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概论概要》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合集下载

谈谈学习“概论课”的几点收获

谈谈学习“概论课”的几点收获

谈谈学习“概论课”的几点收获谈谈学习“概论课”的几点收获时光荏苒,转眼概论课就要结束了,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毛泽东思想的了解由知之甚少到有所领悟。

很多的时候,我感觉这位中国的创始人真的让人莫名的崇拜。

他的思想是那么的丰富,那么的睿智,他的所为是那么的令人乍惊乍恐,是他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出了压迫和落魄,是他把中国带向了胜利,更是他使中华儿女在世界上有了立足之地。

潜移默化中,他的思想深深的感染着我们,他的理念也必将薪火相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我觉得学习和认识毛泽东思想是必要的,有利于提升我们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时间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运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但绝不是生搬硬套,而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

坚持以服务人民,走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指引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航标。

毛泽东同志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倡导者、推进者和实践者。

毛泽东同志把群众路线提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作出理论概括,标志着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具备了成熟的理论形态。

从此,党的群众路线获得了清晰明确的科学内涵,有了鲜明准确的表述形式,这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会被我们所压倒。

毛泽东同志一生的思想和业绩集中到一点,就是唤起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

群众路线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全部内容的一条主线,具有持久的价值。

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群众路线的光辉思想,忠实继承我们党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并不断发扬光大,既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新局面的迫切需要,也是对毛泽东同志的最好纪念。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有它的社会历史条件,它是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概论课实践教学心得(3篇)

概论课实践教学心得(3篇)

第1篇一、引言概论课作为大学本科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概论课实践教学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的角度,结合自身在概论课学习中的体会,谈谈我对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心得。

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概论课实践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实验、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这种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概论课实践教学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创新等综合素质。

这些素质对于学生今后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具有积极作用。

3. 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概论课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实践教学心得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概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例如,在学习市场营销概论时,通过参加企业实习,我了解到市场营销的实际操作流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使我对市场营销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概论课实践教学往往需要学生分组完成项目或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对我今后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激发创新意识概论课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

在实践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这种创新意识的培养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积极影响。

4. 增强沟通能力概论课实践教学需要学生与教师、企业等外部人员进行沟通。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5.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概论课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外自主查阅资料、学习相关知识。

习概课感想

习概课感想

习概课感想
一、结合自身收获,谈谈学习《概论》课的心得体会。

自从201X一、结合自身收获,谈谈学习《概论》课的心得体会。

自从201X 年的9月迈进大学的校门,至今已一年有余,感到遗憾的是,大一第二学期的概论课很快就结束了。

遗憾的同时,更值得我庆幸的是:在这短暂的时光里,从概论课中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思想上也得到了锻炼。

对于概论课的学习已接近尾声,而它对我们人生的影响却仍在进行中。

依稀记得,当我第一次坐在概论课的课堂上,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面对课程的抽象与枯燥,我顿时迷茫了。

但是,面对困难我没有退缩,为改变这种状况,我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在上课前熟悉课本内容,不懂的地方勾画出来,做到对课本内容心中有数,听课时有重点。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遇则废。

”有无学习计划,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

科学地利用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有计划地学习,这是科学学习方法的一条重要原则。

所以,在上课前我都会先预习课本内容,在课堂上,跟随吴老师的讲课思路,慢慢地我对课堂内容不再像开始那样茫然了。

《概论》作为一门理论,一种先进的文化,要想深入,学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作为一门思想,要想完全参透,则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

对历史事件的探索,对我党每一步战略部署的学习,对其内在思想的领悟,对历史背景的研究,尤其是它如何指引我们人生方向,都给我们很大启示。

概论听课心得总结

概论听课心得总结

概论听课心得总结引言在上大学的过程中,我们学生需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课程。

其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就是概论课。

概论课是为了帮助我们建立起对某一领域的整体和基础的认识,为我们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门课程中,我受益匪浅,下面将就我的概论课听课心得进行总结分享。

正文1. 课程的框架和重点概论课的特点是它涵盖了很广泛的知识范围,帮助我们建立知识的框架。

在课程的一开始,老师会给我们介绍整个课程的框架和主要的学习内容。

这让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学习的方向和重点,避免在学习过程中迷失方向。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概论课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课程中,老师会给我们讲授一些实际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并掌握了概论课的内容。

3. 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概论课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

在课堂上,老师会经常提问学生,鼓励我们积极回答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让我们在课堂中更加积极主动,更加享受学习的过程。

4. 合理的课堂安排概论课的课堂安排非常合理。

每次课程内容都有明确的安排和固定的时间,让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课程进度。

同时,老师也会合理安排课堂作业和考试,让我们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检验。

这种合理的课堂安排让我们的学习更加有序和有效。

5. 多媒体辅助教学概论课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老师会用投影仪将知识点的文字、图表等展示给全体学生,让我们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

同时,老师还会使用一些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形式和内容。

这种多媒体辅助教学让课程更加生动有趣,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6. 合作学习与小组讨论概论课也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与小组讨论。

在课程中,我们经常会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

通过与同学的讨论,我们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概论课实践教学活动收获(3篇)

概论课实践教学活动收获(3篇)

第1篇一、前言概论课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为了提高概论课的教学效果,我校近年来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结合自己在概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中的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二、实践教学活动的形式1. 课堂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现场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 课外实践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课外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3. 实验室教学学校建设了多个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平台。

在实验室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亲手操作实验设备,验证理论知识。

4. 校企合作项目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

通过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三、实践教学活动的收获1. 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我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机械原理时,通过参观工厂,我了解了各种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对机械原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 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

例如,在实验室教学过程中,我掌握了实验设备的操作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我学会了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例如,在参加社会调查时,我与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完成了调查任务。

4. 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等课外实践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关爱他人,关注社会。

5. 提高沟通能力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我需要与教师、同学、企业人员等不同群体进行沟通。

通过这些沟通,我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概论课实践课心得体会

概论课实践课心得体会

一、引言概论课实践课是高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在参加概论课实践课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的重要性,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

以下是我对概论课实践课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实践的重要性1.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概论课实践课让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亲自动手操作,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尝试、摸索,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这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概论课实践课往往需要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团队中,学生需要学会倾听、沟通、协调,共同完成任务。

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概论课实践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等。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1. 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实践是理论的验证。

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同时也能使理论更加丰富和完善。

2.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教学往往较为枯燥,而实践课则充满趣味性。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3.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当今社会,具备实践能力的毕业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通过概论课实践课,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四、概论课实践课中的收获1. 理论知识的应用在概论课实践课中,我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如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

通过实践,我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在实践课中,我与同学们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提高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实践经验的积累概论课实践课让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浅谈学习概论课的几点收获

浅谈学习概论课的几点收获

浅谈学习概论课的几点收获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这门课程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提高了我们自身的道德修养,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学习到更多与国家大事相关的知识、让我们更加了解了祖国的国情和政策,为我们今后踏上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着实收获了不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体会和收获。

收获之一——深刻理解了毛泽东思想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我肤浅的认为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的思想,认真学习了这门课程后,我才理解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理论同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来说,所谓实际,最根本的是国情实际和世界实际。

必须把二者统一起来,全面加以把握。

这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说,“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表达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推崇和科学的运用。

正是因为毛泽东思想把马列主义思想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以他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无论是过去、现在亦或是未来,我们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这种伟大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根本点和出发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

谈谈学习概论课的心得体会

谈谈学习概论课的心得体会

谈谈学习概论课的心得体会大学生活中一门必须学习的课程就是概论课。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思维方法,这些方法可以用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在学习概论课程的过程中,我得出了几个心得体会。

深度思考学习概论课程最重要的一点是深度思考。

在概论课学习中,我们应该学会利用分析和合成的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

这种思考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系统地了解一个问题,并且可以快速找到问题的核心,并将其合成为一种解决方案。

比如在学习逻辑思维的时候,我们应该通过把一个问题或者现象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然后逐一分析,最后将这些小问题组合在一起来解决大问题。

在学习科学方法论的时候,我们应该通过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方法去分析、总结和证明某一条理论,从而得到科学结论。

这种思考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预测未来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因此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也要保持深度思考的优秀习惯。

开放心态学习概论课程,我们还应该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

在概论课学习中,我们能够接触到领域不同但都是重要的知识,并且知道如何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一种学习的态度,接纳他人的思想和表达方式。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特点,我们应该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们的见解。

我们可以彼此交流学习,讨论问题,并得出共同的解决方案。

在个人学习中,我们也应该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

我们应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要学会利用所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

这样能够增强我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多样化学习学习概论课程,我们还应该注重多样化学习方式。

概论课程的内容涵盖面非常广泛,我们应该注重学习多个方面的知识,并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书写做出论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学习资料、图片、视频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提高我们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发现和挖掘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我们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总之,学习概论课程需要我们保持深度思考的态度,打开心扉,拓展思维,注重多样化学习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4卷第4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7月 Vol.34 No.4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ul. 2012──────────收稿日期:2011-10-10作者简介:王学增(1970-),男,河北故城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155-高校《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王学增(唐山师范学院 社科部,河北 唐山 063000)摘 要:《概论》由原来《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两门课程演变而来。

教师要善于把握它的结构体系和特点,处理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以及《概论》和《纲要》课的关系,帮助大学生学好《概论》课程。

关键词:《概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纲要》 中图分类号: G 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2)04-0155-03The Experiences in the Teaching of The Introduction CourseWANG Xue-zeng(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Abstract: The Introduction course combines the original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s Thought and Introduction to Deng Xiao-ping’s Theory and Theory of Three Represents . Teachers of this course should be good at grasping its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Mao Ze-dong’s Thoughts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Introduction and The Outline courses, so that they can help students with this courseKey Words: The Introduction ; Mao Ze-dong’s thoughts;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Outline从2006年秋季学期开始,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规定的4门课程陆续开设。

到目前为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这门课程,在我院大学生中已经讲完四轮。

对前几轮的讲解,笔者有一些深刻体会,拿出来以供各位同仁借鉴。

一、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概论》课程的结构体系和特点,让大学生对《概论》课程有一个宏观印象1.《概论》课程的结构体系由于《概论》课程由原来的《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两门课程演变而来,因此,与其他三门课程相比,该课程内容繁多,结构复杂。

如果不注意掌握它的结构体系,在本课程讲解过程中难免会前松后紧,甚至讲不完。

通过前两轮的讲解,笔者认为,应该对《概论》课程进行结构体系的划分,让学生对此有一个宏观认识。

《概论》课程的具体体系为:第一、二章为该课程的总论,主要让学生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历史进程、理论成果、重要意义以及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三、四章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主要让大学生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和现实意义;第五至十五章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主要让大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基本国情和条件动力,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四大战略布局,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政和外交,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这种对课程结构体系的划分,不仅能够让大学生对《概论》课有一个宏观认识,而且也可以使他们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去听课,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概论》课程的特点第34卷第4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7月-156-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要善于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让大学生进一步从宏观上增强对该门课程的宏观认识。

第一,鲜明的时代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和时代特色。

教师在讲解中,突出课程这一特点,就能够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

第二,浓厚的民族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光荣革命传统基础上的具有丰富民族内涵和形式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也正是在它们的指导下,中国人民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了民族独立,开辟了民族复兴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三,强烈的实践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源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并经过了这一实践的有力检验,充分证明了它们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强大理论武器。

二、正确分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让大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二者的内在统一性党的十七大,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概论》课程讲解过程中,教师应正确分析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让大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二者的内在统一性,这是教师教好和学生学好《概论》课程的关键。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

对于十五大以后所产生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到底如何讲,看法不一,很多人认为应算做第三、第四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十七大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样,认识就统一了,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们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都属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范畴。

2.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首先,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第一,它们具有共同的理论来源——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且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借鉴。

第二,它们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第三,它们具有共同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毛泽东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中,其中一条就是“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中的第三个代表是“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强调,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胡锦涛提出的“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更体现了这一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

第四,它们具有共同的理论精髓——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始终,每一个理论观点和方法都是实事求是的结果。

其次,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二者又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一,所处的时代条件不同。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条件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时代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时代条件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时代条件。

第二,所形成的国情依据不同。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国情依据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国情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三,所产生的实践条件不同。

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四,所解决的主要矛盾和面临的历史任务不同。

毛泽东思想所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面临的历史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所面临的历史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另外,教师还要对大学生讲清楚,毛泽东思想是不能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因为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主要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至于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王学增:高校《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157-总结,则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借鉴,它们是可以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三、正确处理好《概论》和《纲要》的关系,让大学生通过“史”更深入地把握“论”由于《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两门课程的内容有交叉之处,因此这两门课怎样避免重复讲授,怎样从不同角度结合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就成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概论》和《纲要》两门课程的联系表现在:(1)二者的时间起点都为鸦片战争,终点都为党的十七大;(2)二者很多章节内容非常接近,不过是阐述角度有“史”和“论”之别;(3)二者教学目的都是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