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医学PPT课件

个性化康复计划制定
药物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皮损愈合情 况及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制定个 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如抗病毒 药物、镇痛药物、神经营养药物
等。
物理治疗方案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 物理治疗方法,如紫外线照射、 红外线照射、激光照射等,以促
进皮损愈合和神经功能恢复。
心理干预措施
根据患者心理状况和需求,制定 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如认知行 为疗法、放松训练、心理支持等。
疼痛管理技巧培训
教育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 食、充足睡眠、适量运动等,以提高身体免 疫力和抵抗力。
教授患者有效的疼痛管理技巧,如深呼吸、 冥想、按摩等,以减轻疼痛带来的不适和困 扰。
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定期随访与评估
鼓励患者加入带状疱疹患者互助组织或参加 相关活动,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分享经验和 情感支持。
预防措施与疫苗接种
预防措施
预防带状疱疹的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病者密切接触,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等。此 外,对于易感人群,可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以降低感染风险。
疫苗接种
目前已有多种带状疱疹疫苗可供选择,包括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接种疫苗可刺激机 体产生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并减轻症状严重程度。建议易感人群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
并发症处理原则和方法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 眼部并发症处理 及时就医,专业眼科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
并发症处理原则和方法
01
使用抗病毒眼药水和眼膏。
02
定期随访,监测视力变化。
皮肤感染处理
03
并发症处理原则和方法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避免搔抓患处。
带状疱疹

在水痘内及其边缘处可查见膨大的气球状细胞,由于棘细胞发 生变性而成。水疱周围水肿明显,真皮乳头肿胀,毛细血管扩 张。在血管、毛囊及神经周围有多形核白细胞、淋巴细胞或浆 细胞浸润。在水疱内上皮细胞或变性的细胞核中可发现嗜伊红 性核内包涵体(Lipchuetz小体),尤以气球状细胞核内多见。 在系统性水痘或带状疱疹中,在不同的器官可发现含核内嗜伊 红包涵体的灶性坏死区域,尤其在肝脏、肾脏、肺和肾上腺。 在血管内皮中所见的核内嗜伊红包涵体可作为血行播散的证据。 水痘与本病不同,在背根神经节中无核内嗜伊红包涵体。在带 状疱疹性肺炎的致死病例中,尸体解剖在支气管的上皮细胞和 肺泡细胞内显示有核内嗜伊红的包涵体。
2018年12月20日星期四 陕西师范大学 8
【3、当归陈皮蛋】 配方: 柴胡15克,当归9克,陈皮9克,鸡蛋1个。 制法: 以上四味加水适量,一同煮至蛋熟。 功效: 行气活血,健脾和胃。 用法: 吃蛋饮汤,每日1剂,连用7日。 【4、 竹茹桑叶茶】 配方: 竹茹5克,桑叶6克,炒谷芽9克。 制法: 以上三者加水适量,共煎取汁。 功效: 清热除烦,健胃消食。 用法: 代茶频饮,每日1剂。 【5、马齿苋薏米粥】 配方: 薏米30克,马齿苋30克。 制法: 先将薏米和马齿苋加水煮熟,再加红糖调味。 功效: 清热解毒,健脾化湿。 用法: 每日1剂,连用7日。
2018年12月20日星期四
陕西师范大学
16
用乙酰胆碱酯酶的方法染色证明,在被带状疱疹感染的皮肤阶 段中真皮神经网似乎明显减少,这种减少可被考虑为是由于病 毒的存在,因为在水疱下的真皮中,小神经的神经膜细胞内已 证实有嗜伊红的包涵体;另外用电子显微镜检查在无髓鞘的真皮 神经的轴索中已发现病毒成熟粒子,以及无髓神经纤维的严重 破坏。
带状疱疹最佳治疗方法

带状疱疹最佳治疗方法带状疱疹,又称带状疱疹病毒性感染,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感染疾病。
该病最明显的特征是皮肤上出现疼痛性的水疱,这些水疱沿着神经节的分布区域呈带状分布,因此得名带状疱疹。
本文将介绍带状疱疹的最佳治疗方法,希望能为患者提供帮助。
首先,带状疱疹的治疗应该及早进行。
一旦出现疼痛或水疱,患者应立即就医,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早期治疗可以缩短疾病的病程,减轻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其次,药物治疗是带状疱疹的主要治疗手段。
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希罗达等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疼痛和瘙痒感,加速水疱愈合。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严格按时按量服药,避免漏服或过量服药。
除了抗病毒药物,止痛药也是治疗带状疱疹的重要药物之一。
疼痛是带状疱疹患者最为困扰的症状之一,适当的止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常用的止痛药物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此外,局部护理也是带状疱疹治疗的重要环节。
患处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感染。
可以使用外用抗病毒药膏或者消炎止痒药膏,有助于减轻瘙痒感和促进水疱愈合。
除了药物治疗和局部护理,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充足的休息、合理的饮食、避免疲劳和情绪紧张对于疾病的康复都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患者应避免接触新生儿、孕妇、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以免传染病毒。
最后,带状疱疹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病情的变化,定期复诊,遵医嘱进行治疗。
如果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眼部感染、神经痛持续时间过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寻求帮助。
总之,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通过及时的治疗和合理的护理,大多数患者可以得到良好的康复。
希望本文介绍的治疗方法能够对患者有所帮助,帮助他们尽快摆脱疾病的困扰。
祝愿所有患者早日康复!。
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实验室诊断
病毒分离
通过取水疱液或咽部分泌物进行 病毒分离培养,以确定病因。
血清学检测
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病毒抗体,有 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影像学诊断
X线检查
对于累及胸部的带状疱疹,X线检查 有助于排除其他肺部疾病。
CT和MRI检查
对于特殊部位的带状疱疹,如头面部 、四肢等,CT和MRI检查有助于更准 确地判断病情。
带状疱疹在人群中普 遍易感,尤其在免疫 力低下的人群中更易 发病。
带状疱疹的发病与季 节和气温有一定关系 ,通常在春秋季节更 容易发病。
成人带状疱疹的发病 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 增加,50岁以后尤为 明显。
02
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
轻度乏力、低热等全身症状 患处皮肤疼痛、烧灼感或神经痛
皮肤表现
眼部并发症
侵犯三叉神经眼支时,可 引发结膜炎、角膜炎等眼 部并发症
0察症状
观察患者皮肤是否出现带 状分布的红斑、水疱,并 伴有疼痛、瘙痒等症状。
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是否有免疫系统 疾病、近期劳累、感染等 诱发因素。
体格检查
检查患者身体其他部位是 否出现类似皮疹,以及淋 巴结是否肿大。
沿着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红斑、丘疹、水疱 水疱簇集成群,排列呈带状
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疼痛表现
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可伴随烧灼感 、刺痛感或电击感
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严重时可影响日 常生活和工作
并发症
01
02
03
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表现 为患处持续的剧烈疼痛
感染
水疱破溃后容易继发细菌 感染,引发脓疱、蜂窝织 炎等
通过渐进性肌肉放松、深呼吸等技巧 缓解紧张和疼痛。
带状疱疹

如何预防误诊
2、对于腰腿痛疾病患者,应注意区分其
原有病变部位与此次疼痛发作定位及特 点是否相符,借助肌电图、影像学检查 判断病情时更应细心辨别,不能过度依 赖辅助检查结果
如何预防误诊
3、对于有免疫力低下因素或合并精尿病
的患者,疼痛的鉴别诊断一定要考虑到 带状疱疹可能性
如何预防误诊
4、对于疑诊和不能确定的患者,可密切 观察及试验性治疗,但对有创治疗需慎 重。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集思广 益.避免误诊
►
黄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2,18(2):127.
误诊原因
1、带状疱疹在皮疹出现前,其神经痛即
有较特殊的分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点,多沿受累神经根 支配皮区呈带状分布,但此时难与腰椎 间盘突出症等 所导致的坐骨神经迫症状, 尤其是原有慢性 腰腿痛的患者.更易因 为惯性思维而误诊
误诊原因
2、部分临床医生基本功不扎实,思维模
式狭固于专科疾病,对症状、体征不典
型情况及可疑现象未深究.甚至过度依
疱疹,在未出疹前,容易考虑为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是否
腰椎手术更易诱发带状疱疹还有待于观察[2] 。
► ►
1.杨军,刘建勇,下肢带状疱疹误诊为椎间盘突出1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3):3775. 2.陈明星,龚惠芸,腰椎术后并发下肢带状疱疹3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0,14(6):380.
相关文献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 ►
主诉:反复左下肢酸麻痛8个月 10个月前左下肢左足内侧、足背起疱疹,外院诊断为带状疱
疹,住院治疗缓解不理想,又到另一家医院疼痛科行腰椎间
带状疱疹最佳治疗方法

带状疱疹最佳治疗方法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为皮肤上出现疱疹和疼痛。
治疗带状疱疹的最佳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使用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可以帮助减轻症状、缩短疱疹持续时间和防止并发症。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 缓解疼痛:带状疱疹的疼痛常常非常剧烈,可以采用镇痛剂如酮洛哌丁、阿司匹林等来缓解疼痛。
此外,应避免穿着紧身衣物,以免刺激病灶区域。
3. 保持卫生:患者应用温水轻轻清洗疱疹,并保持局部干燥。
可以使用含锌的外用药物或凡士林来帮助皮肤愈合。
4. 预防继发感染:带状疱疹的疱疹容易感染细菌,特别是危及眼睛的部位。
如果疱疹出现在面部或眼周,应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严重感染。
5. 加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当锻炼,规律作息可以帮助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总之,治疗带状疱疹的最佳方法是综合性的,包括抗病毒药物、疼痛缓解、卫生保健和提高免疫力等。
重要的是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带状疱疹ppt课件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老年人 、糖尿病患者等,免疫调节治疗尤为 重要。
常用的免疫调节剂包括干扰素、胸腺 肽等,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
局部用药和物理治疗方法
局部用药在带状疱疹治疗中占有 重要地位,可减轻皮肤炎症和疼
痛,促进皮损愈合。
常用的局部用药包括炉甘石洗剂 、阿昔洛韦乳膏等,可根据患者
病毒分离培养
分子生物学检测
取患者水疱疱液或脑脊液等样本进行 病毒分离培养,是诊断带状疱疹的金 标准。
利用PCR等技术检测患者样本中的带 状疱疹病毒DNA或RNA序列,具有高 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免疫学检测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来 诊断带状疱疹感染,常用的免疫学检 测方法包括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 等。
03
临床表现与并发症分析
典型临床表现
疼痛
带状疱疹的典型症状之一 ,表现为沿神经分布的剧 烈疼痛,可为刺痛、灼痛 或刀割样疼痛。
皮疹
在疼痛部位出现红斑,随 后出现簇集性水疱,疱壁 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 周绕以红晕。
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乏 力、头痛等全身症状。
特殊类型带状疱疹介绍
01
02
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给予镇 痛药物治疗,如非甾体类抗炎药 等。同时可配合针灸、拔罐等中
医治疗方法缓解疼痛。
05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推 广
疫苗接种政策及效果评估
我国带状疱疹疫苗接种政策
01
介绍我国针对带状疱疹的疫苗接种政策,包括接种对象、接种
程序、接种地点等。
疫苗种类及选择
02
阐述目前市场上可用的带状疱疹疫苗种类,以及不同疫苗之间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机体抵抗力 降低或某些激发因素作用下,潜伏的病毒可再次活动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引 起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
民间俗称“蛇丹”、“蜘蛛疮”。
编辑本段发病机制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常伴有明显神经痛。
人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唯一宿主,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者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
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如创伤、疲劳、恶性肿瘤或病后虚弱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
本病愈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故一般不会再发。
编辑本段带状疱疹患者在发病前如何确诊①疼痛在身体的一侧;②疼痛是跳动性的刺痛;③疼痛部位不固定;④疼痛部位有发热感;⑤疼痛在夜间12点至零晨3点加剧者,因疱疹病毒有“认时性”。
编辑本段症状本病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
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
典型表现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
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
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带状疱疹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
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为3~4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需要强调的是:引起带状疱疹的起因是由于长期缺乏运动和锻炼,不是说老年人容易生这个病,是老年人更会坐着不锻炼,所以以老者居多。
特殊表现⑴眼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ophthalmicus):系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多见于老年人,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中医称为“蛇胆疮”、“缠腰火龙”、“缠腰火丹”、”蜘蛛疮”。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
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
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对此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发生水痘。
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免疫功能减弱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再度活动,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发生带状疱疹。
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
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
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
本病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
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
中医认为本病是:1、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生毒,循肝胆经外发而成;2、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外溢肌肤,感受外邪,博结化毒而发;3、若中老年人正气不足,湿毒蕴热,壅阻肌肤,经络失疏,致使气滞血瘀,则常遗留疼痛不休或刺痛不止。
临床表现
1.典型表现
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
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
患处常首先出现潮
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
病程一般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2.特殊表现
(1)眼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多见于老年人,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
(2)耳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或鼓膜疱疹。
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常伴有神经痛,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均可发生,但多在皮损完全消退后或者1个月内消失,少数患者神经痛可持续超过1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4)其他不典型带状疱疹与患者机体抵抗力差异有关,可表现为顿挫型(不出现皮损仅有神经痛)、不全型(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即消退)、大疱型、出血性、坏疽型和泛发型(同时累及2个以上神经节产生对侧或同侧多个区域皮损);病毒偶可经血液播散产生广泛性水痘样疹并侵犯肺和脑等器官,称为播散型带状疱疹。
治疗方法:
1.药物疗法
(1)抗病毒药物可选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或泛昔洛韦。
(2)神经痛药物治疗①抗抑郁药主要药物有帕罗西汀(塞乐特)、氟西汀(百优解)、氟伏草胺、舍曲林等;②抗惊厥药有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
③麻醉性镇痛药以吗啡为代表的镇痛药物。
可供选择药物有吗啡(美施康定)、羟基吗啡酮(奥施康定)、羟考酮、芬太尼(多瑞吉)、二氢埃托菲、路盖克等。
④非麻醉性镇痛药包括NSAIDs、曲吗多、乌头生物碱、辣椒碱等。
2.神经阻滞
重度疼痛药物难以控制时即应考虑用直接有效的感觉神经阻滞疗法。
阻滞定位的选择应取决于病变范围及治疗反应。
总的原则应当是从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从末梢到神经干、神经根。
3.神经毁损
射频温控热凝术行神经毁损是治疗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
神经毁损治疗还包括内侧丘脑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伽玛刀或X刀),手术硬脊膜下腔脊髓背根毁损治疗、垂体毁损、交感干神经节毁损等。
仁医生穴位贴敷疗法:
1、若是疱疹较大或者较多,可以先在疱疹区域消毒,然后带上一次性手套,用5号注射器针头把比较大的疱挑破,用脱脂棉或者纱布把疱液吸干,注意千万不能让疱液流到健康的皮肤上或者医生身上,因为疱疹病毒是会传染的
2、如果局部疼痛比较重,按照上述操作处理后,可在疼痛比较严重的区域,用针头点刺放血,注意针刺深度(1厘米以内)不易过深,然后用拔火罐5-10分钟,初次之外,也可在大椎、至阳穴、委中穴、耳尖、指尖点刺放血。
3、以上2步处理完之后,清理局部清理消毒后,开始外敷仁医生带状疱疹粉。
具体操作如下:
带状疱疹粉+阿昔洛韦+利巴韦林+B12(甲钴胺)+消炎痛或利多卡因,贴局部和双涌泉。
注意:面积小的直接用贴,若是面积大的,可用纱布或者是保鲜膜覆盖,同时可配合口服清热解毒、止痛或者营养神经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