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感知觉PPT课件

合集下载

感知觉ppt课件

感知觉ppt课件

2
Outline
• 感觉知觉概述
– 什么是感觉/知觉 – 感觉/知觉的种类
• 感觉知觉的规律
– 感觉规律 – 知觉规律
3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 1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 1· 1 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 感觉
• 物体的个别属性通过感觉器官作用于人脑引 起的心理活动就是感觉。 • 感觉的日常概念与学科概念
• 刻板印象
– 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
28
第三节
感觉的一般规律
• 3.1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人体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 感受性(感觉能力)--绝对感受性、相对感觉阈限, 用感觉阈限度量。 感觉阈限:绝对阈限、差别阈限 3.1.1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人体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强度的感 觉能力。E=1/R
• 生理基础
• 分析器 » 感受器(感觉器官)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6
1·3 感知觉的生存意义
• 开端与基础 • 维持和调节正常的心理活动
– 感觉剥夺(Sensation deprivation)
1954年, Bexton,Heron,Scott, 加拿大一所大学,每天 24 小时躺在有光的小屋的床上。眼 -- 眼罩,散射光, 无图形视觉;手--纸板做的棉手套,限制触觉;头--U 型泡沫橡胶枕头,单调的嗡嗡声限制听觉。 心理障碍: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连续而清晰地思考、 幻觉、神经质、恐怖起来。 ----- 人在日常生活中漫不 经心地接受的刺激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感觉是多么重 要。
9
听觉
• 适宜刺激
– 音高(声波频率引起的心理量16-20000HZ)尖----低 沉 – 音强(振幅0-120分贝)响----弱 >130分贝=》痛觉 160—耳膜穿孔,170—强音致死,声音的保护标准为 90db – 音色: (声波混和特性)不同乐器演奏同一乐曲

感觉和知觉学习教材PPT课件

感觉和知觉学习教材PPT课件

漏报
N
虚报
正确否定
2018年5月1日星期二
PSYCHOLOGY
19
信号侦察论
绝对阈限绝对吗? 判断的必要: Sensitivity Vs. Response bias 信号侦察论的基本假设

感觉能力短时间不会有多大变化,但判断标
准却可以随时变化(愿望、奖惩等)
2018年5月1日星期二
PSYCHOLOGY
2018年5月1日星期二
PSYCHOLOGY
26
3 视觉
视觉系统 视觉刺激 色觉理论 主要视觉现象

2018年5月1日星期二
PSYCHOLOGY
27
3.1 视觉系统

眼睛的构造与功能

视觉中枢神经机制
2.2 差别阈限

最小可觉差(jnd)
刚刚(50%)能觉察到刺激变化时的刺激强
度变化最小量。

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
绝对阈限是差别阈限的一个特例
韦伯定律 费希纳(对数)定律 斯蒂文思幂定律

2018年5月1日星期二 PSYCHOLOGY 15
韦伯定律 (Weber Law)
差别阈限与刺激量呈正比关系 (I2-I1)/I1=K
1/60 1/60 1/30 1/10 1/7 1/4 1/3
17
费希纳(对数)定律 斯蒂文思幂定律

S=KlogI+C

S=KIb
b<1 b>1
等同于对数定律(物理量快于心理量) 心理量增长快于物理量
2018年5月1日星期二
PSYCHOLOGY
18
2.3 信号侦察论
反 应

心理学感知觉完整ppt课件

心理学感知觉完整ppt课件

3.反映事物的内容和水平不同。
.
运动中感知觉的研究现状
❖ 感觉在运动中的研究现状 以本体感觉为主
❖ 知觉在运动中的研究现状 时间知觉
.
.过程的开始 ❖ 感觉是一切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 ❖ 感觉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
(二)知觉:
❖ 一般概念。 ❖ 知觉的分类。 ❖ 知觉的基本特征。 ❖ 感知觉的联系与区别。
.
知觉的一般概念:
❖ 一般概念: 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
脑中就产生了对这些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 整体的反映。
❖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
知觉的恒常性。
❖ 在知觉条件发生一定的变化时,被感知 的对象仍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不变,这 是知觉恒常性的表现.
❖ 大小、颜色、形状恒常性。
.
感知觉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同点:都是人脑对当前刺激的反映;感性认识
1.影响因素不同。
区别
2.性质不同。
E=1/R
.
人类各种感觉的绝对感觉阈限
❖ 视觉:30英里以外的一烛光 ❖ 听觉:安静环境中20英尺以外的手表滴答声 ❖ 味觉:两加仑水中的一匙白糖 ❖ 嗅觉:弥散于6个房间中的一滴香水 ❖ 触觉:从一厘米距离落到你脸上一个苍蝇的翅膀
.
感觉剥夺实验
贝克斯顿(Boxton) 在美国麦吉利大学所做的 感觉剥夺研究,募集了大 学生志愿者作为参加实验 的人。
.
感觉的分类
外部感觉
❖ 远距离感觉(视觉、听觉)
❖ 近距离感觉
(味觉、嗅觉和肤觉。肤觉又可细分为触觉、温度觉 和痛觉)。
内部感觉
❖ 动觉 感受身体运动与肌肉和关节的位置。

心理学 感觉和知觉

心理学 感觉和知觉

2、拮抗理论 黑林提出的四色说。人眼对光反应 的视觉基本单位是成对组织的,有红、 绿、黄、蓝四种原色,加上黑与白共成 三队,在光波影响下起作用。
第三节 听觉
• 一、听觉刺激 • 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它是由物体振 动产生的。声波的物理性质包括:频率、 振幅和波形。 • 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为20—— 20000赫兹。
2、时间知觉的线索: (1)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2)有机体各种节律性活动 (3)借助计时工具
3、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1)感觉通道的性质 (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3)个人的兴趣和情绪
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 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属性的反映。 • 2、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 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在现实中,我们 总是要把通过感觉所得到的有关事物的 各个属性整合起来并加以理解。
• 社会知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 1、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 的知觉); • 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 • 3、 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
• 社会知觉的独特性: • 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 • 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 觉过程; • 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
二、社会认知的过程
• (一)信息的搜集和选择 • 搜集到信息后,还要对其加以选择,这 一过程往往受先前经验的影响。 • 1、先前经验可能是错误的; • 2、个体没注意到信息的偏差; • 3、个体抓住最显著的个案信息
• • • •
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几种效应: 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2、晕轮效应; 3、社会刻板效应。
四、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心理学 感知觉PPT课件

心理学 感知觉PPT课件
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3)晕轮效应
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因对某个人的 个别特征感知特别清晰,印象特别突出, 以至于使这些特点形成了一个光环。晕轮 将某人的其他特点都笼罩起来,而使人不 能对此人的其他特点给予正确的认知,评 价他时便往往以“光环”的好坏来认同。
23
评定特性
人格的社会合意性 职业地位 婚姻能力 做父母的能力 社会和职业上的幸福 结婚的可能性 总的幸福程度
相貌漂亮
65.39 2.25 1.70 3.54 6.37 2.17 11.60
相貌一般
62.42 2.02 0.71 4.55 6.34 1.82 11.60
相貌丑陋
56.31 1.70 0.37 3.91 5.28 1.52 8.83
注:数值越高越具备表中的特性
24
(4)刻板印象(定势) 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某个社会群体所具
观察力是观察的能力,即通过观察活动认识 事物特点的能力。
17
(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区别: 1.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他的产生主要来自 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知觉则 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心 理活动过程。 2.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是对客观 事物的整体和意义的解释。 3.从严格意义上讲,感觉是天生的反应,而知觉却是后 天学习的结果。 联系: 1.感、知觉同属认识的初级阶段,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 的直接反映; 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知觉在 感觉的基础上产生,是感觉的有机综合。
40
相似 (大小,形状, 颜色,形式上相似 的刺激物更容易被 知觉为一个整体 )
41
连续(这是知觉的简 单和连续。我们一般 会把下图中的图形看 成一个漩涡或者海螺, 因为这要比把它看作 其他的要简单 )

心理学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心理学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19
第二、内部分析器:内部分析器在人体内部器 官和组织中分布着各种末梢感受器,接受有机 体内部发生变化的信号。同内部分析器相联系 的有机体觉。
第三、运动分析器:运动分析器处于中间地位 。它的末梢感受器在肌肉和韧带内,能提供身 体各器官运动和位置的情况。同运动分析器相 联系的有运动感觉、身体及其各部分在空间移 动和姿势的感觉。痛觉能发出对有机体伤害强 度的信号,它分布在有机体的所有分析器中。
这一切均始于我们的感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7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 产生的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感觉作为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在动物心理进化过程 中和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初期,都曾经独立地存在过,但 是在正常的成年人的心理活动中却很少独立存在。在成 年人那里,除非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来不及看清物体 、或在实验条件下只要求反映某一属性的时候,才有单 纯的感觉。
当外界接触被阻止时,大脑就即兴创作 ,自己产生刺激。
实验证明,生命活动的维持需要一定水平的外界刺激。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17
感觉和感觉的意义
感觉(sensation):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 的认识。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觉是人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 的意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18
感觉的种类
事物具有各种不同的属性,它们作用于人的不 同的分析器而产生出不同的感觉。人们的主要 感觉器官就是眼、耳、鼻、舌、身。因此,我 们的感觉也主要有五类: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和躯体觉。
依据产生感觉的分析器和它所处的部位,可以 把感觉分为三大类:

心理学课件3.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课件3.感觉与知觉
• 但适应是有限度的,不断的适应和过度的适 应则易使人疲劳,降低感受性。
2021/6/27
46
一、视觉规律
(一)明暗视觉 1、明度与亮度 2、明暗对比 3、视觉适应:
的时明间适过应程:。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明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 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
的时间过程。 (二)颜色视觉
• 视觉后象分正后象和负后象两种。
注视旗中间的圆点至少30秒钟。然后盯着一 张白纸的中央或者一面白色的墙壁。
• 正后象是一种与原来刺激性质相同的感觉印象。 • 帕里士西洋镜 爱迪生动画镜 电影 • 我们看的电视、电影就是正后像的应用。胶片
以24张/秒的速度放映,视觉的残留使我们产 生错觉,误认为画面是连续的。 • 负后象则是一种与原来刺激相反的感觉印象。
客观事物的整体和意义的解释,是对感觉信息的 整合和组织。
2、感觉是普遍现象,知觉有很大的个别差异,不同 人所觉察到的相同刺激在知觉上有很大差别。
3、从严格意义上讲,感觉是天生的反应,而知觉却 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联系: 1、感觉和知觉同属认识的初级阶段,都是人
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 分,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是感觉的 有机综合;
是魔鬼三叉还是二叉?
• 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参与,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 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 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它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 个重要特性。
形状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亮度恒常性
• 错觉:对客观环境中的事物产生歪曲或者 错误的知觉。
• 错觉不同与幻觉,错觉是可以预测和测量 的,而幻觉只是一种病态的现象。
注視圖中的燈泡至少三十秒,然後直接將視線移到屏 幕上的白色區域或者是一張白紙上,你就會看見一顆 發亮的燈泡喔!

心理学- 感知觉ppt课件

心理学- 感知觉ppt课件
时间知觉的个别差异和误差很大。 受自身活动内容、情绪、动机、态度等影响。
.
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特性: • 整体性: • 选择性: • 理解性: 恒常性:
错觉:
.
• 知觉的整体性: 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
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 知觉的整体性是知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 重要方面,它首先依赖于剌激物的结构,即剌激物 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分布。
.
• 格式培学派的心理学家指出,对整体的 知觉不等于并且大于个别感觉的总和。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 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被普遍 接受,也称格式塔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条 规律。
.
2 知觉的选择性
• 在一定时间里,人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作 为知觉对象(object),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 景(background)。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
• 实验2:
• 阅读一段文字后,参与其他活动,在阅 读第二段。
• 结果:

依据活动后呈现的信息判断。
• 注意:
• 近因效应不如首因效应明显和普遍。
.
2.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
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 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 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 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 的光圈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 的。
• ----信息获得途径:他人的言谈举止、仪表打扮、群体成 员间关系、群体氛围等。
• ----先前经验直接影响着信息搜集和选择。
• 先前经验决定哪些信息是有关的,而这些信息本身可能就 是错误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 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指最小可觉察的剌激量,即光、声、压力或 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 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不同的人感觉能力不同,即感
受性有很大差异,实践证明它能通过训练而改变。
人类各种感觉的绝对感觉阈限
感觉剥夺实验
贝克斯顿(Boxton) 在美国麦吉利大学所做的 感觉剥夺研究,募集了大 学生志愿者作为参加实验 的人。
志愿者每天躺在床上 睡觉,并有每天20美元的 酬劳。他们可以自己决定 何时退出实验。
观察窗
空气调节装置
扬声器
记录生理 数据的导线
护目镜 耳机 麦克风 手铐
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
(二)知觉
1、知觉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的产生: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
(三)感觉与知觉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同点:都是人脑对当前刺激的反映;感性认识
1,影响因素不同。
区别
2,性质不同。
3,反映事物的内容和水平不同。
心理学感知觉
一、概念
(一)感觉
1、感觉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理解: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 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
2、感觉的产生:
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适宜 刺激
传入神经
感受器
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
产生 感觉
(分析器)
3.感觉的意义
1)、感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的开始 2)、感觉是一切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 3)、感觉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3)感觉的相互作用
1、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感觉对比:同 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 的现象。
同时对比
感觉 对比
如月明星稀
继时对比
吃甜食后再吃苹果会酸
(4)后像
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 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 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 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就叫 后像。
感觉对比
感觉的对比--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一种感受器时,
(二)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时 起主导作用的
感官的特性
根据人脑 所反映的 事物特性
视听触嗅味 知知知知知 觉觉觉觉觉
空时运 间间动 知知知 觉觉觉
三、感知觉的基本规律及特性
(一)感觉的基本规律 (二)知觉的基本规律
(一)感觉的基本规律
1、感觉强度对感觉刺激的依从性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2)、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3)、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受阈限
知觉整体性的组织定律
(1)接近性(proximity):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 被知觉组织在一起。
(2)相似性(similarity) :凡物理属性相近的物体 容易被组织在一起。
(3)连续性(continuity) :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 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 (4)封闭性(closure) :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 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
(5)良好图形(goodness):具有简明性、对称性 的客体更容易被知觉。
1、知觉的选择性(相对性)
从众多的刺激物中选择少数事物作为 知觉对象,而把其它事物作为知觉的背 景,以便产生清晰的知觉
看看图中有几个人?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 视觉:30英里以外的一烛光 • 听觉:安静环境中20英尺以外的手表滴答声 • 味觉:两加仑水中的一匙白糖 • 嗅觉:弥散于6个房间中的一滴香水 • 触觉:从一厘米距离落到你脸上一个苍蝇的翅膀

3)、绝对感受性和绝 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是刚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之间最小差异 的能力。
差别感觉即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
二、感知觉的分类
(一)感觉的分类 (二)知觉的分类
(一)感觉的分类
外部感觉 • 远距离感觉(视觉、听觉) • 近距离感觉 (味觉、嗅觉和皮肤觉。皮肤觉又可细分为触觉、
温度觉和痛觉)。 内部感觉 • 机体觉告诉我们内部各器官所处状态如饥、渴、
胃痛等; • 肌动觉感受身体运动与肌肉和关节的位置; • 平衡觉 (闭上眼睛)
(2)感觉适应——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
某一特定的感受器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变化
。 现象 如从暗处到亮处,什么都看不到;10分钟后,就能看清屋内物
体。
感觉的适应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 感觉适应,相同的刺激持续地作用于某一特 定感觉系统,会使该系统的感受性发生变化。
感受器对这两种刺激物的感受会发生一些变化。
同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一种感受器时,会
产生“同时对比”
继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种感觉系统时,
会产生“继时对比”。例如,凝视红色后,接着看白色,白色会显
得发绿。
(二)知觉的基本规律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各类感觉的差别感觉阈限:
• 感觉K(韦伯分数) • 音高0.003 • 亮度0.017 • 重量0.020 • 响度0.100 • 皮肤压觉0.140 • 咸味0.200 • 不同感觉的韦伯常数,K值越小,表
示该种感觉对差异越敏感。

2、感受性的变化
(1)感受性的发展与补偿
人的感受性不是固定不变的,通过实践和专门的训 练可以得到提高,这一规律在感觉缺陷者和专门事某种 特殊职业者身上与众不同得特别明显
2、感受性的变化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 不同的人对剌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 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 •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剌激存在或剌激发生变化 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
• 阈限又分为 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
睡觉
大多数被试在实验开始 后24—36小时内要求退出,
没有人坚持72小时以上。
厌倦、不安 制造刺激
?出现幻觉
唱歌 吹口哨 自言自语
感觉剥夺实验
研究人员认为: 维持大脑觉醒状态的中枢结构——网状
结构需要得到外界的刺激以维持一个激活的状态。 外界接触被阻止时,大脑就即兴创作,自己产生 刺激。
实验证明,生命活动的维持需要一定水平的外界刺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