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乙醇

1. 卤代烃(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

(1)水解反应

(2)消去反应

2. 乙醇:

(1)组成与结构

(2)物理性质

a. 色、态、味:通常情况下,无色液体,有特殊香味。

b. 溶解性:与水混溶,本身是常用的有机溶剂。

c. 杀菌、消毒:75%<体积分数,乙醇水溶液,可作医用酒精。(3)化学性质

a. 与活泼金属反应

b. 取代反应

c. 消去反应

d. 氧化反应

(此反应可视为以下两步:

(4)制备

a. 饮用酒:以淀粉为原料,在生物催化剂作用下转变为乙醇。【疑难解析】

例1. 如何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所需的条件

解析:

(1)碱性条件:因为反应的机理需OH-参与反应历程,也可以从碱可以和生成的HBr反应,从而推动反应进行来理解。

(2)条件差异:水解必须有水参与,醇的NaOH溶液自然不能水解,而只能消去。

例2. 如何从化学键的断裂理解乙醇的化学性质

解析:

从结构上看,乙醇分子中存在5种不同的化学键。其中②为非极性键。在反应中,表现为极性键断裂。

与活泼金属反应:⑤断裂

与HBr反应:④断裂

生成乙醚:一个乙醇分子断⑤,另一个乙醇分子断④

消去反应:①、④断裂

催化氧化:③、⑤断裂

【例题分析】

例1. 是否所有的醇都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和催化脱氢反应试举例说明。

解析:

分析反应的实质,归纳反应对醇的结构要求。

例2. 以溴乙烷为主要原料,如何合成1,1,2,2-四溴乙烷(其它试剂可任选)写出各步化学方程式。

解析:

生成1,1,2,2-四溴乙烷有两种途径:(1)CH≡CH和Br2加成;(2)CH3CH3和Br2取代,由于取代反应不好控制,生成的是多种取代产物的混合物,故选择(1)。

要生成CH≡CH,必须采用消去的反应,如果从饱和卤代烃开始应进行两步消去,故应先生成1,2-二溴乙烷。同理不难逆推得结果:

例3. 甲醇和乙醇的混合物与浓H2SO4共热可生成的有机物最多有()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解析:

分类:

在浓H2SO4加热条件下生成有机物,对醇而言,反应有两种:

共4种,选C。

【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

1. 物质的量相同的下列有机物,充分燃烧耗氧量最大的是()

A. C H

22 B. C H O

26 C.

C H

46 D.

C H

24

2. 饱和一元醇的通式是()

A. C H O

n n

2 B. C H O

n n

21

+ C.

C H O

n n

22

- D.

C H O

n n

22

+

3. 下列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A. 甲烷和乙烯

B. 甲醇和乙二醇

C. 甲醚和乙醇

D. 甲醇和乙醇

4. 严禁用工业酒精配制饮用酒,是因为其中含有()

A. 甘油

B. 乙醇

C. 乙酸

D. 甲醇

5. 下列物质的一氯代物中,有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CH CH 33

B. CH C CH CH CH 333

3

——|

|

C.

CH 3

CH 3

D.

6. 乙醇分子内脱水的反应属于( ) A. 消去反应

B. 取代反应

C. 加成反应

D. 加聚反

7. 在实验室常加热酒精和浓H SO 24的混合液制取乙烯,其中浓H SO 24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 A. 催化

B. 脱水

C. 氧化

D. 还原

8. 乙醇在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消去反应、分子间脱水反应、置换反应时,没有涉及的化学键是( ) A. C —H 键

B. C —C 键

C. C —O 键

D. O —H 键

9. 可用于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的试剂是( ) A. 无水CuSO 4

B. 生石灰

C. 金属钠

D. 胆矾

10. 将一定量的饱和一元醇分成两等份,将其中一份完全燃烧,消耗28.8g 氧气,在另一份中加入过量金属钠,产生2.24L (标况)H 2,则该醇是( ) A. 甲醇

B. 乙醇

C. 丙醇

D. 丁醇

二. 填空题。

11. 已知甲烷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此外,在碳原子数不大于10的烷烃分子中,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的还有三种,这三种烷烃的结构简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A 是饱和一元醇,B 是饱和二元醇,两者分子中碳原子个数相等且都小于4,在37.4g A 和B 的混合液中,加入足量的金属钠,充分反应后,在标况下放出11.2L H 2,则A 、B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已知

R Cl H O R OH HCl NaOH

——+?→??+2,试以乙醇、硫酸、食盐和二氧化锰为主要原料合成二氧六醚:O

CH CH CH CH O 2222

--

,写出各步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 1. C 2. D 3. D 4. D 5.

C

6. A

7. AB

8. B

9. A

10. C

二. 填空题。

11. CH CH CH C CH CH CH CH C CH CH C CH CH CH 33333333333

3

,——,———|||||

|

12. CH CH OH CH OH CH OH CH CH CH OH CH CH OH CH OH

322232232------,;,||

| 13. (1)NaCl H SO HCl NaHSO +→+244()浓

(2)422222HCl MnO MnCl Cl H O +?

→?+↑+?

(3)

CH CH OH CH CH H O H SO 3222224

170浓℃

?→???=+

(4)CH CH Cl Cl CH CH Cl 22222=+→--- (5)

Cl CH CH Cl H O HO CH CH OH HCl

NaOH ---+?→??---+2222222?

氧气的化学性质

读读写写记记:(二)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制取 1.实验室可以用加热和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生成能使带的木条的气体,化学方程式为,读作:基本反应类型为。2.实验室也可以用和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读作:基本反应类型为。其中二氧化锰是__________,反应前后______ 和__________不变,作用是。 3.硫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呈_____________,产生有气味气体,化学方程式为,读作:基本反应类型为。 4.碳在空气中燃烧时木炭发,碳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光,生成物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______的气体,化学方程式为,读作:基本反应类型为。 5.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基本化学方程式为,读作:,反应类型为。 6.铁在氧气燃烧中的现象是、、、,化学方程式为,读作:,基本反应类型为。集气瓶内放少量的水或细纱作用是。7.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化学方程式为,读作:,基本反应类型为。 8.铜在空气中加热可以观察到色的铜加热后变成色。化学方程式为,读作:,基本反应类型为。 9.氢气燃烧时火焰呈色,与空气混合时点燃可能会发生,所以点燃之前必须,化学方程式为,读作:基本反应类型为。10.工业制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利用氧气和氮气的________不同,分离得到氧气,该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1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_________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都不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例如,____________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的催化剂。 12.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范文2篇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范文2篇 A model essay on the teaching draft of the nat ure and use of oxygen in junior high school ch emistry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范文 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 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本教案根据幼儿园说课稿标准的要求 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 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范文 2、篇章2:《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初中九年级化学说课稿 篇章1: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范文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下面我从教学 理念,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流程五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 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化学作为一门学科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社会的发展促使化学不断的发展,化学的发展又推动着人类社会

前进的脚步。因而,要积极挖掘生活中的化学,让学生体会化学 与生产生活的关系,进而产生研究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 的主人。本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通过学生猜想、亲自动手实验、观察、最终得出结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亲身经历了知识的 发生过程,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培养。而且本节课通过多媒体 的辅助增大了课堂容量,整个教学过程以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 个性形成为目标。 二、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制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 章本册以至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 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也是通过实验验证气 体性质的开始,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教材分三部分: 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气的用途。这三部分应以 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尤其的它化学性质,因为物质的性质决定了 物质的用途。本节课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使 学生逐步学会掌握物质(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 为以后探索别的物质如氢气、二氧化碳等做铺垫,从而使学生掌 握认识物质性质的程序。 (二)教学目标:

化学中各元素性质

各元素性质 各元素性质 序号符 号 中 文 读 音 原子 量 外层电 子 常见 化合 价 分类英文名英文名音标其它 1H氢轻11s11、-1主/非/ 其 Hydrogen['haidr?d??n]最轻 2He氦害41s2主/非/ 稀 Helium['hi:li?m]最难液化 3Li锂里72s11主/碱Lithium['liθi?m]活泼 4Be铍皮92s22主/碱 土 Beryllium[be'rili?m]最轻碱土金属元素 5B硼朋10.82s2 2p13主/类Boron['b?:r?n]硬度仅次于金刚石的非金属元素 6C碳探122s2 2p22、4、 -4 主/非/ 其 Carbon['kɑ:b?n]硬度最高 7N氮蛋142s2 2p3-3 1 2 3 4 5 主/非/ 其 Nitrogen['naitr?d??n]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 素 8O氧养162s2 2p4-2、-1、2主 / 非 / 其 Oxygen['?ksid??n]地壳中最多 9F氟福192s2 2p5-1主 / 非 / 卤 Fluorine['flu?ri:n] 最活泼非金属,不能 被氧化 10Ne氖乃202s2 2p6主 / 非 / 稀 Neon['ni:?n] 稀有 气体 11Na钠那233s11主Sodium['s?udi?m]活泼

/碱 12Mg镁每243s22主 / 碱 土 Magnesium[mæɡ'ni:zi?m] 轻金 属之 一 13Al铝吕273s2 3p13主 / 金 / 其 Aluminum[,ælju'minj?m] 地壳 里含 量最 多的 金属 14Si硅归283s2 3p24主 / 类 Silicon['silik?n] 地壳 中含 量仅 次于 氧 15P磷林313s2 3p3-3、3、5主 / 非 / 其 Phosphorus['f?sf?r?s] 白磷 有剧 毒 16S硫留323s2 3p4-2、4、6主 / 非 / 其 Sulfur['s?lf?] 质地 柔 软, 轻。 与氧 气燃 烧形 成有 毒的 二氧 化硫 17Cl氯绿35.53s2 3p5-1、1、3、 5、7 主 / 非 / 卤 Chlorine['kl?:ri:n] 有毒 活泼

氧气的化学性质教案

氧气的化学性质教案 【篇一: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化学课件教学设计 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班级:10级化学(2)班制作人:卓凤炎学号:105703010065 座位号:34 课题二氧气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氧气是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课程内容切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教学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学习“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知道空气中氧气约占21% 是能够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中也已知道氧气是人类、动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气体。除此之外“氧气还是一种怎样的气体”正是学生心中的疑问是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氧气的心理需求和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2)、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时学习内容分为“认识氧气的性质”和“氧气的用途”两部分其中“认识氧气的性质”又分为“氧气的物理性质”和“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与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了解氧气在生活与学习中的作用,学会用正确的知识,对待氧气在生活与学习中的用途; ②通过氧气与各种物质反应的实验,根据实验总结规律,懂得一从而认识规律,掌握规律,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造福人类。【教学重点】 围绕课题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由此学习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定义和含义。【教学难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与定义。 3、通过观察生活学习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主要是指氧气具有助燃性或氧化性,还有能支持呼吸.即它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与非金属、金属、化合物等多种特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剧烈程度因条件不同而异,可表现为缓慢氧化、燃烧或爆炸等,但在反应中都放出大量的热.具体情况如下: 1.氧气与非金属反应, 例如: (1)木炭在氧气里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无气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但是,当氧气不充足时,会生成一氧化碳)(2)硫在氧气里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即二氧化硫); (3)红磷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的白烟(即五氧化二磷),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而白磷可以与空气中氧气的发生缓慢氧化,达到着火点(40℃)时,引起自燃, (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罩一干冷烧杯在火焰上会有水雾生成. 2Mg+O2→2MgO,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 3Fe+2O2→Fe3O4,红热的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2Cu+O2→2CuO,加热后亮红色的铜丝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物质。 2.氧气与金属反应, 例如: (1)镁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即氧化镁); (2)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即四氧化三铁); (3)铜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加热,会逐渐变成黑色的固体(氧化铜). (炭+氧气→二氧化碳)C+O2→CO2,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S+O2→SO2,发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P+5O2→2P2O5,剧烈燃烧,发出明亮光辉,放出热量,生成白烟。 3.氧气与化合物反应, 例如:

元素周期律(化学性质)

元素周期律 物质熔、沸点高低的判断 1.根据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的状态。一般熔、沸点:固>液>气, 如:碘单质>汞>CO 2 2.同一主族单质的熔点基本上是越向下金属熔点渐低;而非金属单质熔点、沸点渐高。 3.在原子晶体中和离子晶体中,子半径之和越小,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 如熔点:金刚石(C—C)>碳化硅(Si—C)>晶体硅(Si—Si)。 如熔点:KF>KCl>KBr>KI,CaO>KCl。 4.分子晶体中,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具有氢键的分子晶体,熔沸点反常地高,如:H2O>H2Te>H2Se>H2S)。 5.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物质的熔沸 点越高。如:CH 4<SiH 4 <GeH 4 <SnH 4 。 6.同分异构体:链烃及其衍生物的同分异构体随着支链增多,熔沸点降低。如: CH 3(CH 2 ) 3 CH 3 (正)>CH 3 CH 2 CH(CH 3 ) 2 (异)>(CH 3 ) 4 C(新)。 非金属性强弱判断 1.同周期中,由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越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越强;3.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4.与氢气化合的条件:条件要求越低,非金属性越强; 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以强制弱); 6.与同种物质反应,观察产物的化合价; 例:2Cu+S =Cu 2S Cu+Cl 2 =CuCl 2 所以,Cl的非金属性强于S。 金属性强弱判断 1.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同主族中,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越强,其元素的金属性也越强;3.依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4.常温下与水、酸反应的剧烈程度;越剧烈,金属性越强。 5.用电化学的方法,在原电池中为负极的金属性强; 6.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以及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以强制弱);7.金属阳离子得电子能力越强,金属性越弱。;

各元素物理化学性质

各元素物理化学性质 序号符 号 中 文 读音 原子 量 外层 电子 常见化 合价 分类英文名英文名音标其它 1 H 氢轻 1 1s1 1、-1 主/非 /其 Hydrogen ['haidr?d??n] 最轻 2 He 氦害 4 1s2 主/非 /稀 Helium ['hi:li?m] 最难液化 3 Li 锂里7 2s1 1 主/碱Lithium ['liθi?m] 活泼 4 Be 铍皮9 2s2 2 主/碱 土 Beryllium [be'rili?m] 最轻碱土金属元素 5 B 硼朋10.8 2s2 2p1 3 主/类Boron ['b?:r?n] 硬度仅次于金刚石 的非金属元素 6 C 碳探12 2s2 2p2 2、4、-4 主/非 /其 Carbon ['kɑ:b?n] 沸点最高 7 N 氮蛋14 2s2 2p3 -3 1 2 3 4 5 主/非 /其 Nitrogen ['naitr?d??n]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 元素 8 O 氧养16 2s2 2p4 -2、-1、2 主/非 /其 Oxygen ['?ksid??n] 地壳中最多 9 F 氟福19 2s2 2p5 -1 主/非 /卤 Fluorine ['flu?ri:n] 最活泼非金属,不能 被氧化 10 Ne 氖乃20 2s2 2p6 主/非 /稀 Neon ['ni:?n] 稀有气体 11 Na 钠那23 3s1 1 主/碱Sodium ['s?udi?m] 活泼 12 Mg 镁每24 3s2 2 主/碱 土 Magnesium [mæɡ'ni:zi?m] 轻金属之一 13 Al 铝吕27 3s2 3p1 3 主/金 /其 Aluminum [,ælju'minj?m] 地壳里含量最多的 金属 14 Si 硅归28 3s2 3p2 4 主/类Silicon ['silik?n] 地壳中含量仅次于 氧 15 P 磷林31 3s2 3p3 -3、3、5 主/非 /其 Phosphorus ['f?sf?r?s] 白磷有剧毒 16 s 硫留32 3s2 3p4 -2、4、6 主/非 /其 Sulfur ['s?lf?] 质地柔软,轻。与氧 气燃烧形成有毒的 二氧化硫 17 Cl 氯绿35.5 3s2 3p5 -1、1、3、 5、7 主/非 /卤 Chlorine ['kl?:ri:n] 有毒活泼 18 Ar 氩亚40 3s2 3p6 主/非 /稀 Argon ['ɑ:ɡ?n] 稀有气体,在空气中 含量最多的稀有气 体 19 K 钾假39 4s1 1 主/碱Potassium [p?'tæsj?m] 活泼,与空气或水接触发生反应,只能储存在煤油中 20 Ca 钙盖40 4s2 2 主/碱 土 Calcium ['kælsi?m] 骨骼主要组成成分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例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和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材采用实验事实→归纳的编写方法,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应金属的活泼程度;如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属不活泼。教材的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为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特意让学生补做镁条、铝片、铜片与氧气反应的实验;为节省时间,在做金属与酸的反应时把全班学生分为两部分,一半做

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一半做金属与稀硫酸反应。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化学丨常见化学元素的性质特征或结构特征

常见化学元素的性质特征或结构特征 一、氢元素 1.核外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原子; 2.没有中子的原子; 3.失去一个电子即为质子的原子; 4.得一个电子就与氦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 5.质量最轻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形成单质最难液化的元素; 6.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 7.形成的单质为相同条件下相对密度最小的元素; 8.形成的单质为最理想的气体燃料; 9.形成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二、氧元素 1.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4倍的原子; 2.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 3.得到两个电子就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 4.得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电子即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原子;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6.形成的单质是空气中第二多的元素; 7.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大气平流层中能吸收太阳光紫外线的元素; 8.能与氢元素形成三核10电子分子(H2O)的元素; 9.能与氢元素形成液态四核18电子分子(H2O2)的元素; 10.在所有化合物中,过氧化氢(H2O2)中含氧质量分数最高;

11.能与氢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或1:2型共价液态化合物的元素; 12.能与钠元素形成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的元素; 三、碳元素 1.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 2.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 3.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2/3的原子; 4.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5.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 6.能与硼、氮、硅等形成高熔点、高硬度材料的元素; 7.能与氢元素形成正四面体构型10电子分子(CH4)的元素; 8.能与氢元素形成直线型四核分子(C2H2)的元素; 9.能与氧元素形成直线型三核分子(CO2)的元素。 四、氮元素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形成蛋白质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3.能与氢元素形成三角锥形四核10电子分子(NH3)的元素; 4.形成的气态氢化物(NH3)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元素; 5.能与氢、氧三种元素形成酸、碱、盐的元素; 6.非金属性较强,但形成的单质常用作保护气的元素。 五、硫元素 1.最外层电子数是倒数第三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

金属的化学性质2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2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会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知道金属与盐反应的特点,会判断金属与盐的反应 二、学习重点:金属与盐的反应 三、自主学习过程 复习回顾 1、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铁在氧气中燃烧 (2)铜在空气中加热 (3)铁与稀盐酸反应 (4)铝与稀盐酸反应 2、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K (H) Au 说明:①金属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 ②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填“能”“不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学习任务一:探究金属与盐的反应 将锌片、铁丝、铜丝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硫酸铜、硝酸银、氯化钠溶液中,观察试验现象,并填写下表

根据现象可知:哪些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 ① ② ③ ④ ⑤ 小结: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是:① ② 相应练习: 下列物质间能否发生置换反应,能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1) Mg+HCl (2)Ag+HCl (3)Zn+Cu(NO 3)2 (4)Hg+MgSO 4 (5)Fe+HCl (6)K+MgSO 4 (7)Fe+HNO 3 (8)Mg+FeSO 4 (9)Cu+AgCl 学习任务二: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 金属 CuSO 4溶液 AgNO 3溶液 NaCl 溶液 锌 铁 铜

四、课堂小结: 五、达标练习、 1、据2003年7月13日《金陵晚报》题为“废气定影液中掏出银子”的文章报道,有人利用摄影店废气的定影液,每月可回收价值约20万元的银。其中一种回收方法的原理是:Fe+2AgNO3 =2Ag+Fe(NO3)2这个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用铜、锌合金制成的假元宝行骗的事情时有发生。下列方法中,不能检验真假元宝的是() A、放入盐酸中 B、监测其密度 C、加热 D、放入硫酸锌溶液中 3、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 A、Ag Cu Zn B、Cu Zn Fe C、Ag Zn Fe D、Ag Cu Fe 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验证铁、镁、铜的活动性顺序,应选取下列适宜的试剂组是() A、铁、镁、氯化铜溶液 B、铁、铜、硫酸镁溶液 C、铁、氯化镁溶液、硫酸铜溶液 D、铜、硫酸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 5、向盐酸与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介绍了氧气的物理性质,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认识到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说明了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物 质。 学情分析 做好演示实验是完成本课题教学目标的关键,同时引导学生认真有序观察、记录、对比实验是突破难点的重要一环;学生的障碍点是观察实验准确描述现象,写出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硫、磷、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4、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掌握用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化学美,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演示实验。 2、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 1、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体验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奥运圣火、海洋潜水、火箭发射等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观察,从色、创设情境动画场景引入展示一瓶氧气;请学激活学态、味等角度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导入新课生观察和分析一下,从中可以反应出生思维并归纳。 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板书: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过度:刚才我展示的那瓶无色气体, 指导学生观察,总结验氧方法。 是不是氧气?如何证明它是氧气呢? 板书: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一:探究硫在空气和氧气中1、观察到的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紫色的火焰,有刺激性气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现象 味的气体产生。讨论现象不同的原不同的原因。

化学元素的一些特殊性质

化学元素的一些特殊性质 高中化学 2011-05-02 19:55 一.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 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Ge。 ②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 ③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 ④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Ca。 ⑤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Ba。 ⑥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C。 ⑦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 ⑧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 ⑨短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P。 二.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C。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气态氢化物沸点最高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O。 ④最轻的单质的元素H ;最轻的金属单质的元素Li 。 ⑤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Br ;金属元素Hg 。 ⑥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Be、Al、Zn。

⑦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N;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S。 ⑧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S。 ⑨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Li、Na、F。 ⑩常见的能形成同素异形体的元素C、P、O、S。 ? (2011-04-30 20:09:45) ? (2011-04-30 20:04:35) ? (2011-04-29 09:58:50) ? (2011-04-07 17:33:15) ?(2011-04-06 17:32:47) ? (2011-04-06 16:00:54) ? (2011-04-05 19:26:15) ? (2011-04-04 12:10:35) ? (2011-03-21 10:57:34) ? (2010-05-26 20:21:19)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金属的活动性:Mg>Al>Fe, Cu>Au。 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 总结: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金属+酸→化合物+H2↑ ↓置换反应 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一般形式:A+BC →AC+B)。 置换反应的金属活动性要求是:以强换弱。 金属单质化合物溶液(可溶于水) 特例:⑴K+CuSO4≠K2SO4+Cu 2K+2H2O=2KOH+H2↑ 2KOH+CuSO4=Cu(OH)2↓+K2SO4 ⑵F e+2AgNO3=Fe(NO3)2+2Ag Fe+2AgCl(难溶)≠FeCl2+2Ag 总结:Fe>Cu>Ag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总结: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 来。 注意: 1.酸应用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等。不使用挥发性酸(如浓盐酸)制取氢气,因为挥发性 酸会使制得的气体不纯。 2.金属与酸的反应生成的盐必须溶于水,若生成的盐不溶于水,则生成的盐会附着在金属表面, 阻碍酸与金属继续反应。盐必须为可溶性盐,因为金属与盐的反应必须在溶液中进行。 3.钾、钙、钠等非常活泼的金属不能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使用: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只有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 换出来。 3.当溶液中含有多种离子时,活泼的金属总是先置换那些最不活泼的金属离子。 4.当多种金属与溶液反应时,总是更活泼的金属先与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几种金属单质的图片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逐渐减弱 K Ca N a M g A l Zn Fe Sn Pb (H)Cu H g A g Pt A u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一般性了解两套装 置的区别。 学习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和获得 第一课时: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课堂学习: 一、引入: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 [问题情景] 1.为什么各种生物在消耗氧气,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却能几乎保持恒定? 2.你已知道氧气的哪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有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学生交流] 同桌的同学间互相讨论与交流,然后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相关的整理:将学生所描述的有关性质列于黑板上) 二、师生互动: [教师引导]观察身边的空气,并阅读课本33—34页的部分内容。 [师生整理]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溶解性、密度(与空气比较)、三态变化 [问题情景] 大家知道,很多物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你知道是空气中的什么成分支持这些物质燃烧?请举例说明。 [实验演示] 少量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师生整理]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 [教师设疑] 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那么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木炭、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实验演示] 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师生整理]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 [教师设疑] 1.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吗? 2.铁丝在纯氧中又能否燃烧? [实验演示] 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学生整理] 将以上实验现象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进行整理,填入课本35页表格中。 [教师讲解] 物质与氧气所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高中化学元素的性质

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卤 族元素的性质及递变规律 卤族元素的性质及递变规律 (1)相似性: ①卤素原子最外层都有七个电子,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元素的稳定结构,因此卤素的负价均为-1价。氯、溴、碘的最高正价为+7价,有的还有+1、+3、+5价,其最高价氧化物及水化物的化学式通式分别为X2O7和HXO4(F除外) ②卤族元素的单质均为双原子分子(X2);均能与H2化合: H 2+X2=2HX;均能与水不同程度反应,其通式(除F2外)为:H2O+X2 HX+HXO;均能与碱溶液反应;Cl2、Br2、I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逐渐减小,但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大,相似相溶)。 (2)递变性: ①原子序数增大,原子的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 ②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从淡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紫黑色,状态从气→气→液→固,溶沸点逐渐升高;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与氢气化合由易到难,与水反应的程度逐渐减弱。 ③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④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⑤最高正价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减弱(氟没有含氧酸)。

元素的性质: 由于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使元素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碱金属元素的性质: (1)元素性质同:均为活泼金属元素,最高正价均为+1价异: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金属性依次增强 (2)单质性质同:均为强还原性(均与O2、X2等非金属反应,均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银白色,均具轻、软、易熔的特点异: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依次变易,还原性依次增强,密度趋向增大,熔沸点依次降低,硬度趋向减小 (3)化合物性质 同:氢氧化物都是强碱。过氧化物M2O2具有漂白性,均与水反应产生O2;异:氢氧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 注:①Li比煤油轻,故不能保存在煤油中,而封存在石蜡中。②Rb,Cs比水重,故与水反应时,应沉在水底。③与O2反应时,Li为 Li2O;Na可为Na2O,Na2O2;K,Rb,Cs的反应生成物更复杂。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学性质》测试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学性质》测试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平远中学 H = 1 C = 12 N = 14 O = 16 Na = 23 Al = 27 Cl = 35.5 K = 39 Ca = 40 Fe = 56 Cu = 64 第一卷(选择题,共57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9分。) 1、自然界里常见金属元素存在最多的是Al,其次是铁,接着是铜。然而人类冶炼金属获得成功最早的反而是含量 少的铜,含量最多的铝最迟冶炼出来,究其原因,合理的是()。 A.矿石在地下埋藏,铜矿最浅,容易开发,铝矿埋得深,难开发 B.铜矿颜色较深,易发现,铝矿颜色较浅,不易发现 C.铜矿较易还原,铝矿很难还原 D.以上说法是错误的 2、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1.2 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 A B. 标准壮况下,1.12 L氦气所含的原子数为0.1N A C. 1.8 g NH4+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 A D. 15.6 g Na2O2与过量CO2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4N A 3、用于飞机制造的材料应具备强度高、密度小、质地轻的特点。以波音747为例,机身每减轻1 kg,因油耗降低,一年可获利2000美元。下列材料中哪种可用于飞机制造业()。 A.Li-Al合金 B. 黄铜(Cu-Zn合金)C.Na-K合金 D. 生铁(Fe-C合金) 4、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和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A.钠的熔点较低B.钠的密度小于水C.钠的硬度较小D.钠的还原性强 5、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A.干冰灭火剂B.黄沙C.干粉灭火剂D.泡沫灭火剂 6、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a+、CO32-、SO42-、H+ B. K+、AlO2-、H+、Cl- C. Fe2+、K+、H+、NO3- D. Al3+、H+、NO3-、SO42- 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氧气的化学性质精品

【关键字】情况、条件、认识、需要、作用、支持、教育、转变 氧气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 氧气的化学性质主要是指氧气具有助燃性或氧化性,还有能支持呼吸.即它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与非金属、金属、化合物等多种特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剧烈程度因条件不同而异,可表现为缓慢氧化、燃烧或爆炸等,但在反应中都放出大量的热.具体情况如下: 中考化学学霸提分笔记,中考提分必备 ¥30 购买 1.氧气与非金属反应,例如:(1)木炭在氧气里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无气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但是,当氧气不充足时,会生成一氧化碳)(2)硫在氧气里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即二氧化硫);(3)红磷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的白烟(即五氧化二磷),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而白磷可以与空气中氧气的发生缓慢氧化,达到着火点(40℃)时,引起自燃,(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罩一干冷烧杯在火焰上会有水雾生成. 2.氧气与金属反应,例如:(1)镁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即氧化镁);(2)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即四氧化三铁);(3)铜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加热,会逐渐变成黑色的固体(氧化铜). 3.氧气与化合物反应,例如:(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2)甲烷(沼气)在氧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呈蓝色,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罩一干冷烧杯在火焰上还会有水雾生成.(3)酒精(乙醇)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罩一干冷烧杯在火焰上还会有水雾生成.(4)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燃烧发黄光,集气瓶的内壁有水珠出现,并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5)葡萄糖在酶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 4.呼吸作用是生物从自然界里吸入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实际上它是一种缓慢氧化. ? ? ?

铂系元素化学性质

铂系元素化学性质 2016-04-19 12:28来源:内江洛伯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研发部 铂系元素铂系元素包括钌、铑、钯、锇、铱、铂6 铂系元素。其中钌、铑、钯的密度约为12 g.cm-3,称为轻铂系金属;锇、铱、铂的密度约为22 g.cm-3金属称为重铂系金属。铂系元素在自然界几乎完全以单质状态存在,高度分散于各种矿石之中,并共生在一起。铂系元素都是稀有金属,它们在地壳中的含量都很小。铂系金属价格昂贵,它们和银、金被称为贵金属。 铂系金属的化学性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铂系金属对酸的化学稳定性比所有其它各族金属都高。钌和锇,铑和铱对酸的化学稳定性最高,不仅不溶于普通强酸,也不溶于王水中。例如: 3Pt+4HNO3+18HCl→3H2[PtCl6]+4NO+8H2O 钯和铂都能溶于王水,钯还能溶于浓硝酸和热硫酸中。例如: Pd+4HNO3→Pd(NO3)2+2NO2+2H2O 2、在有氧化剂存在时,铂系金属与碱一起熔融,都可以转变成可溶性的化合物。例如: Ru+2KOH+KClO3→ K2RuO4+KCl+H2O 3、铂系金属不和氮作用。室温下对空气、氧等非金属都是稳定的,不作用。高温下才能与氧、硫、磷、氟、氯等非金属作用,生成相应的化合物。室温下只有粉状的锇在空气中会慢慢地被氧化,生成挥发性的四氧化锇OsO4,OsO4的蒸气化,生成挥发性的四氧化锇OsO4,OsO4的蒸气没有颜色,对呼吸道有剧毒,尤其有害于眼睛,会造成暂时失明。 4、铂系金属都有一个特性,即很高的催化活性,金属细粉的催化活性尤其大。大多数铂系金属能吸收气体,特别是氢气。锇吸收氢气的能力最差,钯吸收氢气的能力最强。常温下,钯溶解氢的体积比为1700,在真空中常温下,钯溶解氢的体积比为1:700,在真空中把金属加热到373K,溶解的氢就完全放出。氢在把金属加热到373K,溶解的氢就完全放出。氢在铂中的溶解度很小,但铂溶解氧的本领比钯强,钯吸收氧的体积比为1:0.07,而铂溶解氧的体积钯吸收氧的体积比为1:

卤素元素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doc

卤素元素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 一、教学目标 (一)掌握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 (二)掌握卤素的歧化反应 (三)掌握次氯酸盐、氯酸盐强氧化性 (四)了解氯化氢HCl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五)了解卤素的鉴定及混合物分离方法 二、教学的方法及教学手段 讲解法,学生实验法,巡回指导法 三、教学重点 1、区别Cl 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 2、卤素的歧化反应 3、次氯酸盐、氯酸盐强氧化性 四、教学难点 区别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卤素的歧化反应;次氯酸盐、氯酸盐的强氧化性 五、实验原理 卤素系ⅦA族元素,包括氟、氯、溴、碘、砹,其价电子构型ns2np5,因此元素的氧化数通常是—1,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形成氧化数为+1、+3、+5、+7的化合物。卤素单质在化学性质上表现为强氧化性,其氧化性顺序为:F2 > Cl2 > Br2 > I2。所以,Br-能被Cl2氧化为Br2,在CCl4中呈棕黄色。I2能被Cl2、Br2氧化为I2,在CCl4中呈紫色。 卤素单质溶于水,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 X2 + H2O === HX + HXO 这就是卤素单质的歧化反应。卤素的歧化反应易在碱性溶液中进行,且反应产物随着温度和碱液浓度的不同而变化。 卤素的含氧酸有多种形式:HXO、HXO2、HXO3、HXO4。随着卤素氧化数的升高,

其热稳定性增大,酸性增强,氧化性减弱。如氯酸盐在中性溶液中没有明显的强氧化性,但在酸性介质中表现出强氧化性,其次序为:BrO3- > ClO3- > IO3-。次氯酸及其盐具有强氧化性。 HCl的还原性较弱,制备Cl2,必须使用氧化性强的KMnO4、MnO2来氧化Cl-。若使用MnO2,则需要加热才能使反应进行,且可控制反应的速度。 六、仪器与药品 试管及试管夹、量筒(1mL)、酒精灯、滴瓶(5mL)、试剂瓶(500mL)、烧杯(250mL) KBr、KCl、KI、CCl4、H2SO4(浓)、NaOH、NaClO、MnSO4、HCl (浓)、KClO3、AgNO3、溴水、品红、酒精、浓氨水、碘伏水、pH试纸、KI-淀粉试纸、醋酸铅试纸、蓝色石蕊试纸。 七、实验内容 (一)卤素单质的氧化性 ①取几滴KBr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氯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②取几滴KI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氯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③取几滴KI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溴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结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包括: 3、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Cl-、Br-、I-的还原性 ①往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KCl晶体,再加入0.5mL浓硫酸(浓硫酸不要沾到瓶口处),微热。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并用湿润的pH试纸检验试管放出的气体。 ②往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KBr晶体,再加入0.5mL浓硫酸(浓硫酸不要

(完整)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 镁、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2Mg+O 2 2MgO 4Al+3O 2=2Al 2O3 铝的抗腐蚀性能好的原因: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步氧化。 2. 铁、铜在常温下、干燥的环境中,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铁、铜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3Fe+2O2 Fe3O4 2Cu+O 2 2CuO 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置换反应】定义: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当铁单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物中的铁元素呈+2 价。 【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不可以用浓硫酸和硝酸)中的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湿法冶金”的反应原理:Fe+CuSO4=Cu+FeSO4 Fe2+的盐溶液是浅绿色的,Fe3+的盐溶液是黄色的,Cu2+的盐溶液是蓝色的。 比较Cu、Fe、Ag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使用铁、银和溶液,一次性得出结果:操作及现象:把铁、银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表面没有现象;而银表面会附着一层红色物质,并且溶液会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使用铜、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一次性得出结果:操作及现象:把铜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硫酸亚铁溶液没有现象;而在硝酸银溶液中,铜表面会附着一层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基础练习】 1. 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A. Zn B.Mg C.Fe D.Cu 2. 根据金属活泼性顺序判断,下列各组内的两种物质,相互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 .镁与稀硫酸B.银与稀盐酸C.锌与硫酸铜溶液D.铝与硝酸银溶液 3. 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 ①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①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①铁钉的质量减轻①液体的质量减轻.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①B.①①① C.①①①D.①①①① 4. 下列物质可以由相应的金属和酸发生置换反应而制得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