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教案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2课时)硫酸【新课导入】

某大学的一名学生先后两次用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将动物园的五只熊烧伤,其中一只黑熊双目失明,这一故意残害动物的事件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愤慨。浓硫酸有哪些重要性质?为什么能伤害黑熊呢?

【教材讲解】

一、新课导入

知识回顾:写出硫酸、硝酸和盐酸的电离方程式,分析它们的共同特点,解释什么是酸?

学生书写分析,回答。

归纳整理:电离时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物质称之为酸。酸的通性就是H+表现出来的性质。

思考与交流:你学过的酸都能和哪些物质反应?写出它们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书写,交流答案,整理回答。

二、新课教学

归纳整理并板书:

(二)硫酸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与碱反应

1.稀硫酸的性质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酸的通性) 与Na2CO3、Na2SiO3等弱酸盐反应

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

过渡: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是否具有和稀硫酸相同的性质呢?硫酸的浓度不同,会不会引起性质上的差异?

实验探究:展示一瓶浓硫酸,学生观察,说出它的物理性质,体会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区别。

归纳整理:

2.浓硫酸的性质

(1)物理性质: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高沸点,难挥发,密度大,极易溶于水。

过渡:浓硫酸与稀硫酸中溶质都是H2SO4,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呢?

实验探究:

(1)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硫酸和稀硫酸分别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

(2)向两支小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硫酸铜晶体,然后分别滴入几滴浓硫酸和稀硫酸。

(3)用两个小烧杯分别盛取少量蔗糖,然后分别加入浓硫酸和稀硫酸,用玻璃棒搅拌。

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解释这种现象体现了浓硫酸何种特性?

归纳整理:

(1)滴有稀硫酸的试纸变红色,而滴有浓硫酸的试纸先变红后变黑。试纸变黑和蔗糖变黑,是因为它们被浓硫酸“炭化”变成了炭,表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2)滴入稀硫酸的固体不变色。而滴入浓硫酸的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是因为晶体中的结晶水被浓硫酸吸收,表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3)滴入稀硫酸的蔗糖没有什么变化。而滴入浓硫酸的蔗糖变黑(表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后,体积膨胀,并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有CO2和SO2生成,表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板书:(2)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思考与交流:

(1)吸水性和脱水性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2)试写出C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思考回答。

解释:

(1)吸水性是本来物质中有水,被浓硫酸吸收,而脱水性是物质中本来没水,是组成物质的氢元素和氧元素按原子个数比为2:1以水的形式脱去。

(2)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先被脱水生成碳,并放出大量的热,然后碳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浓硫酸反应生成CO2和SO2。

板书:3.强氧化性:C+2H2SO4(浓)△CO2↑+2S O2↑+2H2O

思考与交流:指出该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过渡:稀硫酸能与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反应放出氢气,与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反应。浓硫酸和金属反应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实验探究: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稀硫酸和浓硫酸,然后再各加入一只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观察记录现象,并加以对比。

整理:现象:放在稀硫酸中的铁钉上有气泡产生,浓硫酸中的铁钉上没有气泡产生。

设问:是不是浓硫酸和铁不反应呢?

实验探究:把浓硫酸中的铁钉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再放入稀硫酸中,观察现象。

整理:现象:开始时没有气泡,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

讲述:这是因为铁和浓硫酸在常温下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这种现象称之为钝化。能够发生钝化反应的有铁、铝和浓硫酸或浓硝酸。

过渡:我们知道Cu与稀硫酸不反应,那么Cu与浓硫酸是否反应呢?

实验探究:演示教材第101页实验:铜和浓硫酸的反应。

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思考与交流:

1.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是什么?参加反应的Cu和硫酸的物质的量之比,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各为多少?

2.硫酸是否完全参与反应?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

归纳整理:

1.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表现出酸性和强氧化性,在化学方程式中起氧化作用的硫酸只有1mol,故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1。

2.当硫酸的浓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变成稀硫酸,反应不再进行。

思考与交流:写出Zn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出被还原的元素,并和Cu与浓硫酸的反应加以对比,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教师补充。

讲述:浓硫酸和稀硫酸都有氧化性,不同的是稀硫酸中表现出氧化性的是氢元素,而浓硫酸中表现出氧化性的是硫元素。我们习惯上把稀硫酸、盐酸称之为非氧化性酸,把浓硫酸、硝酸称之为氧化性酸。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要多加注意。

三、本课小结

1.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等特性。

浓硫酸与稀硫酸中溶质都是硫酸,但是由于浓度不同时H2SO4存在的方式不一样,量变引起质变,导致性质的差别。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我们本节课所学的重点。

四、板书设计

二、硫酸

1.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2.浓硫酸的性质

⑴物理性质: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密度大,极易溶于水。

⑵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3.强氧化性C+2H2SO4(浓)△ CO2↑+2SO2↑+2H2O

五、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1题、3题、5题、9题、10题。

【当堂检测】

1.下列现象中,反映了硫酸的哪些主要性质(填空):

⑴浓硫酸滴在木条上,过一会儿,木条变黑_____________。

⑵敞口放置浓硫酸时,质量增加_____________。

⑶锌粒投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_____________。

⑷把铜片放入浓硫酸里加热,有气体产生_____________。

2.下列溶液露置在空气中,浓度变稀的是(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氯化钠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氨、硝酸、硫酸(第1课时)氨和铵盐学案(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一课时氨和铵盐 【学习目标】1、掌握氨气的性质,铵盐的性质; 2、掌握制备氨气和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检验。 【重难点】1. 氨气的化学性质; 2. 氨气的制备方法和喷泉实验。 第一部分课前延伸案 【知识衔接】: 1、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2)二氧化氮与水反应:。 (3)氮的氧化物和氧气混合气体溶于水的总反应式:NO2:。 NO:。【自主学习】: 1、将的氮转变为氮的叫做氮的固定,目前工业上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 2、NH3的物理性质 色态气味密度水溶性是否易液化 ρρ空 (1:700) 3、NH3的用途 (1)氨是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和的原料;氨易,常用作制冷剂。 4、①铵盐都是溶于水色晶体,。 ②铵盐受热易分解:氯化铵受热分解:; 碳酸氢铵受热极易分解:。 ③与碱反应:NaOH与NH4NO3反应:。 ④NH4+的检验:加,加热,放出可使试纸变色的气体。【预习自测】: 1、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 ①铵盐中氮元素化合价都为-3价②铵盐都易溶于水③铵盐与碱共热放出氨气④铵盐都不能与酸反应⑤所有铵盐均能分解。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我的疑问】: 第二部分课内探究案 课题一:氨的化学性质喷泉实验 问题1、氨的化学性质 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现象备注 与水反应NH3+H2O??NH+4+OH-氨水能使酚酞氨气可用湿润的红色石

变蕊试纸检验,变 与酸反应 HCl 产生大量白烟①可用浓盐酸检验氨 气;②氨气与易挥发性 酸反应有白烟产生,遇 难挥发性酸无此现象HNO3产生大量白烟 H2SO4 催化氧化反应放热是工业上制硝酸的基础 问题2、喷泉实验 1、实验原理 烧瓶内外形成较大的差。少量水可快速溶解大量的NH3,使 烧瓶内压强迅速,外界气体将烧杯中的水压入上面的烧瓶 内,形成美丽的喷泉。 2、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 (1)装置性要好;(2)气体和烧瓶要;(3)气体要。 3、引发喷泉的实验操作 4、能形成喷泉的气体 (1)易溶于水的气体(NH3、HCl、HBr等),均能溶于水形成喷泉。 (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的气体(CO2、H2S、Cl2等)与水不能形成喷泉,但若将H2O改为溶液,这些气体在碱液中溶解度较大,可以形成较大的压强差,从而形成喷泉。 【巩固训练】:1、有关氨的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氨溶于水显弱碱性 B.氨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可用于氨的检验 C.氨水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烟 D.在8NH3+3Cl2=N2+6NH4Cl中NH3做氧化剂 2、如图所示: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 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震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 烧杯中的液体呈喷泉状喷出,则a、b不可能是() A、 a为HCl气体,b为H2O B、 a为CO2气体,b为浓NaOH溶液 C、 a为Cl2气体,b为饱和NaCl溶液 D、 a为Cl2气体,b为浓NaOH溶液 3.、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HCl,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不能确定 课题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问题1.加热铵盐和碱的固体混合物 1、反应原理: (1)制氨所用铵盐不能用硝酸铵、碳酸铵。因为加热过程中NH4NO3 可能发生爆炸性的分解反应,发生危险;而碳酸铵受热极易分 解产生CO2,使生成的N H3中混有较多CO2杂质。 (2)Ca(OH)2不宜用NaOH、KOH代替。原因是:①NaOH、KOH具有 吸湿性,易结块,不利于产生NH3;②NaOH、KOH在高温下能腐 蚀试管。 2、发生装置:固体 + 固体气体(如右图) 3、净化装置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教案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2课时)硫酸【新课导入】 某大学的一名学生先后两次用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将动物园的五只熊烧伤,其中一只黑熊双目失明,这一故意残害动物的事件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愤慨。浓硫酸有哪些重要性质?为什么能伤害黑熊呢? 【教材讲解】 一、新课导入 知识回顾:写出硫酸、硝酸和盐酸的电离方程式,分析它们的共同特点,解释什么是酸? 学生书写分析,回答。 归纳整理:电离时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物质称之为酸。酸的通性就是H+表现出来的性质。 思考与交流:你学过的酸都能和哪些物质反应?写出它们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书写,交流答案,整理回答。 二、新课教学 归纳整理并板书: (二)硫酸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与碱反应 1.稀硫酸的性质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酸的通性) 与Na2CO3、Na2SiO3等弱酸盐反应 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 过渡: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是否具有和稀硫酸相同的性质呢?硫酸的浓度不同,会不会引起性质上的差异?

实验探究:展示一瓶浓硫酸,学生观察,说出它的物理性质,体会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区别。 归纳整理: 2.浓硫酸的性质 (1)物理性质: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高沸点,难挥发,密度大,极易溶于水。 过渡:浓硫酸与稀硫酸中溶质都是H2SO4,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呢? 实验探究: (1)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硫酸和稀硫酸分别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 (2)向两支小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硫酸铜晶体,然后分别滴入几滴浓硫酸和稀硫酸。 (3)用两个小烧杯分别盛取少量蔗糖,然后分别加入浓硫酸和稀硫酸,用玻璃棒搅拌。 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解释这种现象体现了浓硫酸何种特性? 归纳整理: (1)滴有稀硫酸的试纸变红色,而滴有浓硫酸的试纸先变红后变黑。试纸变黑和蔗糖变黑,是因为它们被浓硫酸“炭化”变成了炭,表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2)滴入稀硫酸的固体不变色。而滴入浓硫酸的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是因为晶体中的结晶水被浓硫酸吸收,表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3)滴入稀硫酸的蔗糖没有什么变化。而滴入浓硫酸的蔗糖变黑(表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后,体积膨胀,并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有CO2和SO2生成,表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板书:(2)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思考与交流: (1)吸水性和脱水性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2)试写出C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思考回答。 解释: (1)吸水性是本来物质中有水,被浓硫酸吸收,而脱水性是物质中本来没水,是组成物质的氢元素和氧元素按原子个数比为2:1以水的形式脱去。 (2)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先被脱水生成碳,并放出大量的热,然后碳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浓硫酸反应生成CO2和SO2。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 第四章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第1课时 氨和铵盐)(导学案)

高一化学必修1 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1课时氨和铵 盐) 编写人:谢肇明审核人:许丰娟 高一_____班第____组编号_____姓名_________小组评价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 3.掌握铵盐的化学性质,认识铵盐在生产中的应用 4.掌握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学习重点】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 【使用说明】课前用15分钟认真阅读教材P97并完成【预习自测】的内容,有能力的同学尝试对【合作探究】进行研究,用红笔标注疑问。课后用15分钟完成【课后作业】 【预习自测】 一.氨的合成 1. 元素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 2. 是氮最丰富的来源。将态的氮转化为叫做氮的固定。 3.工业上用和合成氨,化学方程式为:。二.氨的性质: 【实验探究】: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 实验现象: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圆底烧瓶,形成,烧瓶 内液体呈色。 实验结论:氨溶于水,其水溶液呈性。 小结: (1)氨的物理性质:氨是颜色,气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易。溶解于水且溶解速 度,在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以溶解体 积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液化(液态的氨称为)液化时热。液氨汽化时要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急剧,因此,氨常用作 【思考与交流】实验室如何收集NH3?。 【合作学习】 一、氨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氨溶于水后大部分与水反应,方程式为: (能形成喷泉) 注意: Ⅰ、①由于形成NH3.H2O的过程是的,NH3.H2O也可分解生成和,因此氨水常温下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加热时更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②溶液中大部分氨气分子和水分子结合生成一水合氨(NH3.H2O),而NH3.H2O只有一小部 分(约1%)电离出和,电离方程式为,所以溶液中NH3.H2O的浓度较,而NH4+和OH-的浓度较,且氨水呈性,加入酚酞试液变 ③氨水中含有的分子有离子有,但通常 把NH3做溶质,水做溶剂。 ○4氨水的密度比水的要小,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Ⅱ、液氨与氨水的区别 液氨氨水 形成

高一化学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氨气的泄漏事件 2007年1月25日下午1点10分左右,大兴区正大大发熟食厂冷冻车间的氨气管道突然泄漏,外泄的液态氨瞬间挥发成白色气柱冲出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厂区内寒气逼人。刺鼻的味道也弥漫到了附近的林校路上。…消防员利用喷雾水枪稀释空气中的氨,地上的水流已经结成了厚厚的一层冰。 上在的材料告诉我们些关于氨的什么性质?你能将它们一一找出来吗? 一、氨 1.氨的物理性质:氨是一种色、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在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体积氨气。易液化(-33.5℃),液氨常作制冷剂。实验4—8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 现象:烧杯里的液体烧瓶,形成;烧瓶中的液体呈色。原因:当滴管中的水挤入到烧瓶中时,烧瓶内的氨,使瓶内压强,瓶外的空气将烧杯内的溶液很快到烧瓶,形成。 结论:①氨气水(1:700)。②氨气水溶液呈。 知识迁移1 下列装置中都收满了NH 3 ,你认为都能引发喷泉实验吗? 知识迁移2 前面学过的气体SO 2和Cl 2 ,它们在水中溶解度都不大,你能有用它们设计出 喷泉实验吗?好好想一想。 知识迁移3 你能设计出一个蓝色的喷泉实验来吗? 思考: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氨溶解于水仅是简单的溶解过程吗?氨溶于水后有无发生化学反应? 2.氨的化学性质 (1)氨与水反应: 氨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称为氨水,氨水呈碱性,易挥发,且浓度越大挥发性越强。 NH3·H2O的不稳定性: 思考:氨水能与哪些物质反应?试着尽可能多写: 思考: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浓盐酸和浓氨水后靠近,你预测将有什么现象发生?体现了它们的哪些性质?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4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实用教案设计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本节教材重点介绍了三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氨、硝酸、硫酸,这些知识虽然在课标中都 是了解的内容,但仍然需要3节课来完成。 教科书所介绍的学习内容主要有:⑴氮的固定;⑵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氨水的成份;⑶氨盐的性质,氨的合成、实验室制法和氨的用途;⑷硝酸的工业制法及强化性;⑸浓硫酸的氧化性及用途。虽然这些内容仅仅被安排为一节,但其知识点基本上包络了原高中教 学大纲中对氨、硝酸及硫酸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既要把握其要求在了解层次,还要注意相关知识又是中学生所必备的学科知识,处理好这方面的关系是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要秉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将理论、应用与结论紧密结合起来,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的科学化。在内容编排上,既 重视了知识的构建,又重视了环境教育。 (二)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学生在初中时对氮肥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比如受热易分解,遇碱性物质放出氨气,但对于氨气的性质缺乏系统性掌握。 能力方面: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但在对比学习、实验设计和操作方面缺乏训练,而且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 情感方面:通过半年的化学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认识不足。 (三) 课题分析 氨、硫酸和硝酸是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掌握硫酸、硝酸和氨的性质,可以更好地认识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中的重要用途。自然界中氮的循环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因此,本节教科书选择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氨气的性质和制法,以及自然界中氮的循环为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这些重要化工产品的主要性质,了解氮的循环对生态平衡的作用。 硫酸、硝酸是硫、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重要的含氧酸,氨是氮的氢化物。非金属单质、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等构成某一非金属元素的知识体系。在硫、氮元素的知识体系中,比较重要的是氧化物和含氧酸。硫酸、硝酸既有酸的一些通性,又有它们自己的特性。氨也有大多数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所具有的性质,同时它又是水溶液呈碱性的惟一气体,而且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物质。因此,将它们归为一节进行学习。为此将本节内容安排为三个课时,第1课时学习氨气的性质和制法;第2课时学习硫酸的性质;第3课时学习硝酸的性质。 通过以上对学生情况及教材的分析,我设计了一下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思路: (四)教学设计重点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4章第4节氨硝酸硫酸(第2课时)学案

第4节 氨 硝酸 硫酸 第二课时 硫 酸 [课标要求] 1.了解硫酸的酸性。 2.了解浓硫酸的三大特性,特别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3.了解硫酸的重要用途。 1.硫酸的电离 H 2SO 4是二元强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H 2SO 4===2H ++SO 2-4。 2.稀硫酸的性质(具有酸的通性) 写出稀H 2SO 4发生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与Fe 反应:Fe +2H +===Fe 2+ +H 2↑, ②与CuO 反应:CuO +2H +===Cu 2++H 2O , ③与Ba(OH)2反应:Ba 2++2OH -+2H ++SO 2-4===BaSO 4↓+2H 2O , ④与Na 2CO 3反应:CO 2-3+2H +===CO 2↑+H 2O , 1.浓硫酸的三大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常温下,铁、铝遇浓H 2SO 4发生“钝化”,“钝化”并不是不反应, 而是浓H 2SO 4强氧化性的体现。 3.必记两反应: 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C +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稀硫酸的性质

⑤与BaCl2反应:Ba2++SO2-4===BaSO4↓。 1.小强同学为了区别稀硫酸与稀盐酸,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解析:选C A中都会产生气泡不能区别;B中溶液都能变为红色不能区别;C中硫酸中会产生沉淀,而盐酸则不能产生沉淀;二氧化碳不能和酸反应,因此D中没有明显现象。 2.下列物质的变化中,加入稀硫酸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Zn―→ZnSO4 B.CuO―→CuSO4 C.块状大理石―→制取大量CO2 D.Ba(OH)2―→BaSO4 解析:选C 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时,由于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CaCO3的表面,阻止了硫酸与CaCO3的进一步反应,故不能用大理石与稀H2SO4反应制取大量CO2。 浓硫酸的特性 1.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1)吸水性:浓硫酸能够吸收气体、液体中的水分子及固体中的结晶水,故常用作 干燥剂。 (2)脱水性:浓硫酸能把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原子组成比脱去常常剩余黑 色的炭。 (3)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的反应:除金、铂以外的绝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浓硫酸作用,如与铜反应: 实验 操作 实验a试管中铜丝表面有气泡逸出

山东省临清市四所高中化学 第4章 第4节 硫酸硝酸和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重点介绍了三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它们分别是氨、硝酸、硫酸,这些知识虽然在课标中都是了解的内容,但仍然需要3节课来完成。教科书所介绍的学习内容主要有:⑴氮的固定;⑵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氨水的成份;⑶氨盐的性质,氨的合成、实验室制法和氨的用途;⑷硝酸的工业制法及强化性;⑸浓硫酸的氧化性,及用途。虽然,这些内容仅仅被安排为一节,但其知识点基本上包络了原高中教学大纲中对氨、硝酸及硫酸的要求。因此,教学中既要把握其要求在了解层次,还要注意相关知识又是中学生所必备的学科知识,处理好这方面的关系是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硝酸、浓硫酸的特性及氨及铵的性质; (2)认识喷泉实验及实验室制氨气、工业上制硝酸的原理; (3)了解铵盐、浓硫酸、硝酸等物质的用途.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硫酸、硝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脑、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非金属元素知识体系,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2)通过教学,进一步建立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氨的性质与制法; 2、硝酸与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难点:氨的性质及实验室制法;硝酸与浓硫酸的氧化性 四、学情分析 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学生基础不错。但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在学习基础知识同时,应适当拓宽加深。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五、教学方法 1.情景激学法:通过图片给学生以震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探究实验教学法:采取教师演示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六、课前准备 学生猜测性质→提出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七、课时安排:3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浓硫酸的特性 1、浓硫酸的吸水性:在盛有少量硫酸铜晶体的试管里注入浓硫酸,现象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 【思考】实验室为什么常用浓硫酸干燥气体? 2、浓硫酸的脱水性: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现象①_____②_____③____。

高一化学硫酸硝酸和氨教案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讲硫酸、硝酸和氨 教课要点: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氨的化学性质。 教课难点: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知识梳理 一、浓硫酸的特征 1、浓硫酸的吸水性:在盛有少许硫酸铜晶体的试管里注入浓硫酸,现象______ _____,结论____________。 【思虑】实验室为何常用浓硫酸干燥气体 2 、浓硫酸的脱水性: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现象① _____② _____③ ____。 蔗糖变黑的实质: 【思虑】假如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怎么办 【比较】 3、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1)浓硫酸与金属铜反响研究 【商讨1】依据反响的现象,你能分步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吗 【商讨 2】上述反响中氧化剂、复原剂各是什么物质被氧化与被复原的元素各是什么复 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商讨 3】考虑本实验的产物为有毒气体,请你想想怎样改良实验装置若想同时证明 SO2溶液显酸性,怎样改良实验装置画出简图。 (2)浓硫酸与非金属(如C)的反响 【思虑】依据氧化复原反响的规律,联合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的现象,写出浓硫酸与木 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吗指出氧化剂、复原剂、氧化产物、复原产物吗

(3)常温下,浓硫酸使铁、铝钝化 【浓硫酸、稀硫酸的构成及氧化性的比较】 二、硝酸的氧化性 1、浓硝酸与铜的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2、稀硝酸与铜的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3、常温下,浓硝酸(或浓硫酸)使铁、铝表面钝化: 钝化原由分析:浓硝酸(或浓硫酸)将铁、铝表面。 钝化的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虑】你能尽可能多地写出不一样价态的含氮化合物的化学 式吗三、氨 1、氨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现象的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的化学性质 (1)NH3与水的反响。NH3·H2 O 很不稳固,受 热会分解。 【液氨与氨水的比较】 (2)NH3与酸的反响:氨与氯化氢的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上述反响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何 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上述反响可用于查验氯化氢气体或氨气的查验 氨与硫酸的反响化学方程式 【思虑】氨与硫酸反响有没有近似氨与氯化氢反响的现象为何 四、铵盐的性质 1、铵盐受热易分解 写出氯化铵受热分解的反响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虑】氯化氨的分解与生成的反响能否是可逆反响为何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铵盐与碱的反响 写出硝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响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上述反响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虑】实验室怎样查验铵盐 五、氨的实验室制法 1、反响原理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化学必修1第四节氨硝酸硫酸2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必修1第四节氨硝酸硫酸2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①巩固稀硫酸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 ②掌握浓硫酸的特性及强氧化性; ③掌握二氧化硫气体的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浓硫酸和碳的反应,了解实验设计的初步方法。 ②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实验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学会正确使用浓硫酸,树立 与价值观 绿色化学理念。 教学重点: 浓硫酸与铜和碳的反应 教学难点: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教学方法: 分析比较法和实验分析法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引言]硫酸、硝酸和盐酸是我们常说的三大强酸,它们在组成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相似的性质,又有那些不同的性质? 酸的通性 稀硫酸 盐酸

硝酸 电离方程式 H2SO4==2H+ + SO42- HCl==H+ + Cl- HNO3==H+ + NO3- 指示剂 紫色石蕊变红 与碱反应 H+ + OH- == H2O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CuO + 2H+ == Cu2+ + H2O 与盐反应 CO32-+ 2H+ == CO2↑+ H2O 与金属反应 Fe + 2H+ == Fe2+ + H2↑(HNO3不产生H2) [练习]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Zn+H2SO4--- Zn+2H+ = Zn2++H2↑ NaOH+H2SO4----- OH-+H+ = H2O Fe2O3+H2SO4---- Fe2O3+6H+ = 2Fe3++3H2O BaCl2+H2SO4--- Ba2++ SO42—= BaSO4↓ [设问]实验室制氢气时选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和硝酸,为什么? 我们在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不用浓硫酸和硝酸来制取,说明它们除了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具有特殊性质。 二、硫酸的氧化性 [引言] 浓硫酸和稀硫酸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呢? 1、浓硫酸的特性 [案例]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用火碱、浓硫酸将北京动物园的五只熊烧伤,其中一头黑熊双目失明。这一故意残害动物的事件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愤慨!刘海洋为何用浓硫酸残害黑熊?

高中化学《硫酸、硝酸和氨》的教案

高中化学《硫酸、硝酸和氨》的教案 高中化学《硫酸、硝酸和氨》的教案 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第十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技能: 1、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铵盐的化学性质 2、学会铵离子的检验方法 3、学会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搜集、检验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p ,培养观察才能、思维才能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学习新知识的才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新闻报道,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行归纳、整理知识线索,交流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氨的化学反响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

2023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露事故,整个厂区是白茫茫一片,寒气逼人,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 1、为什么厂区内会寒气逼人? 2、从本那么报道中你能总结出氨气的哪些性质? 3、如何吸收泄露而弥漫在空气中的氨气? 喷泉实验现象及原因: 讨论:水不能充满整个烧瓶,原因可能有哪些? 实验本卷须知: 考虑:CO2 溶于水是1:2能否用水作为吸收剂完成喷泉实验?假设用NaOH溶液能否完成? 以下气体和溶液组合能进展喷泉实验吗?假设能,水面能上升到满吗?为什么?你能从中得到什么规律? 气体:HCl CO2 CO2 NO2 Cl2 NH3 液体:H2O H2O KOH KOH NaOH HCl 氨水呈弱碱性原因: 氨水成份:分子:离子: 液氨与氨水的比较 液氨氨水 物质成分

粒子种类 主要性质 存在条件 化学性质: (1) 与水反响:NH3+H2O— 【实验】用两根玻璃棒分别在浓氨水和浓盐酸里蘸一下,然后将这两根玻璃棒接近〔不要接触〕,观察发生的现象。 【考虑】浓氨水与浓硝相遇及浓氨水与浓硫酸相遇是否有一样的现象?及用氨水吸收CO2的方程式 (2)跟酸的反响: NH3+HCl— NH3+HNO3— NH3+H2SO4— (3) 盐+NH3H2O——碱+盐〔两者发生复分解反响〕: 例:NH3H2O+MgCl2==== NH3H2O+Al2(SO4)==== 〔2〕铵盐受热易分解 NH4Cl ==== NH3↑ + HCl↑ 〔NH3 +HC l= NH4Cl〕 NH4HCO3 ==== NH3↑+H2O +CO2↑ NH4Cl的分解类似碘的升华,但两者变化的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变化,后者是变化

高中化学 4.4.1氨 硝酸 硫酸学案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一化学必修1学案设计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氨和硝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氨和硝酸的化学性质。 知识梳理 现象:挤压滴管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后,烧瓶里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 结论:氨气 _____于水,其水溶液呈_____性 注意: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 气体在吸收液中被吸收地既快又多,如NH 3、HCl用水吸收,CO 2 、SO 2 、Cl 2 等用氢氧化钠 溶液吸收等,装置气密性好,圆底烧瓶要干燥,瓶内气体要充满且纯度要高, 思考:在氨的喷泉实验中,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假设实验是在标准状 况下进行) 要点一:氨的物理性质 _____色_____气味气体,密度_____空气_____溶于水,且溶解速度_____ 。常温下,1体 积水大约可溶解_____体积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_____。氨_____ 液化(液态的氨称为 _____)液化时_____ 热。液氨汽化时要_____,使周围温度急剧_____,因此,氨常用作_____ 要点二:氨的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 氨溶于水后大部分与水反应,方程式为: 注意: Ⅰ、①由于形成NH 3·H 2 O的过程是的,NH 3 ·H 2 O也可分解生成和 ,因此氨水常温下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加热时更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②溶液中大部分氨气分子和水分子结合生成一水合氨(NH 3·H 2 O),而NH 3 ·H 2 O只有一小 部分(约1%)电离出和,电离方程式为,所以 溶液中NH 3·H 2 O的浓度较,而NH 4 +和OH-的浓度较,且氨水呈性,加入酚酞试 液变 ③氨水中含有的分子有离子有,但通常把N H 3 做溶质,水做溶剂。 氨水的密度比水的要小,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Ⅱ、液氨与氨水的区别 (1)盐酸(产生大量白烟) (2)硫酸 (3)硝酸(产生大量白烟)

高中化学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硅 知道:SiO2是硅最重要的化合物,占地壳质量约12%,其存在形态有结晶型和无定型两大类,统称硅石。 SiO2基本结构单元为四面体结构: Si与O按1:2的比例组成立体网状结构。 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性质比较

硅酸和碳酸的性质比较 硅单质物性: ①存在和形态:自然界中无游离态,主要以硅酸盐和二氧化硅形式存在。 ②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 ③导电性:半导体材料,介于导体和半导体之间。 硅酸盐材料:水泥、玻璃、陶瓷、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等 硅酸盐组成的表示: 例如,Na2SiO3→Na2O·SiO2 Al2Si2O5(OH)4→Al2O3·2SiO2·2H2O KAlSi3O8→K2O·Al2O3·6SiO2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温结构陶瓷、光导纤维等 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优缺点:抗腐蚀、耐高温,质脆、经不起冲击。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性:强度高,耐高温; ①具有电学特性:绝缘体、半导体、导体等; ②具有光学特性:发光、透光(可见光、红外光、射线); ③具有生物功能。 第二部分氯 氯及其化合物: 氯气的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氯气的化学性质: 点燃 点燃 (1)与金属:一般将金属氧化到最高价态。 Cu + Cl2 = CuCl2 2Fe +3Cl2 = 2FeCl3 (变价金属被氧化为最高价) 点燃 (2)与非金属反应 H2 + Cl2 = 2HCl (苍白色火焰白雾)

(3)与水反应 Cl2 + H2O = HCl + HClO HClO性质: 弱酸(弱于H2CO3),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杀菌、消毒)。 不稳定性 2HClO = 2HCl + O2↑ (4)与碱反应 吸收尾气:Cl2 + 2NaOH = NaClO + NaCl + H2O 制漂白粉:Cl2 +2Ca(OH)2 = Ca(ClO)2 + CaCl2 + 2H2O 漂白粉主要成分: Ca(ClO)2 + CaCl2 漂白粉有效成分: Ca(ClO)2 第三部分硫及其化合物 点燃 硫(俗称硫磺):黄色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 S +O2 = SO2

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四章教案及练习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讨论硅、氯、硫和氮等典型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安排在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是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等知识的继续。这些内容既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化学常识。 本章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知识的作用。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积累感性材料,是学生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 本章在选材上着眼于这几种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在知识安排上尽量使知识和用途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物质的重要性能与可能的负面作用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常见无机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例如,二氧化硅与硅酸盐产品的应用及其发展,氯气的性质与应用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硫酸、硝酸和氨的性质及广泛用途,酸雨的形成等。这些内容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另外,科学史话──“氯气的发现和确认”渗透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思维品质的培养,科学视野──“新型陶瓷”“信使分子──NO”“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等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价值。这样,更全面地体现化学课程的科学教育功能。 考纲解读 1.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认识不同的非金属单质性质有较大的差异。 2.了解氯、氮、硫、硅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某些非金属化合物既有相似的性质,又有各自的特性。 3.认识氯、氮、硫、硅及其化合物的广泛用途,体会化学的创造性与实用性。 4.通过实验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良好品质。 5.以非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物质及其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6.了解氮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了解某些污染物的来源、性质和危害,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单元内容特点 增强学习的探究性、亲历性和体验性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来自观察、实验和经验,本章通过多处“实验”“思考与交流”“学与问”“实践活动”“科学探究”以及习题等的设计,大大增加学生活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了更多的体现。例如,第三节中“用水吸收二氧化氮”的科学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感受过程的变化,寻找变化的原因,感悟对工业上生产硝酸的启迪,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学会探究的方法。 注重化学知识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本章所涉及的单质和化合物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教科书在这方面有比较充分的体现。但与以往教科书明显不同的是,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在注意知识内在逻辑的同时,突出了知识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的联系,并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其中。化学科学技术与人类的关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密切和严峻:化学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人们对化学的误解与疏离却越来越严重。作为基础科学教育课程的化学必须面对这一现实,用科学的态度来看待化学的功与过。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教学设计-第四章第四节.docx

必修 1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一、学习目标分析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氮、硫、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模块学习要求》 认识氨气、铵盐及硝酸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和氨气的 实验室制法,能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简单的环境问题。 通过实验认识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主要化学性质,能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教材分析 本节在全章的地位和作用: 硫酸、硝酸是硫、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重要的含氧酸,氨是氮的氢化物,本节是硫和氮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完善和延续,同时逐渐构成非金属单质、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等某一非金属元素的知识体系。 本节教材内容分析: 在硫、氮元素的知识体系中,比较重要的是氧化物和含氧酸。硫酸、硝酸既有酸的通性,又有它们自己的特性,而且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物质,因此他们归为一节学习。 氨、硝酸、硫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掌握氨、硝酸、硫酸的性质,可以更好地认识他们 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中的重要用途。自然界中氮的循环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因此,本节教科书选择氨气的性质和制法、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氧化性等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这些重要的化工产品的主要性质,了解氮的循环对生态平衡的作用。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本节具有如下特点: a.重视知识的构建:主干知识对基础知识起支撑作用。由“氨的水溶液呈碱性”这一 主干知识很容易生发而得出“氨易与酸反应生成盐”这一性质;对“浓硫酸、硝酸具有强氧 化性”这一主干知识理解和运用可以得出它们能与绝大多数金属起反应,也能与一些非金属起反应;认识浓硫酸、硝酸中的硫、氮元素表现出氧化性以及还原产物为相应的氧化物。 b.重视环境教育:例如,浓硫酸与铜反应得实验,以往是用铜片与浓硫酸反应,实验 时反应不能随意停止,过多的 SO2会造成环境污染。现改用铜丝与浓硫酸反应,反应会儿后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4.4.1 硫酸的性质 课程教学设计

新课程人教版化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 第一课时:硫酸的性质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结合实验,分析和掌握浓硫酸的化学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教材分析:从酸的通性出发引导学生明确浓硫酸也具有酸的通性。 浓硫酸除了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具有自身的一些化学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其中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材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反应发生的实质,进而掌握浓硫酸强氧化性的实质。在学生掌握浓硫酸的性质后,教材以图表的形式展现了浓硫酸在生活和生产的应用,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 教学目标:第一课时:硫酸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掌握浓硫酸的性质;了解硫酸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复习酸的通性,过渡到通过实验探究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并比较浓硫酸与稀硫酸氧化性的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浓硫酸的特性,体会事物规律中的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习硫酸的用途,认识化学知识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浓硫酸的氧化性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流程: 复习引入: 【多媒体投影】清华学子刘海洋伤熊事件 清华大学机电系四年级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用浓硫酸将北京动物园的五只熊烧伤,其中一头黑熊双目失明。这一故意残害动物的事件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公众的强烈的愤慨! 同时,“高才生为何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一个好学生为什么没有成为一名好公民”的疑问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地讨论与思考。 师:同学们,你们感到愤慨吗?(学生自然会感到愤慨和发出谴责之语)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刘海洋伤害黑熊用的是何种物质? 生:浓硫酸。 师:浓硫酸为什么能伤害黑熊?浓硫酸究竟具有那些性质?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和学习的内容。(板书:浓硫酸的性质) 师:同学们,在初中我们学过了硫酸,那么,你知道稀硫酸能发生那些反应吗?(利用投影胶片复习酸的通性)。 一、酸的通性。 (1)与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剂变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

示范教案 第四章复习课 整体设计 三维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了解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2) 了解氯气的主要性质; (3)了解氮、硫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 (4)了解二氧化硫、硫酸、氨气、铵盐、硝酸的有关化学性质; (5)生疏酸雨的形成过程,工业上以及试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从电子得失、氧化复原反响的角度生疏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从电子得失、氧化复原反响的角度生疏氮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运用归纳、演绎的科学方法总结硫及氮的有关物质的性质; (4)运用比较的科学方法理解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性质的区分、二氧化硫与氯气漂白原理的不同点、硝酸与硫酸性质的一样点; (5)设计变式问题,优化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综合性习题的训练,学生体验将所学学问应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培育学生的勇于探究、不畏困难的精神; (2)通过将学问融会贯穿,学生在理解的根底上加强学问的记忆与运用,学生在学习中猎取骄傲感和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氯气的性质、氮的化合物与硫的化合物的性质、制备与用途。 教学难点 氯气的性质、氮的化合物与硫的化合物的性质、制备与用途。 课前预备 相应的ppt 文稿和有关习题的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课 在这一章的学习中,我们生疏了四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硅、氯、硫、氮,学习了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学问。这节课我们对这些学问进展一下回忆。 推动课

一、硅及其化合物 [提问]硅是怎么样的一种物质? [答复]硅是一种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熔、沸点高,是良好的半导体。 常温下,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除氟气、氢氟酸和强碱外,硅不跟其他物质起反响。 [设问]硅的氧化物二氧化硅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它具有什么性质呢? [总结]纯洁的 SiO 晶体是无色透亮的,熔、沸点很高,硬度很大,不溶于水。二氧化 2 硅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二氧化硅还能与氢氟酸反响,用于雕刻玻璃。 1.硅:Si+4HF===SiF↑+2H ↑ 4 2 Si+2F ===SiF↑ 2 4 Si+2NaOH+H O===Na SiO +2H ↑ 2 3 2 2 2.二氧化硅 ①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SiO +CaO===CaSiO 2 3 SiO +2NaOH===Na SiO +H O 2 2 3 2 ②SiO+4HF(氢氟酸)===SiF↑+2H O 2 4 2 [练习]二氧化硅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否直接与水反响制得它所对应的酸——硅酸?如不行,该如何操作?写出化学方程式。 答案:不行,由于二氧化硅不溶于水。 SiO +2NaOH===Na SiO +H O 2 2 3 2 Na SiO +2HCl===2NaCl+H SiO 或 Na SiO +CO +H O===Na CO +H SiO 2 3 2 3 2 3 2 2 2 3 2 3 [过渡]氯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氯气具有很强的氧化性。那么氯气是怎样一种气 体?它的强氧化性表达在哪些方面? [分析]通常状况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猛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易液化(称为“液氯”),密度比空气大。它的强氧化性表达在:①氯气能和大多数金属直接化合(Au、Pt 外),且与具有可变价金属化合时能得到最高价化合物;②氯气能与非金属单质反响,如氯气与氢气反响。 [提问]氯气中氯呈 0 价,从氧化复原反响的角度分析,氯气应具有肯定的复原性,那它 的复原性表达在哪呢? [答复]氯气与水、碱的反响中,氯气既显示氧化性又显示复原性。 二、氯气

2019-2020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1氨教案

2019-2020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1 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氨和铵盐的主要化学性质; (2)理解“喷泉”实验中喷泉产生的原理; (3)能够应用所学基本知识和化学基本技能去检验铵离子; (4)了解氨的用途及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和评价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装置简图,及参与观察实验,提高获取知识、分析知识、评价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效的教学必须确保学习主体的参与,使课程变为学生“自己的课程”,唤起学生自我需求,引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产生愉快学习的心理体验。学生通过对氨的学习,可以增强环保意识、关注社会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且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学生可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及主动参与交流、团队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铵盐的化学性质 难点:对“喷泉”实验的理解、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诺贝尔化学奖与合成氨有关,而合成氨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解决了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和死亡问题。既然氨那么重要,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有关氨的知识。 【板书】一、氨气 【讲授新课】展示一瓶氨气,请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密度。 【实验】完成实验4-8(喷泉实验) 【思考讨论】①烧瓶里为什么会形成喷泉? ②胶头滴管的作用是什么? ③烧瓶中的溶液为什么变成红色?

【归纳原因】①烧瓶内外产生压强差。 ②引发“喷泉”实验 ③水溶液呈碱性,有OH-离子存在 【归纳】实验原理:利用气体极易被一种液体吸收而形成压强差,使气体容器内压强降低,外界大气压把液体压入气体容器内,在玻璃导管尖嘴外形成美丽的“喷泉”。 实验现象: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的液体呈红色。 结论:氨极易溶于水,且水溶液呈碱性。 【板书】3、氨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极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 【讲述板书】4、氨的化学性质: (1)与水的反应: NH3+H2O NH3.H2O (一水合氨) 其中的NH3.H2O很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为NH3和H2O 【思考讨论】氨水显碱性的原因是什么? NH3·H2O可以部分电离形成NH4+和OH-,所以氨水显弱碱性。 NH3+H2O NH3.H2O NH4++OH- (2)氨与氧气反应: 4NH3+5O2催化剂 △4NO+6H2O; 【探究实验】浓氨水与浓盐酸反应【归纳板书】(3)与酸的反应 NH3+HCl= NH4Cl(白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