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

合集下载

带状疱疹医学课件

带状疱疹医学课件

03
治疗与康复
药物治疗
01
抗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泛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
,减轻症状。
02
抗炎止疼药
对于疼痛明显患者,可适当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缓解疼
痛。
03
免疫调节剂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选用免疫调节剂如胸腺肽等,增强免疫力
,促进康复。
物理治疗
1 2
局部护理
注意事项
重视早期症状
如出现发热、乏力、头痛等早期症状, 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就医及时
如发现皮疹、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以免病情加重。
避免乱用药物
避免乱用药物,以免影响病情恢复。
定期复查
根据医生建议,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 解病情变化和调整治疗方案。
05
最新研究进展
发病机制研究
疱疹病毒作用机制
由于带状疱疹具有传染性,患者应注意隔离,避免与他人密切
接触,以防传染。
04
预防与保健
预防措施
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及时接种带状疱 疹疫苗,预防疾病发生。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充足的 休息和睡眠,增强免疫力。
控制基础疾病
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基础疾病 ,减少疾病风险。
发病部位
通常发生在腰部和胸部,以及颈、头、面、四 肢等部位。
3
症状表现
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瘙痒等症状,有时 还伴有发热、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
检查与诊断
实验室检查
检测血液中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以确定是否感染。
病理检查
对皮肤病变组织进行活检,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带状疱疹医学PPT课件

带状疱疹医学PPT课件

个性化康复计划制定
药物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皮损愈合情 况及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制定个 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如抗病毒 药物、镇痛药物、神经营养药物
等。
物理治疗方案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 物理治疗方法,如紫外线照射、 红外线照射、激光照射等,以促
进皮损愈合和神经功能恢复。
心理干预措施
根据患者心理状况和需求,制定 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如认知行 为疗法、放松训练、心理支持等。
疼痛管理技巧培训
教育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 食、充足睡眠、适量运动等,以提高身体免 疫力和抵抗力。
教授患者有效的疼痛管理技巧,如深呼吸、 冥想、按摩等,以减轻疼痛带来的不适和困 扰。
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定期随访与评估
鼓励患者加入带状疱疹患者互助组织或参加 相关活动,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分享经验和 情感支持。
预防措施与疫苗接种
预防措施
预防带状疱疹的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病者密切接触,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等。此 外,对于易感人群,可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以降低感染风险。
疫苗接种
目前已有多种带状疱疹疫苗可供选择,包括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接种疫苗可刺激机 体产生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并减轻症状严重程度。建议易感人群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
并发症处理原则和方法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 眼部并发症处理 及时就医,专业眼科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
并发症处理原则和方法
01
使用抗病毒眼药水和眼膏。
02
定期随访,监测视力变化。
皮肤感染处理
03
并发症处理原则和方法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避免搔抓患处。

带状疱疹PPT课件

带状疱疹PPT课件
带状疱疹
1、带状的概述 2、病因和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 4、西医治疗 5、中医治疗
2019/11/15
1
带状疱疹的概述
带状疱疹由潜伏在人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 毒再激活所致,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 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显著的神经痛。发病特点: 随着年龄增加,免疫力下降,其发病率呈显著递 增。中医为蛇丹、缠腰火丹。
2019/11/15
10
西医治疗方案
4、外用药物治疗 疱液未破时: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乳膏 疱疹破溃后:新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
2019/11/15
11
中医治疗方案
本病多因感受风火、或湿毒,肝火脾湿郁于内, 毒邪乘虚侵于外,气血凝滞肌肤之表而发为本病, 中医辨证分型:肝经郁热 脾经湿热 气滞血瘀。
经;一般患处先是潮红斑--粟粒至黄豆大小皮疹-水疱,
特点:呈簇状分布,水疱间皮肤正常,皮损沿一周围
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在身体一侧;
20149/1、1/15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一般3-4周;
4
临床表现
皮损分类:顿挫型(不出现皮损仅有神经痛)
亦称为“无疹型带状疱疹”
不全型(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
发生水疱即退)
2019/11/15
3
临床表现
1、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
2、神经痛:患处皮肤以自觉灼热或灼痛为主,触
痛敏感,可在发疹约1-5天出现,老年人常疼痛剧烈,
皮损消退后持续超过4周的疼痛,或在疼痛缓解后再次
发生的超过4周,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3、皮疹:好发部位肋间神经、颅神经和腰骶部神
系统抗病毒治疗指征: 紧急适应症:大于50岁,头颈部的带状疱疹, 躯干或四肢严重的带状疱疹,免疫力低下或缺陷 的患者,伴严重特应性皮炎或严重湿疹患者。 相对适应症:低于50岁以下的躯干、四肢带状 疱疹。

带状疱疹PPT

带状疱疹PPT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搔抓患处,以免加重皮肤 破损和感染风险;遵医嘱正确使用 外用药物。
患者教育和生活方式调整
疾病知识普及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带状疱疹相关 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度和
重视程度。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建议患者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饮 食、适度锻炼等良好生活习惯,
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避免诱发因素
提醒患者避免过度劳累、精神压 力过大等诱发因素,以降低疾病
THANK YOU
带状疱疹病毒的复制过程包括吸附、注入、脱壳、生物 合成和组装释放五个阶段。在吸附阶段,病毒通过其囊 膜上的糖蛋白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注入阶段,病毒核 酸注入宿主细胞内;脱壳阶段,病毒在宿主细胞内脱去 蛋白质外壳,暴露出病毒核酸;生物合成阶段,病毒利 用宿主细胞的原料和酶系统合成自身核酸和蛋白质;最 后,在组装释放阶段,新合成的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组装 成完整的病毒粒子并释放到细胞外。
发病原因
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时,潜伏在神经节内 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再次激活,沿 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 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带状疱疹的发病率随年龄 增长而上升,50岁以上人 群发病率较高。
季节性
春秋季节为带状疱疹高发 期。
传染性
带状疱疹患者从出疹前至 皮疹结痂均具有传染性,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为沿神经分布的红斑、水 疱,伴有明显神经痛。部分患者可 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分型
根据皮损表现和受累神经的不同, 可分为普通型、眼带状疱疹、耳带 状疱疹等。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如病毒学检查、免疫学检查 等),可作出诊断。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
2018年12月20日星期四 陕西师范大学 15
在水痘内及其边缘处可查见膨大的气球状细胞,由于棘细胞发 生变性而成。水疱周围水肿明显,真皮乳头肿胀,毛细血管扩 张。在血管、毛囊及神经周围有多形核白细胞、淋巴细胞或浆 细胞浸润。在水疱内上皮细胞或变性的细胞核中可发现嗜伊红 性核内包涵体(Lipchuetz小体),尤以气球状细胞核内多见。 在系统性水痘或带状疱疹中,在不同的器官可发现含核内嗜伊 红包涵体的灶性坏死区域,尤其在肝脏、肾脏、肺和肾上腺。 在血管内皮中所见的核内嗜伊红包涵体可作为血行播散的证据。 水痘与本病不同,在背根神经节中无核内嗜伊红包涵体。在带 状疱疹性肺炎的致死病例中,尸体解剖在支气管的上皮细胞和 肺泡细胞内显示有核内嗜伊红的包涵体。
2018年12月20日星期四 陕西师范大学 8
【3、当归陈皮蛋】 配方: 柴胡15克,当归9克,陈皮9克,鸡蛋1个。 制法: 以上四味加水适量,一同煮至蛋熟。 功效: 行气活血,健脾和胃。 用法: 吃蛋饮汤,每日1剂,连用7日。 【4、 竹茹桑叶茶】 配方: 竹茹5克,桑叶6克,炒谷芽9克。 制法: 以上三者加水适量,共煎取汁。 功效: 清热除烦,健胃消食。 用法: 代茶频饮,每日1剂。 【5、马齿苋薏米粥】 配方: 薏米30克,马齿苋30克。 制法: 先将薏米和马齿苋加水煮熟,再加红糖调味。 功效: 清热解毒,健脾化湿。 用法: 每日1剂,连用7日。
2018年12月20日星期四
陕西师范大学
16
用乙酰胆碱酯酶的方法染色证明,在被带状疱疹感染的皮肤阶 段中真皮神经网似乎明显减少,这种减少可被考虑为是由于病 毒的存在,因为在水疱下的真皮中,小神经的神经膜细胞内已 证实有嗜伊红的包涵体;另外用电子显微镜检查在无髓鞘的真皮 神经的轴索中已发现病毒成熟粒子,以及无髓神经纤维的严重 破坏。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
第三节 带状疱疹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外科教研室 刘靖
病毒性皮肤病
❖不同病毒对组织的亲嗜性不同。 ❖不同病毒引起不同的皮损:
疱疹型:单纯疱疹、带状疱疹 新生物型:疣、尖锐湿疣 红斑发疹型:麻疹
目的要求
1 熟悉带状疱疹的发病因素
2 熟悉带状疱疹的鉴别诊断
3 掌握带状疱疹诊断要点及中医辨证
4
柴胡疏肝散
➢功用: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肝气郁结证 ➢运用:临证时,胁肋胀痛,脉弦为证治
要点.
➢加减:心烦眠差者,加珍珠母、牡蛎、酸枣 仁等。
外治原则
干燥
消炎
外治原则
收敛
外治
❖初起外搽三黄洗剂或珍珠层粉或紫金 锭等,每天三次。
双柏散:
外治
❖水疱破后,用万花油、紫草油外 搽。
❖水疱不破或较大者,可用三棱针 或消毒空针挑破。
红斑
水疱。簇
集成群,一般不过正 中线。
诊断
诊断
❖自觉症状:痛如火燎。 有先起疱后痛,有先痛后起疱。儿童或不痛, 老人痛甚剧。
❖5、病程: 后遗神经痛: 一般不复发。
诊断
6、不全性:仅出现红斑、丘疹,不发生典型 水疱。
大疱性;出血性;坏疽性; 眼带状疱疹:疼痛剧烈,累及角膜,溃疡性
角膜炎,严重的出现失明。 耳带状疱疹: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耳鸣、
耳聋等症状。 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中枢神经系统,头痛,
呕吐,惊厥等。
胸、上肢病例(图10)
胸、上肢病例(图11、图12)
颈部病例(图13)
额部病例(图14)
西医诊断要点
❖皮损特点:排列成带状的群集小水疱。 ❖分布特点:沿神经走向,单侧分布。 ❖自觉症状:有明显的神经痛。

带状疱疹课件(PPT演示)

带状疱疹课件(PPT演示)

02
疼痛护理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止痛药和物理治疗。
03
饮食护理
鼓励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带状疱疹的康复时间因人而异,一般需要2-4周,严重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康复时间
瘢痕形成
神经痛
部分患者可能会有瘢痕形成,影响皮肤的美观。
部分患者可能会有神经痛的后遗症,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案例三:疫苗接种对带状疱疹预防的效果
带状疱疹的未来展望和研究进展
1
研究方向和最新进展
2
3
研究带状疱疹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机制,探索如何通过提高免疫力、药物治疗等方式减少病毒的潜伏数量和时间。
病毒潜伏机制
研究带状疱疹病毒在人体内的复制过程,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病毒复制过程
研究带状疱疹病毒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揭示病毒逃逸和免疫逃逸的机制,为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详细描述
儿童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常常导致皮肤出现水疱、疼痛和瘙痒等症状。该病在儿童中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可能比成人更为严重。
案例一:儿童带状疱疹的病例
总结词
带状疱疹导致神经痛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带状疱疹导致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常常表现为烧灼感、刺痛、刀割样疼痛等。治疗方法包括口服药物、外用药物、物理治疗等,同时需要注意休息和饮食。
03
康复过程和注意事项
02
01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充足的睡眠、饮食均衡、适量运动等,以增强免疫力。
增强免疫力
告知患者避免接触诱发带状疱疹的因素,如过度疲劳、压力等。
避免诱发因素
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

如何预防误诊
2、对于腰腿痛疾病患者,应注意区分其
原有病变部位与此次疼痛发作定位及特 点是否相符,借助肌电图、影像学检查 判断病情时更应细心辨别,不能过度依 赖辅助检查结果
如何预防误诊
3、对于有免疫力低下因素或合并精尿病
的患者,疼痛的鉴别诊断一定要考虑到 带状疱疹可能性
如何预防误诊
4、对于疑诊和不能确定的患者,可密切 观察及试验性治疗,但对有创治疗需慎 重。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集思广 益.避免误诊

黄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2,18(2):127.
误诊原因
1、带状疱疹在皮疹出现前,其神经痛即
有较特殊的分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点,多沿受累神经根 支配皮区呈带状分布,但此时难与腰椎 间盘突出症等 所导致的坐骨神经迫症状, 尤其是原有慢性 腰腿痛的患者.更易因 为惯性思维而误诊
误诊原因
2、部分临床医生基本功不扎实,思维模
式狭固于专科疾病,对症状、体征不典
型情况及可疑现象未深究.甚至过度依
疱疹,在未出疹前,容易考虑为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是否
腰椎手术更易诱发带状疱疹还有待于观察[2] 。
► ►
1.杨军,刘建勇,下肢带状疱疹误诊为椎间盘突出1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3):3775. 2.陈明星,龚惠芸,腰椎术后并发下肢带状疱疹3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0,14(6):380.
相关文献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 ►
主诉:反复左下肢酸麻痛8个月 10个月前左下肢左足内侧、足背起疱疹,外院诊断为带状疱
疹,住院治疗缓解不理想,又到另一家医院疼痛科行腰椎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
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
2.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
(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
(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10天。

5.免疫调节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6.局部药物:炉甘石洗剂、抗病毒及抗菌制剂、外用止痛剂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7.抗生素:必要时使用,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及时调整用药。

8.物理治疗:可选用氦氖激光或半导体激光、紫外线等,治疗时间视病情而定。

9.支持治疗及并发症的治疗。

(八)入院后复查的检查项目。

根据患者情况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

(九)出院标准。

1.皮疹痊愈:无水疱、皮疹或创面已结痂。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神经痛剧烈、常规治疗无效者,需请神经内科或镇痛科会诊协助治疗。

2.伴有其他基础疾病或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及治疗或转至其他相应科室诊治,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二、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4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