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布局三种基本结构
语文议论文写作常见的三种结构

语文议论文写作常见的三种结构议论文是语文写作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它以对一个观点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并给出自己的见解为主要目的。
在写议论文时,合理的结构安排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本文将介绍语文议论文写作中常见的三种结构,包括顺序结构、递进结构和对比结构。
一、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议论文结构。
它通常由引言、分论点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应该简明扼要地介绍文章的主题,引起读者的注意,并提出作者的论点或观点。
在引言中,可以使用一些引语、事实或统计数据来引出论点,增加其说服力。
分论点部分是论证的重点,是对主题进行详尽分析和论证的部分。
作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每个分论点应该有明确的论据和例证来支持。
此外,为了增加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每个分论点之间可以使用过渡词或过渡句来衔接。
结论部分是整个议论文的总结,并对文章中的观点做一个概括性的陈述。
结论部分可以强调作者的立场,或者展望未来可能出现的发展或解决方案。
二、递进结构递进结构是一种按照时间或问题的发展来组织议论文的结构。
它通常由问题提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部分组成。
问题提出部分应该明确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或现象,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作者可以通过对问题的描述和分析,引出自己的观点。
分析问题部分是对问题的详细分析和阐述,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挖掘,提供各种信息和案例来支持观点。
作者可以列举相关的背景知识、原因、影响等,以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解决问题部分是整个议论文的重点,作者可以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给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和建议。
解决问题部分应该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最好能通过具体的事例或数据加以佐证。
三、对比结构对比结构是一种将两种或多种观点进行比较和对照的议论文结构。
它通常由对比引子、对比论证和对比总结三个部分组成。
对比引子部分应该先对两种或多种观点进行简要介绍,并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对比引子可以通过列举事实、引用名人观点或提出一个互相矛盾的观点等方式进行。
基础写作文章布局

基础写作文章布局文章的布局方法有:1、顺叙式顺顺叙式的布局,是依照时间的顺序来写作,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
写2、插叙式插叙式的布局刚好与承叙式的布局恰好相反,就是把事情最重要或最引人入胜的部分放到结尾,将时间征迁;先写下结果果,然后李骞原因和经过;先写下现在在,然后李骞过去。
这种3、夹叙式夹叙式的布局,是在记叙一件事情的过程中间,夹入一些情节。
4、补叙式叙补叙式的布局,就是在记述一件事情时,其中的一些情节,必须明白的交代确切。
5、散列式散列式的布局,是在并列一些散漫的事理,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互不相关,每段可以个自独立,增加一两项也可以,减少一两项也无妨,顺序可以自由调换;6、诠释式7、归纳式8、双括式9、三段说明10、起承转合式联想的5中基本类型:从心理学角度,M18x思维的种类存有:有关M18x、吻合M18x、相近M18x、恰好相反(对照)M18x、因果M18x。
顺各种文章的作法,自古以来皆存有相同的章法,不过自古以来最基本的就是起至、顺、转回、再分。
起就是开头的写法,承是指承接开头而展开主题的论述,转就是针对主题提出自己的主张与看法,并加以辨述,合是在文章的结尾归纳自己提出的主张。
布局的要点一、有秩序:所有文章材料的排列次序要有前后观念,应分析清楚,安排妥当。
二、能够连贯:文章气势发展必须能够前后连贯,一气呵成,切勿存有两张皮现象,并使文章返回主题。
三、能够一致:全文的章法与明确提出的主张必须能够一路写下去,始终如一,切勿应战阵脚。
四、能匀称:文章分段内容不能过长或太短,开头要有吸引力,内容要有说服力,结尾更要具震撼力,如此才不会变成虎头蛇尾,头重脚轻。
自学目标1、通过自学,厘清在一定程度上的文学创作思路。
2、结合所学课文,能从感性上理解相关的写作方法。
3、能掌握几种写作的方法。
一、导入必须建好一座高楼,第一步必须搞什么?工人们按照什么修造?图纸,也就是设计图。
作文也一样,须要讲究谋篇布局。
作文结构模式

作文结构模式作文是学习语言,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写作过程中,一个良好的结构模式能够帮助写作者更好地组织自己的想法和论点,使作文更具逻辑性和连贯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且常用的作文结构模式,帮助读者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一、总分总结构总分总结构是一种常见且简单的作文结构模式。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主题进行简要介绍,可以是对问题的描述、名言或引用一些权威资料。
正文部分是对主题进行具体展开,可以列举一些相关事例、提出论点或分析问题的原因和结果。
结论部分是对正文的总结,可以重申观点、强调重要性或提出建议。
例如,以“旅游的好处”为主题,可以按照总分总结构来写作。
引言部分可以引用马克吐温的名言:“旅行是教育自己的最好方式”,引发读者的兴趣。
在正文部分,可以提出旅游可以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强人际关系等优点,并举例说明。
最后,在结论部分,可以重申旅游的好处,并呼吁人们要多多旅行。
二、因果结构因果结构是一种用来分析问题或提出解决方案的常见作文结构模式。
它由两个部分组成:问题的原因和问题的结果或解决方案。
在问题的原因部分,可以分析问题的背景、原因和现象。
在问题的结果部分,可以列举问题带来的后果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例如,以“手机成瘾对青少年的影响”为主题,可以使用因果结构进行写作。
在问题的原因部分,可以分析手机成瘾的原因,例如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缺乏家庭关爱等。
在问题的结果部分,可以列举手机成瘾对青少年的影响,如学习成绩下降、社交能力减弱等。
最后,可以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如限制使用时间、培养其他兴趣爱好等。
三、比较对照结构比较对照结构是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和对照的作文结构模式。
它由两个或多个部分组成:对比或对照的主体和结论。
在对。
作文的结构有哪些

作文的结构有哪些
作文是一种文体,它是一种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和观点的文体。
作文的结构是指作文的组织形式和布局,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
一个好的作文结构能够使文章更加清晰、连贯和有条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一篇好的作文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通过合理的结构来展开表达。
一般来说,作文的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开头,开头部分是作文的引子,它应该引起读者的兴趣,让读者对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
开头可以采用引言、描述、引题等方式,引出文章的主题,为文章的发展打下基础。
2. 中间,中间部分是作文的主体,是作者对主题进行展开和论述的地方。
在中间部分,作者可以通过举例、论证、对比等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充实和有说服力。
3. 结尾,结尾部分是作文的总结和收尾,它应该对文章的主题进行回顾和总结,让读者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结尾可以采用归纳总结、提出建议、引用名言等方式,使文章的结尾更加
有力和有感染力。
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主题和观点来灵活运用作
文的结构,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合理和有条理。
同时,作者还可以根
据不同的作文类型和要求来选择适合的结构形式,如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
总之,作文的结构是作文的骨架,它决定了文章的质量和效果。
一个合理的结构能够使文章更加清晰、连贯和有条理,让读者更容
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因此,作者在写作时应该注重作文结构
的构建,使文章更加完美和有力。
作文结构总结

作文结构总结作文结构是指作文的整体组织框架,它决定了作文的逻辑关系和内容展示方式。
合理的作文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文的主题和观点。
本文将总结几种常见的作文结构,以供参考。
一、三段式结构三段式结构是最基本的作文结构之一,包括引言段、主体段和结论段。
引言段主要用于引出作文的主题,引起读者的兴趣;主体段用于展开论述,引用论据、事例和理由来支持观点;结论段则是对全文进行总结,并给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
二、五段式结构五段式结构是一种常用的作文结构,特别适用于议论文和说明文。
该结构由引子段、背景段、论点段、反驳段和结论段组成。
引子段引出作文的主题,背景段提供相关的背景信息,论点段列举观点和理由,反驳段回应可能存在的反对观点,结论段总结全文,强调重点观点。
三、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一种常见的叙事文结构,它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组织。
通过时间的先后来串联起事件,使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故事的经过。
在时间顺序结构中,可以使用过渡词语来表达事件之间的关系,如首先、其次、然后、最后等。
四、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一种逻辑推理的结构,适用于说明因果关系的文章。
这种结构通常包括原因和结果两个方面。
作文可以首先阐述某个事件的原因,然后展示该事件导致的结果。
在这种结构中,需要清晰地表达原因和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观点。
五、对比结构对比结构适用于比较和对比的作文,可以突出两种事物之间的异同。
在对比结构中,可以使用并列句、转折词语等来表达两种事物的对比关系。
在论述时,可以首先介绍一个事物的特点或优点,然后切换到另一个事物的特点或优点,以此类推。
总之,作文的结构对于表达观点和内容的有条理性和逻辑性至关重要。
掌握不同的作文结构,根据具体的题目来选择合适的结构,可以让作文更加有说服力和逻辑性。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我们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作文组织能力,写出优秀的作文。
常见的作文结构

常见的作文结构
1、总分式结构
2、并列式结构
3、分论点结构
4、对照式结构
【总分式结构】
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
有三种基本形式,1先总后分,2先分后总,3先总后分再总。
【并列式结构】
是从若干方面入笔,不分主次、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
其特点是将事件、事物或论题分成几个方面来叙写、说明和议论,每个部分都是独立完整的部分,与其他部分是并列平行关系。
【分论点结构】
文章往往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以分论点的形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
这种结构式条理清晰、眉目分明。
【对照式结构】
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记人叙事的结构形式。
【写作常用的手法】
1、比喻: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2、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3、铺垫:是在一个人物出场前或者一个事件发生前,预先布置局势,安排一些情节场景作为征兆,制造气氛。
教资作文常用结构

教资作文常用结构作文是考试教资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很好地检验考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因此,掌握一些常用的作文结构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作文结构,供大家参考。
1. 总分总结构这种结构是将全文的主要内容先作一个概括和总结,然后再对其进行分论点阐述。
开头部分对全文作一个总体概括,中间部分对各个论点进行详细阐述,结尾部分再次对全文进行总结。
这种结构逻辑性强,层次分明,比较适合写议论文。
2. 叙事结构这种结构按时间顺序来描述一个事件的发生过程。
开头部分点明要叙述的事件,正文部分按时间顺序详细描述事件的经过,结尾部分对事件进行总结或感受。
这种结构结构清晰,适合写记叙文。
3. 因果结构这种结构是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分别从原因和结果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开头部分提出中心问题,正文部分分别从因和果两方面进行论述,结尾部分对问题进行总结归纳。
这种结构逻辑性强,适合写议论文。
4. 对比结构这种结构是把两个事物并列在一起,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对比。
开头部分阐明要对比的两个事物,正文部分从多个角度对比分析,结尾部分总结对比结果。
这种结构清晰明了,适合写议论文和说明文。
5. 描写结构这种结构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述。
开头部分交代要描写的对象,正文部分从整体到局部,从外到内,从动到静等不同角度进行描写,结尾部分对描写对象作总体概括。
这种结构形象生动,适合写记叙文和说明文。
掌握了这些常用的作文结构,相信大家在写作时会得心应手,写出优秀的作文。
不过,结构只是形式,内容才是根本,大家还需要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解,写出有思想、有内涵的好作文。
作文的基本结构与写作方法

作文的基本结构与写作方法作文是语言文字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是培养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作文结构和写作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思路,清晰地表达观点,提高作文的质量。
本文将介绍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几种常用的写作方法。
一、作文的基本结构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1. 引言引言部分是作文的开端,通过引入话题和背景信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明确写作的目的和立场。
可以使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引用名言或提出问题等方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 主体主体是整篇文章的核心部分,用来陈述和阐述观点、理论、事实或论证,可以分为多个段落来展开。
在主体部分,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常用的写作方法:(1)因果分析法:通过分析事物的原因和结果,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2)对比对照法: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突出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方案。
(3)举例说明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来支持观点,更加生动地展现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方法。
(4)分类归纳法:将事物按照一定的规律分成不同的类别,并对每个类别进行详细的叙述和分析。
3. 结论结论部分是作文的总结和归纳,通过回顾主要内容和观点,得出一定的结论或提出建议。
结论部分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写作方法除了基本结构外,还有许多写作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作文的质量和魅力。
1. 认真准备写作之前,要充分了解作文题目的要求和背景,确定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可以进行一定的素材和资料收集,提前做好准备,这样在写作过程中才能更加顺利和高效。
2. 确定中心思想作文的中心思想是整篇文章的灵魂所在,要清晰明确。
可以通过列出一些关键词或制定一个主题句来帮助自己把握中心思想,确保文章的重点一致、连贯。
3. 用好过渡词语过渡词语在作文中起到桥梁的作用,能够使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更加自然流畅。
比如“首先、其次、最后”“而且、另外、同时”等过渡词语,可以使文章更具层次感和逻辑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构思布局的三种基本结构
一.作文的构思(结构布局)法
构思是指在动笔作文前,对文章的内容、表达方式和结构层次的总体设计。
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里详写、哪里略写的问题。
它是作文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
具体地说,文章构思就是对选材过程中所选的材料作分解和组装,使之有序化、审美化的思维过程,因为每个人的大脑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分解和组装的方式也呈现多种多样,这里介绍几种大家常用的构思法,以打开同学们构思的路子。
1、一字(词)贯穿构思法
一字(词)贯穿,是提在构思文章时,选择一个和中心思想紧密相关的关键字或词连接文章的所有材料,从而形成文章的骨架。
如《背影》一文,就是采用一词贯穿构思法,文章从始至终以“背影”一词不达意贯穿全文,使读者深深体会到一颗慈父心,体会到父子之间的深情。
运用此法,要注意文章要扣紧一个字或词来写,只有这样,才有条件以此为辐射点,进行多角度的思维,才有利于有层次地、深入地进行描述或抒情,使文章丰满而有韵味。
如微笑,目光,声音等类的写作。
2、排比组合构思法
排比组合,是指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选择几个生动的典型的人物、事件或景物的片断排比组合成文来表现一个主题的构思方法。
用这种方法构思的记人、叙事、写景的文章,可以在较短的篇幅内,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人物、叙述事件、描写景物。
运用排比组合的构思法需要注意的是:
A、所组合的片断的形式要统一:或者是人物形象的一系列片断组合,或者是事件的一系列片断组合,或者是景物的一系列片断组合等。
B、片断本身的叙述必须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
C、片断可以是横向排列,也可以是纵向排列。
横向的排列要安排好主次、实虚的关系,纵向的排列要注意时间的先后顺序。
格式分类:
A并列式排比B递进式排比(如《感受自然》和《我读三国》)C小标题或镜头式排比
3、纵横对比构思法
纵横对比,是指将对立的人物、事件、景物放在同一篇文章中来叙写的一种构思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构思,形成鲜明的反差,给读者留下极深的印象。
或动静对比,或美丑相映,或真假相衬,或善恶对立,或冬夏对比,或天地对照等等。
如通过两篇日记或书信写同一件事中的两个不同人的相同或不同的感受。
我的视线
――记一把蓝色的雨伞
我的视线,这么久以来都不得不为一把蓝色的雨伞所牵绊……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
小时候的那些下雨天,妈妈总撑着一把蓝色的雨伞来学校接我,我的头顶是一片蓝色,肩膀也笼罩于一片蓝色之中,触目所及都是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后来的一个下雨天,矮小的我抬头和妈妈说话,却发现妈妈的那一半天空是一片阴沉的灰色,风夹杂着雨滴,落入妈妈灰色的天空,妈妈的肩膀湿了,额前的头发也湿了,而我,依旧置身于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妈妈,雨伞歪了,”我提醒道,“没有,雨伞没有歪啊。
”妈妈轻轻回答,我的视线落在倾斜的伞柄上,“是真的,雨伞歪了。
”妈妈固执地说道,“没有,真的没有……”
后来我长大了,不再要妈妈在下雨天接我,那把蓝色的伞在柜子中一年一年地褪色,我曾一度以为我淡忘了它。
或许是巧合,又是一个雨天,又是那把蓝色的伞,伞下的是妈妈和我,快和妈妈一样高的我撑着伞。
我的视线那么不自觉地落在了伞柄上,那一幕与小时候的情景混在了一起,妈妈笼罩于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而我肩膀湿了,头发也湿了。
“雨伞歪了,”妈妈提醒我,“没有,伞没有歪啊。
”“是真的,雨伞歪了,”妈妈重复道。
“妈,真的它没有歪,没有。
”伞下是许久的沉默,回头却瞥见晶莹的水珠划过妈妈的脸颊。
那把褪了色的伞,又重现以前明彻如天空的蓝色。
终于明白,这么久以来,妈妈都为我撑起一片无雨的天空,现在,我多想也给妈妈一片快乐的天,即使孟郊说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于是我的视线便牵绊于那把蓝色的伞,每天深夜在灯下夜战的人是我,每个周末穿梭于补课地点的人是我……
这一切,都因为那把倾斜的蓝色的伞。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让我的视线不敢移开,永远都不敢移开。
5、欲扬先抑构思法
欲扬先抑,是指为肯定某人、事、物、景,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
运用此种构思法要注意抑少扬多,扬能压抑。
一般用来写人。
6、时空推(转)移构思法
时空推(转)移,是指在选择材料后以时间的推移或空间的转移来组织材料行文的一种构思法。
在考试中成长
“考试”,一个用来检查某段时间内学习效果的手段,在校园里引起了不小的争论。
优生以此为荣,差生为考所困。
但我们都在考试中不断长大。
从“呱呱”坠地到如今成为一名中学生,我经历了无数次考试:小考、中考、大考、毕业考、分班考……其中有庆幸也有遗憾,从中我对“考试”的理解也日趋深刻。
3岁时我就就参加了“考试”那时的我只觉得“考试”很好玩儿,认为“×”和“√”是同一种符号,可以共存。
5岁时,考试得“√”的同学有小红花,得“×”的同学却只有掉眼泪的份儿,使我认识到“×”与“√”有明显的区别。
上了小学一年级,我对考试有了特殊的感受,常常为“√”而疯狂,为“×”而叹息。
三年级时,大家都开始认真地做功课,“√”成了同学之间竞争的目标,大家都想在考试中为“√”而拼搏。
此时的考试是位老师,及时提醒我们预习、复习。
五年级时,考试成了人人讨厌的过街老鼠,因为“√”的骄傲,骤然增多了“×”,使自己在年级的地位自由落体一样飞速往下掉。
而“×”接连不断地来临又使我陷入悲伤不能自拔。
在痛苦中我逐渐明白考试对于我的意义,虽然我在“√”“×”面前仍然有欣喜、失落,但我懂得了能从“×”中去探求新的真理以获取更多的“√”才是最大的收获。
如今上了中学,面对一张张血淋淋的竞赛试卷,我惊奇的发现,我很坦然,没有欣喜,没有失落,而学会了独自在寂寞中冷静思考。
终于明白考试是一种自我检测的工具,哭与笑
对考试来说毫无意义,只有勇敢地去面对它,改变它,才是考试于我真正的意义。
考试犹如母亲和蔼地用“√”告诉我勤奋、刻苦、奋斗,才有可能赢;又犹如父亲严厉地用“×”告诫我失落、痛苦、消极,必定输。
母亲的鼓励使我懂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父亲的谆谆教诲使我懂得了“失败乃成功之母”。
我在考试中慢慢长大,我会以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将“×”不断变为“√”!
成长回眸
余余落辉,我爱一抹最美;涓涓潺水,我掬一捧最清;回顾走过的树林,我独恋枫叶最红;回眸成长的足迹-----我不忘毅者无疆的坚强。
7岁时,我爱看《西游记》,而孙悟空便是我的信念。
纵然可以千变万化,也要忍受五指山下的嘲讽,一压就是五百年,一忍就是风吹雨打,谁能顶天立地,坚强,被一只猴神化得如此悲壮,这便是开始,即便寂寞也精彩,大丈夫能屈能伸,猴哥,就应该这样。
10岁时,我迷上《三国演义》,原先只是喜欢打打杀杀,敬佩关羽而怨恨曹操,那一夜,考试失利后难眠的一夜,心头一触,原来曹操才是英雄。
这位大将军在宛城丧子折兵后的痛定思痛;这位汉丞相败走华容道时的嘲笑诸葛亮、周瑜;这位魏王在割须弃泡后巧施反间计,连遭挫折到始终不忘统一天下的抱负,不像刘备,被火烧七百里联营,烧回白帝城后一病不起;不像孙权,夺会荆州,守者父兄的基业就面南称帝。
曹操把坚强演义到顶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公的诗好不令人痛快!
那一夜,我醒了,困难打不败,挫折打不倒,我学会了坚强。
13岁,我张大了,渐渐孤傲了,但《名人传》却逆转了我,他们都有伟大的成就,而他们也都是磨难造就的人,他们在漫漫黑夜中摸索前进,而坚强是他们心中的航标,即使看不到光明,他们却将坚强表现得淋漓尽致。
贝多芬在双目失明后继续创作乐曲,坚强是他音乐的音符;米开朗琪罗在教堂中,即使心不情愿,也全神贯注的雕刻,坚强是他的灵感,直到生命最后仍在坚持。
我心中孤傲的火焰慢慢熄灭,化作一泓平静泉水。
今年我15岁了,回眸成长之间,我懂了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既然上天已降大任于你我,那么,就让我们带者坚强出发吧!去奋斗,去拼搏,去履行生命的诺言!
以上几种构思法,在一篇文章中常常结合起来使用,希望在作文时细心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