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 八》优质课堂教学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教学目标】1.能结合单元学习中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实践,交流、总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2.能通过具体的例子,学会拟题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题目。

3.能根据词语中的事物特点写一段话。

4.能体会柳公权的楷书的书写特点。

5.能积累、背诵鲁迅的名言。

【重点难点】重点:1.能结合单元学习中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实践,交流、总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2.能根据词语中的事物特点写一段话。

3.能积累、背诵鲁迅的名言。

难点:1.能根据词语中的事物特点写一段话。

2.能积累、背诵鲁迅的名言。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

1.学生回顾、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师:回顾前面的单元学习中,我们在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时,自己是怎么做的。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思考:有哪些方法能帮助我们有效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出示教材中的话,学生总结方法。

出示:一般来讲,了解了每个部分主要讲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主要内容。

如《只有一个地球》,写了地球的美丽壮观与渺小、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暂时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我们应该保护地球这几部分内容。

我们可以边读边列提纲,把各部分的内容写出来,再连起来想一想,就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地球非常美丽壮观,但同宇宙相比又显得非常渺小,它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

如果地球被破坏,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

所以我们要保护地球。

关注文章的题目,抓关键句,对了解主要内容也有帮助。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方法,我们要灵活运用。

学生从中总结方法,交流、补充。

方法总结,出示:(1)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关键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以根据这些句段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充,就能得到文章的主要内容。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示范课:《语文园地八》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示范课:《语文园地八》教案

《语文园地》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目标】1.回顾本单元四篇文章,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积累鲁迅的名言,感受其精神品质。

2.借助搜集到的资料,多角度感受鲁迅形象,激发亲近鲁迅、研究鲁迅的兴趣。

【教学过程】板块一:回顾梳理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加深鲁迅形象的感受。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四篇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还记得是哪四篇吗?2.这四篇文章中,你印象最深刻或是最喜欢的是哪一篇呢?让学生自由表达。

3.你们是用哪些方法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呢?请生交流。

4.咱们的交流平台总结了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请默读交流平台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

5.学习这四篇课文的时候,大家又用到了哪些方法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呢?6.小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方法。

当课文写了一件事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理清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主要内容,当文章很长,出现很多件事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给每一部分列提纲,再把各部分连起来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当然这几种方法可以互相结合,需要我们灵活运用。

板块二:学习积累鲁迅名言,丰富学生对鲁迅精神的理解。

1.我们再来看这四篇,前面两篇文章是鲁迅先生自己的作品,后面两篇是别人纪念他的。

要认识一个人,咱们不仅可以读他自己的文章,还可以读别人回忆或怀念他的文章。

为了让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先生,园地的日积月累还安排了这样四句先生的名言。

2.请大家先自己读一读。

3.指名读。

关注诮的读音。

4.同桌互读,读正确流利后可以交流一下自己有疑惑的句子,也可以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5.随机点拨加引读:(1)中国脊梁:在鲁迅看来,从古以来,就是——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还有——让学生补充省略号里的形象。

这些都是我们中国的——脊梁,读到这句,你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中国的脊梁?让我们用最深情的朗读来向他们致敬吧。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心思想的主要内容。

•掌握“看图说话”、“读表达意”的阅读技能。

•学习使用“和”的连接方式,掌握如何使用“和”连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特别是看图说话和读表达意的能力,以及语文表达和思维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课外的事情,培养阅读兴趣,促进思想发展。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感受人生百态,提高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中心思想的理解。

2.“看图说话”、“读表达意”等阅读技能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掌握“和”的连接方式。

四、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通过两幅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心思想。

•学习“看图说话”的阅读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教学步骤】1.通过放映两幅插画和提问,让学生自由发言,并将学生的回答列在黑板上。

2.分析两幅插画的异同,引发学生思考。

3.学习“看图说话”的阅读技能,安排练习。

【教学安排】•时间:40分钟•材料:两幅插图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生回答提问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习“读表达意”的阅读技能,强调语句的连贯。

【教学步骤】1.学生回答出现的问题,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2.学习“读表达意”的阅读技能,强调语句的连贯性。

【教学安排】•时间:40分钟•材料:两幅插图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和”的连接方式。

•分析中心思想的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1.学习“和”的连接方式,并分析该连接方式的用法。

2.通过对中心思想的分析,让学生更加了解文本的意义。

【教学安排】•时间:40分钟•材料:两幅插图五、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法: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相合作,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度发展。

2.情境教学法:通过两幅插图和问题引导学生逐渐融入到中心思想中,让学生在一个情境中理解文本的意义。

六、教学评估•通过学生老师互换笔记的方式,检验学生对于“和”的使用和语句连贯性的掌握情况,如发现问题及时提醒。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积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本单元的课文学习,在课内外阅读时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

2.能在积累中借助课题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发现不同类型的文章题目的独特之处,进而适当修改自己的习作题目。

3.通过对比想象,体会“饱经风霜”“深处”用在不同地方的别样画面,并将画面用文字表达出来。

4.利用多媒体课件欣赏柳公权的“柳骨”,积累楷书书写要点,并多加练习,产生对书法的兴趣。

5.借助资料理解名人名言,在名句积累中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在学习课文后,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类型的文章题目的独特之处,进而适当修改自己的习作题目。

3.通过对比想象,体会“饱经风霜”“深处”用在不同地方的别样画面,并将画面用文字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趣味多,此曲只应天上有1.分类游戏。

师:我们学过非常多的课文,但同学们还记得这些课文讲的主要内容吗?今天,我们做一个关于课文的游戏,请同学们将课文进行分类。

课件出示分类游戏:课件出示:人物动物有趣历史白鹅陶罐与铁罐少年闰土猫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草虫的村落开国大典母鸡草船借箭去年的树【设计意图】成功的课堂应是一幅慢慢展开的画卷,师生共同执笔,添光加彩。

游戏导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师生置于一个平等的学习氛围中,更有利于学生大胆交流。

2.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能够如此正确的将课文分类,是因为我们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了课文写的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的。

二、方法积累活运用,为有源头活水来1.如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预设:生1:先了解每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主要内容,如《小英雄雨来》。

生2:关注文章的题目,就能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就像《观潮》一课一样。

生3:还可以抓关键语句,比如《乡下人家》一文写了“乡下人家,不论什么季节,不论什么时候,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从这里,我知道了这篇文章就是写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的。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一、教材概述《语文园地八》是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本课本。

该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

本教学设计将针对《语文园地八》这一单元的内容进行详细分析,设计一节有趣、互动的课堂教学。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民间传说中的“水漫金山”故事,掌握相关课文的内容和语言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写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民间传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教学内容•课文内容:《语文园地八》中的《水漫金山》一文。

•语文知识和技能:阅读理解、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学习使用适当的语言表达。

2. 教学安排活动一:导入和激发学生兴趣(15分钟) -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张水淹金山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 提问引导:提问学生对图片的感受和想法,准备进入课文内容。

活动二:语文园地探索(30分钟) -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有一本课本和一份工作纸。

- 小组合作阅读:小组合作阅读《水漫金山》一文,并回答课后的问题。

- 讨论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代表分享他们的阅读理解和答案。

活动三:深入探究(30分钟) - 教师指导: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漫金山》一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如“水漫金山”、“水碧山青”等。

-学生练习:学生按照教师要求,找出并解释课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活动四:思维拓展和创造(30分钟) - 小组合作:学生继续分组,每个小组一起创作一个关于水漫金山的故事。

- 创作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创作的故事。

活动五:总结和课堂检测(15分钟) - 回顾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

对比各组的创作,进行总结和提问。

- 课堂检测:教师出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学生书面回答。

语文园地八 教学设计-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语文园地八 教学设计-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语文园地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掌握梳理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通过分析课文拟题的方法,学会给习作拟合适的标题。
教学内容
1.教学重点:掌握梳理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课文拟题的方法,学会给习作拟合适的标题。
5.学生选择一个词语尝试片段写作,教师进行优秀习作点评。
三、欣赏《玄秘塔碑》,了解柳体书法特点
1.学生结合教材上的相关材料欣赏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圈画有关柳公权书法特色的词语。
2.练习过柳体书法的学生,结合具体的字形谈谈自己对柳体的感受,教师小结。
四、布置课后作业,重点背诵相关内容
学生背诵“日积月累”内容,课下交流心得体悟。
3.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课文,交流学习第四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4.教师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要做到方法多样、灵活运用。
二、了解标题作用,学习由词语展开联想的方法
1.学生读教材上列出的各组题目,谈谈自己的发现。
2.学生结合以往写作中拟题的方法,展开交流。
3.教师限定内容,学生谈谈如何拟标题。
4.学生圈画重点词语“饱经风霜”和“深处”,交流从词语展开联想,写一段话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圈画关键词句,归纳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1.学生交流教材中提到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学生勾画阅读中关注到的重点语句,如“文章的题目有时能提示文章主要内容”“关
键句对了解主要内容也很有帮助”“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2.学生针对三种方法,举出本单元学过的或以前学过的课文题目作为例子,交流想法。

语文园地八-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小学)教案

语文园地八-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小学)教案

语文园地八-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小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中的《关雎》和《桃夭》两篇诗歌;2.理解《诗经》中的诗歌并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3.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4.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朗读和解析1.《关雎》:指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爱情、婚姻、丧葬等社会习俗和文化内涵;2.《桃夭》:指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思乡、怀旧、人生哲理等主题和意境。

2. 诗歌赏析和讨论1.针对《关雎》和《桃夭》这两首诗歌,进行师生共同朗读,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2.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探究诗歌的内涵和写作技巧。

3. 古文阅读和练习1.阅读入门:选取部分简单的古文阅读,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文化,如《二十四孝》之“羊毛出在羊身上”、《史记》之“黄帝内经”等等;2.阅读提高: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古文篇目,进行深入阅读和理解,如《左传》之“晋楚之会”、《庄子》之“齐物论”等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和演示法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文化和上古诗歌的内容、形式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2. 朗读法和讨论法通过朗读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古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提高诗歌阅读和赏析的能力。

3. 阅读法和写作法通过适当的阅读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同时培养其古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讨论和阅读写作练习,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2.通过学生表现和质询回答,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3.通过作业和小测验,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介绍古代诗歌和文化,偏重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也适当地配合了一些阅读写作练习,使得学生的古文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同时,在课程安排上,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阅读难度和篇幅逐步加大,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语文园地八【教学目标】1.掌握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2.通过分析课文拟题的方法,能合理地修改自己的作题目。

3.能通过一个词语进行联想,并写一段话。

4.了解XXX的书法特点,进一步提高鉴赏书法艺术的水平。

5.积累XXX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1.掌握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通过分析课文拟题的方法,能合理地修改自己的作题目。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同学们,当你阅读文章时,你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吗?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到底有哪些具体方法呢?下面,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语文园地八,来了解这些内容。

二、交流平台1.师:阅读文章时,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具体方法?(学生自由交流讨论)(课件出示“交流平台”内容)教师补充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如下:(1)题目扩大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大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首要内容,如《炎天里的成长》一文。

(2)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

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首要内容,如《狼牙山五勇士》一文。

(3)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XXX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宇宙生命之谜》一课。

(4)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如《故宫博物院》一文。

(5)取主舍次法。

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首要的事件来概括它的首要内容,如《竹节人》一文。

2.请联合《只要一个地球》一文,分析该如何概括文章的首要内容。

(指名答)小结:关注文章的题目抓枢纽词,对了解首要内容也有帮助。

把握文章的首要内容,分歧的文章有分歧的方法,我们要灵活应用。

三、词句段运用1.师:读课件出示的各组题目,联合课文内容说说这样拟题幸亏哪里,再修改自己的作题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八【教材分析】关注“交流平台”积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本单元的课文学习,在课内外阅读时,要注意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

关注“语句段运用”通过对比,想象画面,学会表达;欣赏各类题目,领悟题目的妙处;学以致用,修改自己的习作。

关注“书写提示”“书写提示”中的《玄秘塔碑》(局部)是柳公权楷书代表作之一,对其书法的欣赏有利于学生积累书写楷书的方法,并产生对书法的兴趣。

关注“日积月累”“日积月累”节选了四句鲁迅先生的名言,通过朗读练习和交流,体会名言的深刻含义,在名句积累中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1.总结、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学习给文章拟题的方法。

3.从词语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4.欣赏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玄秘塔碑》,了解其楷书特点。

5.积累鲁迅的名言,感受其精神品质。

【教学重、难点】1.总结、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学习给文章拟题的方法。

3.从词语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4.欣赏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玄秘塔碑》,了解其楷书特点。

5.积累鲁迅的名言,感受其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课件3)教师导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鲁迅,“日积月累”中还有四句鲁迅先生的名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日积月累1.交流正音,正确朗读(出示课件4、5)(1)教师出示鲁迅的四句名言,学生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者不认识的字。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答客诮》●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学界的三魂》●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2)教师组织学生相互答疑,学生都不知道的,教师予以解答。

(3)学生齐读四条名言。

2.基于理解,积累名言(1)理解名言(出示课件6)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些名言的含义吗?一起来交流吧!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答客诮》预设:对子女没有感情的人不一定是真的豪杰,怜爱孩子怎见得就不是大丈夫呢?(出示课件7)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预设:只有美好的愿望而不去探索实践,希望必然落空,等于没有。

虽然实现“希望”困难重重,但只要去探索实践,就有实现的可能。

(出示课件8)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学界的三魂》预设1:“民魂”指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如爱国主义等。

预设2: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与中华民族是一体的。

中国想要发展,前提是中华民族的发展。

而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就是他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就是民族魂。

只有民族魂发扬起来,民族才能站立起来,国家才能发展。

(出示课件9)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预设:“中国的脊梁”指为了推动中国历史不断前进发展的优秀人物及为了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的仁人志士。

如屈原、戚继光、孙中山、狼牙山五壮士等。

(2)积累名言,尝试背诵①(出示课件10)教师出示要求:带着理解读一读,记一记!学生朗读并尝试记住名言。

②(出示课件11)教师提出要求:试着填一填,你就会背啦!●无情未必(),怜子如何()。

——鲁迅《答客诮》●其实地上本(),走的人(),也便()。

——鲁迅《故乡》●惟有()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学界的三魂》●我们从古以来,就有()的人,有()的人,有()的人,有()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生尝试背诵。

3.拓展名言,丰富认知(出示课件12)教师提出问题:你还知道鲁迅的哪些名言?预设1: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预设2: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预设3: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预设4: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三、交流平台1.引导学生互动交流,了解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出示课件13)教师提出问题:平时你都用哪些方法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起来看看交流平台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方法吧!(出示课件14)预设1:写事的文章可以理清起因、经过、结果。

预设2:关注题目。

预设3:抓关键句。

(出示课件15)预设4:一般来讲,了解了每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主要内容。

2.回顾运用,实践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出示课件16)教师提出要求:回顾本单元的课文,思考分别用什么方法进行概括吧!(出示课件17)预设1:《少年闰土》:串联法。

将记忆中的闰土、初次相识时的闰土、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离别时的闰土几个部分串起来。

预设2:《好的故事》:抓关键句。

“我在朦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出示课件18)预设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段意归纳法。

将文中所写的六件事的段意归并起来。

预设4:《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关注题目。

题目即是诗歌的主要内容,赞颂鲁迅先生是心怀人民的人,赞颂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这是一首纪念他的诗歌。

3.(出示课件19)教师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方法,我们要灵活运用。

(设计意图:回顾本单元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既是一次课文的复习梳理,又是一次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

)四、词句段运用发现拟题的不同方法1.分行对比,发现规律(出示课件20)教师提出要求:读下面各组题目,说说你的发现,和同学交流。

(出示课件21)教师点拨:罗列的文章题目各有特点。

第一行题目是文章中主要人物做题目(书上泡泡里的原话);第二行是用主要事件做题目;第三行是用文章主要道具(物品)做题目;第四行是以立意为题。

泡泡里的话“这组题目很有意思,因为……”是让大家体会各种命题的好处,从而学习给自己的习作拟恰当的题目。

(出示课件22)预设1:《开国大典》《“诺曼底”号遇难记》《草船借箭》以事件为题,揭示了课文的主要事件。

(出示课件23)预设2:《竹节人》《桥》《芦花鞋》是以事物的名称为题,说明文章是围绕着这些事物来写的。

(出示课件24)预设3:《在牛肚子里旅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组题目很有意思,运用了修辞方法,还能激发阅读课文的兴趣。

教师小结:看看这些题目,再回想我们曾经写过的作文题目,是不是太粗糙了呢?希望同学们将今天学习到的课题类型运用在自己的作文题目中,让自己的作文更加生动。

2.活学活用,修改题目(出示课件25)(1)教师出示短文,并让学生思考这篇短文的题目可以怎样修改。

我的姑姑“这甜瓜多少钱一斤?”“一块五。

”“这看起来都不怎么水灵了,对面那家好像便宜多了。

哎,我也懒得走了,你就算便宜点吧。

一块三,一块三好吧?”“不行,已经很便宜了。

”“那……就一块四吧。

你就不要去计较那一毛钱了吧!”摊主无奈地点了点头:“要几个?”于是一个又一个甜瓜在一只白胖的手中慢慢地翻转着。

终于,一个甜瓜在翻转了好几次之后停在了那只白胖的手中,“啪”的一声脆响,甜瓜的把儿已经被熟练地扭掉。

“就这个吧。

秤可要称准了啊!”她的眼光一直滴溜溜地盯在那杆秤上。

(2)学生阅读短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3)汇报交流预设1:《“精明”的姑姑》预设2:《“铁算盘”的姑姑》教师小结:拟题一定要体现人物个性。

从词语展开想象,写一段话1.(出示课件26)教师提出要求: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饱经风霜的脸饱经风霜的老屋饱经风霜的大树树林的深处秋天的深处心灵的深处预设:第一行都有“饱经风霜”,第二行都有“深处”。

(出示课件27)教师追问:读这些词,你都想到了什么?预设:爷爷饱经风霜的脸、农民饱经风霜的脸、家乡的老屋、一棵饱经风霜的大树、树林深处的精灵、美丽的秋景、心灵深处的秘密……2.学生选择一个词语,把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出示课件28)预设:奶奶的面孔上刻满了饱经风霜的皱纹。

高高的颧骨,眼圈深深地凹陷下去,充满了血丝的眼睛,透露着无限的沧桑,干燥的嘴唇上裂开血口子。

教师小结:同学们写得可真好,一个简单的词语,却给了我们一幅幅别样的画面。

但是老师发现,许多同学本子上的画面可不怎么美。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大书法家柳公权的作品,看看他是怎样让自己的“本子”变得美不胜收的。

(设计意图:面对同一个问题,学生的回答会千差万别。

在选词写话的教学上,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说,最后再通过“写”来提高写作水平。

)五、书写提示1.了解柳公权(出示课件29)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

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

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之“柳骨”,即形容其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遒劲。

《玄秘塔碑》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2.了解柳公权的书法特点(出示课件30)他的字体体现了字瘦而硬的特征,以此说明下笔的力度很足。

除此之外,他的书法作品干净秀丽,一幅作品一气呵成,比较连贯流畅,字体之间充满整体性和力度美。

3.欣赏书法作品教师提出要求让我们一起欣赏他的作品,感受其骨力遒劲,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的特点吧!(出示课件31)教师出示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学生欣赏。

教师拓展: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融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传世。

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存其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

(出示课件32)教师出示柳公权其他书法作品,学生欣赏。

4.教师引导:同学们根据刚刚欣赏的书法作品,结合柳公权的介绍,说一说我们在写楷体字时要注意什么?预设:要方圆并施,棱角分明。

【教学反思】本语文园地一共涉及四方面的内容:即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

“交流平台”旨在让学生学习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词句段运用”意在让学生学会如何给文章起一个醒目的题目,练习用给出的词写一段话。

“书写提示”里展示了唐朝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让我们了解他书法的特点。

最后,“日积月累”留给我们的是鲁迅的著名话语。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