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考试复习要点(大纲要求)解析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复习要点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复习要点(护理助产临医康复美容中医针推骨伤影像口腔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一、名词解释腺上皮内皮闰盘肌节组织液翼点胸骨角肋弓关节腔腹股沟韧带咽淋巴环齿状线肋隔隐窝呼吸膜麦氏点膀胱三角滤过膜咽峡肾区血液循环靜脉角危险三角微循环动脉韧带心包腔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內脏神经马尾神经核灰质巩膜靜脉窦光锥植入卵裂二、简答题1.简述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种类和纤维成分。
2.简述白细胞的正常值及分类百分比数。
3.成人宜在何处进行腰椎穿刺?由浅入深依次经过哪些结构。
4试述肩关节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5.试述骨盆的组成、分部及性别差异。
6.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是什么?7.若有异物进入气管,异物容易坠入那一侧主支气管,为什么?8.试述外界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的途径(可用“→”表示)?9.某男性患肾盂结石,请问结石排出体外,依次要经过那些狭窄?。
10.试述输卵管的分部及意义?11.简述胃的位置、形态和分部12.鼻旁窦包括哪几对,各开口于何处?13.简述子宫的位置及固定装置。
14.简述肝的位置及脏面的分叶。
15.简述肺下界的体表投影。
16.一幼儿误食一颗玻璃球后,过两天在粪便中发现,请依次写出经过哪些器官排出体外?17.试述各心腔的入口与出口?18.全身有哪些主要的浅静脉,各注入何处19.试述分布于胃的动脉及来源?20.试述心室收缩与舒张时各瓣膜关闭与开放的情况?21.经股动脉插管至左冠状动脉,问导管先后经过哪些结构?22.试述肝门静脉的组成、收集范围及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主要吻合部位。
23.经股动脉插管至左冠状动脉,问导管先后经过哪些结构?24.简述房水的产生及循环途径25.简述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26.简述脑神经的分类27.简述胎盘的组成和功能。
《组织学与胚胎学》考试重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考试重点1、组织学:是研究动物个体正常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胚胎学:是研究动物个体发生及发育规律的科学2、HE染色:即碱性染料苏木素和酸性染料伊红染色的方法。
组织学中所谓普通染色或常规染色法即为HE染色(特殊的染色方法: 组织化学法: 通过生物化学的方法在原位产生不溶解的有颜色的反应产物,来显示微细结构的位置。
)PAS 反应: 用来显示多糖的分布。
先用过碘酸将多糖氧化,在多糖表面形成戊二醛结构,然后用无色亚硫酸品红( Schiff试剂) 还原戊二醛形成紫红色沉淀。
3、上皮组织种类: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生殖上皮,肌上皮数种(被覆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变移上皮细胞、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上皮组织功能:保护、吸收、排谢、分泌、感觉等)5、疏松结缔组织结构,细胞纤维,间质组成(功能:连接、支持、营养、防御、修复,特点:细胞种类多,基质含量多,纤维间质: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基质:蛋白多糖、糖蛋白、组织液细胞: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固定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白细胞(游走细胞)6、分子筛:由连接蛋白、透明质酸、核心蛋白、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等构成7、透明软骨概念:新鲜透明软骨呈瓷白色半透明状固体,故名透明软骨结构:基质,纤维,软骨细胞,软骨膜(外层:致密;纤维多,细胞和血管少;保护。
内层:疏松;纤维少,血管和细胞多骨原细胞(干细胞))(分布:胚胎早期:暂时骨架成体:鼻、喉、气管的软骨、肋软骨、关节软骨长骨的骺板。
生长:(1)附加生长 : 软骨膜内层骨原细胞→成软骨细胞(附加在软骨组织表面分泌基质和纤维,将自身埋于其中)→软骨细胞(2)间质生长:软骨内部细胞分裂增殖→新的软骨细胞→新的基质和纤维。
)8、软骨结构:软骨组织:软骨细胞:代谢能力很弱基质:蛋白多糖和蛋白—软骨粘蛋白纤维: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软骨膜(软骨功能:◘承受机械力而不会永久变形;◘支撑柔软组织,如鼻、耳、气管;◘缓冲震荡,利于骨骼运动;◘对长骨的发育和生长是必不可少的。
组胚复习纲要

组胚复习纲要第一章绪论中文纲要英文纲要中文纲要[重点提示]了解组织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了解组织学和胚胎学的一些常用技术。
[教材精要]一、组织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1. 组织学的定义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微细结构是指在显微镜下才能清晰观察的结构。
2. 组织学的内容组织学的内容主要包括细胞、基本组织和器官组织。
组织是由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
人体的基本组织有四大类型,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器官是由四大基本组织按一定规律有机组合而成,并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执行一定生理机能。
系统是由结构和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而成,并完成连续的生理活动。
二、组织学发展简史和当代组织学(略)三、组织学的学习方法(略)四、组织学技术简介(一)光镜技术光学显微镜分为普通光学显微镜和特殊光学显微镜,以普通光学显微镜最常用,其放大率可达1500倍左右,分辨率为0.2μm。
观察的标本须制成切片并进行染色,常用的制片方法是石蜡切片术,其染色方法是苏木精—伊红染色,简称HE染色。
特殊光学显微镜主要包括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等。
(二)电镜技术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约为0.2nm,放大倍数可达几十万倍。
电子显微镜又分为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
①透射电镜术是利用电子束穿透标本,经过电磁场的会聚、放大后在荧光屏上显像或照像后观察。
经固定的电镜标本需制成超薄切片(厚约50~80nm),并用柠檬酸铅和醋酸铀等染色。
②扫描电镜术是用于观察细胞、组织表面的立体微细结构。
组织块经固定、干燥后,在其表面喷镀薄层碳膜或金属膜后方能观察。
(三)组织化学术1.一般组织化学术利用化学反应原理检测组织和细胞内某种化学成分,如用过碘酸希夫反应检测多糖;用酶化学染色检测某种酶;用福尔根反应显示DNA等。
2. 免疫组织化学术是根据免疫学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检测组织、细胞中多肽和蛋白质等抗原物质的一种技术。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重点备课讲稿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重点组胚第一章组织学绪论1.组织学(histology):研究集体细微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2.HE染色:即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苏木精染液呈碱性,使细胞核、粗面内质网、核糖体(嗜碱性)染成蓝紫色,伊红染料呈酸性,使线粒体、滑面内质网、溶酶体(嗜酸性)染成红色。
高尔基复合体呈中性,无着色。
标本制作:切片法和非切片法切片法:石蜡切片术(1)取材与固定:(2)脱水与包埋:(3)切片与染色:苏木精和伊红染色,简称HE染色苏木精特点:碱性,使细胞核内染色质以及细胞质内核糖体等染成紫蓝色;伊红特点:酸性,使细胞质以及细胞外基质中成分染成粉红色嗜碱性:细胞核、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嗜酸性:细胞质基质、溶酶体、线粒体嗜铬性:经重铬酸盐处理后呈棕褐色亲银性:硝酸银处理后呈黑色嗜银性:若经硝酸银处理后,尚需还原剂才显色异染性:肥大细胞中颗粒经甲苯胺蓝等碱性染料染色后呈紫红色(4)封片:非切片法:涂片、铺片、磨片第二章上皮组织1.上皮组织结构特点:①细胞多,排列紧密,细胞外基质少②细胞具有极性,有游离面和基底面③上皮内无血管,神经末梢丰富④细胞间常有特化的细胞连接2.被覆上皮①单层扁平上皮由一层很薄的扁平细胞构成,互相嵌合内皮:心脏、血管及淋巴管腔面(循环系统)薄,利于交换;光滑,利于血液流动间皮:胸膜、腹膜及心包膜腔面(体腔)湿润光滑,减少器官间的摩擦②单层立方上皮位于甲状腺滤泡及肾小管上皮由一层近似立方形细胞构成,核圆居中,具有分泌和吸收功能③单层柱状上皮位于胃、肠道和子宫、胆囊核椭圆,有吸收或分泌功能④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位于呼吸道由柱状细胞、杯状细胞组成,所有细胞的基底面均附着在基膜上,核的位置高低不齐地排列在不同的水平面上,实为单层,具有保护功能⑤复层扁平上皮未角化:食管、肛门、口腔、阴道角化:皮肤浅层细胞扁平,基底层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增殖能力,不断补充表层脱落的细胞,具有很强的保护作用⑥变移上皮位于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管道细胞的形态和层数可随所在器官的收缩和扩张状态不同而改变3.微绒毛: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共同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LM:纹状缘、刷状缘(由密集的微绒毛整齐排列而成)(密集可见,EM下才能清晰辨认)EM:外包细胞膜,内为细胞质,含有微丝功能:微绒毛显著扩大了细胞游离面的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4.纤毛:游离面伸出突起,粗且长,能节律性定向摆动LM下可辨认,EM:外包细胞膜,细胞质内含纵行排列的微管(中央2条单独的微管,周围9组二联微管)功能:分布于呼吸道、输卵管等处,纤毛规律地摆动,可将灰尘、细菌等推向咽部排出第三章固有结缔组织1.间充质:由间充质细胞和无定形的液态基质组成,分化程度低,有很强的增殖分化能力2.疏松结缔组织细胞种类多,细胞数量少,纤维数量少,排列疏松,分布非常广泛作用:支持、连接、营养、修复、防御、保护①成纤维细胞:扁平,有多个突起,呈弱嗜碱性,核大,着色浅,核仁明显,丰富的RER、游离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功能:产生基质和纤维②巨噬细胞:形态不规则,呈嗜酸性,内含溶酶体、吞噬体、吞饮小泡功能:有很强的吞噬功能;趋化性;抗原呈递作用;分泌生物活性物质(溶菌酶、补体、白细胞介素I)③浆细胞: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嗜碱性,核旁有一浅染区,核偏位,似车轮,丰富的RER、游离核糖体、高尔基复合体,由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转化而来功能:产生抗体,参与机体体液免疫反应④肥大细胞:沿血管成群分布,含异染性颗粒,有特殊染色功能:内含白三烯、组胺(与过敏反应有关)、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3.蛋白多糖:由蛋白质和糖胺多糖结合而成。
《组织与胚胎学》考试大纲

《组织与胚胎学》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组织胚胎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对象:总学时:40讲授学时:28实践学时:12一、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严肃认真,谨慎对待,坚持质量标准,切实做好命题工作。
2.《组织与胚胎学》课程考试,应该考核应考者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试命题应引导应考者认真、全面、系统掌握本学科知识,培养和提高运用知识的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良好的学风。
二、课程考试内容及所占比重(一)考试内容侧重:第一章绪论重点:组织学和胚胎学的概念、组织学和胚胎学的内容。
主要知识点:组织学和胚胎学的概念、组织学和胚胎学的内容、组织胚胎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上皮组织重点: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和变移上皮的结构特点及分布。
第一节被覆上皮主要知识点: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和变移上皮的结构特点及分布。
第二节腺上皮及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主要知识点:腺上皮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微绒毛、纤毛、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基膜的结构。
第三章结缔组织重点: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血液和血浆的组成,血液各有形成分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固有结缔组织主要知识点: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
第二节软骨、骨和血液主要知识点:软骨的结构和分类,骨的结构和发生、生长,血液和血浆的组成,血液各有形成分的结构和功能。
第四章肌组织重点:心肌纤维的结构特点及收缩特点,平滑肌纤维的机构特点及收缩特点,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第一节骨骼肌主要知识点: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组织学与胚胎学 复习提纲

上皮组织:问答:1.试述上皮组织的特点和分类。
P102.试述被覆上皮的分类和各类上皮的结构特点和分布。
P10-P13名词解释: 内皮P10,间皮P10,微绒毛P15,纤毛P16,紧密连接P16,中间连接P16,缝隙连接P17,质膜内褶P19,基膜P17结缔组织问答:1.疏松结缔组织中的有哪几种纤维成分,其形态和功能如何?P272.疏松结缔组织中有哪几种细胞?名词解释: 成纤维细胞P22,浆细胞P25,巨噬细胞P13,肥大细胞P26血液问答:1.试述各种血细胞的光镜形态结构及功能。
P33-P382.血细胞正常值,白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正常值表4-1名词解释: 网织红细胞P35,造血干细胞P40肌组织问答:1.试述骨骼肌纤维的光镜和电镜结构。
P57-P592.比拟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的差异。
P57&P61名词解释: 横小管P59 肌浆网P59 肌节P57纵小管P59终池P60 三联体P60 闰盘P61神经组织问答:1.描述神经元光镜及电镜下的结构。
P65-P662.试述化学性突触的超微结构。
P693.试述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及各类神经胶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P71-P724.试述运动终板的结构功能。
P77名词解释: 尼氏体P65 突触P68 神经纤维P72 郎飞结P72 触觉小体P75 环层小体P75有髓神经纤维P72循环系统问答:1.试比拟大动脉和中动脉的结构特点。
(主要是中膜的区别)P104-P1052.试述毛细血管的分类和各类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及功能特点。
P1073.试述心脏壁的层次结构。
P102名词解释: 蒲肯野纤维P103免疫系统问答:1.何谓淋巴细胞再循环?P121其生物学意义是什么?2.试述胸腺的组织结构3.试述淋巴结的组织结构。
P126-P127(主要的结构框架)4.试述脾的组织结构。
P129-P130(主要的结构框架)名词解释: 淋巴组织P122,弥散淋巴组织P122,淋巴小结P123,动脉周围淋巴鞘P129,脾血窦P130内分泌系统问答:1.试述甲状腺的组织结构及合成的激素。
组织学与胚胎学(组胚)考试重点内容

一.绪论组织分为细胞群与细胞外基质。
人体组织得四大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组织。
HE染色即苏木精—伊红染色。
二.上皮组织上皮组织得基本特征:1、排列紧密得上皮细胞与少量细胞外基质2。
明显极性3。
有游离面与基底面4、大多无血管,有丰富神经末梢(选择、名解)上皮类型主要分布单扁内皮:心、血管、淋巴管间皮:胸膜、腹膜、心包膜单立肾小管、甲状腺单柱胃、肠、胆囊、子宫假复呼吸管道复扁未角化:口腔、食管、阴道角化:皮肤表皮复柱眼睑结膜、男性尿道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与膀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布于呼吸管道,含有柱状细胞(最多)、锥形细胞、梭形细胞、杯状细胞、复层扁平上皮:基底层—矮柱状,增殖分化中间层-多边形细胞浅层—梭形或扁平细胞外分泌腺有导管,内分泌腺无导管。
微绒毛与纤毛得区别:微绒毛就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得微细指状突起;纤毛就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得粗而长得突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得能力、上皮细胞侧面四种连接名称:紧密连接,缝隙连接,中间连接、桥粒。
基膜分基板与网板,基板靠近上皮,网板与结缔组织相连、三.结缔组织结缔组织得基本特征:1。
细胞少,种类多,无极性2、细胞外基质由纤维与基质组成3。
起连接、支持、保护、储存营养与物质运输得作用4、起源于胚胎时期得间充质结缔组织得分类:致密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网状组织、脂肪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组成:1。
细胞—成纤维细胞、浆细胞、白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得间充质细胞。
2。
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3、基质—蛋白多糖、纤维黏连蛋白、组织液。
纤维细胞就是静止状态得成纤维细胞。
巨噬细胞—来源于单核细胞,具有趋化性、浆细胞-来源于B淋巴细胞,主要位于病原微生物易于入侵得部位以及慢性炎症部位。
功能:1、合成与分泌抗体(即免疫球蛋白)2。
参与体液免疫未分化得间充质细胞:形态似纤维细胞,参与结缔组织与小血管修复。
肥大细胞:易染,水溶、脂肪细胞:胞质内含一大脂滴纤维-1。
组织胚胎学考试重点总结

组胚重点一.名解1.内皮,间皮:衬于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endothelium);分布于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mesothelium)。
2.溶血,血影: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hemolysis)。
溶血后残留的红细胞膜囊称血影(erythrocyte ghost)。
3.核左移,核右移:当机体受严重细菌感染时,大量新生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杆状核与2叶核的细胞增多,称核左移。
若4-5叶核的细胞增多,称核右移。
4.哈弗斯系统(Haversian system):又称骨单位,是长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多,长筒状,其方向与骨干长轴一致。
由多层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板围绕中央管构成。
5.肌纤维,基膜:肌细胞呈细长纤维形,故又称肌纤维(muscle fiber),其细胞膜称肌膜(sarcolemma)。
6.尼氏体:光镜下,分布于神经元胞体和树突中的胞质内含许多嗜碱性块状或颗粒状的物质称尼氏体(Nissl body),电镜下为密集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
主要合成更新细胞器所需的结构蛋白、合成神经递质所需的酶类和肽类的神经调质。
7.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称突触(synapse)。
8.心瓣膜(cadiac valve):位于房室孔和动脉口处,是心内膜向腔内凸起形成的薄片状结构。
9.淋巴细胞再循环:外周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可经淋巴管进入血流,循环于全身,他们又可通过弥散淋巴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再返回淋巴器官和或淋巴组织,如此周而复始,使淋巴细胞从一个淋巴器官到另一个淋巴器官,从一处淋巴组织至另一处淋巴组织,这种现象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recirculation of lymphocyte)。
10.自分泌,旁分泌:信号发放细胞和靶细胞为同类或同一细胞称自分泌。
少部分内分泌细胞的激素可直接作用于邻近的细胞,称旁分泌(paracrin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胚复习要点一、上皮组织的构成:排列紧密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细胞外基质特点:大量细胞密集成层,细胞外基质少无血管有极性(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在细胞各面形成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化结构二、被覆上皮的分类及特点1.单层扁平上皮(又称单层鳞状上皮)•内皮:心血管、淋巴管内表面•间皮:心包膜、胸膜、腹膜•其它:肺泡、肾小囊•特点:表面光滑,减少器官间磨擦,利于液体流动和物质通透2、单层立方上皮特点:细胞呈立方形(侧面观)或多角形(表面观),核圆居中分布:肾小管3、单层柱状上皮•特点:细胞呈柱状(侧面观)或多角形(表面观),核长圆形、位于基底部•分布:胃、肠、胆囊、子宫等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特点:细胞排列貌似多层,但基底部均附着于基膜,实为单层;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构成,核位置参差不齐;柱状细胞表面有大量纤毛;基膜厚•分布:呼吸道5.复层扁平上皮(又称复层鳞状上皮)•特点:基底细胞矮柱状,有增殖能力;中层细胞呈梭形或多边形;表层细胞呈扁平状;基底面凹凸不平•分布:角化-皮肤表皮未角化-口腔、食管和肛门6. 复层柱状上皮•特点:浅层细胞呈柱状,深层细胞多边形•分布:眼睑结膜、男性尿道7. 变移上皮•特点:细胞为多层,细胞形状和层数因器官功能状态不同而异空虚的膀胱-上皮厚,细胞层数增多,细胞呈大的立方形充盈扩张的膀胱-上皮薄,细胞层数减少,细胞呈扁梭形•分布: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内皮间皮:分布在胸膜、覆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三、疏松结缔组织中各细胞的光镜特点及功能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LM:胞体较大,多突起;胞质弱嗜碱性;核大,着色浅,核仁明显•EM:RER、GC 发达•功能:合成分泌胶原蛋白、弹性蛋白、蛋白多糖等,构成纤维和基质•纤维细胞(fibrocyte):静止状态的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macrophage)•LM:圆或不规则,可有伪足;胞质嗜酸性,可含吞噬物;核小,深染•EM:有皱褶或微绒毛;含大量溶酶体、吞噬体、吞饮泡和残余体•趋化因子:细菌产物、炎症变性蛋白等•趋化性(chemotaxis):细胞沿趋化因子的浓度梯度,向浓度高的部位定向移动的特性•功能:①吞噬作用(phagocytosis)特异性吞噬-通过识别因子(如抗体)识别和黏附被吞噬物(细菌、病毒、异体细胞等)非特异性吞噬-直接黏附被吞噬物(粉尘,衰老、死亡的自体细胞等)②抗原提呈(antigen presenting)抗原-包括蛋白质、多肽、多糖等生物分子;机体免疫系统能对外来抗原发动攻击巨噬细胞吞噬了抗原后,在溶酶体中保留抗原决定基,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输送到细胞表面,提呈给T 淋巴细胞,故为抗原提呈细胞③分泌:上百种生物活性物质-溶菌酶、补体, 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浆细胞(plasma cell)•主要位于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的部位(消化、呼吸道)及慢性炎症部位•LM:卵圆形,胞质嗜碱性,核圆,偏于一侧•EM:大量RER平行排列•功能:参与免疫应答-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即抗体(antibody),能抑制或杀灭细菌、中和病毒,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肥大细胞(mast cell)•沿小血管分布,于皮肤、消化管、呼吸道较多•LM:大,卵圆形,胞质充满粗大嗜碱性颗粒(分泌颗粒),核小而圆,着色深,居中•功能:颗粒内含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胞质含白三烯,释放后引发过敏反应肝素:抗凝血组胺(作用快)、白三烯(作用慢):皮肤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导致组织水肿→荨麻疹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哮喘全身小动脉扩张,血压急剧下降→休克统称过敏反应;引发过敏反应的抗原称过敏原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对抗过敏反应脂肪细胞(fat cell)•LM:大,圆或多边形,胞质含一大脂滴(HE标本中被溶解呈大空泡状),核扁圆,偏于一侧•功能:合成和贮存脂肪,参与脂类代谢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分布:小血管周围•形态:似纤维细胞•功能:为干细胞,可增殖、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参与创伤修复白细胞(leukocyte)•来源于血液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形态:(在血液一章中讲述)•功能:免疫防御四、骨骼肌与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特点骨骼肌胞体:长圆柱状,直径10~100 µm ,长1~40 mm•胞核:椭圆形,数十至数百个,位于周边•胞质:充满肌原纤维,与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有周期性横纹①暗带(A带),中央有H 带,H 带中央有M 线②明带(I 带),中央为Z 线•肌节:相邻2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1/ 2 I 带+A带+1/ 2 I 带构成,长1.5~3.5 µm, 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心肌(cardiac muscle)•分布于心脏,收缩具自动节律性,无肌卫星细胞•LM:①不规则的短圆柱状,有分支,互连成网②核1~2 个,居中③有周期性横纹,肌原纤维位于周边,核周胞质染色浅,内含脂褐素④细胞以闰盘连接肌浆网:肌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肌原纤维:由粗、细两种肌丝构成,两种肌丝沿肌原纤维的长轴排列五、神经元的结构胞体:大小形状不一,5~100 µm•细胞核:位于胞体中央,大而圆,常染色质多,着色浅,核仁大•细胞质: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还有GC、线粒体、溶酶体等细胞器和脂褐素•细胞膜:含受体、离子通道,为可兴奋膜,接受刺激、处理信息、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尼氏体(Nissl body)•LM:强嗜碱性,粗块状或小颗粒状•EM:RER和游离核糖体•功能:合成复制细胞器所需的结构蛋白、合成神经递质所需的酶类、神经调质神经递质:神经元向其它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传递的化学信息载体,为小分子物质神经调质:肽类,调节神经元对神经递质的反应神经原纤维•LM:在镀银染色切片中,呈棕黑色细丝,交错排列成网,并伸入树突和轴突•EM:由神经丝和微管构成。
神经丝是由神经丝蛋白构成的中间丝•功能: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微管还参与物质运输树突(dendrite)•每个神经元有一至多个树突,从树突干发出许多分支,树突内胞质的结构与胞体相似•在分支上有大量棘状的短小突起,称树突棘•功能:极大地扩展了神经元接受刺激的表面积轴突(axon)•每个神经元有一条轴突,由轴丘发出,此区无尼氏体,染色淡•比树突细,直径均一,有侧支呈直角分出。
轴突末端的分支较多,形成轴突终末•胞膜称轴膜。
起始段轴膜厚,产生神经冲动, 沿轴膜向终末传递•胞质称轴质,无尼氏体,含神经丝、微管、微丝等,参与物质运输①慢速轴突运输:胞体内形成的神经丝、微丝和微管缓慢向轴突终末延伸②快速顺向轴突运输:由胞体向轴突终末快速输送含神经递质和调质的小泡③快速逆向轴突运输:轴突终末的代谢产物、或由轴突终末摄取的物质、病毒或毒素运输到六、有髓神经纤维髓鞘的构成PNS的有髓神经纤维•施万细胞呈长卷筒状套在轴突外;相邻施万细胞间的狭窄处称郎飞结,相邻两个郎飞结间的一段神经纤维称结间体,一个结间体的外围部分即为一个施万细胞•施万细胞的结构分三层:中层为髓鞘(myelin sheath),以髓鞘为界胞质分为内侧胞质和外侧胞质。
内侧胞质极薄,光镜下难分辨;外侧胞质略厚,核位于其中•髓鞘由多层细胞膜同心卷绕形成,电镜下呈明暗相间的板层状;含大量髓磷脂(myelin)和少量蛋白质;锇酸固定标本上,可见髓鞘切迹,为内、外侧胞质间的狭窄通道CNS的有髓神经纤维•结构:与PNS的相似,但是由少突胶质细胞形成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的多个突起末端形成扁平薄膜,可包卷多个轴突,其胞体位于神经纤维之间•神经纤维外表面无基膜,髓鞘内无切迹突触(synapse):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部位七、淋巴结及脾的结构淋巴结(lymph node)被膜:含输入淋巴管门部:含输出淋巴管小梁:被膜伸入实质形成, 构成粗支架实质:皮质和髓质1. 皮质•浅层皮质(B 细胞区)含大量淋巴小结和小结间弥散淋巴组织•副皮质区(T 细胞区)位于皮质深层的弥散淋巴组织,又称胸腺依赖区;有许多高内皮微静脉•皮质淋巴窦包括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星状内皮细胞支撑窦腔,许多巨噬细胞附着于内皮细胞上;淋巴在窦内缓慢流动,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2. 髓质•髓索:索条状淋巴组织;有B 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髓窦:腔宽大;巨噬细胞多,过滤功能强淋巴结的功能1.滤过淋巴巨噬细胞清除淋巴中的抗原物质(细菌、病毒、毒素等)2.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B 细胞)细胞免疫应答(T 细胞)淋巴结内的淋巴通路输入淋巴管被膜下窦小梁周窦皮质淋巴组织髓窦输出淋巴管脾(spleen)•被膜:厚,含弹性纤维和平滑肌纤维的致密结缔组织•小梁:被膜伸入实质形成,有小梁动脉、静脉伴行•实质:白髓和红髓1. 白髓(white pulp)•动脉周围淋巴鞘:中央动脉周围的弥散淋巴组织,含大量T 细胞及少量巨噬细胞与交错突细胞•淋巴小结:动脉周围淋巴鞘一侧,主要含B 细胞•边缘区:白、红髓交界处的狭窄区域有边缘窦(血液淋巴细胞及抗原进入白髓;白髓淋巴细胞进入血2. 红髓•脾索:富含血细胞的淋巴组织;有较多B 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笔毛微动脉开口于脾索•脾血窦:形态不规则,相连成网;长杆状内皮细胞围成,细胞间隙大,基膜不完整;周围有大量巨噬细胞;脾索内血细胞穿越内皮间隙进入脾血窦脾的血流通路脾A 小梁A 中央A(侧支末端膨大) (主干分支形成)边缘窦笔毛微A 脾索脾血窦脾V 小梁V脾的功能1. 滤血:巨噬细胞清除衰老的血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捕获血液中的抗原,提呈给T 细胞2. 免疫应答:对血源性抗原物质产生免疫应答3. 造血:胚胎早期造血;成体在严重缺血或某些病理状态下,恢复造血八、甲状腺的结构特点•甲状腺分左右两叶•外包结缔组织被膜•实质含大量甲状腺滤泡和滤泡旁细胞•甲状腺滤泡(thyroid follicle)•大小不等,由单层立方的滤泡上皮细胞围成•腔内充满嗜酸性均质状胶质,即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周围结缔组织富含有孔毛细血管•滤泡上皮细胞:含氮激素分泌细胞,胞质顶部有分泌颗粒和胶质小泡,产生甲状腺素(thyroxine•滤泡旁细胞(parafollicular cell)图5、6•位于甲状腺滤泡之间,或滤泡上皮细胞之间,较大,色淡,分泌颗粒内含降钙素•降钙素(calcitonin):作用于成骨细胞,促进骨盐沉着;抑制胃肠道和肾小管吸收Ca2+,降低血钙九、甲状旁腺细胞的功能有被膜,腺细胞排成索团状图7、8•主细胞(chief cell):数量多,多边形,色浅,分泌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作用于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促进溶解骨盐;促进肠和肾小管吸收钙,升高血钙•嗜酸性细胞:青春期前后出现,胞质嗜酸性,含大量线粒体;功能不明十、肾上腺皮质三条带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含大量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和丰富的血窦•球状带:较薄,细胞聚集成球团状;细胞较小,分泌盐皮质激素(醛固酮),促进肾保Na+排K+和胃吸收Na+ ,维持血容量•束状带:最厚,细胞排成索;细胞较大,含大量脂滴,分泌糖皮质激素(皮质醇),促进蛋白和脂肪转变为糖,抑制免疫应答,对抗炎症网状带:最薄,细胞索吻合成网;细胞较小,嗜酸性,含较多脂褐素,分泌雄激素、少量雌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十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特点组成: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消化:物理性和化学性消化,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的氨基酸、单糖和甘油酯等•吸收排泄一般结构上皮:复扁(口、咽、食管和肛门)、单柱(胃、肠)黏膜固有层:结缔组织,胃腺、肠腺黏膜肌层:薄层平滑肌黏膜下层(submucosa):结缔组织皱襞- 黏膜与黏膜下层共同突起食管腺、十二指肠腺黏膜下神经丛肌层(muscularis)骨骼肌/平滑肌内环外纵(胃为三层)肌间神经丛间质卡哈尔细胞(interstitial Cajal cell),可产生电信号,通过缝隙连接传递给平滑肌细胞,引起肌层的节律性收缩外膜(adventitia)纤维膜(fibrosa ):食管、十二指肠大部和大肠末段浆膜(serosa ):胃,大部分小肠和大肠十二、胃结构的特点上皮:单柱(表面黏液细胞,surface mucous cell)胃小凹(gastric pit)•黏膜固有层:贲门腺(cardiac gland)幽门腺(pyloric gland)胃底腺(fundic gland)黏膜肌层图13•黏膜下层:结缔组织•肌层:很厚的平滑肌(内斜中环外纵)•外膜:浆膜十三、胃底腺组成细胞的光镜结构特点及功能•主细胞(chief cell,胃酶细胞)LM:柱状,核圆,位于基部,胞质基部嗜碱性,顶部有酶原颗粒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parietal cell,泌酸细胞)LM:圆锥形,核圆,居中,可有双核,胞质嗜酸性功能:分泌盐酸(激活胃蛋白酶原、杀菌)、内因子•颈黏液细胞(mucous neck cell):分泌酸性黏液;楔形,色淡,核扁平,居基底•干细胞(stem cell):增殖分化为表面黏液细胞和胃底腺细胞图20•内分泌细胞ECL细胞:组胺,促进壁细胞泌酸D细胞:生长抑素,抑制壁细胞G细胞:位于幽门腺,分泌胃泌素,促进壁细胞泌酸和胃肠黏膜增殖十四、小肠结构特点•黏膜上皮:单柱固有层:大量小肠腺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十二指肠腺(分泌碱性黏液)•肌层:内环、外纵平滑肌•外膜:部分十二指肠--纤维膜其余--浆膜•环行皱襞:距幽门5cm~回肠中段,由黏膜和黏膜下层向肠腔突出形成•肠绒毛:由上皮和固有层结缔组织向肠腔突出形成•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的指状突起,密集排列形成纹状缘上皮1.吸收细胞(absorptive cell)LM:高柱状,游离面有纹状缘胞质: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和GC,将吸收的脂类形成乳糜微粒功能:1.参与消化吸收2.分泌肠激活酶,激活胰蛋白酶原成为胰蛋白酶3.参与sIgA的释放过2.杯状细胞(goblet cell)分泌黏液;从十二指肠至回肠,逐渐增多3.内分泌细胞I 细胞:胆囊收缩素- 促胰酶素S细胞:促胰液素4.潘氏细胞(Paneth cell)小肠腺特有,锥形,含粗大的嗜酸性颗粒,分泌防御素和溶菌酶5.干细胞位于小肠腺下半部,小,柱状;增殖分化,更新上皮细胞十五、胰腺内分泌部细胞组成,特点及功能胰岛(pancreas islet)分散于腺泡之间的大小不等的浅色细胞团,分泌多种激素A细胞(甲细胞,α细胞):20%,分泌胰高血糖素(glucagon)•B细胞(乙细胞,β细胞):70%,分泌胰岛素(insulin)D细胞(丁细胞,δ细胞):5%,分泌生长抑素,直接作用于邻近的胰岛细胞,抑制其分泌PP细胞:很少,分泌胰多肽(pancreatic polypeptide),抑制胃肠运动、胰液分泌及胆囊收缩十六、肝小叶的结构特点肝小叶(hepatic lobule):肝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多角棱柱状图131.中央静脉(central vein)2.肝板(hepatic plate):由单层肝细胞排列形成;切片上呈现为肝索(hepatic cord),以中央静脉为中心放射状排列,并吻合成网界板:肝小叶周边的肝板,肝细胞较小,嗜酸性较强肝细胞(hepatocyte)图14、15LM:多面体形;核大而圆,居中,常染色质丰富,部分有双核或多倍体核;胞质嗜酸性,含弥散分布的嗜碱性团块EM:(1)三种功能面:图16血窦面胆小管面细胞连接面:有紧密连接、桥粒、缝隙连接2)细胞器发达图17•粗面内质网:合成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脂蛋白和补体等血浆蛋白滑面内质网:参与生物转化和代谢,如胆汁合成、脂类代谢、糖代谢、激素代谢和有机异物的转化高尔基复合体:参与蛋白质加工和胆汁排泌线粒体、溶酶体和过氧化物酶体丰富(3)含糖原、脂滴、色素等内涵物3.肝血窦(hepatic sinusoid)图19、20位于肝板之间,汇入中央静脉;腔大而不规则;内皮细胞有大量窗孔,无基膜,通透性高•肝巨噬细胞(hepatic macrophage;库普弗细胞,Kupffer cell):附于内皮,形态不规则,多突起,溶酶体丰富,参与清除血液中的异物、衰老血细胞•肝内大颗粒淋巴细胞(NK细胞):附于内皮或肝巨噬细胞,溶酶体丰富,有免疫功能图23、244.窦周隙(perisinusoidal space):肝细胞与血窦内皮间的腔隙•贮脂细胞(fat-storing cell):形态不规则,胞质含大量脂滴;贮存维生素A,形成网状纤维5.胆小管(bile canaliculi):相邻肝细胞质膜局部凹陷围成的微细管道,连接成网,腔面有微绒毛,肝细胞间隙有连接复合体封闭胆汁的排泄过程肝细胞→胆小管→赫令管(位于小叶边缘,单层立方上皮)→小叶间胆管(门管区,单层立方上皮)→左、右肝管(肝门,单层柱状上皮)→总肝管与胆囊管汇合胆总管与胰管汇合十二指肠乳头门管区:相邻肝小叶之间的结缔组织小区,含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十七、肺呼吸部得组成•呼吸性细支气管: 单层立方上皮,肌层薄;管壁出现肺泡•肺泡管:肺泡隔末端膨大,由单层立方上皮和平滑肌束组成•肺泡囊:若干肺泡的共同开口•肺泡:半球形小囊,由单层肺泡上皮组成(1)肺泡上皮Ⅰ型肺泡细胞覆盖95% 肺泡表面;扁平宽大,不含核处薄;参与气体交换Ⅱ型肺泡细胞覆盖5% 肺泡表面;圆或立方形,含板层小体;分泌表面活性物质(磷脂),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大小;可增殖分化为Ⅰ型肺泡细胞2)肺泡隔相邻肺泡之间的结缔组织,含丰富的连续毛细血管、弹性纤维、肺巨噬细胞等肺巨噬细胞(pulmonary macrophage)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位于肺泡隔、肺泡腔,吞噬大量尘埃颗粒后改称尘细胞((3)肺泡孔(alveolar pore)相邻肺泡之间的小孔,侧支通气→均衡肺泡内压(4)气-血屏障(blood-air barrier )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Ⅰ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在小部分区域内有)、连续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肺小叶:一条细支气管连同其分支及所连得肺泡共同构成十八、肾结构•被膜:纤维膜(致密结缔组织)•实质皮质(包括肾柱):皮质迷路、髓放线髓质:肾锥体底:与皮质相接尖:肾乳头,突入肾盏肾叶:每个肾锥体及与其相连的皮质肾小叶:每个髓放线及其周围的皮质迷路十九、肾单位的组成及功能2.肾小体(肾小球)结构•血管球入球微A (粗短)毛细血管袢出球微A(细长)血管系膜:由球内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组成;前者合成基膜和基质,并有吞噬功能,维持基膜的通透性•肾小囊:双层上皮囊壁层:单层扁平上皮脏层:足细胞(初级突起、次级突起、裂孔、裂孔膜) 肾小囊腔血管球基膜:中层厚、致密,内、外层薄、稀疏;在滤血中起分子筛作用功能滤过膜(滤过屏障):由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三层结构构成;选择性通透血浆成分(除大分子蛋白质外,分子量7万以下、直径4nm以下的物质可通过,如葡萄糖、多肽、尿素、电解质和水),形成原尿,180升/日3.肾小管(renal tubule) 图11单层上皮性小管,近端接肾小囊,远端接集合管,有重吸收原尿中大部分成分和排泄的作用,分: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①近端小管:最长、粗•近曲小管LM:单层立方上皮,细胞界限不清,核大而圆,胞质嗜酸性,腔面有刷状缘(brush border)EM:游离面密集的微绒毛,顶小管、顶小泡;侧面有侧突;基部有质膜内褶、线粒体(质膜含钠泵)•近直小管:结构似曲部,细胞较矮,微绒毛、侧突、质膜内褶不发达功能:重吸收原尿的主要部位,重吸收几乎所有的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和大部分水、离子和尿素;分泌氢离子、氨、肌酐和马尿酸等;转运和排出酚红、青霉素等药物②细段:管腔小,单层扁平上皮,有利于水和离子通过③远端小管•远直小管和远曲小管结构相似:单层立方上皮,细胞较小、分界清楚、色浅,腔大、规则,无刷状缘,基部质膜内褶发达,有丰富的钠泵•功能:离子交换的重要部位,保水、Na+,排K+、H+、NH3 ;受醛固酮、抗利尿激素调节二十、生精细胞的组成及特点生精细胞: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精原细胞形态:紧贴基膜,圆或卵圆形,直径12 µm核型:46,XY(2n DNA)初级精母细胞形态:位于精原细胞的近腔侧,圆形,直径18 µm ,核大而圆;核型:46,XY(4n DNA次级精母细胞形态:位于近腔侧,直径12 µm ,核圆,染色深核型:23,X / Y(2n DNA)精子细胞形态:位于近腔侧,直径8 µm ,核圆,染色质细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