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西方地缘政治学说及评价

合集下载

1103西方地缘政治学G

1103西方地缘政治学G

地缘政治学依据各种地理要素,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及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它把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人口、民族、资源、经济实力、战略军备等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对外政治决策的一个基本因素。此种观点也被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吸收。
地图:民族、经济与地形…
1、地缘政治学及其研究内容
思考:学术思想如此发展,阅读重要吗?
快速浏览!
16C法国的博丹明确指出,气候和地理等自然条件与国家政体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地理环境决定着人民和国家的特性。18C法国的孟德斯鸠把自然条件与一个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经济生活等等结合起来,认为:气候与土壤等环境因素决定了法律、风俗、宗教、勇敢与懦弱…他被认为是“地理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下页:克伦提出“地缘政治学”概念
1938、1948中国地缘战略区位形势
日本核电站分布图
2、地缘政治学的产生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赫卡托斯开始从欧、亚、非洲大格局考察希腊政治。前5世纪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分析了希腊城邦自然条件对其社会政治生活的不同影响。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研究了人口、面积、位置、气候等对城邦发展的影响。前1世纪古罗马地理学家斯特拉博把整个地球分成若干块,研究地理对政治的影响…
麦金德(Maekinder,1861-1947)
“谁统治了东欧,谁就统治了大陆腹地;谁统治了大陆腹地,谁就统治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世界”。
“大陆心脏”说(1904年)
斯派克曼的“边缘地带说”图示
3、斯派克曼的“边缘地带”说(1941)
梅尼克“边缘地带说”图示
太 平 洋
下页:2、政治地理学的研究范围
二、有关海权、陆权、空权的四种理论
1、马汉的“海洋中心”说(1890)2、麦金德的“大陆心脏”说(1904)3、斯派克曼的“边缘地带”说(1941) 4、空权论(1921)

地缘政治学总结

地缘政治学总结

一、地缘政治学释义(一)地缘政治学(Geopolitics)的早期源流1.亚里士多德认为,最好的城邦其人口和土地面积都应该适中,理想国家应该有一个理想的地理位置,它必须处于温带,从军事角度考虑,它应该是敌军难以进入而居民却容易外出的。

2.文艺复兴之后,法国的博丹指出,气候和地理等自然条件与国家政体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

孟德斯鸠把自然条件与一个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经济生活等等结合起来,称之为“法的精神”,并以此作为他的政治学研究的主题。

为此,孟德斯鸠被认为是“地理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二)地缘政治学的创立1.地缘政治学的创始人是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1897年,拉采尔出版了《地理政治学》一书,提出了地缘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框架—虽然他自己尚未使用“地缘政治学”一词。

明确地把国家与其自然环境的关系作为这本著作的主题。

他认为国家乃是一个空间性的有机体,因而,与自然界的所有有机体一样,它必然地具有必须适应于它所生存的环境的一面,又必须具有不断生长发育,在激烈的竞争当中求得自己的生存的一面。

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成就,也就相应的具有两个方面的标准:第一,看它是否能够成功地适应它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第二,作为一个“空间有机体”,看它是否能够通过不断的领土扩张而增强自身的力量。

“生存空间论”2.瑞典人契伦于1901年出版了《国家有机体》一书,就是在这本书中,他首创了“地缘政治学”这一术语。

他建立一种全新的国家理论—国家的有机体论。

契伦提出了有关国家的5个重要的变量:地缘政治,经济政治,人口政治,社会政治和法律政治。

In brief:把国家作为一个地理有机体来认识和研究的科学。

二、地缘政治论的不同理论景观(一)马汉与海权论1.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战略家和航海史学家。

1890年发表《1660-1783年间海权对历史的影响》,系统提出了海权理论。

分析国家的力量时首先应重视海洋。

因为地球上有75%的面积被广大的水域占据,陆地面积仅占25%。

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学
2.制空权的获得是取胜的关键。“掌握制空权,能阻止敌人飞行,同时保持自己飞行”。夺取制空权一般通 过两个途径:①在空中与敌方空军交战而取胜;②摧毁敌方地面空军及其基地。
3.空战中进攻作战是最重要的。空中进攻的目标包括工商业设施、重要公私建筑、运输干线和交通枢纽以及 某些特定的居民区。
总的看来,杜黑的论点主要是围绕“制空权”这个中心主题展开的。事实证明,制空权的确是战争中一个非 常有力的手段,特别是在太空武器飞速发展的今天,杜黑的理论与核时代的战略在很多方面不谋而合。
亨廷顿还认为,冷战后将出现一个多极和多文化的国际体系,西方仅为其中之一。西方的文化价值不具普适 性,其影响力已呈下降趋势,因此西方文化缺乏同化、整合其他文化的力量。同时,非西方社会也将越来越伸张 自己的文化价值,拒绝西方强加给它们的文化价值。如果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硬要向全世界推销自己的价值观, 其结果将适得其反,将会激化矛盾,引起文明冲突。当然,亨氏宣扬他的观点,绝非反对西方文明的统治,他只 是善意地提醒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决策者们,不要被冷战的胜利冲昏头脑,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以免把 战线拉得过长,树敌过多,陷入被动境地。显然,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并没有摆脱冷战的思维方式,在冷战后西 方国家内部凝聚力下降的情况下,他企图树立起非西方文明作假想敌,以维护西方的内部团结和美国的霸权地位。 《文明的冲突》面世以来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不断恶化的巴以冲突、9.11事件、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特别 是9.11事件)似乎验证了亨氏理论,也使得亨廷顿“文明冲突论”再次引起广泛注意。
从以上介绍的几个定义中不难看出,地缘政治学实际上是地理和政治的结合体,故又称地理政治学。它把地 理因素(如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人口、民族、资源、经济实力及战略军备等)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对外政治决 策的一个基本因素;并依据这些地理因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成,分析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及有关国 家的政治行为。

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学

第一章时代的术语: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保尔·克拉维尔在199e4年写道:“地缘政治学是时髦的术语”,而意识形态则变为了“过时的术语”。

现在风向已变:二战以来在精神生活中经历数十年的实际禁锢后,地缘政治学复活了。

克拉维尔认为这一命运的转变缘于世界态势的变迁,因为冷战已趋于终结,国际舞台的新轮廓开始成型。

克拉维尔断言,伴随超级大国对抗的结束,东欧集团的崩溃已滋生了一种氛围,其中“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问题的反映显得更为重要”。

“地缘政治学”这一术语源于19世纪后期,一开始就引发了极大的争论。

原因就在于它主张介人国家政策的现实事务,因而导致了学界的特别关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地缘政治学在德国深深卷人了国家政策的制定之中,因而不可避免地涉足其领土扩展政策的合理化和计划的制定,以及使纳粹在欧洲居于统治地位的宣传合法化。

基于此,二战后的德国地缘政治学说,连同纳粹主义意识形态武库中的其他内容统统遭到唾弃:这必然会对这一主题的其他方面产生负面影响,此种境况殃及了整整一代人。

地缘政治学的复活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新地缘政治学”发端于美国和法国。

就前者而言,特别是与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密不可分,他将地缘政治学说引进其有关外交政策的论述中。

正是由于基辛格的认可,地缘政治学,连同其形容词“地缘政治的”,很快进人了美国已确立的政治和国际关系词汇中;在法国,大约也是在同一时期,地缘政治学由拉考斯特领导的一支新的政治地理学派予以了重新介绍,这集中反映在《希罗多德杂志》中,而也正是当地缘政治学重新获得其学术资格后,才在法国进人了一般的政治词汇中。

地缘政治学在这一特定时期复活的缘由可追溯为政治语义学和国际关系粘合过程中的某种不经意的创举。

从语义学上而言,它是一个表述了政治行为和这种行为产生的地球环境间的某种特殊关系的术语。

我们或许可以像伏尔泰对上帝进行臆断一样作出这种推断,如若20世纪70年代没有地缘政治学,似乎有必要发明一个或找到一个与之极为类似的东西。

地缘政治学知识点

地缘政治学知识点

地缘政治学知识点地缘政治学作为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各国之间在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在地缘政治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重点介绍几个常见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缘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一、地缘政治学概念和历史发展地缘政治学是一门研究国家间地理环境对政治行为和国际关系的影响的学科。

其研究范围包括地理位置、资源分布、地缘环境等因素对国家政策制定和国际竞争的影响。

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以美国学者马克思·罗斯托的著作《地缘政治学》为代表,提出了"地理决定论"的思想,强调地缘政治因素对国家政策和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剧,地缘政治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成为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分支学科。

二、地缘政治学的基本理论1.海权与陆权:海权论和陆权论是地缘政治学中的两大基本理论。

海权理论认为海洋是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重要舞台,拥有海洋霸权对于国家的实力和声望至关重要;陆权理论则认为陆地资源和地理位置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安全同样重要,国家的实力可以通过扩张领土和控制地理要道来实现。

2.中心论和周边论:中心论强调国家核心地区的地缘政治重要性,主张国家应该保护和巩固核心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周边论则关注国家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影响,主张国家应该通过影响周边地区的政治局势来保障自身利益。

3.地缘政治竞争:地缘政治学强调各国在地理环境下的政治竞争和地缘冲突,国际关系不仅仅是意识形态和经济发展的竞争,更是地缘政治地位和战略利益的争夺。

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往往是制约国际关系稳定和和平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地缘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1.地缘政治格局分析:地缘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分析全球和地区范围内的地缘政治格局,揭示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缘政治力量对比,为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

2.地缘政治风险评估: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评估各种地缘政治风险对国际关系和国家发展的影响,包括地缘政治因素对全球化、金融市场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学
一、德国地缘政治学派
(一)拉策尔(地缘政治的鼻祖)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斯宾塞——社会达尔文主义
人文地理学的分支——政治地理学)
拉策尔的主要观点:
国家观同西方传统的“契约”国家观不同,与土地相联系——一群人+土地=国家。

一群人是“集合体”,土地是国家的“属性”
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看,国家有机体理论——运动规律——土地为人提供能量——生存空间(拉策尔未明确提出)——边疆能动——强权、现实主义、丛林法则
拉策尔国家生存的7条法则——空间、位置
人口、商业、交通、弱小势力、边界(国家实力的衡量)
完全的地理决定论
(二)契伦(《作为有机体的国家》)
地缘政治学概念的提出与独立学科研究体系的创建
国家空间属性发展规律的研究
国家有机体说:自然属性:空间、位置
政权属性:法律、文化
实现有机统一,是对拉策尔理论的发展
国家行为体分析体系,“地缘”贯穿其中。

地理环境、人口(民族精神)、政府、社会(均衡发展)、经济(自给自足)。

浅谈地缘政治学

浅谈地缘政治学

浅谈地缘政治学姓名:关秀玉学号:2012511153年级:2012级地理科学摘要:地缘政治学从现实角度来理解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术语,因此我主要从地理与政治、政治地理学与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与地缘政治学三个视角阐述了地缘政治学的不同内涵。

根据国内外有关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学术资料,把地缘政治学的理论演变归纳为五个时间段,并对每个时间段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介绍、梳理和评价,有助于人们较系统地认识该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地缘政治学地理学政治地理一、地缘政治学的涵义界定地缘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地理学中创立较早、影响较大的核心理论。

它历经兴衰,至今仍通行于西方世界,成为各国制定国防和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

"地缘政治学"一词最早由瑞典政治地理学家哲伦(1864- 1922)在所著《论国家》(1917)一书中提出。

他将地缘政治学定义为"把国家作为地理的有机体或一个空间现象来认识的科学",着重研究国家形成、发展和衰亡的规律。

地缘政治学是地理和政治的结合体,又称为地理政治学。

它关注地理学对国际政治的特征、历史、结构,尤其是与他国关系的影响,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对外政治决策的一个基本因素,并依据这些地理因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成,分析预测世界或者地区范围内的战略形势以及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地缘政治学涵义的理解,我把地缘政治学归纳为以下三个视角:1.政治与地理英国学者奥沙利文(Patrick O‟Sullivan)强调地理因素对政治的影响,他认为,各国之间冲突的基本量度是地理性的,geopolitics“研究的是权力的行使者之间的地理关系,他们或是国家的统治者或是跨国集团的领导人”。

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这种观点为国际关系理论所吸收,对国家的政治决策有相当的影响。

强调地理因素对政治的影响是国内外学者的主流观点,地缘政治学是地理环境与人类政治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地理的政治化和政治的地理化过程,它突出了地理或地理空间因素对政治活动的影响。

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是一种探讨个人、组织或团体,因为空间分布等的地理因素,经营政治的手段及方法。

目前用于军事、外交等战略分析方面较多。

常常以地理因素为底,经济,社会,军事,外交,历史,政治等为面进行分析。

是西方国家制定国家政治、军事战略和对外政策的一种理论依据。

地缘政治学产生于19世纪末,1897年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在其《政治地理学》一书中,提出“国家有机体学说”。

发表了“生存空间论”一文,认为国家就象有机体一样有兴盛、衰亡的过程,国家的兴盛需要有广阔空间。

1917年瑞典政治地理学家R·谢伦接受了拉采尔的思想,首次提出了地缘政治学一词。

德国的K·豪斯霍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提出德国缺乏必要的生存空间和足够的自然资源,主张重新分配世界领土,而战争是解决生存空间的唯一途径等错误的地缘政治论点,为德国法西斯的扩张服务,遭到地理学界的摈弃,并因此使地缘政治学一度声名狼藉。

地缘政治学从其产生到现在形成主要的理论有:1890年美国海军理论家A·T·马汉,在其《海权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中提出的“制海权”理论,他认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为世界强国;而控制海洋的关键在于对世界重要海道和海峡的控制。

1914年英国地理学家H·J·麦金德提出的“大陆心脏说”,认为谁控制东欧,谁就能统治亚欧大陆心脏,谁控制亚欧大陆地带,谁就能统治世界岛,从而主宰世界。

被称之为“陆权派”,代表作是《历史的地理枢纽》。

40年代,美国国际关系学者斯皮克曼又提出了“边缘地带说”,成为“陆权论”的又一派理论。

50年代,美国战略学家,A·塞维尔斯基根据北极地区处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空军日益重要的作用,提出了“制空权”的理论,70年代和80年代,美国地理学家S·B·科恩提出了地缘政治战略区模型。

凡此种种地缘政治观点,都过分突出地理环境中这一部分或某一地区的重要性,并夸大为控制了某一地区就能支配全球,进而要采取相应的战略以达到他们国家称霸世界的企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Ⅱ、 海权的发展属外线作战,以攻击为主要任务,陆 权则以防御为主;
马汉海权论的中心思想
Ⅲ、 有优势之海军,优良的海外基地、海港,才能与 敌人抗衡,发挥海权之力量;
Ⅳ、 丹麦的日德兰半岛与西兰岛控制北海与波罗的海 的航道咽喉;直布罗陀海峡紧扼大西洋与地中海的交通; 苏伊士运河为地中海与印度洋的海运衢道,若能掌握这 些战略要地,就可发挥以海制陆的优势;
“泛区”思想的影响
实际上是以大国列强为中心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设想。 这种泛区划分对于战前德、意、日轴心国的世界战略确 有一定影响。德国在1941年前的向东进占东欧,向西击 败法国,向南进入北非,其行为与泛区构想是一致的。 二战中,日本在东亚鼓吹的“大东亚共荣圈”亦是这种 泛区思想的体现。
个伟大的民族要是不扩展其领土就注定要毁灭的话,那么获取
领土的权利就能变成一种义务……德国要不就成为一个世界强
国,要不就没有德国”
豪斯浩弗《生存空间》理论的主要观点

“伟大的民族必须突破狭小的空间……,它必须突破他
过去由于被压制和肢解而形成的生存空间的限制。如果整个地
球不为最优秀的民族开放,那么这(指战争,作者注)是注定
代表人物:弗里德里希·拉采尔
拉采尔,(1844年- 1904年)德国地理学家,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倡导 者,曾任莱比锡等大学 教授。主要研究人文地 理,按自然条件或人文 现象的纲目系统论述地 理环境的决定性影响。 著有《政治地理学》等。
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说
①、国家是一个有空间性的有机体。具有生长、扩张 和衰亡的生命周期,空间是重要的组织力量,国家必 然要为保卫和扩大生存空间而斗争。
麦金德及其地缘政治理论
1、马汉的海权论思想; 2、麦金德的陆权论思想;
马汉的海权论思想
⑴、阿尔弗雷德·马汉; ⑵、马汉的海权论思想;
阿尔弗雷德·马汉
阿尔弗雷德·赛耶·马 汉(1840.9.271914.12.1)。马汉的思 想深受古希腊雅典海军 统帅地米斯托克利及政 治家伯里克利的影响, 主要著述有《海权对历 史的影响》,《海军战 略》等。
政治地理学的概念
一般认为地理政治学乃 是对地理与政治的关系 的研究,尤其侧重于对 地理差异所导致的政治 差异的比较研究。
西方地理政治学的发展
⑴、古希腊时期; ⑵、文艺复兴时期;
古希腊时期
①、修昔底德关于阿提卡兴起的论述; ②、亚里士多德关于理想城邦的构想;
修昔底德关于阿提卡兴起的论述
要发生的事。”
“泛区”思想
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以前,豪斯浩弗所划分出的世界泛 区有四个。(1)泛美区:南、北美洲联合,以美国为 主导;(2)泛亚区:从东北亚、东南亚至澳大利亚实 现联合,以日本为主导;(3)泛欧区:使欧洲与非洲 统一,以德国为主导;(4)泛俄区:以苏联的领土加 西南亚及印度,以苏联为主导。
②、斗争是国家生活的根本保证。国家为了生存和强 大必然要扩展其领土,世界性强国必须占有足够数量 的土地,尤其是战略要地。
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说
③、国家生长遵循七个法则:A、国家的空间随人口的 膨胀二生长,人口增长是国家扩张领土的一个强有力 因素;B、国家领土应随其他方面,诸如商业和交通的 发展而扩张;C、国家通过并入较小的领土单元而生长; D、边界是国家的边缘器官,是国家实力的显示器;E、 国家在扩张领土的过程中往往寻求最富有政治价值的 土地;F、一国领土扩张的动力来自其他更发达的国家; G、领土扩张的趋势是在转换过程中发展和增长的。
政府提出海军扩充计划时,马汉的理论成了最强力的辩
护理由。
法国:
法国很重视马汉对于法国海军政策的批评,并且称赞其 思想具有真正的创造性。
德国:
德皇威廉二世及海军部长铁毕兹亦深受马汉影响,致力 发展海军,但德国却忽略了马氏的一项重要训条:「一 个国家无法同时发展陆权与海权」,导致德国陆军反而
其次,包括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大陆块被麦金德称为 “世界岛”;
“大陆心脏学说”
1919年
评价
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就是以它为蓝本展开的,给世界带 来了灾祸 ;
在全球的地理视角下分析政治问题,这在以前是没有的;
对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 德国是准备与日本在中
之前麦金德的地缘政治
“大陆心脏学说”(191麦金德发表《民主的理 想与现实》一书。麦金 德在这部书中进一步阐 发了他“大陆心脏学 说”,并且提出了一些 新的概念。
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
首先,“枢纽地”的地理范围被进一步扩大了,囊括了 东欧和西伯利亚,麦金德之为“心脏地带” ;
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和素质对海权 均为重要基础,海权国 家不仅应有相当数量的 从事航业人口,而其中 直接参加海洋生活的人 数更应站相当高度的比 例。国家的平时航海事 业(包括航运和贸易) 足以决定其海军在战争 中的持久力。
马汉海权论的中心思想
Ⅰ、马汉引证英国在拿破仑时代的战争中获得海上霸权 的事实,来证明欲发展海权必须以强大的海军控制海洋, 以掌握制海权:
理想国家还要有一个理想的地理位置,它必须处于温带。 因为,寒冷地区的人民“一般精神充足,富于热 情,……但大都细于技巧而缺少理解;……所以政治方 面的功业总是无足称道。亚细亚的人民多擅长技巧,深 于理解,但精神卑弱,热情不足;因此,他们常常屈从 于人而为臣民,甚至沦为奴隶。唯独希腊各种姓,在地 理位置上既处于两大陆之间,其秉性也兼有了两者的品 质。他们既具热情,也有理智;精神健旺,所以能永保 自由,对于政治也得到高度的发展” 。
1、战后德国地缘政治学的发端;
2、豪斯浩弗与德国地缘政治学;
3、评价;
战后德国地缘政治学的发端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败以及战后国际社会对德 国的惩治使得德国人普遍具有一种痛苦和屈辱的心理;
鼓吹“种族和领土”的扩张习性源于其中心的地理位置 和东西缺乏边疆障碍的处境;
长期与军事事务融合在一起的德国政治哲学,是影响德 国地缘政治学的重要思想源泉;
豪斯浩弗与德国地缘政治学
⑴、卡尔·豪斯浩弗; ⑵、豪斯浩弗的地缘政治学思想;
卡尔·豪斯浩弗
豪斯浩弗1908—1911年任德国驻日本大使馆武官,并开始研究 太平洋地区政治地理。1913年豪氏以一篇关于太平洋政治地理 的论文获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以后便在慕尼黑大学开设地缘 政治学和军事地理学,并创办地缘政治研究所,主办《地缘政 治》杂志,为德国在一战以后制定内外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并
地缘政治学的产生
⑴、地缘政治学产生的背景; ⑵、代表人物:弗里德里希·拉采尔;
地缘政治学产生的背景
①、自近代以来科技革命所带来的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展、 人类交往范围的扩大以及随之而来的国际联系和国际冲 突在规模和程度方面的急速增加,为地缘政治学的产生 提供了现实基础;
②、哲学、历史学、自然吏学以及地理学的发展,则地 缘政治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上的基础;
麦金德的陆权论思想
①、提出背景; ②、麦金德的陆权论思想;
麦金德的陆权论思想
Ⅰ、提出; Ⅱ、麦金德的陆权论思想的发展; Ⅲ、评价;
提出
1904年,麦金德在英 国的《地理学月刊》上 发表《历史中的地理学 枢纽》一文,首次系统 阐述了他的地缘政治学 论。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 战结束之后不久,麦金 德发表《民主的理想与 现实》一书,麦金德在 这部书中进一步阐发了 他“大陆心脏学说”。
受经费影响而减低其战力。
麦金德的陆权论思想
⑴、哈尔福德·麦金德; ⑵、麦金德的陆权论思想;
哈尔福德·麦金德
麦金德(1861.2.15— 1947.3.6),英国地理学 家与地缘政治家,提出 陆心说,首次以全球战略 观念分析世界政治力量, 对英国大学地理教育的 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著 有《历史的地理枢纽》、 《民主的理想和现实》 等.
第一章 西方地缘政治学说及评价
西方地缘政治学说及评价
一、从政治地理学到地缘政治学; 二、麦金德及其地缘政治理论; 三、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地缘政治理论与纳粹政权
的地缘政治政策; 四、战后西方地缘政治学的发展与演变; 五、对西方地缘政治学的评价;
从政治地理学到地缘政治学
1、政治地理学的概念; 2、西方地理政治学的发展; 3、地缘政治学的产生;
东或者中亚会师,然后
理论的目的是要提醒大
扼杀苏联,控制亚欧大
英帝国它的霸权地位正
陆,进而控制世界的。
在受到威胁的话,那么
战后他经过修正的理论
则是试图要为世界和平
提供一种地理学上的保
证,为凡尔赛的谈判者
们提供一种思维的框架。
围堵苏联
围堵中国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地缘政治理论 与纳粹政权的地缘政治政策
马汉的海权论思想
①、影响一国海权的相关因素; ②、马汉海权论的中心思想; ③、影响;
影响一国海权的相关因素
位置 地形 国土之大小 人口数量 国民性 政府的政策
位置
最理想的位置是居中央 位置的岛屿,靠近主要 的贸易通道上,有良好 的港口和海军基地。
地形
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可 能使人民安土重迁,不 愿投身海洋,如法国。
豪斯浩弗的地缘政治学思想
①、生存空间理论; ②、“泛区”思想;
豪斯浩弗《生存空间》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们规定着并且改变着国家的疆界,一个国家成功
地获得了过多数量的领上这一事实并不能构成它永久占有这些
领土的更高的保证。充其量它只不过证明了征服者的强大和被
征服者的软弱。而在这种情况下,强权即是真理……如果说一
使得拉采尔、马汉、麦金德等人的理论在德国广泛流传开来。
豪斯浩弗
豪斯浩弗的论著颇多,其中代表性的著作有《日本帝国及 其地理演化》(1912年)、《太平洋的地缘政治》(1924年)、 《今日世界政治》等,其代表性理论为“生存空间学说”。 这一学说赤裸裸地宣扬对外扩张,对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 大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