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物质的量学案

合集下载

教案化学高中物质的量

教案化学高中物质的量

教案化学高中物质的量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2. 掌握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的定律;
3.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进行化学计算。

教学内容:
1. 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单位;
2. 摩尔的概念和摩尔质量;
3. 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4. 物质的量和化学方程式;
5. 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物质的量的定律。

难点: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示例分析;
2. 讨论互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3. 实验实践,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2. 讲授:介绍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以及物质的量的定律;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和化学方程式之间的关系;
4. 实验:进行相关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理解;
5.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6.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资源:
1. 课件;
2. 实验器材。

教学评价:
1. 学生课堂表现;
2. 练习成绩;
3. 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
1. 学生对物质的量概念和摩尔概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解题能力。

以上是本节化学课程的教案,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祝您教学顺利!。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与应用, 利用物质的量将宏观的物理量与微观粒子的个数联系起来,并能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视角分析解决问题。

2.在有关物质的量计算过程中, 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计算的方法, 建立摩尔质量、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等题目的解答模型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及其单位。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及其单位。

教学方法: 多媒体技术与黑板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问题一:现有最小刻度为0.1cm的尺子, 你能想办法用它测出一张纸的厚度吗?问题二: 现有最小刻度为0.1g的托盘天平, 你能想办法用它称量一粒大米的质量吗?一张纸, 一粒米均不能用尺或托盘天平进行测量, 因为它们太小。

我们想的办法是测量许多纸, 许多大米的质量。

我们的思想可以用几个字来形容, 即: 聚少成多, 聚微成宏。

生活中一些物品个体单位和生活中常用的单位分别是什么?(PPT)[讲述]我们发现生活中大的物件一般就用它的个体单位表示, 如电脑用“台”, 而小的物件一般用许多个体的集合, 当做一个整体来表示, 如大米, 一般用“个”的集合“包”、“斤”来表示那么我们怎么去计量微观粒子呢?需要用集合体的形式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1. 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符号:n(2)单位: 摩尔, 是国际单位制七个基本单位之一, 符号为mol物质的量同长度, 质量, 时间等一样也是一个基本物理量, 摩尔是它的单位。

长度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集合体数目的多少。

注意: 1、物质的量是一个整体;2.物质的量所表示的是微观粒子或微观粒子的集合体。

3、物质的量的适用范围是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使用物质的量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一般使用化学式)。

表示: 数+单位+微粒名称设问: 每个基本物理量都有自己的基准, 如质量单位——千克的标准是国际千克原器, 那么物质的量的基准是什么呢?多少是一摩尔呢?问题1:我们需要100支粉笔, 同学们要去数100支粉笔吗?100支粉笔我们可以取两盒粉笔, 一盒是50支。

高中化学苏教版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苏教版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苏教版物质的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 掌握物质的量的定义及计量单位;3.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1. 物质的量是什么;2. 物质的量的单位;3. 物质的量在化学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物质的量概念的抽象性;2. 掌握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的转换。

教学准备:1. 课件、实验器材、实验材料;2. 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简要介绍物质的量的意义;2. 利用日常生活例子,引发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思考。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展示物质的量的定义和计量单位;2. 解释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单位的含义,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是什么;3. 通过示意图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进行实验,观察物质的量对物质性质的影响;2. 让学生测量不同物质的量对物质的体积、密度等性质的影响;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加深对物质的量的理解。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物质的量的概念;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际生活中物质的量的应用;3. 指导学生归纳物质的量在化学中的应用实例。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本节内容;2. 提醒学生认真复习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应该对物质的量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灵活运用物质的量概念解决化学问题。

同时,老师也应及时总结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学习进度进行调整和优化。

高三化学复习学案 物质的量

高三化学复习学案 物质的量

高三化学复习学案 --物质的量年级:高三高三化学组编号: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mol及摩尔质量、气体的摩尔体积、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2.根据物质的量及微粒数目、气体的体积之间进行相关的计算1. 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的微观粒子的集体。

(2)物质的量单位是,简称,符号。

判断: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A.1mol氧B. 1mol H2OC.5mol H+D. 1mol麦粒E.2molO2F.0.5molNaOHG.3mol HH. 2mol CO32-(3)注意:①物质的量度量的对象是微粒集体,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原子团)、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

②使用物质的量一般用化学式指明微粒,要指明具体的微粒名称。

③物质的量不能度量宏观物质(原因是数值太大)2.阿伏加德罗常数(1)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伽德罗常数定义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的关系物质的量与粒子数是通过___________联系起来的。

它们的关系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结论]:粒子数之比等于_______________,即N1:N2 =_______________。

计算:(1) ______mol H2O中所含有的氧原子数与1.5 mol CO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相同。

(2) 3.01×1023个O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 与其物质的量相等的臭氧(O3)中所含氧原子_______个。

3.摩尔质量(1)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以为单位时,在数值上都等于它的或(2) 叫摩尔质量,符号: ,单位: .CO2的摩尔质量是(3)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粒子数(N)之间的关系式是。

2.5molCaCO3的质量是g4.气体的摩尔体积(1)在一定的和下,所占的体积叫气体摩尔体积。

(2)符号,单位:。

(3)标准状况下(0℃101Kpa)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物质的量的教案高中化学

物质的量的教案高中化学

物质的量的教案高中化学
教学内容:高中化学,物质的量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掌握摩尔和质量的关系及其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相关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物质的量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2. 摩尔和质量的关系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摩尔和质量的转化和计算。

2. 理解并应用物质的量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课件和其他教学资源。

2.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3. 计算器和白板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思考。

二、讲解与探究(15分钟)
1. 讲解物质的量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2. 解释摩尔和质量的关系及其计算方法。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摩尔和质量的关系,并进行相关计算。

四、训练与应用(15分钟)
通过练习题训练学生的摩尔和质量计算能力,引导学生应用物质的量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提出拓展问题进行思考。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教学反馈: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提问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物质的量相关概念和应用,拓展课外学习内容。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案设计

物质的量一、教材简析与教材处理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的量》选自必修1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是mol 。

他是高中阶段重要理论部分的内容之一,将贯穿今后学习的全过程,在化学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根据物质的量的概念,可以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许多在化学中有重要应用的基本概念。

因此,物质的量被广泛的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这些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技能和实验技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A 、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B 、通过联系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 (2)能力与方法目标通过体验“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该你那的形成过程,学会运用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

B 、养成自然学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A 、在“物质的量”教学中,隐含着这种思想:粒子集合粒子 粒子,即把单个粒子的称量转化为粒子集合的称量,从而间接地求出单个粒子的质量。

以“称量一粒米”为背景,建立微观与宏观的联系,设制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

具体思路:B 、物质的量对学生来说是个全然陌生的概念,以旧的物理量引入,进入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命题网络。

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旧的知识体系中形成新的概念。

培养学生学习概念的能力。

三、主要教学程序设计情景1 物质的量的引入(1)问题的重视和注意。

并利用学生原有的有关知识结构与观念,理解摩尔是宏观与微观粒子的联系桥梁。

概念在以前都以学过,必然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这些新的物质量、新的单位对他们来讲也就不是那么难以理解、难以接受。

物质的量教案 (4)

物质的量教案 (4)

物质的量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2.掌握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和符号;3.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4.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整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和符号•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2. 教学难点•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PPT、实验器材、实验数据表格等;•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PPT,通过提问或讲解,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质的量。

2. 概念讲解(10分钟)2.1 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用来表示物质中含有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mol),符号为n。

•1摩尔表示物质中含有的基本粒子的数量,与物质的质量和化学反应有关。

2.2 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和符号•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是摩尔(mol),符号为n。

•1摩尔等于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克)与该物质的摩尔质量之比。

•摩尔质量是指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3. 计算练习(15分钟)教师通过教材上的例题引导学生进行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包括摩尔质量的计算、物质的量计算等。

4. 实验操作(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测量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并记录实验数据到表格中。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包括容量瓶、移液管、称量器等;2.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物质,加入容量瓶中,并用适量的溶剂溶解;3.配制溶液的体积至容量瓶刻度线处;4.将溶液均匀搅拌,使溶质充分溶解;5.用移液管吸取一定体积的溶液,经过称量器称量溶液的质量;6.根据所测得的质量和溶液的密度,计算出溶液中的物质的量。

5. 实验数据处理(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溶液中物质的量,并填写到表格中。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让学生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原因。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相关单位;
2. 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物质的量计算;
4. 培养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物质的量的概念: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子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
2.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摩尔的概念、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化学方程式与物质的量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引出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2. 概念解释(10分钟)
解释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子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的概念,并介绍物质的量的计算
方法。

3. 实例演练(15分钟)
通过具体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实例演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 讨论与分组练习(15分钟)
分组讨论物质的量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如溶液的浓度计算、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等,并
进行练习。

5. 实践操作(15分钟)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6.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物质的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四、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物质的量的知识;
2. 思考物质的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做简单调研。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讨论,学生增强了对物质的量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下节课可继续拓展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并引入相关的计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含义及单位.2.理解物质的量的基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3.能进行物质的质量、微粒数目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
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1.阿伏加德罗常数
(1)概念:□010.012_kg_C­12中所含的原子数目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用□02N A表示,N A
□036.02×1023mol-1.
(2)单位:□04mol-1.
2.物质的量
(1)概念:用□050.012_kg_C­12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作为标准来衡量其他微粒集体所含微粒
□06n表示.
(2)应用范围:□07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或一些特定组合.
(3)意义:把物质的□08宏观量和□09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
3.物质的量的单位
□10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11摩,符号:□12mol,1摩尔任何微粒都含有□13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4.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微粒数目(N)之间的关系□14n=N
N
A .
二、摩尔质量
1.概念:□01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02M表示.单位:□03g·mol-1或kg·mol -1.
2.与物质的量的关系:□04n=m M .
3.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以□05g·mol-1为单位时,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微粒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1.摩尔质量与物质的质量相同吗?
提示:不相同,①单位不同,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或kg·mol-1,而物质质量的单位是g或kg.
②对于给定的物质,其摩尔质量的数值是固定不变的,而物质质量的数值是任意的.
2.“摩尔质量等于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这一说法对吗?
提示:说法错误,应当说:当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1”时,其数值等于该微粒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一、物质的量和摩尔的含义
1.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和长度、时间、质量等一样,它们都是基本物理量,“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概念,不得减删或增添任何字,如不能说成“物质量”“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数量”或“物质的其他量”等.
2.摩尔
(1)摩尔度量的对象
摩尔和米、秒、千克等一样,它们都是基本物理量的单位.摩尔度量的对象是微观粒子,而这里的微观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这个基本单元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中子、质子等单一微粒,也可以是这些微粒的特定组合.
(2)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物质微粒的名称或符号或化学式的特定组合.
表示1摩尔氢分子,1 mol H+表示1摩尔氢例如:1 mol H表示1摩尔氢原子,1 mol H
2
离子.但如果说“1 mol氢”这种说法指代不明,不清楚是氢原子、氢分子还是氢离子,因为“氢”是元素名称,不是微粒名称,也不是微粒的符号或化学式.
特别提醒
在使用摩尔时,对于微粒的特定组合可以不限于整数,可以是分数,也可以根据化学反应的需要将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单元再分割或再组合成分数或倍数.
[练习与实践]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相同质量的H
2和Cl
2
相比,H
2
的分子数多
B.0.5 mol氢的质量是0.5 g
C.摩尔是用来衡量微观粒子多少的一种物理量
D.1 mol H
2SO
4
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6.02×1023
答案 A
解析由于H
2的摩尔质量比Cl
2
的摩尔质量小,对于相同质量的H
2
和Cl
2
,H
2
的物质的量
大,则所含的H
2
的分子数就多,A正确;由于氢为元素名称,未指明是氢原子、氢分子还是氢离子,所以质量无法求算,B错误;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一种物理量,C错误,由于
1 mol H
2SO
4
中含有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则1 mol
H 2SO
4
中含有氢原子数为2 mol×6.02×1023 mol-1=1.204×1024,D错误.
2.(1)0.5 mol H
2
中的分子数是________;
(2)1 mol NaCl中的Cl-数是________;
(3)1 mol H
2
SO
4
中的氧原子数是________;
(4)1.204×10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5)9.03×1023个铁原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答案(1)3.01×1023(2)6.02×1023
(3)2.408×1024(4)2 mol (5)1.5 mol
3.(1)9.8 g H
2
SO
4
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2)5.3 g Na
2
CO
3
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3)0.2 mol CaCO
3
的质量是________;
(4)2.0 mol H
2
O的质量是________.
答案(1)0.1 mol (2)0.05 mol (3)20 g (4)36 g
二、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微粒个数之间的关系
特别提醒
1N A的数值是固定不变的.
2对于确定的物质,M的数值是固定不变的;在m、n和N中,已知任意一项即可求另外两项.
[练习与实践]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可理解为物质的质量
B.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粒子数目
C.物质的量是度量物质所含微观粒子多少的一个物理量D.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只适用于分子、原子和离子答案 C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物理量之一
B.摩尔表示物质的量
C.1 mol任何物质都约含有6.02×1023个原子
D.1 mol O
2
中约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
答案 D
6.已知S、SO
2、SO
3
三种物质的质量之比为2∶4∶5时,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0∶5∶4B.5∶4∶2 C.2∶4∶5 D.1∶1∶1答案 D
解析已知硫的摩尔质量为32 g·mol-1,SO
2的摩尔质量为64 g·mol-1,SO
3
的摩尔质量
为80 g·mol-1,根据它们的质量之比可求出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即
n(S)∶n(SO
2)∶n(SO3)=
2 g
32 g·mol-1

4 g
64 g·mol-1

5 g
80 g·mol-1
=1∶1∶1.
本课小结
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mol.
2.使用物质的量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
3.0.012 kg C­12中所含的原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 A表示,其近似值为6.02×1023,单位为mol-1,前者常用于判断,后者常用于计算.
4.n、N、N A、m、M之间的计算公式:N
N
A
=n=
m
M
.
5.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当以g·mol-1为单位时,数值上与该粒子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