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山水游记类散文,此类散文多以描写景物、记述游览经历为

兰亭集序
一、整体感知作品,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有四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每一部分的内容要点是什么?
(分别用六个字来概括。) 一(1、2)记叙兰亭盛况; 二(3)抒发人生感慨; 三(4记叙这次 兰亭聚会的盛况的。可以让学生按照要求, 找出对应的语句,理解本部分的内容。
本单元的学习的重点:
一是赏析山水风物的自然之美与由此悟出的 情理之美;
二、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虚词、文 言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等
《赤壁赋》
《赤壁赋》是苏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 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元丰五年(1082年) 七月和十月作者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 写了两篇游记,后人习惯称前一篇为《赤壁赋》 或《前赤壁赋》,称后一篇为《后赤壁赋》。这 里所选的是前一篇。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 时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 东北的赤壁。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 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 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
(5)转折过渡
第三段 思考:(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感情色彩如何?
(2)“客人”悲的原因是什么?
(1)本段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
为悲伤。 (2)“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暂。 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 赤壁的惨状。这么个“一世之雄”尚且随着“大江东去”,而销 声匿迹,有为者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生命短暂、有志而无为者, 羡慕长江永恒,哀叹人生短暂,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 主义思想。对于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来说,当他们政治失意或 生活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就陷入这样的苦闷与迷茫之中。虽为 客语,实际反映了作者本人思想中的消极面。
兰亭集序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名篇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佩通:珮)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下澈一作:下彻)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文: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大约有一百多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
阳光可以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来自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品读柳宗元的五篇山水散文,领略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自然情怀

品读柳宗元的五篇山水散文,领略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自然情怀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理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等。
1,《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右,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赏析]全名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划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空明澄澈的程度和游鱼的形神姿态,其生动传神的笔触、绘声绘影的手段,令人叹为观止。
2,《钴鉧潭西小丘记》唐· 柳宗元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
”余怜而售之。
古代游记散文

古代游记散文古代游记散文有哪些呢?想了解吗?接下来,店铺就和大家分享古代游记散文,希望对各位有帮助!古代游记散文1、三峡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
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
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
当崩之日,水逆流百馀里,涌起数十丈。
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屋,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
其颓崖所馀,比之诸岭,尚为竦桀。
其下十馀里,有大巫山,非惟叁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
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
西,即巫山者也。
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期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江水自建平至东界峡,盛弘之谓之空泠峡。
峡甚高峻,即宜都、建平二郡界也。
其间远望,势交岭表,有五六峰,参差互出。
有奇石,如二人像,攘袂相对。
俗传两郡督邮争界於此。
江水历峡,东迳宜昌县之插下。
古代游记散文2、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彩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綮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帷暂驻。
十旬休暇,胜友如云。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关于山水游记散文

山水游记散文关于山水游记散文山水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抒情的散文,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山水游记散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篇一:初冬过三峡一听说船早晨十点从奉节人峡,九点多钟我揣了一份干粮爬上一道金属小梯,站到船顶层的甲板上了。
从那时候起,我就跟天、水以及两岸的塌岩峭壁打成一片,一直伫立到天色昏暗,只听得见成群的水鸭子在江面上啾啾私语,却看不见它们的时候,才回到舱里。
在初冬的江风里吹了将近九个钟头,脸和手背都觉得有些麻木臃肿了,然而那是怎样难忘的九个钟头啊!我一直都像是在变幻无穷的梦境里,又像是在听一阅奔放浩荡的交响乐章:忽而妩媚,忽而雄壮;忽而阴森逼人,忽而灿烂夺目。
整个大江有如一环环接起来的银链,每一环四壁都是蔽天翁日的峰峦,中间各自形成一个独特天地,有的椭圆如琵琶,有的长如梭。
走进一环,回首只见浮云衬着初冬的夭空,自由自在地游动,下面众峰峥嵘,各不相让,实在看不出船是怎样硬从群山缝隙里钻过来的。
往前看呢,山岚弥漫,重岩叠嶂,有的如笋如柱。
直插云禽,有的像彩屏般森严大方地屹立在前,挡住去路。
天又晓得船将怎样从这些巨汉的腋下钻出去。
那两百公里的水程用文学作品来形容,正像是一出情节惊险,故事曲折离奇的好戏,这一幕包管你猜不出下一幕的发展,文思如此之绵密,而又如此之突兀,它迫使你非一口气看完不可。
出了三峡,我只有力气说一句话:这真是自然之大手笔。
晚餐桌上,我们拿它比过密西西比河,也比过从阿尔卑斯山穿过的一段多瑙河,越比越觉得祖国河山的奇瑰,也越体会到我们的诗词绘画何以那样俊拔奇伟,气势万千。
二没到三峡以前,只把它想像成岩壁峭绝,不见天日。
其实,太阳这个巧妙的照明师不但利用出峡人峡的当儿,不断跟我们玩着捉迷藏,它还会在壁立千初的幽谷里,忽而从峰与峰之间投进一道金晃晃的光柱,忽而它又躲进云里,透过薄云垂下一匹轻纱。
早年读书时候,对三峡的云彩早就向往了,这次一见,果然是不平凡。
过瞿塘峡,山岌积雪跟云絮几乎屏在一起,明明是云彩在移动,恍惚间却觉得是山头在走。
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第一篇: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中国古代山水游记以描山画水、传达山川神貌为主;同时在描写见闻中又包含着作者的独特感受,常常熔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让人叹为观止,对现代游记散文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1游东山记杨士奇洪武乙亥,余客武昌。
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
其子立恭,能诗。
皆意度阔略。
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
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
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
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
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
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袅衣,禽鸟之声不一类。
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吠。
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岗,田畴平洐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一叟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
延余两人坐。
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
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
立恭举匏注酒,传觞数行。
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
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
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皆来,遂共酌。
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
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
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
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
李出琵琶弹数曲。
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
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
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营乐丘处也。
”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
”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共5篇)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共5篇)第一篇: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这两篇散文的异同《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苏轼的代表作。
两赋写于同一年,中间相距三个月,是各有千秋的姊妹篇。
珠联璧合,浑然一体。
为了寻找苏轼的散文《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的异同点,我把两篇作品联系起来阅读,互为参照。
两篇文章通过一样的赤壁景色,一样的方式,一样的题材,反映了不同的时令季节,描绘了不同的大自然景色,抒发了不同的情趣,表达了不同的主题。
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
前后《赤壁赋》都以秋江夜月为景,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意在借景抒怀,阐发哲理。
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赤壁赋重在游、状景,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时间也移至孟冬,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是以叙事写景为主而前赤壁赋意在借景抒怀,阐发哲理。
前赋以情感浸润景物,浸透着喜悦,相思,失落,超然,具有诗的抒情性。
即言愁到解愁,悲愤到超然。
后赋的山石高峻怪异之景,既是对立、压迫着他的自然力量,又象征了他积郁难消的苦闷之情。
前赋以哲理升华境界,其人生虚幻,抱负成空之感慨,始终紧扣写景自然生发,因像得意,具有诗之理趣。
后赋展现政治上屡屡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结果却在结尾更深的内涵却是苏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负的不知所踪。
我认为,《后赤壁赋》中的孤鹤形象,说明了苏轼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坚毅精神、超越态度,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让我们知道为什么苏轼在逆境中能够依然保持着生活情趣和创作活力苏轼文风的绮丽华美,挥洒自如,更深切地感受到作者面对逆境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道出了自己心中无限的感慨。
人生的风风雨雨,官场仕途的黑暗和坎坷,让人感觉人世间的无常,但是苏轼的心态是坦然的,谁怕?一蓑烟雨便笑看风云了。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人生如浮萍,漂泊...——听完这一曲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你已然胸纳须弥,意满乾坤。
山水游记散文

山水游记散文
我曾一度沉迷于城市的喧嚣和繁华,直到有一天,我接受了山水的邀约,走进了那广袤的自然之中。
我惊喜地发现,山水间的自然景观如此美妙,能够令人静心,使人感到心灵的放松和平静。
初次登山,我选择了一座较为简单的山峰。
踏上山路,我看到了一座座青山屹立于苍穹之下,天地之间,天空碧蓝,白云朵朵,犹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山间百花争艳,鲜活的颜色如同天际的彩虹,令人心旷神怡。
我感受到山水中蕴涵的美,仿佛沐浴在一片纯洁、清新和平静的氛围中,不再感到疲惫和迷茫,我的思绪也随之舒展开来。
在山水间徜徉,我学会了欣赏自然的美丽,感受了内心深处的安详和舒畅。
我如饮甘泉,心醉神仙,仿佛进入了一个远离喧嚣的世外桃源。
在这里,我不用再思虑万千,去追逐众多的物质和空洞的欲望,也不必为了一时的成就沉迷于工作和竞争。
山水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我们可以放松身心、静心思考的圣地。
在山水间,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恩泽和美好,也体会了心境的深沉和内省。
心灵清晰,思维明朗,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更能凝聚自己的意志和力量,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理想。
山水游记散文,让我领略了自然之美,从而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教学参考
0511 2017
第二单元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单元概览】
《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鉴赏中,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达方式,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达到这些要求首先要对一些和散文有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这个单元是古代写景记游的散文。
课文虽然是以描写景物、记叙游赏经历为主,但是不排斥抒发感情、讲述道理。
如《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在写景的同时,表达了对人生、世事的感悟;《赤壁赋》在描写风物特色的同时,抒发达观超然的情绪;《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在勾画山中风景的同时,流露对朋友的深挚情意。
总之,这些作品都是将抒情、写景、记事、议论融为一体的,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的一草一木都渗透了作家的思想情感。
所以,学习文章要了解的创作背景,才能准确把握其情感趋向,领略文章的艺术魅力。
【方法指要】
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不但要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还要联系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品味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领略文章的艺术魅力,从而也培养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力。
另外,作为高中阶段文言文学习的起点,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和基本方法。
可以以反复诵诗作为理解文章的前提,以便能够熟读成诵。
要学会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内容,注意在学习过程中联系以往的知识,用做卡片、做标注、做旁批等方法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