导电液体,是电容器的一个电极,中间的芯柱是电容器的另一个电极,芯柱外面套有绝缘管(塑料或橡皮)作为电介质,电容器的两个电极分别用导线接在指示器上,指示器上显示的是电容的大小,但从电容的大小就可知容器中液面位置的高低,为此,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如果指示器显示出电容增大了,则两电极正对面积增大,必液面升高B .如果指示器显示电容减小了,则两电极正对面积增大,必液面升高C .如果指示器显示出电容增大了,则两电极正对面积减小,液面必降低D .如果指示器显示出电容减小了,则两电极正对面积增大,液面必降低(三)电容器的动态分析☆考点点拨平行板电容器动态分析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弄清哪些是变量,哪些是不变量,在变量中哪些是自变量.哪些是因变量,同时注意理解平行板电容器演示实验现象的实质,一般分两种基本情况:一是电容器两极板的电势差U 保持不变(与电源连接);二是电容器的带电量Q 保持不变(与电源断开)电容器和电源连接如图,改变板间距离、改变正对面积或改变板间电解质材料,都会改变其电容,从而可能引起电容器两板间电场的变化.这里一定要分清两种常见的变化:(1)电键K 保持闭合,则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恒定(等于电源电动势),这种情况下带电量,C CU Q ∝=而d d U E d S kd S C 14∝=∝=,επε (2)充电后断开K ,保持电容器带电量Q 恒定,这种情况下sE s d U d sC εεε1,,∝∝∝ 金属芯线 导电液体 电介质h【例4】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负极板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正电荷(电量很小)固定在P 点,如图所示,以E 表示两极板间的场强,U 表示电容器的电压,W 表示正电荷在P 点的电势能.若保持负极板不动,将正极板移到图中虚线所示的位置,则( )A .U 变小,E 不变B .E 变大,W 变大C .U 变小,W 不变D .U 不变,W 不变(四)电容器与恒定电流相联系☆考点点拨在直流电路中,电容器的充电过程非常短暂,除充电瞬间以外,电容器都可以视为断路.应该理解的是:电容器与哪部分电路并联,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就必然与哪部分电路两端电压相等.+ -(五)带电粒子(或带电体)在电场中的平衡问题☆考点点拨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常常是电场知识与力学知识联系起来考查.解答这一类题目的关键还是在力学上.当带电体在电场中处于平衡状态时,只要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注意分析带电体所受的电场力,再应用平衡条件即可求解.☆考点精炼6.质量为m 的带正电小球A 悬挂在绝缘细线上,且处在场强为E 的匀强电场中,当小球A静止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30°角,已知此电场方向恰使小球受到的电场力最小,则小球所带的电量应为A .E mg 33B .Emg 3C .E mg 2 D.Emg 2 (六)带电粒子(或带电体)在电场中的加速问题☆考点点拨对于此类问题,首先对物体受力分析,进而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加速或减速,是直线还是曲线运动等),常常用能量的观点求解.(1)若选用动能定理,则要分清有多少个力做功,是恒力功还是变力功,以及初态和末态的动能增量.(2)若选用能量守恒定律,则要分清有多少种形式的能在转化,哪种能量是增加的,那种能量是减少的.☆考点精炼7.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竖直放置,左极板接地,中间有小孔.右极板电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电子原来静止在左极板小孔处.(不计重力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从t=0时刻释放电子,电子将始终向右运动,直到打到右极板上 B .从t=0时刻释放电子,电子可能在两板间往复运动 C .从t=T /4时刻释放电子,电子可能在两板间振动,也可能打到右极板上D .从t=3T /8时刻释放电子,电子必将打到左极板上(七)带电粒子(或带电体)在电场中的偏转问题☆考点点拨如图所示,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电粒子以平行于极板的初速度v 0射入长L 板间距离为d 的平行板电容器间,两板间电压为U ,求射出时的侧移、偏转角和动能增量等.解题方法:分解为两个独立的分运动:平行极板的匀速运动(运动时间由此分运动决定)t v L 0=,垂直极板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21at y =,at v y =,md qU a =.偏角:0tan v v y =θ,推论:θtan 2L y =. 穿越电场过程的动能增量:ΔE K =qEy (注意,一般来说不等于qU )U L d v 0 m ,q y t θ θ -U 0U 0 O T 2T t φ☆考点精炼(八)带电粒子(或带电体)在电场中运动的综合问题☆考点点拨当带电体的重力和电场力大小可以相比时,不能再将重力忽略不计.这时研究对象经常被称为“带电微粒”、“带电尘埃”、“带电小球”等等.这时的问题实际上变成一个力学问题,只是在考虑能量守恒的时候需要考虑到电势能的变化.【例9】已知如图,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间有匀强电场.一根长l的绝缘细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有质量为m并带有一定电荷的小球.小球原来静止在C点.当给小球一个水平冲量后,它可以在竖直面内绕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将两板间的电压增大为原来的3倍,求:要使小球从C点开始在竖直面内绕O点做圆周运动,至少要给小球多大的水平冲量?在这种情况下,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细绳所受的最大拉力是多大?+ OC知识点一电容器的电容电容器的电容是用比值法来定义的,它与电量、电压无关,仅由电容器本身决定。

新高考,高中物理 复习试卷讲义 第3节 电容器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新高考,高中物理 复习试卷讲义 第3节 电容器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第3节电容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一、电容器及电容1.电容器(1)组成:由两个彼此绝缘又相互靠近的导体组成。

(2)带电荷量:一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

(3)充电:使电容器带电的过程,充电后电容器两极板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电容器中储存电场能。

(4)放电:使充电后的电容器失去电荷的过程,放电过程中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电容(1)定义: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的比值。

(2)定义式:C=QU。

(3)单位:法拉(F)、微法(μF)、皮法(pF)。

1 F=106 μF=1012 pF。

(4)物理意义: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

(5)决定因素:由电容器本身物理条件(大小、形状、极板相对位置及电介质)决定,与电容器是否带电及电压无关。

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1)决定因素:正对面积,相对介电常数,两板间的距离。

(2)决定式:C=εr S4πkd。

【自测1】(多选)由电容器电容的定义式C=QU可知()A.若电容器不带电,则电容C为零B.电容C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成正比C.电容C与所带电荷量Q无关D.电容在数值上等于使两板间的电压增加1 V时所需增加的电荷量答案CD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1.加速(1)在匀强电场中,W=qEd=qU=12m v2-12m v2。

(2)在非匀强电场中,W=qU=12m v2-12m v2。

2.偏转(1)运动情况:如果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0垂直场强方向进入匀强电场中,则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如图1所示。

图1(2)处理方法:将粒子的运动分解为沿初速度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沿电场力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3)基本关系式:运动时间t=lv0,加速度a=Fm=qEm=qUmd,偏转量y=12at2=qUl22md v20,偏转角θ的正切值,tan θ=v yv0=atv0=qUlmd v20。

【自测2】如图2所示,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一束同种带电粒子从P点以相同速度平行于极板射入电容器,最后均打在下极板的A点,若将上极板缓慢上移,则()图2A.粒子打在下极板的落点缓慢左移B.粒子打在下极板的落点缓慢右移C.粒子仍然打在下极板的A点D.因粒子的电性未知,无法判断粒子的落点答案C三、示波管1.示波管的构造①电子枪,②偏转电极,③荧光屏(如图3所示)。

高中物理选修3-1电容器的电容知识点

高中物理选修3-1电容器的电容知识点

【导语】电容器的电容,是由电容器⾃⾝决定的,这部分内容在⾼中物理选修教材中会讲到,我们⼀定要掌握好这类知识点。

下⾯是给⼤家带来的⾼中物理电容器的电容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物理电容器的电容知识点 ⼀、电容器 1.电容器:任何两个彼此绝缘、相互靠近的导体可组成⼀个电容器,贮藏电量和能量。

两个导体称为电容器的两极。

2.电容器的带电量:电容器⼀个极板所带电量的绝对值。

3.电容器的充电、放电. 操作:把电容器的⼀个极板与电池组的正极相连,另⼀个极板与负极相连,两个极板上就分别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

这个过程叫做充电。

现象:从灵敏电流计可以观察到短暂的充电电流。

充电后,切断与电源的联系,两个极板间有电场存在,充电过程中由电源获得的电能贮存在电场中,称为电场能。

操作:把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接通,两极板上的电荷互相中和,电容器就不带电了,这个过程叫放电。

充电——带电量Q增加,板间电压U增加,板间场强E增加,电能转化为电场能 放电——带电量Q减少,板间电压U减少,板间场强E减少,电场能转化为电能 ⼆、电容 1.定义: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U的⽐值,叫做电容器的电容 C=Q/U,式中Q指每⼀个极板带电量的绝对值 ①电容是反映电容器本⾝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跟电容器是否带电⽆关。

②电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容的单位是法拉,简称法,符号是F。

常⽤单位有微法(µF),⽪法(pF)1µF=10-6F,1pF=10-12F 2.平⾏板电容器的电容C:跟介电常数成正⽐,跟正对⾯积S成正⽐,跟极板间的距离d成反⽐。

3.电容器始终接在电源上,电压不变;电容器充电后断开电源,带电量不变。

⾼中物理学习⽅法 (⼀)预习 学习的第⼀个环节是预习。

有的同学不注重听课前的这⼀环节,会说我在初中从来就没有这个习惯。

这⾥我们需要注意,⾼中物理与初中有所不同,⽆论是从课程要求的程度,还是课堂的容量上,都需要我们在上课之前对所学内容进⾏预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电容器的充、放电和电容的理解 1.电容器的充、放电(1)充电:使电容器带电的过程,充电后电容器两极板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电容器中储存电场能。

(2)放电:使充电后的电容器失去电荷的过程,放电过程中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电容(1)定义: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 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 的比值。

(2)定义式:UQ C =。

(3)物理意义: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3.平行板电容器(1)影响因素: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正对面积成正比,与介质的介电常数成正比,与两板间的距离成反比。

(2)决定式:r 4πSC kdε=,k 为静电力常量。

特别提醒 U QC =适用于任何电容器,但r 4πS C kdε=仅适用于平行板电容器。

二、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1.对公式UQC =的理解 电容UQC =,不能理解为电容C 与Q 成正比、与U 成反比,一个电容器电容的大小是由电容器本身的因素决定的,与电容器是否带电及带电多少无关。

2.运用电容的定义式和决定式分析电容器相关量变化的思路 (1)确定不变量,分析是电压不变还是所带电荷量不变。

(2)用决定式r 4πSC kd ε=分析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变化。

(3)用定义式U QC =分析电容器所带电荷量或两极板间电压的变化。

(4)用dUE =分析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场强度的变化。

3.电容器两类问题的比较 分类 充电后与电池两极相连充电后与电池两极断开不变量 UQd 变大 C 变小→Q 变小、E 变小 C 变小→U 变大、E 不变 S 变大 C 变大→Q 变大、E 不变 C 变大→U 变小、E 变小 εr 变大C 变大→Q 变大、E 不变C 变大→U 变小、E 变小4.解电容器问题的常用技巧(1)在电荷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电场强度与板间的距离无关。

(2)对平行板电容器的有关物理量Q 、E 、U 、C 进行讨论时,关键在于弄清哪些是变量,哪些是不变量,在变量中哪些是自变量,哪些是因变量,抓住r 4πSC kdε=、Q =CU 和dUE =进行判定即可。

如图所示,关于平行板电容器的充、放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开关接1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且上极板带正电B .开关接1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且上极板带负电C .开关接2时,平行板电容器放电,且上极板带正电D .开关接2时,平行板电容器放电,且上极板带负电 【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开关接1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上极板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所以带正电,故A 对B 错。

开关接2时,平行板电容器被导线短接而放电,瞬间极板上的电荷中和,均不带电,故CD 错。

1.(2018·云南省永仁县一中高二10月份考试)某一电解电容器如图甲所示,接入如图乙所示的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电容器只有在电压为45 V时,电容才是33 μFB.该电容器能容纳的最大电荷量为3.3×10-5CC.接通电路后,电容器的电容仍是33 μFD.接通电路后,灯泡能持续发亮【答案】C【解析】电容是电容器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电量及电压无关,故A错误,C正确;容纳的电荷量Q=UC,最多可容纳Q=45×3.3×10-5 C=1.5×10-3C,故B错误;直流电不能通过电容器,故接直流电源时,灯泡不亮,故D错误;故选C。

2.(2018·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如图所示,两块较大的金属板A、B相距为d,平行放置并与一电源相连,S闭合后,两板间恰好有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油滴处于静止状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若将S断开,则油滴将做自由落体运动,G表中无电流B.若将A向左平移一小段位移,则油滴仍然静止,G表中有从b到a的电流C.若将A向上平移一小段位移,则油滴向下加速运动,G表中有从a到b的电流D.若将A向下平移一小段位移,则油滴向上加速运动,G表中有从b到a的电流【答案】B【解析】A、将S断开,电容器的电量不变,电路中无电流,板间场强不变,油滴所受的电场力不变,故油滴仍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B、若将A板左移,正对面积S减小,电容器板间电压不变,依据,可知,电场力不变,则仍处于静止,根据,可知电容减小,结合可知,电荷量减小,电容器要放电,则有由的电流流过G ,故B 正确;C 、将A 板上移,两板之间距离增大,由可知,E 变小,油滴所受的电场力减小,将向下加速运动,依据,可知电容减小,结合可知,电荷量减小,电容器要放电,则有由b →a 的电流流过G ,故C 错误;D 、将A 板下移,两板之间距离减小,由可知,E 变大,油滴所受的电场力增大,将向上加速运动,依据,可知电容增大,结合可知,电荷量增大,电容器要充电,则有由a →b 的电流流过G ,故D 错误。

【名师点睛】本题是电容器动态变化分析问题,含有电容器的电路,只有在电容器充电或放电的过程有电流,而分析电容器充放电要根据分析电容和电压的变化来确定。

如图所示,先接通K 使平行板电容器充电,然后断开K 。

再使电容器两板间距离增大,则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 、电容C 、两板间电压U 、板间场强E 的变化情况是A .C 不变,Q 变小,U 不变,E 变小B .C 变小,Q 变小,U 不变,E 不变 C .C 变小,Q 不变,U 变大,E 变小D .C 变小,Q 不变,U 变大,E 不变 【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电容器与电源断开,电荷量保持不变,增大两极板间距离时,根据4πSC kdε=,知电容C变小,根据QU C=,知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 变大,根据,知电场强度E 不变,故D正确,ABC 错误。

【名师点睛】解决电容器的动态分析问题关键抓住不变量。

若电容器与电源断开,电量保持不变;若电容器始终与电源相连,电容器两端间的电势差保持不变。

1.(2018·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如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负极板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正电荷(电荷量很小)固定在P点,以E表示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U表示电容器的电压,E p表示正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若保持负极板不动,将正极板移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则A.U变小,E p不变B.E变大,E p不变C.U变大,E p变大D.U不变,E p变大【答案】A【解析】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后,电量不变,将正极板移到图中虚线所示的位置时,板间距离d减小,根据知,电容增大,根据U=Q/C,则板间电压U变小。

由E=U/d,U=Q/C,得到:,可知E与d无关,则知电场强度E不变。

P与负极板间的距离不变,由公式U=Ed可知,P与负极板间的电势差不变,P点的电势不变,正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不变。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电容器与电源断开后其电荷量不变,掌握电容器的决定式以及定义式C=Q/U。

要能熟练推导出场强的表达式,记住E与d无关的结论,有利于进行动态分析。

2.(2018·安徽黄山市屯溪隆阜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经开关S与电池连接,电容器间有一点a,到上极板A距离恒定,S是闭合的,φ表示a点的电势,E表示电场强度,现保持A 板不动,将B板向下稍微移动,使两板间的距离增大,则A.φ升高,E变大B.φ升高,E变小C.φ不变,E不变D .φ不变,E 变小 【答案】B【解析】由于开关S 闭合,且电容器两极板始终与电源的两极相连,故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压U AB 保持不变,随后B 极板下移,两极板之间的距离增大,根据E =,可知两极板之间的电场强度E 减小;由于U Aa =Eh Aa ,由于电场强度E 减小,故U Aa 减小,由于U AB =U Aa +U aB ,所以U aB 增大,由题图可知电源的负极接地,故B 极板接地,所以B 板的电势为0,即φB =0,又U aB =U a -U B ,所以φ=U aB 升高;故选B 。

某电容式话筒的原理如图所示,E 为电源,R 为电阻,薄片P 和Q 为两金属极板,对着话筒说话时,P 振动而Q 可视为不动,当P 、Q 间距增大的过程中A .P 、Q 构成的电容器的电容增大B .P 上电荷量保持不变C .有电流自M 经R 流向ND .PQ 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电容式话筒与电源串联,电压保持不变。

在P 、Q 间距增大过程中,根据电容决定式4S C kd επ=得电容减小,又根据电容定义式C QU=得电容器所带电量减小,电容器的放电电流通过R 的方向由M 到N ,根据场强E Ud=知场强变小,故C 正确,ABD 错误。

1.(2018·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的因素,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A 与一静电计相接,极板B 接地,若极板B 稍向上移动一点,由观察到的静电计的指针变化,作出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变小的结论,其依据是A.两极板间的电压不变,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B.两极板间的电压不变,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C.极板上的电量几乎不变,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D.极板上的电量几何不变,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答案】D【解析】A极板与静电计相连,所带电荷电量几乎不变,B板与A板带等量异种电荷,电量也几乎不变,故电容器的电量Q几乎不变。

将极板B稍向上移动一点,极板正对面积减小,电容减小,由公式知板间电压变大,则静电计指针的偏角θ变大,故ABC错误,D正确。

【名师点睛】静电计测定电容器极板间的电势差,电势差越大,指针的偏角越大。

根据电容的决定式分析极板间距离、正对面积变化时电容的变化情况,由于极板所带电荷量不变,再由电容的定义式分析板间电势差的变化,即可再确定静电计指针的偏角变化情况。

2.(2018·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传感器是一种采集信息的重要器件,如图所示是一测定压力的电容式传感器,当待测压力F作用于可动膜片电极上时,可使膜片产生形变,引起电容的变化;将电容器、灵敏电流计和电源串接成闭合电路,那么A.当F向上压膜片电极时,电容将减小B.当F向上压膜片电极时,电容将增大C.若电流计有示数,则压力F发生变化D.若电流计有示数,则压力F不发生变化【答案】BC【解析】AB项:当F向上压膜片电极时,板间距离减小,由电容的决定式得到,电容器的电容将增大,故A错误,B正确;CD项:当F向上压膜片电极时,又根据电容的定义式,电容器两极的电压U不变,电容C增大时,Q将增大,即电容器充电,电流计有示数,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名师点睛】本题电容器动态变化分析问题,只要掌握电容的定义式和决定式就能正确解答。

1.(2018·北京市丰台区高二上学期期末)关于电容器的电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越多,电容越大B.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越高,电容越大C.电容器不带电时,电容为零D.电容是描述电容器储存电荷能力的物理量2.下列关于电容器和电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电容器A的体积比电容器B大,说明A的电容一定比B的大B.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是指每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代数和C.对于同一电容器,无论电容器的电压如何变化(小于击穿电压且不为零),它所带的电荷量与电压比值恒定不变D.一固定电容器的电荷量增加1.0×10–6 C,两极板间电压升高10 V,则其电容为0.1 μF3.某电容器的电容是30 μF,额定电压为200 V,击穿电压为400 V,对于该电容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使它的两极板间的电压增加1 V,所需要的电荷量是3×10-5 CB.给电容器1 C的电荷量,两极板间的电压为3×10-5 VC.该电容器能容纳的电荷量最多为6×10-3 CD.该电容器能承受的最大电压为200 V4.(2018·浙江镇海中学高三第一学期选考模拟)如图为某一机器人上的电容式位移传感器工作时的简化模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