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感知觉复习

合集下载

心理学第四章 感知觉

心理学第四章 感知觉

心理学第四章感知觉心理学第四章感知觉感知觉是指人类通过感官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并对刺激进行辨别、组织、解释和理解的过程。

本章将详细介绍感知觉的相关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⒈感知觉的定义和基本流程感知觉是指人类感觉系统接收外部刺激并对其进行加工与理解的过程。

它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感知器官、感知系统、感知信息加工、感知刺激识别和感知意义解析等几个重要环节。

⒉感知觉的感官器官人类拥有多种感官器官,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

每个感官器官都有其专门的功能和特性。

⑴视觉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官之一,通过眼睛接收到的光线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后传递给大脑进行加工与分析。

⑵听觉听觉是人类感知声音、声音的来源和性质的能力。

耳朵是人类的听觉器官,它接收到的声波信号被转化为神经脉冲,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⑶嗅觉嗅觉是人类感知气味和味道的能力。

鼻子是人类的嗅觉器官,它接收到的气味分子会触发嗅觉细胞,进而传递到大脑进行加工与辨识。

⑷触觉触觉是人类通过皮肤感知物体形状、温度、质地等信息的能力。

皮肤上的感觉受体接收到外界的刺激并通过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人类可以通过触摸、压力等感知到不同的触觉感受。

⑸味觉味觉是人类感知食物味道的能力。

舌头上的味蕾接收到食物中的化学物质后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进行味觉辨识。

⒊感知觉的组织与加工感知觉的组织与加工是指在感觉器官接受到的刺激基础上,大脑对刺激进行整合、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⑴感知觉组织的原则感知觉组织的原则包括近似性、接近性、连续性、闭合性、对称性、简洁性等。

⑵感知觉的加工过程感知觉的加工过程涉及底层加工和高层加工两个阶段。

底层加工包括感知觉特征的辨别和分类,高层加工则涉及对感知信息进行综合和解释。

⒋感知觉的意义解析感知觉的意义解析是指将感知到的刺激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联系与互动,使之具有意义和感知到的刺激的解释。

⑴知觉的主动性和主观性知觉是一种主动的心理过程,个体的期望、目标、情感等因素会对感知过程产生影响。

心理学复习稿: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心理学复习稿: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教学要求:1.掌握感觉、知觉的概念。

2.了解感觉、知觉种类;感觉的一般规律、知觉的基本特征、直观教学的形式和特点、正确进行直观教学的措施。

3. 掌握青少年感知能力的培养方法。

教学重点:1.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 知觉的特性;教学重难点:感觉、知觉的特性,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教学过程:导学提示感觉与知觉是最初级,也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通过感觉, 我们从内外环境中获取信息, 通过知觉, 我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于从环境中输入的信息加以整合和识别, 使杂乱无章的刺激具有了意义。

现实生活中,纯粹的感觉几乎是不存在的,感觉总是与知觉紧密结合在一起,因而也称感知觉。

心理学对感知觉的研究有着最长的历史和最为丰富的内容。

〔一〕、什么是感觉。

1 、感觉的概念。

〔1 〕导入:课堂小实验〔2 〕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区别于日常概念“感觉”。

〕【研究实例】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的剥夺感觉的实验。

【心理点评】感觉虽然试一种简单的心理活动,但却十分重要。

首先,感觉向大脑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通过感觉的人可以了解外界事物的各种属性,保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感觉是认识的开端,知识的源泉。

而以上实验可以证明刺激和感觉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

〔二〕感觉的特点1 、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的事物。

〔不是过去的事物或间接的事物〕2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不是事物的整体〕3 、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以客观事物为根源,以主观解释为形式〕〔三〕感觉的分类:根据感觉器官的不同,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1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2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略作解释〕三、知觉的含义及其分类〔一〕什么是知觉,1 、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小学心理学感知觉试题及答案

小学心理学感知觉试题及答案

小学心理学感知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是什么?A.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B. 知觉是感觉的延伸C. 感觉是知觉的一部分D. 感觉和知觉是同一件事答案:A2. 以下哪个选项是关于知觉的描述?A. 视觉B. 听觉C. 嗅觉D. 空间知觉答案:D3. 儿童通过什么方式来认识世界?A. 语言B. 思维C. 感觉D. 动作答案:C4. 儿童的感知觉发展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遗传因素B. 环境因素C. 教育因素D. 所有以上答案:D5. 以下哪个是关于触觉的描述?A. 感知物体的温度B. 感知物体的形状C. 感知物体的硬度D. 感知物体的颜色答案:C二、判断题1.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对)2. 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进一步加工和解释。

(对)3. 儿童的感知觉能力是天生的,不需要后天培养。

(错)4. 儿童的感知觉能力与他们的认知发展密切相关。

(对)5. 儿童的触觉发展主要通过触摸物体来实现。

(对)三、简答题1. 简述感觉和知觉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答:感觉是儿童获取外界信息的首要方式,是知觉的基础。

知觉则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帮助儿童理解世界。

两者共同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影响他们对环境的适应和学习。

2. 描述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一般过程。

答:儿童的感知觉发展通常从出生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熟。

新生儿主要通过触觉、味觉和嗅觉来感知世界。

随着时间的推移,视觉和听觉逐渐发展,儿童能够识别更多的物体和声音。

儿童的感知觉能力在3-6岁期间迅速发展,他们开始能够理解更复杂的空间关系和物体属性。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学习和练习,希望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感知觉的基本概念和它们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

同时,也希望教师和家长能够关注儿童感知觉能力的发展,为他们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教育,促进他们全面健康成长。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1.感知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2.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皮肤觉)(2)内部感觉(饥觉、渴觉、内脏的通觉)(3)本体感觉(动觉、平衡觉)3.知觉的种类(1)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2)社会知觉(个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注: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称为错觉(错觉在生活中的运用:服装、工艺、军事伪装)4.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①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的感受能力②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所需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量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注: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是成反比的关系(2)适应现象①明适应:由暗到明(如:从黑暗的电影院出来,刚开始我们会觉得两眼发眩,什么也看不清楚,可经过几秒后,我们的视力又恢复常态)②暗适应:由明到暗(如:刚进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分辨出事物的轮廓)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嗅觉的适应现象)所有感觉中,唯有痛觉不能适应(3)感觉的相互作用①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吃了糖果之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是酸的)②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弱光刺激可以提高听觉感受性;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还有一种特殊表现“联觉”,如:看见红、橙、黄产生暖的感觉)③感觉之间的补偿作用: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其它感觉会给予补偿(如:聋哑人的视觉特别敏锐,盲人听觉特别好)5.知觉的规律(或称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如:“人脸双关图”每个人对一幅图的解读不同,是因为知觉的选择不同)(2)知觉的整体性: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而获得该事物的全面知觉(如:我们听到了汽车的喇叭声,就能在头脑中产生一辆汽车的知觉)(3)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但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如:一面红旗,在白天与晚上明度发生变化,但人们依旧会知觉旗是红色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影响人的评价方向)(4)知觉的理解性:人对当前所知觉的对象,总是以个人的过去经验加以认同和解释(例:在知觉斑点图形时,如果有人用语言提示一下、哪怕只讲一个“狗”,人们就很容易理解这是狗的侧影图)6.感觉与知觉的关系(1)知觉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2)知觉的产生,必须是以各种形式的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且与感觉同时进行(3)知觉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基础心理学《感知觉-多选题》课件

基础心理学《感知觉-多选题》课件
感知觉多选题
1、由身体外部来的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 弓I起的感觉叫外部感觉,包括 (A)视觉和听觉 (B)嗅觉和味觉 (C)运动觉和平衡觉 (D)皮肤感觉
答案:ABD
感知觉多选题
2、由身体内部来的刺激引起的感觉叫内部 感觉,它包括 (A)视觉和听觉 (B)嗅觉和味觉 (C)运动觉和平衡觉 (D)机体觉
答案:AD
感知觉多选题
22、色觉异常多是遗传造成的,遗传的途径 是,色觉异常的外祖父通过 (A)父亲传给外孙 (B)母亲传给外孙 (C)母亲传给外孙女 (D)母亲和色觉异常的父亲一起传给外孙女
答案:BD
感知觉多选题
23.听觉的适宜刺激是( )o (A)1000—10000Hz的空气振动 (B)16—20000Hz的空气振动 (C)声波 (D)电磁波
答案:AC
感知觉多选题
35、判断方位可以( )。 (A)自身为参照分辨上下前后、左右 (B)身体的运动为参照 (C)双耳听觉提供的线索为参照 (D)视觉提供的线索为参照
答案:AC
感知觉多选题
36、距离知觉又叫( )o (A)远近知觉· (C)运动知觉 (B)立体知觉 (D)深度知觉
答案:ABD
感知觉多选题
答案:BC
感知觉多选题
24、决定声音特性的是( )。 (A)声波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 (B)声波的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响度 (C)声波的波形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D)声波的频率和波形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答案:ABC
感知觉多选题
25、如果听觉疲劳不断积累,长期得不到恢 复,将会导致( (A)听觉疲劳 (B)听力降低 (C)职业性耳聋 (D)永久性听力丧失
答案:ABD
感知觉多选题
16、下列选项中属于联觉的现象有( )。 (A)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 (B)听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觉得灯光也和音乐 节奏一样在闪动 (C)声音停止后,耳朵里还有这个声音的余 音在萦绕 (D)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

感知觉知识点总结

感知觉知识点总结

感知觉知识点总结感知觉是人类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和认知过程,是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的基础。

感知觉的研究早在心理学的早期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从古希腊哲学家的感觉论到现代神经科学对感知觉过程的研究,感知觉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感知觉的基本概念、感知觉的心理和生理基础、感知觉的发展过程以及常见的感知觉错觉和误解。

一、感知觉的基本概念感知觉是指人类对外界信息进行感知和认知的过程。

感知觉过程分为感觉和知觉两个阶段。

感觉是指人体的感觉器官通过接受外界刺激,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至大脑的过程。

而知觉是指大脑对神经信号进行分析和加工,最终形成对外界信息的认知和理解。

感知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受到个体的注意、情绪、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二、感知觉的心理和生理基础感知觉的心理和生理基础是复杂的,涉及到大脑神经系统、感觉器官、感知觉的信息加工过程等多个层面。

在感知觉的信息加工过程中,大脑对外界信息进行了丰富的加工和整合,形成了对外界信息的认知和理解。

感知觉的信息加工过程受到大脑皮层和下丘脑的调控,同时也受到多个大脑区域之间的协同作用。

感知觉的心理和生理基础也受到感觉器官的影响。

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进行感觉的转换,并将其传递至大脑。

不同的感觉器官对不同的外界刺激有不同的感知阈限和感知灵敏度。

感觉器官的不同特性也造成了人类对外界信息进行感知的差异。

三、感知觉的发展过程感知觉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

从婴儿期到成人期,感知觉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婴儿期,婴儿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和认知能力是比较低的,主要依赖于感觉器官的发育和神经系统的成熟。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和认知能力逐渐提高,他们也逐渐学会了如何应对外界刺激和如何理解外界信息。

感知觉的发展也受到环境的影响。

环境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感知觉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例如,语言环境、物质环境、社交环境等都对感知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心理学-第三章 感知觉

心理学-第三章 感知觉

第三章感知觉一、单项选择题1.()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A.视角 B.视敏度 C视野 D.明适应2.一个人换了衣服和发型,但是我们仍然能够认出他,这体现了()。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不变性3.下列哪项不属于知觉的恒常性表现()。

A.大小的恒常性 B.重量的恒常性 C.形状的恒常性 D.颜色的恒常性4.“吃过苦的中药后再吃糖,感觉糖特别甜,吃过糖后再吃中药,感觉特别苦”这是()现象。

A.感觉后象 B.感觉适应 C.感觉对比 D.感觉的相互作用5.晚上当我们从比较暗的室外来到明亮的室内时,视觉的感觉阈限会()。

A.降低 B、提高 C.不变 D.不一定6.注视打开的电灯几分钟后闭上眼睛,眼前会产生一片黑背景,黑背景中间还有一电灯形状的光亮形状,这是()现象。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后象 D.感觉的相互作用7.知觉恒常性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线索有重要作用。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触觉8.关于错觉的说法正确的是()。

A.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感觉 B.错觉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个人心理的原因C.错觉不存在个体差异 D.错觉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来纠正的9.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

A.观察 B.想象 C.意志控制 D.记忆10.在对事物的知觉中有以往经验,只是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作出说明,这一特性是()。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整体性11.一个人从我们的面前越走越远时,我们并没有觉得他越来越小,这是()。

A.知觉选择性 B.知觉理解性 C.知觉整体性 D.知觉恒常性12.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

A感觉阈限 B.绝对感觉阈限 C.差别感觉阈限 D.相对感觉阈限13.()的视觉敏感发展到一生中的最高水平。

A.小学生 B.中学生 C.大学生 D.成人14.人的心理活动能在时间上连续,主要是由于()。

心理学感觉知觉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感觉知觉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感觉知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是什么?A. 感觉是对外部刺激的直接反应B. 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C. 感觉和知觉是同一概念D. 知觉是对外部刺激的直接反应答案:A和B2. 以下哪个不是感觉的基本特性?A. 感觉的适应性B. 感觉的阈限C. 感觉的强度D. 感觉的复杂性答案:D3. 知觉的组织原则包括以下哪些?A. 接近性B. 相似性C. 连续性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4. 感觉是人脑对_______的直接反映。

答案: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5. 知觉是人脑对_______的反映。

答案: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三、简答题6. 简述感觉适应现象。

答案:感觉适应是指感觉器官对持续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的现象。

例如,当我们进入一个有强烈气味的房间时,最初可能会感觉到气味很强烈,但过一段时间后,这种气味感觉会逐渐减弱,甚至感觉不到。

7. 解释知觉的恒常性。

答案: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在不同条件下,人们能够保持对物体的稳定知觉。

例如,无论在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能识别出熟悉的物体,即使光线条件发生变化。

四、论述题8. 论述感觉和知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感觉和知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驾驶汽车时,我们通过视觉感知道路状况,通过听觉感知周围的声音,通过触觉感知方向盘的反馈,这些感觉信息帮助我们做出驾驶决策。

在社交互动中,我们通过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理解他们的情绪和意图。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通过感觉和知觉来捕捉和表达美的形式。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试题及答案,我们可以看到感觉和知觉是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外部世界,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专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以及更有效地与环境互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感知觉一、名词解释1、感觉: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人脑对这些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3、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受到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4、后像:对感受器的刺激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

5、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人脑对这些刺激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6、错觉:定义: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7、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

观察是高水平的知觉,是感性认识阶段的最高层次。

8、社会知觉:对他人、对群体、对自己的知觉。

9、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10、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

11: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二、填空题1、(感觉)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

(知觉)也是一种较简单的认识过程。

2、感受性即感觉器官的(感受)能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性3、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属性的反应。

4、小学儿童听觉的发展包括( 声音听觉 )和(言语听觉 )。

5、感知觉是人的感性认识,而思维则属于_理性认识认识,是人类认识的_高级形式_6、感受性即感觉器官的(感受)能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性7、知觉具有(选择性、整体性_、理解性、恒常性)等特性8、(感觉)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

(知觉)也是一种较简单的认识过程9、小王取看电影,进入电影院后眼前一片漆黑,过了一会,他才觉电影厅渐渐明亮。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暗适应)。

三、判断题1、教师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标示教学内容的重点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这是利用感知的差异律和对比律。

(对)2、眼睛的适宜刺激是光波。

(对)3、引起感觉需要的最小刺激量称为阈限。

(对)4、绝对阈限是衡量感受器灵敏性的唯一指标。

(错)5、阈限越低表明感受性越差。

(错)6、阈下刺激对人没有丝毫作用。

(错)7、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

(对)8、不同的人感受性不同;但每个人的感受性不是恒定不变的。

对9、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0、不同的人感受性不同;但每个人的感受性是恒定不变的。

错11、不同的人感受性不同;但每个人的感受性不是恒定不变的。

对12、夜深人静时汽车的防盗报警的鸣叫声特别刺耳,容易受重视,这反映了知觉的理解性。

错。

13、人脑对事物各种感觉的总和就是知觉。

(错 )1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感受性提高。

(错 )15、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听觉敏感度已达到成人水平。

(错)16、我们听到了远处火车微弱的鸣叫声,这属于感觉。

对17、对象与背景差别越大,对象愈难从背景中分辨出来。

错四、选择题1、“人贵有自知之明”属于(B )A、对他人知觉B、自我知觉C、人际知觉D、角色知觉2、在与熟人多次交往中,(A )起的作用大些A、近因效应B、第一印象C、刻板印象D、光环效应3、与陌生人交往时( B ) 起的作用大些A、近因效应B、第一印象C、刻板印象D、光环效应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 )。

A、嗅觉适应B、听觉适应C、嗅觉对比D、味觉刺激5、喝完苦药后,立即喝白开水,会觉得水是甜的,这是(B )。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错觉D、联觉现象6、在“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红色更易被发现,这是知觉的(B )。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7、无论在哪个角度看教室的门,我们都把它知觉为长方形。

这是因为知觉具有( D )。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8、白天进入电影院,开始看不见座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能加以分辨,这个过程是( C)。

A、漂白过程B、明适应C、暗适应D、感觉后效9、“商人一般都是很奸诈的”这种主观倾向是用来形容(C )A、第一印象B、光环效应C、刻板印象D、近因效应10、“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的主观倾向是用来形容(B )。

A、第一印象B、光环效应C、刻板印象D、近因效应11、放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但我们认为它是直的,这是知觉的( D )。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12、如果在不熟悉的地方乘火车旅行,火车出发的时间向南行驶,过了一段时间后,即使火车向北行驶,我们也仍然感觉火车在向南行驶。

这种现象属于( C )。

A、幻觉B、感觉C、错觉D、对比。

13、电扇转动时,几个叶片看上去像个圆盘。

这种现象属于( A )。

A、后像B、对比C、联觉D、适应14、当你中途离开电影院,强光下什么也看不清,过一会儿才能重新看清,这是因为感觉有( B )的特性。

A 感觉对比B 明适应C 暗适应D 感觉疲劳15、在小学儿童的感觉中,(A )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A 视觉B 听觉C 肤觉D 运动觉16、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知觉是(B)A.直观 B、观察 C、记忆 D、思维17、看电影时,人们的知觉活动主要是( C)A.视知觉B.听知觉C.视、听知觉D.视、感知觉18、绝对感觉阈限是指(C )A.人的一般感觉能力B.最大可觉察的刺激量C.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D.差异觉察能力19、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B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20、视觉调节能力范围最大是在( C )A 6岁B 8岁C 10岁D 12岁21、教师上课时讲到重要的问题时,声音要适当放大放慢,使学生听得清楚,这符合知觉的( A )规律。

A 选择性 B理解性 C 整体性 D 恒常性22、听同样一个报告,懂行的人和不懂行的人相比,结果大相径庭,这符合知觉的( B)规律。

A 选择性 B理解性 C 整体性 D 恒常性23、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 ( C)A.差别感受性B.最小可觉差C.绝对感受性D.绝对感觉或限24、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A )A.感觉对比B.感觉融合C.感觉适应D.感觉的掩蔽25、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叫( D)A.感觉对比B.感觉后象C.感觉适应D.联觉26、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D )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27、在知觉中,对象和背景是可以( B )。

A相互作用的B相互转换的C彼此无关的D固定不变的28、“国际歌”不管用什么乐器演奏,人们都能辨别它,这是由于知觉的( 2 )。

A理解性B恒常性C选择性D整体性29、知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 3 )。

A外部属性B个别属性C整体属性D本质属性30、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 1 )的表现。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31、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之间在数值上的关系是( B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对数关系 D常数值32、在不同照明条件下,人们总是把国旗看成是红色的,这一现象表明人的知觉具有(D)。

A整体性 B 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33、人有预定目的、有计划、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较为持久的知觉称为( C )。

A观察力 B认识 C观察 D知觉的理解性34、当你从光亮处走进电影院时,起初感到伸手不见五指,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慢慢看清周围的东西,这是因为感觉有(B )的特性。

A对比 B暗适应 C理解性 D恒常性35、在小学的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在使用直观教具时突出知觉对象,淡化背景,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具有(A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36、在小学儿童的视敏度发展中,( B )儿童的视觉调节能力的范围最大。

A9岁 B10岁 C11岁 D12岁37、当知觉调节发生一定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是知觉的( B )。

A选择性 B恒常性 C整体性 D理解性38、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A )A.感觉B.知觉C.记忆D.表象39、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B)A.宽大效应B.晕轮效应C.中心品质D.刻板印象40、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B )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社会过滤效应D.最近效应41、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42、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A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43.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B )A.感觉B.知觉C.表象D.后像五、简答题1、简述感觉和知觉的联系与区别?答:联系:A.都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 B.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属性。

区别:A.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即事物的各种不同的属性。

B.感觉依赖的是个别器官的活动,知觉依赖的是多种器官的联合活动2、简述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区别出来的三个条件是什么?答:A.当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比越大时,对象也容易被感知。

B.当对象是相对活动的而背景是相对不动的,或对象是相对不动的而背景是活动的,对象也容易被感知。

C.当对象是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时,或者是与人的需要、愿望、任务相联系时也容易被感知3、简述感知觉规律在教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答:1)、运用直观教学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2)、运用知觉选择性的三个规律提高知觉效率(差异率、活动率、组合率);3)、提高社会知觉的能力:A.正确对待第一印象。

B.公正对待学生,防止发生晕轮效应。

C.消除刻板印象D、重视运用近因效应/4、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有: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

对象和背景之间差别越大,越容易优先选择。

③对象的活动性。

电影,幻灯等活动教具,都易被人们知觉。

③刺激物的新颖性。

④刺激物的强度。

(2)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有:①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②个人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③个人的需要动机;④个人的兴趣爱好;⑤定势(即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⑥个人的情绪状态。

安徽人事考试网安徽公务员考试安徽选调生考试安徽政法干警考试六安事业单位招聘国考招警教师村官3支1扶农信社公选军转招考信息报考指导历年真题备考资料辅导课程QQ 群:76482382(点击查看六安中公教育地址和电话)六安中公教育皖西地区最大的公职考试辅导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