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作业
赤壁赋(语文版高一必修)

赤壁赋(语文版高一必修)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2培养对精品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辨别高下优劣。
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教学重点:苏轼歌咏赤壁的两赋一词,都是脍炙人口的诗文名篇。
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鉴赏相联系,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
二、教学难点: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三、解决办法:1介绍与课文相关的作者生平经历,并把两赋一词结合起来理解,力求知人论世,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与意境之美。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一、第一课时,先诵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体会景、事、情交融的艺术境界,把握课文情感发展的脉络。
二、第二课时,重点诵读主客问答部分,深思其中蕴涵的情感与哲理;比较阅读。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同学们,这首词气势雄浑,磅礴浩荡,有气吞天下之势。
正如有人评价苏轼的风格说:“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课时作业1:第16课 赤壁赋 登泰山记

第16课赤壁赋登泰山记核心素养一课两练Ⅰ语言素养专练1.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舳舻千里,旌旗蔽空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举匏樽以相属D.相与枕藉乎舟中答案 B解析“冯”同“凭”,乘。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凌万顷之茫然..B.望美人..兮天一方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D.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答案 C解析A项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B项古义: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女子。
D项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8或9日。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在)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③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稍微)④世皆谓之天门云.(语气助词)⑤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到,前往)⑥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着)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⑤⑥答案 A解析③稍:渐渐。
⑤及:等到。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B.侣.鱼虾而友.麋鹿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D.泣.孤舟之嫠妇答案 D解析A、B、C三项都是名词活用。
A项名词作状语,西,向西;东,向东。
B项名词的意动用法,侣,以……为伙伴;友,以……为朋友。
C项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D项是动词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而今安在哉?B.何为其然也?C.沛公安在?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答案 D解析D项是被动句,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农历每月十六日。
既:已经。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赤壁赋》一轮复习学案(附答案)

《赤壁赋》一轮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准确背诵并默写全文,掌握重点句子的理解性默写。
2.自主梳理并掌握本文重点文言知识:文化常识/一词多义,如“危、望、属、如、固、适、乎”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
3.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4.拓展训练,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5.挖掘写作素材,理解并应用。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检查第一、二段的背诵默写。
(一)易错字落实、强化:(二)情境默写:1、《赤壁赋》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______ ,_______ ”。
2、苏轼《赤壁赋》中从听者感受的角度侧面写出乐声凄婉动人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 。
3、苏轼在«赤壁赋»中极尽对音乐的描写,其中“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两句更将无形的音乐具化成有形的动态。
4、苏轼《赤壁赋》中,主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扣舷而歌,以美人比君王,委婉表达希望再得重用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 ,________ 。
”5、《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两句,写出诗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的江面上自由来去。
6、苏轼《赤壁赋》中,以“________ ,_______ ”两句形容箫声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给人以美的享受。
7、《逍遥游》中用“泠然善也”来评价列子乘风远行时的状态,苏轼的《赤壁赋》则借此典故,用“___________ ,_______ ”的想象来表现小船在宽广湖面上自如漂流的感受。
8、化用是古代诗文的常用手法。
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 ,_________ ”两句说与客人同饮时吟咏诗文,化用了《诗经·陈风·月出》这首诗。
9、苏轼《赤壁赋》交代游赏时间、人物、方式和地点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
前赤壁赋

宋神宗用王安石变法,苏轼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多有不
同,连续上书反对变法。意见未被采纳,请求外调,熙宁四年 至元丰初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任地方官。 看到新法推行中的流弊苏轼“不敢默视”,时时“缘诗人 之 义,托事以讽”。王安石罢相后,何正臣、李定、舒亶等新进 官僚却从苏轼诗文中深文周纳,罗织罪状,弹劾苏轼“指斥乘 舆”“包藏祸心”,元丰二年把他从湖州逮捕,投入监狱,问 他 诽谤朝廷影射君王的罪行,酿成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 “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 苏辙 案”。
经过数月的折磨,苏轼侥幸被释, 谪贬黄州。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 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 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 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段①
月夜泛舟游赤壁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 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景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4.苏轼又是如何从悲情中走出来的?
物
客 苏子 无穷 不变
(片面)
人
须臾 变化
(悲)
物与人都既变又不变
(全面) (喜)
哲学思辩、自然美景使他从悲观失落中解 脱了出来,乐观旷达。
关于“主客问答 ”
虚拟
赋体结构形式
苏轼思想中消极悲观的一面—人生无常
苏轼思想中超然豁达的一面—超脱尘世,随 缘自适
绝命诗 《狱中寄弟子由》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 千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狱中寄弟子由》其二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 魂飞汤火命如鸡。额中犀角真君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应在浙江西。
《赤壁赋》复习教案(精选12篇)

《赤壁赋》复习教案(精选12篇)《赤壁赋》复习教案(精选12篇)《赤壁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号称“唐宋八大家”的苏轼在被贬谪黄州时所作的一篇散文,本文所反映的更多是作者在贬官不得志时那种想要超脱凡尘的思想。
下面是《赤壁赋》复习教案,供大家参考!《赤壁赋》复习教案篇1复习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2、梳理本文的文言知识;重点掌握虚词“之”、“而”的用法,特殊句式。
教学过程:一、课前延伸1、填写苏轼的名句(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念奴娇》)(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3)、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和子由渑池怀旧》)(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5)、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后赤壁赋》)(6)、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留侯论》)2、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壬戌..之秋(rn )( xū)歌窈窕..之章(yǎo )(tiǎo )扣舷.而歌之(xián )苏子愀.然( qiǎo) 舳舻..千里( zhú)( lú )酾.酒临江(shī )举匏.尊以相属(páo )挟.飞仙以遨游(xi)二、教学重点1、高考真题(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09年山东)(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0年安徽)(3)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11年重庆)(4)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12年山东)2默写《赤壁赋》第二自然段。
3、译句。
(1)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译:我的思绪十分悠远,遥望美人,天各一方。
(美人指宋神宗,表达希望受到皇帝重用)(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何况我和您在江中捕鱼,在沙洲上打柴,和鱼虾作伴,与麋鹿交友。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译:如果从变化的一面去看,那么天地万物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存留;从不变的一面看,那么事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还羡慕什么呢!4、之(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赤壁赋》挖空训练参考答案

《赤壁赋》挖空训练参考答案《赤壁赋》是苏轼的一篇著名散文,以下是一份《赤壁赋》挖空训练的参考答案,供大家参考:1、()月之望,游于赤壁之下。
答案:七月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答案:客3、少焉,月出于()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答案:东山4、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
答案:天一方5、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是()者之乐。
答案:知音6、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答案:举7、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答案:哀吾生之须臾8、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答案: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9、且夫天地之间,()物也,物各有主。
答案:万10、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皆耳得之而为声。
答案:取之无禁1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答案:取而12、相与枕藉乎舟中,()然不知东方之既白。
答案:梦《师说》挖空训练参考答案《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著名文章,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
本文旨在通过挖空训练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师说》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
一、填空题1、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师说》一文通过对(为师之道)的探讨,强调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3、韩愈认为,对于那些不从师学习的人,他们(愚)而且(鄙)。
4、在《师说》中,韩愈用“(人非生而知之者)”这一句话来强调人不是生来就懂得道理的。
5、(圣人无常师)这句话表明了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他们可以向不同的人学习。
6、在《师说》中,韩愈提到自己的从师经历时说,(余嘉其能行古道),盖余之善易如此。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在古代社会中地位较低,但他们却能够相互传授技艺,这种行为让韩愈深感敬佩。
8、在《师说》中,韩愈用“(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来描述那些只会教学生读书认字的老师。
9、(士大夫)阶层的人在古代社会中地位较高,但他们往往自视过高,不愿向他人请教。
高中语文 第18课 赤壁赋课后活页作业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第18课赤壁赋课后活页作业(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戌(rén)酾.酒(shī)嫠.妇(lí)扁.舟(biǎn)B.扣舷.(xuán) 桂棹.(zhào) 愀.然(qiǎo) 渔樵.(qiáo)C.舳.舻(zhú) 枕藉.(jí) 更酌.(zhuó) 匏.尊(póo)D.属.客(zhǔ) 星宿.(xiù) 江渚.(zhǔ) 窈窕..(tiǎo)【解析】A.“扁”读piān;B.“舷”读xián;C.“藉”读jiè。
【答案】 D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哀吾生之.须臾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C.不知东方之.既白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解析】B.结构助词,相当于“的”,A、C、D三项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答案】 B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B.歌.窈窕之章C.顺流而东.也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解析】A.名词作状语,向东。
B.“歌”,名词作动词,吟诵。
C.“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
D.“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答案】 A4.下列句子中和其他句子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酾酒临江C.而今安在哉 D.徘徊于斗牛之间【解析】C.宾语前置句,A、B、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
【答案】 C5.名句名篇填空。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
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2)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作业10:第16课 赤壁赋

赤壁赋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壬戌./须.臾窈窕./挑.剔徘.徊/流派.B.白露./揭露.船舷./嫌.弃飘渺./藐.视C.嫠.妇/罹.难绸缪./悖谬.渔樵./陡峭.D.麋.鹿/风靡.蜉.蝣/饿殍.狼藉./枕藉.2.下列句子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B.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托遗响于悲风D.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1题。
喜雨亭记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示其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邪?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
歌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
归之天子,天子曰不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治.官舍治:修筑。
B.农夫相与忭.于野忭:喜乐、喜庆。
C.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属:劝人饮酒。
D.今天不遗.斯民遗:赠送。
4.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体现以“喜雨”命名亭子的主要原因的一项是()①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②丁卯大雨,三日乃止③农夫相与忭于野④于是举酒于亭上⑤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⑥太守不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壬戌.( )属.客( ) 窈窕.( ) 枕藉.( ) 桂棹.( )
斗.牛( ) 幽壑.( ) 和.诗( ) 嫠.妇( ) 愀.然( )
酾.酒( ) 扁.舟( ) 舳.舻( ) 匏.尊( ) 横槊.( )
2.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①歌窈窕
..之章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徘徊
..于斗牛
..之间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白露
..横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凌万顷之茫然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古义: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举匏尊以相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①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渺渺兮予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客有吹洞箫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何为其然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句填空
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_______ ___ __,_____ _____。
②其声呜呜然,_______ ___,_____ _____。
____ ___ _,__ ____。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③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1.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①舞.幽壑之潜蛟,泣.
孤舟之嫠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正.
襟危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西.望夏口,东.
望武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顺流而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侣.鱼虾而友.
麋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不知东方之既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歌⎩⎪⎨⎪⎧ 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 倚歌.
而和之: ②下⎩⎪⎨⎪⎧ 游于赤壁之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③如⎩⎪⎨⎪⎧ 纵一苇之所如.: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盈虚者如.彼:
3.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文:
4.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
欣赏高山,自然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找到强悍和凝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