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项目设计说明

改造项目设计说明
改造项目设计说明

B9 1.总说明

1.1 设计依据

1.1.1甲方提供的星星村改造工程项目设计任务委托书;

1.1.2 台州市建设用地规划要求〔台路规要字(2003)011号〕;

1.1.3台州市建设规划局文件——台建规[2003]360号《关于星星村改

造详细规划的批复》;

1.1.4甲方提供的地形图等原始资料;

1.1.5 当地自然气象和地质条件;

1.1.6 国家有关设计规范、规定。

1.2设计范围

设计范围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强弱电、通风专业的技术规划设计。本次设计不包括小区环境、建筑内部装修、燃气设计。

1.3 设计规模及性质

本项目位于台州市解放南路与二号路交汇区域,是台州椒江区城市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用地为12.08公顷,项目涵盖了原居民还建住宅、幼儿园及用于商业开发的商住楼等内容,结合邻近的山体、广场、住宅区、办公楼、酒店构成一个相对独立又与整个片区融为一体的城市新区。总建筑面积.61平方米,其中地下室面积50420.00平方米。地上6-18层,地下一层,多层建筑高度18.6米,小高层建筑高度35.8米,高层建筑高度55.4米。

1.4 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1.4.1 在设计中认真贯彻国家政策和相关的法令、法规;

1.4.2 严格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满足消防车道、防火分区要求,

采用自动喷淋系统和自动防排烟系统,提高安全和经济性;

1.4.3引入无障碍设计,在商场主要出入口及有电梯住宅一层

住户大堂入口处设有供残疾人使用的坡道。

1.4.4 以山为源、以人为本;星星村是“城中村”旧城改造项目,其

环境的市场价值在于相邻白云山的存在,以山为源是其特色和卖点,也是延续城市地域景观特色的重要手段。本设计尽可能多的表现山体和其自然景观,在社区开发中采用山色渗透的手法,为人们提供观山、亲山、近山、游山的机会和可能。

1.5 主要数据和技术经济

建筑总平面主要数据详见表1.5-1。

表1.5-1 主要数据和技术经济指标

B9

B9

2. 总平面

2.1 建设场地概况 2.1.1 场地位置

本项目位于台州市椒江区的中心位置,北临环山路,南近台州市二号路,西临规划路,东近解放南路,交通便捷,区位优势较为明显。用地北端,已建的星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一主要数据 1

用地面积

m

2

2 绿化面积

m 2

44449.61

3 总建筑面积

m

2

.61

4 计入容积率

面积 m 2

.03

二指标 1 绿地率 36.77% 2

容积率(总

建筑面积/用地面积)

1.91

3 机动车停车

1733

地上

456

地下1277

4 建筑总高度 m 55.4 5

建筑层数

层6~18

B9

光广场为这一地区带来了更多的人流,形成潜在的商业契机;临靠的白云山,其优美的自然环境为整个基地带来了耳目一新的都市新景观。

2.1.2 场地现状

基地内多为旧村,建筑层数大多3-4层,建筑质量一般,由于道路交通及市政设施不完善,村民的居住环境质量较差,场地内地势较平坦。基地西南侧多为办公建筑,东南侧有部分未建用地和民宅,中部有一酒店。场地西北侧为米兰公寓,建筑风格为欧式,四层左右,建筑质量较好。

2.1.3 场地自然条件

台州地区年最热月平均温度27.9℃,最冷月平均温度7.6℃,最热月14时平均温度31.0℃,年平均温度日较差7.0℃,最冷月平均湿度75%,最热月平均湿度85%,年平均总降雨量1707.2mm,年雷暴日数51.3日,夏季平均风速2.1m/s,冬季平均风速2.1m/s,最多风向及其频率(%):七月 C30 E23 ;一月 C23 NW20。

2.2 总平面布置

城市规划对本工程建筑后退红线要求为:东侧退用地红线不小于6m;南侧退道路红线不小于7m;西侧退规划道路红线不小于8m;北侧退道路红线不小于7m;(详见征地图)。小区入口结合入口广场主要面向南北道路开设,小区内建筑多以南北向布置,广场东面是5至6层多层组团区,广场西面是11层至18层的高层组团区,结合组团布局形成了简洁明快的区内道路环网,并能够满足小区消防车道的要求。接近小区外围结合区内道路网分别设置了6个地下车库出入口;总平面布置合理的组织了人流车流,保证了总平面功能分区明确,人车分流,互不干扰,不但提高了小区的居住环境质量,而且也给业主在管理上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2.3 交通组织

场地内主要车行道路沿基地两侧布置,中间主要考虑人行,同时预留消防通道。由于市政道路的分割,每个部分均设有两个相对独立的车形出入口。在城市道路和人行留线交叉的地方,留有入口广场。在静态交通方面,基地南部片区主要以建筑架空和室外停车方式为主,中部及北部以地下停车为主,以此满足居民对停车位的需求。考虑到商业界对于外来车辆的吸引,分别在场地的顶端和中部留有一定数量地下停车位。

2.4 环境布置

星星村是“城中村”旧城改造项目,位于白云山的山脚,

以山为源是延续城市地域景观特色的重要手段。本设计尽可能多的表现山体和其自然景观,在社区开发中采用山色渗透的手法,为人们提供观山、亲山、近山、游山的机会和可能。“绿心组团式”的空间格局,奠定了显山理水的开发模式,通过绿色走廊将白云山的绿色引入街区,串联被市政道路分割的三块用地,形成以山为主题的开放空间架构。

2.5 总平面主要数据

建筑总平面主要数据详见表1.5-1。

详见总说明

3. 建筑

3.1设计依据

1.1节设计依据有关部分。

B9

3.2. 主要设计原则

本工程建筑耐久年限为二级;建筑耐火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6度。

严格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满足消防车道、防火分区要求,部分采用自动

喷淋系统和自动防排烟系统,提高安全和经济性。

引入无障碍设计,在商场主要出入口及有电梯住宅入口处均设有供残疾人使用的坡道。

3.3 建筑设计

3.3.1概述

显示整体空间,突出小区中心,强调内向空间。现代手法与传统理念相结合,白色与咖啡色相间墙面,局部穿插砖墙饰面,利用这些调和而稳定的色调,与树木、清水调和,屋顶采用坡屋顶形式,使建筑融于周围自然环境,营造诗意的栖息空间……“与谁同坐,明月清风和我”。

3.3.2 建筑消防

详第9条消防部分

3.3.3建筑造型设计

“人与自然接近、物我为一”为本项目设计的一个出发点。建筑立面在造型时,将城市景观山水环境优势与建筑相互结合,相得益彰。建筑采用局部退台的造型使体形有了丰富的空间层次,不仅避免了一般建筑轮廓线的单调感,而且大小空中平台相结合,自然形成空中花园,丰富了立面效果,营造了立体的绿化空间。立面设计一方面吸取了传统建筑中丰富而细腻的建筑符号,以及均衡协调的比例尺度,另一方面又进行了适当精炼简化,使建筑既能继承传统建筑高雅华贵的气派,具有了经久不衰的魅力,又不显繁琐厚重,兼顾了经济性的要求。

4、结构设计

一、设计依据:

1 设计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2 本工程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不按抗震结构进行设计。

3 地区基本风压:0.65kN/m2 (50年一遇)

0.75kN/m2 (100年一遇)

二、结构形式:

本工程由地下室、裙房、多栋高层住宅,多栋多层住宅及幼儿园组成,地下室、裙房、多层住宅及幼儿园采用框架结构体系,高层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

三、地基基础:

B9

拟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待有地质勘查报告后再进一步论证。

5.给水排水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

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01)2005年版

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67-97

8、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9、本院建筑等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二).设计范围

建筑红线范围内的室内给排水、消防给水系统和室外给排水、

消防给水系统设计。

(三).生活给水系统

1.水源及用水量

本工程水源为市政自来水,水压按0.3MPa确定。小区总用水量~3565m3/d。从市政环状管网上双向接入两条(一条DN200,一条DN300)给水管沿小区道

路和建筑物外墙呈环状布置。

2.给水系统

本工程Ⅰ区、Ⅱ区、Ⅲ区分别设生活给水泵房,按规范分区给水,充分利用市政水压,无法利用市政水压的楼层由给水泵房加压供水。

(四).排水

小区排水按雨、污分流制式确定。

小区污水总量按生活日用水量的90%计,~3208.5m3/d。各建筑的生活污水经室内和室外排水管网收集后,经化粪池处理,最终排至市政污水管井。建筑屋面雨水及地面雨水汇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消防电梯井排水设集水坑,集水坑有效容积>2m3,用潜水排污泵(Q>36m3/h)提升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五).消防设计

本工程设置有室内外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系统。

消防水量为:

室外消火栓用水量15L/S,火灾延续时间为2小时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20L/S,火灾延续时间为2小时

自动喷水用水量 35L/S,火灾延续时间为1小时

1.室外消防给水系统

从市政环状管网上双向接入两条(一条DN200,一条DN300)给水管沿小区道路和建筑物外墙呈环状布置。管网上设置地上式室外消火栓,消火栓间距<100米,室外消防用水直接由市政水供给。市政供水水压按0.3MPa确定。

B9

2.室内消防给水系统

地下室设置中央消防水池、泵房,消防水池有效容量

Vx=20*2*3. 6+35*1*3.6=270 m3。

建筑屋顶设专用消防水箱,有效容积为18 m3,水箱底高

出最高一层建筑地面8.1m。

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设置室内消火栓泵和屋顶水箱的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系统沿竖向不分区。水源取自地下消防水池。系统配置室内消火栓泵2台,一用一备。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设置自动喷水泵和屋顶水箱的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地下车库及商业部分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危险等级:商业为中危险级Ⅰ级,地下车库为中危险级Ⅱ级。自喷系统配置自动喷水泵2台,1用1备。

3.其它

建筑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的有关规定配置灭火器。

6 电气

1.设计依据

㈠甲方、土建等专业提供的技术条件

㈡相关的国家规范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规范》GJ/T16-92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2

6)《低压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4-95

7)《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2003年版)

8)《住宅建筑规范》 GB50368-2005

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10)《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

11)《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5

2. 设计范围

⑴、本工程由三个区域组成

1)、一区由6栋6层住宅楼、2栋11层住宅楼、1200平米商铺、地下室和一个三层楼幼儿园组成。

2)、二区由6栋6层住宅楼、5栋18层住宅楼及地下室、2100平米商铺组成;

3)、三区由5栋5层花园洋房、7栋11层住宅楼、5栋17层住宅楼及地下室、15669.7平米商铺组成。

总建筑面积约为28万平方米。

⑵、设计范围:变配电所及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保护接地及防雷接地;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电话系统;住宅(宽带网)综合布线系统,住宅访客对讲系统。

3.配电设计

⑴负荷等级

一级负荷:消防用电设备(消防泵,消防电梯,消防风机,应急照明

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总体规划

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总体规划 发表时间:2014-09-18责任编辑:江北产业集中区 一、目标定位与发展战略 1、总体定位 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现代服务业集聚,功能合理、幸福宜居的现代化新城。 2、核心功能 1.安徽省融入长三角区域的门户和桥头堡 2.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服务中心、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 3.芜湖市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基地 4.芜湖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5.以田园风光和滨江水网为特征的生态城区 6.幸福宜居的现代化新城 3、发展目标与规模 总体发展目标:再造一个新芜湖,联手江南共同打造长江第五城。 产业集中区发展分“起步培育、建设成长”两个阶段。 1.起步培育期:近期2020年,园区建设用地规模约45平方公里,GDP达到700亿元。 2.建设成长期:远期2030年,园区建设用地规模约148平方公里,GDP达到2800亿元。 4、专项发展目标与策略 1.经济发展目标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社会发展目标 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人口集聚与城镇化,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利益。 3.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对生态本底、皖江水系与田园风光的保护,建设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生态城区。 4.文化发展目标 以皖江文化和科技创新构筑江北产业集中区未来核心竞争力,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构建现代文化,提升人口文化素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5.资源利用与保护目标 把资源节约作为发展的基本原则,调整资源利用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5、发展路径 起步培育期实行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双轮驱动,通过城镇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和产业集中区功能完善,保证近期启动效率的同时强调集中区建设的品质。 建设成长期强调创新要素集聚,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打造“四化同步,五位一体”的现代化田园城市。

钢筋绑扎协议

钢筋绑扎协议书 为确保龙湖新城1#楼工程顺利进展,确保工期,本着双方互惠互利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协商,现把龙湖新城1#楼钢筋绑扎承包给乙方。 甲方: 乙方: 一、承包范围:龙湖新城1#楼工程钢筋绑扎 二、工作内容:钢筋工后台提料单交给乙方制作班,制作班进行文字标注后交给绑扎班。绑扎班以图纸设计进行钢筋搭配,要做到准确无误。如提料过程中对现场钢筋型号不全的,需提前七天报公司材料科,要有材料科计划报表。在浇筑过程中,绑扎工必须配合混工看管钢筋是否位移,如有位移现象要及时更改,做到钢筋不位移、不变形。 三、质量要求:按照本工程图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如在提料过中,钢筋尺寸不够,加班工要对乙方所提材料单进行核对,核对确认乙方提供材料单尺寸有误的,乙方要照价赔本公司浪费的材料。 四、承包价格:按照图纸所设计建筑面积计算,14元/平米(此价格包括工人伙食费、住宿费)。 五、工程进度要求:本工程在施中乙方要紧密配合各工总人员,自行安排劳动力,确保工期不得有误。如有延误工期一天,甲方要对乙方经济罚款1000元。

六、安全生产:所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配带安全帽,严禁违章作业,严禁野蛮施工。 七、质量验收:钢筋绑扎过程中对每道完成的工序要进行自检,经班组验收后通知甲方负责人进行互检,确认无误后由公司通知监理进行验收。 八、付款方式:本工程二层封顶后甲方支付乙方一层工程款,三层以上每层付一次工程款。主体结束后二十天付清全部剩余工程款 以上条款望甲乙双方各自遵照,各负其职。本协议一式两份,经双方签字后生效。 甲方 乙方 年月日太多毒鸡汤告诉你,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可它没告诉你,你想要的,岁月凭什么给你!

龙湖新城设计说明

规划设计总说明 第一节前言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同兴?龙湖新城 2、设计单位:深圳市国际印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3、用地性质:居住用地 4、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双塘新区,距离县城仅两公里,地块东临双龙大道,西面,南面为规划道路,北侧为尊龙6#地块,交通较为便利。 基地用地面积为62649.8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0788.46平方米。 本工程由高层住宅、幼儿园、沿街商铺以及地下车库、地下设备用房等组成。 二、综合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62649.84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300788.46平方米 计容积率建筑面积:242710.68平方米 其中: 住宅:218669.14 平方米 商业:19483.53 平方米 幼儿园:3387.62 平方米 物业管理及其它公共配套:1170.39平方米 不计容积率建筑面积:58077.78平方米 其中: 架空:2676.33 平方米 地下车库、设备用房:55401.45平方米 建筑占地面积:15882.52 平方米 建筑密度:25.35% 容积率:3.87 绿地率:33.12% 住宅规划总户数:1642户 停车位:1860个 其中: 地下停车:1648个 地面停车:212个 第二节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6.《汽车库、停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7.《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8.《思南县城市规划管理办法》(修订版) 9. 国家及地方颁布的有关规范、标准、规定 10.相关地形图(光盘); 11.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第三节建筑设计篇 一、设计指导思想(设计理念) 1、打造思南县“公园式”绿色生态居住社区。 2、提升居民居住环境,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形象社区。 3、重视建筑的文化内涵,使人文精神从户型设计,室内空间,社区环境等全方位融入建筑,突出富于人性的空间设计理念。 3、二、整体规划 为提升本项目住宅品质,住宅布局采用纯点式布置,大间距、大花园,确保每一户都有

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总体规划

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总体规划责任编辑:江北产业集中区发表时间:2014-09-18一、目标定位与发展战略 1、总体定位 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现代服务业集聚,功能合理、幸福宜居的现代化新城。 2、核心功能 1.安徽省融入长三角区域的门户和桥头堡 2.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服务中心、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 3.芜湖市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基地 4.芜湖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5.以田园风光和滨江水网为特征的生态城区 6.幸福宜居的现代化新城 3、发展目标与规模 总体发展目标:再造一个新芜湖,联手江南共同打造长江第五城。 产业集中区发展分“起步培育、建设成长”两个阶段。 1.起步培育期:近期2020年,园区建设用地规模约45平方公里,GDP达到700亿元。 2.建设成长期:远期2030年,园区建设用地规模约148平方公里,GDP达到2800亿元。 4、专项发展目标与策略 1.经济发展目标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社会发展目标 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人口集聚与城镇化,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利益。 3.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对生态本底、皖江水系与田园风光的保护,建设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生态城区。 4.文化发展目标 以皖江文化和科技创新构筑江北产业集中区未来核心竞争力,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构建现代文化,提升人口文化素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5.资源利用与保护目标 把资源节约作为发展的基本原则,调整资源利用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5、发展路径 起步培育期实行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双轮驱动,通过城镇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和产业集中区功能完善,保证近期启动效率的同时强调集中区建设的品质。 建设成长期强调创新要素集聚,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打造“四化同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